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披萨

HD中字

主演:阿拉娜·哈伊姆,库珀·霍夫曼,布莱德利·库珀,本·斯蒂勒,西恩·潘,斯凯勒·吉桑多,玛娅·鲁道夫,约翰·C·赖利,艾玛·杜蒙特,玛丽·伊丽莎白·埃利斯,汤姆·威兹,本·萨弗迪,约瑟夫·克罗斯,艾米莉·奥尔索斯,安东尼·莫利纳利,克雷格·斯塔克,内特·曼,理查德·B·拉里莫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甘草披萨 剧照 NO.1甘草披萨 剧照 NO.2甘草披萨 剧照 NO.3甘草披萨 剧照 NO.4甘草披萨 剧照 NO.5甘草披萨 剧照 NO.6甘草披萨 剧照 NO.13甘草披萨 剧照 NO.14甘草披萨 剧照 NO.15甘草披萨 剧照 NO.16甘草披萨 剧照 NO.17甘草披萨 剧照 NO.18甘草披萨 剧照 NO.19甘草披萨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Hey!Been trying to meet you!

看完有一周了,喜欢,每天都会点开回味一些些。如此美妙!一点creepy、一点cute、一点carzy、一点romantic、一点retro、一点hippie…70年代的美国本也不是什么风情画,我觉得更像是一段狂奔卡车上的断片调频,信号不知所踪、音符时常掉线、所有的一切都混乱都不安都勇敢…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青春啊,在好莱坞里度过的青春,就!很有sense!就是说,未成年与成年人之间的“吃醋”与“暧昧”能拍得这么好看实属难得!又烂俗又不俗,大麻里混薄荷,清新又上头!

PTA好会选人 男女主就应该是他和她!基因与遗传这东西真是很有科学道理,霍夫曼的儿子好会演,站在那就妥妥一个“普信”白男小屁孩儿,怎么就这么欠欠儿的?但又!非常之可爱!以及是很man的!女主的五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整张脸就是为大银幕而生。两位第一次演电影就如此自然流畅,很灵了!

最后,双向奔赴就是最甜哒!本来刚看完认为女主不用也不必说出“I love you”,但,细品之后,觉得真妙:我们一起奔跑过很多次,我们拉扯对峙,但此刻,你牵着我向前跑。所以此刻,我们恋爱,我们平起平坐。你只有15岁,我们能有什么未来?So,let's party now!

 2 ) “男性视角”?大概您是真没看懂。

《甘草披萨》里面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西恩潘扮演的过气明星撩到女主之后,一起骑上车,在众人面前表演杂技,不料女主从摩托车上直接摔了下来,但西恩潘还是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于是群众跑上去众星捧月,唯独男主角第一时间冲到女主身旁,扶起她,关心她。这一幕其实就实在交代给观众,PTA本人的创作思路:我不要宏大叙事,不讲集体,只想关注这两个个体的故事。但PTA并非滨口龙介那种空讲大白话的导演,他把对美国社会的反思和批判都深深埋藏在了这部恰似轻松的爱情喜剧之中。

不管影史经典,还是近十年的热门电影,只要是爱情类型,在讲两个人情感的时候,只会从两性关系之中的单一视角出发,比如《泰坦尼克号》从女主视角出发,《爱乐之城》则更偏袒男主角一方。但《甘草披萨》则是真正把两性关系给“五五开”了,但有没有刻意追求“五五开”的形式,这是给我很新鲜的一点。

美国70年代,虽然是最混乱动荡的时代,越战+石油危机+各种平权运动,但同时也是充满活力,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刻,随处可见商机。在此之下,15岁的男主,在童星梦破碎之后,依然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合伙做生意,说话做事都像个小大人,因为美国梦就是讲究公平,努力和收获是能成正比的,与年龄无关,那个时代就是美国梦的时代,男主就是美国梦的正面代表。

女主角是个25岁的大姑娘,故事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因为男女主角在生理年龄的差距,他们的关系保持着朋友关系,总是若即若离,却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因而女主角开始跟其他男性开始交往,在一段段交往的过程中,便可以看出社会如同一头野兽,用它那野蛮逻辑去残酷地对待女性。

女主角的第一段恋情中,她带男友回家吃饭,而她的家庭是犹太教家庭,这场戏的构图焦点和打光都聚集在父亲身上,画面肃穆庄严,可想家庭的保守氛围,男友说:“自己是个无神论者,支持越南(当时正在发生越战)。”之后便被赶出了家里,她的第一段恋情就此结束。

女主角的第二段恋情是文章开头就提到的她对一位过气明星所产生的情愫。当她想和这位明星合作的时候,他却让她陪酒,之后也是用完即弃。

女主角的第三段恋情发生在她来到市长竞选人办公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她和市长竞选人互相之间产生了好感。但这段情愫在后来发生了反转,原来这位竞选人是个同性恋,竞选人找对女主角的好感,也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她在竞选人甩掉自己的同性恋人之后,给了这位被甩的同性恋人一个拥抱。而在讲述第三段恋情中,PTA甚至还反写了《出租车司机》,特意也安插了一个越战退伍老兵的角色,他一直在竞选办公室外张望,让女主角感到非常不安,女主角鼓起勇气跑上前去把这人劈头盖脸地骂了一番,这就是在解构《出租车司机》中的直男视角或者直男思维——女性被偷窥反而莫名其妙爱上了偷窥者;只要你看过《出租车司机》,当退伍老兵在《甘草披萨》的后半段随时出现的时候,你都会对女主角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心,这也完全是在重构女性视角,所以它就是在反《出租车司机》,反你马丁斯科塞斯。三段恋情看下来,女主一直都是处于被利用的地位之中的,PTA便在这个基础上讽刺男权和父权,甚至是教权,这就是女性视角,当她和那个同性恋人的拥抱也就充满了现实意义和力量感。

女主角和男主角闹矛盾又和好之后,到第三段恋情之前,有一段超级精彩,超级疯狂的桥段,整个桥段的调度真的是展现了PTA大师级的水准,看得我提心吊胆的,但并非为了调度而调度,而是用情节去铺垫之后,发展到了这一步。引子是他们的合伙去卖水床的故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客户是布莱德利库珀饰演的嬉皮士演员,说起话来疯疯癫癫的,像磕了药,一遇到不爽就打人砸别人店。他们想整蛊这位大明星,蹭他不在家,给他的水床接满水之后,故意不给盖上。结果在他们回去的途中,恰恰遇到上因汽车没油而把车停在路边的这位大明星,他要他们送他去加油站接油,在去的路上,他对女主进行了性骚扰,到了加油站之后,因为油量紧缺,加油站更不允许他去插队,于是他威胁工作人员不给加油就把这里点爆。男主一伙人见此状况,掉头就跑,结果发现他们开的卡车也没油,才发生了后来那场闹剧(在这就不多剧透了),而这一连串的闹剧,是因为一个嬉皮士而起的,也是对嬉皮士的讽刺,往深了说也是反映石油危机。

