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将至

HD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巴里·德尔·舍曼,保罗·F·汤普金斯,狄龙·弗雷泽尔,凯文·布雷斯纳汉,吉姆·麦司奇门,Randall,Carver,保罗·达诺,塞伦·希德,詹姆斯·唐尼,凯文·J·奥康纳,大卫·沃肖夫斯基,Tom,Doyle,汉斯·霍斯,科琳·福伊,拉塞尔·哈瓦尔德,Guy,Richards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血色将至 剧照 NO.1血色将至 剧照 NO.2血色将至 剧照 NO.3血色将至 剧照 NO.4血色将至 剧照 NO.5血色将至 剧照 NO.6血色将至 剧照 NO.13血色将至 剧照 NO.14血色将至 剧照 NO.15血色将至 剧照 NO.16血色将至 剧照 NO.17血色将至 剧照 NO.18血色将至 剧照 NO.19血色将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血色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98年,银矿工丹尼尔·普莱恩惟尤(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因井下作业事故摔断了腿,但他因祸得福了解到秘密的石油信息。他利用领养的孤儿HW(狄龙·弗雷泽尔 Dillon Freasier 饰)欺骗乡民赢得了石油地盘,从此飞黄腾达。但是, 成为 石油大亨的他并不快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H.W不幸失聪, HW对他的怨恨与日俱增,他唯一认亲的兄弟居然也是冒牌货。传教士伊莱·桑迪不过是个借宗教蛊惑人心的小人。在一次采矿事故中,丹尼尔的工人不幸丧生。正当他希望伊莱(保罗·达诺 Paul Dano 饰)施以援手时,对方羞辱了他,两人从此开始明争暗斗……拆弹英雄魔鬼情人2002布朗神父第九季恶意亲爱的大卫2023红鹰南方安逸沉默之枪寻:电影版洛迪2010危情营救红门兄弟自由了!失落世界的统治者夜鹰的单相思我自己的情歌乌托邦金刚狼2(国语版)反恐特警组:潜龙突围天使降临罪爱你犯罪现场调查 第八季戒烟不戒酒电影版地雷战青面修罗权力的堡垒第二季爱情进化论金钱男孩一个不落无声的爱摩斯探长 第六季炸鸡块奇遇记聚宝盆2003人类世2018回家路上迷毒之无足鸟画春功之颜如玉夜困杀人场江山风雨情

 长篇影评

 1 ) 黑暗之血

即使丹尼尔-戴·刘易斯只演过这一部片子,也够刷一辈子的了。

影片开头的15分钟,展现的是一个人孤独的劳作。他挖土、采掘、不慎摔倒。如果他就那样摔在洞里,伤得更重些,默默死去,估计也要很久之后才会有人发现。当他挣命爬回有人的地方时,人们只是专心分拣他采到的矿石,计算分量和价值,而任他躺在地上。

这说出了这个时代的真相——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如他所找到的东西,或者说,完全取决于他的“产出”。凡是洞悉这个真相的人,就不会再对这个世界抱有任何幻想。哪怕他真的曾经憧憬过“在海边建所房子,生一堆孩子”,这一过程也足以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接下来,丹尼尔与人合伙采油——工业时代的黑色血液,被演绎成了充满宗教意味的场景:工人用油充当圣水,给孩子“祝福”,十字架般的简陋木制井架突然折断,为油井献上了生命和鲜血的祭品。

自此,浑身沾满石油的丹尼尔,成了一个沾满鲜血的被诅咒者。10年的光景,为他积累起了资本,成为买地开采的“Oilman”。他想方设法,取得当地人的信任,以低价买下土地,再攫取其下蕴藏的巨大财富。

说“攫取”倒是言重了些。正如丹尼尔所说,即使明知地里有石油,但你们无力开采。工业需要资本的投入才能启动,设备、人工、技术……都必须靠钱来堆,而资本的伦理也早已赋予了这投入以神圣和高尚的意义:

“让我们谈谈面包吧。我印象中,在这个伟大的国家里,任何男人、女人或是小孩子,如果把一块面包当作奢侈品,将是多么的可悲。我们可在此地挖水井,有了淡水,就能灌溉。有了灌溉,就能种粮食,那些曾经的不毛荒野将被变成良田沃野。到了收获季节,粮食多得发愁。这位女士,你家的面包将会一直堆到脖子。修建道路,发展农业,提供就业,兴办教育……这只是我们建设计划中的寥寥几项而已。女士们先生们,我向你们保证,如果我们真在此地找到了石油,那么你们不但能在此地继续繁衍,这片家园还将更加兴旺富强。”

当然,一个精明的人会事先计算好成本和收益。他对养子讲起这笔账,未必是搞财商教育,更多是因为身边也没有再信得过的人。严格地说,这个孩子确实在跟他“合伙”:他是他游说当地人的一张形象牌,也帮他留住了残余的某种信任和情感。他对孩子表现出的温情和关心,包括后来把孩子接回,明显不完全是出于利用的心理。尽管这种情感,从潜意识上说也源于一个重要的事实:不谙世事的孩子,是唯一对他没有威胁,也不能令他嫉妒、失望和仇恨的人类。

而当这个孩子失聪后,就变成了一个需要更多情感呵护和精力投入的“负担”,包括他与“弟弟”的争宠,都是一摊没有尽头、叽叽歪歪的麻烦,于是尽管亦有不舍和愧疚,他仍然决定将之送走。这里投射了资本的本性:它不惮于抛弃和碾碎任何阻挡它增殖与扩张的人或物,即使上帝本身也不例外。

倒霉的神棍牧师显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居然企图与之讨价还价,果不其然地成为炮灰。如果他真是内心纯洁的圣徒,说不定还能对丹尼尔产生某种震慑力。不幸他只是个跳大神的,同样充满野心和虚荣。他提出为油井祈福本身没啥毛病,但开口先强调的是“向公众介绍我”。这一步就把上帝也跟着拖下了水。入教的工人反第一个死在井下这种讽刺,倒没什么意思了。

真正的信徒是那个不肯卖地的老头。由于他的固执,导致了那场经典的教堂戏:两个各怀鬼胎、把宗教当枪使的“疯人”当众角力。牧师大施报复,丹尼尔则在咬牙切齿的屈辱和愤怒中,混杂着真心的悔恨和痛苦。这是他唯一的一次挫败,不光是败给了他认为虚伪的宗教,也是败给了自己仅剩的良知。因此多年后的报复,必然以杀戮的形式发生——在杀死牧师的同时,也终结了最后的理智和人性。

这是黑暗之血的代价。实际就算那个“弟弟”是冒牌的又如何?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很有用的、没有威胁和野心的助手。而那些大亨们提出“卖掉油井,你有花不完的钱,还可以照顾孩子”,也是常理下应该做出的选择。但丹尼尔拒绝了所有的“诱惑”,宁可走向反社会的终点:挣足够的钱,让自己远离人类——原来所谓的“魔鬼”,不过又是一个虚无的俘虏而已。

这似乎是资本的罪过,但保罗·安德森也不敢瞎编。片中几次提到“标准石油”,老沃克菲勒的发家史暂且不论,可他的信条是“从其他恶性竞争的商人们身上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用此金钱发展有益人类的事业”。那才是清教观念和资本联姻后的伦理:用善举洗去黑血的诅咒,用奉献救赎资本的原罪,用教养和文明治愈自己的灵魂。

实际这不是一个如何对待财富的问题,丹尼尔也并非为钱所役,他其实是自我的奴隶——在苦苦奋斗的同时,犯了“傲慢、嫉妒、暴怒、贪婪”的罪。战胜那个被孤独和冷酷伤害过的自己,比战胜任何欲望和困苦都更艰难。在这件事上,富可敌国或权势熏天都帮不上什么忙。没有能力驾驭自己灵魂的人,不但也无法驾驭资本的力量,而且只能被内心中的魔鬼骑着飞奔,直奔向虚无的终点。

古典悲剧的逼格好在,“在大宅里当一个孤独的暴君”这种美国南方的福克纳式结局,怎么也比《华尔街之狼》里那些被钱冲散花了的场面强。后来这帮人之所以那么嗨,原因无他,只因为跟干实业的时代相比,玩金融的钱来得还是太容易了。打电话可劲儿吹就能发财,无需面对井喷的地狱之火和挖坑时的汗水泥浆。黑色的血已经被吹成了绚丽的肥皂泡,所谓的救赎,也早就过时了吧。

