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父的名义

HD

主演:Sittha,Lertsrimonkol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0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2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3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4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5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6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3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4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5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6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7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8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19以教父的名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以教父的名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名叫乔布的男人的喜剧故事,他喜欢和英图恩调情,英图恩是一个强大而有钱的地主的女儿,他拥有泰国北部几乎每英亩的土地。英图恩的父亲要求乔布进行一次为期7天的出游冒险,以证明他对自己女儿的爱,并试图与途中遇到的任何人发生意外。如果乔布能完成这项不寻常的任务,他将把女儿和一半财产赠与他。乔布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北方女孩纳林,她对爱情运并不好,她想回家治愈自己的情伤,却负担不起旅行的费用。猛鬼街7生命之源2013永远宠爱张国荣黑死病 上一路惊喜袒露新生恩娇痞客影棚鹫与鹰波士顿市政厅一线生机希特勒的最后一战才华横溢两只老虎红唇相吻吉姆·加菲根:深灰偷听女人心英语寄希望于比特币407航班泰语工具箱杀手2004吃人井无惧神明无赖老师瞧这两家子重生仙剑客栈2021杀手请睁眼郑进奇谈的故事千钧。一发我爱杰西卡千面欧洲葡萄牙为梦想发车战火家园第二季征服太阳国语樱2020敦威治恐怖事件赤警威龙哈里·布朗乡关何处情长谊深刑场上的婚礼

 长篇影评

 1 ) 因国家安全之名

20岁,他被作为致使五人死亡、多人受伤的爆炸案主犯,被判终生监禁;35岁,此案重新审理,他当庭无罪释放;60岁,他因癌症去世,匆匆走完一生。

盖瑞·康伦(Gerry Conlon)人生的四分之一在冤狱中度过,此后近半生则反复被这段经历折磨:两次精神崩溃,多次自杀未遂,长期沉湎于酒精与毒品。

他的案子是英国法律史上最著名的冤案之一。所谓“吉尔福德四人组”(Guildford Four),即他与另三位嬉皮士伙伴(最年轻者当年17岁),被当作爱尔兰共和军(IRA)的危险分子,被控1974年10月5日在伦敦吉尔福德地区的酒吧放置两枚炸弹,实施无预警恐怖袭击。事实上,四人从未加入IRA,与爆炸案毫无关联,甚至,爆炸当晚都有不在场证明。

如此荒唐的冤案是如何发生的?大的背景看,当时伦敦地区恐怖事件连连,均是IRA所为,人们对该组织早就痛恨不已。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随着北爱尔兰民权运动的发展,一度沉寂的IRA重新兴起,要求南北爱尔兰统一并独立。共和军内部分裂为两派,其中临时派坚决主张暴力,不断制造恐怖事件,以此给英政府施加压力。“吉尔福德爆炸案”后一个月,乌尔威奇爆炸案发生,2人死亡;11月21日,伯明翰爆炸案发生,21人死亡,180多人受伤。英伦三岛显然是IRA的主要袭击目标,民众恐慌不已,要求英国警方尽快破案。

从小的环境看,正是由于当时的局势,英国法律更改了有关条例,规定如涉恐怖事件,警察可无理由关押嫌疑人七天,而不是此前的48小时。这为警察刑讯逼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吉尔福德四人”后来都在法庭审讯时声称,自己受到了警方的恐吓与毒打,被迫在假口供上画押。他们甚至抱着嬉皮士的精神,供认自己的亲密朋友为同案,好在法庭上让陪审团看看这多么荒谬,却没想到在庞大的、无限制的国家机器面前,一切荒谬都可以成真。

法庭上,警方刻意隐藏了他们的不在场证明,陪审团毫不犹豫判他们有罪,主审法官则义愤填膺地称:“可惜你们的罪名不是叛国罪,不然我马上判你们死刑。”(1964年英国基本废除死刑,除了叛国罪于1998年废除。)

更不可思议的是,盖瑞·康伦的父亲朱塞佩·康伦(Giuseppe Conlon),次年来伦敦为儿子奔走,与盖瑞的姨妈安妮·马奎尔在家中商议时,被警方一举抓获。当时在场的七人全被定罪,罪名是“负责制造和运输炸药”。他们被称作“马奎尔七人案”(Maguire seven),分别被判4年到15年徒刑,其中包括马奎尔的两个孩子,较小的只有14岁。

