豆满江

HD

主演:尹兰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韩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豆满江 剧照 NO.1豆满江 剧照 NO.2豆满江 剧照 NO.3豆满江 剧照 NO.4豆满江 剧照 NO.5豆满江 剧照 NO.6豆满江 剧照 NO.13豆满江 剧照 NO.14豆满江 剧照 NO.15豆满江 剧照 NO.16豆满江 剧照 NO.17豆满江 剧照 NO.18豆满江 剧照 NO.19豆满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豆满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豆满江》描述了从朝鲜偷渡图们江来到中国边境小村庄(吉林省图们市江沿乡新田村)的少年脱北者的故事。豆满江,在中国被称为图们江,位于中朝边界。影片主人公是12岁的少年昌浩,他有个哑巴姐姐顺熙、年迈的爷爷以及远在韩国挣钱的母亲,父亲则在当年为救落水的姐姐而在豆满江里丧生。昌浩与一位过河而来的热爱足球的朝鲜少年郑真成了朋友。东邻西舍 第六季水满茶香沉睡谷第四季急诊先锋:纽约第一季美丽家园2004金粉世家普吉岛的最后黄昏美食总动员幼儿园荒诞夜浴火凤凰2015有要问本的问题吗?关原之战火焰龙卷女孩不哭时间逆流 (2018)非常人贩:电视剧版第二季非关正义:完结篇誓不罢休南游记之闹三界大侦探波洛 第六季鬼作秀 第二季战火浮生第一季古剑奇谭之伏魔纪我们唱着的歌地球脉动第二季潇洒先生粤语版黄金密码红色恐怖下何方神圣少年猎手:贝文顿的野兽濑户内海2016一路绽放暗咒相爱相杀两姐妹山海之机巧蒜泥寻羊勇探迷蝶变鬼3.2机器人侵犯地球求偶一支公家有喜事2009国语地下铁灵域2021

 长篇影评

 1 ) 豆满江

电影《豆满江》描述了从朝鲜偷渡图们江来到中国边境小村庄(吉林省图们市江沿乡新田村)的少年脱北者的故事。豆满江,在中国被称为图们江,位于中朝边界。影片主人公是12岁的少年昌浩,他有个哑巴姐姐顺熙、年迈的爷爷以及远在韩国挣钱的母亲,父亲则在当年为救落水的姐姐而在豆满江里丧生。昌浩与一位过河而来的热爱足球的朝鲜少年郑真成了朋友。

 2 ) 长镜头的张力

丁 浩然 于 2019/3/30 12:55 修改

长镜头的张力

影片开始后就是一片白茫茫的江上景色,长时间的定场镜头让人不知所措,但就是这不知所措反而增强了画面的张力,观众忍不住想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心里开始紧张起来什么时候才能有“内容”出现。却不知道这样白茫茫的一片才是影片内容的凝练。

几分钟后才从远处走来了两个人物,观众当然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直到后来看到村长和卖豆腐的偷情才又会想起开头这看似平静的一刻。原来这白茫茫的一片已经呈现着原始的生命力和平静生活下的激流涌动了。

等人物走进了,镜头下摇才发现主人公浩已经在冰面上躺了很久。这进一步扩充了信息量。

但还是不够,浩起身跑远,村长和情妇也走开。这才真正拉开整篇电影的帷幕。

至此,这个镜头的人物也完成了。

铺垫了整篇电影节制的悲伤,不知未来在何处的苍茫。

也带出了主人公浩,和为什么要躺在冰面上的疑问,这个本应发生在电影时间线中期的时间点被提前带出来。

(这个事情应该发生在姐姐被强暴后,村长偷情被发现前)。

这里的长镜头的每一帧都是被设计考虑过的,私以为和纪录片的长镜头是完全不同的观感作用。记录拍的长镜头,或者毕赣的长镜头都是用不间断的时空营造真实感。而这里是设计好的张力呈现。

再比如姐姐被强暴的那一场

影片最后奶奶过虚梦之桥的那一场。

(改天接着写)