你可能会觉得女主早应该在这场共同冒险之中爱上男主了,但就是恰恰就是在这一场疯狂而紧张的桥段之中,导演不仅有一个大的场面调度,还有很小的景别切到男女主双方的反应,小男主是那么的没心没肺,而女主至始至终在这场惊险的意外中绷紧了神经状态,从那时其实让她意识到了,眼前这个小大人再怎么成熟也不过个是小男孩而已,远眺他那幼稚地身影,年龄已将他俩拒之千里,所以她一个人坐在街边,孤独,惆怅,甚至她通过参政来与稚气的男主角进行割席。

不过她经历了这些复杂问题之后——家庭是不可信的,政治是不可信的,成人世界是不可信的。男女主年龄上的隔阂也不再是问题,她选择和这个15岁的男孩走在一起,去拥抱真诚。在看之前,我收到的反馈都是PTA这次拍得很“随意”啦,“这是个爱情小品”啦,甚至还各种唾骂这是部大烂片。的确这部和以往他那些充满多义性的文本很不一样,这部里面的情感是那么的单纯,但是PTA提纯的方式并不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选择异国他乡作为一个架空的社会背景来讲一个岁月静好的故事,而是把美国社会的众生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篇文章分析下来,你会发现,电影中每一个情节的推进,主人公的动机都可以从那个复杂的时代中找到一定原因,并且把嬉皮士,政客,保守的宗教家庭,明星世界的潜规则挨个给讽刺了个遍,最终让观众宁愿选择最为纯真的方式看待世界。把时代的作用力在个人身上,这本就需要超高的观察力和编剧能力,这并不是谁都能有的,这大概就叫天赋吧!

 3 ) Licorice Pizza与Vineland:跑吧,她想,跑吧。

【剧透预警;过度解读预警;自娱自乐预警;写得乱七八糟但我还是想发出来预警!】

Licorice Pizza的最后一个镜头,Alana被Gary牵着手,两人跑向与上一场夜幕闪烁的弹球厅完全不同的世界,Alana梦呓般的“我爱你Gary”不仅为一个有趣又可爱的成长故事写下了开放式的省略号结尾,还在背后摊开了无限叙事结构和设计的可能性。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Paul Thomas Anderson以一段看似不可能的关系,开启两个角色在真假虚实的背景和事件中,最终向符号意义的靠拢,除了一个讲得依旧精彩的人间旧事,也是再一次向他最爱的作家Thomas Pynchon的致敬。

在即将进入成年人世界的年轻人身上,发生的爱情可能是默默暗恋,欢喜冤家,缠绵不清等等等等,这样的青春片里,角色之间大多都是相当的年纪和身份,但Paul为Licorice Pizza选择的是一对看起来绝不可能在一起的男女:15岁的高中男生Gary,以及他在学校拍年鉴册偶遇的25岁的Alana,正是这种完全不合适的阻力,给两人接下来的关系增添了悬念和波澜:Gary主动约Alana晚餐,嘴上断然拒绝的Alana鬼使神差地赴约,在时间与命运的拉扯下,两人开始了分分合合的纠结,他们穿梭在70年代真实的洛杉矶街头,被时代裹挟着推向一个又一个历史的浪头顶上,又被拍打在洛杉矶这座Pynchon笔下的赎罪方舟上。在剧情和叙事的基础上,Paul掌握了Pynchon创作最基本的本领,将大量专业而真实的概念,背景甚至历史人物糅合进自己虚构的角色之中。作为一个在好莱坞70年代影视文化从业者家庭长大的孩子,也是一个考据爱好者,Paul本来就喜欢搜集关于好莱坞和电影的老故事,除了这位考据帝自己的数据库,他的好友之一,制片人Gary Goetzman年幼的童星经历,为他提供了整体的一段时代背景下的真实历史事件。Gary Goetzman小时候演的第一部电影叫做Yours, Mine and Ours(1968),由Henry Fonda和Lucille Ball主演,讲述两位单身离异的男女相爱组建新家庭,但他们上一段婚姻留下来的16个小孩让他们焦头烂额。这部电影在Licorice Pizza以化名Under One Roof出现,后来Gary去纽约Ed Sullivan节目上表演宣传该片,还被Lucille Ball教训,都是Gary的真实经历(Gary也正是在该节目遇到了当时只是后台打杂小哥的著名导演,PTA的恩师挚友Jonathan Demme,与之后的故事也有联系)。报纸上和电视里的1973年燃油危机,也是有记载的历史,虽然当时Paul年纪还小,但已经记得跟母亲坐在车里等着加油,看着加油站前面一动不动的汽车长队,全身被世界末日般的绝望掌控的感觉。虽然只是服务于剧情的提及,但Gary奔跑在满街停滞不前的汽车因为没有燃料而变成废铁疙瘩的场面,也以相对客观的视角还原了这种城市停摆的压抑奇景。

除了史实之外,好莱坞传奇的演义也带入了史实人物角色,并为他们赋予了为剧情服务的一种更加演义的个性,传奇餐馆停车场里被添油加醋的明星醉酒故事,近距离体验邪恶霸道的制片人的威胁(尽管Jon Peters本人并非霸道无理的类型),对私人世界避而不谈,有禁忌秘密要保护的城市议员,这些就像Pynchon笔下的城市传说,真实的历史从来不是重点,也用不着过于详细的拓展,Paul将它们放进叙事框架中,为的是挖掘其中并不为大众所知,但能够为主角和主线提供装饰,推动与修辞的角度。Jack Holden的空虚与幼稚让Gary和Alana看到了彼此之间真正的羁绊;Jon Peters带来的危险和茫然让Alana决定跨出这种有害的生活向前走;Joel Wachs无奈的伪装与对待爱人的冷酷,教会了Alana真实世界更多无法摆脱的痛苦。世界与历史产生出遥远陌生的记忆,写在电视屏幕和报纸头条上那些仅是知晓的名字,看似关系不大,却在不知不觉落在普通人的人生轨迹上,调出意想不到的和谐或不和谐的和声,影响彼此的命运。

当然,Paul在虚实穿插之间也特地为自己真实世界的这位偶像留出了彩蛋:1973年的Alana去试镜,试的是导演Sam Harpoon(名字多少与Pynchon押韵)当年要拍的电影Rainbow,自然是对标了Pynchon的经典神作,1973年的Gravity’s Rainbow。