1980年,在服刑五年后,朱塞佩·康伦于狱中病逝,也是60岁。这成为盖瑞·康伦终生的痛,他认为是自己害了父亲,尽管他根本什么都没做。

盖瑞·康伦1954年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父亲是当地的画家。上世纪60年代起,北爱尔兰问题发端,街头暴力活动不断,英国政府派军直接镇压,社会秩序日趋混乱。1974年8月,康伦决定逃离那种暴力环境,到伦敦寻找工作,不料12月即遭抓捕。在2009年发表于《卫报》的一篇文章中,康伦写道:“到现在我依然很难描述那种感觉:你什么也没做却被判终生监禁。”

1989年出狱后他曾写过一本自传,《证实无罪》(Proved Innocent),1993年被爱尔兰导演吉姆·谢尔丹拍成电影《因父之名》,由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康伦。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电影节七项大奖提名,也令此案被全球所知。

康伦因此获得12万英镑版权费,但一个半月就都挥霍光了。当年奥斯卡典礼期间,他飞去好莱坞,却在酒店里闭门不出,与朋友抽了三天可卡因。他也曾从英国政府处获得20万英镑补偿,结果仍是一样。“我还没准备好过一个名人的生活,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准备好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他饱受牢狱生活回忆的折磨,常常从噩梦中惊醒。他谴责英国政府,没有为冤假错案的受害人提供必要的心理创伤咨询与治疗。

他的余生致力于为无辜蒙冤者奔走呼号,为“马奎尔七人案”和“伯明翰六青年案”鸣不平,为被囚于关塔那摩的英国人说话。前者在1991年,即康伦出狱两年后,得以昭雪,此时七人都已服刑完毕。“吉尔福德爆炸案”的真凶始终未被起诉。尽管在康伦四人服刑期间,凶手便已被捕,警方为了维护面子,压下了这一信息。

因国家安全之名,多少人生被牺牲、断送。此前有人问康伦,类似他们这样的遭遇在今天是否还会发生,他毫不犹豫回答:“当然会。”他期待自己的经历可以给人们一个提醒:不管案件性质如何,永远不要着急下结论;不要忽略那些努力想传达自己声音的人。

【for 财新新世纪】

 2 ) 真相无力还原——[因父之名]

  父亲:你碰了那些迷幻药?……他们迟早会要了你的命!
  儿子:好吧。在你的有生之年我发誓不会再碰它们。你高兴了吧。
  父亲:不高兴。无论我是死是活你都不能碰它们。
  儿子:好吧,我答应你不会让你在墓地里不安。
  
