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行记

HD中字

主演:弗朗索瓦·拉勒芒,朱勒-尤金·乐可利,维克多·安德烈,布鲁耶特·贝尔农,布鲁奈特,珍妮·D·阿希,亨利·德兰诺伊,德皮埃尔,法扎特,克尔姆,乔治·梅里爱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190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2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3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4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5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6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3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4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5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6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7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8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19月球旅行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月球旅行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天文学院院长(乔治·梅里爱 Georges Méliès 饰)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天马行空的月球旅行计划。他和另五名大胆的天文学家监制出了炮弹舱和大炮,并在军队的帮助下乘坐炮弹舱顺利登月。兴奋过后六名天文学家精疲力竭的在月球表面睡去,浑然不知许多星星悄然观察着他们熟睡的样貌。最后一场寒冷的降雪唤醒了他们。众人躲藏到地洞中却不慎用雨伞惊扰了月球人,于是一场慌乱的冒险开始了……幻灭张国荣热·情演唱会爱的隧道老大风过耳阶梯下的恶魔没完没了的爱春风十里,不如你终极蜘蛛侠第一季繁文琐事第一季洗罪2019我该爱哪个女孩我的灵界男友坏蛋必须死生死谍变东方红林白征空记肖开提的假期毕业生1967扁担·姑娘神秘敌人滚滚红尘大捷寅次郎的故事3:寅次郎温柔的爱伊娃文姬归汉叛逆青春变奏曲第一季消失的王子剑花烟雨江南粤语特工疑云第二季埋伏2011势在必胜消失的情人节2023开膛手的名单维多利亚的秘密2017时装秀美梦成真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sonic Armada来自Air

   在上初中的时候,读书不多,当时学校推荐每个人买一套初中生必读的书,有十多本的样子,比如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这些,当时儒勒凡尔纳的书也在其中。
   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无所谓想象力和世界的概念而言,没出过小县城,精神世界几乎是空白的。记得当时读过的第一本儒勒凡尔纳之后,不过瘾,陆续又从学校的小书店买了好几本,完全被吸了进去,同龄人在方兴未艾的网游世界里打杀,我在科幻的雏影里漫步。
   如今十年过去,又被电子乐俘获,感觉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电子乐和科幻在我看来一心同体,电子乐的未来感和对于机械的想象与科幻的原始精神是相同的,科学暂时无法穿透的空间,是想象力的沃土。如果说乔治梅里埃将科幻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彩色修复版则是将一件陈旧的酒瓶装进了新酒,而且新酒的味道远超酒瓶自己的想象。
   结尾的配乐sonic Armada不像是一个九十年代末的乐队的创作出来的,它应该来自七十年代的日本,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时代,如果说它是经典专辑《Solid State Survivor》专辑里面的一首,我不会有丝毫的疑问,这种太空式的漂浮感和节奏来自老旧的电子合成器,Air在致敬。在Air其它的音乐中,没有这种毫无法国·色彩的电子乐,sexy boy是法式的慵懒浪漫,是“你来摸我吧”的骚气,《Moon Safari》中的其它也同样是法式的,只有sonic Armada,是Air独一无二的存在。

 2 ) 电影和音乐的关系

学生时代喜欢的The Smashing Pumpkins乐队,非常有气质。也非常喜欢乐队的《Tonight, Tonight》MV拍摄手法。看见这部老电影才知道此MV属于借鉴模仿。追溯到这部伟大的电影作品。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Tonight, Tonight》MV地址:

//www.bilibili.com/video/BV1YY4y157dM/?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b1bbb18c26535a4875f329f2213a558c

