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李·佩斯,斯科特·麦克纳里,麦肯兹·戴维斯,凯瑞·碧许,托比·哈斯,斯科特·迈克尔·福斯特,格拉汉姆·贝克尔,安妮特·奥图,约翰·盖兹,莉萨·谢里丹,珍·斯马特,D.B.伍德塞德,迈克尔·埃斯佩尔,卢·泰勒·普奇,蓝尼·雅各布森 ,克里斯·马尔基,麦琪·伊丽莎白·琼斯,格里夫·弗斯特,August Emerson,巴拉克·哈德利,布伦特·吉恩蒂尔,戴蒙利帕里,Travis Smith,Jack Landry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剧照

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2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3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4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5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6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3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4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5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6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7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8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19奔腾年代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奔腾年代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背景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美国硅谷,其时个人电脑正处于萌芽阶段,IBM公司刚刚推出旗下第一款主打产品并垄断市场。故事主人公为乔·麦克米伦(李·佩斯 饰),一个富有远见且极具野心和胆识的IBM前高官,离开老东家后他神秘失踪一年,现任职于“卡迪夫电子公司”。乔一心想要设计出革命性科技产品,与老东家抗衡,他召集了高登·科拉克(斯科特·麦克纳里 饰)——因产品失败而一蹶不振、得不到妻子支持的天才工程师,还有卡梅伦·霍威(麦肯兹·戴维斯 饰)——曾与乔发生过一夜情的科技奇才。乔运用强硬手段,迫使现任老板不得不加入这场野心勃勃、竞争激烈的科技革命洪流。   “Halt and catch fire”是一个早期电脑指令,执行后使计算机进入竞争状态。创新与探索,挑战与机遇,自负与贪婪,乔·麦克米伦,将引领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为奔腾年代的新领头羊。谁是超级英雄影之地带太阳后裔的保镖面目(2018)黑色星期一第三季七龙珠:进化我老公不靠谱(粤语版)婚礼策划师贱精先生誓言无声如父如子2013钻石豪门狙击英雄太阳的新娘切尔西侦探第二季兽拳战队激气连者特别DVDgyungyun!拳圣大运动会最长一枪瑜伽学院:死亡的昆达里尼恋爱恐慌症佳酿之恋新教宗与恐龙同行厌女者契妈不易做(粤语版)谋杀悬案神枪拉贾僵局救援副总统第二季4400 第三季黑话律师出柜超级马丽格蕾丝的堕落贝鲁特幽灵第一季广告狂人第六季月光1982伊莎贝尔跳到聚光灯下再分布暑期工冲冲冲第一季人皮灯笼1993邪恶赤狐书生 独家幕后

 长篇影评

 1 ) 极客、雅皮士和乔布斯

年代潮流感满满的剧总是很受我的偏爱。80年代又是我特别喜爱的时代,但因为不像70年代一样有那么多巨型事件吸引眼球,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太低。所以能看到这么一个剧,卡司了我喜欢的演员,描述了这个说老不老说新不新的时代风情,我还是很惊喜的。这也决定了我对这部剧的评价可能不是最客观的。

老习惯,分人物评。

Joe总
Joe总在我脑内的标签大概是这样的:Not able to tell the truth at any time, not able to speak something straight forward. Not able to commit to a relationship, a place, or most things that are claimed to be valuable. 我觉得直到这一季收尾,Joe总的心仍是狂乱的,always after something, 但连他自己其实也不知道在追寻的是什么。他应该只是告诉自己:“我现在想要这个”而已。
Joe McMillan的原形可以说来自很多人,80年代的IT领军人物,几乎都为Joe的形象贡献了某些元素。他野心勃勃,雄心壮志要“改变世界”,自信到了狂热的边缘,同时又是个典型的实干家:不像科研人员追着一个想法会孜孜不倦地求索钻研,当Joe逮住一个想法——通常还是不很成熟的想法——他会立刻想办法组团打怪刷经验凑钱造势付诸实施直至把这个想法推向现实。这种人通常和一心求索踏踏实实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势如水火(剧中G总和J总),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中拥有了很多新鲜的进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会为了脑内的想法不断试验探索求新求证,但不免忽略现实需求(作为一个搞生物科研的人我必须老实承认这是事实)。剧中这类人的代表是Cameron,是G总。C说Joe要做的PC是“陈旧、老掉牙、微波炉一样的cliché”,的确是一个天才创意者会对市场部老大说出的话。当人的”科研中二期“结束后,就会意识到应用技术与纯粹的科研创新各有各的存在意义。前者与后者比尽管显得小儿科,但如果没有Joe这样的人一点一点地将新开发出来的技术应用化,推向大众,那大众如何从科技的进步中受惠?这也解释了为何今天大多数人提及智能手机,记住的是乔布斯的名字。写到这块我不由得罗嗦,因为确实让我想起导师对学校另外一个大牛导的评价,很像Donna评价Joe的话(笑),原文是all hats but no catle(很有德州味儿不是嘛)。无论如何,在前沿技术走向大众的关键环节,他们是核心,是精神引路者,是领潮人。
不过一个这样的人物,绝无可能是面面俱到的光辉形象。他们是投机者,而且是投机者里最成功的那一群,必然要有饿狼式的狠辣和赌徒的精明,必要时不择手段对Joe来讲简直是生活定理,而什么时候是必要时,全由他自己说了算。第四集中Joe为了博新闻版面,一手炮制“存储危机”,按照Donna说的——几乎毁了Cameron的从容自信,和彻底毁了她全家的一个晚上,还严重影响了Donna的工作、技术组全体的睡眠和两个小女孩的晚间休息,当然Joe完全没有任何道德上的负担。原因是这些东西在Joe总的头脑中根本没被放在计算范畴内。Donna的怒气一部分也是来自于认清这一点的无力——Joe有问题不是最麻烦的,他不认为自己这是问题才是最惹其他人恨的地方。
Joe的内心无疑是混乱的,混乱到连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个梦想家,还是骗子。这就是为什么Cameron在最后一集里的那番话对他打击那么大——完美地击中了他心中最深刻的自我怀疑。Joe所到之处,鸡犬不宁,而这是可以看做是他内心不安宁的外在传递。这种不安和混乱带来能量,产生结果,但并没有帮他自身找到一个答案。所以在结尾处他出发去找答案了。“卡迪夫巨人”功成名就,Gordon得到了职位、加薪、和期盼不已的认可,Donna得到了称心的工作,更和睦的家庭,和话语权,Cameron得到了自主创业的团队。而Joe还在找答案的路上。排除在这一切之外,独自求索。毫无疑问Joe爱上了Cameron,要不然也不会允许Cameron离得那么近,把他看得比别人清楚。不过他自己的内心也是混乱的,所以要说看清,其实也看不了那么清。

Cameron
其实我本来想把C美妞放在Joe总前面的!原因是Cameron真是80年代新新女性的一个缩影,而我妈妈就属于她那一代年轻女性。她们在独立的精神中长大,青春期看着一代青年叛逆、颓废、甚至彷徨(70年代青年浪潮),并以此为典范,在新技术革命发生的年代里就业,面临无限可能。因此他们勃发,有力,虽然也充满年轻人的脆弱但饱满向上。Cameron那个年代的女孩儿流行不在意自己的女性身份,甚至刻意地抹去女性的外貌,鄙视办公室那些高跟鞋女式衬衫盘头聊天的文秘女们。从某种程度上说她这种鄙视是有资本的,她做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是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必不可少的灵魂部分,而传统办公室女性的工作是男人的附庸。而另一方面,她年轻地还认识不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方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固执地认为只有她的人生才是饱满的,只有她的目标值得追求。全剧10集中Cameron的成长相比于Gordon或者Joe来看很有限(开始时是个勇气天赋的年轻人,结束时也是,有了想做的事情从来不犹豫),毕竟几个月的时间不足以让一个大学没毕业的年轻女孩儿蜕变成一个成熟的个体。但Cameron身上的青春无悔,精神和物质上的独立和勃发,让她注定出众。第三集中Cameron拿到第一周的薪水,兑换了支票走在大街上的一幕,让我震撼了一下——那么犀利地描述了一个年轻人最 年轻时的一面,又蜻蜓点水一般掠过。这部剧有瑕疵,但的确是用心做了的。
Cameron的很大一部分魅力在我眼里来自她的不完美,因为她的成长还远远未结束,而只是刚刚开始。第二季我甚至比期待Joe总还更期待Cameron这个人物的发展——明明李佩斯才是本剧我最喜欢的演员!如果说Joe这个人物的魅力来自于他邪教领袖式的精神动力,以及时不时在让人咬牙切齿的理智和让人咬牙切齿的疯狂间冷静切换的话,那Cameron的魅力就来自于她的一贯性。从始至终,她都是独立的,精神上、物质上、情感上。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不爱~ 她的生活被描述为一团混乱(Donna语:a mess),但她的内心从未迷失过,总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哪怕是爱情来临时,和爱情受挫时——这两个女人最容易做出不理智决定毁掉自己生活的时刻,Cameron也对自己要什么没有丝毫迷茫,对自己是什么人没有丝毫动摇。这就是精神独立。80年代的强大女性精神,被Cameron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一面。而另一面在Donna那儿。