   因父之名。让人沉重得几乎无从抬手书写什么的字眼。抛开这部电影不说,父亲在每个人的概念里应该都是不同的意义,但却都有着相同的定义。那是对我们严格而慈爱的要求,对我们内敛却周到的关怀,对我们似远而实近的引领。父亲,这个每次让我想起来偶尔感到厌烦更多的却是感动的词。
   就像电影里的父亲。在儿子第一次赢得了他的足球赛下场后第一句问的却是:你有没有犯规。他送儿子离开贝城,跟随儿子蹲监狱,反复为儿子上诉,直至他离开人世。我一直不太明白这部电影会取这样一个名字的原因,直到最后,儿子出狱,在众人的簇拥下挥拳高呼:我必将提出上诉。以父亲的名义。而我坐在屏幕前,几乎落泪。
   这对父子以在中国人眼中多少有些不可思议的方式交往与沟通。儿子直呼父亲的名字,在冲动时大声而尖刻的责骂父亲,可他们又深深相爱。我想这里的父亲始终是得不到儿子的理解的,直到有一天,儿子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同胞怎样报复了监狱长。他终于懂得了父亲从前所有的严格与仁慈,所有坚定的悲悯。
   同样都是被误判而关进监狱,[肖申克的救赎]描写的是安迪对于希望的坚定,所以带给我们温暖;而[因父之名]让我看到的却是社会的不公,种族的歧视,人性的悲哀。它让我感受到比[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愤怒、伤感与无可奈何。虽然最终他们得到了女王的特赦,但他们已经失去了15年。整整15年啊,最美好的年华全部消耗在狱中,并且他们已不可能像安迪那样可以在出狱后有那么美好的结局。虽然电影止于此,却让人萌发更深的思考:那么以后呢?儿子会怎样以父亲的名义去上诉?他是否能够赢得胜利?导演在最后的字幕里让我看到,只有那位面目可憎同样虽然拥有家庭却丝毫不懂得怜悯异族人民的典狱长受到惩罚,其他任何参与的警察都没有任何的处分。
   说到底,这些人全是政治的牺牲品。和劳伦斯,和巴顿,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那些战争的统率者们还有过风光的经历,而他们充其量只不过在这个世界上苟活。他们的卑微甚至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他们代为牺牲的最好理由。不是吗?他们被污蔑、被指责、被隐瞒有利的证据、被关进监狱,因为他们渺小,不会有多少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而小人物最终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因为他们被耗费了15年,他们的痛苦被拿来当作利用的工具。
   人成全了政治而政治毁了人。我始终在想,政治不过是件死的东西,却何以能够玩转人类?说到底,因为操控政治的,还是人类。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把一切表面上看起来不用流血斗争实则是更为残酷的背后战争堂而皇之的扣上了“政治”的美名。因为能够玩弄人类的,最初和最终都只有人类自己而已。
   在这部电影背后,我深深的叹息。它还是给了观众一个好的结局。其实现实远不是这么美好的。就像女律师站在法庭上陈述时说的那样,他们有这样的遭遇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爱尔兰的血统。这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而既然都是作为人类,都是作为上帝的子民,爱尔兰或者英格兰又有什么区别呢?可电影终于还是打住,我想它没有办法承受这个太过深刻与沉痛的话题。又何止英国呢?这个世界每天里有多少个角落在发生这样的事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心去关心与沉痛呢?

 3 ) 《以父之名》:当司法独立陷入情绪泥淖

司法独立一直是现代法治社会孜孜追求的目标。司法独立意味着司法机关的职权活动不受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意志影响,只遵循自己独特的逻辑与规则。但是,与法制现代化一样,司法独立也一直是一个正在完善的过程,永远没有完结的终点。因为即便在法制相对发达的英美法系国家,司法也要受到如社会舆论、政治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处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非常时期,司法往往会受到民众情绪的不当影响,使得职权机关成为国家冷酷的暴力机器。而当司法一旦深陷情绪的泥淖,个人权益就会被漠视侵害,司法正义就会被侮辱扭曲。电影《以父之名》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叙事的。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不列颠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市(Belfast),这里是北爱尔兰共和军暴力反抗英国统治,寻求政治独立的大本营。开篇伊始,影片即用纪录片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那个乱世。炸弹、砖块、燃烧瓶、催泪瓦斯、狂躁的北爱尔兰独立支持者、全副武装的英国防暴警察……一切都在表明,这是一个处于非常时期的非常社会。面对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英国国会正式通过《反恐怖主义法案》,授权英国警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合理怀疑,对一切恐怖主义嫌犯课以七日拘留以寻找巩固证据。但这无法改变汹涌的民族主义情绪的爆发,接踵而至的爆炸案使得警方面临空前的政治和社会压力。

影片男主人公Gerry年少轻狂,深受60年代英国朋克文化的影响,整日在贝尔法斯特市游手好闲,吸食大麻,盗窃成性,无视父亲Guiseppe的劝导。Gerry在一次和朋友偶然的聚会中,卷入一场针对平民的涉嫌恐怖主义爆炸的恶性案件。倍受破案压力的英国警方对Gerry和他的朋友们使用了酷刑,最终Gerry和他的朋友被屈打成招,并连累了Gerry整个家族。父亲Guiseppe和姨妈Anny一家也因涉嫌协助恐怖主义爆炸罪锒铛入狱。进入庭审阶段以后,英国国内民众将针对无辜平民的爆炸,以及北爱尔兰共和军暴力寻求独立形式不满的情绪全部发泄在Gerry一家身上,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迫使法庭在控方证据不足,且口供存在瑕疵的前提下判决Gerry无期徒刑。父亲Guiseppe和姨妈Anny也分别被判处十余年监禁,且不得假释。狱中的Gerry一度意志消沉,但父亲的鼓励给予了Gerry继续上诉抗争的斗志和勇气。十余年的铁窗生涯夺取了父亲的生命,但父亲的教诲和过世使得Gerry涅槃重生。在律师Clase的帮助下,Gerry拿起法律的武器,以父亲和真理的名义不停抗争,最终在案件的重审中取得了胜诉。沉冤固然得到昭雪,但此时的Gerry早已青春不再。

