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1952

HD

主演:陈戈,冯喆,汤化达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5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2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3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4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5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6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3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4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5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6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7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8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19南征北战195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南征北战195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7年初,解放军华东部队在苏北七战七捷后,进行战略性转移,一营高营长(冯喆 饰)率领部队北撤,在山东桃村集结待命。不少战士和老乡都想不通,高营长和女村长赵玉敏(张瑞芳 饰)耐心给大家做工作。此时蒋军共出动25个师的兵力,企图造成南北夹击。我军在桃村大沙河阻击南线敌人六昼曰,主力部队集中到风凰山围歼北线的国民党李军长(阳华 饰)率领的七个师。高营长接到师长(陈戈 饰)命令抢占摩天岭高地,以阻击敌军张军长(项堃 饰)率领的增援部队,李军长率领的部队已被我军全歼并活捉李军长。高营长又率领部队乘胜追击张军长率领的部队,赵村长也带领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切断敌人退路,又绞断敌人企图炸毁桥梁的炸药导火线,保住了大桥。一场大战开始了......东京罪恶 第一季医生冠军控制中心:阿波罗的无名英雄仰天长啸我的老婆是大佬2芝加哥烈焰第十二季友谊贵族侦探风起云涌决对争锋查理的生与死比佛利山超级警探金牌男人大明星洛克海特的遗物狂暴巨狼轰天龙虎会水魔力爱熏熏蝙蝠侠:黑暗骑士艾瑞斯拆弹英雄魔力大篷车宛若淑女养鬼吃人情定三清山夜店北京2:女神禁区某星球的散文曼谷爱情故事之纯真恶魔总裁的契约情人狂野日本新豪门恩怨第二季危情十日迷局伏香(粤语版)鬼屋冤魂阳光爱人地下铁君主 第一季再见索罗匆匆心动黑暗面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多彩庄家院 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毛主席战略方针的教学片

本片故事很薄弱,更象是毛泽东运动战、游击战思想的教学片。影片开始花了太多的篇幅,进行进与退的论证与宣传。战士和低阶指挥员都存在保卫家乡和整体作战布局之间的矛盾。而撤退前,他们信誓旦旦,"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
战斗场面拍得很精彩,也很写实。坦克大炮骑兵,使画面气势磅礴;大部队冲锋,抢占山峰,也让观众热血沸腾。这些镜头,成为国产战争影片学习的样版,几乎没有影片超越。
国共双方的指挥员,人物都流于简单、刻板。
国民党方面,等级森严,勾心斗角,骄横自负。编导还刻意展现了国民党方面很直观的缺点,他们辱骂士兵,丢弃伤兵,女报务员抽烟。而当准备炸堤坝时,国民党士兵捂耳朵,已经很有喜剧效果。
共产党方面,表现了军民鱼水情,以及游击队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男营长和女游击队长的情感。他是她的导师/引路人/领导/知心朋友,而且,她非常心甘情愿地让他成为这样的角色。
共产党方面的几个士兵和他们的女家属,形象倒更丰满一些。国民党军官的参谋长,外在形象和<红日>中的相似角色太雷同。
另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几个角色的配音明显带地方口音,这可能是早期电影中很少的方言。首长用方言说:"蒋介石的算盘是我们帮他拨打的!"很具有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气魄。

 2 ) 记录一下这部片子中的经典台词

这部片子虽然政治意味浓厚,但是很多经典台词到现在还是让人觉得很搞笑,凭着记忆,记录一下。“张军长,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赶紧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我为领袖立过功,我为领袖立过功”。“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不,军座,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好吧,接下来的是我摘录的”
不,军座,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
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同志:告诉你,仗是有的打的,而且会越打越大。
你告诉同志们,不要怕跑路,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给敌人打烂,不要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今天我们放弃这些地方,那就是为了长久保持这个地方。
今天群众受一些损失,吃一些苦头,将来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幸福。
现在我们放下面前的敌人不打,那就是为了要彻底的歼灭这些敌人。
多年来蒋介石的算盘珠子都是由我们来拨动的。
又喝上家乡的水了。
没动静就是快了。
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明天一早就把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全部消灭。可是不行呀,同志,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

