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

HD

主演:阮玲玉,章志直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其他/无对白年份:193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神女 剧照 NO.1神女 剧照 NO.2神女 剧照 NO.3神女 剧照 NO.4神女 剧照 NO.5神女 剧照 NO.6神女 剧照 NO.13神女 剧照 NO.14神女 剧照 NO.15神女 剧照 NO.16神女 剧照 NO.17神女 剧照 NO.18神女 剧照 NO.19神女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女神还是妓女?

神女在字典中有两个解释,一指女神,二旧指妓女。电影的作者为电影取名《神女》,一语双关。首先电影的女主人公的身份的确是个妓女没错,但是她是因为生机和要抚养儿子出卖自己的肉体,在影片中妓女只是她卑微的职业,而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母亲,一生将生命所有爱倾注于孩子的母亲。
      母爱,这个温暖的词汇占据着绵延的时间和无际的空间。我们从阮玲玉扮演的母亲身上看到了这种亘古不变的情感。我们熟悉这样的情感,我们依恋这样的情感,即便没有声音也可以引起共鸣。剧中母亲的母性之光令人折服,我们忽略了她的卑微,甚至可以说她的卑微身份更映射出母爱的永恒性。
       电影中女主人公为了躲避警察而进入一个恶霸的家里,从此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恶霸占据了女主人公,霸占她的身体,霸占她出买身体得来的金钱。他占据了母亲,霸占她的身体,霸占她出买身体得来的金钱。她曾选择容忍,但顶不住恶霸的咄咄逼人;她曾选择逃离,但她却逃不出恶霸的手掌心。她本身也是受压迫的人,但是因为她见不得人的妓女身份,他却只能受到迫害,却无法向别人申诉,也不能向警察控诉,只能默默地承受。我想,如果没有孩子,作为一个风尘女子的她也许会一直忍受下去,毕竟她太过渺小的身份不允许她为自己的命运做出什么反抗。然而,作为一个母亲的她可以不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却不能不为孩子的命运抗争。她拥有进步的思想,她要让孩子上学,让他拥有光明的未来,纵然自己身陷黑暗。其实母亲的悲剧命运是注定的,恶霸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那个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命运何去何从,拥有决定权的绝不是她自己。她是一株野草,即使是一株倔强的野草,也无力逃脱无情烈火的燃烧,终将化为灰烬,被那个吃人的时代湮没。
       这部电影被评价为“无声片的巅峰之作“,“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现实揭露与批判性。通过一个身处下层,受尽屈辱的女子宁愿忍气吞声,承受身心举手摧残企图抚养孩子成人,却还无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对社会的不公、道义的丧失和黑暗压迫的无处不在做血泪的控诉。”
    故事的最后,女主人公被关进监狱,她木然走进了监狱,很明显她还没有从杀人的恐惧中清醒过来,当监狱的大门关闭的那一刹那,她想起了儿子,绝望地撼动着大门,可是无济于事。当老校长告诉她他会替她教育孩子,使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最后那一句“不过等他长大了之后,请你告诉他,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使他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母亲。”很好地表现了这位母亲此时的心情——绝望又充满了希望。绝望的是自己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健康地长大。
  现在我终于能体会到悲剧的定义,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女主人公本来是圣洁的母亲形象,却为她冠上不光彩的妓女身份,她柔弱,却要被恶霸迫害。但是在影片的结尾,母亲在铁窗中声泪俱下。她要孩子以为她已经离开人世,她要孩子没有负累,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在她朦胧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希望,在绝望的生命中。

 2 ) 女人与母亲

看见她走在日常的节奏中,这是一个年轻的普通女人。她甚至不很会抱孩子,也只有小小的年轻的温柔,叮嘱邻人照管,一番未脱稚气的认真。

她也老练。打扮起来,幡然不似纯真地上街揽客,远远望见风声,迅速逃窜躲避,千依百顺地委身于人。她是个在街上讨生活的,不起眼的女人。

我迷恋她的笑容,又因此忍不住哭了。看她陶醉地陪读,跟着学念书,珍惜地享受自己所失去,又在孩子身上延伸的新生,那种爱的倾注,单纯如少女,纤细如溪流,这样的场景,我在家乡的穷苦人家里见过。

她的单纯是神话中仙女才有的本质。她也单纯地恨。她的恨咬牙切齿,惊天动地,恨不能将天地翻个转。她的恨理由朴素简单,却叫人叹息落泪,她的单纯招致无力挽救的祸患。她情愿为之而死。

人的生命不存在于医学报告上,不存在于电影里那些表达出的气息湮灭,而只存在于记忆里的影像。她愿为保全纯洁,而把自己从记忆中抹去。她不是个屈服于生存的女人,她得以做一个不臣服于道德的女人。她低下头,她要抹去自己的生命,但都不是因为生存和道德。