 2 ) 该隐,黑暗人性的史诗 ——解读电影《血色将至》

该隐,黑暗人性的史诗 ——解读电影《血色将至》 《血色将至》这部电影的根基是半部圣经,而且是黑暗部分的。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被逐出了伊甸园,他们生了两个儿子,该隐和亚伯。亚伯是牧人受到上帝的宠爱,该隐是农人不蒙恩宠,出于对兄弟的嫉妒,冲突之中,该隐杀死了弟弟亚伯,《圣经》从这里开始,拉开了黑暗人性的序幕。《圣经》中不光有信仰,也有对主的背离,这也是《血色将至》这部电影的基本意象。 先看电影的英文原名There Will Be Blood There Will Be将要有,Blood,血,一方面指石油,工业的血液,另一方面暂且不说。 电影开头是三座山的镜头,一方面提醒矿脉,另一方面象征希腊神话里看守地狱之门的三头犬。 诡异的音乐,黑暗矿井里开采,表面是艰苦的劳动环境,其实是象征地狱,这是地狱的入口。这组镜头为整部电影定了调子。 男主丹尼尔普莱维尔孤单一人艰苦创业,所有的活儿都得自己干,因此摔伤断腿,终生都受到影响。 找到矿石躺着倒褪出来,又是三个山头,诡异的音乐,还是提醒这是地狱之路。这里是 惩罚 的警诫,因为他走的是邪恶的欲望之路,但是他还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 虽然受伤,但是采到了矿石,事业起步。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矿井开采石油。 意外矿难让丹尼尔收养了一个孩子,他毫无育儿经验,居然拿浇了酒的奶瓶给嗷嗷待哺的婴儿。 父子之旅开始。 婴儿的抚摸给了他慰藉,他脸上也有了笑容,这时候他叙述创业史的演讲被切了进来,暗示他的发展其实是孩子带给他的,至少是和谐的父子亲情带来的。 为争取石油地块而到处游说,丹尼尔演讲的镜头,脸部大特写占满了银幕,强调他的演说多么的重要。演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他说自己不需要租地才显得多么虚伪。 演说中一个侧面镜头,父子和另一人处于同一镜头,那个人半信半疑的眼神,然后男主说儿子是合伙人,父慈子孝的合影,这个坚定的二人镜头意味着亲密和信任。三人三角关系镜头意味着矛盾和不信任,接下来众人的吵闹,那是明显的不信任。 又到一家谈地块,直接宣告他说自己不需要租地其实言不由衷。谈了半天,真正让对方决心签约的不是利益吸引,而是亲情。丹尼尔问女人几个孩子,女人问起他妻子,他推说难产而死,和儿子相依为命,好父亲的形象为他赢得了签约,儿子也就成了商业利用的符号,此时孩子一句台词还没有,完全服务于父亲。 石油喷出,喷出的是商业利益,也是巨大的欲望。 保罗找上门来提供商业信息,保罗处于近景特写的位置却背对观众,男主处于中远景,这是个对立关系镜头,不知对方用意和深浅的情况下,男主明显的敌意、戒备和防范。 坐下来后保罗第一句问:你属于哪个教堂?丹尼尔的回答注定了二人永远不会走同一条道路,因为一个属于宗教,一个属于世俗。丹尼尔虽然也曾受洗,但并不依附任何教会,他和教会没有连接,也就是说他的信仰是靠不住的,他是个假基督徒。 保罗提供信息时,又是明显的三人镜头。二人平等镜头意味着亲密和信任,三角关系镜头肯定就意味着矛盾、纷争和不信任,助手坐在中间,像一个法官,无声地宣布丹尼尔对来人的不信任。或者说,助手的神态就是男主心理的外化。 接下来保罗讲自己的居住环境,三人镜头有了变化,丹尼尔背对观众,保罗面向观众,孩子出现在他背后,这个镜头意味着他说的都是事实,因为孩子象征着单纯诚实,而且这个三人镜头是直线的,不是三角的。 助手的镜头,仍然是怀疑的表情。但是此时丹尼尔已经开始相信来人,愿意付500美元信息费了。 接下来是个四人镜头,保罗说自己家的位置和行车路线,丹尼尔、保罗、孩子在前排,助手一人在后,孩子还紧靠保罗,说明丹尼尔内心已经足够信任保罗,不信任的心理退居次要。下面助手提了几个问题,暗示丹尼尔做事还是比较谨慎的。 丹尼尔父子到了桑德家这个只能养羊的贫瘠之地,电影的所有意象都开始展开。 家主名叫亚伯,而且是养羊的,亚当的次子就叫亚伯,而且是牧者,在圣经里,羔羊意味着信徒,所以亚伯行的是主的道,走的是救赎之路,长子该隐行的是魔鬼之道,走的是地狱之路。 既然有亚伯在,就应该有该隐,保罗提到自己有个叔叔,也就是说,该隐是存在的。那么,该隐在哪里呢? 该隐被导演藏起来了。 丹尼尔就是该隐,他们成了亲家就是兄弟。他没有谋害兄弟的性命,但却谋夺了他的土地。 亚伯叫大女儿Rose拿水给客人被男主婉拒,Rose玫瑰花; 蔷薇花; 月季花,〈比喻〉舒服,愉快, 顺利。Rose在剧中很快消失,她的角色意义应该就是丹尼尔父子此行的顺利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心情。 玛丽拿来了羊奶,她才是这部电影里的重要人物。 伊莱出现,我一直觉得伊莱和保罗应该是一个人,人格分裂的那种,就算剧中是两个人,也应该是人格分裂的指向意义。后面再说。 发现石油,丹尼尔父子展望发财前景,好大的一片地将要成为油田。父亲教会儿子欺诈,只给桑德家鹌鹑价。 晚饭后谈买地,餐桌上四人镜头,桑德父子各坐一端,丹尼尔父子坐一起,他们父子一体算一个人,所以这个镜头仍然是三角关系镜头,暗示丹尼尔对桑德父子的掠夺和他们父子的不和。 这个是三方利益,亚伯要的是最老实的地价,伊莱狮子大开口,要价一万美元借口是为了教堂,宗教成了伊莱谋取利益的幌子。谈判结果是土地转让签约金5000美元。 保罗不确定家人是否知道有石油,而伊莱很清楚石油的事,暗示伊莱就是保罗。 桑德家后面是班迪家,这是个重要人物,后面再说。 丹尼尔买了好多地,给助手打电话,说保罗成了好朋友,“保罗”是新约圣经的作者之一,是传播福音的,对丹尼尔来说,他至少传播了商业利益的福音。 而伊莱eli出自圣经中的伊利亚,古代希伯来人的先知,伊利亚的油瓶永不枯竭是每个圣经的读者都熟悉的典故。不过这个伊莱却是个假先知。 同样闻到石油味儿的金老头下火车第一句话问候孩子,证明他们经常竞争非常熟悉,而且是比较友好的,因为男主还建议对方去镇东面开采。老头说有个小帅哥在身边生意好谈,呼应前面买地签约的镜头,丹尼尔说谢谢,此时亲情正浓,家庭稳定。 老头对孩子说签约找他,“可以确保不会被骗,弄到你爸一半利润”,提醒观众丹尼尔父子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不要被眼前的亲密欺骗了。 测量开始了,淳朴的玛丽觉得赚1000美元就很满足了,男孩看着她,他知道巨大的利益远不止这么多,所以,小孩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单纯,他深受父亲影响,也是个小小的奸商。 孩子告诉父亲:玛丽不祷告就挨打。说明宗教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从小扎根,以后还会有巨大的影响,而且交代了玛丽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暗示了小孩喜欢她。 有土地买卖关系的地主们都来了,只有班迪没到,还说让丹尼尔去找他,什么意义? 丹尼尔开始演说,他为居民们规划着系列发展的繁荣未来,而他的石油工人的到来和劳作是他演说的注脚。众人就像在教堂里听福音传播,不过他传播的是物质欲望的福音,所以这是魔鬼的道场。 然后他说愿意回答任何问题,伊莱问:“新的道路会通往教堂吗?”