 3 )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风水轮流转


 4 ) 电影院第8部红色修复之《南征北战》

第8部红色修复,1952老版《南征北战》,1974还有一版翻拍的。那个年月好多战争影片都有翻拍版,主要原因是老版不能充分体现应该体现的主旨,新版实际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想竖立新时期之下的样板戏,艺术性远远不如老版,如1975版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新版南征北战也是不如老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据说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等多名我军高级将帅参与了该片的指导。 《南征北战》是这回看的第三部汤晓丹电影,前2部是红日、南昌起义,老版南征北战是和成荫联合执导的。 拍老版南征北战那一年,冯喆31岁,张瑞芳34,仲星火28,项堃37,项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直很传神。客串了一名解放军将领的孙道临31,都曾是意气风发,都曾是黄金一啊! 有的说新版《南征北战》比老版“强在敌我双方的战略部署在影片中演绎的更清晰”,这个没看出来,有双方战略部署的场景新老完全一样,角色没变、台词没变,仅仅军事地图新版的是重绘的而已。 倒是新版的航拍确实是个很难得的改变,虽然难得,却也改变不了新版和老板整体上一样的打鸡血般的乏味,而且新版还把老版中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行头从高级呢料给换成了和士兵一样的粗布,为了政治上的生硬宣传需要,是全然不顾事实啊。 说打鸡血般的乏味,也是老K对大部分中国战争电影的看法,电影要好看,编剧就要下工夫,桥段、台词都要有匠心,同时还得精心,而一件事老K是确定的: 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即有意思又令人动容的人和事发生过。 就是说在电影艺术的再现上,中国的战争电影可发挥和创作的空间应该是很大的,但新老南征北战这样的电影并没有表现出来。 这一批红色修复系列还差最后一部《上甘岭》,《金刚川》和《百团大战》可以7了。

 5 ) 70年前的战争片,好评率高达40.6%,一点都不输当代的战争电影

提到现在的战争题材电影,可以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但也可以肯定是众说芸芸,有人会为电影火爆特效感到震撼,也有人为电影深入人心的剧情而深深感动,当代的电影可谓是特效和剧情的大片,但你们有没有人好奇过70年前,也就是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战争片是怎么个样子的吗?

你还别说,我还真的就找到了一部当年拍的电影,名字叫做《南征北战》,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截至到目前,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7.4分,但好评率却非常高,四星好评高达40.6%,而五星好评也有19.5%,可见这部电影的口碑有多好了,但这部电影的评分人数并不多,也就才4000多人。

但这个原因也是能理解的,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这些年拍的,而是在1952年拍的,距离现在也有70年的时间了,70年前的电影,当年看过这部电影的,即便是小孩子,恐怕今年也已经是70多岁了,更别提那些年轻人了,当年的年轻人,放在如今也是已经90岁的老头了,所以,可见这部电影有多老了。

这部电影的演员们更是全部都已经去世了,导演成萌和汤晓丹两人也已经去世了,不管是饰演团长的王力,还是师政委的汤化达,还是师长陈戈或者高营长的冯喆,都去世了,有意思的是这个冯喆,我居然发现他还是在56版《铁道游击队》里面饰演李正的人,所以,这部电影也是这些演员们留给我们的一部遗作。

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这部电影最厉害的是还得到了两位大佬的支持,没错,这两位大佬便是陈毅和粟裕,尤其是陈毅,还特地将当年的几句对白放进了这部电影里面,就是那个师长最后说的那几句话,而且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部电影的军事细节考究非常到位。

而之所以这部电影军事细节做得那么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参与拍摄的群演和演员们都是真军人,而是还是那种打过仗的军人,他们都是从朝鲜战场上直接拉回来拍电影的,甚至因为要演国军,很多战士都十分抵触,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确是拍出了那股精神气,因为那个年代下,那种眼神中的气质是没办法比拟的。

