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录

第24集

主演:杨洁,郭昌嘉,吴蒙溪,张十成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剧照

通天录 剧照 NO.1通天录 剧照 NO.2通天录 剧照 NO.3通天录 剧照 NO.4通天录 剧照 NO.5通天录 剧照 NO.6通天录 剧照 NO.13通天录 剧照 NO.14通天录 剧照 NO.15通天录 剧照 NO.16通天录 剧照 NO.17通天录 剧照 NO.18通天录 剧照 NO.19通天录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巴别塔》让谁失望?

齐向隅

《巴别塔》让谁失望?

 这回,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没有去颁奖现场,而是拖着病体在家里看完了冗长的典礼。并且失望至极地在博客上反省自己对最佳电影的预测。作为全美最著名的影评人,他对《巴别塔》的钟爱与评委会对它的漠视是如此让他无奈,《巴别塔》到底不好在哪里?

阿尔加终于完成了他的三部曲。一般来讲,凡是三部曲,一定是中间那部最好的。但《巴别塔》真的是一部烂片吗?在IMDB网评上,对它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并且都走向了极端,尽管都是缺乏理由的。恶言相向的批评充斥着这样的词语:冗长、复杂、自命不凡。自命不凡?它让谁不舒服了,让谁难受了?

有人批评说,《Babel》是一部“类《Crash》”的电影,没有什么创新的。不仅从结构上是如此,而且都在探讨不同种族的生活状态。其实我觉得两者实在相差太大。《Crash》是面向国内的,而《巴》则将重点放在了国外上。这一内一外的差异非同小可。对内你可以指指点点,而对外,恐怕未必能让评委们好受。

阿梅莉亚带着小孩离境没有受到什么阻挠和障碍,而越境却遇到了严格至极的检查。国境成为一个“出去容易进来难”的口子,管辖着这个国家的人口,以防病从口入。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里,边境一直是隔离的障碍,他用诗意的画面来表现,而在此处,却是以事件,以紧张的气氛。对于美国来说,墨西哥人一直是让政府很头疼的,他们偷渡猖獗,而且在美国的合法墨西哥居民,他们旺盛的生育力不禁上美国的精英阶层担心,在《为精英主义辩护》中,老保守派威廉亨利早就预言:以后美国最多的人种将不是白人,而是墨西哥人。这种危言耸听与美国政府的政策一拍即合——恐慌,可能是带给民众最好的礼物?

美国人恐慌吗?小男孩在墨西哥婚礼狂欢上听到枪响时的惊恐,他看到鸡被杀时的惊愕,他是不是也想到阿富汗的塔利班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割首示众?美国人是恐慌的,他们在摩洛哥看到当地村民时是如此害怕,生怕将他们生吞活剥,赶紧要逃走。他们更愿意在防弹玻璃后面看外面的风景。这样安全。

鲍曼在《废弃的生命》中解析了恐惧对政府的作用。只有让民众感觉到恐惧,民众才越需要政府,越听话,政府才能坐得越牢,越稳。所以,民众的恐惧是政府立足的支持。恐惧,无处不在的恐惧,美国人的梦魇,美国人的死穴。冈萨雷斯点到了它,驴象两党是一样的不会高兴。

冈萨雷斯在影片中设置的最大隐喻莫过于在日本的情节。日本就像是有口无言、有言无声、有口难辩的女孩一样,压抑到了极点,欲望得不到释发,只能赤裸裸地发泄。他们的枪只能用来打打摩洛哥的野兽,或者往自己的嘴巴里打进去。嘴巴,这个器官的失效,竟然成了日本最让人难堪的尴尬。这一点,恐怕还没有人理解到。

但,有点东西都是相同的。比如爱情,比如亲情。在摩洛哥、在美国、在墨西哥、在日本,影片中都设置了父母子女的关系,这些东西都是相同的,这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希望。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说:有那么多的不同,政治立场、宗教信仰、民族、种族、意识形态……等等。但是,总有些是相同的,那就是情感。

不是情感让评委失望,是恐慌吗?(诸葛沂)

