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

HD

主演:唐纳德·特朗普,Sam,Myerson,Jerry,Falwell,J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上帝保佑 剧照 NO.1上帝保佑 剧照 NO.2上帝保佑 剧照 NO.3上帝保佑 剧照 NO.4上帝保佑 剧照 NO.5上帝保佑 剧照 NO.6上帝保佑 剧照 NO.13上帝保佑 剧照 NO.14上帝保佑 剧照 NO.15上帝保佑 剧照 NO.16上帝保佑 剧照 NO.17上帝保佑 剧照 NO.18上帝保佑 剧照 NO.19上帝保佑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如我所知~~~~一张漫长的杀戮名单

春节期间,重温了一遍美帝B片神作《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之前也看了几遍,曾想吐槽,下笔时踌躇无语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这是一部美国精神到爆的影片,三观正到极端,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观者发自内心的震撼,瞬间各种共鸣。这也是一部能让人笑着看完的黑色喜剧,结局却满是泪点。美国号称自由世界领袖,凭借着远离旧大陆文明纷争的地缘优势,以压倒性的技术力量暴力清除新大陆原住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在世界文明体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总是胜利美国使得美国人自豪感到病态,这病态以自由泛滥的形式表达出来。美国的各种文化符号,无不带有强烈的自由主义印记。而电影作为当代最强烈的文化传播平台,更是将这种印记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电影是一个国家最直观的文化表达,美国社会的传统俗套在这部影片里无处不在,程式化的画面细节其实是最好的宣传手法,观众警惕性小,接受度高,夹带私货容易。俗套拼盘在第一时间就瓦解了大众心理防线,让说教轻易的变成了心灵鸡汤,让少数人的真理变成了普世价值般容易接受;这都是其他文艺形式无法比拟的高效率,反之则自我局限,沟通举步维艰。

第一个打动我的细节,是影片主人公得知身患绝症,欲吞枪自尽的桥段。之前的开场并不闷,自私的邻居、娇惯的女儿、三俗电视节目、绑架民意的名人、单位的烂人事、失业~~~~YY中屠杀邻居全家和单位同事。这些都做了极好的铺垫,为主人公后来的行为发展找出了合理的逻辑,内外因相结合的哲学因果律,教科书式的合情合理。盒子里是一只被包好的M1911,军队的标准制式武器,狗牌也暗示了主人公的从军经历,一个曾经的传统型的军人。一个在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泛自由主义甚嚣尘上,反战反兵役为荣、拒绝服务国家能得到大众支持的时代,依然遵循保守传统的“不甚合群”的人。和前面的铺垫一下子贯通起来,人物在这个时候变得丰满,有血有肉,不再是一个生硬的角色。人事未了,自杀未成。男人选择绝地反击,至少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同归于尽。涤荡天下的任侠精神,是人性共同选择吧。

看到他将那个未来之星铐到方向盘上,把一团纱布塞住加油口上点燃,微笑着转身走开,随即纱布被气流带走,主人公手忙脚乱当着围观的人一枪射杀了车里的人,鲜血溅满风挡玻璃。从文艺到现实的切换让人忍俊不禁,现实主义感油然而生。自认为人事以尽,可以一了百了的时候,那个散发着精灵的光芒的小萝莉介入了,没有峰回路转的矫情,平铺直叙一拍即合。不管初衷如何,此时已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惯性了。

影片到此容易歧路亡羊,很多怀着三俗心态的人是本着“萝莉控”的心态关注后面的发展。于是影片借着主人公的口说出了一句大义凛然的话:“这个社会应该给成年男子高一点的定位,不要总是‘萝莉控’‘恋童癖’。”和前面的台词遥相呼应,对主角的平视此时成了仰视。若仅靠几句大话是撑不住场面的,随后的一系列情节和与之相适应的对话更是让人心服口服。当小萝莉狞笑着说出:“所以我们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干涉曲速前人类文明的演化。”这句话时,我看到一张漫长的杀戮名单展开了。

谁是该杀之人?这是影片里提出的严肃问题。如果这个“该杀之人”定位不当,整部影片就不过又是一部暴力美学俗烂片,民间正义更无从说起。于是那个大喊着“帕金森症是上帝赐给社会主义国家疾病”质疑“我们难道生活在俄罗斯”的茶党分子、那个“我宁可失去言论自由也不让言论自由协会为我争取言论自由权”叫嚣“言论自由协会比基地组织还坏”的节目主持人,那些打着上帝旗号招摇撞骗的神棍、一辆车占两个车位的混混、打听“这女孩多少钱一晚上”的流氓一一上榜,成为“最高指导原则”下民间正义二人组消灭的对象。

前面说了,自由主义是美国的民粹,杀人放火的手段都扛这面大旗。对自由主义的滥用使得美国社会一样充斥着病态的空气,浮躁、粗暴,种种文过饰非。拨乱反正中个人力量渺小,无论过程看起来多嗨但这个故事必然以悲剧收场。

