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HD

主演:马新春,汤龙,王思怡,张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甘肃方言年份:201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2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3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4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5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6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3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4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5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6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7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8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19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马(马新春 饰)是村中有名的木匠兼画匠,到了73岁时他已不再下地干活,平日里除了在村口看看牌局、聊聊天,就是和村里另一名木匠老曹一起做棺材生意。但现在政府大力推行火葬,越来越少有人来寻两个老人制作棺材了。老曹近一年觉得自己身体状态很差,遂找了老马为自己制作了一个画着仙 鹤的棺材。做完这一副棺材,老马就去女儿家过中秋节,回来时老曹已驾鹤归西。老曹的尸体被偷偷埋在槽子湖旁的玉米地里,老马来这里拜祭,回去之后宣称自己在湖边看到了仙鹤。老马偷偷告诉孙子他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将自己埋在槽子湖边,待某日仙鹤将他驮到天上去……   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入围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查理的王国夜曲2020风风风反贪风暴3国语加州之王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师傅 完整版宕机异次元幸福的代价真真的爱缘分的天空刑警本色王志文版闪婚2010下柳林没有输给美国的男人~混蛋首相吉田茂~罪恶煞星(原声版)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娜美的使命冰雪之名有客到国语狂欢之夜1956长翅膀的猪爱2015课室风云鸡凤凰苹果的滋味2001卷烟纸失控2019健与和杰克·泰勒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我亲爱的小冤家逐月之月 第三季这是罪第一季极度危机2004鬼马两金刚哈顿花园大劫案2017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管家西园寺的名推理救僵清道夫 救殭清道夫光影造梦师单身男女之爱情虎女森林2

 长篇影评

 1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剑南春梦游记】之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观后随感

电影很不错,应该说相当不错。

电影蕴含有一种深沉的诗意,导演是个很聪明的人,或者说很有悟性,有智慧。在此之前我听别人跟我说,是个女导演拍的,我看的时候就想,这不会是个女导演吧,不太可能。我就猜是个男的,口齿比较笨拙或者略显傻气,不太能说会道那种。看到人也觉得差不多,他还是不算太能说,呵呵,他如果太能说会道,非常有条理有语言感染力的话,那就似乎有点太显聪明了,就有点与他的悟性不太符。再或者他是既有慧根又伶俐那种,那就又太晶莹透剔,太厉害了,似乎就不太会拍出这样的片子。

因为他太冷静了,也可以说是隐忍,在他的这个电影里,处处透露着算计,每个细节都非常精心安排,电影看似节奏缓慢,其实几乎没有什么多余冗余的地方,每一处都有讲究,有往后的铺垫。比如说,他拍前面的孩子们的童趣,天真可爱的嬉戏村景;拍那个女孩子捉蜜蜂被蛰了手,暗示这个女孩非常童真(她甚至不知道蜜蜂会蜇人);拍那个老人家的子女如何处理上一代人关系,如何处理下一代人关系;拍老人家如何与他们无法沟通,以及与同岁数的其他老大爷都无法沟通……包括他说的,堵烟囱,用以表现老人的一个潜意识的心理;包括那个骑棍子的小男孩,智娃(这个名字也起得很好),其实这两个段子多像阳光灿烂的日子,呵呵,骑棍子的傻子,古伦木欧巴。当然,导演不一定是参照或COPY了这些段子,但是无意中体现了类似的隐喻。

可以说,导演是个非常细致的人,每一处的段落都承上启下,往后铺垫,但是很奇怪,你不能说他是细腻,只能用细致,非常精心设计的细致。他这个电影,悟性高,精心,但是却总有一些东西让你觉得不太对,差点什么。如果说的话,也可以说出一二三四五来。