 2 ) 由《通天塔》的叙事模式所想到的

首先,这是一篇很闷的影评,我一向不太喜欢政治意图太强烈的电影,即使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沟通。不过,我更无法避免政治,政治产生国情,国情产生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出故事。所以如果只从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算是不错的了,只不过个人喜好的话,只能达到三颗星的标准。 下面,我来以电影叙事结构为切入点,说说看。 说实话,《通天塔》是我第一部看的三段式结构的电影,所以是非常有新鲜感的,在这之后,我有意找了一些三段式结构的电影例如《The Dead Girl》或者《撞车》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同时呢,在了解了这些影片的叙事风格之后,我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一些崭新的词语,就是“群像电影”和“多线电影”,再之后我又看到了一些像《性的本质》那样的电影,就是一些标准的“群像电影”,我就觉得《通天塔》也很像“群像电影”, 但是随后我找到另一个名词,就是“超链接群像电影”,这次呢,我可以确定《通天塔》是一部“超链接群像电影”,而且同时呢,它是一部“多线电影”。 在网络上我并没有找到“超链接群像电影”和“多线影片”的确切定义,因为这个分类并不是常规的类型分类,应该说这一个是从影片叙事方法上,一个是从影片结构上的分类,在这学期电影赏析课程的专题中,提到过的电影可以算做“多线影片”的就有理查德 凯利的《死亡幻觉》和金基德的《收件人不明》等,而“超链接群像电影”就应该是冈萨雷斯的的看家本领,无论是《21克》还是《通天塔》多是典型的多线影片,除去它的“三段式叙事结构”,而我就从这两个特点上简述一下我的看法。 超链接群象电影 我先来说一下群像电影,群像是什么意思我翻了好多词典都没有找到,而且网络上也没有确定的“群像电影”的一个定义,但是从字面上我想应该可以读解它。“群”是群众,众生。“像”是图像,表像。“群像”就是“众生之像”。 我很喜欢这样模式的电影,因为不仅仅是觉得新颖,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在这类电影中得到的“信息量”比普通影片要多,因为就算只是共同诉说一个故事,它在剧情中的“截取面”也要比普通电影多的多。而且,我觉得群像电影有很多电影之外的一些东西,因为观众本身自己也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也是属于这“芸芸众生”之中的,所以虽然不是讲自己的故事,却很容易有很强的代入感,从而会体会到很多电影之外的东西,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感慨,同时是一种反思。我觉得相比与普通的剧情电影,群像电影讲会更容易有这种功能。 正是因为群像电影比普通电影丰富的多的生活截取面,造成了它独特的叙事魅力,而另外一点呢,就是对于剧情的叙事模式。群像电影的视觉重点是并非只是放在一两个主人公上的,而是在同一空间或者不同空间的人物之间游弋,而他们共同叙述的又是同一事件或者是同一主题,这就可以大大的加强故事的叙述力量,这种效果是普通的叙事模式不可比拟的。就像一个命题的论述,当你的论证越多的时候越能说服人,群像电影里的每一个人就像一个论证,当然比普通剧情电影有更大的叙事力量。 在群像电影中,每一个主人公都是有一定的联系在里面的,不论这种联系是通过事件或者空间,正是因为这种联系才显得群像电影真实性的大大增加,其实这种作用很像法斯宾德创造的“镜像系统”的作用。而如果这个起联系作用的事件是跨越空间的,或者说牵扯进时间的人物是跨越空间平台的,我们就不能把它称做单纯的群像电影,但是它又确实跟群像电影有异曲同工之效,所以我们可以加上一个词来定义它,那就是“超链接群像电影”,这也是我觉得为什么《通天塔》能称为群像电影的立足原因所在。《通天踏》中的群像跨度很大,很多程度上脱离的空间和时间本身的约束,同时,这也就增加了影片本身的“影响重力”。 关于群像电影的内容意义初探 仔细想了一下,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一个导演要用群像电影的方式去讲述他的故事?那把他缩小,就是导演需要这么多人去诉说什么问题?很明显,答案就比较具体了,人与人之间如果是对立面的故事,那么就是关于隔阂,关于人性中的恶,关于观念的相对。人与人之间如果是统一面的故事,那么就是关于团结,关于人性中的善,关于理解共识。因为这些故事统统是关于人的故事,一个人一个家庭当然也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但是绝对没有群像电影来的震撼。这些是我的想法,在网上看一看,群像电影大都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印证了我的想法,这就是我对于群像电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多线影片 多线影片我觉得蛮不好说的,所以再加一个定义:“蝴蝶效应式的一主线多分线的影片”,蝴蝶效应其实指的就是因小见大的事件,《通天塔》其实就是讲的一个蝴蝶效应式的故事。我觉得冈萨雷斯对于驾驭多线影片的能力很强,很散的线索去组成一个 完整的故事往往会增强影片的观看度,就像悬疑电影一样,而对于这么散的一个东西链接起来是需要很强的电影节奏感才能处理好的,在近几年,多线电影被影评人归纳为充满野心的电影,正是因为多线电影往往出奇制胜,吸引人的目光,因为它不需要很多的细节处理就可以有很强的效果。 多线,往往使影片更加“多面”,多面体的影片,往往在叙事上非常丰富,所以在结构上增加了很多难度,所以冈萨雷斯的功力还是很强的。