这是个双关语,表面说眼前的路,其实暗示商业利益这条欲望的路会让人得救吗?这是导演在告诉观众,丹尼尔走的是一条灵魂堕落之路。丹尼尔的敷衍显然答非所问。 儿子打开被木条封门的小木屋,记住,是孩子打开的门。这是第一次破门,后面还有一次。 事业在这里开始的时候,祷告声同时响起,暗示宗教和世俗的斗争在继续,也预示着丹尼尔和伊莱的冲突不会停止。他们在争夺群众,工人下班后的时间归伊莱占有,充满欲望的人们到教堂寻找救赎。 伊莱居然给自己的教堂命名为第三启示教堂(寓意类似末日审判),足见其野心勃勃。 伊莱还要争夺更多信徒,他要求在开井仪式上演讲。他到丹尼尔办公室来谈的时候,又是三角关系镜头,暗示丹尼尔在敷衍他。果然仪式上伊莱就被无视了。 伊莱别想控制我,上帝也别想! 矿井以玛丽的名字来命名,预示她会成为丹尼尔的儿媳妇,玛丽白纱裙是婚纱的象征,父亲拉着儿子和儿媳,这是未来婚礼的预演,一家三口将走上幸福的阶梯。 开井是儿子操作的,也强调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 机器运转,音乐乐观,寓意丹尼尔对事业成功充满自信。 丹尼尔问玛丽“喜欢新衣服不?高兴我来不?还挨爸爸打不?”因为他已经把玛丽当儿媳了,别人就无权教训了。还说:“我会照顾你的。”这也是娶儿媳妇的承诺。这话也是警告亚伯的,他就坐在旁边。 刚开始出油矿井就出事了,因庆祝而醉倒的丹尼尔也暗示工人的醉酒,这可不是好兆头。乔根达死后丹尼尔翻出他的资料,可以看出所有工人都被他控制着,这是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然后把乔根达的资料夹在一个小本圣经里,里面还夹有别人的,说明他的油田可能还死过其他人。 他去教堂寻求帮助,此时他还有罪恶感,还希望得到救赎,但是他寻找的可不是假先知。伊莱驱魔式的恶心表演一看就是假先知的做派,他的癫狂也侧面证明了他的人格分裂。在愚民们无知的赞美声中,丹尼尔沉默着。 之后他们在教堂“门口”对话,平等的二人镜头,意味着分庭抗礼,价值观不同,丹尼尔是进不来教堂的门——信仰的门、得救的门了。 临走时一句:“刚才的表演真他妈的精彩。”他看透了伊莱的假先知本质,意味着两人不可能走同一条路,也暗示丹尼尔的不能得救。 夕阳里,丹尼尔看到教堂在扩建,就在他的矿井边,在他看来,那是宗教的威胁。 矿难再次发生,喷涌而出的哪里是石油?更像是黑暗的地狱之火。儿子失聪,矿井喷出的大火伴随着恐怖不安的弦乐和打击乐——这是地狱的声音。 矿井比儿子更重要,大火说明地下有无尽的石油。大火带给他更多的是狂喜,这是地狱之火,也是他的欲望之火。 助手问:孩子好吗?在哪里?他轻描淡写地说:不好,在餐厅。助手去看孩子,他却值守油井到天亮,他还不如一个外人更关心他的儿子。 儿子失聪后的音乐是焦虑的,令人紧张不安的,他失去了一个健康的合伙人和继承者,儿子成了残疾。音乐的焦虑正是他心情的焦虑。 伊莱看到巨大商机就不合时宜地讨要签约金,让他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胖揍。丹尼尔打伊莱时,手下旁观,说明他可能还打过别人,而且手下都怕他。 伊莱直呼父亲亚伯,并指责他卖地,貌似他被上帝附了体,这是在强调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他掌握着神权。他骂父亲愚蠢并打了父亲,再次证明了他的人格分裂。他的分裂说明他一半是世俗化的,追求物质利益,一半是精神化的,追求宗教信仰。既追求物欲又追求宗教的先知只能是假先知。 儿子成了残疾,丹尼尔需要一个新的继承者,于是一个陌生人到来了。 丹尼尔回到木屋时,处于近景背对观众,而来者处于远景,这是丹尼尔对陌生人的戒备,来者坐在门口,那是一个侵入者的形象,他要侵入这个家庭。 他自称亨利,这个名字来自日耳曼语,意思是“家+权力”,亨利的到来是谋求在这个家庭的权利的。 这个所谓的同父异母弟弟并没有立即得到信任,丹尼尔走近了问话,这个有趣的双人镜头中,兄弟各站一边,亨利左手边有一个扁铁门柱,象征标枪之类的武器,这个回合的较量,亨利将占上风。 经过简单的身份验证,丹尼尔很快相信了他,因为他提到了妹妹安娜贝拉,Annabelle,希伯来语,拉丁语:美丽的女子;可爱的;和蔼可亲的,这个名字意味着可信。 亨利讲自己的经历时,后面是透亮的窗户,正对着孩子,在这个三角关系镜头中,孩子是不信任他的。因为孩子看到了阳光,阳光穿透了谎言。 然后对话中亨利问到丹尼尔结婚没,丹尼尔没回答,明明看到有一个孩子在,亨利却问哥哥结婚没,不是亨利傻,而是导演的暗示,暗示养子不再重要,因为他事实上并没有结婚。 亨利继续讲,孩子的特写镜头,因为耳聋,他听不到亨利讲的什么,等于说亨利讲的身世其实没有意义,都是瞎话。孩子单纯的表情也否定了亨利的话。孩子是单纯的,那么亨利就是虚伪的。 亨利提到自己坐牢,并且说自己被抓时没干坏事,却又说自己罪有应得,他的潜台词是自己在说谎,自己有罪。 丹尼尔以酒混合牛奶让儿子喝,是想儿子睡后和亲兄弟交流。 兄弟俩在门口分享了镜头,亨利抽着烟,态度悠闲,他已经稳稳地进入了这个家。二人果然谈起了利益分配问题,事实上丹尼尔希望弟弟留下来,而且所有的工种亨利都熟练。 不过这个二人镜头并没有那么亲密,因为对面站着,中间还有一段礼貌性距离。 这个亲情的二人镜头是充满危机的,因为这其实是个隐藏的三角关系镜头,门后还有一个竞争者呢。但是儿子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被关在了门后。这个镜头中,丹尼尔已经无视儿子,但他没想到儿子在门后仍然是个威胁。 孩子真的不重要了吗?他马上就证明了他的重要,他的并不那么单纯。从小被利欲熏心的父亲教养大,他也是个唯利是图者。 他翻看了亨利的包,日记本里有张照片,文字我看不清也看不懂,但是此时兄弟的对话说:“我母亲知道些什么?”弟弟说:“我不知她知不知道,换个角度想,也许她根本不知道。” 这个双关语出现在孩子的镜头里,暗示亨利说谎,真正的含义是:母亲根本不知道,亨利根本就是假的。两个声音加一个孩子,也是三角关系镜头。 亨利说:我知道你和爸爸相处不好。他的话预示着眼前这一对父子同盟将要解体。 丹尼尔许诺说:我有你就有。然后说赚大钱后就离开人群,因为他不爱任何人。亨利问你儿子怎么办?他说也许会改变。亨利再次问孩子的母亲,导演这是在告诉观众:丹尼尔将要抛弃儿子。 他了解人性的黑暗,他建立了自己仇恨感。而亲弟弟是他的第二股能量,他不能靠自己一个人继续打拼,有了亲弟弟,那个残疾的养子还有什么用? 儿子不光看到了照片,还看到了一张图片,那是一支枪——亨利是带着枪来的,那支枪在日记本里夹着,也在他心里藏着,导演告诉观众,也告诉孩子,亨利是来抢劫的,他藏着一支强盗的枪! 孩子放火了,为了赶走强盗,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父子决裂,儿子被送到了孤儿院或寄宿学校。谈生意不再带着儿子,换了弟弟。 谈收购时被问及儿子,本来一拍即合一谈就能发财的生意,因为被对方关心你要照顾儿子而引起丹尼尔的狂怒,这是他心中最敏感的神经,他抛弃了儿子,伤害了亲情,他愧对儿子。 然后问助手儿子的情况,助手说他的同屋叫巴朗,这个人物没有出场却被专门提到了名字,应该是有意义的。巴朗—巴兰,古代幼发拉底河附近、毗夺地方的一个术士。摩押王巴勒招他来,要他咒诅以色列人,但是他服从神的命令,反而祝福以色列人(民22:1~24:25 申23:3~6 书13:22)。后来他引诱一些以色列人偏离了正确方向,被人视为不义的假先知。 