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莉法

全8集

主演:吉泽姆·埃尔多安,Amed Bozan,Aliette Opheim,Albin Grenholm,Nora Rios,Amanda Sohrabi,Lancelot Ncube,William Legue,Simon Mezher,阿莱·里阿尼

类型:美剧地区:瑞典语言:瑞典语年份:202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莉法 剧照 NO.1卡莉法 剧照 NO.2卡莉法 剧照 NO.3卡莉法 剧照 NO.4卡莉法 剧照 NO.5卡莉法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莉莎

到了伊斯蘭國的莉莎聽完佩文一家的計劃後不敢發作,卻在組織在場的時候沖出來指控並害死了佩文,這個舉報行為真的很像某些借組織的刀殺人的xx。

可憐我的佩文,本來早就走了,最後留下來完全就是為了救這個舉報殺人的莉莎。雖然說最後還是救了自己的老公和孩子。

波傑克被勸諭過,有些溺水的人不能救,因為他們會把你一起拉進深淵。

 2 ) 拯救圣战新娘

本文首发于「英美剧漫游指南」。文:兰小海 / 编校:陆小鸟

我们的播客: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揭露恐怖组织的影视佳作并不稀有,前有堪称反恐经典的《24小时》,后有高潮迭起的《国土安全》。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创作环境下,一部相同主题的新剧想要在眼光越来越挑剔的观影大众面前脱颖而出,可谓是难上加难。 Netflix近期播出的《卡莉法》(Kalifat,又译《哈里发国》)就是这样一部看完意犹未尽的创新佳作。它摒弃了同类型的商业套路,比如老生常谈的伎俩:以CIA为第一视角,主要任务是保护人质、解救家人。 而该剧宁愿花更多时间,去精心打造哈里发恐怖组织网络下相互交叉着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其中有多重身份的恐袭策划者、矛盾迷惘的基地女孩、敏感多疑的国家安全局警探等等,他们共同绘制了一幅五味杂陈的“众生相”,让观众唏嘘不已又心生怜悯。

从故事整体的节奏来看,《卡莉法》保持了反恐剧该有的紧张刺激感,很适合一口气刷完。所有的答案都藏得很深,每一个线索就像一小片拼图,最后成形的图案慢慢给观众揭晓。当警察和极端份子交锋的时候,镜头并没有过多留给玩命的追逐过程,只是浅浅带过,而是通过摄影技巧重点放大他们作为个人命运的主体,在关键命运交叉路口如何作出抉择的过程。导演始终保持着上帝视角,没有给人物简单的道德判断,看不出哪个角色是他的偏爱,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权衡和体会。

01 真实是它的底色

首先了解一下该剧情背后的一些现实映射。

2008年12月瑞典德隆大学的教授夏绿塔突然收到一则来自她正在指导的博士生费拉斯的求救短讯。费丝拉说为了保护妻儿,回到了被圣战者(ISIS)包围的伊拉克村庄,结果现在全家被困在一座废弃工厂,如果无法安全返回瑞典,恐怕自己的博士论文难以完成。万万没想到,夏绿塔在收到短讯后,在德隆大学的保安负责人的协助下,亲自掏腰包6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42,570元)雇佣私人佣兵公司。最终,四门全副武装的佣兵成功解救费拉斯一家,费拉斯也不负众望完成了论文。 《卡莉法》的故事主轴线跟这则新闻中救人情节非常类似,同样是老师救学生,不同的是被救的人是年龄更小、更弱势的“圣战新娘”。

关注热点世界新闻的观众,一定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听到关于英国、德国的恐袭和难民的相关报道,而对于瑞典和基地组织的关系一定会感到陌生。真实的情况是,在欧洲,因为移民的友好氛围和高福利,大批难民会选择居住在瑞典。很多人不知道,在中东外籍的伊斯兰国圣战人士,其中有300多人来自瑞典,按照统计学的人口比例来说,瑞典在欧洲有最高比例的圣战人士。

如果把伊斯兰国战士当作产品,那么瑞典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输出国,其中就包括不少被“洗脑”的未成年女孩。生活在瑞典家庭支离玻碎、无依无靠的女孩们,为了寻找生活上的依靠和精神上的寄托,把“极端主义”当作是生活不满的发泄出口,在恐怖招募者散布的甜蜜谎言前后裹挟下,踏上了前往哈里发国的不归路。她们前往中东战区,怀着对圣战人士的崇拜之情与其结婚(可能对方已经有三个老婆),被称为“圣战新娘”。如果她们的丈夫不幸身亡(无人机、人肉炸弹),那么她们就会改名为“圣战寡妇”,之后会被基地警察抓走重新分配,或者陪葬。