 3 ) 剪刀手的真·无双·乱舞

我热爱《爱情是狗娘》和《21克》,对Alejandro导演的最新的这部《通天塔》也非常喜欢。

和类似手法的电影相比,我个人的喜好是《爱情是狗娘》大于《通天塔》大于《撞车》大于《木兰花》。

相对于《爱情是狗娘》和《21克》,《通天塔》要直白一些,主题指向更明确,但是相对而言,让人思考的空间也就小了一些。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想起两篇和这部电影完全无关的文章。

一篇是西西弗所写《沟通的极限》。一篇是我自己写的《地铁里的两个女生》。

此外我不打算谈论这部电影的主题了,倒是更想谈谈公映版《通天塔》的删改。

原在我看原版《通天塔》之前,我听说有人提议公映《通天塔》的时候加上马赛克。我当时有点疑惑胶卷放映有可能加马赛克吗?

后来听说马赛克的方案果然没有能够执行,电影还是采用删减的方式。

我看了原版《通天塔》后想,这电影不能删减,一删减就会大跌水准。

等我看了公映版《通天塔》后,才发现,这个版本不止是删减,而且还有改动。

前两天听说,媒体访问在影院看了《通天塔》出来的观众,80%的观众不觉得这电影受到什么删改的影响。

我觉得这问题和向兔子打听牛肉的滋味差不多。在我看来,任何一个看过原版《通天塔》,喜欢原版《通天塔》的人,都会为这个删改版而感到愤怒的。

我想要回顾一下这个版本中的删改内容,但是剪刀手的真·无双·乱舞实在太厉害了,我难免挂一漏万,只能捡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谈一谈了。

千惠子出场第一段,在更衣间中,她的朋友胖女孩问她,你怎么这么大臭脾气。她的另一个带鼻环的朋友在旁边插嘴揶揄了千惠子一下,千惠子回嘴,胖女孩大笑。我想不起来公映版中的这几句对话是怎么说的了,总之是个洁版。而原版中,鼻环女说,她臭脾气是因为没有人和她上床。千惠子说,我这就和你爸上床去,出出气。这是电影中,千惠子的孤独第一次和性联系在一起,但是被篡改了。

接着是在J-Pop里面,千惠子和鼻环女被冷落后,在厕所里,千惠子说,他们把我们当作怪物,然后故事就切到了摩洛哥。实际上,原本中,千惠子脱下了自己的内裤,然后对她的朋友说,我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毛怪。然后她们两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千惠子一直盯着对面的几个男孩看,慢慢地把自己地大腿分开。几个男孩惊骇莫名。对于沟通被切断的千惠子来说,性这种最直接的接触,即是她的途径也是她的武器。

然后,千惠子看牙医。千惠子刚刚伸了一下舌头,医生就把她赶了出去。看来日本的牙医比我们的剪刀手还自重自爱。不过原版中,可没有这么直接,千惠子是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去吻牙医,然后牙医才把她赶走的。