 3 ) 中国朝鲜族导演视角下的脱北者

晚上熬夜看完了这部一直列在片单里的电影。明白因为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才会让自己一直关注这个导演和关于朝鲜族与朝鲜半岛的题材的电影。评论里说“朝鲜族导演张律为中国电影的多元性做出了贡献”“杰出的中/韩语导演”。导演的身份之特殊,给了观影者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看生活在中朝边境,生活去截然不同的一族同胞。电影中把这些在冬天走过冰冻的图们江来中国边境村庄乞食避难的脱北者们描绘成可怜又可恨的形象。“人要是饿极了,连亲爹娘都能不认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只求活下去又何谈什么道义呢。电影开头几个相伴的脱北小孩中有一个倒下了,同伴也只是查看一下就不管不顾地走了;顺姬给了男人饭食他进而还想喝酒;郑真始终信守承诺来参加球赛,之前还给昌浩带来了礼物。这些矛盾点在脱北者身上充斥着。我想我不能轻易的去评价他们,或者只是很容易的归咎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我从来不在他们的鞋子里,只能尽可能的了解。

这一直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今的世界氛围下,依旧是最动荡的地区之一。而担负这一切的始终是老百姓们。中国的朝鲜族纷纷去韩国打工赚外快,去一直被韩国社会排斥,对于韩国人民来说,他们只不过是和自己说着一样语言使用同一种文字的别国人;而朝鲜一边的民众心怀领袖的同时依旧忍饥挨饿,平壤内外生活差别如同天堂地狱,穷兵黩武的政策带来的是三八线南北同族人的不安,乃至整个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百姓从来想要的很简单,不过和平富足的小日子,很难想象他们看过同族人过着的不同生活是怎样的感受。

说一下导演的镜头运用。长镜头和固定镜头很多,不动声色地展示边境小村的荒芜孤寂。化不掉的雪,宽阔的江面,片尾虚幻的链接两岸的桥。以及片中多次唱到的朝鲜族歌曲,听得出导演的乡愁。导演的虚实结合在《庆州》里也有运用,让电影有种意犹未尽的诗感。他就是很安静又有力地讲自己民族的故事,我很喜欢。

 4 ) 一言难尽的一条江

当昌浩从房顶上一跃而下的时候,姐姐在医院的手术室里不断呼喊着他的名字。医生出来跟爷爷说,你不是说她是哑巴吗?搞错了吧?

姐姐很美,很善良。那个脱北者吃饱喝足之后,听到她打开的电视机里传来了“金将军永远在我们心中”的声音,跑过来痛哭流涕,颓然跪下,脸因为喝了半瓶酒而变得通红。姐姐过去拉着他的肩膀,想把他扶起来。他的头转了过来,眼睛放光,停了几秒后猛然扑了过去。

这是整个片子中最让人不适的片段。

昌浩跳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从朝鲜跑过来的男孩要被警察带走,无法帮他们村的球队参加比赛。两年没有赢过球,这大概是昌浩心中最在意的事情,甚至不惜从房顶上跳下,尽管这也不能阻止那个男孩被带走。

警察的到来,是接到了另一个男孩的举报,那是昌浩的好朋友。忘了他的名字,只知道他的爸爸在村子里开杂货店,有一台货车,时不时会在货车里带一些朝鲜人过来,给他们一些衣服,让他们远离那个饥荒的国度。这当然是非法的,于是最后他被警察带走了。

从江那边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有人羊丢了,有人挂在屋外的明太鱼没了,但最让孩子们愤怒的还是亲人们因为这些人而受到的伤害。昌浩拿着棒子走到江边,给爬上岸来的人一头一棒,他们闷声倒下。