先是女孩的谎言被揭穿,为了加入这个民间正义二人组,女孩讲了一个在美国司空见惯的故事:“我妈就是你们说的妓女,他和男朋友住在拖车里,每天晚上我妈睡着以后,他就过来强奸我。”任何大叔面对这种告白都会被打动。在一路狂杀之后,大叔突然得知自己的绝症是医生搞错了患者名字,惊喜之下开始计划和女孩到外国去重建生活,纯洁得一塌糊涂啊。却从电视里偶然得知,小姑娘原来是正常家庭里逃家,叛逆期的孩子真不得了。无悬念,先干掉对小女孩心怀不轨的流氓出气,再将车送给小姑娘让她自己回家。小女孩对着绝尘而去的男主,气愤的吼道:“操你妈的弗兰克,你丫就是一个最可悲的烂人。”到此所有的萝莉控要是还有点良心,就该彻底知道这绝不是一部宣扬负能量的三俗片了吧。观众此时三观还不正的话,那是无可救药了。

一个人踏上不归路是所有英雄的选择,冷战以来,弱者反抗强者的强力符号——AK47登场,她将成为主人公最后的伙伴吗?以独闯龙潭的气概来到美国乃至世界的恶俗之源,电视台选秀片场准备大开杀戒之际,女孩回归到故事主线。那个用俗烂寄生俗烂的新秀被杀死,印证了“正义没有教育的义务,教育是你爹妈的责任,正义只负责清理没教育好的垃圾”这个振聋发聩的警世恒言。此时小女孩手中的AK47喷薄怒火,正是“美人如玉剑如虹”的大写意境,英雄不寂寞。一老一小倒下,黑屏上出现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国),全片嘎然而止。

影片取名《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以工业符号、自由主义符号对抗后工业时代享乐主义、泛自由主义病态。显示了美国文艺工作者的思考深度,虽然是对人类文明演化提出了极端的意见,但这绝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而是真实独立思考的结果。说了这么多,这是发达工业化国家诠释文明话语权的有力表达,不是弱势民族弱势文化心灵能产生得了的文艺高度。

 2 ) 从理性的角度看,这只能仅仅只是一部电影

看了很多评论,大多都是从感性角度出来的,大快人心
嗯哼,那我就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吧
这只能是一部电影的电影,因为它里面所描述的内容都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就是说,这是一部反人类的电影。
有几个情节,
part1真人秀的女孩,只不过是任性了一点,娇生惯养了一点,就去杀了她,这完全反人类的暴徒才会 干的吧,在那里男主大叔遇到了女主小萝莉,小萝莉目睹了大叔杀漂亮女孩,却异常兴奋,换一下稍微现实一点,如果女主不是超可爱的小萝莉,而是一个超恶心丑肥挫女孩,只会觉得这个女孩是个变态吧,外表不美丽,内心更肮脏。所以,这个本身就不合理。电影需要一些现实意义。
part2说到现实意义,或许电影院里的屠杀会让人感觉,恩有现实意义啊。现实意义个P啊,电影院里接个电话,说话,吃东西砸吧砸吧就该死?就连生的权利都没有了吗?本来还满怀期待看着这部电影,看到这,我只能感觉到恐怖,根本没有教育意义啊,这仅仅只是一部发泄个人欲望的电影啊。看电影说话打电话,那就去弄瞎他们啊,何必杀人呢?反正他们不喜欢看电影,那就弄瞎他们的眼睛咯。还有幸存者(看电影没吵的女孩)的反映,这合逻辑吗。。这就是为了想要表达电影院里讨人厌的行为而拍的,那这段剪掉完全没任何影响。这段可以换成麦当劳里KFC里必胜客里地铁里火车里公交车里,小孩不小心尿了个尿就要被杀死吗???
part3当男主得知自己并没有患癌症的时候,呵呵。。。看看男主的表现,这tm是有多后悔啊。。。
其实我想着他会去杀了那个煞笔医生呢,却又去杀平明老百姓。。无语。真的无语。。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却去杀。。
part4选秀节目本来就是取悦大众的,本来就是有剧本的,最后被乱枪扫射,仅仅只是为了导演那蠢比的唯美表现欲罢了,一点都不可惜,该死的两个煞笔(剧中男主女主真的该死)
总结一下,烂片,浪费1小时40分钟去看这样一个烂片,真不值得。千万别去看,没意义
这是一部剧情只能出现在电影里的电影
over.

 3 ) God Bless America 一部想用重口味来表达纯真的电影

  每一个想要主张权利的人不能以践踏他人的利益来保障自己的权力,这种人虽然呼喊着自由民主,却往往利字当头,这也恰好反映出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心态,又映衬了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主义思维,所以本片以自嘲的方式点题――“上帝保佑美国”,潜台词就是如果再这样下去,美国命运真的是阿弥陀佛了。这仅仅表题,实际上影片则是想借“怪叔叔”对当前时代美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美国人的许多病态思想行为进行全面否定,用最后的两败俱伤来告诉大家,我们到底怎么了?

  好吧,我用学校读后感式的影评作为开场,但其实接下来我想要评的不仅仅电影,而是感触。其实本来不想写这么多,源于周末早上的不愉快,遂才想起周末所看的这部片子。

  周六清晨,还在美梦酣睡的我却被小区内一阵阵尖锐而刺耳的汽车喇叭长鸣声吵醒(而且还是改装过的警笛喇叭),摸来闹钟一看时间刚刚6点20,这可离平日起床差了近一个钟头,更何况是休息日。工作已很累,好容易休息却没睡醒就被吵,心情很是不爽。探窗一看是部宝马X6作怪,刚要大声喝斥这种无公德心的人,忽闻楼下已有人开吼,没过多久左邻右舍都开始遥相呼应。心想这种情况下此人应觉得不好意思才对,却未想到此人竟旁若无人的继续狂按喇叭,而且更加变本加厉。后来应是有人跑下楼去理论,吵闹声中,隐约听见有人喉了句:“我等人下楼啊!不下来我当然按喇叭,关你鸟事!”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了,你TM打个电话会死?没电话跑上楼去会死?真巴不得在楼下理论的某位邻居突然变身现实版大叔。

  是不是每个期盼正义和美好的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拿着枪想对不公Say No的大叔!只因未到绝境,不敢爆发而已?