比如,第一个地方,他拍到老人家和小男孩看见仙鹤的时候。我们知道,仙鹤这种东西的意象,那是非常形而上的,在中国文化的意境里,那是有仙寿恒昌的意思(不是福寿永昌,不好意思,记忆力有时会靠不住,连百度有时都会骗人—_—#)。在西方人那边,可能会是上帝的天使,终极价值,这一类东西;在中国人这里,那是生死,那是芳龄永继,那是仙寿恒昌,是非常有神秘色彩的,甚至玄而又玄的东西。所以,这个电影里其实最好是不要出现有仙鹤,它不露面那是最好。比如说白鹿原里面的那只白鹿,那也是差不多同一个意象的东西,它神秘、美好、吉祥,令人向往,但是它从头到尾在书中都没有确切地出现过。它代表了某种形而上的终极,在中国人眼中或许就是宿命,是仙境一般的极乐世界。苏童的小说里也没有出现仙鹤,他也没有说那个仙鹤确切的存在。所以,如果非要出现仙鹤不可——毕竟电影与小说不同,可以有一些视听体验——那么,这个场景也一定是虚幻的,感觉虚无缥缈,似幻似真,有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意思。当然,这个虚化场景的处理,要与具体的叙事时空(乡村)相结合。但是导演处理这个场景的时候,就太写实了,几乎可以认为是他们亲眼见到了仙鹤,尽管这个镜头也拍得比较有美感,但是却把这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意象给削弱了,甚至破坏掉了。这是一。

第二,他这个电影,虽然富含了诗意,但是却从头到尾感觉不到太多的抒情。当然不是说没有情趣,他是相当诚恳的,有深沉之爱的,但是很奇怪这些情感在电影中并没有赋予太多的表现,表面上看起来是隐忍,但是我们知道,隐忍、克制,不代表没有情感,没有抒情,只是蕴化于其中,不煽情而已。然而,他在电影中的这种情感,最多只能说是情趣,有乡村生活和乡土气息的真挚,但是并无太多让你觉得情感流露的地方,而相反,都是细致的冷静的表现。于是乎,这些因素铺垫下来,到了第三,也就是最末尾,也应该是这个电影的高潮阶段,按照苏童小说再现场景的地方。

应该说,这个故事,其实是个蛮沉重的故事,甚至是蛮让人心悸的一个故事。

导演说到,是非常有浪漫色彩的,李玉(还是尹丽川?我记不太清了)等跟他说其实是很有美感的,很浪漫的感觉。这个我是不太同意的。我甚至觉得这种浪漫色彩的思想,其实很危险。

中间漏了两段没说,仙鹤,宗教情怀、天人合一、终极价值、形而上学……,这种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进入这些里面,往往在一个人遭受到许多生活的打击,包括肉体和精神的磨难,比如说,我有个朋友以前失恋了,于是就开始不知不觉间沉迷于传统文化,着迷中医、佛道……等等这些东西了。或者是在生活的巨浪中被打翻了,不知不觉间开始追问所谓生命的意义,所谓天命,所谓信仰,也可能就是去了西方的基督教。在这个片子中,是一位老人家,他忽然有一天不知不觉间开始专注于仙鹤了,开始想着乘白鹤去了,他的子女们不理解他,固然是无法沟通,而包括他的同岁人之间,其实也没有人能真正明了他的心思,只觉得这老头傻掉了。其实,这时候,在这位老人家体内,已经产生了某种诗性,和神性,岁月的流逝让他逐渐感觉到了一种生命的荒凉感。这种感受具体来说就是荒凉,甚至连苍凉都不是,荒凉,荒唐,荒诞。

我以前去我老丈人家里,和他喝酒,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似乎是我想让他跟我讲许多他年轻时候的事情,我老丈人是练功夫的,很能打,据说年轻时一个人打十几个没有问题。他其实或许不太想讲这些,至少也不想对我讲,但是好像是为了满足我一点点,就跟我扯乎了半天,他们的方言说到快了我也不太听得懂,只能听明白一些大概意思,他如何拿枪守镖,如何跟别人干仗,怎么样把对方打败。总之都是一些很威风的事情,的确也是我想听的,蛮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但是末了,老丈人长叹一声,唉,现在老了,不搞那些了,女儿们也都出去了,你看,有什么意思呢?年轻时威风再多,再厉害,但是老了啊,人这辈子真是没意思啊。(大致意思吧,非原话)