Donna
首先请D美人收下我的膝盖!
如果说Cameron是小魔女,Donna就是女超人。拿得起,放得下,这是我对D美人的总结。不管男人女人,能做到这一点都很可怕,也会很有魅力。Donna一开始好像是作为一个陪衬式的妻子出现的,我还以为是本剧的花瓶角色出现了呢。外貌上固然是温润窈窕的,但也毫无惹眼之处。Donna第一次变得闪耀生动是在向年轻上司(同时是她同学)汇报工作的时候,一个微小不甘的眼神闪动,一个刻意僵硬的柔顺表情,让我们看到她的才干,她的隐藏,她的内心强大和刻意收敛。这种丰满的性格配上演员柔气的面容,人物突然变得好立体,这个工程师妻子瞬间变得引人注目了(对我而言)。
作为Donna的老公,G总又自私又甜蜜。潜意识里Gordon还是认为自己的梦想和工作比妻子的更重要,但他也会在人前人后毫无障碍地承认妻子的才华更高。在Donna帮他实现了Giant的成功面世之后,Gordon也鼓励Donna去追寻自己想做的工作。这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很有爱了。好多天朝男人现在还做不到呢不是么。不光是在80年代,在每个时期,越是头脑出众内心强大的女性,越需要直面其实不怎么堪面对的两性关系现实。Cameron作为更年轻的一代,选择冲破现实,剧组借Boz的话说出:“很多人盼着看你失败,因为他们害怕你是未来”。而Donna选择了更常见的那个选择:妥协——“she made Gordon's life/achievements possible”。第一季结尾为了安抚身处当代的观众们,给了一些正能量。Gordon在答谢晚宴上感谢了他的两个partner:Donna和Joe,Donna被放在了前面。虽然我蛮可怜Joe总的,但这对D美人倒是个迟来且应得的奉承。
Donna和Gordon都是80年代理工科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身上知识分子的浪漫理想主义情怀和理工科的一丝不苟地务实紧紧交织在一起,上谈得了理想梦想情怀,下可以为了一张账单一次小费跟人吵嘴,玩得了乐器拆得了导弹修得了自行车。第四集末尾Donna看着再一次迷失在自我怜悯和惊惧爆发边缘的丈夫,叹了口气,拿起工具铲,走到前院——还穿着高跟鞋!然后一铲结果了那只让女儿们无法安心睡觉的小鸟,我看了好几遍还是爽得不行。

天才美女,气场人妻,钢琴十级,吐槽能手,这真的不是什么美少女玛丽苏小说的人设吗?

Gordon
可怜的工程师只能放到老婆后面了。Gordon是父母辈中年男人的典型样本,安稳,现实,表面的懦弱和来自生活的重压,曾经的挥洒已褪色成对柴米油盐的不耐,可又会尽一切努力维持住这日复一日柴米油盐的平稳生活。胆小,似乎已成了他的伪装色。可是凑近看一看,这个样貌平凡的男人明明又跟胆小沾不上一点关系。他可以自私,有时相当疯狂,还带着无法掩饰的清高书生气,但紧要关头又极为靠谱。每当团队遇到了看似会毁掉一切的大麻烦,先吵吼一顿发泄不满的是他,先动手以自己的方式解决的——也是他(可能是因为发泄完了所以能迅速调整好状态,也可能发泄就是为了调整好状态)。不得不说,有家庭的男人变得更懦弱(第六集里看到飓风中损毁的电线杆,Gordon反应过来的第一行为是逃走,而不是去救助倒地的行人),但G总就是能带着这种懦弱,不断从家庭中寻求对自己梦想的支持,一步一踉跄的朝自己的目标方向走。
我觉得第一季中Gordon是被Joe重塑的一个人。在Joe总出现之前,他青春过,梦想过,激情过,狂野过,可是那些都失败了,所以他把那些都放弃了,躲藏在家庭日常中,试图埋头不见自己的才华和困境,甚至浑浑噩噩过一生。可是内心里又无比清楚自己这种视而不见的愚蠢和蹉跎。在这种矛盾下,他的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毫无快乐可言。Gordon和Cameron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危机中两人还能能藉由各自互不相干的过去和少年琐事迅速破冰详谈甚欢。像他们这种生而为创作的人,是无法承受不去创作带来的苦闷的——但他又没有勇气和自信去再次进行创作。Joe的出现把他地从自我逃避和自我否定的深潭中拉了出来,硬生生甩到了水泥地板上,用脚踢着逼他前进(可能还穿着意大利制皮鞋)。如果不是如此,Gordon也不过是又一个湮没在办公室政治和失败婚姻中老去的平庸技工而已。这种odd couple的drama在美剧中也是屡见不鲜了,HCF只能算是完成地中规中矩。

这部剧中的笑点都比较闷骚,很多属于理工科技术宅才会觉得有趣的东西,细节设计有些太细节了,不容易引起观众兴趣。说我比较喜欢的其中一个:去展会前公司遭遇雪崩,Joe总这个一贯打着鸡血上班的人都决定放弃了,回IBM去听爸爸的话过日子。这时G总突然顶着精神病光环爆发了,迅速跟Cameron冰释前嫌,两个人建立了技术宅之间的革命同志友谊,并一起嘴炮了Joe总这个大孔雀给他们变卖家当去参加展会。真是笑爆了。
从剧集的结尾安排来看,编剧是没想着会有下一季续订的。所以在结尾时三个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有了交代,只在Joe身上做了开放式结局。不过主演李佩斯作为2014年新晋男神,很好地发挥了水准,而且每个角色的演员发挥都极其令人赞赏。所以获得续订也不算意外。
这部剧的一个大缺点就是无厘头情节的添加,3集的断背吻,6集的手电筒照飓风,都属于这种无营养无意义不知所云的情节。可能是想表现的东西太多了,但篇幅有限所以就乱了一点。也说明编剧不是全无野心的嘛。
这部剧的镜头语言我很喜欢,大量的单人背后机位,使得叙事总是在几个人物视角下交替进行,比纯粹的第三视角(上帝视角或全景机位)更有贴近感,让这个关于线圈和程序命令的故事摆脱了一些冷冰冰的局外人感,让我们这些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纯粹从人物的角度去代入,感受故事中的情绪起伏、激动和挫败。镜头作为叙事的一部分,一向是我很看重的,HCF镜头画面优雅、干净,传递出那个年代独有的一丝现实浪漫主义气息。
最后放一段我写在学校杂志上的介绍吧:
HCF量小质高,节奏合理,集天才、疯子、摇滚乐和女权先锋、没节操的嘴炮霸道总裁、和爸爸妈妈辈的极客工程师于老式写字楼的白炽灯下,啃着汉堡,在褪色的画面中说着有腔调的得州口音,且还难得地保持了可敬的颜值高度,绝对是今年值得一看的小众好剧。

 2 ) 浪潮之巅

最近看 浪潮之巅 ,想过当时追这剧追的好久,便又看了一遍,感触颇深。

里面的演员不说之后大红大紫,但之后的却也比之前见的多了,在许多热门的美剧里面看见了他们身影。

李佩斯自不必说了,男二号 Scoot McNairy,之后出演Godless,和 唐顿庄园的大小姐Michelle Dockery 更在毒枭 墨西哥的结尾惊鸿亮相。女一号 Mackenzie Davis更是在 黑镜中独挑大梁,也在银翼杀手2049中担任女配。女二 Kerry Bishé也在毒枭、罗曼诺夫后裔等热门美剧中饰演角色。

回到剧集本身,发生在1982年左右,个人电脑发展的黄金时期,那句

Ding in the universe.剧中说是Jobs 说的。

似乎他们也做到了。

 3 ) 谁是the visionary: S1观影笔记

S1E1 I/O | S1E2 FUD

令人费解的两集。有点像诺兰的《memento》,需要把碎片一一拼接起来。主体是Joe布了一个很大的局。从一开始加入Cardiff电子,他就是另有打算的。加入Cardiff的原因是Gordon,具体说是Gordon写的一篇文章:《开放框架的未来》。主旨应该是在讲IBM个人电脑被逆向工程的可能性:除了BIOS,其余都可以在商店里买到,这就是所谓的“开放框架”。在与Gordon破解了BIOS之后,Joe随即通知了IBM。出于法律原因,Boz被迫合法化Gordon和Joe的个人电脑研发项目。Joe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项目经理。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完全没有看过IBM BIOS编码的人来写全新的BIOS,所谓的“超净间设计”(clean room design)。在这个团队中,工程师(Gordon)允许查看BIOS的源代码,但是程序员(Cameron)不允许接触任何源代码,只能通过工程师写出的要求重建BIOS。这就解释了Joe一开始在课堂上的发问:他其实是在提前物色能完成这一任务的程序员。在第二集中,Cameron所处的那个房间也因此被称为“clean room”。在现实中,Phoenix Technologies用了相同的策略合法逆向工程了IBM个人电脑的BIOS。