因为是母亲。

因为她只单纯地爱那一个人,忽略了人世乌烟瘴气的评说,和烧干自己身体与尊严的切肤之痛。

这个普通的女人,脚畔奔溢着霓裳羽衣的光,她创造了绵延的溪水,细润大地,她从裂缝中涓涓流淌。她温柔的眼一直凝望新生,就像已把生命贯注其中。只有维纳斯,只有女娲,只有天女,只有圣母,才能这样的慈爱,才有这种纯洁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穿透时间,永存于记忆。

这个普通的女人是母亲,这个母亲就是神女。


4月22日夜,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版,现场配乐、干净规整的画面、主人公温柔的情感合为一体,无对白更显出镜头的极静细腻。最后,在主人公身陷囹圄,却飞升出的想象之余结尾,融化了许多个普通母亲的身影。不能再完美。

看完后忍不住给妈妈打电话,听声音像往常一样,而这头我已经哭成泪人。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完全单纯为孩子为家付出的女人,她只因为爱,不因为什么女性主义,存在主义,什么旧道德。跟她讲主义,讲时代,批判现实,她不懂,她也读不好书。只是告诉她肚子饿,被人欺负,缺钱花,她会用尽一切有时叫人哭笑不得的办法来帮忙。近几年,在她意识到自己老去之后,也像神女最后一样,经常说她很爱这个孩子。现在我才想到必须要回应,说我也爱你。

我很幸运,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很幸运,这样普通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不只在那个时代。

 3 ) 最低贱与最圣洁的

今年四月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神女》2K修复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了首映,中国爱乐乐团的现场配乐深情而感人。而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神女》也在上海电影博物馆5号棚进行了放映,这个地方是《神女》出品方联华影业公司的原厂址,重温起来别有一番时空穿梭的意味。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看《神女》,并不是真的看到这部黑白电影,而是在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当中。里头出现了众多阮玲玉饰演的电影片段及介绍(再由张曼玉去模仿重现),其中便有《神女》。她在流氓面前拒不低头,用不卑不亢的身体语言在宣示着,颇为传神。 看《神女》这样的电影,对今时今日的人们而言,必要性似乎并不是那么强烈。除非研究电影或者是电影专业的学生,否则,自己在电脑上看一部黑白默片,单调不说,委实有些困难。因此,也只有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或者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样的地方,当《神女》重新回到电影院,借助重新编排的配乐,那么,你才有可能回到当时的情境当中(或者超越当时的观影时空),重新体味这部电影的美和伟大。 阮玲玉是很特殊的一位民国电影女明星,出演过许多新女性和落难女子,却难逃电影主人公的宿命。她在25岁时自杀,轰动一时。25岁这个年纪,现在的很多女明星还没出道,而阮玲玉已经在上海滩已经大红大紫,人生却又迅速地落幕。 江青曾跟人提及,早年她在上海影坛的经历也是风风雨雨,流言蜚语非常之多。只不过阮玲玉没有扛得住世人的指指点点,而她算是走了过来。但即便如此,江青依然非常忌讳人们提及她作为三流电影女星的过往。 《神女》的故事并没有现在剧情片的峰回路转,无非讲述一个弱女子面对社会的无奈抗争。她被流氓霸占,被邻居非议,被学校等机构所排斥,最后还被丢进了监牢。某种程度上,它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左翼电影一样,不乏控诉,有些苦情。然而,对暗娼流莺的同情和怜悯,放在今天的中国电影里都非常之少见。社会是在进步,可是,同样的困境依然存在,尤其提到妓女,许多人不免还是要戴上有色眼镜,宁可睁只眼闭只眼。反过来,这恐怕也不是人性和人本主义的倒退,而可能是电影题材领域的审查限制所导致,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一种存在。同时,不免也可以参照下香港电影,譬如《金鸡》系列,显然,它可以看做是注视底层人民的“神女精神”的延续。 毋庸置疑,《神女》的最大看点就是阮玲玉。她是那个时代极少数经得起特写,而且是大特写的女明星——尤其是她的眼神,她的一颦一笑。无论喜悦跟悲伤,昂首还是低头,她所流露的情感思绪,全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中国女性魅力,不似今天那么肆意、外放和招摇。即便在今天看来,那种感觉显得从容不迫,毫不拘束且落落大方。哪怕是在现代,很多女演员一旦接触了与自己生活环境落差极大的角色时,演得好不好另说,总归有一种很强烈的“在表演”的做作。尤其当观众经受了大量商业片的轰炸,往往很难认同角色的立根之本。 阮玲玉则不同,她的角色甚至不需要名字,你则会立马相信,她就是一个迫于生计、为了孩子的底层女性。当你看到她跟孩子的亲密无间,跟校长的无奈求情,你会觉得,她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而这个身份已经凌驾于暗娼流莺。或许,这并不是被训练的演技,而是一种表演天赋。只要阮玲玉出现在镜头前,她就能变成另外一个人。   如果放置于今天的社会,《神女》的悲剧绝非个人悲剧,而是整个公共机构和社会道德的失职。固然,神女的出发点依然是孩子最大,流露着浓厚的中国传统观念。可是,社会并没有伸出援手,甚至处处为难于她。实际上,在电影开头,这部电影已经给观众写好了评论(那个时代的不少电影都这样)。电影是这么说的:神女——挣扎在生活的旋涡里。在夜之街头,她是一个低贱的神女。当她怀抱起她的孩子,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在两重生活里,她显示了伟大的人格。所以,整部电影其实正是围绕了这么一个中心思想,用最低贱和最圣洁的两种女性身份,借助反差与折射,表现出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黑暗不堪。 经历时间的洗礼,很多侥幸得以保留的老电影,它们除了作为文献档案,具有珍稀的影像研究价值,在思想主题方面其实已经被大大弱化,无法应对现在的时代。但《神女》可能是一个积极正面的例子,那不仅意味着观众会被阮玲玉的表演所打动,同样的,电影所抛出的问题,依然会引发观众的思考。这是一个人的错,还是一群人乃至是一个社会的错……【搜狐 http://yule.sohu.com/20140616/n400912351.shtml