也就是说,这个人物有双重意义,真先知和假先知。在丹尼尔这边他是假先知,让儿子离开了他,在导演和观众这边他是真先知,同样是带儿子离开了他。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意味着父子亲情越来越远。 他不关心儿子的心灵,只关心房间的大小,住宿的条件。 终于到了班迪家,班迪的孙子守在门口保卫自己的家,丹尼尔像一个强盗将要闯入并掠夺这个家。小伙直接拒绝乱挖,可兄弟俩已经开始打木桩圈地了,彷佛这已经成了他的宅院,好大的空间。背景音乐貌似部落战争,而部落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土地。 圈地直接圈到海边了,大海成了他家的游泳池。丹尼尔惬意地享受,亨利却乍富不知新受用,一副穷鬼乡巴佬的样子。 他们谈到儿时神往的某家宅院和牧场,亨利答非所问暴露出对那所房子和牧场的无知,丹尼尔迟疑不定的神情让我确定他觉察到了弟弟是个冒牌货。 丹尼尔离开镜头,镜头里只剩下亨利一个人,在爱尔兰古英语里,亨利的含义是“遗弃”,导演用这个镜头告诉观众,亨利将要被哥哥遗弃。 丹尼尔游泳,背后波浪来袭,那是他内心的波涛汹涌,因为他已经动了杀机。 丹尼尔凶相毕露杀了这个弟弟,该隐开始成型了。即便是假弟弟也是兄弟,总比没有亲人好的多,而且亨利并没有大的过犯,他只想成为朋友。 挖坑时再次地狱般的诡异音乐,丹尼尔在地狱中越陷越深了。 看着日记本里弟弟写的文字“我的哥哥”,丹尼尔悲痛难抑,他毕竟有过一个亲兄弟,但是他伤感的到底是素未谋面毫无感情的亲弟弟,还是朝夕共处了一段时间的假弟弟?亨利盗用了弟弟的故事,也就和弟弟重合为一个人。所以,丹尼尔的流泪,也是杀害弟弟的忏悔。 清晨,阳光洒满树林,威廉班迪出现在面前,须发皆白,慈眉善目,这是个真先知,耶稣的象征。丹尼尔从黑暗中醒来还适应不了阳光,这是个明显的双关语镜头,从班迪身后射来的是上帝的光,丹尼尔已经成了魔鬼,怎么能适应呢?所以他不停地用手遮挡,还不成熟的魔鬼怎敢直视耶稣? 班迪是个拯救者,威廉William,强而有力的战士,保护。班迪bundy是bond的变形形式,意思是纽带、粘合剂、协定、情谊。就是说,威廉班迪是世俗和天国的纽带,他的使命是把丹尼尔引向真正的信仰。 所以班迪一直不见他,让他去寻找,对耶稣的信仰要靠自己去寻找的。 在他罪孽深重的时候,耶稣出现了。班迪提到丹尼尔的油管将要经过他的地,这是魔鬼对耶稣、对上帝之国的挑战,耶稣是不会答应的,所以亲自来拯救他。这是来自主耶稣的洗礼,直接面对丹尼尔灵魂。丹尼尔愿意出高价也不想受洗,但班迪早就知道他的罪行了,主耶稣总是给人赎罪的机会。 这个三角关系镜头中,孙子坐在远处,表达着不信任——对丹尼尔的不信任,对丹尼尔得救的不信任,导演在暗示丹尼尔不能得救。 丹尼尔貌似妥协接受了班迪的建议,他起身时伊莱的演讲被切了进来: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救赎,只可惜事实并非如我们所愿。预示丹尼尔的不能得救。 伊莱的镜头,他接着说:号称所有人都能得救,那是谎言。要想得救,你必须接受圣血的洗礼。 再次到了假先知伊莱的教堂,丹尼尔除了被羞辱当众承认抛弃了儿子,被打耳光,(他并没有为杀害兄弟悔罪)这次较量伊莱占了上风。 洗礼时背后是来自上帝的光。这是简化的洗礼,很多教派会因地制宜对仪式做出调整。 但是世间的教堂怎能是灵魂的居所呢?丹尼尔怎么可能真正臣服呢?真正的教堂是耶稣的灵,世间的教堂救不了罪恶的灵魂,他必须自己接纳圣灵才行,然后他被玛丽从背后抱住。 玛丽就是玛丽亚,是圣母的化身。这是丹尼尔短暂的真诚信仰,他也曾试图走信仰和救赎之路。 长长的石油管道在铺设,横亘在原野上,儿子回归,但是只给了远景,尽管丹尼尔单腿跪地迎接儿子,还口口声声说:我真高兴。但是在石油管道的长长的利益面前,亲情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父子重逢在石油管道的后面。 他给儿子看石油管道,强调他的财富,儿子是作为继承人回来的,还是暗示他更爱金钱。离开石油管道的镜头,父亲拥抱儿子,但儿子却给了他耳光,巴兰已经把他带离了父亲。 饭店里想用美食补偿儿子,再次遇到曾经的生意合作对象,那位绅士善意的大声对孩子说话,丹尼尔说你不用吼,然后向对方炫耀没和他交易,和别家谈判照样挣大钱,我不需要你指点怎样持家怎样照顾儿子,暴露了他内心的极度虚弱,他对抛弃儿子的罪恶感有多强。 他以自己的粗俗在绅士面前丢人现眼,这就是他爱儿子保护儿子的方式,儿子是个聋子,他听不到父亲骂了什么,只看到了父亲的无礼。 伊莱得到丹尼尔5000美元的承诺后去传教,不再试图拯救他,他也彻底离开主的道。儿子用手语和每个人交流,却不和父亲交流。然后主要的伙伴就成了玛丽。 镜头一转已是婚礼,成年玛丽的第一个镜头是手语,我不懂是什么,但是在婚礼上的手语,除了我将永远爱你之类的话,我想不出还有其他可能。 然后是玛丽胸前的十字架,这组镜头意味着孩子被玛丽代表的基督(天主)教精神拯救,被圣母的爱拯救。 神父宣读圣经,提到了喝水,基督教的水指的是耶稣的道,是爱的甘泉。找到玛丽,孩子的心灵找到了家。 神父宣读圣经的三人镜头意味着皈依,意味着得救,因为神父站在台阶上,那是上帝的位置。神父、新郎和新娘所站的位置呼应了油田开井仪式上父亲和儿子儿媳的镜头。 其实之前都有铺垫,事故中失聪是离开父亲的开始,听不到他的话也就减少了他的罪恶影响,巴兰进一步带他离开父亲,玛丽彻底把他带离了罪恶的道路。 保龄球室,穷的只剩下钱的亿万富翁丹尼尔孤单地独享着娱乐。室内黑暗,他背后的门外却是天堂一般的明亮。儿子和父亲的一个助手进来,又是个三角关系镜头,助手的翻译提醒着观众这一对父子的关系已经疏远到了什么程度。 丹尼尔开始侮辱儿子,因为儿子离开了他的罪恶的道路。儿子说爱他,从他身上学会了热爱事业,这是美德,但是不愿意从他身上学习邪恶的欲望,所以要脱离他的羽翼。丹尼尔理解为儿子和他作对,儿子只想远离他,他辱骂助手为狗,逼儿子说话,然后交出实情:你一直都不是我儿子。最后的亲情都不顾了。 儿子变成好人是对他的背叛,所以他骂儿子是个野种。他奇怪的是,魔鬼的儿子怎么可能是天使?狼的儿子怎么可能是羊呢?既然早已众叛亲离,有没有这个儿子也就无所谓。 儿子终于完全逃离了他罪恶的人生,既然没有血缘关系,那么离开这个魔鬼也就可以没有罪恶感了。儿子打开木屋的门暗示他对这个家的渴望和依恋,现在他反而离开了这个家门。这是第二次破门,上次是进,这次是出。他庆幸和父亲不一样,他的生命找到了出路。 儿子的名字叫H.W ,这个缩写有很多可能,其中一个Healing Well意思是治愈,孩子的灵魂被玛丽所代表的基督教的爱治愈。 儿子一直都会说话,他只是耳聋了,并没有成哑巴。他不说话是对父亲人生道路的背离,是决裂的开始,这是导演的设计。儿子的心灵从小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浸染,极有可能走上像他一样的人生道路,但是失聪是离开父亲的开始,巴兰进一步带他远离,而来自玛丽的爱,来自基督教的爱,终于治愈了这个孩子,让他获得了新生。 最后的善念似乎还在脑海中盘旋,亲情逐渐淡化成远去的回忆,醉卧中迎来了伊莱,伊莱是他的最后一个兄弟。在中国人看来,他们差着辈儿呢,如果称兄道弟就是笑话,但是西方人没有这么严格的伦理观,沾亲带故,关系不错,又都是成年人,马马虎虎就算兄弟,哪怕差着辈儿。经常看到外国人不同辈分之间的男女亲戚结婚的,何况他们还是教中兄弟。 伊莱衣着光鲜地出现,但是丹尼尔一眼看穿他混的并不好。