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

已完结

主演:莲佛美沙子,菊池桃子,中村苍,大塚宁宁,滨田麻里,西田尚美,山本阳子,绪形直人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Diary 剧照 NO.1Diary 剧照 NO.2Diary 剧照 NO.3Diary 剧照 NO.4Diary 剧照 NO.5Diary 剧照 NO.6Diary 剧照 NO.13Diary 剧照 NO.14Diary 剧照 NO.15Diary 剧照 NO.16Diary 剧照 NO.17Diary 剧照 NO.18Diary 剧照 NO.19Diary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是枝裕和的短板

找时间看了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海街日记》,第一印象,对男人而言,这部电影简直功德无量:演员涵盖各阶段美女,成熟女神凌赖瑶,长腿傻白甜美女长泽雅美,还有个中学生少女萝莉。各种食品的特写。日本的精致,山川河流海滩,美不胜收。食色都有了。故事也非常温暖感人。姐妹情深啦,生死感悟啦,青春烦恼啦,熟女的烦恼啦.....不在话下。

然而这部电影看完,整体上让人觉得失之煽情。和当年看《礼仪师奏鸣曲》一样,当年《礼仪师奏鸣曲》拿了最佳外语片奖,然而那部片也是有点煽情过度的,但它选择了一个取巧的题材。非常出彩。

在我看过的几部是枝裕和里,最精彩的要数《步履不停》,它短小精悍,看上去无甚意义,但却回味悠长,如果以小津和山田洋次为参考,这算是枝裕和最接近大师们的一部作品,而《如父如子》和这部《海街日记》一样,是成功的商业电影。

《步履不停》的精彩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对西方而言,东方女人对自己感情的压抑与释放都是非常惊人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矛盾与表现形式,既具世界性,又有东方特色。父亲年轻时背妻出轨,妻子为了家庭和睦团员,隐忍负重,藏着这个秘密过了几十年,压抑了几十年,直到儿女长大成人,丈夫已垂垂老矣,才曲折隐晦的发泄出来。而儿子对父亲的叛逆,一直没有得到和解。寥寥几句的对白,张力十足。婆媳之间,母女之间,父子之间,是两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选择以及截然不同的生活。儿媳是一个离婚再嫁(并且带着儿子再嫁)的女人,女儿是个有点儿懒散,有点儿贪心的小市民。还有一个因为救人溺水身亡的未出场的长子。这其实是一个反映两代冲突的电影,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冲突中,缓慢的向前发展。与之相比,山田洋次重拍的《东京家族》更高一筹。

《海街日记》则因为故事设置太过TVB而令表现结果大打折扣,会令人觉得美好的不够真实。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那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无论生者还是死者,每个人都那么完美、自洽,姐妹一起看月亮,酿梅酒,炸天妇罗做咖喱饭,一起海滩漫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但生活不是美梦,如果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因而被打动,那怎么解释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并不是每个死亡都像樱花凋谢一样美好而令人惋惜。

未出场的父亲因为善良,不能拒绝而出轨,导致了家庭破裂,而承担起整个家的大姐,也爱上已婚的同事。不可否认,这种设置和《步履不停》一样巧妙而富有深意,但是枝裕和的导演之路,似乎朝着一个平庸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然而,我还是强烈推荐这部《海街日记》,原因只有一个:实在是太好看啦,大姐凌赖瑶的坚韧,二姐,长-直-雅-美 (sorry,长泽雅美)的单纯,善良,宅女老三,还有小妹妹,每个都不同,每个都是不同年龄段的美。日本的樱花美景自然不在话下,那间温暖古朴的传统老屋(和《步履不停》中出现的那个家好像)。

事实上,你很少在日本电影里看到,或者,感到肮脏和丑陋,哪怕是像《新宿事件》这种开幕就发生在下水道,以大城市为背景,包含黑帮火拼的血腥电影中。也是满目整洁。更无须说那些日本的乡村,真是随意举镜,满目美景,一点也不夸张。这部电影中,镰仓这个海边的小镇,幽静恬然,每天一班,只有一节车厢的火车隆隆开过来,上落一两个乘客,再卡塔卡塔的开走。阳光洒满了窄窄的铁路满山的绿树和飞舞的樱花。