在墨西哥的婚礼上,新郎的表弟当起了孩子王,带着孩子们捉鸡。他对孩子们说,我要一个人帮忙,美国小孩Mike应声而出。公映版到此嘎然而止,故事转向另外一侧。那么Mike到底帮了什么忙呢?实际上,墨西哥小伙子让Mike抱着一只鸡,接着把另外一只鸡放进了鸡笼里,然后转身从Mike手里接回了鸡。他提着鸡,手快速地转动了几圈,向上一提,鸡脖子就断了。没了头的鸡落在地上仿佛还跑了几步,一群墨西哥小孩追了上去。两个美国小孩吓坏了。

千惠子回到家中,等待她的朋友鼻环女来接她出门。两个人出门前,公映版剪掉了一段。原版中,千惠子问鼻环女,你穿内裤了吗。两个人都撩了撩自己的裙子。这可能是最隐蔽的一处删减,但是没有了这一处,观众就不会明白,千惠子后来和那些男孩见面是在一种什么状态。

在和男孩们见面的时候,电影有了最匪夷所思的一处删减。几个女孩轮流喝了几口威士忌,然后就high了。这是什么威士忌啊?让我想起《当哈利遇到萨利》中,让美格瑞安高潮的那份食品,人人都想来一份。原版中的威士忌没有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威力,实际上,他们吃了类似于摇头丸的软毒品。但是我很不明白,剪刀手门剪掉软毒品是想保护谁,同期上映的《门徒》中,可是有大段大段的硬毒品啊。

然后在迪厅中,哦,这里并没有删减,不过有一个很小很小的bug,以后看《通天塔》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这里的音效交替出现,展示千惠子的世界,效非常震撼人心。实际上,这是电影中最让我感到的一段。在这里所有千惠子的主观镜头都是没有声音的,而千惠子面部特写镜头都配有迪厅背景音乐。在第一次出现鼻环女接吻的镜头后,原版的时间大约是73分钟处,这里有大约几秒左右的镜头,是千惠子的面部特写,同时抹去了声音。这应该是一处错误。

然后等千惠子在房间中接待刑警,刑警正要离开,千惠子挽留他在待一会儿。这里剪刀手们开始乱舞了。刑警看到一直白猫慢慢走过去,下一个镜头就是千惠子裸体站在刑警面前。继神奇威士忌后,公映版《通天塔》再次上演白猫大变美少女的超现实主义。原版中再次扫兴地去掉了这个神奇的魔幻一刻。

不,我不应该用调侃的语气讲这一段。在这一段中,女演员菊池凛子的表演非常动人,直接撼动人的心灵。千惠子的孤独、苦闷、痛苦、恐惧、羞耻、坚持、倔强、勇敢等等复杂的情绪在她身上一起迸发出来。我相信这一段戏是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重要原因。

此后,在美国边境,墨西哥老人和美国小孩陷入困境。公映版两人的对话中,老人说,他们以为我们做了坏事。小孩说,不是这样,你不是坏人。老人很感动说,对,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做了错事。实际上,小孩的那句英语发音标准,语法简单,他清清楚楚地说“you are bad”。

这是最让我愤怒地一处修改。剪刀手们在想什么?把孩子当作天使是很危险的,这是《木兰花》中的台词。而实际上,现实世界的阴影一早就蒙上了他们的心灵。《通天塔》做了很好的示例,但是被剪刀手们篡改了。我倒想问一下,你们有什么权力篡改别人的作品,不仅是删减,而且是把内容改到与原作完全相反的方向上去!

故事回到日本,剪刀手蓄足了气槽,再次开始真·无双·乱舞。千惠子写了纸条,递给刑警。这本来是一段很平缓的镜头,但是由于千惠子没有穿衣服,而剪刀手一定要把电影剪成三点不露。所以平缓的镜头被剪成了凌乱的快切。完全打乱了影片本身的节奏。

然后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当千惠子的父亲回到家中,走上阳台见到千惠子的时候。剪刀手在这里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的标准不仅是三点不露,而且背面的裸露也是不能接受的。