  书评前,大致也读览了下很多朋友的讨论。

  大多数质疑本部电影的评论人,要么说本片太过燥狂夸张,情节狗血不现实;要么就是表面带感,主题却不知所云,基本上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这部电影很傻很天真。

  面对影视作品,除了“爆米花”效果,表达思想同样值得回味。真要以理性科学的方式讨论电影情节,科幻片将是第一个被质疑的,认真你就输了!要学会用娱乐的视点来欣赏电影情节,用批判辩证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主题。其实,我们的某些人和片子中要批判的虚伪一样,极端偏执电影中某些不可思议的情节,而对现实中的冷漠和无情却视而不见,甚至推波助澜。对娱乐刻薄,对现实糊涂不正是当下屌丝的心态之一么?

  我承认,天真是有(否定现在追忆过去,这种想法本来就很天真),但绝对不傻,甚至很聪明的想通过“重口”和笑料调剂你刁钻的口味,用低廉的成本来探讨一堆复杂的话题,从这一点上看无论编剧和导演都不傻。至于“重口”,从开场大叔就把邻居的小Baby 直接轰成雾状血水的场面就可见一斑。虽然是想象的场景,但让观众还是感受到了片子的口味取向,第一口的咀嚼便有了味道。要知道在美国涉及儿童被杀的片子MPAA想都不想就会打上R级,甚至更严。

  之所以一些人会感觉片子很蠢,我也是理解的。这是因为片子虽用了时下流行的娱乐元素,却表现复古而又沉闷的道德及保守主义话题。而且,全片仅有的些许浓重被那些温和幽默而又理论式的对话冲淡,极力主张“盗亦有道”,不想冲破底线。这也导致很多人从预告片就开始遐想和期待的很多东西在正片中却未发生,落差甚大,加之越往后口味越淡,中间的无厘头情节和过于唠叨的对话又进一步使人昏昏欲睡,以至于观众到最后弄不清楚导演要表达什么,杀人也没固定标准,看起来更像是个人抱怨而非寻找公理,遂使得整个片子的水准下降。整部作品就好似大叔本人,即逆来顺受,奉公守法,纯真温情,又确有暴力倾向,好不容易变身了,花样却又不多,过于理智而不BT,最后关联起大叔憨态可掬的形象,很难让人感受到大叔内心的暴走。这可能和导演的功力火候、剧本完善等都有关系,该重不重,结局自然也无法深刻,所以评价中庸实属正常。

  我想,如果大叔能够宇宙爆裂大变身,完全黑化、更加神经质一些,表现手法再夸张一些;如果那些所谓“该死的人”其厌恶特性暴露得全面一些;如果变身前的大叔被欺负更多一些;如果镜头和音乐的配合上再令人血脉喷张一些,我想这部片子一定会更吸引眼球。可惜全片好似耶稣打尼姑,虽看点新鲜,但尺度过窄,即想玩叛逆却又充满着教条主义,正因如此很多人就不买帐了。也许导演本意则想育人,而不是血腥,手法上明显不够暴力,看上去更像为训斥小朋友做错事的恐吓小桥段。回想片中训练女孩开枪杀人,本应是一件严肃而冷酷的事,却拿好多个泰迪熊来当靶,顿时多了几分稚气和烂漫。

  最终本片两头不讨好,对保守主义来说,暴力行为解决不了问题。对激进主义来说,暴力又太过软弱,如果能沾上点《死神来了》的气息表达现在的这个主题,无论是娱乐和深度都堪称完美。

  不可否认,以理想主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心态来说,相较于那些个蝙蝠侠、钢铁侠,超人等仅凭个人能力便可力挽狂澜改变世界的超科幻英雄人物,主人公的行为更像是一名肥胖精神病人发病后的最后狂想曲,可能不值得一提,业务无法引领思考,唯一取悦众人的就是只剩那莫名杀人带来的猎奇感和对罗莉元素的吸引。但是,如果结合更多当前的社会现象来品味这部影片,我相信除了那些“噱头”外,你还能发现更多。

  现实中也有很多虚伪的主持人台上爱心满满,台下一毛不拔。就像片子里那个叫fuller的主持人,一面宣扬爱心、同情心,宣称爱国家,爱家人,一面不时用恶毒犀利的语言咒骂他人的父母,吸引眼球还不忘炒作自己的产品;时下为了飙收视率,各电视台创意栏目只怕冷不怕俗,这与片子里2个女人打架,甚至做出恶心的举动赚爆眼球根本如出一辙;选秀丑态尽现被嘲笑还庆幸可以上台表演,这在某名嘴主持的达人秀上也屡见不鲜吧;慰籍同事却被同事误会的尴尬也是一语点破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防范心里;下班回家满世界找停车位却发现有人偏偏不按停车线泊车,一车两位漠视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影片中干如此勾当还对他人唏嘘不已的S.B不是也把当下人的病态心理剖析的淋漓尽致么?总之仔细回味,你会觉得片子要表现得东西越来越有意思•••