 2 ) 只需要一个字,美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想法的,我觉得最美的一个场景就是玲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闭着眼在樱花“隧道”穿行的那段,景美人美心情美~

同样还很美的就是最后四个人在海边,聊着天,打打闹闹。

还有四个人穿着浴衣在院子里放烟花那段也很美~

另外绫濑遥和长泽雅美是之前就觉得很美了,这部影片让我又发现了广濑丝丝的美,特别耐看,而且不管是穿开头的校服,日常的衣服,浴衣,甚至球服,都有一种特别好看的感觉~

推荐在平静的心境下看~

 3 ) 《海街女孩日記》觀後感

        離異父母下四個女兒支撐家庭的溫情電影。
        
       香田家長女給予父親的評價是:[沒用。] 父親離家出走, 在外另結新歡, 婚後有獨女, 她亦是姊姊的同父異母女兒, 父親患病去世, 到火車站迎接遺親的是身穿校服的妹妹玲, 一身潔白求學服飾穿在身高較低的女學生, 相對三個身材高瘦, 同是披上黑色衣服的姊姊, 她沒有在姊姊面前哭腫眼睛, 博取憐憫, 她眼神清澈, 像是看透家庭苦樂事, 好好的接待親人。
        
       長女香田幸自父母離婚後擔當養育妹妹天職, 她一切以家庭和睦為先, 有時二妹佳乃霸占姊姊上衣的衝突爭吵時有發生, 戰火好比岸邊均衡拍沙的浪花, 卷紋攫奪前排顆粒, 後方瞬間填補, 家庭不可能永遠平和, 時有發生的吵鬧是只管自己喜好, 或者是堅持己見的頂撞是出自要家人相讓的溺愛, 以及點出問題徵結是難聽忠告, 卻是苦口婆心的關愛。家庭就是在吵罵、和解的循環成形, 愛是恆久忍耐, 也是諒解寬恕, 不是父親見了別的女人心志喪失的拋棄原配女兒; 母親不盡母親責任的遺下女兒, 父的色迷心竅; 母的不願承擔, 害苦了三個女兒, 幸而長女懂性, 盡心盡力的照顧妹妹, 儘管要日夜輪班, 姊姊下班後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選擇價廉物美的當做食材, 因應家人偏好, 弄妹妹喜歡的菜。
        
        因為父親亡故方首次見面的長女及最年幼妹妹, 妹妹鈴的不怕生及堅定眼神打動了姊姊幸, 姊姊認定同初次見面妹妹的獨立自主性格契合, 同病相憐, 幸同時看穿了鈴繼母只是在亡父病房放下更換衣物, 逗留十分鐘離開的虛情, 可是她在靈堂假裝傷心過度, 難以對親朋戚友說出謝辭的造作實在看不過去, 姊姊不要妹妹跟隨這樣的母親, 父親既然辭世, 繼母難以信任, 準不成她會改另覓夫家, 拋棄血緣女兒, 就像當年母親棄幸三姊妹不顧的覆轍, 幸不想在玲身上看到她身陷的的苦澀, 父親的孽在到此為止, 照顧妹妹責任交由姊姊辦妥好了, 難道三姊妹的薪水不能養一個親妹妹嗎?
        