S1E4 Close to the metal

Donna似乎是《广告狂人》中四个女性角色的糅合:她有Trudy的家世,有Betty作为家庭主妇的不甘与挣扎,有Peggy实打实的才华,在未来,还会有Joan的独立与商业头脑。第一集里,她给两个孩子讲解不同的电子原件时,就为Donna的与众不同埋下了伏笔。这一集中,Donna的形象真正地丰满起来。这也是Donna与Cameron的第一次见面。原来,她和Gordon一样,是伯克利出身的出色的电脑工程师,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只能在德州仪器(TI)做类似秘书的工作。

S1E6 Landfall

本季中最为出色的一集。它承袭了《广告狂人》中的某些写法,写一个大事件“山雨欲来”时,众人各自的故事。一开场,广播播报着即将到来的飓风Alicia。Cameron因为Joe的不坦诚悻悻而去。Joe第一次掀起百叶窗,窗外的天空阴沉沉的。他面对着一屋子的西装,衬衫和领带,开始思考Cameron所说的话。Cameron因为YoYo修改的游戏而想到让电脑与人以问答互动的点子。Gordon不同意,Cameron就去找Joe。Joe以商业原因拒绝了。Cameron说,我不晓得我里出错了,也许是因为被你高大上的外表蒙蔽吧,我就错认为你是个充满远见的人了(visionary)。我想这句话伤到了Joe的心,因为他应该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visionary。但是即使是Joe,此刻的直觉也是快速变现。Cameron的点子再好,他很难再愿意节外生枝。

另一头,Gordon和Donna在家里讨论孩子的玩具和即将到来的飓风,Donna决定用晚餐的机会说服Joe放弃Cameron的建议。第二天,Joe从睡梦中醒来,窗外已经开始下雨。Gordon去玩具店购买卷心菜娃娃未果,此时已经狂风大作。回到办公室,窗外暴雨如注,Gordon和秘书疯狂地打电话,雨声盖过了他们的说话的声音。

之后,一边是Joe冒雨来到了Gordon的家。一边是Boz与Cameron被困在公司,就着孤灯喝酒谈心。与上一集Joe和父亲之间的那种想伸出手却又缩回的怯懦不同,Joe和Gordon的两个小女儿之间互动轻车熟路。让孩子在用椅子和毯子架设的城堡中玩耍,自己却潇洒地金蝉脱壳,回到桌边和Donna谈话。无疑,这些个举动也让一直叫Joe“混蛋”的Donna看法改观。但是,倔强的Donna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你和Gordon两人创造的电脑是一件艺术品,不仅仅如此, 它还会大卖。在Cardiff,Boz和Cameron的对话引出了另一重的观点。Cameron以为,Gordon的思维局限在了工程师中,他只想造出一台让其他工程师惊叹的电脑。可是她要的是造出一台给所有人用的,让人们能爱上的电脑。也许是Cameron的草根属性让她了解到了人机互动中人性化的重要性,即赋予电脑以灵魂。

最后,Gordon在风雨中砸开了一家店的窗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卷心菜娃娃。旁边一声巨响,他发现有人触电倒毙在大路上。一边,裸露的电线还在冒着丝丝火花。湿漉漉的Gordon回到家,遇到了同样出门在飓风中淋雨的Joe。我想,这个买娃娃的细节也许让Gordon想到,自己的产品必须要像这个娃娃一样让所有人为之疯狂。而这场飓风,也让Joe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如果遇到大风,自己连一个打电话求救的人都没有。他找到了Cameron,看到了Cameron设计的操作系统的演示。第二个问句,Joe,你想要做什么?Joe沉默了。这个问句很难不同时触动观众的心。Joe向Cameron坦诚了胸前伤疤的真正由来。

我为这一集编剧的水准鼓掌。这一集,核心是Cameron对操作系统的重新理解,同时兼顾了Joe的转变。然而,我不能理解一开头Gordon在电路板上看到花朵的隐喻,以及那个倒在风雨中触电而亡的人。在Joe, Cameron和Gordon中,Gordon是看起来最没有故事的一个。接下来的剧情是不是会去发掘Gordon的内心呢,毕竟,他写出了那篇让Joe千里迢迢奔赴Dallas加入Cardiff的文章。

S1E7 Giant

Gordon梦见那个死去的人是自己,惊叫着醒过来。在这一集中,Gordon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他絮絮叨叨地和两个女儿讲述自己在炖的汤的由来,同时问两个女儿:你坚强吗?(Are you tough?)。联系到Donna在餐厅中和Hunt说,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坚强。再联系到之前,Donna的父亲警告Gordon不要让Donna再经历一次挫折(Don't let her go through that again),我们可以想象两人之前的困境和此时此刻的动摇。Gordon给出差的Donna打电话,抱怨新的外壳设计。Donna意识到这个方案其实可行,舍弃散热器,而用金属面板散热。之后,临睡前,Gordon给女儿讲了一个关于巨人的故事。故事里,Gordon是那个名叫Cardiff的农民,他在一年前就完成了“巨人”,然而他把巨人埋在了土里,一年过后才和其他人一起把巨人给挖了出来。之后, P.T. Barnum来了,也就是Joe。P.T. Barnum要和Cardiff合作,但P.T. Barnum有自己的主意。他要把巨人占为己有。P.T. Barnum又创造了一个巨人,Cardiff被遗忘在了尘埃里。所以,Gordon是否在一年前就破解了如何制造Giant?还是恐惧Joe夺取他一切成就而产生臆想?

另一边,Joe与Cameron与Simon的三角关系有点落入俗套。Cameron成为了情感上受挫的纯情小女孩。Simon病了,此次前来只为与Joe道别。两人的故事继续推动Joe无法settle down的的人设。Cameron问Joe,你会厌倦我吗?Joe说,我不知道。这究竟是诚实,抑或是违心的说法。

S1E8 The 214S

标题有些费解。总体是令人感动的一集。标题来源于414s,一个来自美国密尔沃基的骇客团体。由于密尔沃基的区号是414,所以这个团体被命名为414s。之所以标题是214s也就不难猜到了:Cameron帮助Boz黑进了银行账户。而达拉斯地区的区号是214。Cameron与她的小团体就是214s。

Gordon这个角色终于出彩,前两集中他的紧张和癫狂也有了合理解释:他在等待这一天,他和Donna要卖出自己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了。留在车库抽屉里的密钥求婚戒指拯救了他与Donna的婚姻。公司被FBI查封,Gordon在千钧一发之际拆解了Gaint,并且在晚上冒险把部件偷出。最后,Gordon面对说要回归IBM的Joe大吼:你把我们都变疯狂了,你却要临阵脱逃。他历数了Joe到来以后发生的事,是Joe让所有人都拧成了一股力量,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这个个人电脑项目拼尽全力。Gordon是演说可能是对前几集最好的总结。

S1E10 1984

标题出自苹果1983年被称为“iconic”的“超级碗”插播广告。Joe没有使用Cameron设计的互动式OS。Cameron愤然而去。之后,Joe再次找到Cameron的时候,Cam说出了这段话,深深刺伤了一向自傲的Joe:”除了你不是未来。你只是一个脚注。有一阵子,你蒙蔽了我。我的意思是,我以为我听到了心跳声。但这不是心跳。这是回声。我爱你,是因为你把我自己的想法念给我听,还以为这些想法是你自己的。”直接或间接导致了Joe烧掉一车的电脑,离开了Cardiff。

结语

谁是visionary?这个问题贯穿了S1,也影响了Joe与Cameron的分合。能被冠以这个名词,也许在科技行业中至高的荣誉之一。从一开始,Joe就是以一个visionary的形象出场的。但是这个形象在故事的发展中受到了质疑。E6里,Cameron对Joe说,我不晓得我里出错了,也许是因为被你高大上的外表蒙蔽吧,我就错认为你是个visionary了。到最后,Joe与Cameron分手之时,Cameron说Joe不过是自己的复读机而已。所以,Joe是在复读别人的想法吗?也许是。他的个人电脑的计划来源于Gordon的文章。之后,他自己提出的便携式电脑的想法,IBM中也有人想到了。Joe在最后认识到了自己对自己的误判。他生活在自己布设的幻觉中,于是在结尾处脱下了西装革履,悄然离去。然而,Joe依然有他的过人之处,E1与E2中的布局,还有E8中Gordon作为旁观者的总结出的Joe为这个项目带来的凝聚力。我期待接下来,编剧如何让Joe在找到自己的位置。