其实我承认,《通天塔》的确不适宜少儿观看。但是本来这样深邃的主题就不是少儿能够理解的。所以还是电影分级的问题。关于电影分级,这里有篇参考文章,老头更有力量。

另外,《通天塔》是个很好的说明裸露与淫秽的区别的例子。我们剪刀手的乱舞恰恰表明了他们心中的龌龊。

剪刀乱舞也有一点好处。把这个公映版和原本对比着看,更能理解导演的功力所在。例如,千惠子裸体的那一段,之前的节奏非常缓慢,然后千惠子把节奏陡然加快,以痛哭结束,接着就是摩洛哥的警方与父子对抗的枪支场面,以痛哭画面开始,到二儿子自首,节奏再次变慢。再切换到墨西哥婚礼后曲终人散的场面,又慢节奏开始。可以看到导演对节奏变化的把握非常精准。而公映版却把这个节奏给破坏掉了。

IMDB得分7.7(29281人投票),我打8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4 ) 想起Crash



Babel与Crash在叙事方式上都采取了多线结构。Crash去年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辑奖,虽然那些蒙太奇都很老套,可在着错综复杂的线索和人物关系下却生长出了别样的魅力。个人以为,还是很适合写戏的我们借鉴借鉴。Babel在这一点上也毫不逊色,若不是主题太过相似,私以为今年的最佳影片非Babel莫属。

说到主题。Babel与Crash同样是讲述种族问题。我一直在思索,种族歧视这个问题真的存在吗?它是神留给人类永恒的伤痕,还是只源于个人行为,源于现代社会的彼此不信任。显然Babel想说的是前者,Crash表达的是后者。由片名我们就可以看出。关于这一点,Crash的开场白写得清楚:

It's the sense of touch. In any real city, you walk, you know? You brush past people, people bump into you. In L.A., nobody touches you. We're always behind this metal and glass. I think we miss that touch so much, that we crash into each other, just so we can feel something.
Crash,just for touch.

两部影片都有温馨的细节。Babel导演更偏重于生活的真实感,布兰彻特笑着对皮特说,我尿裤子了。皮特找来便盆,抱着她,像父亲抱着女儿一样。而哈吉斯让我喜欢的一点是他未曾泯灭的童话心灵。我想申辩的一点是我们能不能不再把温情称之为矫情,而放下自己的虚伪的理智简单地感动一回。Crash里的那个小女孩,当爸爸第一次给她穿上隐形保护衣时,我已经泪流不止。当她为父亲挡下子弹,仍然天真地笑着:Dad, it’s ok, I’ll protect you. Dad is Ok, it’s a pretty good coat。相信。所有的爱都是因为相信才存在的啊。后来店主沮丧而不无感激地说:She’s my angel。其实真正的天使是他的女儿,也是他自己。佛家有言自性觉即是佛。顿悟之时人间处处皆乐土。

叙事方式和故事的主题雷同让Babel和Crash之间产生了很多本来无所谓比较。我个人非常喜欢Babel,特别是对于日本女孩这条线索的处理,有导演自己的深意在其中。Babel带给我的是感慨,Crash带给我的则是心灵的冲撞。相比Babel的淡淡的叙述性,Crash有很多的巧合,很多的刻意,但如果不是我们的吹毛求疵,Crash真正的成功是因为人的情感高于了故事的完整。Babel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永恒的隔阂与无奈,Crash则告诉我们人类是有达到彼此和谐的希望的,而且这希望并非神赐,而来自人类自身。Babel的苦痛没有把我看哭,Crash的希望倒让我哭了好几处,这令我有些意外。哭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它不是判断影片的标准,但有时,哭会打乱标准。

伟大的塔可夫斯基曾向我们证明,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而言,艺术家的内涵与良知都应该先于技巧。Babel和Crash的导演都做到了这一点。毕竟戏剧电影的空间是有限的,但人的情感是个无限。Crash让我想起约翰列农的Imagine,并开始愿意把它称作理想而非梦想。理想,是可以通过努力,通过人的自觉而实现的。Crash展现了社会阶级规则的丑恶与不平,却也传达了人性的美好和希望。当通天之塔倒下数千年后,人类在冲撞之中,绝望之时,终于绽放出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光辉。