        玲看到了姊姊邀請同住的真情, 她察覺了母親的表裡不一, 覺得母親在後父喪禮的飲泣是演給別人看的, 個性耿直的女兒不能接受假像, 因此妹妹下了跟隨姊姊的心志。幸下了一個要同鈴同住的決定, 她提出邀請時就在列車門關上一刻鈴答應了, 鈴的不捨追逐列車奔跑, 回應了以姊當父母的決心。
        
       看清了父親的錯不是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幸愛上了有妻室的兒科醫生, 愛人妻子卧病在床, 未能盡妻子責任。然而, 這決不是介入別人家庭的理由, 鈴無意說出的[不該戀上有婦之夫。]觸到了姊姊痛處, 姊姊沒有怪責敢言的妹妹, 她明知錯愛不會開花結果, 還是執意而行, 是留有父親禁忌的愛基因也好, 是在長輩不時問及的婚期也好, 都是抵抗傳統長女不嫁, 妹妹豈能出閣的觀念, 亦是掛心她要是有了妻子名份, 誰來看顧認為不會長大兒女的代入母親心理。
        
       二妹佳乃愛情至上, 她經常更換伴侶, 她可以為了愛人, 可以借出金錢, 不求還款日期, 男伴久債累累, 他算是有自知之明, 主動提出分手, 欠下的錢當然不日歸還。 佳乃對金錢觀念是時下女人花在衣裳及化妝品, 偶爾會借出款項給心愛的人, 花樣年華不懂錢財可貴, 她升了職, 初時滿心歡喜的同家人說可以穿時尚莊重衣服同上司見客, 她會面顧客場所是暗淡工廠辦公室, 上司分析客戶經濟狀況, 老妻酸楚的按著丈夫的手, 履新助理新服裝在愁雲慘澹光芒消滅, 她聆聽了老主顧稍為緩和口氣, 靜觀日後前境還是堪慮的愁容, 老夫老妻持守愛的用心經營企業難以抵擋經濟蕭條洪流。老夫妻經營方針或許落伍, 他們多年經歷風浪的愛, 牽動了佳乃的淚泉, 溼透了眼簾。日本市道欠佳, 櫻花樹築成的桃紅隧道只能掀起少女粉黛臉頰, 綻放笑容是少女的禮讚本土豐碩良景, 美好風情畫是少年人沒有憂慮的飽覽糖衣; 成年人經歷的重病、工廠營運慘淡, 結束營業, 是漫天滿花到花瓣萎謝的人生輪迴, 留存日久的地道美食相信總會有人繼承, 開枝散葉, 大和民族對保留傳統別有心得, 深信。
        
        三妹千佳外貌不太起眼, 她選擇男朋友的品味、眼光十分獨到。運動店店長體型略胖, 眼耳口鼻細小, 印在有如豆沙餅的圓臉, 配以一頭大卷毛頭, 一見難忘, 相比大姊答允有婦之夫共餐、交往, 醫生但求心靈慰藉; 幸求的是品嚐奪女人丈夫的禁果; 二姊沒有大姊的偷偷摸摸, 她要的是帥氣爽直男孩, 是否委以終身隨緣; 三妹的店長店員愛情純真, 店長在登山意外失去數只腳趾頭, 不覺恥辱, 大姊問及時他還多次要她看殘缺, 襪子豈能蓋住他的豁達? 一個敢於說自己的失敗經歷男人, 是真漢子, 千佳青睞直性子的店東, 她在家裡邊吃飯邊練習模擬垂釣, 想像同戀人到溪湖釣魚, 喝著釀製梅酒, 欣賞湖光山色, 是多麼寫意的樂事, 女友問他還會攀山嗎? 男友一句:[夠了。]帶出腳踏山坡, 環視群山心願既成, 不如陪同伴侶做揮臂模擬練習, 一同釣魚好了, 人就是要懂得放下: 大姊放下出國回歸家庭; 二姊收起開朗體會木土經濟衰退; 四妹放下板著臉孔在新家庭打開胸懷; 三妹率性過活, 並擇了志同道合的曲髮男朋友, 不變應萬變, 淡然處世, 波浪千重後姊妹回家訴苦, 合力撲殺昆蟲, 笑談打扮心得, 採摘梅子製酒, 家的凝聚, 是福氣。

Patrick Chan寫於2015年10月18日

 4 ) 《海街日记》作品中呈现了丰富的生活美学元素

一直很喜欢是枝裕和的作品

总能读到细腻、优雅、温暖、乾淨、美景、美食、日常、和谐......