 4 ) 《神女》中对于新型性观念的暧昧性暗示和思考

                                              《神女》中对于新型性观念的暧昧性暗示和思考

    神女这个称谓即暗示着对于性这个问题的直面,而性的问题不只是动物性的交配本身,还应涉及的是情感的层面和社会关系的层面,即爱情和婚姻,这两者都是维系作为社会群体构成者的人和人的方式。
   《神女》的故事结构正如袁老师所总结的,是线性发展的,这种结构往往依靠人物自身所散发出来的强大的魅力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是纯粹的所谓“一根筋”的人物带动情节的起伏涨落指向结局的营造,靠累积产生情绪水到渠成而生结局,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人物应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结构下最突出的人物塑造我觉得是黑泽明影片中由三船敏郎所饰演的角色们,三船敏郎用他可以说神经质的夸张的肢体和行为统治影片的走向,当然这也得益于黑泽明可谓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在《神女》中,阮玲玉饰演的这个角色也是需要依靠这种性格魅力才能够近乎独立地支撑叙事的进程。
    一句话描述《神女》的故事,就是女主人公为了抚育她的儿子不得不在一种绝处的社会背景下从事卖身职业,这是一种作为她那样脆弱的女性在那种背景下所唯一能够从事的职业。就像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的原因一样,女性在追求独立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天生的弱者姿态出现的,她的体能决定了她需要依靠别人,同性或者异性,更多是异性。在《神女》中作者设置的情境首先就是同为女人的群体将她遗弃,表现在女邻居对她的唾骂指戳,主人公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寻找同性伙伴可依靠的人,那也许是因为她还没有萌发对同性的依赖的时候就已经被她们逐出。而在对于异性的依赖,主人公同样表现了一种排斥的心理和行为。在《神女》这个影片中,一个有趣的能让人产生想象的地方在于影片中男性图腾的“缺席的在场”。在女主人公的生命里,有四个男人。
    第一个,是她孩子的父亲。这么称呼这个从头到尾不在场的在场者是有趣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也许主人公接触到的男人太多以至于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她自己也都不知道,然而这个人却成为对她们母子人生尤其是女主人公人生影响来的最大的人。正是因为被这个男人抛弃或者说玩弄,他对于自身责任的主动放弃,主人公才必须独自抚养她的孩子。他在选择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在场,但是他的不在场恰恰在主人公母子生活中时刻在场。我的意思是说,孩子没了爸爸,就是女人的不对,这是人们潜在的认知,因为大家尽可以猜测不在场的那个人也许是一个坏人,但是造成他不在场的原因只能从在场的人身上寻找,找来找去,是因为主人公是一个私娼。这种矛盾的存在最强有力的反映是主人公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学校注册的那场戏,当老师问孩子的家长是什么职业的时候,本能的答案期待应该是我是做什么什么的,尽可能的回避是私娼这一事实,然而主人公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说了一句似乎前言不搭后语答非所问的话,她说孩子的父亲死了。常识告诉我这句回答不可能是一个错误,它只可能是一种暗示性的话语。这个对于答案的期待错位让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主人公在心灵深处是对孩子的父亲怀有怨恨的,就像我们自己平时对于自己怨恨的人的态度一样,举个例子,当朋友和我原本计划好去某餐厅吃晚饭,然而因为朋友的缺席我不得不一个人吃饭,糟糕的是这个时间段这个餐厅里面都是成双成对或者一群人在一起吃饭,这让我显得倍加形单影只,如果有个服务生来到我的桌边问我,小姐,请问你想吃什么,我就特别想告诉他,我的朋友还没来。也许这个例子不带有普遍意义,但是我的揣测应该也是有一点心理依据的,基于这个例子而生发了一种我的想象,我猜想,女主人公对于男人是怨恨的,她的职业让她对男人的态度是对待客体的态度,是对待客人甚至说对待仇人的态度,她不可能以来他们,不可能让他们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不可能对她们产生爱,她对她们怀有恨。
    第二个男人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主人公人生悲剧的胖泼皮无赖。他是完全作为一个恶人出现的,是虽然没拿刀却造成了好人遭殃的行凶者,是被好人和观众所怨恨所嘲笑的形象被塑造的。他外形丑陋,脑满肠肥,相貌猥琐,心灵更加不堪,嗜赌成性,最难以让人容忍的是他对女主人公的威逼。虽然这个人身上也有喜剧的因素,比如他说出他不识字也混了半辈子瘫坐在椅子上的熊样的时候会引来一阵嘲笑,他的胖身材和胖脸型带给他的行为上的笨拙让他产生憨态可掬的错觉,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里主人公以及观众对于他的态度是怨恨。举个例子,在影片中主人公母子有两次逃离,第一次逃离胖流氓,第二次可以看作是尝试着对社会的逃离,第二次逃离没有成功反而导致了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而在第一次逃离后,即使主人公母子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处,仍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当胖流氓骗主人公说将她的儿子“二百块钱卖掉了”的时候,我清楚的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对于这个流氓无赖可恶污秽的内心的厌恶,我同样清楚的听到了周围同学对于这句话的反映。这个男性角色的塑造是作为一个弥补出现的,他的出现是来弥补女主人公儿子的父亲这个地位的,然而这是一个怎样令人厌恶的流氓啊,他的出现只能让主人公更加的怨恨男性。
    第三个男人是校长这个角色。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形象,对生活有清醒地认识并且理想主义让他无比敏感脆弱。正如费里尼在《甜蜜的生活》里面所塑造的那个知识分子斯坦纳,他有着知识分子身上所有的警觉和忧郁,内心无比热烈而行为范围却无比萎缩,对生活保持清醒地认识只能让他对理想望而生畏甚至产生怨恨,最终他杀了自己的两个孩子然后自杀绝世。费里尼的态度很明显,知识分子本身就是一群悲剧性的人,他们自身在不断的寻找一个依靠,精神上的依靠,校长正是这种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用强硬的理想化的理想包裹自己的外表,给人一种威严和震慑,然而内心中他是游移不定的,就像所有知识分子一样时刻质疑着自己,质疑人生和社会,他也需要有个可以依赖的肩膀,或者说可以被肯定。我认为他的出现才是让主人公母子的残缺的家庭景象产生完整错觉的存在。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be34b8e32abd315efd4b16c788940e0e-.jpg[/img]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e14dab15ba1327db6ec8a652528f9eca-.jpg[/img]