Visionary并不一定总是成功的代名词。与Joe相对的,Gordon是失败了visionary。在HCF故事开始之前,Gordon和Donna有一段失败的创业经历。这段经历在HCF里被偶尔提及。在E1里,Donna说Symphonic是傻傻的电脑(a silly computer)。但是Gordon不同意,他说Symphonic是自己搞出的最棒的东西。同样在E1中,Joe也给出了一个评价:两年前,我在COMDEX上看到了symphonic,它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那么Cam呢?我们已经知道她有很多的点子,但是相比与Gordon与Joe,Cam似乎从行事到思维都有点孩子气。然而,Cam的点子不少来源于对人与计算机之间关系的直觉。当Gordon只关注于机器的性能时,Cam已经开始思考机器与人的互动,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讯带来的可能。Cam感知机器的方式,是孤傲的商业头脑的Joe和钻研技术的Gordon所缺乏的,同时也是当时最为空白的一块。也许是这个原因,使得Cam在三人中成为了最担当得起visionary这个词的人,Boz口中的“未来”。

最后,我想对比《广告狂人》与HCF。HCF在面世时就被认为是《广告狂人》的继承者。然而,《广告狂人》中绚烂的色彩掩盖不住年华逝去,爱人离散的悲凉。结局处,刚刚入学的Betty诊断出了癌症晚期,重新开启人生的希望顷刻化作了泡影。与Don分手后Megan失去了方向。她对Don语出讥讽,你的支票也是假的吧,完全没有刚出场时纯真的态度。然而,同样是年代剧,HCF没有悲凉。甚至,“悲凉”这个词和它完全沾不上边。即使是S1剧终处,失望的Joe烧毁了一车电脑,默默离去,我们依然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我眼中HCF与《广告狂人》的本质区别。HCF里的Joe,Gordon,Donna,Cameron还有Boz,他们的情感连结是通过共同奋斗,创造从前不曾存在的事物而产生的,而且牢不可破。这一季中最让我振奋的两个情节,一是S1E8中众人努力完成并保全了Giant(包括了Boz的自我牺牲),以及S1E9中,二是众人冰释前嫌同时各显身手(特别是Joe和Gordon的双簧),让Giant能在COMDEX上展出。从某种意义上说,HCF就像Cameron播放的朋克音乐一样的”燃“,同时,这种”燃“并非完全来源于人为的渲染,而是与它描写的事物的本质相关。

-- 2020年12月25日

 4 ) 第二眼神剧及与该剧有关的一点背景细节分析

咳咳,本来是发了评论区的,但是有些补充,索性就记一下。

为什么说第二眼呢?很简单,李佩斯的颜太凶残,补完他众多酱油的电影和剧以后,好不容易找到他一个又露点又男女通吃又抖S又露大长腿,能让人结结实实心无旁骛看上半天的戏,第一遍完全看傻了。加上我第一遍很不明智是开着弹幕在B站看的,各种舔屏按头党们也太凶残了。第一遍我完全没看明白这剧什么意思,就看了一堆PRPR。

看第二遍,加上可能因为是理工科,算小半个圈内人,觉得他们还是比较逼真地还原一个了产品诞生过程中的各种纠结。一个技术题材写到这个地步真的不容易了。虽然人物性格和剧情有的地方转的比较突兀奇怪,但是我觉得换我写技术题材,估计大家都得睡过去。

我知道很多人认为这剧三观有问题,觉得Joe他们为了产品太不择手段。但其实在现实世界里,这一切跟励志和三观都没太大关系了——一个产品的诞生就是交织着巨大的纠结、痛苦和疯狂,也有很多很多的无奈、付出和牺牲——最关键的是很多牺牲和付出事后看毫无意义。
这,就是做产品的人的宿命。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但凡做过一点和创造性有关的工作——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要做出一个以前没有的东西,你对这事可能就会深有体会和共鸣。

建议大家先别急着用太简单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处于复杂世界中的人。
我觉得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最终你会通过这个工作正视自己,你会弄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到底能做什么,到底适合做什么——这些往往跟你开始对自己和对世界的定论大相径庭。
而且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甭指望这种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很愉快——因为你很难和真实的自己相处和谐,至少很难有一开始就有圆满的结局。
正如戈登在剧中所说的,他在开发周期里,身上最不好的和最好的都被引出来了。做这台电脑的过程就像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了那个过去所不了解的自己。
你想想吧,与那个阴暗面的自己相处,并且不断被刺激,创造性工作的过程真的是MESS,是灵魂和灵魂的撕扯,也是肉体之间的折磨(总裁您还要伺候各种有需求的人)。但就是这样可怕的过程,最终却能磨出来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或者也就是人类之所有有救的原因之一吧——有时候想想,人类的创造力真是一朵根植于粪土的玫瑰花啊。

戈登发现了自己的勇气,但一向以老好人形象出现的他,身上的恶意和幼稚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他和老婆准备算计Joe的时候)。我想他最终也会明白自己不是个带头人,你看JOE离去后他的惘然若失就知道了。
Donna其实应该是明白了自己内心隐藏的一些欲望吧,虽然一直努力自我牺牲辅助戈登经营婚姻,但是她也有她想要的东西呢。
cameron年轻气盛有才华,她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急于报复和摆脱JOE的控制。但也许最终她还是会明白Joe在现实和理想中间做平衡的苦衷——你以为产品的供应链和销售市场推广这一堆环节因为一个人的创意和技术就能摆平么?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创造绝对是Team work。其实这里有个段落特别有意思,C写完BIOS休假回来,看到软件团队组建了,幼稚地负气说:我在飞机上都想好怎么设计软件了。Joe特别冷酷地回答:你以为这类大项目都是怎么推进的?谁让你设计了?
Joe是中间变化最大的,从内心封闭、固执、酷爱控制、骄傲到慢慢明白自己的欠缺,他放下了精英的身段,也开始逐渐学会接受他人,唯一没有变的是那份执着和对成功的渴望。到结尾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至少明确了自己不要什么。
Joe是一个内心有团火在熊熊燃烧的人,他自己也被这热度逼得坐立不安。成功者都是如此,乔布斯也是如此,他们这类人内心对自己的驱动远远超出环境对他们的压迫和推动,而且这种驱动力强大到了如同魔鬼一般缠绕他们的地步——这就是天生就要做点什么的人,他们自己也别无选择。这个情形,有点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描述的高更一样。
所以,不管Joe不懂技术还是满嘴安利,不管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成功还是真的是想做一个好产品,他点燃了其他人心中的火焰,这就够了,不是么?好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你可以讨厌他或者爱他,但你不会对他无动于衷。他不由分说将你卷入一场未知的征途——这就是他的能力。

性价比好和在设计与交互上追求完美几乎是一个产品经理毕生要追求和权衡的两大理想,他得不断在中间寻找动态平衡——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开始普及一个产品的时候,往往赢的是兼容性好和有价格优势的人,在大家都有这个东西且价格稳定以后,就是拼特殊的商业模式和体验优势了。
乔布斯第一次被赶出苹果,之所以失败,除了在内部跟CEO和董事会有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走得太超前了。

其实整部剧最打动我的几个部分都是这种面对取舍的段落。比如,卡梅伦想改动产品让它能够人机交互,但是硬件这边真的是不想再多事了,会对她的所有想法都特别抵触。还有,Joe的EX设计师来做工业设计,硬件部门也真是很想把一切会影响硬件性能和表现的设计都封杀掉——这类事情真是产品设计这块的一个特别常见的情景。不同部门,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都不能算错。这个时候对管理者来说是最纠结的,也是最看管理者的能力和眼光的。我也常遇到过到最后期限前要不要对产品做改动的问题。有时候真的是太累,想偷懒就颓了,但这个时候,一个真正好的老板就能累死累活也要求我们要改要调要硬上。作为管理者,太手软不行,人都有惰性,好的领导就能把下属逼到墙角来激发出人身上的潜能。但是逼人太狠也不行,有时候下属会彻底垮掉,怎么拿捏,这就是靠天赋了。

但你的产品累死累活捣鼓出来了,上市场上一看,人家都有图形界面了,那种打击,也真是只有特别特别坚韧的人能抗住,能够再次带领团队改变或者坚持自己的产品,然后勇敢迎接挑战。而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苹果当年是出了图形界面,但是正是这台机器,太超前,系统太封闭太昂贵,反而卖不出去。所以究竟是顺应时势抓住商机,还是拼死拼活死抠完美,究竟能不能踩准点,就看管理者最终的胸怀和眼光。