谈到令人心惊胆战的恐怖组织,瑞典有很多城市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其中哥德堡这座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有着移民背景,而这些汹涌而来的移民很难与当地“原住民”融洽相处。当地警察面对这样的处境也似乎显得无能为力,原因是当地法律秩序并没有针对当前处境作出快速的调整和实施。 不同种族带领着自己的宗教文化建立起了平行社区(Parallel Society),在这些社区当中教育系统形同摆设,三分之二的青少年15岁左右就会辍学,失业率更是高达11%(数据来源Swedish Standards)。这些空虚的青少年经常会觉得自己被排挤在主流社会之外,缺乏一定的归属感,其中无所事事的男孩自然而然变成了极端组织的征兵对象,寂寞空虚的女孩跟随男孩变成了无辜的“圣战新娘”。

可怜的却是他们的父母,他们被称为“非北欧瑞典人”一代移民,曾经费尽千辛万苦从战乱中逃亡到瑞典安定下来,现在却得不到自己孩子(二代移民)的理解和尊重。 这些尖锐的社会议题,在《卡莉法》中均有涉及。

02 逃亡是它的衣裳

经典往往诞生在充斥巨大矛盾的故事里。《卡莉法》虽然是一部多线脉络的作品,但是每条故事线中都是以个性不一的女性视角为主,这几位同时经历跌宕人生的女性撑起了一个血泪交加的庞大叙事。

女性视角1:佩文(叙利亚)

她是一名典型的“圣战新娘”,丈夫胡桑是叙利亚拉卡基地组织隶属于“奥斯曼派系”的圣战者,佩文为其养育一4个月大的女儿。在亲眼目睹了好友缇娜在丧失丈夫后被基地警察抓走关入“寡妇屋”的惨痛遭遇后,决定利用缇娜留下来的诺基亚手机,联系熟悉的瑞典老师求救,进而和警探法蒂玛取得联系,二人展开一场交易,用恐袭情报来换取她和女儿的逃亡机会。

女性视角2:克莉玛(瑞典)

她是移民文化和原生家庭的双重受害者。克莉玛的父亲是一名酗酒成瘾的施暴者,经常在醉醺醺的状态下对克莉玛挥起重拳。深受内心创伤却单纯的她,急需在校园生活中寻找一个依靠,只要谁稍微对她关系照顾,她就会倾盘托出,不幸的是她爱上的却是一个瑞典恐怖袭击的策划者伊比。

女性视角3:苏丽、莉莎姐妹(瑞典)

她们是跟克莉玛感情深厚的姐妹花,但是却拥有着跟克莉玛截然不同的家庭生活,她们的父母拥有良好的教育和稳定的工作,从小对她们呵护倍加。姐姐苏丽喜欢思考,但是却很偏激。妹妹莉莎心智还未成熟,爱好跟大多数高中女孩一样——流行音乐和时髦打扮。不巧的是北欧城市提供的富足、简单的生活却没能够让她们静下心来学习,而是把用不完的年轻气盛转变为对极端组织的迷信崇拜。

女性视角4:法蒂玛(瑞典)

她是独立职场女性的代表,我们在很多北欧探案剧集当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类似的人物设定。法蒂玛是瑞典斯安全局(中东部)的一名警探,却因为之前一起导致线人死亡的案件,被上级纳迪尔立即停职。她恨透了纳迪尔,怀疑是上级故意布置陷阱为难自己。此时通过好友得知了佩文的逃亡计划,希望借助佩文提供的一手恐袭情报,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单从这几位个性迥异的女性介绍来看,我们就能体会到编剧和导演的用心良苦。看似不同的人生却同样遭遇着人生的致命难关,醒悟后的佩文想要逃回瑞典校园生活,经常挨父亲暴打的克莉玛想要挣脱原生家庭获得安全感,物质充足的苏丽、莉莎姐妹想要在校园和社会里找到自己种族的身份认同,满是抱负的法蒂玛警探想要向证明自己的判断、重回职场。 再也不是“一半人享福,一半人受苦”的老把戏,剧中每个女性互相影响着彼此的人生,偶尔会出现危难中帮着倒忙的友谊,也会出现痛苦挣扎后迸发的希望。