  很多人喜爱用这部电影与《KickAss》进行比较,毕竟人物结构上都是相似的爆裂狂人+罗莉,但对比《KA》那般浓烈的屌丝味、泛幼稚化,本片的选题却更社会化、成人化。说白了,本片的很多细节其实还是使我感受到了某些共鸣,当然事先申明咱并不在美国。

  你可以说主人公很悲催,是一个十足的Loser ,思想保守还又跟不上时代,所以他遭遇到的种种不公及家庭、社会现象都是由他个人因素导致的,到结局你也不认可他所做的,不会施舍怜悯,更谈不上反思。但你要知道不管身份高低、贫贱富贵,大家都是社会中的一个单元,社会可以影响你,反之亦然。某一天,一些不公发生在你的头上呢?我想很多磨砺和成长都是对社会的一种充分吸收和转化,有的人摄取转化的快且深刻,有的则格格不入;有的人把吸收来的圆滑市侩重新排放到社会,一定程度上又再次污染了社会风气;而格格不入者要么转变要么被边缘。

  仔细倾听和观察我们的周围,其实现实中不乏相似的人物典型,而我们看待的眼光大部分都是以“疯子”为定论,却对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及背景漠视蛋定。要+薪的冷酷,马+爵的疯狂;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年轻小伙示爱不成掐死女友,导师帮你导上床;交通规则有章不循以致酿成惨祸,医生救死扶伤但被暴打,医患纠纷比比皆是;对比过去,社会现象愈来愈离奇。

  也许,我们中许多人也已经意识到了很多社会的畸形,想要站出来为其改变、疗伤,于是乎大批所谓“正义”、“先进”之士呼喊着要对各种现象的反思,各种深刻的正副标题发表在微博、报纸、网站,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势。但当大家对邪恶喊打喊杀,并有清晰、普遍一致的价值观时,这些人却鹤立鸡群的表示要反思的是社会,更表示杀人凶手也是受害者;当大家颂扬某些美德光荣时,有些人却叛经离道的表示此乃炒作。大多数情况下,站出来的这部分人还未治疗别人却已被感染,越来越多的冒尖者把与众不同的思维看成是“拉风”或者成名的最好机会,加之互联网发达,炫富耀奇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于是乎我们对信仰,对真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以界定,普遍统一的价值观正在迷失•••

  讽刺的是,冷漠和麻木其实也就是在这一个个反思和口号中渐渐形成。我不禁联想,要反思的到底是谁呢?社会在发展进步,信息的庞大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聪明地会选择性忘记道德底线、聪明地很会转法律的空子,聪明地让社会的宽容能力愈发下降,却让脾气暴涨。这一切到底是生活的压力?还是一夜暴富后的畸变?亦或者是管理者的无能?这确实令人纠结。

  本片看起来很暴力,其实要讲述的内容却很天真、很烂漫,无非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怀念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善、与友好,怀念社会的温和及慢节奏,怀念旧时代的接触式社交,怀念以往的文明行为,总之我们的胖子主人公早已承受不了空气中散发的尔虞我诈,整日的八卦不休;受不了媒体的虚伪及那些喜欢表达权力却肆意践踏他人的权利的社会共性;受不了现代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溺爱成性;更受不了已把耍猴逗乐作为文化主流的当代美国;可以这么说,影片的主题很宽泛又很现实,抨击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背负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即要强烈抨击又不能过于乏味正统,仅仅从这点上,我认为片子还是瑕不掩玉的。

  个人很喜欢此类的影片,即发人深思,又不乏轻松搞笑,有一定的娱乐效果。可能是看多了中国特色的硬题材电影,对那种以悲壮式、直灌式正义感主人公电影早已不太感冒,甚至还有一些抗拒,基本上此类片子看了开头就能了解结尾,同时中心思想也是千遍一律,就好像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什么引申义、现实义基本上都已有模式可循,换个次序就又是一个读后感。你可以说我们是麻木,或者是无奈,但我知道,向较某些人,我们还不算麻木,还愿意去思考,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如果非要在本应娱乐和开心的传播方式上承载一些看似悲壮的洗脑式题材,要接受那些本不该输入给我们的凝重,我宁愿这种表达方式是荒诞和无厘头、亦或叛逆一些,这样即不会触动某阶层的大条神经,也不会让人较真,更不会使观众太有负累感,还轻松刺激,猎奇味十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让子弹飞》、《KickAss》、《僵尸肖恩》此类看起来表面莫名,情节空洞,幼稚无理的小成本搞怪片口碑狂好,受人推崇的原因吧。你可以感觉到,这些电影在看似“弱智”的90分钟后,仍有很大的回味空间,仍就弥漫着一股浓浓不散的嘲讽味。既然干不了什么,想想总可以吧,天马行空,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我辈江湖磨砺种种,纵横互联网多年,上晓国内国外,下探狐朋八卦。一般来说,情节太故事、太煽情只会让我们感觉很《知音》、很《故事会》。很多人一面接收着影视作品输送的美好和感动,一面却又经历着各种残酷和现实的发生,夹杂两种极端感触必会发生某种化学式链变,也就催生出了对美好的不信任感,以至于别人对你太好了,你甚至都会觉得其充满着强烈的目的性。我们也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除了草尼马和屌丝文化,更积极的东西似乎越来越不入流,传播那些“看起来很美”的事物愈来愈容易被批判为火星和天真,叛逆和搞怪正受到追捧,这一点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存在的。

  与其包扎着腐烂不如脱光来暴晒,赤条条的揭露伤疤,铁骨铮铮的发泄对某些事物和形态的厌恶,甚至反抗,配上荒诞和略带幽默的暴力,用最廉价的表现形式表达最深刻的主题。这是此类片子的共性,我想也就是所谓的“重口味”吧。喜欢“重口味”并不一定就是叛经离道。相反,往往是一股毫无遮掩的血脉喷张、是自我释放的表现。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光看完预告片以后就已经对此片期待非常了(好吧,我承认很多人是想看大叔和罗莉的发展)。

  但愿,God Bless The World!