    这两幅图可以形成一种有趣的类比,胖流氓和校长这两个男性的出现都是弥补性作用的,为了弥补缺席的父亲和丈夫的形象,然而胖流氓是不需要或者说表现出很弱的对他人的依赖性的,他的依赖性顶多表现在他对主人公住处和主人公钱财的依赖,因此他和主人公母子所形成的三角并不具有稳定性。而校长这个男人却是一个对于主人公来说强有力的男性形象,他对主人公表现出强烈的在乎,从开始对她职业的在意,到对她所蒙受的苦楚的在意,到最后主人公不得不再监狱里面了尽余生时对她的家庭即她的儿子的在意。所有这些在意都反映了校长对于主人公的依赖,他需要她的理解,正如她也需要他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主人公在得知在校长答应她不会因为歧视她的职业而开除她的儿子之后学校仍然将她们母子逐出学校逐出集体之后反应会那样强烈。那显然是一种得知自己受到了欺骗之后的反应。所以基于此,校长和主人公母子在画面中所构成的三角形是比胖流氓稳固的家庭景象。这种家庭景象是影像自身所反映出来的,我认为是一种内心潜意识的外化,它正是主人公心中转瞬即逝的一种心理暗示,他在她肩上轻轻的拍打和他的理解让她瞬间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这个男人瞬间似乎弥补了缺席的那个男性角色,然而被之后的开除瓦解,由此主人公才会产生要逃离的想法,她哪里是想要像第一次逃离一样具有现实的意义,她不是仅仅想要换个环境躲开可恶的人,而是怀着一种负气的心理想要逃离不能兼容的集体,尤其是她越来越怨恨的男性社会。
    第四个男人正是主人公的儿子。他的男性角色往往被忽略,首先因为他是个孩子还没有作为男人的心理定位,其次也是因为他和主人公亲密的母子关系,相依为命,相亲相爱,然而却容易让人忽略他对于她的母亲一位女性所造成的伤害是胖流氓和校长包括他的父亲都不能比拟的。然而这种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出生给原本就从事遭人歧视职业的女主人公一个伤害,他的存在时刻提醒着她自己遭人鄙视的身份,正如女邻居对孩子的侮辱那场戏,她的儿子在与邻居小孩玩耍正酣的时候被在镜头里他必须仰视才能看到的女邻居所辱骂,骂他是“贱种”,大人的阴暗心理是他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跑到母亲身边询问,而“贱种”这个成为给他母亲造成的是更加强于给他自身早成的伤害,因为她也是大人。眼前这个“贱种”又一次毫不留情的提醒了她自己的“丑恶”,而坐在一边伤害她的人却在悠然地吃饭。这让我联想到的是农夫和蛇的故事,蛇是按着本能行事的,按照大自然的法则不能将它判刑,然而农夫也是无过甚至是有功的,于是形成的结果就是,农夫没有错却受到伤害,蛇也没有错却无法受到惩罚。于是造成的是农夫无止境的被伤害。
    这四个男人给了女主人公四重避之不及的伤害,就像下面这个经典的三角形构图所暗示的意思一样,女性主人公在男性的逼迫和伤害下,被挤压在屏幕的狭长的面积里,正如她的人生被挤压一样。在这种被伤害于是转而怨恨的情绪中,并且是作为一个从事性职业的人,女主人公对于性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我的推测是,那是一种类似于波拉图式的抚慰和互相撒娇,包含了一种暧昧的性解放的思考。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439c2a92c614cf2cf8d3d6dc5b10b2ff-.jpg[/img]