从角色设定上来说,《卡莉法》可以说开创了一种反恐剧模式的先河。主角不再是特工小强,而是弱不禁风、随时会惨遭霸凌的边缘基地女孩,遇到问题也只能急中生智并且小心翼翼,因为她的处境决定她的一举一动一旦引起风吹草动都会带来杀生之祸。 剧中的反派的设定也比较接地气,不再那些是具有反社会人格同时坐拥几百亿身家的终极Boss,而是一群缺乏正常逻辑和理想的极端份子,他们偶尔也会怀疑自己的行为,并且会像幼童一般喜怒无常,他们的情绪失控看起来就像一群小男孩放学后的嬉戏,但是画面里他们沾满鲜血的手又把观众拉回残酷现实。

03 暴力终究是暴力

极端组织的故事主题肯定少不了周密的恐袭计划,在全部八集剧集当中同时进行着三场恐袭计划。当然,极端份子实施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总是出现“差一点就露馅”的情况,让观众的心一直悬着,心情跟着镜头的起伏转换时刻波动着。

导演在电影语言的表述上采用了纪录片的写实风格,没有《零零零》中精雕细琢的构图,却多了一份冷峻的氛围。比如,当片中极端组织展开圣战凌迟和行刑时,并没有出现哭天喊地的悲惨,而是烘托出一种哭不出来的无奈。而这种“无奈感”也许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关于欧洲难民种族冲突问题的无奈、关于移民家庭沟通矛盾的无奈、关于欧洲新型社会问题相关法律秩序不健全的无奈吧。 在片中我们看到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为极端主义的煽动而变得支离破碎,看到原本拥有花样年华的高中女孩由于轻信谎言,亲手摧毁自己的余生。真相就像苏丽、莉莎的妈妈说的一样:我尊重你们的信仰自由,但是暴力终究是暴力


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

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

播客: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

 3 ) 极端主义分子哄骗诱导洗脑过程

反恐的人都应该看看此剧,熟悉极端主义分子哄骗诱导洗脑过程,以便找准时机,及时介入,一边反洗脑,一边顺藤摸瓜将上下游的极端主义分子一网打尽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2447819/

对这个哄骗诱导洗脑的过程,其实也很费解,怎么就会相信了呢,尤其是女生,正常不都很爱美么,为什么能接受把自己从头到脚都遮起来,完全违反天性啊。。。

看了《Kalifat》这个片终于算是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觉得可以理解一些青少年阶段被哄骗诱导洗脑,然后说是一腔喜悦的投奔,其实是像贩卖人口一样被有组织的输送到ISIS。

(剧里主要是女生视角,所以以下只回顾女生的情况,仅记录剧中情节作为警示)

STEP1:逻辑上来讲,既然是见不得人的组织,当然不能广撒网,见谁都抓住推销,传教还好,传播恐怖主义显然不能这个方式,那自然是有目的的接触一些比如家里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的,或者家庭情况很糟总是被父母打骂没有人可以依靠的

STEP2:表面上是学校助教,风度翩翩乐于助人的学长,暗地里则是恐怖组织在瑞典的推广人,恐怖袭击的策划者,日常做助教自然能获取到各种小女生们的情况,从讲题答疑开始逐渐成为朋友,聊聊青春期的困惑和跟家长不能聊的话题,逐渐建立信任,对被家长家暴深夜逃出家门的女生无条件安慰她,给她住处和庇护,温柔的关心她的生活,对自认为比同龄人更通透懂得更多更关注时事的女生,理解她的想法,一起聊宗教、聊世界,聊那些同龄“小屁孩们”不懂的东西,大几岁什么都懂还理解自己的学长无疑有致命的吸引力和信任感。

STEP3:正是这位令人依赖和信任的学长,潜移默化的传播起极端组织的思想,发送极端组织刻意美化和修饰的视频,以维护宗教为由掩盖扭曲真相,那些无法与家人尤其是父母交流的想法滋生,在青春期谁都有的叛逆掩盖下,女生自以为了解了真实的世界,自以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先进和正义的,愿意去投身遵循和维护伊斯兰宗教,成为虔诚的信仰者,为惩罚那些叛教者而战,但殊不知自己从这位学长那里所知的其实是更加被扭曲之后的宗教和所谓的真实世界。

STEP4:学长进一步带着女生们到极端组织在瑞典的姐妹家,知心大姐姐带着小女生们在布置温馨的家里聊天做礼拜,成功演出一副人在瑞典心在拉卡,一副很不得马上回去享受真正与神相近的生活的样子,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小女生们描绘虚假的ISIS生活,一切都像是天堂,宽敞明亮的住宅,教育医疗免费,物资应有尽有,姐妹们友善和谐,完全看不出战区的断壁残垣和紧张氛围,听的小女生们心向往之,还有宣传视频上帅气的男生也迷的小女生们暗暗窃喜,还有共享姐妹间小秘密的刺激和兴奋。