那声叹息的确是他的肺腑之言,也沉入我的心底,不过说实话,那时我并不能太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些年也慢慢有了一点点体会,不能说有很多,但确实比以前能略微体尝了,后来想起来,那就是一种人生的荒凉感啊。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就是一句:唉,这人活着这一辈子真是没意思啊;老了,更是没意思啊……

还是说回到电影吧,片中这个老人家就是感受到了这种荒凉,所以他想超越它,想追寻更高更远的价值,同时也有对传统和土地的眷恋。这些眷恋,似乡情,乡愁,也似绑缚,似锁链。这种双重的冰与火的考验在不断地灼烧着他。所以,最后他做了个决定,要乘上白鹤,回到土地里——从形而下的现实境况来看也是非常成立的,城市里的孩子不太明白,乡下人老了,怕出门,怕死在外面,怕不能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怕被一把火烧了。

然后,小孩子把老爷爷给活埋了……

这是个多么沉重,多么让人心悸的故事啊。

之所以说,觉得这种东西是一种浪漫色彩的思想,是很危险的,其实我蛮明白那些有这样想法的人,小文艺青年,或者小文艺导演,大概都会有一些这种浪漫化的诗化的或神化的念想。这种念想,倘若是真到了毛时代的话,其实是很容易被感染,被同化,甚至从精神深处被征服的,还有什么浪漫/诗化/神化比那种崇高的宏伟的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更加有魔力呢?

大致上,这个导演有点像他拍的那个小男孩啊,智娃。

继续说他最后这一段电影吧。这段电影,也是再现原小说的场景,其实是蛮需要勇气来拍的。应该是要体现巨大的张力,并且这种张力形成某种压力,沉沉的死死的压在观众的身上,在看这段的时候,我的确也感觉到了隐约的一些压力,沉重,但是或许是我太重口味了吧,基本上我觉得导演还是没真正发到力啊,你看他让老人家轻飘飘的就坐到那个坑里去了。所谓震撼的效果,就应该是这种张力和压力,在观众内心深处形成某种爆破性的力量,一下子感到被扼住喉咙一般说不出话来。如果说哪怕前边有千样万样的不足,只要这一处高潮处理好了,这种震撼性的力量,触及人魂魄的力量,应该会大大的掩盖前边的瑕疵。我看到这一幕戏先是坐进去,然后突然就到土已经填完了的镜头,猜到可能是公映被剪了。不过,我个人感觉,即便是没有被剪,我就看前边这一点点的处理,可能还是不太能达到我说这个效果吧……这一段,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很大的力量,很大的悲悯。说实话,我一开始看见小男孩挖坑,就有点感觉不太敢看后边的镜头,结果他处理得有点太轻飘飘了。

应该说,整体来看,这个电影还是相当有功力的,相当不错,导演在前面的各种处理,包括他的态度——你看他其实没有对这个电影中的任何人有明显的批判态度——这种视角暗蕴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怀。儿子媳妇对老人不理解,有时候难免生气,不过脾气归脾气,叫他来吃饭半天不来,还是要叫小孩子夹肉盛碗里去给他端去的。自己就生气,懒得去端,呵呵。

总的来说,导演有情怀,有智慧,悟性,但是他心中的深沉情感,却似乎被什么东西给绑缚住了。这种情感的淡化或者说缺失,其实在原小说中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小说不一样,小说很短,很短,对于这样的短篇小说来说,只有10%是浮在水面上的,更多的是水面下那90%,甚至1%和99%。对小说来说,这样的处理是成立的,不会有太多问题,因为太短了;但是对于电影就不行了,其实这个小说对于电影来说只能说是一个引子,一个启发,电影是个全新的时空结构。

这种情感的缺失,我个人感觉,或许是这位导演,他还没有遭遇到所谓神迹的体验。他还没有被某种冥冥中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击中自己的全部身体和心灵,有如五雷轰顶。你看他最后会在片子末尾问这些问题,齐天大圣归谁管?归玉皇大帝;那玉皇大帝归谁管呢?归如来佛;那如来佛呢??