 3 ) 一发打在脸上的炮弹

上个月被葡萄槽的汪佳琪批评了影评逻辑不清晰,主题混乱……心里虽然不愿意接受批评,但事实确实如此,自己本来文学功底就不怎么好,对电影知识的了解也是业余的令人涩涩发抖,所以写出来的有时候自己都懒得看,更别说是发表到公众号了。而回头看看自己已经又是一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了。看来懒惰又霸占了我的灵魂,感觉又要为自己车上10分钟的陈述理由……就此停下!来说说今天发现的一部有意思的影片《月球旅行记》 这部电影拍摄于1902年,是那个遥远的电影萌芽时代。而我一直觉得观看若干个时代之前的艺术作品是件荣幸的事情,因为已经有不同时代的声音与文字讲它点缀,所以我们在欣赏起来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角度来去对比与剖析它。但在这里不谈它拍摄手法,不谈它的丰功伟绩,(PS:请照顾下我这个门外汉的复杂心情)只吹一点,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科幻片。剩下的大家自行百度了解。 这部影片时长不到15分钟,场景与剧情都很简单,但是故事结构完整,主题清晰明了,用的诸多道具特效,魔术特效也是那个时代鲜有的创新之举,用豆瓣网友的评价,该片是那个时代的良心作品,比其后世的许多不知所云的科幻片强太多……整个影片风格趋于滑稽、魔幻,无论是演员们近似马戏团的服饰,还是影片中怪诞的月球遭遇外星人,甚至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返回地球的方式,这都体现了导演梅里爱丰富的想象力与超越时代的创举,当然这和导演梅里爱早期从事魔术与戏剧行业密切相关。说到这个导演,还是只吹一句,电影多种拍摄手法的鼻祖……其他的自行百度了解…… 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影片中梅里爱通过一张坑坑洼洼的人脸赋予了月亮与人一样的感情世界,当那枚载人炮弹坠落在月亮的脸庞时,月亮一脸的懵逼与无奈生动而形象,顿时让人啼笑皆非。 听说这部电影历经沧桑,曾一度被焚毁但却意外被一个收藏家保留底片,在这里我真心感谢那个一直珍藏这部电影的收藏家,如果没有他的保护,可能我们真的要错过这个人类历史上美丽而伟大的瞬间。 2018年5月5日,范柳原Evan书

 4 ) 最早?最伟大?至少,值得尊重

在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之前,其实是有过电影的拍摄的,以及是否是唯一的一部“第一部科幻片”,这也无从考证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是《月球旅行记》开始拥有了当今电影的许多特征:最基本的,《月球旅行记》是一部由多个镜头组成、由多个演员进行表演的、包含叙事的电影。

本片导演乔治·梅里爱,和第一代电影制作者之一的Porter一样,都display了一个现代欲望:将一切事物的距离都拉近,最终目的是抓住诱惑。而与“月球”相关时,这种欲望便被体现为将月球带到地球上,或者是人类登上太空征服月球,标题很明显表达了后者的做法。事实上,电影中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察月亮,也达到了一种将月亮拉近到和自己只有一臂距离的感觉,或者说是错觉。梅里爱在电影里强调了在世纪末时,地区居住者们的探索和征服欲

通常我们认为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 太空漫游》是现代科幻电影的鼻祖之一,但是和这以及之后的科幻片相比,《月球旅行记》的风格并不严肃,相反,它借鉴了法国童话表演和英国哑剧的风格,再加上梅里爱曾经的魔术师身份,各种魔术技巧加上插科打诨式的桥段,充满了娱乐性。比起对科幻片的影响,倒不如说《月球旅行记》有一点启发了之后好莱坞商业片的部分娱乐方式

接上段,因此,《月球旅行记》被后人称之为“the cinema of attractions”,因为在《月球旅行记》中,奇观、滑稽和荒诞的感觉大于了逻辑、现实和故事本身,甚至里面的人物是没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成长弧线的,就像我在短评里说,确实很难给人一种“电影感”。甚至梅里爱本人也把故事作为视效的一个pretext去对待

(莫名想到了老马把漫威电影成为“theme park”,这俩称呼,总给我一种异曲同工之感)

导演乔治·梅里爱在本片中用到了很多当时很创新的摄影技法。首先是“stop-motion”,stop-motion指摄像机先拍摄一小段内容,然后暂停,在未拍摄期间重新布置场景,完成布景后再让摄像机进行拍摄。由于布景过程中摄像机是暂停的,所以可以实现瞬间变化或消失的效果。梅里爱后来声称,他是在歌剧院拍摄路面交通时偶然发现了这个过程,当时摄像机由于故障暂时卡住,几秒钟后又恢复拍摄。在此期间,一辆公交车在摄像机卡住时从摄像机面前经过,但因为有几秒钟的暂停,导致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这辆公交车仿佛一辆灵车一般。不过这个故事多半是梅里爱导演开玩笑的,因为stop-motion在1895年爱迪生拍摄的一部电影里已经被使用过,该电影展示了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决,在拍摄期间,在刽子手放下斧头之前,摄像机暂停,爱迪生使用了一个假人代替了女演员的位置。

在利用“stop- motion”完成拍摄之后,梅里爱对拍摄完成的镜头进行剪辑后再进行拼接,而不是直接拼接,这样消除了相机从进行拍摄到暂停的过程时过度曝光的帧,这样的技巧被称为“substitution splices”

第三,梅里爱强调了镜头间的动作连续性(continuous action),例如,上个镜头,某个人物从悬崖坠落到镜头下方直至出界,下个镜头,这个人物会从镜头上方边界坠落着出场。