这些都是我极喜爱生活美学元素

《海街日记》采取了相类似的“日记”手法记录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葬礼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四姐妹一同生活的家庭琐事。四姐妹的演绎真的非常出色,如同现实生活中真的姐妹般存在那样自然,可谓超越表演的表演

临海的古都镰仓 四季移动变化的光影 火车经过小镇 梅雨落在石阶上

樱花盛雪、仲夏烟火、细海沙滩、微风阳光

咖喱、梅子酒、沙丁鱼、炸鱼定食、小鱼面包.....

家里的柱子上还留着刻画你成长的身高标记

在烟火红光映照着青春明媚的脸庞

乘着单车飞快行经樱花隧道时你的笑颜

在那个小镇日积月累的“生活点滴”串起来的故事

家人的和谐相处、理解关怀、陪伴与支持 給人安定與希望

流光如詩 岁月如歌 温柔隽永 平淡靜好

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細緻 明媚 生动 美麗 饱满

细腻美好的家庭剧,很温暖,很治愈,年度推荐!

 5 ) 美的表层

看完了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记》,很难不把它和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对比一番。

《小森林》分“冬春”和“夏秋”篇,讲来自日本东北部乡村“小森”的女孩市子在城市生活受挫后回到家乡,在母亲留下的木屋里一人独自生活,经历夏秋冬春四季的生活细节。《小森林》并无情节,以上前因后果也只不过作为布景板存在。镜头所捕捉的是市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季节变迁,拣取其中最美好清新的片段进行组合,作为明信片日记一般呈现在嘈杂都市生活的观众眼前。《小森林》是纯粹的视觉展览,几乎没有电影手法的运用,更缺乏艺术作品的目的性。这四集“故事”更像一套四季食谱,经过明显的加工筛选,为呈现自然之美与其背后返璞归真的情怀,距真实的乡村生活甚远。

《海街日记》也采取了相类似的“日记”手法来记录滨海小镇镰仓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葬礼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四姐妹一同生活的家庭琐事。与《小森林》系列相比,是枝裕和的镜头语言更为丰富,关注的焦点更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非明信片一般的静态风貌。这四姐妹因为一场葬礼走到一起,各有美丽之处。其中有两个片段更是达到了日式审美的巅峰:

一是夏季花火大会结束,细妹小铃穿着大姐香田幸送给她的外婆的和服,回到家发现三姐妹全都穿上了传统的夏日和服等着她在后院梅子树下放烟火。小小的花火照亮了四个人的脸,镜头从房内越过榻榻米,穿透拉窗与走廊,照进如同被框进画里的傍晚庭院,鲜活生动。

二是小铃坐在青梅竹马的小男友自行车后座穿越空荡的“樱花隧道”,两人笑得毫无顾忌,路两侧盛开的樱花灿烂如雪,乐声轻抚,小铃年轻的脸明亮如星,春风拂面阳光如蜜。

花火与樱花都是短暂易逝的物事,短暂处格外灿烂,属日式“物哀”悲情审美的典型。《海街日记》中也的确出现了两次葬礼,然而这些审美符号的出现并没有让电影带上丝毫的黑暗底色,四姐妹从初见到最后的海滩剪影,彼此之间简直毫无矛盾嫌隙,包括父亲这个最难启齿的话题,都在日常生活的甜美和谐中被一一化解。无论青梅酿酒,还是海猫小饭馆的关张,生活的种种烦恼不如意都无法影响香田家姐妹的日常,一切来得毫不费力,美得透明不似人间。

电影里唯一的“不和谐”声音来自老太太树木希林饰演的姨妈,她提醒大姐要谨慎考虑收养小铃的决定,也在四姐妹那不靠谱的妈妈回家来时给争吵的双方当和事佬。说实话,我觉得这老太太是整部电影里最有人味的角色,她算计、她有阴暗面,她也和蔼可亲,她真实。