 4 ) 多重标准的道德洁癖者如何成为一个正义的屠杀犯

两星给小萝莉 我喜欢这种怪异的小妞

又是人到中年,又是家庭不睦
仿佛有种《美国丽人》的气氛
可显然男主人公没有继续妥协 而是揭竿而起了
团结了一个小萝莉展开正义的屠杀

看起来是个大快人心的事情
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解气之处

由于神经衰弱失眠总受到邻居打扰,于是就偷了他们的车来作为行凶杀人的作案工具
看到不孝拜金女对父母大呼小叫而果断全灭 对自己妻女及连襟却轻描淡写的让他们受苦
电影院惨案后登上电视后得知萝莉并非受妓女母亲男友日夜摧残的苦命少女后断然离弃
满怀正义奔赴秀场意图拯救受人嘲笑的小丑 被当事人驳斥后失望的扫射一切

这样一个生活失意固执己见的道德偏执狂 多重原则的矛盾融合体最终找到了正义的铭牌来展开屠杀
就像常常见到的老实人的大爆发一样 没有激烈的争论 对抗 胜负
直接进入最后的报复

动机不纯 原则不明 手段单一而毫无理性的道德偏执狂展开的正义战争既不能对已经异化的人类带来任何触动 也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除了给自己带来了一丝解脱的快慰

 5 ) 道德真人秀与无形的审判者

电影中弗兰克的行为在反对各种秀,各种非道德,各种资本主义里面丑陋的次生价值观,可是从头到尾,这部电影本身就极尽各种秀——当然,比起影片中那些作为批判对象的低俗秀,影片本身“秀”的方式,光影和音乐的安排显然更高雅、更艺术、更有技术含量,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这部电影还是以同样“资本主义”的方式在拍摄、传播、制造影响。

电影与自己所批判的那些事物长在通一棵树上,它一边做出了恨不得将自己兄弟姐妹掐死的姿态,一边却又并没有显示自己真的具有足够的优势去终结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于是,电影本身也就仅仅流于展示象征符号。

而这个象征符号具体又是怎样呢?无非就是以道德标准为名,开枪射杀你讨厌的那些堕落者。

问题在于,看似极端的杀人行为,恰恰是整件事情中最容易的那一部分,杀人又有何难?特别是在你手持枪械目标手无寸铁的时候,在你积怨已久而别人毫无防备的时候?真正的难处在于说服自己和观众,我的杀人行为是合理的。

当然弗兰克和萝克西一直对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事情有严重不满,弗兰克讨厌这其中的种种堕落,而萝克西则讨厌其中的沉闷压抑以及自己的聪明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但是在此之前,这并没有促成他们去杀人——真正将弗兰克推过界限的是得知自己得了脑瘤将不久于人世,在将要自杀的时刻受到自己家庭和电视上富人家庭中的那些负面感情刺激。

弗兰克的第一次杀人里面颇有讲究,首先,他是因为“反正我都要死了,顺手带个混球下去吧”,这种理由,并不是因为这个混球真的混蛋到非死不足以谢天下的地步——不过就是一个在电视节目中下限全无的娇惯富家女而已,到了该死的地步么?关键是因为弗兰克自己的世俗惩处限制已经被解除了——反正我都要死了,这个世界又能怎么惩罚我?

可是弗兰克周围围绕着那么多该死的混球,他没选择混蛋邻居,混蛋上司,混蛋同事,却偏偏选择电视上那个女孩克萝尼去下手,并不是偶然——萝克西阻止他杀人后自杀的理由是:“如果你现在死了,全世界都会以为你只是个中年色情狂,因为得不到电视里那个美少女,所以杀了她然后自杀”,弗兰克激烈否定,萝克西也说,对并非如此,你杀她因为她确实是个混球。

可实际上,这句劝阻的理由却比“她是个混球”更接近事实,弗兰克杀那个女孩,确实是因为“得不到她”,但并非从性的意义上,而是从父亲的意义上。前面的镜头已经充分描写,他自己前妻带走的女儿也已经成了一个任性胡闹、物欲横流的小孩子,永远地离开了弗兰克和他认为理想的那种生活,这个情况对弗兰克的打击远远超出电视上出现的某个混球家庭。可他又没法狠下心来杀自己的妻子女儿,怎么办?于是他找了一个替代品,另一个家庭的混账女儿,带她一起“上路”。