他来骗取丹尼尔的投资,丹尼尔旁若无人地进食,无视伊莱的存在,哪怕他胸前挂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十字架也救不了真正的魔鬼。 丹尼尔答应投资,条件是让伊莱自动承认自己是个假先知,上帝是个谎言,并且大声说出来,就像布道。伊莱照做了,因为班迪已死,他心中已经没有耶稣了,以前还是个假先知,没有了耶稣,他就完全堕落为魔鬼的信徒。同样的道理,没有了耶稣,魔鬼也更加嚣张。 丹尼尔说那块地已经开发过了,并且说我喝了你的水,还有你的羔羊宝血,不光是财富,还有信仰的水和血,魔鬼因你们的滋养而壮大。 伊莱吐露实情,因经济问题走入绝境。他自认有罪,他被邪恶的欲望控制着,被金钱欲,自我表现欲,宗教狂等等死死抓住,只有金钱能暂时救他脱身。 他说:“我被恶魔掌握住。” 丹尼尔说: “上帝有时候会挑战我们。”这完全是魔鬼的语气。 丹尼尔再次提到了保罗,他在如此狂怒的情况下说到保罗,仍然是提醒人格分裂。 假如当初你要是能像保罗这样,就… 类似这样的思维。 或者真的存在一个保罗,但在电影的意象里,都是暗示人格分裂。 奶昔吸管的比喻就是不光吸干了你的财富,还吸干了你的灵魂。他疯狂地羞辱和报复伊莱,甚于伊莱在教堂羞辱他。 他开始殴打伊莱,狂叫着:“我才是先知,我才是上帝选中的,我不是假先知,因为我比你聪明,因为我比你年长。”他说的是邪恶先知,魔鬼的先知,因为他的上帝是魔鬼。 他狂吼:“我才是先知,我说过我会吃了你,吃光你!”咆哮的神态和语气简直是魔性大发,撒旦附体了。伊莱在他面前哭泣求饶,假先知遇到了恶魔的祖宗,除了求饶还能有何作为? 伊莱叫道:“我们是兄弟。” 丹尼尔砸他,表层意象是:他想到了失去的兄弟亨利,失去的儿子,兄弟一词提醒他亲情的失败。 深层意象是:我们都是魔鬼,自然是兄弟。 但是假先知怎能和撒旦称兄道弟?最多是信徒。 丹尼尔一槌一槌砸死伊莱,至此,该隐的意象全部完成,该隐,就是要杀兄弟的。 管家淡定从容地走下楼梯,地下室的吵闹打架似乎一点也没有惊扰他。他说:丹尼尔先生。 丹尼尔 Daniel来源于希伯来语“上帝为我们的裁决者”。普莱维尔Plainview ——plain view 意思为:清晰地看到;一览无遗。 Daniel Plainview引申为:上帝公开审判。 丹尼尔普莱维尔迎来了他的裁决者——上帝。 管家怎么能代表上帝呢?忘掉他的身份,就看这个镜头的象征意义。 之前并没有看到是地下室,此时才给出镜头交代,或者不是地下室,只是楼的底层。黑暗的底层或地下室只能代表地狱。 在《神曲》里,维吉尔带领但丁游历地狱,地狱的第九层,也就是最下一层有四间,其中一间就叫该隐狱,这是给谋害亲族、兄弟相残的罪恶灵魂留下的。 面对上帝,杀人后的丹尼尔说:I’m finished。字幕翻译成“完了”很糟糕,直译成“结束”也比这好的多,或者不翻译,非要译成中文的话,我觉得“完成”更贴近导演的意图。因为“我完了”意味着认罪伏法,该隐是不会认罪的,他代表的是“犯罪而自义”的人,以犯罪为荣、以灵魂堕落为荣的人,他怎么可能说“我完了”? 他要说的是:我终于完成了该隐的意象!我终于完成了撒旦的使命!我终于堕入了无间地狱!我终于成了地狱的主宰!我终于成了该隐!我终于成了撒旦!我终于堕入了永劫!和上帝的对立是我的荣耀! 所以他最后背对着观众,背对着上帝,这是撒旦的态度,撒旦,意思是“对抗”。 这个罪恶的灵魂永远失去了得救的可能,只有永远沉沦了。 现在再看,这部电影是丹尼尔罪恶的发家史,更是他的灵魂的堕落史。表面像是美国梦的破灭,其实写的是全人类的黑暗人性。 在他欲望的罪恶道路上,上帝给他多次机会,给他使徒保罗,给他先知伊莱可他遇到了假先知,给他耶稣,给他圣母,给他多次机会他都不能得救,只有对他裁决了。 回到片名,There Will Be Blood,血色将至,不是一个好译名,There Will Be将要有,blood,既指黑色的石油、工业的血液代表的黑色欲望,更代表亲族的血。事实上blood在这里还有流血、杀戮的意思,翻译成“杀戮将至”更合适,不过blood在这里很显然是个双关语。 贪婪、骄横、暴虐和残忍让丹尼尔失去了所有的亲情,他手上沾满了亲族的血,一步步堕入罪恶的深渊,直至地狱最底层。这是黑暗电影的极致。 如此雄浑的史诗格局,如此恢弘的思路文理,如此丰富的镜头语言,如此深邃的宗教寓意,令人叹为观止。丹尼尔的故事和该隐的故事重合为一。 常见的反映基督教精神的文艺作品往往是写人性的成长,受诱惑、被考验、历磨难到最终找到信仰之路,完成人格塑造,而这部《血色将至》却是反向写法,刻画了一个魔鬼的成长史。他挣钱发财的追求是堕落的开始,而贪婪、骄横、暴虐和残忍让他一步步堕入罪恶的深渊,他失去了所有的亲情,手上沾满了亲族的血。上帝给他一次又一次机会,给他使徒,给他先知,给他耶稣,给他圣母,也没有能挽救他罪恶的灵魂,反而让他一步步滑得更深,直至地狱最底层,他终于成长为一个魔鬼。 这个电影提醒我们,追求理想实现的同时,不要迷失自己的灵魂,要注重灵魂的修行,否则悔之晚矣。 关于保罗和伊莱。 保罗和丹尼尔的第一句交流是:你属于哪个教堂?说明他是以宗教为职业的,而这正是伊莱的职业。伊莱和保罗从没在同一个镜头里出现,伊莱和保罗都爱财,所以都是暗示人格分裂,即便真的有一个保罗在,也是人格分裂的指向意义。保罗是个符号化的人物,实际意义不大,只是用来暗示他是伊莱的另一个人格。一个伊莱只能代表虚伪,伊莱和保罗从属于一个人格,更能表达善恶两重性。 正因为挣扎在欲望和信仰之间,他才是个假先知。从根本上说,他并不是虚伪,而是信仰不坚定,内心斗争,屈服于欲望。 假先知也是先知,只是他内心有太多的欲望,因而迷失了方向,没有走上正道,反而落入了魔道。所以伊莱这个人物是有两面性的,他既有正义的一面,上帝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魔鬼的一面。他虽然人格分裂,但是虔诚的信徒不会跟他走上错误的道路,照样能够获得救赎,因为真正的教堂是耶稣的灵。 上帝派出多个使者试图拯救丹尼尔的灵魂,有使徒保罗,有先知伊莱,有耶稣基督,有圣母玛丽亚,其中最复杂的就是伊莱,他和丹尼尔的斗争从来都是宗教和世俗的斗争,上帝与魔鬼的斗争,他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为了拯救世人于罪恶,拯救丹尼尔于魔鬼之途,但是由于他自身的脆弱,他对物欲的强烈渴望,他不但没能拯救丹尼尔,反而被对方吸引,沾染了魔鬼的习性,终于从上帝的仆从变成了魔鬼的同道。伊莱的堕落是基督教神职人员堕落的典型案例,基督教的历史上一直都有这种情况出现,导演设置这个人物,用心深远,意在警诫。 丹尼尔从一个有缺陷的人逐渐堕落成没有缺陷的魔鬼。开始他有亲情,多少还能爱孩子,他内心一直渴望亲情,失去工人还有罪恶感,还想寻找救赎,抛弃儿子还很惭愧,杀了弟弟还能流泪,遇到耶稣和圣母还想留下善念、真诚、信仰,等等等等,但是这些人性品质远不如金钱利益更加重要,远不如他的凶恶残暴更让他舒爽,恶的本性逐渐赶走了所剩不多的脆弱人性,他涤除了所有的善良、亲情和人性,只剩下欲望和邪恶,达到了恶的极致,终于成了该隐,终于成了撒旦,终于成了恶魔。所谓上帝与魔鬼,其实说的是人性的两极。 卓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以无与伦比的强大表演,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魔鬼的成长史,无可争议地获得了奥斯卡影帝的殊荣,他是唯一三次称帝的表演艺术大师,真的是演技之神。