尤记得去年大概也是这时看过Crash,下定决心做一个好编剧。Babel的结尾,导演留下这样两行字: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我想最暗的夜便是这个错综纷扰的世界,最亮的光便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爱和希望。

 5 ) BABEL的語言衝突


幾個星期前看了Babel,縂覺得不如想象中那麽好,縂覺得有些章節可以改進。不過imdb上的評價甚好,也被看作明年奧斯卡的有力爭奪者。我承認它在制照衝突上的確做到了和CRASH一樣的效果—一環套一環,典型的戲劇手法,人物關係不是那麽錯綜複雜,但是衝突主要圍繞幾個人物展開。加之它所展示的地域風情和微妙的世界局勢所呼應,應該是學院獎委員會喜歡的口味。
説到底,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語言的衝突展開連環套的。
地點1:Morocco
人物:Brad Pitt, Cate Blanchett, 當地導遊, 當地民衆,旅遊團組員。
衝突起因:Cate中槍
故事脈絡:爲了給妻子換取急救的時間, Brad不得不聽從導遊的意見,和巴士旅遊團的所有人一起到了離出事地點最近的導遊的家裏,在那裏他可以打電話給家人和大使館。村落裏的人都是中東打扮,看到白人遊客面露的是驚訝,指指戳戳;語言不通的白人十分驚慌,在這樣一個處處幾乎都是土坯的村子裏,人人的裝束和電視裏的恐怖分子沒有什麽區別。旅遊團的人們要求立刻離開。而Brad的電話並沒有立即召喚來直升機,他變得憤怒,驚恐,甚至絕望。

地點2:Morocco
人物:夫妻和兒子一家4口, 小販,
衝突起因:買槍
故事脈絡:小兒子的槍法顯然好於哥哥,父親則寄希望他們可以殺死來犯羊群的狼。爲了驗證小販的話,兄弟二人在山頂比試,期望這把來復槍可以達到3公里的射程。

地點:東京
人物:高中啞女,父親,警官,一群無所事事的少年
衝突起因:啞女被人瞧不起,因爲語言的原因雖不缺朋友,但缺少愛情
故事脈絡:母親過早自殺,少女十分敏感;和父親的不慎和睦,使她與一群追求感官刺激的少年爲伍,在舞廳醉生夢死,在毒品中找尋快樂。她的生活因爲一個來調查父親的年輕警官而改變。

地點:聖地亞哥, 墨西哥邊境
人物:兄妹二人(Brad 的兒女),保姆,保姆的侄子,邊防警
衝突起因:爲了參加在墨西哥的兒子的婚禮, 保姆不得已把這對孩子帶離聖地亞哥,因爲孩子的父母深陷Morocco,Cate還在接受治療。深夜囘美國的途中,醉醺醺的她的侄子無視邊防警令其停泊的要求,強行闖關
故事脈絡:孩子走失在沙漠裏,保姆絕望地呼求邊防的救護。

啞女 父親獵槍村民小販父子Cate, Brad兄妹保姆

其實矛盾衝突不是來源於人物之間的直接衝突,而是借助語言的不同,文化的誤讀,宗族的隔閡來展現全篇的戲劇衝突。雖然傳統意義上的戲劇衝突必然來源於或者帶來人物衝突,但是Babel所想要表達的衝突更想超越簡單的人物衝突。
那麽用一個聖經故事—《通天塔》就已經足夠的情況下,爲什麽還要編織幾個並頭發展的綫索呢?因爲通天塔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用一個現代的,看似有點錯綜複雜的故事,並讓它竟可能地帶上各種異域風情和文化印記,可能更能引起挑剔的學院委員會的注意。