这才是弗兰克首次杀人的真正动机,而他本来会在这次谋杀之后了断自己的生命——但这时萝克西走入了他的生活,阻止了他的自杀。

萝克西并没有弗兰克那么高的道德标杆,她也没有遭受自己谎言里的那种非人虐待,她只是像所有这个岁数有些聪明却又不被其他人认同的聪明孩子一样,渴望着否定平凡,渴望着寻找意义、渴望着追求刺激。这并不意味着她会成为持枪杀手,直到她遇到了弗兰克,啊居然有人可以这么轻易地干掉那个讨人厌的碧池、毁掉所有那些白痴瞩目的中心,太畅快了太刺激了太好玩了。

所以她不能让弗兰克轻易死去,让这个摆脱平庸和无聊的机会消失,所以她怂恿弗兰克,不要现在自杀免得被人误解,而要杀更多的混球来证明自己,来寻找意义。

于是克萝尼的父母成了寻找意义之旅上的第一对目标——既然已经崩了混球女儿,那培养出这种混球女儿的家长自然也应该死。

真的吗?当我们随着持枪的弗兰克登堂入室的时候,我们也许来不及想太多,但现在再仔细回想一下呢?当然这个三口之家属于愚蠢傲慢的有钱人养出了不知好歹的混账小孩,但他们唯一做的事情也不过就是在自己的家庭派对里面歇斯底里而已,这就罪深至死么?还是说,他们之所以变得无法忍受,其实是因为为了收视率不肯关掉摄像机的制作组故意将这种令人不快的画面反复通过电视频道传往千家万户?如果这整件事情真的是不可饶恕的,那究竟是无意识中制造丑陋的当事人家庭,还是有意识展示丑陋的节目制作组更加罪恶——又或者,是让所有这些成为可能和必要的整个电视娱乐体系?

很明显,无论弗兰克还是萝克西都没有深思这个问题,他们并未制裁事件中真正的主犯,也没有像戴笑脸面具的V一样直捣广播电视系统这个蛊惑世人的系统的罪恶心脏,他们做的事情就仅仅是宰了自己眼前看不顺眼的人而已。

接下来他们杀了电影院里大声喧哗和打电话的人,当然这两种人都很混蛋,但还是那个问题,到了该死的地步了么?其实让他们这一辈子学会安静和尊重,在腿上来一枪,踢断几根肋骨,砸个头破血流,也就足够了,为什么非得杀了他们不可?并不是这些人真的该死,而是弗兰克和萝克西早已经越过了那条正常的界线。而且不仅弗兰克和萝克西越过了那条界线,实际上在导演巧妙的剧情铺垫和精心的音乐衬托之下,观众的我们也跟着越过了那条界线,导演用悠扬的音乐诱导我们将对不守公共秩序的嚣张分子的隐忍与愤怒发泄出来,集体加入这场多数(观众)对少数(犯错者)的快乐欺凌与私刑审判。

当然导演博卡•格德斯维特的手段可远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在有张有弛的休息时间过后,冒牌邦尼和克莱德接下来干掉了在电视节目中鼓吹仇恨的主持人。这是萝克西第一次正式杀人,她一边扣动扳机,一边宣读了这个主持人的罪状,我得说她的宣判是相当有力的,而且我也蛮认同这份罪状的,这货确实该死——问题在于,这份罪状是萝克西对马上要死的人宣读的,同时也是导演对我们观众宣读的——但在故事里面,却没有一份为故事世界里的人们准备的罪状和宣言——于是被杀的混球主持人反而在媒体上成了烈士,萝克西为此恼火不已,而弗兰克却处置淡然,他只是很高兴每天在电视节目里聒噪的那个刻薄主持人挂了。

这恰恰是他们的问题所在,其实镜头里早已给出线索,这对冒牌邦尼和克莱德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练习如何快乐地射击玩具熊,而不是考虑究竟谁该死以及该如何宣扬自己的主张。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在乎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他们两个所采取的一切行动,仅仅是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已。

接下来他们枪击了公然侮辱穷人的政客、占两个车位还耍横的男人(因为这货没死,所以世人总算知道他的罪状是什么了),然后是一群鼓吹仇恨的宗教蠢货,还把教派领袖丢下山崖。就个人而言我对最后这一段倒是颇为赞成,我也很难想象有什么办法比这样一堂公开课更能让这种在言论自由国家宣扬仇恨的宗教蠢货们了解自己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而且也再没有什么比绑起来丢下山崖更适合作为这种教派领袖的处罚了——当然,也可能纯粹是因为我被这段枪击镜头中好听的歌曲给搞昏了头。

只不过,同一个问题,没有宣言,所以他们的枪击造就的舆论效果太过有限,远远配不上这样极端的行为所应有的影响力,不得不说尽管它看起来真是大快人心,却又同时真是一种浪费。

不过剧中的弗兰克和萝克西可没有想这么多,这正是他们春风得意的顶点,枪在手,命运在手,驱逐邪恶,天下任我走,又是舞厅跳舞,又是关于移民其他国家幸福生活的畅想,甚至连弗兰克的医生都打来电话告诉他,他的脑瘤原来只是误诊,医生弄错了档案。一直在打酱油的警察根本没造成任何麻烦,光明前途简直触手可及。

当然,按照业界惯例,这也就到了剧情急转直下的时候了,弗兰克发现萝克西的悲惨家庭故事是编造的,这不仅仅瓦解了他对她的信任,而且也瓦解了他这一路所作所为的意义——一个撒谎者有可能提供真实的意义么?弗兰克不相信这一点。