 3 ) 几点随感

很喜欢看完电影来豆瓣看别人的影评来回味影片。这次坐不住了,说说我眼中和大家不一样的there will be blood.
剧情就不再赘述了,看过电影的看我用文字堆砌的剧情肯定索然无味,没有看过电影的看我用文字堆砌的剧情肯定也体会不出那两个半小时的精彩,还是写点感受吧。
首先,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居然还能看到有着明显红色革命味道的中文影片介绍,“批判资本主义的...人性的贪婪,腐败....”,这个调调定的猛啊,所以在我看到的大部分的影评都把daniel写成恶魔,一个冷血恶魔。我承认这部电影反映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不过是eli,而不是daniel。
影片中的daniel有这商人的奸诈“我给他们的是鹌鹑的价格,不是石油的价格”这是他在买地的时候和儿子HW讲的,也有的是暴虐,在他发现他的弟弟是别人假冒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打死了他。但是我看到了在daniel身上更多的是他的孤独和对同伴的渴望。
他爱他的孩子,哪怕是养子,不然不会在有可能油井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冲向油井去救HW,不然不会在让手下送HW去手语学校后,反复追问一句话,“他住的地方大不大”,不然不会在大公司和他商谈收购事宜的时候,别人谈到他教育儿子的问题他勃然大怒要割断别人的脖子,不然不会在eli要他当中承认他抛弃他儿子的时候他显得这么的屈辱,不然不会在最后儿子要离他而去的时候说出这么伤人的话,他最后和HW在房间里面的对话实际上是一个倔强的男人在知道自己将要失去这最后的亲情时候的绝望的表现,这样的狠话我们是不是也在某些爱情片里两个人分手的情节里面看到呢?
他对人很防备,但是又很渴望对人敞开心扉,所以才会和假弟弟喝酒谈心,也会在知道受骗之后这么伤心,亲手打死了他的假弟弟。
他又很痛恨虚伪的人,和eli的对立就是这个原因。虔诚的信仰宗教的村民他并不讨厌,像eli这样虚伪的小人是他很看不起的,所以儿子耳聋马上把火气撒到了eli身上。
但是他又是很冷血的,假弟弟来了他就把儿子送走,假弟弟死了就又把儿子接回来,时间结合的这么紧密,不由得我不觉得是导演和编剧的故意安排,他很孤独,也许就是想要人陪。
说是因为他的性格导致他的孤独我觉得是有点,但是如果HW没有聋呢,我觉得他们会是一对很开心的交流很好的父子。
这大致就是我眼中的daniel。一个不怎么邪恶但是有点可怜的人。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影片的拍摄角度,我觉得影片重点描述的是人性,而非我们可爱的影片介绍中写的那样,什么发家史之类的流水账。导演只是选取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石油工业作为背景,并不是像某些影评中说的那样,硬要拿石油行业说点事情,至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石油还没有经过近期的大涨和大跌。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演员吧,丹尼尔日刘易斯依旧彪悍,奥斯卡最佳是应该的,说说配角paul dano吧,很惊艳,之前看过他演的little miss sunshine,那里面他是主人公的哥哥,很自闭的一个人,和这里面的角色感觉差很多啊,角色能有这么大的差异性,而且演得都不错,说明演员演技相当不错啊,比我们阿汤哥的一贯的大动作英雄,老道格拉斯的一贯的商业家(别说本能,他演的什么角色都一个味道),说道这里,不提另外一个人就不厚道了,希斯莱杰,从断背山到蝙蝠侠中的小丑,角色差异性之大让人瞠目,起码当初我看完蝙蝠侠以后知道是他是小丑很惊讶,一个是内向腼腆的gay,一个是乖张,诡异的危险分子。明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我支持他,可惜他没有办法看到自己得奖了。

 4 ) I see the worst in people——关于其叙事与人物塑造

早前乱押宝,说《There will be blood》不会得最佳影片,完全是因为《老无所依》淫威甚巨,而那时又没有看过《血》。而现在就看过来说,觉得虽然还是认为它不会得奖乃情理之中,但若论威力,其实它与《老》是异路而同归,内心都很强大。 《老》更具娱乐性是事实,尽管很多人连它也会说闷。探讨些什么,技术怎么样,都不用讲,都很棒。但《血》的人物塑造更成功也是事实。当然这也没法比,一部要的是史诗效果,谁和它比人物?所以我要详细地讲一讲我看到的它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好。 看完片子,都会明白,主角是一个很黑色的人物(不用“坏”这个字眼),或者说他“戾气”很重。但这个感觉不是某场戏得来的,这就很难,因为电影只能用某几场戏来说明人物性格。编剧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首先的一点就是,与整部影片所要求的史诗风格相匹配的是,人物不能平面化,也不能俗套的辨证化(所谓俗套的辨证化,就是坏人也能做好事之类的编剧方法),而是要达到一种人生所特有混沌质感。 在头两场戏(就是1898年与1902年)里,编导就已经立下了这一基调。这两场戏有二十多分钟,一般电影里,在这时为止,主角的性格轮廓已经渐渐清晰了,至少影片在情节设置或者镜头运用上都有所暗示其性格或其发展。但是《血》很可贵,在宝贵的可以抓住观众的头几十分钟里,它放弃了这样做,目的只是要让人物更真实可信。我们可以看到,主角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说话,也没有突出的肢体语言——只是很客观的在挖井采油,编导完全只是在展示一个勤劳勇敢的油矿主的日常行为,不带任何批判色彩。(除了阴暗的音乐稍有暗示) 这是一种很妙的设置,我在看第二遍时才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不妥协,稍微缺乏耐心的观众就无法理解其中用意。考虑到导演最后所达到的成就,这种设置,第一保证了人物不会匆忙地展示其生活及性格,不至为以后的叙事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第二,它展示了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的原始状态,而人物在此所展示的某些不带道德意义的品格——如冒险,求财,都为后来展示人物的复杂性做下铺垫。 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展示,其实是按照同一路径的:首先客观性描述(甚至带有某些正面暗示),其次是隐约暴露其内心的黑色与表面上的赞美性情节齐头并进,再次则是加重他的内心黑色与事业成功,最后完全爆发。具体就是这样:Daniel一边:首先描述其日常开采工作——描述其购买大油矿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对村民许下的诺言——矿工的死、送走儿子、杀死“兄弟”一系列更黑色的事件的发生——最后与儿子的决裂及与Eli的打斗;Eli一边:首先描述其日常的牧师生活——描述他传教时所使用的手段与他教会事业的蒸蒸日上——殴打父亲及为Daniel洗礼时的表现充分表明了他的内心的黑色——最后与Daniel的对决以及亵渎神灵。 按理说,这条路径并无新奇之处,很多人物史诗片也是如此。但是编导的利器——内敛的叙事语言与丰富的细节,完全掩盖了这条线索的轨迹,使得这条人工设置的意图把人物性格从涓涓细流到滔滔大江淋漓展现的线索,隐蔽在了某种混沌的质感当中。这是导演的新奇之处。 内敛,成了它叙事成功的关键词,也成了Lewis表演的关键词。或许有些人无法明白有些情节的突兀——比如为什么Daniel在矿上要突然打Eli?这种长时间的内敛与突然的爆发之间所形成的张力,无疑是最沁人心脾的情节。仔细观察可以看到,Daniel对Eli的不满早在饭桌上的谈判就已经开始,通过Lewis细微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到Daniel在饭桌上和Eli的关于油田的谈判,完全是提高嗓门和加快语速的,这种内敛的表演既显示了Daniel想得到油田的迫切,也为后来埋下伏笔。还有两件事,也加深了Daniel对Eli的厌恶,一是Eli企图在开机仪式上传教而自立威信,一是Eli的传教方式。而对好强的Daniel来说,这种人的野心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但他还没有发作,只是对Eli的传教丢下一句“God dammed show”。 但是这时Daniel为什么不发作呢,现在地是他的了,以他后来所展示的性格而言,他完全应该赶走Eli。这时的一个设置又在很隐蔽地告诉我们Daniel的性格——他痛打Eli发生在那次油田井喷之后。到这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Daniel早就想痛扁Eli一顿,只是碍于油田还未出油,Eli还有利用价值——可以利用他与其他地主谈判,所以他一直在隐忍,等到一出油,他迫不及待地就打了Eli一顿。 这种展现人物性格的隐蔽的设置片中很多,比如他与他“兄弟”那一段,又朝着他性格中更黑色的地方推进了一部。有趣的是,影片每次让他性格中的黑色暴露得越多,他的事业就越成功,这种设置,也是耐人寻味的。直至最后的高潮,有关邪恶的种种情景像瀑布一样展现在观众眼前,应了Daniel在片中的一句台词“I see the worst in people”。 这种高度凝练而内敛的黑色成就了Lewis的小金人,也成就了整部影片的史诗性。如果说科恩兄弟的黑色是荒诞的,那么托马森的黑色则是坚硬的。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5 ) 血色将至:榨干圣血的撒旦