我觉得Joe被塑造得还是很成功的——除了BI有点诡异——不过想想也正常,他可是如火如荼的60年代末70年代过来的人,那是什么时代,是大家一边嗑药一边性解放一边干革命斗政府的时代,他们那拨人什么没见过没玩过。而且,如果为了搅黄投资,他去睡了人家的老婆而不是男友,还有骗前女友来设计机箱,那就有点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了,所以也能理解编剧的设定。
他是个有前瞻眼光和对市场需求很敏感的人,兼具杀伐果断的现实气质,也有理想。一个能连打带骂,连哄带骗带着一堆人做出好产品的人绝对不可能是圣父,乔布斯也不是因为品质高洁洁白无瑕为世人所膜拜的。要的还是那种执着,现实与理想都能在这个人身上兼容的某种气质。而且JOE那种狂傲、对外人设防的,特别别扭的感觉真是挺真实也挺可爱的——他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全能的,他也是通过和这个团队的合作一步一绊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对比Joe,卡梅伦太技术太理想化,男二又没有Push大家的能力,他们中间谁都不具有Joe看全局和控盘的能力。李佩佩真的演得不错,他把那种产品经理的狂热、商人的天赋、狡猾和骨子里还是个脆弱小男孩的感觉糅合得特别好。如果没有这种小男孩的脆弱和别扭,那种受过伤害急于保护自己的感觉,Joe这个角色除去执着于成功之外就实在太乏善可陈了。可能大家都觉得李佩佩比精灵王时代胖了。他胖了也有个好处,就是戾气出来了,那种高级白领精英的气场出来了。但是一旦触及内心深处,李佩佩那张完美的脸又能呈现出一种难以置信的小男孩的倔强和脆弱感。我感觉他把Joe这个人的复杂度和可信性给演出来了,原本这个角色是这个剧里被塑造得最含混的一个——因其复杂吧。
大概这就是好演员的天赋,赋予人物合理性,让你认可和接受他,使其成长和活起来。

另外必须夸夸的是,他学IBM那套安利嘴炮真是神形兼备,看得人大乐。这里特别可爱的细节就是,他过去一直是IBM出来的那种高级职员的精英打扮,最后在大德州silicon prairie创业气氛的带动下,终于把领带解了,哈哈。

能够在这个剧里重温个人电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80年代,还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PC就是在这个时代,通过这些公司的不懈努力走进千家万户,最终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这个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技术问题上基本没有太离谱的硬伤,即使外行也能看懂。而且我佩服编剧的是,开发过程中那么乏味的事居然都能编出高潮起伏来,而且借机又把技术问题给讲了。高手。
人物塑造也很带感,装束、喜好、音乐都很合称,而且又营造出了80年代的气氛,做的很真实。
但有一个地方确实有点问题,就是我始终对Joe这个角色的未来有些拿不准(没有李佩斯这角色可能就完了)。现在看,反而是戈登那两口子和Cameron的性格和已经塑造得很完整了。Joe的性格不知道为什么有点转化的比较突兀,如果不是李佩佩努力在圆,估计雨中当避雷针和烧车一段已经被人当成深井冰送医院吃药了——看着这么美一个深井冰真不忍心打举报电话啊。
还有一个让我比较疑惑的地方是,Joe如果离开卡迪夫,他要做什么?他的核心竞争力何在?Joe不是一个天才型的产品经理,他不是乔布斯,所以不大可能创造一个公司,独挡一面成为一个传奇。那这个故事继续下去,Joe凭什么在80年代那一堆公司中脱颖而出呢?老实说,我真想不出来了,除非再把戴尔的故事按在他头上——80年代末到90年代,除去戴尔的供应链管理以外,几乎没有再出什么以伟大产品(指针对个人的)著称的硬件公司了,和康柏同年诞生的思科是生产网络产品的,几乎同年的Sun生产的是工作站和服务器,这又跟Joe对消费市场的理解背道而驰。
卡迪夫的原型,康柏只辉煌了20年不到就归了惠普。原因就是德州工程师创的这个公司,在PC市场的销售和渠道做得不错,但是技术底蕴相对有点薄,它为此收购了DEC,想加强在企业级市场的能力,结果合并用了3年,两家公司中DEC技术实力很强,看不上康柏,走了很多人。康柏的合并大伤元气,不得不去跟惠普合并,但是一合并,DEC那边最牛的服务器技术就被惠普给废了。很快康柏的笔记本产品线也不知所终。
其实就在卡迪夫发力的那次COMDEX之后,苹果很快就颓了,而且苦苦折腾了10年,到2001年前后才开始重新靠乔布斯的iPod发力。1984年,乔布斯刚推出苹果电脑在超级碗的那个著名的1984广告,第二年就被撵出了董事会。IBM紧接着那次COMDEX之后推出了著名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但很快就因为组织结构太混乱战线太长到了巨亏差点被拆着卖了的地步,直到郭士纳出来力挽狂澜。到了2004年,IBM为了专心做企业级业务,干脆把Thinkpad系列和个人电脑都卖给联想了。
不过想想,这也可能是编剧特意留的缺口,Joe这个人物的设定是在理解市场需求和对消费趋势的敏感性方面特别强大,所以他需要去寻找各种软硬件的天才来跟自己合作——这就是说第二季其实写的还是人的故事,不是产品的故事,这挺好,可以看到更多Joe的内心戏和动作戏(咳咳,把男女天才们都睡了吧,总裁)。
还有一个伏笔是,Joe在第一集一上来提的问题就是和计算机的未来有关的,cameron的回答就是互联网的雏形,显然Joe是很同意c的看法的——有这样的远见,也许未来Joe的工作突破口在早期互联网上。

——————————我是细节补充的分割线———————————

补充几点:
我在B站看大家的弹幕的时候,发现有几点可能是真正属于80年代背景的东西,大家都比较年轻,不大清楚。
1 一个是Simon,就是Joe前男友回来说:“I‘m sick.”大家纷纷刷韩剧范儿。
其实你去看有关那个年代的回忆录就知道,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在欧美时尚界和性行为比较开放的人群里,“I‘m sick.”这事简直风声鹤唳,所以Joe一听眼泪就出来了,他马上就知道Simon的潜台词——他们俩从此就算是永别了。很多时尚设计师都回忆说,整个80年代他们是看着自己的熟人一个个染上艾滋死掉。1982年这个病被美国政府正式在文件里提出来,里根总统在任内至少支出了570亿美元以对抗艾滋病,即便如此他还是被批行动太慢投入不够。
这直接导致那批70年代放浪形骸的嬉皮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他们很多人为了寻求性解放,都是有过双性恋、一夜情或者群交尝试的。当年有一个很著名的报道写一对男同(之前他们就是参加过群交)染上艾滋病而死,最后得了普利策奖,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引发了多大的共鸣与恐惧。
这也是为什么雅痞会出来——除去精英们长大了,成熟了之故。80年代,里根当政,保守主义抬头,美国重新回到比较正儿八经的路上去,靠的也有一部分是艾滋病给大家带来的恐惧。


2 Donna这样的女性其实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出来做事的真正的女白领——她们不只是文秘(文秘是老传统)了。后来主持惠普合并康柏的卡莉菲奥莉娜就是Donna这个年龄段的(20年后,卡莉是40多),这一代职业女性基本都是名校毕业,然后直接参与和男性精英的竞争。不过这一代女性中像Donna这样念硬件的相对少,一般都是靠做市场营销或者服务这种不那么技术的工种起家。
在Donna这样的女性里最终涌现了大批真正能掌握自己钱包的女高管——这直接催生了奢侈品行业的井喷。之前,如果妻子不上班,丈夫给买的奢侈品,可能顶多是结婚纪念日的首饰,但绝对不会给买包包。只有妻子自己有了经济实力,累死累活以后要觉得犒劳自己,才会买自己能带出去的轻奢,比如实用的包包,比如手表。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奢侈品的连锁店和市场用街拍租给明星亮相做宣传这种形式,都是这个潮流催生的,之前,真正的奢侈品都是小圈子定制的。
日本人就更奇特了,日本人在奢侈品市场上始终占有一个传奇的地位。全球有20%-30%的奢侈品是卖到日本去的。日本人有85%都定位自己是中产阶级,拥有豪宅和庞大的不动产是显示财富的最通常方式——但日本人口稠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只好转而选择穿戴奢侈品。从20世纪7、80年代开始,夏威夷所有大品牌的免税店就是为日本人而建的。任何奢侈品品牌决定全球策略的时候,都会先问日本市场对此的观点。等到日本人经济衰退,咱们中国人就出来接棒了。