    这四个男人中,除了他的儿子以外,给他造成伤害的有三种,孩子父亲对责任的逃避,胖流氓对她的无耻占有,被错怪的校长对她的背叛。前两者正是一种因为占有而产生的伤害,而第三种则是一种新型性关系的暗示,我觉得那是一种性解放的暗示。在这三个男人中,流氓的确象征着一种占有的强势思想,他对神女的占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从物质上的,尽管他对神女最初的占有来自身体上的侵犯,然而更多的是对神女通过卖淫所筹的钱的觊觎。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滥性的无耻和把性当作工具的唾弃。神女包含了一种对性的暗示,而“流氓”跟性这个词沾上关系的原因在于他对神女这种从事性职业的人的占有,他对神女的伤害恰恰是在阐述性是神女维生的手段,性是一种工具。1899年美国一个女人凯特·肖邦的一本书《觉醒》面世,书中的描写暗示了对于婚外性生活的觉醒心理,它令所有人吃惊的同时大概也引起了大家开始对性生活的公开幻想和讨论,关于性解放的思潮有没有直接而有力的影响那个年代的中国没有明确的论述,然而《神女》中似乎对这种思潮有某种暗示或者思考。
    直面性生活,白天和晚上是双重人,让影片的主人公以从事性的特殊身份出现,而不是让她以依附在屋檐下的同样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佣身份出现,让她被流氓欺压而不是像《姊妹花》那样被富人欺压,这里显然有对性方面的暗示。因为她是妓女,这种职业在神女身上产生的化学效应就是她的出现带有原罪,即使她的愿望是最纯洁简单的也会因为她的身份而瞬间推翻。因此流氓对她的欺压实际上代表了长久以来对于性的鄙夷和压抑。
    对性的避而不谈和私密转化成对专门从事性职业的女性的仇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大众心中的心理暗示。可是作为从事性职业的女性,她们对于性的取向,她们对于性的纯洁度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也许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表现在校长和女主人公在影片画面语言中,我觉得那是一种暧昧性的对性的阐释。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07b2a853b75ed18a0e34dfbf72a94831-.jpg[/img]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1a3d187172781b47a27cc941b190110f-.jpg[/img]
 
    在这两个镜头中,这个男人对于神女的理解和接受通过镜头中的手势得以表现,而这个男人对于妓女是普通人的接纳显然是鹤立鸡群的,这也是他面对让妓女的儿子重返学校的主张不被赞同而采取不合作方式的原因。这种想法以一种人道主义的方式出现的同时隐藏着一种暧昧性情感。在默片的影像语言中,它是通过这一手势被证明的。显然同整个剧情同妓女和校长最终没有战胜周围人传统的不人道的想法相比,这组镜头所引起的思考显得微不足道。然而这个男人已然代表了一种不同于群的性意识,对性的开明。
    影片的最后又通过同样的技巧将这种同样隐藏于常规叙事中的性看法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实现对这种弱势思想的同情。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1c12a28a6173e94f6e13a09a652a6377-.jpg[/img]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7f4c57e1f8c96689338ca52bc20966a0.jpg[/img]

    在这组镜头中,一男一女两性的被一道铁栏截开,从影像语言上,使人联想到司法制度对性的压抑。他们的讲话中也似乎含有这对于性的暗示性话语。这个男人曾经答应过妓女的是把她当成普通人接受,很显然,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他无法实现周围人的认同,于是他在群体中变得无能,只能在妓女被挤压到缝隙里之后趴在上面看上两眼,暗示这种性意识的弱势地位。然而其实不止于此。

[img]http://charles16.zoto.com/img/45/2d81f92840e5c6d3142e4c50f4a401cf.jpg[/img]