Paul对Pynchon以及Vineland的喜爱无需多说(他本来想改Vineland的,最终妥协成了Inherent Vice),在Licorice Pizza中,尽管有着更温和幽默的语调,Paul也把Pynchon的一贯主题融进了自己的创作:纯真无邪的开始与承诺,注定要被外在世界挤压与背叛,经历它们带来的危险与迷茫,最终被剥离。Pynchon的创作里他对这些失落的纯真总有一种伤感的眷恋,同样地,观众也能从Paul的镜头里看到类似的感情,那个一切都更简单,色彩更柔和,角色更鲜明,可能性更多,跑起来更自由的年代,他用浪漫的音乐,简单动人的词句还有自由的调度,把自己对少年时代的怀念缓缓铺展开来,在一些更加客观和冷静的镜头里也有简单到冷酷的呈现,但大部分的银幕时间都是Paul在怀念与思考,“为什么”和“哪儿去了”。

Alana让人想起Vineland的女主角Frenesi,她也承载了Frenesi在Vineland中类似的符号性质,她是一代人的纯真,在前往真正严肃冷酷世界的岔路口,被不同的灵魂载着,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她的趋向是Gary,是她曾经熟识的天真与浪漫;而她身边的其他家人朋友是硬拽着她往前走的历史之轮,他们要她在这轮下碾过一遍以后,成为历史需要她成为的角色。她了解自己的职责,却无法抵抗自由和爱的召唤,于是她去经历了四种不同的历史,宗教(安息日晚餐),文化(Jack Holden,试镜和好莱坞都市传奇),战争(燃油危机导致Jon Peters的闹剧)以及政治(帮助议员Joel Wachs竞选),每一段历史都剥离了Alana身上的一些固有的安全概念,她的男朋友让她没有了宗教认同感,文化的轻浮与幼稚剥去剥去了她的名字与身份,战争(燃油危机)让她陷入意想不到的危险,而政治以一种正式体面的吸引力让她以为自己终于安全了,议员的虚伪和谎言给男友带来的伤害,却又伤了她的心。与Frenesi遍体鳞伤地回到家族路边野餐的命运一样,Alana也回到了Gary身边—我愿意把Gary看作是Zoyd和DL的结合体,他对Alana的意义,就像这两个角色对Frenesi的奇怪的拯救,一个通过一种低调的爱情,另一个通过一种因果的心印。与Pynchon比起来,Paul是更加温和善良的,Alana为什么走向Gary,他们的结局是什么,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但Paul还是会选择给角色一个相对温柔的瞬间,就算只是梦一般,醒来的时间已经不远,尽管这看起来更残忍。Jonny Greenwood创作的伤感又温柔的Licorice Pizza主题音乐,在Alana和Gary的第一次约会响起,又在Alana和Gary最后奔向对方的剪辑中出现,饱含着Paul对纯真的同情,以及他对找回纯真和赤子之心的美好希望,并不是预言,只是希望。

水是Vinland中的重要符号,它冲刷着海滩,那是冲浪者守护的温柔乡,像摇篮一样孕育着嬉皮士浪漫的梦,而在不同的阴影威胁之下,它又呈现出凶险的诱惑和伪装,以清明透亮的美丽淹没了Frenesi的梦,遥远地诉说着失落的预言。在Licorice Pizza里,水巧妙地以水床的形式出现,Alana和Gary因为水床的生意,关系得以更进一步。两人在摩托表演之后并肩躺在水床上的一场戏真是我在Paul电影里看到过最真实最浪漫的戏份之一;而在燃油危机发生之后,水又以另一种略加险恶的方式出现,Gary用水毁了Jon Peters的家,最终让他们驶入Jon Peters的危险。Paul曾多次在采访中讲述过对水的喜爱,在这里他以低调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把水包含进故事里,虽然不及Pynchon笔下大洋和月亮的神话,倒也写出一种未知的宿命力量。

Licorice Pizza主线之外的结构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大量真实虚构的角色获得短暂的出场时间,随即消失不再出现,电影使用这样的叙述方式可能会显得不够流畅,但其实这也是Pynchon的一种创作技巧,把角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用同一个奇怪的角色串联起来,再用角色唐突的消失或放弃对应他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角色被现实挤压背叛导致的偏执和恐惧,Paul在电影中就用了很多这样非常Pynchon的插曲,比如最后竞选部分那个奇怪的12号男,他以一个模糊的监控者的身份带出了神秘的压迫感,渲染了Wachs对私生活泄露的恐惧,这段让我想到Vineland里Kahuna航空公司的UFO,还有Takeshi与哥斯拉脚印的段落,都是同样奇怪的景象。

Pynchon的小说,包括Vineland,都有迷幻的狂热之梦的视角,角色经历复杂矛盾鲜亮又怪异的逻辑与承诺,螺旋型,非线性,虚实结合的语境和叙述编织在一起,为故事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可能性。Licorice Pizza里也有很多梦境一样的镜头:仿佛永远也停止不了,没有理由也到达不了终点的奔跑,根本无意解释前因后果的闹剧,以及多次打破第四面墙的瞬间(Danielle观众视角的台词,Gary放水床的时候故意看向镜头),当然还有Alana最后一句晕乎乎的台词。就像Vineland里违反逻辑和事实的Weed Atman的野餐梦一样,作为叙事多重可能性中的一种,Licorice Pizza整部电影是否是一个Alana在遇到Gary之后的幻想和梦境,对自己已经失去的纯真和年少的憧憬,值得讨论。

Vineland里最让人心底柔情化成一滩的,我想应该也是Paul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就是Frenesi和DL在大学新闻社团24fps里拍摄的新闻画面,被肮脏的历史逼到海角上的冲浪学校,夜色并未给年轻人带来黑暗的恐惧,反而给他们机会创造摇滚的慰藉。六七十年代的简陋机器,弧光灯照亮年轻的脸,Frenesi还没有背叛的倾向,Weed和Rex还没有偏执的怀疑,他们和许多平凡的相信自由的年轻人一样,被印在胶片上。画面是相对模糊粗糙的,收音也不够清晰,但那镜头里鲜艳的自由和轻松的确信,没有什么能摧毁这份年轻的正直与无邪。同样写在35mm胶片上的,是 Alana和Gary的笑颜和奔跑,是Paul对Alana Haim和Cooper Hoffman的爱与同情,是Paul身为人父对自家四个小孩的期待与祈祷,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部分,电影人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的悲悯和同情,永远是最最动人的。时间和历史会把一切推向残酷和黑暗的现实,但怜惜纯真的Paul,还是希望那些没有被剥去赤子之心的孩子能有这时间做借口,带着Paul的爱和希望,把总会到来的一切危险和痛苦甩在身后,能跑多久就跑多久。