3 这个剧里的四个人,Joe和Donna出身相若,都是富裕中产,名校毕业。所以第六集里,Donna和Joe谈到最后甚是融洽,连B站的大家都在刷觉得他们俩有家庭感——很简单,确实是融洽,他们基本上是一个出身背景,只是Joe比Donna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Donna和她德州仪器的老板站在一起也很和谐,他们中学就是同学,父母也都认识,所以应该也是一个阶层的。相反,戈登无论在Donna家,还是在Joe面前,都莫名其妙一直有种无法融入的自卑感。
Joe在第三集对女富翁说自己家在Hudson Valley,(女富翁一听马上开始附庸风雅谈歌剧了)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是纽约富人加那批负责写美国历史的大族的后花园,他这个姓又是苏格兰姓。美国移民里,就属“五月花”从纽约上岸的yankee帮这批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的教育水平最高,素质最齐整——所以伊迪丝华顿能写出《纯真年代》——那批门第感如此强的望族都是他们的后代。祖屋在Hudson Valley,他爹在纽约还有豪华公寓,那屋子的装潢看起来很有历史感,至少不是Joe在大德州的家里那种看似现代其实一无所有的搞法,所以Joe的出身理论上在这几个人里是最好的。他未必是世家之后——但可能是没落的旁支。他家可能没有真正的望族那么有钱,因为他父亲最后走的是高级白领线路,还是中产。
戈登虽然和Donna虽然是同学,但出身肯定要差一个档次,应该就是普通人——但相比之下,cameron的出身就更差一些(父亲早死,估计母亲单亲拉扯她也不容易,我还总怀疑她母亲有酗酒倾向,不知道为什么)。戈登夫妇私下里也确实议论过,她是底层贫民出身。当时simon讥讽德州空空如也(文化沙漠),c接口说我家就在那里……


4 女富豪说到自己在Hudson Valley那边赞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一谈高大上,可怜老好德州佬Bozz就露怯了。不过Joe基本也能一眼看出女富翁不过是附庸风雅,想进入那个圈子,因为这个歌剧实在不小众——她要是说自己赞助16世纪英国某个作曲家的音乐……那又另当别论。而女富翁当中说自己男友不爱跟自己去听歌剧,Joe这小妖精估计一眼就看出这男人有点小反骨。
后面女富翁攻击joe是做IBM克隆机的,Bozz上来解围说对他别那么狠,他是个Yankee(其实也有点歧视的意思),字幕组没有翻译得太精准,其实应该是翻译成“北佬”——美国南方人荣誉感极重,这都不光是南北战争造成的,而是一开始移民南方的都是大种植园主,都是豪强,是有血性的人,一直看不上yankee唯利是图——纽约人在他们心目里就是重商不重义的。所以Bozz他们都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宁可拿本地人的钱,信得过的人的钱,上来就搅黄了Joe找的Smart money——风投。
也因为这个,Joe被打以后其实心知肚明谁在算计他,他也知道自己之前有点过分了,所以后面也收敛了一些——按他那种Bitch的搞法,Bozz这样的南方人真火起来直接就上枪了。不过Joe也是个睚眦必报型小心眼儿,在说服渠道的会上,Bozz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说不下去了,Joe顶着熊猫眼站在旁边看热闹,反唇相讥对他说我不过是个来晃一圈的外人(yankee)而已,针对的就是之前Bozz话里话外拿他当外人的事儿。
Bozz和外表小白兔内心大灰狼的Joe比,真是一好心眼的粗人。之前,他和Joe、创始人在后者的私人俱乐部吃饭谈生意,他跑去拿酒,给自己和创始人拿的都是麦芽威士忌,雄赳赳的男人酒,就给Joe拿了杯白葡萄酒——虽然是好心吧,但简直就是拿人家当娘炮了嘛。所以Joe才憋着气要了跟他一样的带血牛排。
我是真觉得Bozz人不错:设计师讥讽Joe是queen,他还打抱不平上去打人家。所以Joe到底用什么办法搅黄了女富豪的参股,倒霉的Bozz真是死都想不出来。要是能想出来,估计他不但要叫警察打Joe,还得亲自上去赏这小妖精几记老拳。


5 第四集的时候Joe总出来砸车,大家都在那里玩儿,不少观众大概都很疑惑这是啥坑爹的娱乐——他砸的是日本车,这是当时美国人很时髦的一个消遣,你去付点钱就可以砸。80年代日本车全面性压倒了美国车,日本经济腾飞,开始买名画,买美国的大楼和插手地产。那时候二战创痛还没有散去,加上美国人在里根上台前面临经济衰退,心态不太好,所以砸日本车也成了全国性的一项娱乐运动,全国各地都有,钱最后是给个什么基金会,这娱乐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日本彻底经济不行。
但是时髦纽约客肯定是看不上这种傻乎乎的娱乐的,所以Joe一直不想参加,一开始女秘书问他去不去,他回答的是你别忘了我是纽约来的——可高贵冷艳了半天,太脱离群众,最后佩佩发现一肚子怨气,砸车才是最好的发泄。


6 第六集,就是Joe总上演暴风雨羞耻PLAY那部分,佩佩去戈登家吃饭那段演的真好。
一开始他和Donna寒暄,他说带了一瓶66 Bordeaux,very interesting。编剧在这个地方的工作真是做的非常细——从细节就能看出来,Joe很会选礼物,他不是带61年62年这种great年份的,而是适中又很不错地选了一个66年。只是轻描淡写一句interesting——显得很得体(适合家庭聚会)的样子。但其实这只不过是特别典型的商场中的精英派头(他的家教和他爹的榜样应该都不错),如果这是去女富豪家(那估计他要带61年的了),后面大家可能BLABLA就葡萄酒歌剧法国之类的有的没的聊开了——所谓社交谈话和商业谈判,Joe都是很擅长的,就是不过心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呗。
但是Donna是主妇,而且有孩子在旁边,她简单地说了一句:how thoughtful.就结束了话题,然后Joe和她就冷场了,这段李佩佩演得特别好。包括Donna离开,孩子上来坐在他腿上,他也很尴尬。其实Joe这个人,和Ned一样,也是不知道怎么跟人建立亲密关系。他的外表,那些商业的夸夸其谈,还有张嘴就来的谎话,其实都是用来保护他自己内心的——可能还是童年受了很深的伤害。Joe的内心真的就是个小男孩。不说工作,不说胡说八道,他根本什么都不会说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如果Joe是真心喜欢葡萄酒,他那个空荡荡只有设计没有任何人气(戈登都误以为他搬走了)的房子里,至少该有个酒架。但他的房子里啥都没有——他其实没有任何爱好,也不会为什么而战,一开始,他只是本能地想获得成功。
所以说如果不是李佩佩演出了他心里的那个小男孩,这个角色真是一个空无一物的人。


7 最后一点我觉得也需要强调的是,其实Joe跟Simon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我估计没有70、80年代概念的人也是听不明白的。
simon说,自己一直好奇joe为什么会到德克萨斯这个地方来,之前在他们看的影展上,作为艺术家的Simon已经很明白地表示德州是文化沙漠了,他确实不理解J为什么要放弃纽约到这里来。J回答他说是:竞争自由BLABLA,s很不耐烦地打断他说你的那个神童,指cameron,已经给我灌输过了。
60-70年代正好是美国乃至欧洲各类后现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年代,艺术家们忙着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反战,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病等等。如果奔腾里Joe是35岁,那10年前他正好应该是一个渴望像Simon一样自由思考行为不羁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我们所见到的比如阔腿裤啦嬉皮士装束啦胡子拉碴啦peace & love啦吃迷幻剂啦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请代入想象李佩佩阔腿裤老头衫猕猴桃!@#¥%…………&吐血而亡)。但10年以后以,Joe为首的这批精英已经摇身一变,穿上西装革履成了雅痞了,他开始讨论的都是主流话题——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让Simon很不耐烦。所以才引发了Joe情急之下的反驳,他说我们那一代的思维方式和那一段感情都过去了,现在Cameron才是tomorrow。
其实,你不妨将这段看成是他对于Simon关于价值观的追问的一个回答。
Joe和乔布斯那一代精英,很明白自己已经迎来里根时代,经济繁荣,但整体文化价值观趋于主流保守和无趣,反战思潮一去不复返——里根在任期里是信奉震慑作用,在军备上大量投钱。这是整个西方世界开始集体走向思想上最无趣和物质化时代的开始
这批人正打算在这个时代里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冒险,不再是精神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而是科技的——用科技改变人的生活。从这个时候起,我其实觉得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就彻底开始走上了进步论和现代性(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的不归路,迄今为止,我也不知这事是凶是吉是喜是悲——最终,他们造出了斯诺登揭发出的那个世界。
反观Cameron在大街上认识的那几个朋克打扮的朋友,尽管那些男孩女孩还在发出“你为毛要工作”的诘问,但其实已经很虚弱无力了。他们玩的都是Joe和Simon这代玩剩下的,而且基本上60、70年代这样有反叛精神的人都是精英,80年代就只剩穷人家或者中下层的孩子了——所以在外人看起来是一群彻底绝望的糊涂蛋在小打小闹,时代变了。连cameron这样有天赋又不羁的孩子都在通过工作改变自己的人生了。
如果说6、70年代是年轻人们无差别地对世界感到绝望和痛恨,并且试图改变,到了80年代乃至现在,贫富差距变大,年轻人里绝望的更绝望,欢乐的则是更没心没肺、物质化和工具论了。