影片的主题很沉重,如山般深沉的父爱固然让人回味无穷,但让我更触目惊心的是司法程序为民族主义情绪操纵的恶果。在影片法官判决Gerry有罪的桥段里,一向代表公正理性的法官,竟然在法庭上激动地斥责无辜的Gerry,“如果法律给与我对叛国罪处以死刑的权利,我将毫不犹豫地判你死刑”。台下观摩审理的民众更是一直鼓噪不已,恨不得将Gerry一家生吞活剥。没有冷静的法官,没有冷静的陪审,没有冷静的法庭,只有狂躁的司法和民族的仇恨。此时的司法独立俨然成为束之高阁的一具空文,此时的法律正义已经沦为了同态复仇的以暴制暴。刑讯逼供、制造冤案的警局探长和探员成为了匡扶正义的民族英雄,而无辜的Gerry一家成为了整个国家发泄民族仇恨的政治牺牲品。就像后来案件重审中,Clase律师在法庭上所呐喊的那样,“这(Gerry一案)是整个英国司法的耻辱”!但在民族情绪澎湃的非常社会,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理性,只有时间才能够平复民族创伤。在父亲Guiseppe去世以后的十余年里,随着英国与北爱尔兰共和军政治斗争形势的逐渐缓和,民众逐渐认识到当年Gerry一案审判的轻率。在Clase律师的不懈调查下,当年警方刻意隐瞒的,对Gerry有利的不在场证言最终被展示在再审法庭当中,Gerry最终无罪开释,作为一个自由公民昂首迈出法庭大门。难以想象,如果没有经过岁月的涤荡,民众的仇恨还能不能顺利抚平?司法独立还能不能走出民族主义情绪的泥淖?姗姗来迟的司法正义还能不能得以实现?毕竟,正如现代英国法学家柯克爵士所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理性,而司法更是一门理性的艺术。

影片《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的名字一语双关。Father一词,在英语里既可以表述为父亲,也可以指象征真理和希望的神父。影片里的父亲Guiseppe正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即便身陷囹圄也未曾放弃对真理的祈祷追求。也许,正是因为真理的难寻才显得真理的宝贵。毕竟,真理的实现是要经过层层迷障的破除的。但这破除需要人们付出阵痛的代价,尤其是在寻求司法独立这条亘古不变的法治真理的荆棘道路上。这既是制度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哀。

 4 ) 躲在人群中的你,反省了吗?