It wasn’t politics—Prairie could feel in the bright California colors, sharpened up pixel by pixel into deathlessness, the lilt of bodies, the unlined relaxation of faces that didn’t have to be put on for each other, liberated from their authorized versions for a free, everyday breath of air. Yeah, Prairie thought at them, go ahead, you guys. Go ahead... — Vineland, Thomas Pynchon

 4 ) 停顿与回忆:无人问津的鲜活生命

记得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在某个采访中说自己在准备《甘草披萨》的同期酝酿着一个“更加黑暗、复杂”的项目,很遗憾因为各种原因,观众先看到的是这部更加轻快明艳(或许在一些并不在乎电影客观质量的观众眼中,它有着不合时宜的时代烙印与单一视角)的浪漫喜剧,我们不再确定是否还有机会看到那部陷入搁置的,更具备pta风格的野心之作。

以视觉风格与人物弧光落点来看,《甘草比萨》在剧作的严肃程度上看,似乎无法与pta在《血色将至》之后的几部作品进行比较。但实际上,pta笔下的人物,尽管经常被作为嵌入时代困局的楔子,但人物的内在情感逻辑依旧是世俗甚至是肤浅的。毕竟哪怕是有品钦的详实原著作为基底,能让《性本恶》中的狡猾私家侦探多克卷入波云诡谲的70年代的方式,不过是(想象中)前女友的脆弱而已,在对于人生的预期规划上,他远不及《甘草披萨》中的男女主人公来的成熟清晰。

因此,《甘草披萨》仍是一部典型的pta作品,甚至比《魅影缝匠》和《大师》更加典型。在本片中,他回到了更加熟悉的题材与更加容易的操作方式,类比背景更加接近的《不羁夜》或题材更加类似的《私恋失调》,pta的处理方式更加自如与圆润,当然正如《魅影缝匠》会让痴迷于pta式群戏的观众会不满于该片冷凛克制,《甘草披萨》或许也会让对叙事野心与作者突破有预期的观众产生“大材小用”的感慨,但无论如何,在2021年的美国电影中,《甘草披萨》在调和作者印迹与类型规则方面,仍旧处于顶尖水平。

况且,选取更加通俗的结局,不代表积累过程缺乏深度。在阿拉娜与加里的分分合合中,70年代的时代步伐既是背景板也是催化剂,但是在《甘草披萨》中,主人公既无法亲身见证每一次变动(《不羁夜》),也没法为这个变动的世界贡献哪怕一点微薄的力量(《性本恶》),他们似乎只能像《大师》中的奎尔那样跟随时代脉搏随波逐流,却从来也没有体验过前者那种极端的生命精力。于是,在吵吵闹闹中终于正视生活女孩儿试图做些什么,可当她看到政客的双重身份令自己叫苦不迭,而他争取的民众正为了弹珠游戏的合法化欢呼雀跃之时,自以为摆脱了稚气的女孩儿在见识了现实之后发现自己和并没办法真正“摆脱”一切,于此尽管看起来节奏更加浪漫,结局更加明艳,但实际上,《甘草披萨》中的人们并没有脱离《不羁夜》与《性本恶》中被冥冥力量把控制的世界,只不过这一次pta选择的作为载体的人物相对而言更加主流而已。

这种“主流的正常”或许是《甘草披萨》之所以被一些观众诟病的原因。毕竟在《不羁夜》和《性本恶》中所描述的地下规则与边缘产业中,专制的男权视角与剥削等级本就是构造这个世界的基础,两性、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并不会引起观众的引起。可当习惯了好莱坞式类型规则的观众在一部追求爱情圆满的喜剧中看到被时代局限所控制的“正常人”(尽管依旧与大多数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生活相去甚远)的时候,天然的困惑很容易转化成某种与电影无关批评或自我标榜,尽管在被许多人视为pta最佳作品的《血色将至》中,主人公的行为要不堪得多。

因此,如果说《甘草披萨》比pta之前的作品缺少了什么,那也许是一种更具雄性视角的力量感与偏执,毕竟即使是在其最小众的作品《私恋失调》中,“爱情”依旧被赋予主人公对抗自我阴暗面的绝对力量,与那种徒手在物理上结束生活纠缠的魄力,那种在生死边缘完成绝地反击的特殊技能相比,《甘草披萨》中的人物既没有传统浪漫喜剧中讨喜正确的外貌与人设,也没有边缘人物身上危险疯狂的人物魅力。他们就像是经历特定时代的普通人那样,在浑浑噩噩与模糊目标中长期徘徊,缓慢前行。但如前文所说,这是故事的视角问题,不应成为批评一部电影的理由,导演不过是描绘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连同他们身上的局限一样,是构成一个时代的基础。

在这样一个基础语境中,pta所谓的“《甘草披萨》是一个对我来说更加容易的项目”的说辞,现在看起来半真半假。理论上,以他的能力,操作这样一个题材确实是手到拈来,但相应的,在放弃了更凌厉的风格,更肃穆的语境,更黑暗的题材之后,可供pta发挥的空间似乎也被限制住了。在这个追求极致的年代里,平庸的,有缺点的,生活某个已经远去的特定时代的普通人也许是最能使观众感到厌烦的存在了。

但是,pta依旧在努力构造这样一个记忆中的世界。或许乍一看起来有些取巧,有些自说自话,但点点细节堆积到最后,承载于主人公弧光时刻中的情绪,已经远远超过了纸面意思。 毕竟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在一个思考枯竭,观点横行的年代与共情和理解渐行渐远,我很庆幸还有这样的作品,提醒着我们那些被终将被历史定论抹杀,却曾经鲜活的存在。

 5 ) PTA 对故乡和故人的一封情书|追忆70年代|浪漫加州风情画

(本文章已在 B站 和 Youtube 「小玄儿的深夜聊碟」频道发布了视频版,欢迎点击观看)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新片《甘草披萨 Licorize Pizza》

目前获得了三项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

并且已经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的「最佳剧本奖」。

你可以看出业内对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后面简称PTA)剧作和导演能力的认可。

《甘草披萨》是 PTA 的第九部剧情长片,不仅推出了两位闪亮的银幕新人,还让布莱德利·库珀 Bradley Cooper 获得了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最佳男配角提名。

库珀 Cooper 在 PTA 新片《甘草披萨》里的十几分钟客串,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他在陀螺新片《玉面情魔》里两个小时的表演。

之后我们会介绍这两位新人「大有来头」的背景,

影片中一众好莱坞影星和导演客串的「名场面」

以及 PTA 创作的故事背景和人物魅力的来源。

在开始之前还是要说一句,希望大家看完电影再来看解析,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

Part 1: PTA 的自学电影之路 (*了解的同学可以跳过)

想要和 PTA 的作品产生共鸣,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他的创作历程。

1970年出生在加州洛杉矶的 PTA,从小就在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的蓬勃发展下长大。

他的父亲就是圈里人(配音演员和主持人),他也很早就在片场打工。

PTA 在 NYU 读了「两天」就退学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

他对于电影学院的「神吐槽」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电影专业的第一课永远是《战舰波将金》

PTA 说当时大家更感兴趣的是马丁·西科塞斯的电影

老师应该倒着讲,先讲马丁的电影是从哪承袭的?