废弃的房子里有一些逃过来的小孩,这边的孩子会给他们东西吃,带他们踢球,昌浩和郑真便是这么认识的。但在一系列事情发生之后,招待他们的便变成了砖头和木棒。

然而,昌浩和郑真的友谊并没有破裂。人性的善念是如此复杂,却又如此顺理成章。

电影的情节发生在一个很小的村庄,折射出来的却是两个仅有一江之隔却完全不同的世界。

 5 ) 记忆难弃

我第一次看张律的电影就让我惊艳了,导演的镜头语言太丰富太美了。小村庄里住着的朝鲜族人善良、质朴,愿意接纳脱北者,小主人公昌浩大方的跟脱北的小孩郑真做朋友,给他们饭食。这样的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好报,但却一定会让自己受伤,哑巴姑娘被收留的脱北者强奸,村庄里人家的羊被偷,这都让昌浩觉得自己的信任交付错了,但是他也无法看到朋友被警察带走,从房顶一跃而下以表示抗争。

从家国层面来讲,无论是朝鲜族人还是脱北者,都是离开故乡的人,也许是忘不了自己的来路,所以无法拒绝脱北者,在东北漫长的冬天和皑皑的雪地里,脱北者一步一个脚印想要脱离自己的故乡,殊不知离开故乡的人却在遥望故乡。片尾,患了老娘痴呆的村长母亲,还是拄着木棍走上了回家之路,她跟哑巴姑娘提起的桥已不存在了,但在片尾,她走上了这道桥。

小时候看电视剧《记忆之城》,结局处做了闪回处理,重现了许多从前这座城市里的记忆片段,我没有看过全片,但是很感动于这种处理方式,爸爸在旁边突然对我说,人对一个地方的感情都来自于记忆。我想,记忆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有记忆,我们才会对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地方恋恋不舍,这种记忆难弃,但能证明我们活着、活过。

 6 ) 豆满江:朝鲜族少年的魔幻漂流

豆满江、图们江、土门江,不同的名字指向的是同一条河流。这条发源自长白山脚下,全长500多公里的河流从15世纪开始就成为了中国和朝鲜的天然边界线。

2010年,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携自己的第10部影片参加了同年的柏林电影节,并荣获水晶熊奖。这部讲述中朝两国少年在边界线上成为朋友的电影,名字就叫作《豆满江》。和张律的其他作品一样,本片仅在国际影展及韩国上映,无缘大陆院线。

「脱北者」一直是韩国电影所热衷的元素。作为朝鲜一衣带水的邻邦,逃向中国的脱北者数量巨大,而国内官方却三缄其口,你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他们的报道。

中国人——或者说是朝鲜族们,会如何看待这批渡江而来、说着共同语言的同胞?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部电影里找到答案。

电影以一个长达两分多钟的长镜头作为开场,结冰的江面与远处的群山巍然不动,只有狂风在耳边呼啸。在冷色调的加持下,这里犹如一片没有生命的土地,只有无以言语的冷清和压抑——直到影片结束,这种情绪都将盘旋在你的脑中,久久不能释怀。

冬天的豆满江上经常会出现脱北者的尸体,当地人对于这种事情早已见怪不怪。江边的村子里,朝鲜族少年昌浩和哑巴姐姐以及爷爷相依为命,他们的妈妈和其他人一样跑去了韩国打工,爸爸则丧命于多年前的豆满江洪灾。

整个村子里除了老人孩子就是整天醉醺醺的酒鬼,没有一点生机。即便如此,这里还是不乏好人的存在。比如开货车的叔叔就经常帮脱北者捎上一段路,躲避岗哨盘查。

大家心知肚明,一旦遇到查岗的军人,被带走的脱北者往往凶多吉少。

故事开始于一个漆黑的夜晚,昌浩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现了几个躲在空房子里烤火取暖的北韩少年。孩子们决定偷送些食物给他们,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让北韩少年们陪自己踢足球。

孩子的世界简单纯净,大人嘴里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并没有渗透进他们的思想。能玩到一起,自然就成了朋友。

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一场意外打破,一个男性脱北者在深夜敲开了昌浩家的大门,好心的爷爷同意让他留宿一晚。

爷爷带着昌浩出门了,姐姐则给脱北者准备了一桌饭菜。酒足饭饱的男人偶然看到了电视上的朝鲜新闻,先是痛哭流涕,随即把目光投向了面前的少女,在呆滞了几秒之后,朝她扑了过去......