——插一句话,电影里加的这两个段子我都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大闹天宫闯阴曹地府被压五指山,和哪吒闹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叛逆和反骨,对男孩子,那就是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女孩子,那就是哪咤闹海,削骨肉以还父母,自此恩断义绝。

导演很有悟性,这些东西既精心设计,又似信手拈来,说明他对这些问题是思考过很久的。但是他最后仍免不了要去发一个天问,问一问苍天:如来佛,你归谁管呢?这位导演,他也很好强啊……

如前所说,我想,他或许是还没有遭遇过类似于五雷轰顶的所谓神迹,于是,他心中真正的悲悯,还没有被启开。他的情感,他的悲悯,被他的理性,被他的智慧,给锁在了里面。

导演最后说到的那个事情,在他拍摄这个电影的过程中,包括每次放映的时候,天都下雨。有很多时候,其实我是个蛮迷信的人,呵呵。不知道导演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或许这是上天在给他启示阿。

上天在用眼泪来注入他的电影,因为他那么智娃,那么爱浪漫,呵呵。


最后,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这个电影是相当不错的。我个人认为这个电影是我看过的苏童小说改编的电影里面,除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妻妾成群)之外,拍摄得最好的电影。我看完之后,甚至有一些激动,和兴奋。一点不夸张的说,我觉得比台湾那些小清新的青年导演拍的电影,不知道要好多少。

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和这位导演类似的人呀。我虽然经历过一些乱七八糟的所谓神迹体验,但是这种东西其实是一轮一轮的,我现在也依然免不了,想去问一问天。这个画面,如果按我的描述的话,要么它就是外在的,类似于像少年派漂流那样,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中央,或者是沙漠、草原……总之,是在某种巨大的自然力量的荒无人烟的中央,抬着头对着天空大声喊……

要么它就是内在的,呵呵,就像大话西游里面,紫霞仙子进到至尊宝的身体里面,钻到人的心上,看到一颗硕大的红彤彤的不停跳动的心,那心上布满了经文和咒语,层层密布,然后对着它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一声:喂!!!!!再或者就是白晶晶,挥舞着宝剑走到心的前面,看见那心上宛如长城,被刻满了各种名字、办证、到此一游……还有某个女人的一滴眼泪……于是大怒,高呼一声,我擦!!!!!然后一剑斩去……

然后,我就死了。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2 ) 活在时代的夹缝中



那个时代的悲剧太多了。可又应该怎样去定义这样的“悲剧”,不过时过境迁,我们眼里的淡淡的遗憾而已。
在小农意识与工业文化的交叠中,他还是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一生。
他宁愿如此,也没有勇气去尝试一个崭新的时代。固守传统的死亡理想,终于在孙子的帮助下,实现了。
片子的铺垫略显的冗长与苍白,文字表达与图像表达的断层的确不能使之完美。
结尾那一片新鲜潮湿的土壤,与从天而降的一支羽毛,让这略显生涩的前奏终于有了另一种圆满的平静。
苏童故事里的人都是寂寞的,他们常常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去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脱节。几乎他所有的小说里,都充满了一种跳跃的想象与优雅的抑郁。
在简洁利落的节奏里,引你坠入剧烈的高潮。
而电影,看起来总少了那种澎湃。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苏童、余华,还有最近红火的莫言,他们的作品背景常常源自于动荡的时代。女作家的作品常常流于表面的敏感,而男作家却能以更细腻的表达去呈现。
不曾经历过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惶惶不安,终是不能了解。

但愿那一支羽毛,能载着他的灵魂远去。

 3 ) 看叙述是欧洲电影风格,带着伊朗电影的朴实

还没看过小说,但从叙述倒想起了伊朗电影《白气球》,一个讲老人,一个讲孩子,一个是解脱之鹤,一个是希望之鱼。有机会会看。

 4 ) 老一辈人与时代的变迁

我觉得电影想要表达的想法很好,老一辈人与时代的变迁。 导致两者格格不入。 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也就成历史了。 历史是由后人回忆的。 而主角的老人的对土葬的执着是对自己与他那个时代人的精神上的坚守,当然也是一种固执、迂腐。 而影片里面有人强制已经土葬的死人,再挖出来,不顾其亲人的反对,送去火葬场。