這樣說,並不是說這不是一部好電影,但是它只是一部沒能超越想象的好電影,中槼中矩,又有些取巧地投人所好。
它在反映文化衝突和宗族衝突的時候,僅僅用語言的不通作了一個大的包裹,内在的衝突要看觀衆心里的衝突和慣性情結。
觀衆本身的内心衝突來自不同的觀衆的體驗,所謂千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今年看過的片子裏,帶有宗族觀念的還有Borat,Judgment。不同的電影想要引起關注的只有一個:种族歧視不但一直沒有消除,反而因爲一些偶然事件或者一些國家的強大而變得更加偏執。Borat對猶太人的嘲笑,如果說僅僅是從哈薩克人的角度來調笑,那你就錯了,如果說是從美國人的角度來譏諷落後國家,你更錯了。主演本身就是一個猶太人,就如《南方公園》的主創之一也是猶太人一樣,有了這個護身符,他們可以盡情嘲笑一切,連自己都不放過嘲諷的人,你還會說他們是种族主義者麽?Judgment講述也門共和國在911后遭遇的“連坐”—由於信仰的相同,文化的相同,還有裝束的相同,他們被視爲恐怖主義者。
Babel裏表現出的白人的恐慌看似不無道理:911的劫難是心頭永遠無法平復的痛;自恃最發達國家公民的不可一世在面對貧窮和落後的時候,卻爆發為恐懼和神經質。即便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Cate,在喝水的時候也是顧忌重重,生怕冰塊不潔。這些顧慮,或者說忌憚,植根于他們對中東地區零了解或說負了解(本國政府在宣揚他國或者其他種族時,不可避免的高高在上和狂妄自大。)
那麽語言相通,背景相同又如何?
在cate中槍后,同車的白人非但沒有和他們夫妻同生同氣,反倒是找機會趁早離開那個充滿“恐怖分子”的村莊。啞女和同齡人的交往,受到語言的限制;即便周圍的人懂手語,依然將她看待為下等人。她強烈的渴望被愛,嚮往男生的追求,變成強烈的復仇心理:捉弄看不起她的男生。同時,她又在羞恥心的責問下非常痛苦。在搜索來福槍的過程中,Morocco 警察對待村民和父子三人的拳腳相加,粗魯和莽橫清楚地寫出這個世界不言自喻的等級之分。語言明瞭又如何?《迷失東京》講述的那個在語言的迷亂中找尋心靈伴侶的老人,還不是回到妻子身邊過囘一樣的生活。沒有理解和尊重,語言更是多餘;與其這是個喋喋不休的世界, 不如是一個靜靜的無語天地。
如果說Cate和Brad在Morocco的遭遇是得意洋洋的白人在穆斯林世界遭受的同伴的背棄,異族的幫助,那麽他們的一雙兒女在墨西哥的24小時則是飽受美國制度的折磨。墨西哥的橋段是一群並非“高尚”,但是異常快樂的人們的簡單生活:盡情舞蹈,歡快歌唱,伴著美酒,喜慶的婚禮,一切都是十足異鄉情調。雖然這裡的落後還有文化的差異(在孩童面前血淋淋地殺雞,縱容小孩喝酒)給孩子帶來的是Culture Shock, 卻滿足了孩子簡單的快樂需求。而邊防警從保護美國公民角度出發,根據制度做出了判斷:保姆的侄子和保姆妄圖綁架兩個美國公民從中牟利。孩子們受盡煎熬,深愛他們的保姆最終也沒能逃脫遣返回鄉的命運。在另外一部電影裏,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也從美國人的角度,反省了對待墨西哥人的態度。
然而,世界就是這樣,沒有文化的差異,也就夠不成世界的多元化;號稱構建多元文化的北美卻常常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人權宣言,種族平等,尊重個人,如果真的能做到,人們恐怕也不會嘗試電影,書籍,音樂等各種方式來重新解讀通天塔的傳説了吧?塔最終沒有建成,猶太人爲了建立自己的國家付出了血的代價,巴以衝突還在升級,海灣駐軍是在維和還是在自殺,國與國相互詬病,種族爭端不斷,大和,高麗和大汗爭不斷理還亂的是一衣帶水,還是勾心鬥角?
看過Babel,每個人都能在裏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主題。但是它過分的追求大而全也使影片失去了一點真摯和可信。

 6 )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

冲着皮特看的这部电影,喜欢他深邃有故事的眼神,而这部同样深刻的电影莫名的格外适合他来诠释和演绎!