而不是永远在讲一样的东西。

其次,PTA 说当时自己最想学怎么写剧本,

结果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是想写《终结者2》

那你就可以走了(言下之意是:这里是研究严肃电影的)

PTA 当时就纳闷儿了,如果班里就有人想写《终结者2》呢?

或者我自己想写《终结者2》呢?并且事实证明《终结者2》超级好看啊!

最后,PTA 干了一件让他决定马上退学的事情

那就是暗地里测试一把老师的业务水平!

当时老师留了个作业,撰写一页没有对白的剧本,通过人物的表演塑造角色。

PTA 从好莱坞导演兼编剧的大卫·马梅 David Mamet

还没拍摄的电影剧本《各怀鬼胎 Heist》里偷了一页交给老师了。

里面正好有一段描写演员丹尼·德维托 Danny DeVito 饰演的角色

边开车边抽烟,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故意让烟蒂不断烫到自己的手,从而保持清醒。

PTA 觉得这段写得贼好,结果老师看完给了他个 C+。

当时就印证了他的想法——老师就是个不懂行的掉书袋。

从此他对电影学院的评价就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电影学校完全是骗人的。因为你想要的那些信息,你自己都能找到。”——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他说还好自己退学退得及时,钱都拿回来了,不亏。

他用退还的学费拍了24分钟的短片《香烟与咖啡 Cigarettes & Coffee》

该片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后,一家制片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PTA 从此进入了好莱坞。

1996年推出了首部剧情长片《赌城纵横 Hard Eight》

结果再一次证明了行业里懂行的人真的不多

《赌城纵横 Hard Eight》原名「悉尼 Sydney」

看起来是一部关于赌博和黑帮的犯罪题材电影,

其实内里讲述了一对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人物关系。

影片中的长镜头就足以看出 PTA 的才华。

结果制作公司不但不识货,还把他解雇了,

并且拒绝放映原版电影。(这让我想起了胡波)

幸运的是《赌城纵横》收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邀请,

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并且角逐当年的金摄影机奖。

当年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还有侯麦的《夏天的故事》,

张曼玉前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拍摄的《迷离劫 Irma Vep》。

从此 PTA 的电影之路一发不可收拾。从处女作《赌城纵横》开始,PTA 全部的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的,与昆汀和诺兰一样都是「胶片俱乐部」的成员。

九部电影大部分是用 35mm 胶片拍摄的,其中《大师》使用了 65mm 胶片拍摄。

并且《大师》《魅影缝匠》和《甘草披萨》还洗印了 70mm 胶片版本在电影院放映,可见 PTA 对胶片电影的坚持和着迷。

他说自己主要是通过看电影学拍电影的,他喜欢马丁·西科塞斯和斯坦利·库布里克。

PTA 说在创作《不羁夜》时,当时的自己急于把故事拍出来,更多的是模仿大师的拍摄手法。

到了拍《私恋失调》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导演风格。

关于编剧,PTA 也找到了毕生热爱的主题,那就是围绕着他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他长大的地方——洛杉矶 San Fernando Valley。

在 PTA 的九部电影中,五部的故事都发生在洛杉矶,只是年代不同。

1997年的《不羁夜 Boogie Nights 》以洛杉矶的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为背景,聚焦于一位年轻的夜总会男服务生成为色情电影明星的故事,记录了70-80年代色情电影的兴衰史,以及电影从大银幕转向录像带的变迁。

1999年的《木兰花 Magnolia》故事依然发生在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其中的角色们相互关联,寻找幸福、宽恕和生命的意义。

2002年的《私恋失调 Punch-Drunk Love》讲述了一个整日被七个姐姐压迫的小人物的离奇恋爱故事。故事就发生在距离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不远的地方(Sherman Oaks)。

2007年的《血色将至 There Will Be Blood》讲述了20世纪初期,加州石油产业的崛起。

2012年的《大师 The Master》讲述了5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图景。故事从夏威夷的海滩,到亚利桑那,再到俄亥俄州,当然还有 PTA 出生、长大、生活的加利福尼亚。

2014年的《性本恶 Inherent Vice》改编自 PTA 非常喜欢的美国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 Thomas Pynchon 的小说,讲述了在70年代洛杉矶一名私家侦探,探索尼克松时期美国的台前与幕后、权利与金钱相互勾结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7年的《魅影缝匠 Phantom Thread》比较特别,讲述了50年代英国伦敦一位时尚大师的一段虐恋。

2021年的《甘草披萨 Licorize Pizza》PTA 再一次回到了洛杉矶的故乡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讲述了70年代一个15岁高中生和28岁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

Part 2: PTA 的洛杉矶风情画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 PTA 非常私人的作品,也导致了一些观众表示无法和电影产生共鸣。不过,请你再给我 5分钟的时间,下面的内容也许会让你改变想法。

就像 PTA 说的,他身边有着太多有趣的人和事 在他的电影故事里,角色大多数都有着现实原形。

About how you grow up and have an affects you and how that informs who we are. ——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私恋失调》里男主角买布丁攒飞行里程的灵感来自真实故事的启发

(大卫·菲利普斯 David Phillips 成功积累了100多万英里的飞行里程)

《魅影缝匠》的灵感来自繁忙的 PTA 一次生病的经历

《甘草披萨》的灵感来自 PTA 的好友 Gary Goetzman

他是 Tom Hanks 的制片人,在成为好莱坞著名制片人之前曾经是个童星,整天给 PTA 讲好莱坞的奇闻逸事。

后来星途受挫,Gary 做起了水床生意,生意受挫之后,Gary 又了开了一家弹球厅。(1939年弹球机在加州成为了禁品,一度被视为赌博和犯罪的温床,在珍珠港事件后,制造弹球的铜、铝和镍更是成为了战时珍贵的材料。直到1974年弹球厅终于被加州最高法院解除了在洛杉矶的禁令。)