镜头缓慢推向电视机,屏幕里的将军意气风发,就连姐姐挣扎反抗的声音,也逐渐淹没在了主持人昂扬的讲话和群众响亮的掌声里。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场景。原本处于弱势的脱北者因为看到了北韩节目上的最高领袖,内心的矛盾不安被彻底激化,将面前的恩人当作了发泄的对象。屏幕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讽刺。

程耳在他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里也设计了一个相似的场景:浅野忠信扮演的日本间谍在荒郊野外遇到了满载日军士兵的卡车,随即停车枪杀了司机并强暴了同行的女伴。

浅野忠信与章子怡在片中有大篇幅的情欲戏,其中野忠信送章子怡离开上海那段,半路上与章子怡发生的情欲戏,是浅野忠信计划好的吗? 程耳:我作为观众之一,我不认为浅野是处心积虑的,他是临时起意。第一,装满士兵开往前线的军车刺激到了他;第二,子怡戴的耳环正好是朵樱花,所以正好是这两点刺激到他作为一个长期的卧底,他的内心产生了波动。

《豆满江》里的这段强暴戏,不仅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更是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阴暗:受害者与施暴者可以是一体,羔羊也能变成恶狼。

脱北者是否值得我们去帮助?这是电影带给观众的现实问题。

村子里的粮食不断被人偷走,每天的广播都在呼吁大家举报脱北者领取奖金。广播之后没过多久,开货车的叔叔就被带走了。警车渐行渐远,只留下年幼女儿的哭喊声回荡在雪地里。

大家对脱北者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就连孩子们也开始用棍棒砖头驱赶那些小朝鲜人。大人们犯下的过错,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报应。

在那群小脱北者中,一个名叫郑真的孩子和昌浩走得最近。他们不仅一起踢过足球,还多次交换过邮票。夜晚,脸上带着伤的郑真带着礼物来到了昌浩家里,和他约定会来参加明天的足球比赛。

翌日,接到孩子举报的警察在球场上逮住了郑真。目睹这一幕的昌浩爬上屋顶,朝警察大吼放人。

随后,几乎没有犹豫地从房顶上一跃而下。

没有人知道他从屋檐跳下的一瞬间,心里在想什么。是愤怒、伤心,还是急于自证清白的压力?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在旁人眼里,昌浩的自杀注定是没有意义的,何况是为了一个脱北者朋友的人情信义。

电影到这里似乎就夏然而止了,不到一个半小时的片长里,镜头始终保持着冷静克制,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着这片雪地里发生的一切。没有过多的台词和背景音乐,只保留最基本的自然环境音,反而给人一种别样的真实感。

在所有角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位只出现过三次的老奶奶。她从小跟着妈妈从对岸走来,如今却想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结尾处,奶奶手拄拐杖走上了那座早已不复存在的大桥,在镜头的注视下缓缓走向故乡。导演在这里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完成了朝鲜族人精神上的回归,以虚幻的桥梁连接起了两岸人民对于身份的认同。

这么一想,这个场景倒是显得有些残酷了。

多年前昌浩的父亲被豆满江的洪水卷走,多年后他也为了对岸的朋友而死。这条沉默的河流在无意间左右着无数家庭的命运,不论愿意与否,他们都被卷入了这场魔幻的漂流之中。

豆满江会迎来冰雪消融的那一天吗?