看这部电影,我几度颤抖,为乱世中恶劣的生存环境,为弱势群体不能自主的命运,为小民族的屈辱,为Conlon父母的不放弃,为Joe在狱中的生命不止斗争不止,为Peirce的伸张正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比纪录片更直击心灵,因为它立足于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因为它于个人感情中抽象出了高尚的价值观。
然而,仅仅揭露黑幕,或谴责权力滥用,呼唤公正,则看轻了该片的价值。正如Mrs.Peirce最后的控诉所说,这场司法黑幕是“by a nation that was baying for blood”,那是一个时代的错,既包括做假者警察,也包括仲裁者法庭,更包括声援者陪审团及他们所代表的激愤的怀有民族芥蒂的大众。这冲突其实不是小百姓和权力机关之间的,而是北爱尔兰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无业游民和正当职业者之间的,是大众的声浪造就了这场冤案。多数面前,少数永远是弱势的。十几年后,动乱过去,人心安定,正义成为主旋律时,大众又成了追求真相的斗士,而当年仅仅作为执行者的警察则要背负一个时代的错,此刻的Mr.Dixon同样是少数的弱势,让人心酸。
这个社会上几千年来,从来都是多数人随波逐流,像Gerry一样恨着放弃,像狱中的英国佬一样自以为合理地欺负爱尔兰人,像剧中大众一样先声援制裁后声援翻案,掩盖真相的警察不过是时代的刽子手,我们要批判的不只是司法黑幕!为什么片名叫作《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少人云亦云者,而更需要能够坚持信念的勇士,剧中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仅仅是Conlon老爹一人,他始终没有放弃,也正因为如此,得到了Mrs.Peirce的帮助,赢得了平反。
看到一些人总是借一切机会批判时局,我真的从心底纳闷,如果当真这么多人都能昂起头挺直膝盖骄傲地鄙视那些无良的蛀虫,社会何能到这步田地。其实都用不着斗争,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简单的工作做得问心无愧,办事不取旁门左道,大环境就能清明一大截。写历史的也许不是人民,但创造历史的一定是人民。躲在人群中的你,只不过是虚伪地跟着大家呼唤正义,只不过是胆小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只不过是有失公允地把错误栽给几个出风头者,却在行动中迎合不正当规则,认同扭曲的价值观,是典型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可笑的是,还能为自己的虚伪找到借口,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弱势群体,改变不了什么。可是,和多数人一样苟且着,算哪门子弱势?你只有站出来坚持自己的正义,才是弱势,才有资格斥责多数!
我真心地希望,所有嘴上是非分明的人,能时刻检视自己是否言行一致,能在选择时遵从正确的价值观,而非万般无奈地屈服于大势。不行动者永远保留对行动者的评论权,但只是说说说,甚至不如行动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勇气。不要再嘲笑理想主义者幼稚,不实际,杯水车薪了吧,真正可耻的恰恰是“愿世界在我死后垮掉”的想法。不要再事后诸葛地指责别人的过错了吧,想想你是否追逐过拜金的时尚,是否羡慕过他人生来就有富贵,是否轻视过追求真理不在乎穷酸的学者,是否对残障人士少数民族有过一丝关爱。

 5 ) 司法祭

震撼总是来源于真实,guildford four的故事发生在1974年至1989年间,若以布莱尔道歉的时间为最终结果的话,事件总算在2005年告一段落,尽管当年那些歪曲事实,伪造证据的警察至今仍然吃着英国政府发的面包,享受着英国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有的人,甚至在死时还盖着英国国旗。

70年代的爱尔兰是个混乱的年代,事实上这个几世纪来都寻求独立的地区从未真正有过和平和安宁,然而爱尔兰共和军(IRA)仍然让70年代的英国变得人人自危,那时的英国,或许只有911以后生活在美国人才能完全理解。一系列的恐怖袭击搞得英国军队政府鸡犬不宁,更糟糕的是,数以百计的平民因此而丧生。面对国内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以及怎么防也防不住的恐怖袭击,英国警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权利:无条件扣留疑犯7天。结果,4个无辜的爱尔兰青年遭受了英国自成立君主立宪国家以来最大的冤案。屈打成招,恐吓诱骗,伪造证据,一个个德高望重的警察一边将手放在圣经上信誓旦旦向上帝保证自己的诚实,一边干着亵渎上帝,亵渎灵魂的丑恶勾当。最终,民愤得以平息,舆论得以平息,可正义女神手中的天平早已倾斜,她将用手中的利剑在英国司法史上刻上最深业最耻辱的一笔。

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毫无约束的权利才是正义、公平的最大敌人。英国警察拥有这种权利,便诬陷了四个无辜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回忆自己最黄金最美好的时光时,只记得英国牢房里的铜墙铁壁。所幸,大众并未将这种权利交给他们太久,这才让追求正义的律师Gareth Pierce有机会以法律的名义为其正名,才能有无数英国平民走上街头高呼Free the four,才能才能让布莱尔道歉,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这部名为《以父之名》的电影。

在杨 + 被执行的这段时间中看到这部电影似乎更加尴尬。司法公正从建国前便开始高呼,如今21世纪都过去十分之一,公正这个词依然只是太和殿上高高悬挂的宝剑---只是个摆设而已。Gareth Pierce联合英国大众,最终为guildford four正名,而艾未未和那些追求真相的中国大众,什么时候才能为杨+正名,为中国司法正名?