PTA是我愿意虔诚无条件奉上膝盖顶礼膜拜,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的大神级导演,他辞旧迎新大胆挑战的每部作品都能让我惊艳、震撼和折服,他深陷争议却从不妥协忠于自我,保持着独来独往的风格,或许有些人会奋力吐槽我有点太过失智的夸张而盲目的追捧了,但这的确是我问心无愧的有感而发。当年对这位不到40岁创作力爆棚信心十足的有为青年,选择这样一个高难度的题材,很多人(包括业内人士)都报以不看好和轮番质疑的强硬态度,然而随着络绎不绝的荣誉送上门,力证了PTA的天赋和能力,不仅轻松擒熊,也再次将DDL的演艺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而这部为PTA打响名号的力作就是《血色将至》。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片,依旧看得异常入迷,为壮阔阴郁渲染氛围的摄影,出人意料目瞪口呆的情节设定,出神入化毫无演迹的表演,充满讽刺腹黑刀刀见血的深刻主旨,甚至是不那么喧宾夺主低调但巧妙的配乐拍手叫绝,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PTA以严谨的态度和创作才华,塑造出了一个为了日益膨胀嚣张“唯我独尊”式的猖狂欲望,不顾一切榨干圣血(斩断人性,抛弃情感)的撒旦形象,最后不折手段走向了成功,却也付出了执迷不悟的代价,不要想着PTA最后会很俗套的给予一丝光明或希望,那只会让你收获失望,全片看下来就像坠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般,十分压抑、阴暗和沉重,而就是这份力量让这部电影变得异常的厚重而价值连城,看完有种让人心服口服陷入深思的牛逼感涌上心头。

19世纪末,在美国一望无际野草丛生的荒芜之地,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的丹尼尔有着发财致富的远大规划和前景——钻取石油,一次意外丹尼尔收养了一名丧命工人的儿子,并以此骗取人们的同情心,为他的事业推波助澜,丹尼尔喜获石油开采的有效信息,并以打猎的名义来到开采地,开始了他的宏大计划,钻取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碍和困境,意外频发,工人丧命,“儿子”失聪,与借宗教之名诱导迷惑民众的传教士伊莱产生纠葛和矛盾,冒出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结果不过是个冒名顶替的“投机分子”,随着时间轴的推移,丹尼尔千万百计想要实现的发财梦得以成真,但众叛亲离后,却终日在富丽堂皇的住宅里孤独混沌的酗酒度日,最后衣冠楚楚的伊莱天真的求助于丹尼尔,被玩弄显露“真面目”的一段堪称经典之笔,非常有力道,绝望、犀利而讽刺。

看完后我很难清晰明确的断定和划分丹尼尔到底是否是个十恶不赦的绝对坏人,当然,很多人或许会一口咬定言辞犀利咄咄逼人的丹尼尔就是个为了权利心狠手辣的大坏蛋,带着别人的孩子骗别人的好感,受伤后狠心的将他送入疗养院,关心的不过是他住的房间大小,“儿子”不过是他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棋子,最后更是残忍无情的跟想要自立门户的“儿子”道出了真相,而积怨已久深受其害的“儿子”也不过是冷漠的回了句:“幸好我体内没有你的血”。为了得到老爷子的那快地,盛气凌人的丹尼尔后来不得不硬着头皮虚伪而备受凌辱的从上帝手中得到输油管道的建设渠道,得知兄弟是个想要混口饭吃的假货后,毫不手软的将他送入了西天,但当看到他拿着兄弟的照片哭泣,最后功成名就却瘫倒在地一副潦倒不堪的样子,觉得即可恨、可悲又可怜。

其实在尔虞我诈压力巨大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想要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获得源源不断的名利,背后的代价和那股子决绝的狠劲很多时候是不得不付出和具备的基本条件,在一场刺激、复杂、庞大布满商机的创业游戏中总需要点对等的筹码,虽然丹尼尔最后牛逼的赢下了这场游戏,却也输掉了人性和感情这两枚至关重要的筹码,他赢得傲娇却也输得悲凉。片中的另一重头戏就是不断灌输鼓吹宗教信仰的伊莱,正义凛然的布道实际想要借此捞上几笔辉煌腾达,这位更配得上“披着圣衣的恶魔”之称号,从和丹尼尔谈条件开始,就显现出了这个阴暗的小正太内心的真目的,他经常挂在嘴边需要丹尼尔支付的教堂经费和对老爸鲁莽粗暴的举动足以无需为他多加辩解神马了。

他惊为天人的驱魔术和异常激动的正道,堪比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剧表演,早看清他那一套的丹尼尔痛殴伊莱一顿后,为了地皮丹尼尔后来也不得不对其屈膝忏悔,而最后丹尼尔将他狠狠地戏耍了一把后,糟践揉拧了伊莱一文不值的尊严,也揭下了他伪善的面具。相较敏感的宗教问题,在PTA后来的大作《大师》里也得到了深刻的探讨,在《血色将至》中,信仰似乎成了一种极易被利己主义者利用和操控的有利资本,老百姓们纯粹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希望,逐渐变成了一种无知愚昧的软肋和弱点,信仰不再是人们为了摆脱苦难而渴望的救赎与慰藉,而是成了被人性欲望驱使的阴险小人获得利益的最佳捷径。联系片中丹尼尔和伊莱之间的争锋相对,其实非常的有趣和巧妙,他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和立场,谈判、打骂、妥协、倍受屈辱,当最后有求于丹尼尔的伊莱被要求大声的说出那句亵渎神灵的话语时,十分辛辣的戏谑,圣洁的信仰最终还是没能逃过阴险的人性设下的陷阱和圈套。

表演是这片最被人所津津乐道的亮点,入戏成魔的刘易斯在片中的表现足以震慑和征服所有人,为了塑造这反差巨大的角色,刘易斯不仅改变了体态和口音,还玩起了荒野生存学习了各种钻取石油的知识,刘易斯真正做到了给人一种不是在演丹尼尔,而他就是丹尼尔的错觉,相当的令人信服,教堂的那段心口不一的激动忏愧太让人难忘,而他淋漓尽致极具突破性的完美演绎也为他带了第二座沉甸甸的小金人。另外才20出头的毛头小子PD也奉上一场颠覆性的惊艳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将闷骚狡猾神经兮兮一副欠揍小样的伊莱演绎得十分到位,除了感叹PTA激发演员的能力非常有一套外,不得不对这小子的未来演艺之路充满了期待。

对于PTA无需太多的溢美之词,开头的一段无台词呈现就是功夫的展现,沉稳内敛不动声色的娓娓道来,一种大师风范,PTA的作品就是有一种很高级美学的善心悦目感,不沉闷不乏味的吸引力,无论时长有多么的吓尿,我还是会乐此不疲目不转睛的看完。虽然我也是科恩兄弟的死忠粉,但对于当年众所周知《老无所依》PK《血色将至》,一边喜闻乐见一边打抱不平的结果,学院派那帮迂腐固执的老头还是让我有点小不爽,不过正所谓不以奖项论成败,也无需吐太多口水,时间会是最好的佐证。二刷完后还是难掩内心激动兴奋的心情,不禁再次感叹,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DDL是有史以来偶十分中意和敬佩的演员之一,但PTA是当今影坛偶最欣赏和喜爱的导演,绝没有之一。

 6 ) 说说原小说《石油!》

(书的中文版还没出,需等)
《石油!》(oil!)是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 1927年出版的小说。是一本深入围绕原油业的左翼政治小说。纵览世事的老辣和宽和,人物在世事洪流变迁中的起落,是本书一大特色。

小说庞大、复杂,几乎牵扯到20世纪初二十几年美国社会的所有解剖面。社会和政治讽刺无处不在,角色性格的缺陷和闪光,尽皆活灵活现。一代富人子弟和穷人后代的生活,现实牟利,尔虞我诈,精神理想者,社会革命,宗教势力,情感起伏和世事法则,写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作者视野是相当广博、细致的,如一块巨型的几十层蛋糕纵切开来,每一层都清清楚楚。

全书主要的角色和成长线索是小杰•阿诺德•罗斯(James Arnold Ross Jr.),小名“兔宝”,石油大亨的独子。虽出生豪富世家,却沉静思考,思维感性,同情油田劳工,诉求公平正义。他与纵情享乐,物质主义的富人圈子格格不入,却又不得不置身其中。这个受过精英教育,带有社会变革理想的青年,念念投身左翼。和他白手起家、建立财富帝国的父亲一生价值观的对峙与和解,也贯穿了整本小说。