 6 ) 重看《南征北战》 细节中有文章

重看《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是小时候常看的打仗片,现在的孩子恐怕很少看了,我也是差不多三十年没再看了。前几天看了一段关于演员张瑞芳的文章(张瑞芳在此片中饰演根据地的一名村长兼民兵队长),从那段文章了解到这部电影有很不一般的背景。

第一,这部片子拍于1952年,新中国成立仅三年,也许是新中国制作的第一部反映人民军队作战的大制作大场面的战争故事片。多处大场面,在90年底的《大决战》中都能看到被模仿的痕迹。另外,当时应该是人们对国家最有认同的时期,可以一窥当年军民的真实心态。

第二,这部片子中有很多从部队中挑选的战士参演,这些战士有不少都是亲身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可谓自己演自己。还是真实性强

第三,这部片子的军事戏都有部队的军事专家指导和把关,甚至林彪也参与了指导,演员在部队进行了训练,故而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解放军的各方面特点和优点。张瑞芳此前主要演的都是城市女性,在片子里首次演农民女战士,并且能完全融入角色,孙道临只有一句台词。

之后就有了重新看一下《南征北战》的兴趣,想看看这些特殊的地方如何呈现。这一重看,果然比当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说实在的当年看这片子是比较腻的,当年打仗片多,作为小孩的欣赏水平就是看热闹,而结果无非都是解放军冲锋胜利,敌人不堪一击,所以并没品出《南征北战》真正的滋味。如今经历了不少事,看到了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再看了近年来新拍的众多历史题材电影,再品《南征北战》就有了很多新发现,也许也是那些电影主创当年想要尽力传达而我们观众却很少注意的发现。列举如下: 1、开篇讲解放军向北退却,蒋军追击。着重表现了敌我双方对待士兵的态度差别。我方侧重表现战士思想扰动,连长感觉队伍不好带,也有情绪,营长虽然更加相信上级,但也有焦虑,行军中仔细观察士兵的状态,一方面督促连长执行命令,加强思想工作,稳定战士情绪,另方面让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减少群众情绪对战士的影响。而国民党军的军官不在乎士兵的感受如何,把士兵简单的当棋子来使用。可见当时的共产党虽然缺乏知识,但是非常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路线走的好,尊重群众,重视群众的力量。反之,蒋军以及当年的知识精英们,虽然有知识,但是瞧不起群众。如今这种情形重新抬头了。如何对待群众应该是内战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现在的党政领导真应该想一想,国民党抱美国和列强大腿那一套能救中国吗?

2、交待民心相背。解放军士兵战斗目的明确,为了保卫土地房产,所以能顽强地在大沙河阻击了5天。国民党士兵要保自己性命,所以不会真的拼命作战,只要形势稍有不利就要为自己打算,所以攻不能攻,守不能守。比如争夺摩天岭时,解放军士兵争先恐后的向山上爬,干部拉着战士上。国民党兵则是在军官的催促下向羊群一样的上山。民兵后来破坏蒋军炸水坝时也有句台词,除了说配合解放军作战外,还喊出了“保护我们的庄稼地”,一语道破民众支持解放军的原因。这也是近年来的历史题材中绝迹的台词,近年来历史虚无得把解放战争的意义都模糊抹没了。

3、军官领导方式的差别。蒋军只相信美国人的武器和技术,张军长显然是那种深得老蒋器重的精英,很反动顽固也很狂妄,但他一直坐在吉普车里,看都不看那些要上阵玩命为他攒军功的士兵一眼,他只是指挥304、305那几个数字,即使陷入困境也是坐在屋子里纸上谈兵而不去前线看具体情况,而解放军的师长会在现场指挥,并且可以直接和营级干部交流情况。1营在大沙河阻击5天后,师长亲自到前线视察,了解部队状态,对一线战士进行鼓励(看到这就豁然开朗般的发现《集结号》虚无历史针对的目标就是此片,时间也是1947年,也是华东一场阻击战,结局完全相反)。片中,师首长到一线出现了多次。蒋军的军长到了一线则是讲足了排场,这让我联想起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因此,解放军士兵即明白自己的作战目的,也明白作战的意义,一个营可以击败蒋军一个团。