    在这个镜头中,对这种无力的思想的态度从同情变成了无奈,也许作者自己也在矛盾之中,所以才会把两性中间放上两道铁栏和空旷的无人区,一个低头作叹,一个踯躅而行。

 5 ) 站着囚禁与跪着逃跑

           电影《神女》拍摄于1934年,那时的中国除了旧有的私塾,大辫子,三寸金莲和乞丐,也开始有了霓虹灯,老爷车,轻歌软舞,西装短发和妓女。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的划分已经越发趋于明显。于是,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和悲哀也都淹没在商女的琴音里。导演吴永刚以现实的存在作为视角关照,记录了一个最没有反抗能力的底层妇女的反抗过程。如果一个人是麻木的,他在鞭打下也不知大疼痛,那么也正好和罪恶相得益彰。但神女最大的悲剧性就在于,她很清醒的意识到了自己悲哀的所在。于是她选择了反抗。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女人开始追求权力的时候,她往往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出现的。神女的形象设置符合所有同情的标签,独身,带着一个孩子,没有生活来源,没恶霸欺侮,屡次逃跑却一次次变沉更深的沦陷。主人公的生存欲望被社会体制,男权,封建歧视一层层强加于身。中国女性以这样的方式被囚禁了千年,若想越过那道藩篱也只能跪着或者趴着,选择逃跑,就等同于选择了越陷越深。
        阮玲玉塑造的神女身上重叠了两个灵魂,一个是调笑的妓女,一个是圣洁的母亲。两种身份认同在影片中彼此拉扯,羞耻和崇高反复轮回。高跟鞋穿给嫖客,梨涡留给儿子。生活的压力是她身上的第一重枷锁,她对抗的是整个命运。于是,要想获得救赎就必然要先与罪恶相结合,她选择的方式是出卖身体来换取干净的粮食。这也是最刺痛人心的地方。导演用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来展现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低下及软弱。因为自古以来,身体都是作为革命性的象征以及反抗体制的样本。一方面它不能被符号化,另一方面它始终属于个体。然而当这个“个体”毫无遮拦的袒露在明亮的夜幕下时,也就硬生生的撕开了“女性歧视”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社会没变,封建意识没变,女人的身体还是被囚禁在男人的跨下,纵使妇女解放的呼声再高,也还是盖不过长枪短炮的轰鸣。那时人们所关注的不是你卖身的原因,而是你穿旗袍的样子。所以,这不仅是神女的悲哀,也是那个年代所有反抗过没反抗过的所有女性的悲哀。
        命运的桎梏可以用出卖身体来逃避,但生活的罪恶却绝不止有着一种。章老大在影片中是一个比较戏剧性的人物设定,他是个灾难般的降临,是神女的第二重枷锁。从此,在命运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更加致命的把神女带入深渊的推手。导演把人性把握得无比精准,神女的勤劳崇高和章老大的懒惰贪婪形成分化,一方面细化了神女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神女的悲剧性。面对这个灾难的时候,神女还是选择了逃跑,她从逼仄的楼道里逃到了另一个更加逼仄的环境中。但令人绝望的是她并没有逃出章老大的掌心,后果只是换来了他的变本加厉。当终极关怀丧失,道德沦丧摒弃,神女的反抗意识终于觉醒,悲剧也就发生了。章老大的死把他之前的罪恶一笔勾销,神女却背上了所有的罪名。没有足够正义的背景,所有的反抗都只能换来唾骂。中国人向来逆来顺受,他们只愿意看到脆弱的女人在男人胯下瑟瑟发抖,若要站起来,就只能把她们关进监狱。
        如果仅仅是粮食和流氓,或许只能让神女流下眼泪罢了。但真正把她推到的,还是那个几千年来都密不透风的社会。一个妓女带着孩子,无论逃到哪里,都能在人群的罅隙里发现几枚轻蔑的眼神和几根指指点点的手指。当悲哀的个体不能理解和体恤另一个和自己同样悲哀的个体时,他们也就沦为了社会的帮凶,与封建体制浑然一体。于是,真实生命的重荷并不在于一个具体的矛盾,而在于主人公独自面对痛苦时,周遭环境的冷漠甚至雪上加霜。神女清醒的意识到,逃避和反抗不再有用,真正需要的是改变。但这其中也夹杂着周遭环境刻薄和太过恶毒阻挠。在他们眼中,宽容只针对“好人”,下贱的命就应该继续下贱下去。于是神女的最后一丝努力也险些失败。
        最后的结局是开放性的,也算是一个比较充满希望的结尾。她入狱了,神女的自我世界终至崩溃,成了一地带血的碎酒瓶。或许这已是命运唯一的一次仁慈,因为不再有力气和这个社会甚至命运对抗了。正如影片所说,这将是一段平静的时光。
        停下静默,思考人性。这种开放式结局在显示导演悲悯情怀的同时也为多元价值的伸展预留了空间。儿子必然是作为影片唯一的希望存在的。同老校长一样,导演还没有对这个社会彻底死心,还没有打算置他于死地。而神女,她一生中唯一一次胜利,就是走进监狱的那一刻。因为这不仅是她必然的归宿,也是那个封建时代的耻辱和失败。
        当什么时候,女人的身体不再跪下,不再逃跑,而是站立,那也就是新时代的序音了。