STEP5:家长这道应该是保护伞的存在,要么彻底失职不管不问,要么其实内心对女儿爱护有加,但却没选好教育方式,看到女儿突然带起头巾,谈起政治和宗教主张,家长没有去沟通了解原因,爸爸上来就怒喝斥责,并粗暴的抢走头巾,妈妈则回避说自己不懂政治,表面披着青春期叛逆的外衣的家庭冷战开始,但此时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内里的严重性,于是后来爸爸尴尬不自然的还回了头巾,但女儿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当学校找到家长,家长发现女儿在看极端组织的视频意识到严重性时,再跟女儿谈提出你以为你所维护的伊斯兰根本不是真正的伊斯兰时,女儿已经听不进去了,只当这一切都是父母和大人们的骗局,只有勇于做出改变才能冲破这个迂腐和充满欺骗的世界,并为自己而自豪。于是家长也艰难做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定,为了阻止女儿投奔ISIS,而威胁要把她马上嫁到约旦亲戚家过她想要的伊斯兰生活。大概也是这时女儿真的伤心了,表面上她摘下了头巾,一切妥协,回归最初的生活,背地里却更加坚定了逃离的想法。家长的爱子心切也许反而更加助推了女儿的投奔出逃。

STEP6:于是一切水到渠成,学长帮女生们买好机票,女生找借口收拾好简便的行李,跟父母简单道别,便义无反顾踏上了不归路,虽然没想到妹妹也一同被洗脑前来,家里一下将失去所有两个孩子,但姐姐内心挣扎一番又被学长成功说服。到达机场学长借故说不能同去,过几天再过去汇合,女生们虽然不情愿,但有知心大姐姐一道出发也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先到法兰克福,再转机去土耳其,中间极端组织还将女生们的护照转手给到其他人,晃过一枪让闻讯而来的瑞典警察和爸爸扑了个空。下了飞机女生们高高兴兴的换车前往,到中转点换上全身黑纱,被知心大姐姐收走手机,姐姐看了下爸爸的一连串信息有所犹豫却依然没有回复就交出了手机,直到再次上车,知心大姐姐也借故说不能同去,晚几天再汇合,才有女生大概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对,说手机要怎么还给我们,无人回应。

STEP7:瑞典警察和爸爸侥幸在可能的穿越边境点拦截到了极端组织的车,但只截下了姐姐和姐姐的闺蜜,妹妹依然被带去了所谓的“天堂”。姐姐五味陈杂默然无语。爸爸也终于流露出软弱无助,不知今后生活将走向何方。姐姐的闺蜜依然执迷不悟的相信和仰慕学长,又被学长巧言迷惑成为人肉炸弹,一厢情愿的以为可以和学长以及闺蜜(姐姐)一起自爆完成一场壮举,当穿上人肉炸弹衣到达地点,忍不住拨通了闺蜜电话才发现被骗的真相,但为时已晚,炸弹衣已锁住无法脱下,冷眼旁观的学长毫不犹豫的引爆了炸弹。

STEP8:讽刺的是,被带到极端组织核心的妹妹,恰好得到了想逃离组织的瑞典人夫妇帮助,却在本可以逃离地狱时,拒绝离开,自以为身在天堂,已经到达自己真正的家,还叫破夫妇要逃跑的意图,导致仗义救她的妻子中弹身亡。。。看到这里简直要气死了!但又为她而悲哀,不知道她到底是真的心向往之要一条路走到黑,还是终归会悔不当初。。。不得而知。。。

STEP9:最终,对姐姐而言,一场青春期的叛逆和自以为是,最终带走了最好的闺蜜和从小形影不离的妹妹,撕下了曾经信任崇拜的学长的伪装,留下了家庭永远的空缺和内心的空洞,事已至此,一切都无法挽回,但却依然还有人将重蹈覆辙。。。

最后,也希望瑞典《Kalifat》这个电视剧能成为一部反极端组织引诱洗脑的宣传片,能引起一些警醒吧。

----------

不过剧中还是有些漏洞的,主要是编剧为了让剧情紧张刺激,导致许多事件都千钧一发。

比如两姐妹去叙利亚时警方刚好一直只落后一步,最后刚好在边界遇到他们(那么多越界的地方)。这样还只救下2个人,让车子突围成功。---呵呵,在边界竟然不追几百米至一公里。