他们在等,我们也在等。

如果你的口味和我很像

欢迎关注一个看心情更新的的公众号

 短评

6/10。开篇两分多种的固定机位对准冰封江面上装扮尸体的昌浩,村长和老板娘走进时他一溜烟跑了,这其中流淌的悲伤情绪源自无法缝合想象与现实的桥梁纽带:村长老妈几番尝试过从桥梁渡江,江上意味着想象中的归乡。而现实中姐姐被脱北者强暴的昌浩守在江边用木棒击打准备上岸的脱北者,甚至对郑真送礼物的态度也发生粗暴转变。理想的祖国出现裂痕,是新闻里播出赞美金将军的讲话对应脱北者突发的性暴力,村民们食物被频繁来往的脱北者偷也动摇了孩子的同情心,愿意伸出援手的同时也带着防备手段和领政府奖励的告发心态,居住国与祖国的微妙情感关系,投注在藏身废墟里的踢球游戏和昌浩跃下房顶的死亡选择。只拍摄无关事物的留白不能饱满人物的情感,显得空洞无意义,姐姐身体成为男性的泄欲工具和怀孕的圣母情结,以及昌浩结尾的殉道体现了观念的公式化。

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极度冰冷,不动声色,滴水不漏。鱼干、跳绳和图们江简直是绝妙的隐喻:我们和他们尝试着跨过界线却又停留在原地。整体影调清冷而红色的局部色相穿插得恰到好处。摄影构图的空间对话和张力简直令人窒息。生存残酷的呈现而非政治观点的生硬表达。一切都已在豆满江的洪水中毁灭殆尽。第一部张律太喜欢了。

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喂喂我是村长,宣布一个好消息,老朴家商店来了一车明太鱼,没现金的赊账也行,春天会高价收购明太鱼干,快来拿些回去吧。

7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大概是张律作品中情绪最溢出的一部,几处声画分离场景尤其强烈(如金正日阅兵-强奸、ending处哑巴姐姐在画外的呼喊);但也恰恰因此反而会显得过于工整,较之《春梦》反倒落了下乘。镜头还是以固定视角和简单的运动镜头为主,却也有明显能看出影像自觉的地方:对白与人物身份相当契合,趋于极简,人物的内在情绪主要通过其outer behavior来呈现。

9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柏林2010 Generation 14plus-水晶熊Special Mention。张律“跨境民族”题材中对“脱北者”表达最直接的一部,两国边界上边民的关系很是复杂,整个悲剧故事也写出两国边民关系-中朝关系的转变(友邦→恶邻),也特别好地写出了少年的逻辑。摄影非常棒,结尾真挺神的(画→《童年往事》式的老太太“回家”,姐姐突然说话)。

1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张律都是目前最牛逼的华/韩语导演

17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人生就同一树花,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一江图们水,两岸乡愁情,白雪盖大地,痛苦亦平静

2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一江之隔,两个国度,三种归属。大爷家的哥哥年轻时去韩国打工回来给我们讲一个月一次假期如何在灯红酒绿间想念故乡。四姨和大姨家的哥哥则会时常讲述在延边大学的求学以及懵懂的爱情。种族,国家,宗教,信仰,在最原始的状态下都是狗屎,我们是有道德的人类,我们也是最可怖的动物。

2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北朝鲜难民与一江之隔的吉林某村落,及对后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或者说超越日常的影响)。边界、饥饿、尊严、兽性、背叛、绝望,透过少年昌镐的眼睛展开。张律作品里最有力的一部。几乎他所有电影里都有一个被强暴的女性来见证人类劣行和悲剧;要走回对岸的奶奶令人想起《童年往事》里的祖母,虚幻的桥。

25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张律是我特别偏爱的一个导演,他的作品有文人气质,是以文学入了电影的,这在后来的《庆州》《春梦》中尤甚。《豆满江》表现的主题更大些,脱北者相关的题材也比较猎奇,但影片的气质极为冷静,角色的表情仿佛被吉林的冬天给冻住了,全部是僵僵的,以此表现出村民对脱北者的复杂情绪。

30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一江有双名,朝鲜叫豆满,中国称图们。一江连两国,一江,既是一衣带水,又是天各一方;两国,既似情同手足,又像水火不容。作为为数不多的朝鲜族导演张律,虽身在韩国,然心系东亚,一直致力于依托影像实现民族共情,通过影像洞悉朝鲜族人情感,在《豆满江》中,脱北者在逼仄的空间苦苦寻求一丝归属感,一座桥它曾经存在过,现在也还在,但已经不同了。画面如真似幻,故事痛美并存,《豆满江》无疑是脱北者最真实的写照,亦是张律巅峰之作。