 6 ) 神女与女神

难以想象当时年仅24阮玲玉就可以奉献出如斯的演技,不可不谓是天才般的演员。而且她同嘉宝一样,也是擅长以细微表情传神,所以我相信若是阿阮可以活到有声电影时期,她也将依旧大放光彩,不过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气,在25岁的时候,阮玲玉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中,导演给阮玲玉讲戏时说的那句话:你坐上桌子就是反抗,抽烟也是反抗,整个姿态都是反抗。不过这力量太薄弱了,你是清楚的。阮玲玉不愧是天才般的演员,你其实在整部戏中都能看到她身体没每一个细胞都在经历着一个反抗与妥协的较量。无论是被迫委身于恶霸,还是打算带着孩子和钱逃跑,阮玲玉在片中不断地在妥协与反抗,而这种矛盾终于在影片的高潮处迸发出来,让荧幕前的我们也感受到了情绪时爆发。

在看电影结束后,我看到一个人的短评说:这个片的片名翻过来改叫《女神》也是极好的。但我想了想,却觉得还是原片名更胜一筹。神女,表明了女主角是一个有神性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她虽委身做了妓女,但却不放弃对于自己与儿子未来生活的希望。她厌恶自己的职业,更是讨厌周遭人的评价,但她明白她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所以她知道这种堕落是值得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大洁。是一种铅华洗尽的纯真。而称她为神女,是因为她虽有神性,却依旧是个凡人。她是无数母亲的缩影,为了自己的儿子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了儿子去反抗这个社会。而这是导演所想要呼吁,也是导演所想要歌颂的。若称她为女神,虽升华了对于女主角的赞美,却也割裂女主角与其他的母亲的连结,反而失掉了作者振聋发聩的本意。

 短评

说本片受到了表现主义影响的说法似乎已成学术界定论,可事实依据到底何在?当时有哪些表现主义电影传入中国并可以被证实被创作者所欣赏?本片突出的风格似乎更应该被归功于美术出身的吴永刚自发性的神来之笔,而不是什么无史可考、胡乱猜想、主观臆断出来的所谓表现主义。

8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底层叙事与中国式伦理,在《神女》之中,人物的面孔暗含着道德判断,相对于那个丑陋得如同表现主义的胖男性,以及周围的一切存在,阮玲玉的存在如同一种先验的绝对纯洁,并与周遭空间格格不入,《神女》的“神圣”是homo sacer的神圣,也是一种20世纪中国电影之中挥之不去的“先验纯洁”之深层心理结构(49年之后,它成为了工农兵,80——90s之后,成为了相对于城市的乡村)而城市,或者说一种被确立的,空间语言(包括霓虹灯叠化以及一系列特定空间例如法院等等)下的“上海”则是男性化的,当神女藏在洞中的钱款被章志直饰演的淫秽胖男人抢走,存在着一个“奸污”的身体性隐喻。

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这样一部老片,竟无语凝噎。首赞阮玲玉演技,许多眉眼细节动人心魄,凄惨的笑和纯真的哭一步步展开之细腻之层次感。其次赞剧作的经典,指向人性人权的悲剧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再赞摄影角度,譬如圆规男,譬如霓虹交错和绝杀场景。钟摆摇篮曲,教育辩论,以及高墙托孤这样古朴情节/结,都令人印象深刻。

10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神女与女神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是神女!也是女神!老校长是电影中唯一正道的光!女权,女性主义这些年成了非常时髦的概念,而早在1934年,在默片的尾声中,中国诞生了一部非常伟大的女性主义电影,8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呼唤女性意识的崛起,阮玲玉以其不屈的姿态塑造了一个向时代和命运激烈反抗的性工作者角色,从这层意义上来领先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66年。字幕背景中裸体女性的形象可以当做一种隐喻蒙太奇,吴永刚的配乐也极为出色,最后一段吟唱效果MAX,对人心的触动感极强!我想,国产老电影中的女性主义不该躺在影史教科书中默默无闻,无论是电影人还是影迷,都应该温故而知新,多在这些经典佳片中汲取养分,我们会发现很多当下流行的概念都可以在当年的电影中得到呼应。