象征着新时代观念对旧时代观念的不择手段的摧残。

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这一代替的过程要潜移默化而不是如影片一样不择手段。

而影片中的仙鹤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本就是虚构的,主角对虚无缥缈的仙鹤的追求与坚守,和结尾荒诞的结局向呼应。

另人深思,仙鹤的传说在如何美丽神秘,终究是虚构的,追求虚无得到的终究是荒诞的,可笑的。

这告诉我们人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黄粱一梦罢了。

但是影片的过于注重意识形态,主角情感变换的表达太少,剧情的发展并没有跟上作品表达的内容。

造成有想法,没手法。

 5 ) 和焚尸人做个对比

两部都是天画画天资助的,也都在TIFF2012上映,我又是差不多连着两天看的,难免会做些对比。

整体评分的话我觉得差不多,因为两个电影其实很多地方来说是完全相反的。

焚尸人属于手法特别中国的,不论画面还是氛围,都是典型的中式艺术片,很沉重。构图和颜色,都是高浓度而沉稳的,特别工整。故事内敛而平缓,冲突都被缓缓的放出来(在保证速度不会太慢的同时),每步都很踏实。

而我乘白鹤去的手法几乎不像是一个国内导演拍的。随意很多,而且氛围也一直轻松。一个很容易被拍成太过煽情的剧本和题材,导演几乎是朝着反方向走,让人没有一处哭得出来的(因为稍一沉重小正太就会立即爆出笑点超可爱哈哈哈)。故事线也随意的到处晃,直到最后十分钟,小孙子突然冒出的鬼主意和老爷子突然改变出的同意。

两部都以火葬/火葬场为切入点,讨论中国当代人对死亡的态度。我个人感觉讨论的都蛮有深度,很棒的两个case-study。虽然没感觉到需要满分的地步,但是4.x是绝对有了!中国地下电影现在拍的其实很不错嘛。:)