影片还透露了解放军的致胜秘密,就是强大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官兵一致的利益取向,使战士从自发作战变为自为作战,可以宁死不屈。比如一次战斗胜利,领导先会表扬慰劳战士,然后引导战士们理解上级的战略思想,上升为对毛主席党中央的信任(也就是相信组织和阶级的力量),最后强化远景目标,比如打胜仗保卫党中央,比如解放全中国,这样士气人爆表了。但有个前提,就是党和群众是利益共同体,如果说这么玩命打仗是让一小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比如就为了像国民党的张军长那样的住别墅喝红酒吃罐头,士兵必然无斗志。

4、过大沙河方法上的区别,显现主创人员的严细。虽然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但是主创人员不厌其繁,不惜笔墨。解放军第一次撤退过大沙河是全景,但能看到士兵都是挽着裤管光脚过河,后来一营要穿插敌后再过大沙河,就给了战士卷裤管的动作特写。后来解放军主力过大沙河也是很明显的光脚涉水。而蒋军过大沙河都是穿鞋趟水,这么有价值的细节好像以前从来没看人提起过。从这里看到解放军在战术细节方面更加考虑对士兵的保护,而蒋军的管理是很粗放的,可能因为官僚的体制导致没人花心思做这些事情。据说,很多解放军将领都有靠前指挥观察总结的习惯,比如林彪在东北就总结出三三制,大大减少了部队冲锋的伤亡,所以解放军越来越会打仗。而蒋军这方面没看到有何记载。

5、结尾时师长讲,未来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建设新中国,让人五味杂陈。想想近几十年,我们是在依赖着美国发展,给美国提供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换来一些繁荣景象。但某种程度我们是几乎仰人鼻息,近于乞讨,洋大人在中国人心中已经无比高大,学问是洋人的好,医疗是洋人的好,教育是洋人的好,马桶是洋人的好,菜刀大勺是洋人的好,人品是洋人的好,衣服是洋人的好,电影是洋人的好,酒肉奶都是洋人的好,外国月亮圆,洋人土地上空气甜。。。。。。可是,当年的豪情壮志我们不该忘掉啊,我们中国人如果团结一心是可以建成一个伟大国家的,可惜我们的人民如今已经丧失了自信,大家都打着利己主义的算盘过日子罢了。

6、这部电影近年来还是被致敬了许多次的。比如历史纪录片里讲到解放战争这段时,常用到一队骑兵冲上山坡的镜头就来自于这部片子的结尾处。还有《甲方乙方》里葛优有一段台词,“我为元首立过功”,模仿的是片子里张军长在车站失守后枪毙下属团长的段子。车站之战,大沙河阻击战还让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冯小刚拍《集结号》里的战争场景,总觉得哪个地方有点像,但冯小刚是把意思都拧了,在影视中黑解放军应该就是从冯小刚开始的。车站之战,最后紧要关头,指导员发出动员,带着党员往上冲。而《集结号》里小镇之战,指导员只会发脾气蛮干。《南征北战》里特意塑造了一个焦虑的连长(应该是符合部队真实情况的),但是也在努力控制发脾气,听说有战士要干地方也只是憋着气走了两圈(一定是部队里对干部有过教育),后来又表现了营长耐心找连长谈话,让他沉着冷静,联想到《洪湖赤卫队》里也有对指挥员过于莽撞的批评,说明这是解放军特别注意的事情,也应该算是解放军的一个特色和优点。但这种优点在近年的片子中都消失了,现在片子里的我军军官普遍患上焦虑证,狂躁证,而且片子中也不会有纠正这种狂躁的情节。