于是在悲伤的背景歌曲中两人分道扬镳,萝克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回到自己沉闷的普通家庭,而弗兰克并没有一个“普通”的生活可以回去,于是他只能以更加歇斯底里的行动,提着AK47前往“美国巨星”总决赛现场,将自己这场其实已经被证伪的(撒谎离家小孩和绝望中年大叔的)“寻求意义”之旅走到尽头。

然而当他端着AK走上舞台,萝克西却也来了,她知道他会来这里,他们终究是对好搭档,然而这也仅限于他们之间而已。弗兰克试图捍卫那个走调歌手的尊严,可歌手却并不需要他,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被嘲笑恰恰是他生涯的顶峰,这个认知毁掉了弗兰克刚才在镜头前的所有慷慨陈词,令他感到彻底绝望,自己试图捍卫的对象都如此没有尊严,如此丑陋。这就是为什么他转向萝克西说了一句,你确实是个漂亮女孩。萝克西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承认——尽管这和她在影片前面想要的异性层次的赞美并不同,他赞美的是她灵魂的美丽。

这声赞美就如同浮士德临死前的那声“时间啊,你真美,请你停留。”然而我们正在看的是一个更加现实的故事,并不会有无限仁慈的上帝派天使下来,从魔鬼手中夺回长久迷途之子的灵魂。走入末路舞台的弗兰克和萝克西只能向在场的所有参与这场闹剧的人扫射。而回应他们的也只能是二楼严阵以待的警察们射来的子弹。

于是他们倒在舞台上,故事结束。

有人一厢情愿地抱怨导演为解构而解构,否定了他们喜爱的保守主义道德标杆,我得说,导演确实在表达保守主义道德观,这部影片也确实提供了一个标杆,但这个标杆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两位主人公身上。

弗兰克和萝克西的问题不仅是因为他们杀了错误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策略,而在于从一开始他们就是在为自己杀人,而不是为这个世界。他们仅仅是两个绝望得仅剩下自己的边缘人物,他们甚至没有认真把改变世界当成一个借口。无论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方法,乃至他们的思维能力,从一开始就根本不足以扛起保守主义道德这杆将要倒下的沉重大旗。

如果你看懂了导演明显有意安排的种种细节,就会明白这部电影实际上狠狠抽了那些鼓吹以暴力主持正义的人两个响亮的耳光。真亏这些人还能觉得这个片子是在支持自己的感受。

导演在影片中挖了一个又一个明显的道德陷坑进行测试,就是为了看看有多少以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傻瓜迫不及待地跳下去,而又有多少人能把标杆保持到最后——从结果来看,很多看这个片子的人何止跳得人仰马翻。在生活中总会有些混蛋让你恨得牙根痒痒想宰了他们,而这对假邦尼和布莱克提供的就是这种超道德的爽快服务,在悠扬音乐中拔枪除恶是何等体贴我们的阴暗面,何等难以拒绝?

我得举手承认,我是在扫射二逼教徒的那一幕缴械投降,抛下标杆的,虽然我明知这是陷坑,但实在因为这幕的动作太帅,歌声太动人,让我完全忘我了。

可杀人是恶,这毫无疑问,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这倒不是说我就反对在任何情况下杀人,如果一份恶可以阻止更大的恶,或者换取更大的善,这种交换就有可能是值得的——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杀人之恶也并不会被消除,并不存在善恶相当,功过相抵这种事情。有多少人能够在意识到这份沉重的情况下依然前行?有多少人扣动扳机时能够听到那为所有人而鸣的丧钟?

太少了,我们宁愿忘我在帅气的镜头与悠扬的音乐当中,抛开那份沉重去享受这种不道德的浪漫。

然而有无数种在这个恶心的世界上过得更好的方法,弗兰克和萝克西并没有选择最好的那一种;有无数种让这个恶心的世界变得更好的方法,弗兰克和萝克西也没有选择最好的那一种——即使以选择开枪杀人为预设前提,他们也并没有执行最优化的策略,因为一开始他们就不是打算改变世界,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杀罢了。

而所有观众朝着他们贴上去的美德标签都不过是对自己的粉饰,我们已经被导演诱惑着参加了另一场荧屏前的集体欺凌。

许多人都对导演的这种解构行为深恶痛绝,觉得居然不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看上一场除恶扬善的戏码,非要把这些都解构掉——可这恰恰是导演的意图,解构行为,探索动机,分析结果,正是求索道德所必经之路。

片中帅气的镜头与悠扬的音乐不是在阐述道德,而是在做道德的试金石,如果一个人看不破这层美妙的幻象,止步于享受这种幻象——那么很遗憾,在很大意义上,这样的人和第一个死者克萝尼本质上并无区别。无论喜欢的是未来的乌托邦还是过去的黄金国,这样的人对于构成自己理想世界的基本要素,维持它运转的基础原理,实现这种世界的有效方式都一问三不知,只能像那个被惯坏的愚蠢富家女一样,面对不如意的世界歇斯底里大吼大叫,把一切问题和责任都推给别人。
而这样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好哪怕是那么一丁点儿吗?不能。