17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现在的电影似乎已经丧失了仅凭画面讲清楚故事的能力。

21分钟前
  • 虚弱橙
  • 推荐

剧里阮的服装很值得反复品味。一样是30s中期流行的曳地旗袍,蕾丝镶边内衬+半透明纱的/宽绲的,再加上短卷发,都是当时modern girl最流行的打扮。然而她作为母亲的角色出现时,是无镶边的曳地旗袍,发髻整整齐齐梳在脑后。剧里两幕利用服装转换的镜头语言暗示了人物身份差异的,印象颇为深刻:其一是阮把孩子放到摇篮里,走入夜色之前,把脑后整齐的发髻拆开来,轻轻拍蓬松时兴的卷发,从母亲转向流莺;其二是校长来家访时看到穿戴整齐的阮,但目光绕向挂在衣架上时兴的纱旗袍和宽绲旗袍,它们的fancy与简陋的屋内氛围格格不入,校长一下子就明白了阮真实的职业……这就是衣着的权力,时人的目光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导演也很巧妙地用这个“服装—权力”关系无声中推动剧情,非常精妙!服饰史爱好者狂喜😭

26分钟前
  • 正始燕麦露
  • 力荐

#SIFF2014#重看于电博五号棚,眼泪水汤汤滴;阮玲玉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或柔弱隐忍,或坚强果敢,一颦一蹙,都充满灵动神采,浑然天成的表演!现场演奏高潮处气势磅礴,低沉处柔情似水,结尾一段吟唱令人如痴如醉,黑暗中的光束,尘埃飞舞,太过美丽。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沉浸在无言的悲伤里。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眼泪止不住。最近发生了唐山烧烤店地痞流氓殴打女性的事件,当然丰县男子非法绑架强奸奴役女性至生下8子的事件,也没有直接清楚的后续。电影是好电影,2022年看仍然让我心惊,那么我们的进步有多大呢?

33分钟前
  • 嗷嗷嗷嗷嗷嗷嗷
  • 力荐

没有人在看过《神女》后会不爱上阮玲玉的,对于我来说,她曾经只是一个纸片上的古典美人,遥远朦胧却陌生,如今在一帧帧光影映像中,她的纤弱身躯、窈窕旗袍,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古韵十足,这才是真正的上海女人啊。阮玲玉有一种魔力,她可以充分地将明星魅力和演员的质朴完美地融合,我被完全征服了。

3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力荐

【资料馆修复现场配乐版】【放映前狗屁领导讲话真冗长】200块看一场爱乐乐团现场配乐确实非常值。配乐节奏上虽有瑕疵但整体很棒。这种经历应该很难再有了。阮玲玉和童星黎铿的表演真是很出色。电影有角色脸谱化的时代缺陷,苦情戏也很俗套。但那个年代就已为妓女发声,维权,这种意识非常可贵

35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什么叫伪名儒不如真名妓。阮玲玉演技没话说。只是那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太“中国”的东西让人有点反感。另外儿子太萌了。

37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即使它只是一部默片,即使由于年代久远,它的胶片损坏严重,画面抖动,但这一切都丝毫掩盖不了这部电影的光芒,却使电影本身的思想、进步的意识和反思,在现在看来,更加弥足珍贵。看到最后,感动不已。

40分钟前
  • Mr.Savage
  • 力荐

冲着这绝佳观影体验,我想给200颗星:影片自身的质量就出色得超乎我的想象,更何况还有史无前例的中国顶级爱乐乐团的现场配乐!当大家对阮玲玉的表演大加赞赏时,我却对儿子很刮目相看;其实,全片演员的表现真的出乎我预料的好;还有,吴勇刚的情节台词设计、镜头语言、场面调度、蒙太奇运用……赞!

4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花花上海多辛酸。那时候的阮玲玉还不到20,演技一流。

4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二十五岁!太可惜,太可惜了。

47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推荐

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人类。男人改变世界,男人毁建政党,男人永远掌握话语权,他们出枭雄。但只有女人,她们才会具有另种力量,超越凡性,也超脱肉身的枷锁与俗世的小我,然后成为神。

49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下面的一篇评论里写了我想记的镜头,关于含蓄表现卖身的:“天黑的时候走近宾馆,天亮的时候从宾馆走出。”“镜头对准了神女的双脚,此时一双男人的脚走进了镜头,稍作驻足,两人一齐往同一方向走开”

52分钟前
  • 桃子
  • 还行

左翼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新身份、新理想、新命运;隐忍含蓄的叙事形态,没有遵循一贯的影戏风格戏剧冲突,更多展现人物心理内在的矛盾。美工出身的吴永刚在画面造型上非常考究,推崇简约构图,如两双脚的特写记录沦为暗娼的过程,日出日落进门出门规避了不堪的遭遇。契合自身处境,阮玲玉的表演细腻深刻。

5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完全是冲着阮玲玉的表演技巧去的。一点不夸张地说,她的表演本身真的就是艺术,哪怕只是动作和神情,都蕴含了太多东西。那是一个连五毛钱特效都缺乏的黑白默片年代,你甚至不能通过台词去增加感染力,你体现出来的,就是纯粹的表演。阮玲玉演这部戏时才24岁,现在那些高票房小鲜肉和所谓女神们都该面壁

58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