缺乏阴暗底色这点是我觉得《海街日记》最大的失算,这种剧情单一化,只选取四姐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展示的手法与《小森林》系列中以自然纯朴情怀为唯一出发点,刻意回避乡村生活的艰苦一面是一样的。看完翻翻背景,果然二者都是漫画改编的作品,从人物塑造到大结构都二维化得厉害,简直耽美。

想到这一层,便为是枝裕和这部日记深深遗憾——要知道,他大概是日本当代最接近小津的导演了,2008年的《步履不停》不仅拍出了小津的画面氛围,更拍出了小津式的日本家庭生活的精髓——细节边角并非完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深深阻挡了人与人的交流理解,但真正的美则超越那些磕磕绊绊的细小障碍,那是时间流淌中慢慢析出的人间至爱,不是毫无理由的暖男和圣母。小津对细节的信任,对镜头的冷静处理,都是因为他相信字里行间见真情,无需粉饰,更无需为观众进行二维化的筛选。

是枝裕和在《海街日记》里所表达的美在观看时固然动人,但这是空洞的美,脱离了泥土的滋育和泥泞大地的沉重,在本质上与《小森林》系列的乡村明信片如出一辙。这完全不是小津风味,更距日本经典文学作品《细雪》中所描述的四姐妹生活十万八千。这是真正的日记流水帐,只记录了美的表皮,降格到“养眼”的层次。

我对表层化的是枝裕和,甚为失望。

 6 ) 原来梅子成熟多时,只是为了你的一醉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大海

在日本,有一个说法叫“物哀”,意思是为外部世界的万事万物,致上最深的感受。

它赞美了逝去生命的哀愁,比起枝头的绿叶,更欣赏落叶的美。灵魂的哀伤,就像是对事物美感的表达。 Instagram 被墙了一年多,年轻人却大致还记得,关于那些方格子照片,有种调色参数,叫日系风格。画面干净,简洁,美好,以冷调,褪色和轻微过曝为主打。这类照片,与小清新保持了时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在滤镜强度上,也不会侵犯到观看者。 看到 《海街日记》 的青绿背景,你会联系到这种色调,更会感慨,是枝裕和还是那个是枝裕和。这部电影继续大咖配角乱入,过去作品的影子不断重现。是枝自己的 《步履不停》 到 《奇迹》 ,河濑直美到桥口亮辅。 日本到底有多少关于四姐妹的影视剧呢?从1965年西河克己《四姐妹的故事》开始,还有1983年市川昆《细雪》、1985年大林宣彦《姊妹坡》、1995年本田昌广《四姐妹物语》,2003年森田芳光《宛如阿修罗》、2015年是枝裕和《海街日记》,日剧《四姐妹侦探团》《华和家四姐妹》,还有动画片《若草四姐妹》…… 从山形的森林到镰仓的大海, 《海街日记》 讲述一个关于接纳、包容和生命恩泽的故事。闪闪发亮的,是少女的明眸,是洒进老房子的牛奶光,是性情不同但心心相印的姐妹情深,更是侯孝贤口中无从名之也难以归类的吉光片羽。这种灵光闪烁,也被引申成声音,像轻盈细碎的风铃,炸天妇罗的滋滋声,周而复始的列车经过,假装敲门的咚咚咚。还有重逢的沙丁鱼刺身味道,很久没有体验过的梅时雨,甚至是故意被隐去表现的一树樱花。 是枝裕和的影像世界,它不仅打通自己,也连接了同时代的导演,延续黄金时代的大师印记。更神奇的还有,对如今的中国影迷来说,他的电影,就是日本或日本的想象——你很难找到其他的替代者。