怎么才能?导演的意思很清楚,想清楚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6 ) Beat The Devil's Tattoo 这歌词已经在电影开始时揭示了一切

beat the devil's tattoo(击鼓召唤恶魔)
You have forsaken All the love you've taken
往日的爱,不复存在
Sleepin' on a razor,There's nowhere left to fall
坐立不安,走投无路
Your body's aching
那份身体的刺痛
Every bone is breakin
那粉身碎骨的痛
Nothin' seems to shake it
无力摆脱,纠缠一生
It just keeps holdin' on
咬牙坚持,忍痛前行
Your soul is able
你孤独的忍受
Death is all you cradle
只有死亡是你的归宿
Sleepin' on the nails
坐立不安
There's nowhere left to fall
走投无路
You have admired
你的肩上
Every man desires
承载所有男人的梦想
Everyone is king
王者无敌
When there's no one left to pawn
失败已成为了历史
There is no peace here
没有和平
I thread the needle through
我手持一把长剑
You beat the devil's tattoo
你击鼓召唤恶魔

歌词和故事一样的
一个人觉醒了,却迟迟不肯出动。他坐立不安难以忍耐,日夜被自己的所思所想折磨着。周围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他,而每个人最后的归属都是死亡。
即便他的灵魂是那样强大,但廉价的现实撕扯着他的灵魂。
他迷茫是否就这样让自己心底压抑的混沌暴走,他迷茫是否应该以“清醒”之名发泄对世界的愤怒,但是在最后他坚强的灵魂让他打败了心中的邪念。
歌曲最后反复的“我穿针引线,你打败了恶魔纹身”,就是指这首歌中的“你”最后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你”并没有让恶魔暴走纵横,而是用自己的力量,把这恶魔纹身打败了。
和电影是非常相配的一首歌曲,其实也已经暗示了最后的结局。
——“只有死亡才是你的归宿”。

 短评

很讨巧的视角,我相信这片子肯定会勾起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来他几发的冲动,暴力萝永远都是宅男影迷的最爱;正点的配乐,全新变种漫画式的暴力美学,各种反讽开涮和恶趣味的小细节等等这些都很好,但这片子在形式感上其实做的还不足还不够过火,否则那些说教和射杀的戏码怎么会显得如此剥离?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充斥着血液飞溅 却是我近期看过最TM干净的电影了!!!

9分钟前
  • 白鹿圆
  • 力荐

有想法,但价值观表达上矛盾重重、模糊不清,是因为缺乏一个世界观立场。没有哲学的支撑,写这种剧本很危险,做不到《搏击俱乐部》这类剧本那样泾渭分明,就不要尝试去讲大道理,会造成逻辑欠缺,难免作秀之嫌。作者想把很多生活中的想法放到故事里,可自己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就急着把材料都用了。

14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世界上有一种最大的恐怖主义,它叫做全球化!无聊的快餐文化,过度的消费主义,傻逼们沉浸在虚浮透顶的自我世界中不可自拔!谁他妈的说这片是恶搞?老子拿AK47爆你头!尼玛这分明是励志片,煽情片好不好!

15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一部从头爽到尾的cult片,充斥着各种黑色幽默和犀利吐槽,满足了愤怒青年们对操蛋世界的一切反抗幻想。吊丝版这个杀手不太冷,老少配版邦妮和克莱德,文艺版天生杀人狂。导演在里面各种想骂的都骂遍了,除了借吊丝叔Frank发泄出对现实的愤怒,更多的是一种对不平世界的冷眼吐槽。

17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这部片里的萝莉比Kick Ass里的萝莉好看多了,然而片子本身也弱了点……

20分钟前
  • StarKnight
  • 还行

导演将心中各种看不惯借这部电影一股脑都发泄出来了。带些荒诞味道的故事,这样就可以无视片中的各种不合理了。各种说教与泄愤之后,倒也点出了一些症结,快餐文化对人意志的瓦解,人们不再关注真相,只要噱头等。美国超级明星暗指的就是美偶吧,各种想骂的都骂遍了,包括朱诺的编剧甚至伍迪艾伦。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曾有一个姑娘 我这辈子最爱她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 她屈居第二了。

27分钟前
  • 烂狗
  • 力荐

导演满足了我的幻想。

29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小萝莉很灵。《杀手莱昂》版的《克莱德&邦妮》,可惜说教太多。对道德观价值体系的反讽

30分钟前
  • 西老米
  • 推荐

惆怅

35分钟前
  • 草叔叔
  • 还行

恶搞与政治讽刺间的平衡掌握不是很好,很多段乱过于沉闷,视觉节奏感有待加强。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无论从黑色幽默、批判、话痨、致敬上都有那么些意思,又都差口气。

41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its decent. could be more. and surprise surprise, bryce johnson showed up here, still looking hot!

43分钟前
  • ryan
  • 还行

影片中的种种社会弊病早已成为整个时代的流毒,绝非老美一家专属。所以恳请上帝还是保佑全人类吧,地球村公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PS:有些人是真他妈该杀!

47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Goodnight, Juno ... fuck you, Frank.

50分钟前
  • Andybest
  • 力荐

砰砰砰砰!在电影院里轰杀了4个人后男猪脚对幸存的妹子说:“谢谢你在放电影的时候没有喧哗,谢谢你关闭了手机。” 我擦!引起了我的共鸣啊!

55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看了心情很压抑,这世界上值得被突突掉的人太多了,大叔不应该就这么死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啊

57分钟前
  • Wobbit
  • 推荐

好犀利的问题,Why have civilization if we'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being civilized - -?

1小时前
  • 树上的tango
  • 推荐

武戏满分,文戏0分。观点极好,拍得不行。

1小时前
  • 陈永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