佩文跟警察通话时刚好艾梅德,之后一个家庭妇女杀了一个战士,最后刚好掐点,在纸包不住火时向丈夫坦白误杀事件的当晚 商店灯亮了--预示着第二天会有人来救他们逃离叙利亚。

最后演唱会的自爆也漏洞百出了,首先 Ibbe就认为 Kerima 信仰不够坚定,所以他才骗 Kerima 自爆,既然这样他就会全程在不远处监视,而非在场外遥控。 如果监视,就可以控制自爆时间,而非最后Kerima发现被骗,及时通知观众疏散,以便在无人的厕所爆炸。

为了塑造佩文的悲剧英雄形象---以便观众同情这些圣战新浪,加入了最后逃离前被枪击的情节,最后在逃离的路上留血至死。

 4 ) 《Kalifat》之希望不要再重蹈覆辙的警示

从我大天朝群众的视角大概会觉得生在瑞典这么生活条件优越的国家,身处北欧地区年年国民幸福指数世界领先,各种社会福利和免费政策想都不敢想,结果脑子进水了么自愿哭着喊着跑到鸟不拉屎一脸灰的中东战区,投奔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恐怖主义。。尤其是还有这么多女生,北欧国家平权世界领先,而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完全不把女人当人,到底在想什么,完全无法理解。。。

后来大概了解了一些,知道有些人是不经世事被哄骗的,去了明白了后悔了,但也很难再回来了。不过对这个哄骗诱导洗脑的过程,其实也很费解,怎么就会相信了呢,尤其是女生,正常不都很爱美么,为什么能接受把自己从头到脚都遮起来,完全违反天性啊。。。

看了《Kalifat》这个片终于算是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觉得可以理解一些青少年阶段被哄骗诱导洗脑,然后说是一腔喜悦的投奔,其实是像贩卖人口一样被有组织的输送到ISIS。

(剧里主要是女生视角,所以以下只回顾女生的情况,仅记录剧中情节作为警示)

STEP1:逻辑上来讲,既然是见不得人的组织,当然不能广撒网,见谁都抓住推销,传教还好,传播恐怖主义显然不能这个方式,那自然是有目的的接触一些比如家里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的,或者家庭情况很糟总是被父母打骂没有人可以依靠的。

STEP2:表面上是学校助教,风度翩翩乐于助人的学长,暗地里则是恐怖组织在瑞典的推广人,恐怖袭击的策划者,日常做助教自然能获取到各种小女生们的情况,从讲题答疑开始逐渐成为朋友,聊聊青春期的困惑和跟家长不能聊的话题,逐渐建立信任,对被家长家暴深夜逃出家门的女生无条件安慰她,给她住处和庇护,温柔的关心她的生活,对自认为比同龄人更通透懂得更多更关注时事的女生,理解她的想法,一起聊宗教、聊世界,聊那些同龄“小屁孩们”不懂的东西,大几岁什么都懂还理解自己的学长无疑有致命的吸引力和信任感。

STEP3:正是这位令人依赖和信任的学长,潜移默化的传播起极端组织的思想,发送极端组织刻意美化和修饰的视频,以维护宗教为由掩盖扭曲真相,那些无法与家人尤其是父母交流的想法滋生,在青春期谁都有的叛逆掩盖下,女生自以为了解了真实的世界,自以为自己的想法才是先进和正义的,愿意去投身遵循和维护伊斯兰宗教,成为虔诚的信仰者,为惩罚那些叛教者而战,但殊不知自己从这位学长那里所知的其实是更加被扭曲之后的宗教和所谓的真实世界。

STEP4:学长进一步带着女生们到极端组织在瑞典的姐妹家,知心大姐姐带着小女生们在布置温馨的家里聊天做礼拜,成功演出一副人在瑞典心在拉卡,一副很不得马上回去享受真正与神相近的生活的样子,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小女生们描绘虚假的ISIS生活,一切都像是天堂,宽敞明亮的住宅,教育医疗免费,物资应有尽有,姐妹们友善和谐,完全看不出战区的断壁残垣和紧张氛围,听的小女生们心向往之,还有宣传视频上帅气的男生也迷的小女生们暗暗窃喜,还有共享姐妹间小秘密的刺激和兴奋。