Gary Goetzman 后来和导演 Jonathan Demme合作成为了制片人。(1991年两人合作《沉默的羔羊》获得了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奖。 1996年 Gary 与 Tom Hanks 合作了《That Thing You Do!》 随后1998年共同创立了制片公司 Playtone )

PTA 说这些人和事都是70s年代的特定产物。

电影里的餐厅 Ram’s Horn、酒吧 Tail o’ the Cock 都是他小时候常去的地方

作为「好莱坞打工人」上下班必经之路上的餐厅和酒吧

店里的常客都是电影明星、动画师、配音演员(PTA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电台DJ等等。

现实里他就见过美国著名的特技演员 Evel Knievel 在众人的簇拥下跑到停车场表演飞车特技,结果把周围的车撞个稀烂,然后回到酒吧继续买醉。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也是 PTA 小时候挥之不去的记忆。他说自己当时和母亲一起停车场一样的马路上排队等着加油,感觉就像世界末日一样。

Part 3: 洛杉矶的都市传说

PTA 的成长就伴随着娱乐圈、政治圈,电影、电视、广播媒体的野蛮发展,于是他把自己十几岁时,对70年代人和事的回忆,全都放进了《甘草披萨》里。

PTA 说构建故事,需要先塑造人物。

让人物开始对话,从而建立人物关系。

当你有了鲜活的人物,自然而然就有了故事,故事中自然蕴涵了主题。

而不是先想好一个主题,再去编造故事和虚构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在看完 PTA 的电影之后,你常常忘记了故事,但是你一定会记得某个人物。

像是《木兰花》里的汤姆·克鲁斯、《大师》里的华金。

《血色将至》和《魅影缝匠》里的丹尼尔·刘易斯。

这次在《甘草披萨》中 PTA 创造的两个人物:15岁的 Gary 和 28岁的 Alana (电影中她总是强调自己25岁)不仅仅有着人物原型,还带着 PTA 对这两位新人深深的欣赏和喜爱。

其中 Gary 的扮演者库珀·霍夫曼 Cooper Hoffman

今年刚刚18岁的他是第一次主演电影,而他正是 PTA 之前最常合作的男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的儿子

2014年,年仅47岁的菲利普·霍夫曼英年早逝。他是可以和华金并驾齐驱的实力派男演员,在《大师 The Master》里他与华金的飙戏,绝对是影史经典。

从 PTA 的《不羁夜 Boogie Nights 》开始,菲利普·霍夫曼就在他的电影里扮演一些古怪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例如,羞涩的片场的收音人员——《不羁夜 Boogie Nights 》

嚣张的床垫零售商——《私恋失调 Punch Drunk Love》

几句台词就可以让观众落泪的临终看护——《木兰花 Magnolia》

还有疯魔的科学神教创始人——《大师 The Master》

菲利普·霍夫曼是 PTA 电影里不可或缺的面孔,他可以极致温柔,也可以极致疯狂。

《甘草披萨》简直就是 PTA 为菲利普·霍夫曼的儿子特别打造的出道大戏。

而库珀·霍夫曼 Cooper Hoffman 没有令观众失望,与他的父亲一样

完全不计形象地出演了一个满脸青春痘,走路的时候,一直往白色西裤里塞衬衫的15岁童星

Gary 总是带着一股莫名的自信,试图与大自己13岁的成年女性约会。

他一会儿在台上说着冷笑话,得罪知名演员

一会儿又做起了倒买倒卖水床的生意

在石油危机后他又开了一家百事可乐免费喝的弹球厅!

被卷入 Gary 疯狂生活的女主角 Alana 人物原型来自 PTA 高中时候的美术老师。

PTA 说 Alana 和她的母亲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在PTA儿子的房间里,还挂着他小时候和 Alana 的母亲一起画的画(我严重怀疑 PTA 小时候喜欢这位美术老师)

在影片在中饰演 Alana 的 Alana Haim

在现实中和两个姐姐一起组了个乐队就叫 Haim

在演电影前是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

她说小时候总听母亲提起,自己教过 PTA 画画,她一直以为母亲是在吹牛。

直到 PTA 找到了她,并且为她量身定制了这个角色。

可以说《甘草披萨》充满了

PTA 对故乡和故人的追忆和爱。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看起来有点私人。

就像是一个在北影厂(北京电影制片厂)里长大的孩子,

给你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小时候耳濡目染的圈儿里的故事。

PTA 说其实他也分不清哪些是回忆、哪些是都市传说了。

不过影片中那些十几岁早熟的大男孩儿,

想要和成熟女性约会的心理他深有体会。

PTA 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

他在14、5岁的时候,周围的女孩都在18、9岁左右——重点是她们都有车!

所以,PTA 和朋友们总是缠着小姐姐们开车带自己出去玩。

并且想要引起她们的注意,不想做令人讨厌的小屁孩儿。

《甘草披萨》中充满了喜剧和黑色幽默,高级黑了警察、明星、政客和老白男们。

布莱德利·库珀饰演的花花公子;

西恩·潘饰演的老派男明星;

还有本·萨弗迪饰演的政客,都会让你会心一笑。

萨弗迪兄弟作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兄弟导演,因为太喜欢PTA的《私恋失调》了,所以找了亚当·桑德勒拍了《原钻》。

在《甘草披萨》里,Gary 这个15岁童星+疯狂创业人的设定,让我不断想起《私恋失调》里的 Barry Egan 和《原钻》里的 Howard Ratner。感觉如果 Gary 在投机倒把的道路上走歪了,长大就会换变成其中之一。

不过还好 Gary 遇到了 Alana《甘草披萨》其实是以 Alana 为视角展开故事的

正如 PTA 在采访中说 Alana 如何应对这个比她小13岁的未成年人的追求,她在 Gary 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影片的重点。

这里也道出了影片中,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渣男。

简直是 LA 渣男图鉴:

从照相店的咸猪手,到不靠谱的犹太小哥,

喜欢吹牛的大明星,满嘴谎言却以真诚为口号的政客。

Alana 发现原来所有的男人都觉得这个世界在围着他们转。

兜兜转转,Gary 这个人前怂包,人后威风,自己搞的烂摊子永远都是靠女人收拾的大男孩儿(妈妈、Alana)竟然是 Alana 最挂心的人。起码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他们真正为彼此奔跑过。

Gary 虽然还没从一个孩子 Kid 变成一个男人 Man,但是此时的 Alana 已经不需要再追逐大男人 Bigman 的身影了,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浪漫爱情。

PTA 特别喜欢用台词去铺垫很多细节,在《甘草披萨》开篇 Gary Valentine 就和弟弟说,

自己遇到了将来要结婚的女孩儿。电影也以他在弹球厅介绍 Alana 是 Alana Valentine 作为结尾。

如果你问我 Alana 打底喜欢 Gary 什么?