 6 ) 我看《以父之名》——一个法律人的凌乱表述

首先破题,谈点与法律关系不大的问题。以父之名,“父”在我的眼里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父亲。电影里的父亲给我的印象有足够深。刚开始因为儿子被共和军误会而匆匆赶去营救,手举白手绢从警察一边颤巍巍有些哆嗦地走到另一边,为的是营救他那不成器的儿子,我看到的是亲情。而当他得知儿子偷窃,他甚至都不愿意理睬他的儿子,我看到这是一个正直的父亲。而在被警方逮捕之后,从拘留、审讯一直到法庭判刑的过程中,他都是最镇定最临危不乱的,身处同样的险境但他还在鼓励着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坚强。而当他被判入狱,在狱中受尽欺凌却不愿跟共和军合作,依然坚信自己会被平反。他做事一直都有自己的原则,面临困境也不妥协,这是操持。而当他最后终于衰老,面对死亡而害怕,流露出最真实的人之常情时,我不由得对这位父亲油然而生一种崇敬。“父”的第二层意思是上帝,至少我这样认为。普通法系国家从中世纪的漫长教会神权统治下发展过来,其人民的法律信仰与其说是对法律,倒不如说是对上帝的信仰与期待。所以,当父亲被判入狱后,受到法律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你可以看到他仍然很虔诚地在祈祷。他相信上帝会睁开眼睛,所以他仍然走了常态的上诉路径而不是跟随激进分子的步伐。我没有资格说哪条道路更有效,甚至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可能会认为后者更为有效(毕竟中国近代史就民众而言更大意义上是一部抗争史),但是我想说,在受到如此不公待遇之后仍然对于法律(或言上帝,因为我认为是上帝赋予了法律神圣性)有如此信服与坚持,这才是一个法治传统根深蒂固的表现。法治传统不在有多漫长的历史,而在于人们面临绝境是采取何种方式救赎自我。法治在于人心。
好了,下面要说的是无聊的话题。
一、人权。从启蒙思想家们提出“天赋人权”的时代起,如果有人统计每个时代最常被提及的字眼,我敢说,人权必然高居前列,即便中间我们经历了太多战争目睹了太多对人权的践踏。但是,我同时也想说,人权从它诞生那天起,注定了它只是社会科学家们思想激荡的玩物、社会活动家们忽悠民众的幌子。不管是“天赋人权”还是“以人为本”,美好憧憬下的现实是人权被蔑视被践踏的现实。即使是常态的宪法秩序下,基本人权也时不时地遭到手握强权者的蔑视(当然他们蔑视的不止人权)。因此,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动乱这样的紧急状态下,呼吁人权是多么自欺欺人。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当生存受到威胁时,谈论人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是“涸辙之鲋”的道理,不消细说。所以,别拿人权太当回事,知道有这么个口号也就可以了。
二、群众。群众的眼睛从来不是雪亮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冤案在群情激昂中发生了。佘祥林案是个例子,不用再作列举。当然,有人会把这归结为我国法制不完善的结果。那么,在这个片子里,我们可以看到,法治再发达的国家都会发生同样的冤案。所以,我觉得群众都是瞎子,历史或者说时间才会彰显真相。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跟群众有关的民主制。自从苏格拉底自鸩之后,民主一直备受争议。这是一直讨论的民主的暴政问题,不想多提。所以,我相信那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相也一样。还要说一句,我们同样不可以因噎废食,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代的巨轮还是呼啦啦一直向前转着。
三、律师。律师是中性的,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他可以代言正义,也可以为见不得光的阴暗面代言。不要去质疑律师这个行业。我们要唾弃的是某个群体卑微的可鄙的灵魂。但是,你能肯定自己一定会如何一定不会如何吗?我是不敢的。
四、警察。行政权是个强大的东西。而当行政权赋予了手握大棒的警察的时候,它显得格外狰狞。而这个时候,处在它对立面的私权利往往是手无寸铁无法与之相抗的。私权利也很强大,可惜他没有大棒棒。保护私权利的宪法据说是最强大的,可惜它好像也没有大棒的。最好有根链子锁着那些握着大棒的手,不过好像那根链子的另一头是在行政机关自己手里的。说白了,管它合不合法先关你个十年八年的你爱上诉上诉去吧。先想清楚自己有几个十年八年,这叫三思而后行。所以,出头椽子不是人人都当得的。
那么,我看完了这个电影,觉得自己很绝望很弱小很微不足道。

 短评

好歹英国人民还能上街游行示威...