STEP5:家长这道应该是保护伞的存在,要么彻底失职不管不问,要么其实内心对女儿爱护有加,但却没选好教育方式,看到女儿突然带起头巾,谈起政治和宗教主张,家长没有去沟通了解原因,爸爸上来就怒喝斥责,并粗暴的抢走头巾,妈妈则回避说自己不懂政治,表面披着青春期叛逆的外衣的家庭冷战开始,但此时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内里的严重性,于是后来爸爸尴尬不自然的还回了头巾,但女儿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当学校找到家长,家长发现女儿在看极端组织的视频意识到严重性时,再跟女儿谈提出你以为你所维护的伊斯兰根本不是真正的伊斯兰时,女儿已经听不进去了,只当这一切都是父母和大人们的骗局,只有勇于做出改变才能冲破这个迂腐和充满欺骗的世界,并为自己而自豪。于是家长也艰难做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定,为了阻止女儿投奔ISIS,而威胁要把她马上嫁到约旦亲戚家过她想要的伊斯兰生活。大概也是这时女儿真的伤心了,表面上她摘下了头巾,一切妥协,回归最初的生活,背地里却更加坚定了逃离的想法。家长的爱子心切也许反而更加助推了女儿的投奔出逃。

STEP6:于是一切水到渠成,学长帮女生们买好机票,女生找借口收拾好简便的行李,跟父母简单道别,便义无反顾踏上了不归路,虽然没想到妹妹也一同被洗脑前来,家里一下将失去所有两个孩子,但姐姐内心挣扎一番又被学长成功说服。到达机场学长借故说不能同去,过几天再过去汇合,女生们虽然不情愿,但有知心大姐姐一道出发也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先到法兰克福,再转机去土耳其,中间极端组织还将女生们的护照转手给到其他人,晃过一枪让闻讯而来的瑞典警察和爸爸扑了个空。下了飞机女生们高高兴兴的换车前往,到中转点换上全身黑纱,被知心大姐姐收走手机,姐姐看了下爸爸的一连串信息有所犹豫却依然没有回复就交出了手机,直到再次上车,知心大姐姐也借故说不能同去,晚几天再汇合,才有女生大概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对,说手机要怎么还给我们,无人回应。

STEP7:瑞典警察和爸爸侥幸在可能的穿越边境点拦截到了极端组织的车,但只截下了姐姐和姐姐的闺蜜,妹妹依然被带去了所谓的“天堂”。姐姐五味陈杂默然无语。爸爸也终于流露出软弱无助,不知今后生活将走向何方。姐姐的闺蜜依然执迷不悟的相信和仰慕学长,又被学长巧言迷惑成为人肉炸弹,一厢情愿的以为可以和学长以及闺蜜(姐姐)一起自爆完成一场壮举,当穿上人肉炸弹衣到达地点,忍不住拨通了闺蜜电话才发现被骗的真相,但为时已晚,炸弹衣已锁住无法脱下,冷眼旁观的学长毫不犹豫的引爆了炸弹。

STEP8:讽刺的是,被带到极端组织核心的妹妹,恰好得到了想逃离组织的瑞典人夫妇帮助,却在本可以逃离地狱时,拒绝离开,自以为身在天堂,已经到达自己真正的家,还叫破夫妇要逃跑的意图,导致仗义救她的妻子中弹身亡。。。看到这里简直要气死了!但又为她而悲哀,不知道她到底是真的心向往之要一条路走到黑,还是终归会悔不当初。。。不得而知。。。

STEP9:最终,对姐姐而言,一场青春期的叛逆和自以为是,最终带走了最好的闺蜜和从小形影不离的妹妹,撕下了曾经信任崇拜的学长的伪装,留下了家庭永远的空缺和内心的空洞,事已至此,一切都无法挽回,但却依然还有人将重蹈覆辙。。。

最后,也希望瑞典《Kalifat》这个电视剧能成为一部反极端组织引诱洗脑的宣传片,能引起一些警醒吧。

 5 ) 谁在价值观茧房里?谁需要破茧而出?