所以这个剧的收视确实是对准如今35岁到60岁左右的人群的,这些人多少还能回忆或者对时代背景有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咳咳,话还真多。第二季要开始了,我说两句对第一季这几个人组合的看法,从公司管理的角度。

1 Joe,他其实是这群人里,脑子最清楚,感觉最好的人,能控盘,也能看到大的Picture,资源分布也很均衡,他的管理抉择其实都做对了,时间点也控制得刚刚好。他不会有问题。
Joe唯一的毛病是他还不能很好地认识和管理自我,这样他做事的时候,自我的那个人格不能跟他的管理方法融会贯通,也就是说假使他去骗人,他要先关闭自己的内心,然后扮演一下总裁Joe——这个时候敏感的人就会回过味儿来,咦,他该不会在忽悠我吧(参见Cameron)。他是做法和自己是两张皮,真正做得好的人——请参见他爹,他爹就是融汇贯通的Joe,他爹扮演管理者和正派人已经人戏不分了。真正好的大公司主管都这样,腹黑和撕逼都藏在正派人的优雅表演之下。
但也就是因为这个,Joe其实比他爹真实。

2 戈登。如果我是Joe,我一定好好压榨戈登。他是个油菜花的工程师,而且性格软弱,非常抖M,老板越榨越有,加上他有个很好的附加价值,家里还有个油菜花的老婆,所以压榨他一个人等于出来两个人的工作量。
第一季Joe只做错一点,他强调对戈登的控制没错,但是还是要恩威并施。因为戈登这个人非常小心眼,再加上又很自卑,容易产生受迫害妄想,要防止他在家丧病挖地,最好还是夸着点他。

3 Cameron。老实说吧,在当时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Cameron这种性格的程序员,甭管她多天才。写完BIOS,打完炮,赶紧赶走不送,还外带放鞭炮。
她就是组织里最难控制的定时炸弹,搞好了,你得到一个不错的程序(长远说你总是能得到的),搞不好,她能把你公司所有不满的人都煽动起来。
而且Cameron是个特别容易公私不分的刺头儿,其实Joe每次跟她强调我们的关系不能凌驾公司关系之上,都是正确的(虽然他们俩情商都极低),但她就是能在不理睬合理性的前提下各种不满。
话说Joe你就不能不要睡下属吗?你睡戈登都比睡Cameron安全啊。白痴都能看出来,此人虽然天才,但对团队的破坏能量极大,就因为被你睡了才没人敢K她。
Cameron特别适合去游戏公司互联网公司,就是别在这种需要正常流程的硬件公司里呆着,甭管你做的东西是民用商用。
第一季,看似是Cameron的胜利,其实日后她这个性格和她的判断会出大问题。她应该是做砸公司的好手。

4 Donna,这位是每个老板都想雇的。细心,敏感,靠谱。可能独创力稍差,但是我相信她有被家庭束缚的部分。所以,赶紧离开戈登和Cameron,她才是下一代高科技公司女高管的胚子。

 5 ) 一刷后粗略的几点感想

1)大佩赞美词省略一千字你们懂的!!!因为大佩所以无法有条理地评论Joe(放开那个长腿叔叔让我来!!!!!!!!)你们懂的……
2)有才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不现实。所以我很喜欢女主妹子,从第一集前五分钟里她把正后入的Joe一把推开yelling “You mean we’re not in love?”就喜欢上了她(所以Cam对Joe真是分分钟动情啊…)。除了无视公司规矩总按自己意志行动(这样做的人最后往往不是赢得很漂亮就是输得很惨)外(虽然ep4前面对待Donna时确实有些过分。不过既然Donna和楼主都表示理解了…(楼主你哪位- -))感觉Cam基本还算是个懂事娃,所以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那么人多看不惯。至于她和Joe的事情,在最后一集里她说“I thought I heard a heartbeat. But it wasn’t a heartbeat. It was an echo. I loved you… because you recited my own ideas back to me and pretended they were yours.”(佩佩你那么心碎的表情不要啊),是的那大概确实是回响,可是如果没有来自Joe这震耳欲聋的回响和支(tiao)持(jiao),Cam是不可能走到如今这步的,而且这也更是证明了两人本质是相似的,夸张点甚至可以说是soul mate,only Joe is more adult,但认真(?)时却可以比Cam做得更彻底。同时她也说“a little sad boy with a lot of wasted potential.”,所以或许S2里就可以期待Cam是怎样反过来成为挖掘出Joe潜力并让他不再sad的人,然后两人携手并进共同成长(Cam负责研发Joe搞定sales&marketing),完美组合横扫千军万马叱咤风云舍我其谁(虽然我们都知道真正的8、90年代至今……)。再说没准Cam内心的那个真我或许也从失去父亲后就没成长过了呢……(太爱大佩了所以忍不住就黑了一下Cam……对不住> <)好久没有遇到这么戳G点的CP了…… AND I LOVE NERD!!!
3)始终无法喜欢Gordon。或许他也曾经向Cam一样闪耀有才过,但却败给了一次失败(虽然是极其惨烈的),在Joe出现前都是drunken loser。他心中有梦想,但却过度惧怕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你说这是因为他已经有了family所以不得不现实起来(也是Gordon最开始用来拒绝Joe的理由),可是我实在没能看出他为家人很付出,至少比起Donna。惦记着已经好几个晚上没能哄女儿们睡觉了和飓风暴雨下去找椰菜娃娃是我唯二能记起的两点,努力在二刷里发现更多。永远不要指望不能管好自己嘴的人成事儿,虽然我敬佩他的研发精神。S1的最后他终于认识到了能让妻子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重要,算是略加分。比起J, C和D,G是最平庸的,但也是最真实的。所以也注定是他得忍受着我这更为平庸的看客的挑刺和吐槽,而不是与另外三人一样受到崇拜星星眼。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一句:刮了胡子后真是好像坏人……(才没说想起莫娘)
4)Donna is smart, Donna is brilliant, Donna is… well, a perfect wife. 庆幸她心中的火焰没在与Gordon的婚姻生活被完全消磨。当Donna遇到Cam……Let’s fire up!
5)非主要角色也都刻画得很好,比如在开头几集表现很恶劣简直坏老板但之后和码农们一起打机还对Cam展现父爱关怀的Boz,比如眼看分分钟要NTR Donna结果却是窃取了Donna的idea后跳槽到新公司的男三,比如默默为Cam编了游戏的Yo-yo,还比如“儿咂快回家吧爸爸撑你”的父亲(演完中土操心的爹又到现世来演让人操心的儿233)虽然戏剧必然是有夸张有美化,但总的来说,这里一个个的角色还都是比较现实的。主线其实简单明确就是个蓝海故事。
6)编剧药不能停。虽然前两集都比较闷而且节奏略奇怪(靠着大佩的颜才撑下去)但自从第三集出现“白天上男人,晚上被妹子上”的神展后,之后就几乎集集有高潮,简直停不下来所以我也是一天就刷完了然后累爱心塞…… 而且各种细节伏笔多到爆。好几次都一头雾水为什么那谁谁的态度突然就变了为什么事情一下就这样子咦这事儿之前有发生吗,然后看了影评里提到的那些细节才发现原来如此……都是大佩美到我无法认真看细节了啦!!!(正直脸
7)配合弹幕食用更美味……(B站卡得简直像修行)
8)就先这么多……感觉就在EP10那里全剧终了也是不错的。Joe继续独自出发找寻内心,Cam带着小伙伴们冲向未来,Gordon守住成果然后稳扎稳打前进,还有Donna、Boz、Yoyo,怀抱着各自的执著或梦想在那个剧变的躁动时代平凡地生活着,活出各种意想不到。所以说不定当初编剧写的时候就没抱多大希望能续订吧……