6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当我们无限制脱轨后落入深渊时,已然还是被自己无数次挣脱的父母,在悬崖边上拉住我们。

9分钟前
  • Nakedself
  • 力荐

導演對於情節和線條顯然有極強的駕馭能力。他十分有技巧地把英愛衝突的背景、警方的黑暗腐敗、獄方的慘絕人性,和主人公的經歷際遇編織在一起,清楚地展現了這樣的背景,如何影響了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如何影響了一對普通父子的情感心路。但是,導演也在另一層面上,對於人性,揭示給我們更深層的思考。

10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即使动荡不安,可是父亲的爱却很安稳

15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没有想象中感人,不过你如果恰巧也看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血色将至,那么就会明白Daniel Day-Lewis的演技有多强大了。Emma Thompson也很强大。

16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好看 最让我难受的是父子情 艾玛汤普森代表的勇敢善良的知识分子阶级 父亲的被欺压软弱善良的阶级 主人公那一代的血性与自我调侃 交织在一起彼此救助 其实可以拍得更好 不矫情 这种事情还在发生我们却不知道

17分钟前
  • 哭侠
  • 推荐

一看父子的我肯定掉眼泪

18分钟前
  • 艾芙琳
  • 力荐

在1993年的《因父之名》里,我看到了未来影像的影子:有1994年美国出品的《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狱友联盟;有2006年印度制作的《芭萨提的颜色》里的放荡不羁青年却被政府无情的陷害,有2013年韩国上映的《辩护人》里的为屈打成招的无辜者申冤终获胜利的场面,……父亲惨死、盖瑞平反后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何处都有黑暗,希望有一点中国电影可以拍政治题材

24分钟前
  • 红色的狐狸
  • 力荐

1、作为儿子,永远不能让父亲为你蒙耻;2、有天你做了父亲,永远要保护自己的儿子。片中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平庸的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2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父子部分拍得尚且合格,但不算出彩。而司法部分则实在难以感染我等见怪不怪的天朝人...

31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还行

动乱年代下的父子情同样温情,剧情冲突很足。

3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直到多年之后,一位英国的女律师才开始从头调查这件极其荒谬的冤案。这件冤案最后能否得以平反,父子能否重见生天

3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政治与亲情,一个男人的成长

4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得知艾被取保候审时,我恰巧在看这部电影。盖瑞蒙冤入狱十五年,重获自由后,他说:我是清白的人,我因莫名之罪被囚十五年,我看着父亲冤死在英国监狱,政府仍然说他有罪,我要告诉他们,除非我父亲平反,所有蒙冤的人平反,有罪的人受制裁,否则我要斗争到底,因父之名,因真理之名。

41分钟前
  • 青陌
  • 推荐

资料馆2014.5.24.7pm 被命名为恐怖主义的民族独立革命/战争,在当代的三种路线(嬉皮乌托邦的逃避、纵火的暴力、制度内解决),选择性表述后被转化为一个司法问题,以一个父子情感弥合(道德理念继承)的叙事呈现。较成功的把敏感政治问题商业化。三星四星间。

46分钟前
  • xīn
  • 还行

In the name of father! 经典的电影!伟大的父爱!可恶的英格兰政府!我泣不成声……正义需要勇敢执着的人伸张!

49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监狱墙上贴满了Sex Pistols的海报,Gerry是个有血有肉的爱尔兰嬉皮男青年

5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历史意义大于艺术价值。DDL的演技此片中并不突出,Emma则着实厉害。

5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除了感人的父子情.那个女律师更不能被我们所遗忘.在一切有冤假的地方.我们要战斗.

59分钟前
  • Ex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