很喜欢一位观众的评价“电影《通天塔》不是那种好看的果盘,也不是让人看了觉得放松的小点心。《通天塔》不是第一部把不同地点不同的人用偶然事件联系起来的片子,导演并没有去重复那个人人都已经烂熟的观点:命运是个随机数。命运不是影片的主旨,生活才是。”看了很多以几个人为主线,然后把几个偶遇的人和事连接起来,拼凑成一一部电影的片子每次都会觉得多少有些不连贯和突兀,而这部电影也是三个地点,偶遇的人与事,去让人觉得这就是顺其自然发生的,而每件事情似乎都有一个主线在牵引着,让人觉得总觉的这就是生活!

一部带着悲伤情调又温情的电影,最后婚姻被挽救,爱情还是很美好,有的人在继续等待着,有的人重新获得,有的人失去了,但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有平淡也有冲突,有分分合合,有喜怒哀乐,但总有归于平静的那一刻,风停时就休整,起风时就对抗!

 短评

美国人的命真值钱~~

5分钟前
  • 我靠
  • 推荐

伊那里图"乱序多线程三部曲"终篇,获戛纳最佳导演。前两作探讨爱情和救赎,这次聚焦交流沟通,视野更为国际化。但相比"21克"的倒叙插叙与多线程结合、"爱情是狗娘"的三段线性叙事+零星插叙,本片四段线性叙事的交叉顺序从头到尾都没变,实在不够味。日本故事也必较松散,但迪厅跳舞段最爱。(8.0/10)

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我喜欢日本女孩的故事。

9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比较刻意,但是仍然拍的不错。

1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上帝创造了巴别塔,渴望通过语言和文明的隔阂造成冲突。富庶之国永远无法完全体会到某一个旮旯人民的闭塞;失声的少女渴望触摸世界的每一个音符。于是世界上有着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肤色,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角落里,迎接同样新生的喜悦,同样年轻地活过,同样爱与结合,同样生离死别。爱最为永恒

17分钟前
  • Elanor
  • 推荐

音乐真的加分了……导演还可以嘛,剧本太用力了。

22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所幸,电影的最后还算温情。就如同导演献给自己的孩子说的话:黑暗中还有光明

26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世界是平的,很小,但人与人之间很远,这隔阂如天堑。论巴别塔的倒掉。这位妹妹,腿间和内心毛茸茸的怪兽露出来了耶……

28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无知的我们对未知的情境进行价值预设,没有善意与信任,多的是孤立与畏惧。于是灾难发生。

30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1小时52分的时候终于明白什么是巴别塔了。这世界充满着误解。只有上帝才知道事情不一定是你我看到的那个样子。你相信乞丐的故事么;钱军打人。沉重的调子。剪辑斧凿太过了点。献给我的孩子们,玛利亚和伊莉莎...你们是无尽黑夜中最耀眼的光芒

3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可贵的是导演抓住不同地域的影像气质,菊地凛子的裸体,比《迷失东京》整个电影都日本。

3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多线索,但不刻意加强连接点。生命个体间永远无法逃避的万有引力

40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传说中,人类由于语言不通而最终放弃了修建通天塔。电影里,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聋女无言,摩洛哥人无语,但是他们却似乎是对白最多的人。如果真有通天塔,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就在人心里。影片在最后的献辞写道: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影片用一种缓慢的时间刻度讲述这些暗夜和光亮,让每一种痛苦都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看到生命如何在生活中被打磨。提醒我们那些可能被遗忘了的存在,诸如某种生活状态,某种内心需求,某些人和某些事。

41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多线程非线性叙事是伊纳里图的标签,但《巴别塔》这张网织的太大,于是就显得韧度不足了

4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菊地凛子脱光了衣服,那是我见过最孤独的裸体。

46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一颗子弹毁了四个家庭,完美诠释蝴蝶效应。

4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原声不错

48分钟前
  • Touma
  • 推荐

和語言沒有關係,和種族沒有關係,和國別沒有關係,和文化也沒有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從來都不對稱,我們需要的是先平心靜氣,然後好好地聽對方說完。可是誰也不會。

53分钟前
  • 劳永逸
  • 力荐

面对好评如潮而且又在奥斯卡拿了奖的电影,我能不能坚持说,我不喜欢?

55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还行

塔仍旧在修筑,而且越来越高,只不过人还是一样无法交流。

58分钟前
  • Le Salomo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