32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力荐

一种围城,北韩人想进来,本地人想出去,更多的人留在这里…老一辈对脱北者的坚定接受和友善,中年一辈的缺席和出走,年轻一辈的游离和困惑。开头昌浩装成尸体隐喻了结局,脱北者们吃饭的样子,对死亡的习以为常,受害者瞬间成为施暴者…只能送出破碎的火箭作为礼物,也只能接受无法起飞/逃离的命运;弟弟的纵身一跃和姐姐的突然说话,一边是跳楼,一边是堕胎,双重的毁灭/死亡…有没有那样一座桥…倒回去补看张律的早期作品,粗粝冰冷,让人噎住的沉重...导演说他拍摄的村庄实际没有任何人举报过脱北者

35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一条江,隔断了联系,却封不住回忆。每个人都住在心灵的围城,在逼仄的现实中苦苦寻找归属感。白雪藏不住原始的欲望。小男孩的纵身一跳,留住了人性最单纯的美好。结尾奶奶走上虚幻的桥,踏上心灵的归乡之旅,写实主义中的一抹超现实色彩。

37分钟前
  • 全泰壹
  • 推荐

电影表象平静无波,人生的无奈与从容,人性的善与恶,政治的光明与黑暗却涌动其中。纵身一跃的反抗,超现实的友谊桥,张律电影的结尾堪比安东尼奥尼般深刻有力,且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第一次看反映中朝边境的电影,《图门江》至少为华人电影的多元性做出了贡献。

38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从这部开始喜欢张律。列入最爱的华语导演之一。

40分钟前
  • 蜉蝣
  • 力荐

影片开始的一个长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镜头,它涵盖了该片的节奏、基调、角色动机和故事延展,这一镜处理的和许多伟大流逼的导演一样,见功底。然而,它并不炫耀,而是内敛的理智,值得反复体味。

42分钟前
  • 姑苏上炕
  • 推荐

影像上非常漂亮,统一的色调是气候帮了大忙。往延边之路的河流与道路曲线的透视感,跟聚居地垂直墙面正向拍摄所形成的方正线条/景框的滞感,构成迥异的反差。两场性描写都很厉害,北韩人性侵姐姐一场是借着电视播出北韩新闻的“政治春药”;村长与豆腐娘通奸一场,要设置在做豆腐的案板上,性与生计被捆绑在一起。更多的政治隐喻与身份焦虑都跃然纸上,而两者都成立,得益于故事本身被密集聚合在一块的村庄模型。

45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3.5 很多处透过窗框,并辅以工整的构图拍人,仿佛是在营造一种第三者视点。开头的空镜也是如此。接着是对居民的刻画,用麻木来形容似乎不当,那便作不外露吧。从中并未觉得在文化身份认同的探讨上有切中要点,更多地是关注那种自发自生的天然的欲望(感情)。收尾漂亮。

46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被强奸的哑女,从屋顶跳下的昌浩,自始至终平静的爷爷…复杂地缘、渺小个体、言近旨远。会讲故事的导演从不忌惮于冒犯观众,但又不同于某些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自己艺术小天地且为之洋洋得意的导演。如果说另外几部还一直被和洪尚秀放一起说事儿的话,那么拍出这部《豆满江》的张律,恐怕李沧东也比不了。

50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4.5;一江相隔的两个国度,在血缘和地缘上都有一种奇妙、微妙的勾连,片中以不少窗框分割的视野表现两岸的对峙及融合,且呈现宏观政局和个人微观情感层面的动荡;脱北者与归乡者的对照,无论身处何地,都是难以安放的身心,难以确认的家国归属。故事略有戏剧化,令人心碎。结尾印证“我梦见姐姐能说话了”,张律一以贯之的超现实意味之笔法。

5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