Ibbe表面身份是在学校当助教,实际上为组织当猎头,招募了Sulle、Lisha、kerima、Jakob兄弟、Miryam。

Lisha在家里时从来没有像她姐姐Sulle那样主动戴头巾,为了这些形式上的“符号象征”和家里闹翻,所以在Lisha上车的那一刹那,我作为观众第一次为本剧惊讶。Lisha很会保护自己,在家中她一直躲在姐姐Sulle身后,默默观察父母的政治立场,隐藏自己是真正的穆斯林,Suleiman与Tuba夫妇和大女儿Sulle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13岁的Lisha,在跨越国境的车上,汽车上的女孩们都被警察营救下车,只有Lisha在车上的挣扎最激烈,那一刻观众就知道Lisha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坚强。所以她顺利到达了心中圣地——叙利亚,过上了伊斯兰律法下的生活,而且Lisha到达Raqqa(拉卡)下车时,就发现盖妲给她们画的饼,都是“照骗”。没收手机、到拉卡第二天要当一个13岁的新娘,Lisha根本就没害怕过。在Pervin家受庇护时,Lisha从来没有在Pervin夫妇面前表达过她不想回瑞典,Lisha总是不到最后一刻,不和周围的起正面冲突,她是黄雀在后这句谚语中,被人忽视“小黄雀”。Lisha向omar告密,omar向Pervin后背开枪。不用太长时间以后,Lisha肯定是下一个Miryam,或成为两次成为“圣战寡妇的盖妲”

Pervin和老公Husam,在没去叙利亚之前,应该就是“另一个Suleiman夫妇”。

Fatima自以为是安全局最好的工作人员,殊不知Nadir才是总揽全局的人,Fatima跟踪Jakob兄弟被发现行迹,间接害死了好友Dolores,Fatima在男友Calle凯勒的求助下,为了救Lisha,逼迫Fatima,让已经完成任务的Pervin冒着生命危险折返回家找机会救Lisha,因为Fatima和上司Nadir信息不对称,且Fatima不相信上司,自己单打独斗查反恐案子。Fatima让Pervin查的线索,Nadir早就在掌控当中,Pervin得知自己在整个案子中就像个跳梁小丑一样,因为这个反恐案一直是以Fatima为主视角,所以我作为观众的第二个惊讶点就是Nadir并不是叛徒,Fatima也不是功臣。

如果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底色,那么这个剧用了很讽刺的对照,Sulle、Lisha两姐妹生活在一个特别有爱的家庭,Jakob兄弟和kerima都长在缺少爱的原生家庭,他们这些人却做出了共同的选择,内因外因对孩子的成长哪个更重要?

父亲Suleiman在营救回自己的大女儿的时候,充满了挫败感,不知道怎么才能亡羊补牢!我们成年人经常有一个误区,觉得像Lisha13岁还是孩子,Lisha都是被洗脑的,Lisha有一天会后悔的,这是父母与子女代沟,更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信息茧房,从剧情上看Lisha没有后悔离开父母,Sulle在回到瑞典之后,也一直戴着头巾。这些青少年对自己相信的事情矢志不移,家长作为成年人是不是应该走出价值观茧房“破茧而出”。

 6 ) 我就发个帖骂下莉莎

个王八🥚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短评

19 Aug 2021。無法停下來毫無尿點說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這個現實的世界似乎不是那樣 心軟會丟掉一切 人心是個神奇的容器 可以轉變得如此徹底 劇中許多角色都可以納入心理學初級課程綱要分析。

7分钟前
  • qazwsx
  • 力荐

短短8集骂了无数次蠢,也还是觉得是目前看过的IS题材最佳作品,因为正反两方都像人,就是那种出没于日常中的人,奥斯曼旅也会临阵脱逃,穆斯林也有性生活,北欧人也会偏执,所以,他们之间眼见的裂痕,离我们并不远(疫情期间感受尤甚)。每一集最后1分钟的悬念都恰如其分,但真的也仅仅就是个过渡,下一集开头用1分钟就给交待了,真狠

11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又发现一部好剧,看了一集,真是太好了。

16分钟前
  • 卡夫卡
  • 力荐

三线并行且融合得不错,不存在大团圆更显现实力度,演员贴角色像纪录片,前仆后继的妹妹们和最终看清现实的过来人的故事绝不仅适用于这一种场合,成年人利用无知青少年当枪当肉弹的例子广泛存在。佩文其实相当有勇有谋,女警察某些态度令人不齿,克莉玛的发展很有说服力,莉莎这条线结尾突兀了其实应该再铺垫一下

20分钟前
  • 大海茄
  • 力荐

几点感想:1,瑞典警察无能无人性,蠢蛋加冷血,令人作呕,女警官尤甚。2,佩文可怜可敬。3,克莉玛最值得同情。4,小妹莉莎这傻逼留在拉卡就是最大的报应,往后生不如死的地狱生活,你就慢慢熬吧。