 6 ) 入土为安:《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昨天晚上在第三届深圳湾艺穗节上看了开幕片《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消息: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河南周口平坟事件。一部电影与一个新闻事件的共同关注点在于:土葬。不同的是,电影探讨的是一个老农民的土地情结,而新闻事件反映的更多是利益与权利的冲突。不管是电影,还是新闻事件,其深层次的话题都可以归结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入土为安。
影片中的老人为了“入土为安”,不惜让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女将自己活埋。一个老人为了“抵抗”火葬,以如此残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当代的很多在大城市长大的人来说,也许是不能理解的。但以各种方式躲避火葬的情形,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很多搬迁到城市居住多年的老人,也有着很深的眷土情结,他们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在家乡土葬。而年轻的一代,一般在理性上是能够接受火葬的,在心理上却未必认同,“入土为安”的观念仍然深深烙在很多人的脑海里。
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对农村场景的展现,也许与每个观众的经验或印象有区别,但从农村的风貌和农民的面貌来看,影片是准确地抓住了当代农村的特点的。有人诟病影片中演员的表演,认为比较生硬。而导演回应称最满意的恰恰是演员们的表演。以我观看过的多部由非职业演员演出的农村电影来看,导演李睿珺敢这么说,绝对是有底气的。所谓生硬,我以为不过是演员的肢体语言不够丰富和他们说对白的时候缺乏抑扬顿挫的表现力。没错,从所谓专业的角度来讲,他们的表演是业余的、生硬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已经奉献了中国最好的农民表演,因为我从未见过专业的演员演得比他们好。他们的表演缺乏层次感,不够丰富,是事实,但他们的举手投足,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来自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他们没有技巧,但是,他们也毫不做作。很多人以为本色演出是容易的,指导出演自身身份的演员也是容易的,其实恰恰相反,非职业演员在“做作”方面,往往是超过职业演员的,因为他们不懂得控制。李睿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能够让这些“非职业演员”不演过火,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相对自然的表演,放在就地取材的环境中,构成了一幅中国当代农村风情画。
看完电影后,我特意把苏童的同名小说找出来读了一遍。与小说相比,电影的内容更加具体和丰富。小说集中描写了影片的最后一场戏:活埋。对于农村生活和老人的日常活动,小说只是做了概括性的描写。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小说具体涉及的不多,主要是李睿珺(编剧/导演)根据小说的概括性描写和现实生活的情况进行想象、加工的。影片的后三分之一,导演则相对忠于小说的描写,甚至台词都改动不大。而说到小说与电影在精神主旨上是否相通,我认为大体上是相通的,不同的是,小说对主题的表现更具有普适性,而影片则更多体现了主题的当下性。由于苏童的小说相对抽象(背景、描写),从小说到电影,是不容易想象得到的,而李睿珺居然把小说影像化了。因此,我认为电影是一个保留了小说内核的原创性作品,影片的创作是对小说的一次放大性利用。
回到“入土为安”的话题。对于老人的做法,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或死亡的尊严)?是愚昧的坚持?是对土地的眷恋?是保存灵魂的居所?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入土为安”是理想的归宿。我不算纯粹的唯物论者,但我认为人死后,不再有感知的能力,“入土”或“化灰”,并无区别,再者,对于后人来说,“化灰”绝对是减轻他们负担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我不认同影片中老人“入土为安”的观念,但我不会去批判他,因为我很清楚他的固执与他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于平坟事件,我想,是否可以以一个渐进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当平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平坟复耕和移风易俗的问题的时候,这就更加值得我们停一停,想一想了。
导演在表现老人渴望“入土为安”的过程中,用的是一种缓慢的方式。影片的节奏比较慢,镜头也比较长,虽然孩子们的嬉闹给影片增添了生气,但影片大体上来说是安静的。老人在“大限将至”的暮景中,偶尔也会焦虑和恍惚,但他心中还是保持了一份白鹤般的悠闲与淡定。“活埋”一节,固然十分残酷,但导演用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镜头来表现,冷峻之余,又有一种惊人的沉静。面对死亡,老人难免悲伤,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没有恐惧的,因为他的心中有白鹤——他将平静地抵达彼岸。总而言之,影片缓慢的节奏、沉稳的叙事,是符合一个老人的心境的。
相对于李睿珺的前作《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的摄影略有变化。两部影片的摄影都是杨谨,构图的变化不大,变化主要是在色调和影调上。《老驴头》中农村,给人一种颓败、萧杀之感,而《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中的农村多了一些悠闲和快乐,色调上偏饱和,多了几分温暖,影调上则冷暖交替,不像《老驴头》那般冷感和干燥。
影片的音乐由著名独立音乐人小河操刀。音乐起来的时候,总是貌似有点不太自然,但恰是这种不太和谐的做法,很好地渲染了影片的情绪,为影片增色不少。
不管你怎么看,老人总算以自己的方式“入土为安”了。老人也许不需要我们的惋惜或认同,不如,我们祝愿他的白鹤之旅一路顺风,抵达生命的彼岸。

 短评

没有人相信仙鹤会降临,没有人听见土地的叹息。大量固定镜头令空间的流动变得迟缓,小河的配乐堪称画龙点睛,素人演员的表现非常松弛。李睿珺一直关注乡村居民的生存情况和精神状态。电影没有上演《喜丧》般的残酷戏码,而是以一种空灵的方式正视人的尊严。生命的去处在哪里,我们应该拥有选择的权利。

9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文艺片确实都这么拍,渲染意境的铺垫留白和固定长镜头都很够水准,就是故事背景的单薄和太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路子让它本该有的诗意、荒诞和讽刺大打折扣。片中一些细节铺垫和传统文化里大家熟悉的民间文化及传说都成了隐喻符号,赋予了故事新的意境和解读,这点着实让人惊艳了一把。★★★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无法理解也消化不了的一部片子。浅一点说,是土葬不合法化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深一点说,是对“人生而自由,又无法担当”的悲悯。

17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外景好,色彩舒服,非职业演员自然真切,孩子们和杨瑾的片子一样可爱;前半段平、慢,后半段不错,配乐略显随意粗糙,四星推荐鼓励。在技术上小成本独立电影怎么拍出风格,值得思考。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在于摄影、节奏、剪辑、调度等方面,很多独立电影还没摆脱电视电影面貌。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最后的“爷爷死后谁管他?阎王。阎王归谁管?玉帝。玉帝归谁管?孙悟空……”,层层的追问回到人本身,规则限制生存的选择。