我觉得可能就是真实吧,还没有步入社会的 Gary 非常幼稚,

但是还不至于像成年人一样,满嘴谎言和仁义道德。

Part 4: 甘草披萨的片名和主旨

最后来说说这个离谱的片名《甘草披萨》Licorice Pizza 来自70-80年代,

南加州非常有名的连锁唱片店(曾经有34家分店)

因为黑胶唱片的颜色很像黑色的甘草糖,形状大小又很像披萨。所以人们经常开玩笑,如果唱片很烂,大不了可以当作甘草披萨卖掉。

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这家唱片店 PTA 说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给电影起这个名字。只是感觉一提起甘草披萨 Licorice Pizza 就会想起那个特定的年代。

这个发生在好莱坞后花园的故事,怎么能没有电影院!

影片的大结局发生在一家剧院前面(El Portal Theater)这里也是当地为数不多还在的地标之一,1926年建成,现在是一个表演艺术中。

PTA 说自己有很多故事和想法,也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创作,他说就像小时候看电视不断地换频道一样自然。在准备《甘草披萨》的同时,据说他也在筹备一个超级黑暗故事。

有些人觉得 PTA 这次翻车了,其实只是在《甘草披萨》里 PTA 没有刻意炫技。

影片中第一个精心设计的长镜头

人物之间同色系的服装细节

这个刻意不拍摄说话对象,而是将镜头对准镜像里的 Alana,让观众去想象对话场面的尴尬,观察Alana的反应,都是导演的用心安排。

也有人觉得《甘草披萨》很不 PTA ,其实只是少了以往故事里强烈的男性角色。从《魅影缝匠》开始,PTA 就尝试侧重女性视角来讲述故事,但是故事的力量感依然不输给男性视角的叙事。

例如在《甘草披萨》中 Alana 的惊险倒车桥段非常硬核,算是与主流好莱坞男性的追车戏来了一场隔空对话。

还有很多人想不明白,结尾为什么是 Happy Ending。

其实 PTA 的电影里从来没有完美的人和爱情。不同时代下的人物都是孤独的、焦虑的、狂躁的,甚至是些许病态的。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依然试图与他人建立联系,寻找慰藉。

当上一代的好莱坞大牌们已经成为传说,PTA 也许更关心下一代的希望在哪里。所以才推出了这部回忆满满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一众好莱坞大牌明星和导演甘当绿叶,只为了力捧两位新人演员出道。

最后奉上 PTA 2021 年最期待的电影,看看你刷了几部。

《法兰西特派》

《呼朋引伴》

《国王理查德》

《永恒族》

《蜘蛛侠:英雄无归》

《犬之力》和《斯宾塞》

好啦,这次就聊到这里

欢迎分享你对电影的观后感。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2022年2月24日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每周分享新片测评与CC电影蓝光套装

严肃影评|《驾驶我的车》看过这部电影后,你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视听的愉悦与观看的自由

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

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

你的关注和评论,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6 ) 这部《甘草披萨》,我愿意称之为年下恋教科书

尽管放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作品序列里不是那么耀眼——因为这次没有刻意炫技——但也起码是8分片。

《甘草披萨》是导演关于70年代好莱坞的私人记忆。如果能解码他埋在故事里的那些地标、轶闻和都市传奇,自然能多些共情。但即便这些都不看,也能很快地被这对颜值不高、相差十岁的青少年恋人卷走,跟着他们跑在加州圣费尔南多山谷的街头。

因为,剧本的情感叙事实在非常强大。

不到16岁的男主角,刚从高中踏入社会,童星光环加身,有着与年龄相称的热情、想象力和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社交能力。25岁的女主角叛逆、倔强,已经被社会毒打过一轮,却习惯性地把无措表演成了世故。

两个人的相遇不是电光火石一霎那,而是带点乡土和油腻。几次推拉,有的因为合理的见异思迁,有的因为上头的瞬间吸引,还有的是因为成人世界的规则。总之,青春期男孩爱上25+女性该发生的那些,拍得丝丝入扣又动人心魄。

虽然最后两人牵手的喜剧结局,很多影迷不满意。但私以为这个收尾既浪漫也足够合理。Happy ending不代表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了下去,而是在这段旅程中两人来到了同一个十字路口。

不夸张地说,这两个加一起刚到40岁的年轻人,他们之间经历的亲密关系起落和情感的本质成长,比10部“奶狗爱上姐姐”的甜宠剧加一起都要多。

这部《甘草披萨》,我愿意称之为年下恋教科书。

 短评

有点失望,当PTA的电影里缺少了DDL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5分钟前
  • 花花
  • 还行

老粉心碎。回看《木兰花》和《性本恶》这样有好奇心和批判性的洛杉矶城市史诗,就很难接受PTA刚年过50视野就缩小到了一个糖水画片般的白人郊区,开始自我陶醉于把这座城市变成一个有明星装点的怀旧主题公园。“70年代的洛杉矶真美好啊虽然遍地种族主义性别主义但是男主角心想事成所以你们应该看个开心”。我要努力带入一下当然也能看得开心,但某个时候还是意识到我去了一个本来没邀请我的派对

8分钟前
  • Anubis
  • 还行

6.1/10 #Landmark 纯粹直接的20世纪Rom-Com,毫无预兆地直接将男女主的相遇丢给观众,然后便开始了一场以奔跑为载体的疾驰,将七十年代的Oil Cargo油荒与焦灼的越战全然抛弃,剩下的只有以两人为中心的自成世界。绝大部分的镜头构图与调度都是恰当且优秀的,可惜太多以人物为中心的笑点过于陈腐与冒犯(或许是因为其追求极度“复古”却不够“怀旧”的潜在氛围缺失),无论是对日本带有Orientalism式的视角,还是对同性群体嵌入传统两性对立的描写,都让这些角色或身份成为被剥削利用的道具,成为了被刻意创造的“事件”,来营造主叙事线上的章节,而本可以用被大体忽视的时代与城市地貌来创造。不过对于男主与女主的刻画极为细腻(女主值得影后),让这些疯狂与幼稚也值得反复凝视。

10分钟前
  • 鲍勃粥
  • 还行

我不理解,每个人物我都不理解,每个情节我都不理解,每句台词我也都不理解,我不理解不是因为我看不懂,只是因为我实在是没办法跟一个未成年男人意淫出来的世界共情。这就是中年白男的真实趣味吗?哈哈

13分钟前
  • 白酒熬汤
  • 很差

能把这个片子和racism扯到一起的也真是厉害死了,对放大真实的70mm,还原LA的荒唐叙事不满的,就是会在莎翁剧作里加黑人主角的,I guess?