姊妹

老房子生辉,靠的是人气。四姐妹的出出入入,张罗收拾,令影像得以呼吸和流动,也让这出少女漫画加摄影写真的家族故事真正成立。实际上,要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和夏帆拍得美,那很简单。就像她们拍过的电影,再不然像开头,就让长泽雅美穿 bra ,秀个长腿。但在多数时候,尤其是那些近景特写,是枝故意把她们拍得“没有那么美”,淡妆,随性还有些显老。选角上,四人的年龄阶差是完全成立的,如同那些标记身高的刻度,她们的生命,也成了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的现实存证。 《海街日记》 的镰仓,看上去人很少,生活节奏缓慢,自带了生活流逝和时间驻留的意味。十五年不见的父亲,二十年前的一道菜式,五十五年的梅子树。它们借助某种独特的记忆形式,被留存了下来,寄托着后来者对先人的思慕与怀念。 青春明丽的调性,琐碎日记的编排,电影想让人物吵个架,都变成很难的一件事。要么迅速被打断,要么事后被冲淡。连海猫食堂的老板娘,她对无赖弟弟的行为,没有一句怨言,只是搁在心里头,随他去吧。 真要说这部片子有什么缺点,那大概是太轻太慢了,近乎理想,与世无争。它用云淡风轻的方式,来讲述悠然自得的故事。换前作 《如父如子》 ,故事太狗血。 《空气人偶》 ,太重口。它是去了童趣的 《奇迹》 ,是抽身得更远的 《步履不停》 。再往更早的,是枝裕和的电影,其实又苦又沉,跟今天“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的模样,全然不同。 不难想象 《海街日记》 的黑暗版本或中国版本。也许,并不是电影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离生活的乐趣太远。一个刚被允许二胎和热衷打小三的国度,如何去进入一个存在于电影当中的东方理想国。未婚,姐妹成群,不与父母居住,甚至还重复了上一辈的蹉跎故事。她们也会问大自然索取,但索取的东西,少之又少。待人处事都懂得感谢,愿意回报。就像有数据分析的,外国网友更喜欢在 Instagram 上给陌生人热情点赞。这是礼貌,也是平凡的美德,太容易做到,却好像是我们身边所缺失的。

烟花

你大可说,就像小津的电影,从未发生于真实的日本社会。是枝裕和的故事,同样不属于今天的日本现实。但电影总有一种魔力,能够带我们审视周围,远离丑陋,去追求美好事物,向往新生活。 满枝的青梅,如果你不摘它,就落在地上,自个腐烂。如果你贪图尝鲜,吃完了,恐怕也就吃完了。但在 《海街日记》 ,姐妹们的处理方式,延续了老一辈的做法。分给亲邻,用来酿酒。原来梅子成熟多时,只是为了你的一醉。 电影还多次出现葬礼仪式,这在日本电影里很常见。 《海街日记》 尽量去除了与悲恸有关的细节,而是希望所有人能感谢生活,感受平凡事物的美好。总之就是,活着真好。至于死,我都记住了树木希林劝架的那句话: 姐姐死了,真是太好了。 如果不是生死两隔,对父亲的记忆,以及家族的信念,小妹不会被接纳,老房子也不会被保留。再说烟花和樱花,这些东西确实短暂,但它们会重复出现,年复一年,出现在几代人的生命当中,作为被延长和传承的记忆,代代相传,久存不逝。就像一组照片,就像这部电影。【刊于《中国新闻周刊》】 -------------------------------------------------------------------------------------------------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短评

在这部电影里你能找到所有你喜欢日本原因:美食、美景、美人、温情人际等。但正因此,电影里所搭建那个终将逝去世界是与真正现实缺乏关联的。以那个社会观察家的高度来要求是枝裕和,这部作品无疑是甜腻而又平庸,堆砌日本情调式商业元素。但好在是枝细腻笔法都在,所以一定舒心好看。

4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人世间没有比女孩子更美好的了 以前想来世要当个男孩 可以没有拘束 现在想来 无论来几世 永远想做女孩子 一切的温柔美好都为女孩子留下

8分钟前
  • psl
  • 力荐

波澜不惊的生活表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汹涌的。即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依然能感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大和民族深入骨髓的物哀情结,在大荧幕上絮絮叨叨上演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一次又一次让人莫名其妙地落泪。