24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还行

拍得相当有意思,台词有趣(小结巴姑娘特别好玩)推进有效,摄影构图都很有想法。后三分之一节奏有点慢,加上完全粗暴地切掉掩埋过程使得结尾有点乏力,非常可惜。大鸟那段震到我了,好棒的地方,可惜身在其中的人并没有珍惜。调色饱和度高,导演说是为了有八月份的感觉特地做出的色彩。

27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作为西北人,全程看地津津有味(那地方太像新疆的团场了),但估计一般观众会打瞌睡,尤其前半段。结局作为一个核心命题,荒诞中透着惊悚、诡异,隐隐还有些不满足,却又想不出更恰当的结尾。全体非职业演员可以颁发集体表演奖,孩子们尤其灵。

28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7分

33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中国人的土地情节

36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三星半。如整体风格能像海报般云淡风轻,或许老马乘白鹤去时会更具张力,但如同片中被过度言说的白鹤,通篇过于直白用力,加上太多刻意的长镜头,从而难免有滞重之感。但在细节刻画和真实还原上仍是极好的,尤其小河的音乐,令人多少次情不知所起。

39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这是一部你可以睡觉,醒来之后仍有惊喜的片子。农村的故事就像电影的某部分一样索然无味,但农村的故事也像电影的某部分一样让人欣喜与起敬。

40分钟前
  • 小V
  • 推荐

冷暖交織的改編。低成本限制了鏡頭的發揮,但沒有抑制住來自原生風景尋常人家的攝影美感。

42分钟前
  • 貓頭一
  • 推荐

老人的残酷是任由蜜蜂蜇了孙女,然后把蜜蜂放进烟袋;孩子的残忍是死命给鸭子喂食鸭肉,然后把鸭子当成宠物。不懂生死的孩子送看透生死的老人离开,不谙世事的孩子为压五百年的大圣嚎啕不止,以老为羞的老人藏入泥土等待白鹤的驾临。沙枣扎根泥土,庄稼是生命的舍利,老人看透生死让身体轻盈驾鹤西去。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人对土地莫名的依恋和执拗的热爱。儿童“埋”的游戏和老人“入土”的追求相结合,人与土地之间也有哲学关系,阎罗王到如来佛推不出一个完整的循环。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儿童,为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五百年而哭泣,为爷爷入土而满足。(为完美的声音处理加一星)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摄影鲜艳得过分,完全没有苏童惯有的阴郁,不知作何考虑;配乐虽好却和影片不搭调,甚至有不伦不类之感;最好的两组镜头要数村头老人聚众来回三次镜头、水中割草平移;不少所谓隐喻,用意过于明显;中国农村完全可以拍出魔幻荒诞中诞生的诗意,但我们仍要继续等待。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老与少,土与火,生与死,幻与真,人之将死,执念深重。

52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虽然是个大闷片但是我看着挺惊喜的。编剧那一栏没看到苏童的名字反倒是在监制那一栏看到了苏童的名字,回来把小说找出来看了。很沉重的故事,几处笑点都是由对生死没太大观念的小孩引发。整体节奏上挺好的,看原小说后发现改编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真心很不容易啊。

53分钟前
  • 阿卜
  • 力荐

siff2中国版的《火葬大海》(Rocket Gibraltar),同样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成就爷爷的完美葬礼,却更黑暗,对比出成人世界的残酷和新旧传统的交替,但对祖孙情刻画不够。隐喻多多,填烟囱、活埋游戏、哪吒闹海的仙鹤、西游记的地府。结尾“谁管如来佛”和《赞美聪慧》的“大海有多大”一样无穷。

5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长镜头为主的电影。传统入土为安思想与火葬政策的对抗。此片演员比《有人赞美聪慧》自然。老人和孩子们演得都很好!中间部分沉闷枯燥了些。但也包含对结局的种种铺垫。最后那有些荒诞有些伤感有些悲哀有些美好又让人错愕的长镜头结局真是太震撼了。很喜欢此片。我也拒绝火葬,希望我死后能留个全尸

1小时前
  • 汪金卫
  • 力荐

尘归尘,土归土,灵魂归白鹤。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