18分钟前
  • 蔡鸟
  • 推荐

笑死怎么会有那么多看不起小鸡片看不起讲自己故事的影评人fuck y’all

21分钟前
  • F
  • 推荐

好看!我梦回《私恋失调》!特别喜欢议员+议员男友+女主三人对话的调度:1.后景的议员起身招呼女主,移焦至前景的男友,他的笑容僵住;2.位于画面右侧的男友脸色难看,左侧的议员只有手入画,焦点从男友移至在中间入座的女主镜像3.议员胸上;4.回到2的构图,侍者入画,焦点从女主移到男友,男友被侍者、侍者与女主的镜像层层包围,他的脸色愈发阴沉。侍者一走男友就开始向议员发难,但焦点反而移回女主镜像。随着两名男性争吵的升级,摄影机逐渐推近。我特别喜欢4的拍法,议员无疑是所有矛盾的始作俑者,但这个镜头却偏偏排除了议员(因为他是这个场景里最“没有心”的人,他玩弄利用所有人而毫不愧疚),而是将重点放在女主发现真相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她与议员男友之间的情感共鸣。非常效率的一镜,也为结尾女主的选择埋下合情合理的伏笔。

26分钟前
  • 防寒对策
  • 推荐

因为是PTA所以觉得比较失望,题材本身完成度蛮高,但感觉这个故事不痛不痒,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小品。后半段几个明星进来感觉就在凑时长了,作用可有可无。但可能它讲的就是普通人的故事吧,倒卡车那段还蛮喜欢的,但总体感觉还不如当年的《私恋失调》。

2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最晚找到资源的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网友评论中多次出现PTA的写法,研究半天才明白,尽然是导演名字的缩写,这说明此美国中年导演安德森虽然电影拍的不多,但个人名气、风格还满出名!不过,这部讲述青少年“姐弟恋”的新片倒是没怎么吸引到我,除了他的不错的独特的运镜风格。这位导演1997年以《不羁夜》一鸣惊人,2007年的《血色将至》是其创作的高峰。今天这部实则是他的“怀旧”片,可能对他自己以及他同乡、同代人有较多的共鸣之处。

2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这样的片子对PTA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毫无难度,氛围、情调很迷人,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处理得刚刚好,选了一对长着很素人脸的男女主角,非常对路了,一路奔跑的镜头虽然通俗,但处理得很带感,整体看来几乎就是半个洛杉矶风情画了,光怪陆离的各类人逐一登场,都是他们恋爱的背景板。这个片子应该和昆汀的《好莱坞往事》一起看的。

3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70年代有多美好,男孩要穷追不舍,女孩就委身将就,嬉皮士至死是男孩,PTA到21世纪还未成年。

3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凭PTA找一个比女主看着还老的男的演一个比她小十岁的处男,就忍不住想加分。和浪漫情愫、智识差异、性别矛盾均无关,不过像磁铁一样,在转念之间折返于吸引与互斥。一些怪鸡人物像巨大的泡沫漂浮于空中,与彼时躁动的年代共振,只为了迎接某一刻嘉年华般的相遇。招牌调度不再令人惊叹,如旋转木马般产生慢性晕眩,多么烂漫而谦卑的姿态。

3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后半程主演的功能只是串起一系列明星的表演片段。

38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这性转一下会非常非常非常creepy(不性转也已经很creepy了)

4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纯真什么样,怎么被消磨,又怎么被再次证明。以及,一部真正意义上描摹女性的电影。女主并不轻巧却也毫不客气地穿梭在旧世界,穿梭于随处伸出的占便宜的手;父权从真实的父亲,到生意场名利场上的逻辑,到政治游戏里的话术。片中各年龄段的男性角色们看似在引领着事情的进程或世界的局面,每一次迫近失控点时,却都要依靠女性来缓和或扭转。最爱的两个拥抱:一幕是肖恩潘骑摩托飞跃篝火复刻年轻时高光时刻,人群为了一段正在腐朽的记忆于篝火边喧腾,远处的黑暗里两个正在年轻的生命安静的拥抱;一幕是女主假扮市长候选人同性恋人的女友送他回家,两个破碎的灵魂用彼此的孤独拥抱。甘草比萨。甘草是零食,比萨是正餐。是零食,是正餐,有什么区别?等下会不会饿了,明天是不是分离,有什么所谓?眼前身后,是永动的、正在等待我们下次纵身一跃的世界。

41分钟前
  • dand_ys
  • 力荐

他们争吵不休,永远满怀嫉妒,在复古的、灯火通明的加州夏夜里不断地奔跑,在受命运安排前不断否认他们注定要在一起。 可惜有佳句无佳章,远不是最好的PTA。如此糟糕的亚裔玩笑,在2021年出自好莱坞最重要的作者导演的新作中,在以包容著称的纽约,还能引得观众大笑。道阻且长。(讲自己的故事当然没问题啊,but PTA is such a small man 在座各位有想到吗?我是没眼看的。

45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还行

典型的pta,有佳句无佳章 @ angelika 短评怎么能说这部电影是纯真的爱情呢,明明每次转折都把我们带离人物更远,是很冷酷的视角,很少有能和人物共情的时刻,不能因为开头和结尾的纯真爱情就把这电影说成是单纯的爱情电影吧

46分钟前
  • Leave no trace
  • 还行

2022第一片,70mm @ Village East by Angelika。还原了基于时代背景的种族和性别偏见,但细思之下又带有女性主义色彩——对于女主在此语境中的成长刻画,在情感表达上是细腻的。当她在摩托车后座问出“你记得我真正的名字吗?”,当她载着男孩们逃离犯罪现场后疲倦地蜷缩在街头,当她一把抱住政客的地下情人,这些不时表现出的困惑、犹疑与反抗,可以一并被视为PTA留给观众的温和反思空间。

47分钟前
  • Brandy
  • 推荐

喜欢,轻吻,快跑,聊发少年狂的PTA。25岁女孩和15岁男孩之间会有纯友谊吗?答案就像旋转门般在Yes和No之间来来回回。剪辑视听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但因为塞了很多有趣(但没什么用)的细节而显得拖长。有的青春片,你一听就知道是黑胶的调调...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PTA爱上日剧跑。青春洋溢,真是太甜了。拍特定年代但没有刻意怀旧,拍年轻的回忆却没有故意煽情。不是所有导演都做得到的。

53分钟前
  • Al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