第四,梅里爱想在17个镜头中完成17个布景,但受限于条件无法做到,梅里爱便使用了胶片的重叠和溶解(overlap dissolves/lap dissolves),这是在当时的剧院里无法做到的技巧

最后,当时的梅里爱其实已经有让镜头运动去拍月亮的想法了,但是和现在的zoom in镜头不一样的是,梅里爱让“月亮”由远到近地靠近镜头,达到月亮在镜头里越来越大的效果

从现在来看,《月球旅行记》是原始甚至是愚蠢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月球旅行记》确实为后世电影史启发了不少……

 5 ) 月球畅想

翻出影史第一部科幻片,乔治·梅里埃奉上了《月球旅行记》,月球那经典的曲奇脸上,一枚炮弹正中右眼,于是海报上出现了月球或惊恐或哀伤或怒目圆睁的表情,这想象一度让影迷欢欣鼓舞,梅里埃也成了造梦大师,当然,登月这个梦他也是从前人那里借来的。

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其中一位的儒勒·凡尔纳,响当当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游地球八十天》都是他智慧的结晶,这想象力还真是上天入地海里游,汪洋恣肆。他在1965年连载过一本《从地球到月球》,想出了发射炮弹去往月球的主意。

后来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炮弹的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想象,在1901年发表了一部《最早登上月球的人》,主人公乘坐炮弹飞行器到了月球,并开始了在月球的冒险,还与月球人发生了争斗。

很显然,梅里埃1902年推出的本片无疑从前面两位幻想家的作品中汲取了灵感。六位探险者有幸坐进炮弹舱,随着点火发射,月球的脸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形象地将月球拟人化。月球表面沟壑丛生,乱石一片,不时冒出一些浓烟、火焰,看来十分危险。

六位探险者旅途劳累,于是席地而睡,就在他们睡觉的时候,天空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先是一颗彗星拖着长尾划过,再是七八颗星星居然从正中打开了一扇窗,七八颗脑袋伸了出来,好奇地观察着睡梦中的探险者,接着有两位女子托着一颗星星,一位女子坐在月钩上,还有一位老人从带有环的星球里面探出头来。可以猜测,他们都是外星生命,从没见过地球人,所以前来看个热闹。热闹还没看够,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围观的人只好作罢,六位探险者也从睡梦中冻醒,继续前行。

到得下一处,遍地是蘑菇,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其中一人(这个人应该是六人中的头儿,因为凡事都是他打头阵)仿佛在说,这蘑菇好大啊,于是撑开自己的伞,发现蘑菇比伞还大,然而奇怪的是,他的伞一下子也变成了一只蘑菇,并且越长越高。正当六人惊叹这变化时,从蘑菇后面钻出一个模样怪异的人,手脚并用,六人都很害怕,头儿试探性拿一伞打去,结果月球人化成了一缕烟,消失了,正当六人惊魂未定之时,又有一个月球人从蘑菇后面出来,头儿照样一伞打去,月球人照样烟遁不见,头儿带领大家想要离开,这时一大群的月球人出现了,于是六人被逮进了月宫。

月球王坐在宝座上,侍女在侧,六人被反手缚住,到了月球王的面前,月球王不知说了什么,恐是要对六人行刑,这时头儿情绪激昂,用力挣脱了束缚,直接将月球王从宝座上举起,扔到了地面,化作了青烟。

杀了月球王的六人向悬崖边的炮弹舱跑去,月球人紧追,头儿断后,又干掉了几缕青烟,当其余五人都进了炮弹舱后,头儿拽着炮弹舱的绳子,将炮弹舱拽离了月球,落入地球的海里面。

整个月球探险宣告结束,确实是纯靠想象,没什么科学依据,但这个梦能够从文字或者脑中的画面转变成亲眼所见的画面,就难能可贵了,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迹,梅里埃就让这个奇迹发生了。

然而现实往往会扼杀想象,1969年阿波罗11号真的登月了,于是中国人脑中的嫦娥玉兔吴刚月桂树什么的都成了泡影,梅里埃银幕上的月球人就真的化成了青烟,因为月球表面寸草不生,更别说人了,连鬼都没有。

所以,我认为科学那一套没必要谁都知道,就像人都有秘密一样,保留一些神秘感难道不好吗?就让我对月球多一些瑰丽的想象吧,至于真相是什么,我不屑去知道,我有我的畅想,就够了。

 6 ) 还记得The Smashing Pumpkins的Tonight,Tonight吗?