12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简单、干净、温暖、治愈,海边的风与阳光,又一部是枝裕和亲情剧。难得的大牌云集,虽然在导演最近几部作品里,算平庸的,却也足够感人与回味,何况,还有一群养眼的妹子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开始以为是个《饮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两部电影的三姐妹还真有点性格的对应性。但看到后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根本不是讲家庭,而是讲时间的绵延。外婆酿下的梅子酒、外公种下的梅子树、外婆的咖喱鱼饼、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猫食堂的竹荚鱼菜谱、爸爸的沙丁鱼盖饭,人对于绵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于这些穿透了时间的味道、气味。人都会长大、都会老去、都会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会成为五十岁的老太婆,再温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楼空的一天。但因为我们还能感知到这种时间的绵延,所以人生才没那么孤独和冰冷。

18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工夫的” 淡淡的日本家庭片。只需微笑和淡然,便可解开心结。

2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是枝裕和永远我的菜啊,暖暖慢慢的,有点悲伤有点小高潮却不会改变太多,摄影台词配乐节奏都扎实的要命,没见过写异母姐妹写的这么棒的,夏帆的咖喱,MA酱的长腿啤酒,奶遥的情妇轮回与母性逆转,当然还有小妹,那个最像成人的人,看得人数次落泪。#戛纳电影节#

25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看是枝裕和了,发行从艺术院线到东宝,五十多岁的是枝裕和才第一次拍摄人气女优主演映画,一来还是四个,“压力”确实不小。电影虽然剧本和剪辑上都有些问题,但“女优美,长腿美,镰仓美,日料美,生活美”可以掩盖了这些问题。四姐妹几乎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年度推荐!

28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拍得美,是一件太简单的事——譬如开头。但在多数时候,是枝裕和故意让她们显得没有那么美,与那座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紧密粘合。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反正打开二十秒,后面就停不下来,不想快进不想暂停更不会想关掉。说很平淡很无聊的,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是枝裕和真是快够到了小津的境界了啊…各种一招一式都是满满的小津味道(所以这次干脆在镰仓了么)…这个故事明明是个甜美版/长大版的[无人知晓],就是没黑化,大叔拍治愈系糖水片都这么与众不同。

3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总觉得一种日式情趣压倒了电影本身

37分钟前
  • 叶酱
  • 推荐

实在太喜欢这类一条直线的日本电影了,没有棱角,连偶尔的小矛盾看起来都很温情,但却足以让人回味。平淡的讲述生活,又美好的不像现实生活。ps.日本姑娘吃东西的镜头可以治疗心情抑郁~

42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太棒啦,看得心都彻底软掉了。放入复刷名单。

4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多么温柔的海浪,都舍不得打湿衣襟。

50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美好生活的范本,即便父母离异工作受挫感情不顺,回到小小的家依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把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该爬山爬山,该骑车骑车,该赏花赏花,看春樱夏帆秋枫冬雪,保持房间窗明几净内心清洁澄澈。舍不得结束的一部电影,想看着四姐妹一起继续生活下去。

55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

58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舒服贴心,又一次洗心洗肺的日式熏陶,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舍得不结束,希望温煦克制的家长里短连续剧一样演下去,像镰仓的风物,凭海临风百年不变。四姐妹,四千金,大姐沉稳传统,二姐活泼开放,三姐怪咖自在,小妹灵动早慧,融洽呼吸,各得其美。起始于葬礼,有点回到《步履不停》气息了。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是枝裕和依旧干净细腻的日常化风格。仲夏,烟火,梅子酒,沙丁鱼,贴窗花的推拉门,四人的暖炉桌,樱花汇成的隧道,火车经过的小镇,梅雨时节走过的阶梯,沙滩上的脚印,最后所有温柔隽永的情感都堆积成随着海风轻轻拍打过来的海浪。真想也这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1小时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平庸?!远了的先不说,就是和被捧上天的上一部《如父如子》比,这部也明明更有味道,根本舍不得它结束。年度十佳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我简直没有办法不给五颗星

1小时前
  • 大島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