23分钟前
  • 小坑坑
  • 力荐

悬念到位,氛围恰好,后半程令人窒息。最喜欢佩文,聪明又勇敢,神操作一波接一波。女警察这个角色,我可以理解,但是不喜欢,一般其他剧里这样的女主总是会对受助/受害的其他女性更能共情,更懂得真诚面对她们,包容理解她们,而她却缺少了那种共情能力,但是她勇敢又鲁莽的角色还是立起来了。作为无神论环境长大的人,不管怎么代入我都很难理解信仰宗教(特别是真正相信)的人,如果信教只是让心有归属,让自己行为有约束,我倒能理解,但是为什么会有人真的相信一天五次祈祷的力量,自杀式袭击无辜的人可以上天堂。

24分钟前
  • Orangedietc
  • 力荐

佩文啊,真希望她的眼泪与勇气能换来自由,而活的自由比活的正确更有价值。因为这角色,这部剧我给五星。

29分钟前
  • Woo
  • 力荐

周日的淅沥沥雨声里一口气看完,没看到最后觉得最气的是女警官和佩文她老公,直到最后🤬🤬人真的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可怜我佩文啊

34分钟前
  • hidari
  • 力荐

7.0。片名难道不是应该译为哈里发吗?2005年左右ISIS总部(拉卡)的生活,一般影视难得一见。瑞典国安默默下了一盘大旗,但太蠢了,管不住手下这个女探员。女探员够尽职,但太没人味儿了,佩文之死必须要算在她头上,可怜的佩文。欧洲二代移民(乃至普通欧洲本土青年)的极端化问题,算是片子的中心关注,前途黯淡、家庭问题、青春期叛逆,各种因素叠加,极端教义似乎为这些少年人准备了一种可以理想化、崇高化的出口,被洗脑太容易了。13岁的莉莎的人生选择,我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

39分钟前
  • 乔庄皮皮
  • 还行

说穆斯林需要被正名,下一句就是侮辱穆斯林的报纸死有余辜。说一定会救她出来,下一句就是不给情报是不会救她的。少女少男们被洗脑是因为他们的迷茫无知,成年人的冷漠自私是社会打造的人性。明白了恐怖组织都是怎么吸收和转化成员的,瑞典那么混乱真是没想到。

42分钟前
  • Iris
  • 推荐

看完全集真是气愤到颤栗,有些成长只能用疼痛换回清醒,有时候信仰只是用来支配人盲目的利器,一个拼命想走进去的女生,一个拼命想爬出来女人,从单纯到看透,从迷失到清醒,她是她,她又何尝不是她。真的陷进去才发现,有时候我们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44分钟前
  • 木兮
  • 力荐

看完也无法理解活的好好的还长了个脑子的孩子是怎么被邪教洗脑的

45分钟前
  • LotsoH
  • 还行

一揪一揪的 好看

47分钟前
  • 722
  • 力荐

很写实,还挺不错的

49分钟前
  • 阿廖沙
  • 力荐

I have never seen a thrill like this before with every second my mind is so tensed and nervous about what’s going on . It’s rather real with all the facts happened that all radicalism and terrorism is brainwashing to the teenagers and naive ppl. Though i have no clue about the real situation but I would say not all Islam is wrong!! No racist!

50分钟前
  • Honeymoon
  • 推荐

欺骗年轻人去送死的所谓圣战战士 其实从没打算为“阿拉”献身 他们永远不会做自杀袭击 他们只需要洗脑并控制那些天真的年轻人 但最后的正义一定会来 下场也不过是躲在地下堡垒 被击毙

54分钟前
  • 察玛
  • 力荐

+0.5 一众小角色的形象都好丰满,都是新面孔,但演技令人钦佩。这么多年没有看到瑞典这么沉着的作品了。反而Säpo警长大人划水了多年各种好作品,演技没有任何进步,除了一张面瘫铁饼脸真的演不出任何别的层次了。Husem的角色印象太深刻了。

55分钟前
  • Figure 8
  • 推荐

看得让人很难过、、这对爹妈这么好还要跑,我都觉得是模范父母了(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孩子还是别惯着、、打一顿关起来吧……

57分钟前
  • 我是江湖骗子
  • 力荐

瑞典那些投奔ISIS人的故事,很不错。佩文。。。真可惜啊,被洗脑过,又清醒了,不停的反抗,明明可以一走了之,却选择留下来帮助别人,结果永远留在了沙漠里。演员很多新人,但演技成熟,角色鲜明,剧本冷静克制,没有过于戏剧性的噱头,立场也不退步左

59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看了一半来写的评论,太精彩了,关于穆斯林家庭,圣战分子,古兰经,伊斯兰国,很难想象出生在那里的人们究竟有怎样的教育才那么愿意追随真主,宁愿奉献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犹豫。好好活着不好吗?

1小时前
  • 暗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