那首歌的mv就是根据这部电影拍的。因为非常喜欢那个mv,所以下了这部片子。
其实这电影只有10多分钟,不过好歹是100多年前的作品,很具想象力的布景,剧情也满好玩的。想想现在的很多电影,我看还不及这个。
旁白大概是法国人,英语说得很那啥……不过本来就是默片,听不听得懂都没关系。

 短评

我一直认为想象力是革新进步的原力,而梅里爱之于电影就是最伟大的想象力。

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电影让梅里爱破产,电影让卢米埃尔至死都在谴责他的“剽窃”行为,电影让他的晚年只剩下了一个小小的玩具糖果铺,他留给电影的却是一座座宝藏。人们逐渐忘记了乔治·梅里爱,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不顾一切的奔向电影的世界吗?还是那把大火早已燃尽了他对电影的热爱?

6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看的是戛纳彩色修复版,很有创意。其实胶片背后的故事可以再拍一部片!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精彩有趣,淡入淡出,史上第一位把特效运用到电影里的人~看过《Hugo》再看《月球旅行记》的彩色修复版,才知道把如此珍贵的影像保留下来是多么不易。MoMA首映了修复的纪录片,赞!和一大堆电影界的学者坐一起看。。。还有钢琴配乐的朗诵版!极赞!

1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过air迷幻上色版后重标:两个版本各具特色 自然 无音乐及黑白或许还更好些 否则总好似染上现代平设的条条框框似的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真人科幻 大场面一点不缺 幽默点也刚刚好 月宫神奇或凶险的描绘同样不坏 最印象深刻的超长炮射向逐渐清晰(并变出脸庞)的月球 收尾的征服雕像不喜欢 倒是那时代风情

1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Méliès的这部作品引入了很多电影元素,布景、灯光、服装、演员、剧本……这部片子相当于七十年代的人看大白鲨,八十年代看回到未来,九十年代看侏罗纪公园,二十一世纪看加勒比海盗。

21分钟前
  • 宿命论
  • 力荐

一百多年前……梅里爱发明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2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值得敬佩。修复后的彩色版,一帧帧胶片上色,可爱的想象力,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暗喻了当时的时代变化。科幻片的开山之作,叠影、淡入淡出等手法,加上大量的特效,都为电影手法开创了先河。戛纳修复版的BGM真是魔性。

26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Time, time, time...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向形式主义电影的源头致以史的敬意。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伟大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乐队指挥机位”固定镜头的无穷魅力~

3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意义极其深远,如此丰富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惊叹与佩服,短短12分钟,已经阐释出电影的多种可能性。★★★★

36分钟前
  • Q。
  • 推荐

梅里爱还是挺有些真趣的,110年前的小短片就能充满奇思妙想,现在看来虽然粗糙,却很带劲,而在当时,就更能让人体会到技术革新的激动与震撼了。一群老男老女群魔乱舞,有趣,有趣啊。

3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1902年,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乔治·梅里爱作品,14分钟,彩色修复版。以现在的眼光看,就像一出小学生幼稚舞台闹剧。但放在110年前,这就是比《泰坦尼克号》还动人,比《黑客帝国》还酷炫,比《阿凡达》还震撼的视觉盛宴啊。网友评论:一百多年前……梅里爱发明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特效……

4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世界第一部科幻电影,1902年。

48分钟前
  • 力荐

凡尔纳科幻小说改编。特技大师梅里爱,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导演,发明了慢镜头、快镜头、叠印、二次曝光、场面转换。完全脱离实际的幻想世界,对戏剧式表演的实录,永远中景,摄影机不动于乐队指挥的位置。假定性。表现美学的源头。

52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登上月球的科学家其实是一群戴尖帽的霍格沃茨魔法师,而月球则跟骷髅岛没什么两样,只是你在上面找不到金刚。Georges Méliès作为电影特技之父和最早的制片厂创建人,同时也应该被尊为cult片领域的开山鼻祖。

57分钟前
  • 畸小山
  • 力荐

这是部大片

58分钟前
  • 晨光荣耀
  • 推荐

看的是2011戛纳彩色完整修复版。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确立幻想电影与现实主义/纪录片(卢米埃尔兄弟开创)的分野。梅里爱出身魔术师,也是第一个运用特效和尝试将电影彩色化的导演。尽管仍受限于舞台剧式的固定中景段落镜头,但淡入淡出与叠化转场首次引入电影语言。现在看仍然令人拍案叫绝。(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2000年在云大科学楼看过未修复前的录像带版,当时已经惊为天人,刚接受了一些艺术片教育后,就哀叹100年来,电影丝毫没有进步嘛。2015年初,在Moma百老汇的五周年生日,就着默片现场配乐再看彩色修复版,就只单纯当作影史奇观而不再做过多联想哀叹了。

1小时前
  • seamous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