===2月9号二刷更新:
二刷时因为终于可以把注意力从大佩身上分散开来一点了所以注意到了不少原来没注意到的细节,然后好多之前不怎么明白的情节全都豁然开朗。真的是没有一个特写是多余的,没有一个神情是无意义的,以及没有一句台词是无所谓的。毫不拖泥带水的简明利落剧情不能更赞。
同时也注意到了Joe always keeps saying "act like adults"。或许正是因为他心里始终都是一个不顾一切逐梦的孩子所以他才会催眠般的反复对别人(比如Cam和潜在顾客)也是对自己说这句话吧。结果最后还是心中的那个孩子占了上风——达不到自己要求的不完美的就没有存在价值。FIRE!
或许可以用目前官网使用的海报(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173328771/ 超级带感好顶赞)来总结人物:
Joe---Ctrl---To command;
Gordon---Alt---To perform; &
Cam---Esc---To stop and restart.
(补充说明:Ctrl和Alt都是独立存在/单独使用时几乎发挥不了作用,需要和其他键组合起来才能执行指令(Ctrl)或形成效果(Alt)的修饰键)
PS.另外一张四人海报里除了Joe仍然是【Ctrl】外,Cam和Gordon的key调换了,同时Donna代表了Shift,不过一是因为在平时浏览官网news时没见过这张,二来感觉[Cam---Esc]&[Gordon---Alt]更好理解---Cam一个人仍然可以发挥作用,但Gordon一个人的时候不是酒鬼(开头)就是只能一人呆坐在空荡荡的大会议室,让整个公司好似失去了灵魂芯片的巨大机器人(结尾),因此作为修饰键的Alt必然是Gordon,所以就任性地选用三人组海报了233
PS.因为太心水所以忍不住抄录了Joe在Ep9里堪比古美门的那段关于unique和speed的演讲。最好的salesmen就是要在即使内心万般无奈不甘心碎成渣渣时也可以像总统竞选般做出一篇演讲并且SEXY AS HELL!

"Unique." Interesting word choice.
What are you really asking for? Something special? Give me something warm, something fuzzy?
This is a machine.
It's not your friend, it's your employee.
It works for you.
And the way it should be evaluated is thus---
"How well and how fast does it do the things I ask?"
Answer "Instantly." Anything less is a waste of your time.
"What is the margin of error?"
Answer "Zero." Anything more and you've failed.
Here's another word, one that's infinitely more important than "unique" will ever be "speed."
Let's cut through the bullshit and act like adults.
You want speed, and this machine is the fastest one you'll find, period.
You wanna play a game with your kid?
Join him for craft time at preschool.
You want a buddy? Buy a dog.
You want to chase rainbows, tilt the room? Walk outside. There are a hundred casinos out there built for delusional people like you who think their world is gonna change so easily.
You wanna get something done, buy one of these.

-FIN-

 6 ) Halt & Catch Fire

断断续续看完了中文译名《奔腾年代》的第一季,很奇怪,大多数人不理解的Joe MacMillan的疯狂与偏执,结尾烧掉一卡车电脑的剧情被吐槽,但是Joe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创造、产品抱有强烈完美心理的偏执狂,不是我心中所想就无法与世人见面,Joe每天西装革履的开着保时捷,如同他所说这是他的全部家当,无时无刻Joe在众人面前都是保持风度的贵公子,我们爱他完美的外表,他爱他完美的产品。

是的,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在乎伤了谁的心,可Joe的内心有谁care呢?有人在乎的是情感上的抚慰,有人陪伴与倾听就能宽慰自己,世界是什么样的与我无关,他们贪图个体的享受,享用他人的创造;而Joe抛弃了情感的抚慰,也没人倾听他内心燃烧的那团关于未来的火,他独自前行,像个勇士一样身重数刀依然没有放弃,大多数人认为勇士是不需要安慰的吧,他们已经强悍到无懈可击,所以无需在意。Joe的疯狂带动了Cameron、Gordon甚至Donna以及整个卡迪夫电脑公司,打破了他们曾经所谓舒适安全的平庸生活,Joe在哪里哪里就会风起云涌;在创造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抗和争论,每个人似乎都因此伤痕累累,却也因此活得更像自己,最后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Joe心中的那团火无法熄灭,他又从头开始了。

“Halt & Catch Fire”是早期电脑指令,执行后电脑进入竞争状态。Joe大概体内已植入了这条指令,终身要在竞争状态中挣扎着改变世界。

个人公众号:Aspartamme

絮絮叨叨,听歌拍照码文字。

 短评

追剧不能只因色调 剧末那两段动作虽然牵强 但回头想想 尼玛有时候人不就是需要想象着来一次这样毫无原由的抽风吗 嗯 重新开始吧

3分钟前
  • cannonballwu
  • 推荐

传奇时代的极致人性,大时代下的小闪光。

4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虽然说睡boss拿到工作以及保持炮友关系是三观极其不正也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但是你boss长大佩那样不睡也是脑子有毛病吧。Donna简直就是我女神,貌美家务全能事业成功聪明知性!!用视奸的视角在拍大佩看的我想给摄影包红包。

9分钟前
  • 喵驼酱°
  • 力荐

程序员妹子帅我一脸!!!

11分钟前
  • 阿提斯
  • 推荐

S01E09,结局,对IT人来说是震撼性的。好不容易造出了IBM兼容机(只有文字),更快更强,结果看到了人家苹果的图形机,还带声音。就好像刚觉得路过的一个28岁的村姑还不错,转眼就看到了18岁时的王祖贤。。。工作与家庭、艺术品和商品,站在天平的两端,选择是如此的艰难。。。难怪连上帝都无法告诉你,是应该断然放弃还是该咬牙坚持。。。

13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用剧名的电脑命令借喻几个人在斗争和矛盾中合作,改变自己并成长的故事~

17分钟前
  • 风风寂九天
  • 力荐

就在Macintosh说话的那一刻,Joe知道自己已被时代甩在了后头

19分钟前
  • 龙三
  • 力荐

必须安利一下,在TWD全季无高潮的空窗期,发现AMC这部接档绝命毒师的小神剧,各种反转、惊喜不断,简直是找到了初恋lost的激情,80年代的BGM,技术天才和广告狂人的碰撞,冰火的回归都不及它吸引人,S1一天补完,坐等S2

23分钟前
  • 663
  • 力荐

个人电脑诞生记。李佩斯演这种高傲自信ceo,简直了。

24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一个半月看完了一季。电脑草创时代的故事,本来应该很喜欢,但这个剧不知哪里不对我的胃口,连我佩的颜(和裸)都hold不住。不知道。也许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是个Mac user因而对PC dont give a shit? 另外,Gordon第十集剃掉了胡子贼帅,之前一直留胡子是为了跟佩佩有清晰的人设区分吗?Cameron不像程序员,非常不像。

25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推荐

3.5。各集质量参差不齐,有精彩的集也有莫名的集。我知道创业艰辛但是这剧drama之多令人咋舌,而且drama多来自人物自己太作,情感和动机立不起来,很多行为不太符合逻辑。

30分钟前
  • Orangedietc
  • 推荐

创业好辛苦,有个爱作的领导人更辛苦 Donna Clark完美到没毛病

35分钟前
  • edie
  • 推荐

第一季非常精彩,不过明明是达拉斯的故事为什么会叫硅谷沉浮?

38分钟前
  • 饅頭☆m&j.dmg
  • 力荐

继冰血暴后今年又一部高度电影化的美剧! 广告狂人版社交网络乱入。看的时候各种扯被角各种瞋目结舌。佩佩安利大法好!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到底该如何平衡二者?奔腾年代,二零一零年之后最好的美剧,前有李佩佩,后有麦姐姐,一边舔颜一边纠结。这对cp真的太棒了,同时满足了百合和搞基的需求,🉑️。

45分钟前
  • 藿香柠檬
  • 力荐

这样的一季美剧把自己当电影做了,剧集还是缺了点视觉化的个性,但编剧的野心和剧作的完成度非常令人惊讶,看到第8、9集的时候开始觉得这剧的工整。你总是习惯性的拿它和《广告狂人》比,它的复古还是缺了点个性,桥段和对白写的也很难超越人家当年的王者巅峰状态了,不过这剧还是精品!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EP2。励志个毛,好好的技术行业就是被这些贪婪高帅利欲熏心会忽悠的销售搞乱搞坏的。IT就IT,商战就商战,搞毛IT商战啊

51分钟前
  • boks
  • 还行

四天就看完了 不够看!配乐都是我的菜!佩佩演嘴炮大王真是服 看完觉得自己智商怎么还不上线!finale是joe背着旅行包 走在去看星星的路上 日暮时分有着温柔的蓝色天空和粉色云霞 太苏(回归务农本色泥垢……农忙的时候就见不到佩佩接戏了(还有弹幕说佩佩从屋顶摔下来的那两年里拍了the fall 哈哈哈哈

54分钟前
  • 沙力兔
  • 力荐

太瑣碎。三星給佩佩。

55分钟前
  • 魚仙
  • 推荐

题材一丢丢的兴趣都没有但是主角儿是我佩!!有我佩就得打五星不服你来打我呀!

60分钟前
  • 搜索不到这个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