这部片子虽然年代久远了,但是2个多小时的片子,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演员表演特别到位,台词剧情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感动我的地方还很多,但我无法一一都写出来。作为一部电影,抛除政治因素,它在怎样带队伍,怎样得民心,怎样管理,怎样取舍,怎样胜利,都提供了一个典范样板,总之它传达出了很多永恒的价值。

 短评

最讨厌看的电影类型,一是西部片二是战争片,尤其还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影片。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果然啊。

2分钟前
  • 胖达酱
  • 还行

全在绕路

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小时候的事记不得了……

10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和最喜欢老战争片的老爸一起看的

14分钟前
  • 豆牙丸助
  • 还行

打倒反动派

17分钟前
  • windyxp
  • 还行

我记得有上影厂和北影厂两个版本

21分钟前
  • YanLuo
  • 力荐

在“哐当哐当”的列车行进声中,陈毅抽着烟,认真地读起剧本来。这部剧稿,就是后来被誉为新中国首部史诗性战争大片的《南征北战》。也就是从这天开始,陈毅开始关注《南征北站》的撰写。那时,陈毅的家位于南京市青岛路1号,是一幢西式小洋楼。一天,他沏了两杯茶,在楼下客厅里和沈默君谈《南征北战》剧稿。谈了很久,最后明确地说:“你们应该设计一个解放军团长,在大踏步后退的时候,搞不通思想,丧失了胜利信心,临阵脱逃,叛变投敌,最后在我军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又俘虏了他,使他受到军法审判。” 陈毅站起身,拍了拍沈默君的肩头,亲切地说:“同志哎,这样写矛盾冲突才有说服力,才有艺术魅力。要知道,搞通运动战思想,不是听一次报告就行了的,是要经过斗争实践才能认识的。”

2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可能有宣传片的味道,不过战术动作堪称一流,毕竟当时刚刚经历过战争,这也是老电影的魅力。

27分钟前
  • 小妖哪里跑
  • 力荐

项堃和白穆演绝了

30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好,喜欢!“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不是我无能,是共军太狡猾。”这些台词很有意思,挺逗的。

35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力荐

虚拟战争在华北打响,,,orz

36分钟前
  • lee
  • 还行

同志呀,我也想今晚就打冲锋,明天就把蒋介石几百万军队消灭,可是同志,不行呀!

39分钟前
  • kindsos
  • 力荐

遵照电影指导委员会“具有史诗性的重大题材作品”意见,不以戏剧冲突见长,群像出色,被江青砍去了爱情线。蘑菇战,老三战,土法升降机,实战烟火队,为拍冬景人工把树叶拔光。整风中的精兵强将,真是当年豪华巨制了,另有北影厂74版,可惜更加掣肘。国民党将领的眉毛各具喜感!这边是汤晓丹拍的

4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46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十七年电影,逐渐纳入国家意识形态宣传体系的作品,回望与礼赞伟大革命历史征程,全知全能的英雄史诗片。影片基本就是在描绘生活背景与历史过程,刻意描绘革命者的气度与风采,人物多样且脸谱化、符号化,场景舞美更是舞台样板化。

50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

原来是虚构的战役……

55分钟前
  • se7en
  • 较差

6/10。用廉价的乐观主义情绪取代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情感,高潮围歼国军王牌七十四师的战斗,现实里极为惨烈让解放军伤亡过万,电影却只用几分钟的小战斗表现我军指挥员如何斗志高昂,敌人多么不堪一击,我军倒了几个人就结束战斗,着重步行也能追上卡车、民兵游击队地雷战创奇迹的鼓动性宣传(最神奇的是摩天岭阻击战刚刚打完捷报就印刷好发到战士们手中了)。影片中部队同志对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不理解,行军到家乡出现了看望家里的个人情绪,但唯一开小差的战士马上就被工作指导好了,思想冲突如此简单的解决方式,印证了十七年战争电影内容肤浅。

5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不是我们无能,那是共军太狡猾了!”

58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还行

难道解放军都喜欢打仗么?而且是誓与阵地共存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那种?

1小时前
  • 只爱这片土地!
  • 还行

张军长 ——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1小时前
  • 暮牧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