小说以一战和苏俄革命作为时代背景,另一个重要背景事件是哈丁政府在 1920到1923间的茶壶顶丑闻(Teapot Dome Scandal)。内政部部长福尔于1922 年分别把怀俄明州茶壶顶和加州爱尔克山的海军石油保留地秘密出租给石油大亨。两笔交易都没有采取竞争性投标方式。经调查发现,福尔收取了巨额美元作为促成两笔交易的“劳务费”。而这个事件直接促使了最终罗斯石油家族的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红色革命还没有到达一个如火如荼的程度,也没有酿成世界范围的恐怖。在西方绞杀赤色分子的大环境下,整本书饱含一种对布尔什维克的深刻情感。里面的一批以保罗•沃特金斯为首的西方左翼青年,出生贫苦,经历了战场、苦难和流亡,被锤炼了成一代坚定的革命者,“眼睛里面都是光明的火焰”。

归根结底,“万物有本然,终不为他者”。人间的悲喜剧都何曾相似。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富二代的成长史;一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一个财富帝国和它的奠基者;一个美国左翼革命史;一个政商权益、黑金交易和上等阶层的精细描摹;以及一代理想主义者的死亡。

毕竟这个世界是个精心编织,环环相扣的残酷体系。什么样的秉性,出生,思考方式和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也跳脱不出。作者贵在一一洞察,细细写出人的多样性和复杂。而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无论是贪婪的、享乐的、实际操盘的、纨绔纵欲的、野心勃勃、清贫质朴,又或理想主义的,都让人可以代入和理解,尽皆感同身受,为之动容。其出色的笔力和通达的文字魅力可见一斑。



全书一共二十一章。从兔宝儿童时期的视角开始,他从小就和父亲走南闯北,视察油田,谈生意,深刻的观察人,见证各种人间百态、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贪婪。前两章中,他随父亲开车穿越南加州沙漠,去找一个地产商谈项目。在一众为财产撕破脸皮的村民中。十多岁的兔宝遇到了一个影响了他一生的灵魂启蒙人 ,保罗•沃特金斯——这个贫穷家庭的少年,为了反抗宗教迷信、“做个堂堂正正的人”离家出走,兔宝帮他拿到一点食物,两人黑暗的柴房里一番对话。保罗“深沉、强劲、尊严”的人格力量深深的打动了兔宝。

罗斯家族的石油开采生意,在精明实干的父亲一手操持和扩张下,日渐做大。兔宝一心念念保罗•沃特金斯,要和父亲去沃特金斯家所在的天堂镇(Paradise goat ranch)猎鹌鹑,而父亲在此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矿藏迹象。沃特金斯一家时常进行疯癫的宗教活动,在买卖土地的谈判中,次子伊莱借用了兔宝父亲胡诌的一句“第三神启”,走上了神棍之路。而天堂镇的石油开采正式开启。随着矿工死亡和油井事故,兔宝更加觉得父亲做的是压榨和不道德的事业。

一战开始了,产业工人联盟的发起下,石油工人开始罢工,诉求八小时工作制。商会联盟则用武力打压。兔宝在对父亲和朋友保罗的正义感之中摇摆不定。兔宝进入了贵族高中,开始了和富家千金的恋情。先是一个医生的女儿,接着是证券家族的千金,尤妮丝,一个无休止享乐、逍遥玩世的豪门姑娘。

美国加入了战局,俄国人推翻了沙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保罗参军,失去联络一段时间,后众人得知他随军驻扎于西伯利亚。兔宝去读了南太平洋大学,与名门世家、端庄的汉丽埃塔交往。在大学,兔宝认识了具有左翼思想的丹尼尔•欧文教授,当时正在全国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者,却从此更加坚固了他的政治倾向,加入了社会主义者和平权学生之中——都是一群有思想的边缘怪人,包括他后来的妻子,犹太裔平民的瑞秋•明茨。

保罗•沃特金斯回到天堂镇,讲了亲眼所见的镇压俄国工人运动的协约国暴行,以及他更加坚定的工人运动信念。父亲跟儿子听了一场俄共支持派的讲座,感到惊恐。而兔宝和同学办的红色报纸也被取缔,相关人士都被威胁压制。

在富人圈中,一个社会名流夫人想要引诱兔宝做她的情人,被他拒绝 。而兔宝去了父亲合作伙伴弗农•罗斯科的情人安娜贝尔的大庄园,遇到了红极一时的女明星薇•特蕾西(Viola Tracy),陷入恋情。兔宝和父亲和薇一起去东部度假,表面上父亲是要谈生意,实际上是让他的合伙人罗斯科在南部镇压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是合伙人罗斯科策划的贿赂事件,付钱支持哈丁政府上台,以拿到四万亩海军的预留地作为油田。事情在激进杂志上被丹尼尔•欧文教授等撰写的文章披露。父亲和罗斯科为避免国会传讯逃到加拿大和欧洲度假,兔宝跟随父亲。父亲在法国爱上了一个通灵术士的寡妇,与其结婚,后因肺炎去世。死前他给了一笔钱支持了儿子的左翼事业,父子最终在意识形态上和解。

兔宝决定终身献给工人运动。而罗斯科和通灵寡妇私吞了罗斯集团的股份和产业。女明星薇嫁给了罗马尼亚王子。兔宝和犹太平民姑娘、大学同学瑞秋•明茨结婚,两人皆主张左派的和平社会改良。而保罗•沃特金斯死于一场武装镇压,他痴情的妹妹鲁斯不久也随他而死。


本书情节纠缠,大概有几条清晰的线索,并列在一起。
一个是南加州早期的石油工业,兔宝跟随父亲在原油开采、产业管理、镇民调解、政商交易的作为,目睹这个心明眼亮、性格坚毅的实业家一步一步发家做大的过程。

另一个是兔宝对工人和贫苦阶层的深入观察和体会,进入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想法,大量读劳资书籍,参加运动,萌发他为工人争取权益的平等社会理想。

还有一条线,就是这个富家子在上流阶层的生活,和富家女、社会名流的交往过程。

此书亦牵扯出了别的醒目人物线索,如保罗•沃特金斯这个极端激进的亲苏革命派。伊莱•沃特金斯这个统御了南部民众精神的神棍。欧文教授和瑞秋•明茨这类的温和左派。罗斯科这个真正操盘美国政商界的黑心无良角色。以及一众爱慕虚荣、浮华奢靡的社交名媛、富豪、明星和知识分子。




本质上来说,电影和小说截然不同。

相比于小说篇幅浩大的时代风卷,电影更像是撷取了一小块,做成一出极具美学的形式化黑色戏剧。兔宝的戏份几乎全部都被删掉,他变成了一个沉默无言的孩子和青年。为了让他更道具意味,导演甚至让其在一次油矿事故中变成聋哑人。

而小说里的罗斯先生,也就是父亲,有生意人老辣不留情的一面,也同时是有人情味的第一代企业家。他没日没夜的工作,照顾工人团队,走在生产第一线,尽显了美国一代农民勤劳肯干、务实坚韧好品质。他看穿世事,却也尊重儿子的人生自由和选择。完全不是电影里那个扭曲凶狠、残忍无情、干出一系列变态事情的反人类石油大亨。

片中几乎完全删除了保罗这个人物,也决口不提左翼革命,反而是伊莱•沃特金斯这个扛着宗教神启大旗的神棍和父亲的权力斗争贯穿了电影。

导演直言不讳,“我只改编了前150页不到”(小说600页左右)。其实,片子脱离了小说,独成了一个个体,也是极为出色的。风格化,极简,几乎省略掉了所有。黑暗的色调,庄重复古的格局,静置的人物,风格美学的一个极致,讨论的是人性内部黑暗的边缘,而非浩浩荡荡的时代全景。

而这个资本至上,冷酷无情、极端厌世的石油发家者的屏幕呈现,让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凭借此片获得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丹尼尔•戴•刘易斯也摘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影帝。当然,小说对此亦功不可没。

 短评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代表作,丹尼尔·戴-刘易斯人戏合一,拿下第二次奥斯卡影帝,配乐压抑多元,摄影极佳。影片展现了一个贪婪、坚韧、不择手段的典型资本家渐趋黑暗的心路历程,保罗达诺饰演的传教士虚荣伪善(PTA真是钟情邪教题材),两人贯穿全片的斗争也是工业资本主义与宗教困境的缩影。(8.0/10)

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

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blood:石油,生命,血缘。大亨开启上帝模式,摧毁你的信仰,重塑荒地灵魂。想获得儿子无条件的爱与崇拜,但这远比将陌路之人玩弄鼓掌之间困难。延续自我(繁衍后代)所需的“无私”与支撑徒手拓荒的“自私”间的激烈冲突。王座之上终生虚无。圣经隐喻与绝妙配乐。我看到了人身上最坏的层面。

11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一个想变成富翁的神棍,一个想变成神棍的富翁

14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杰作,待时间来认定。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神迹一般的西部诗”“库布里克一般入木三分,希区柯克一般怪力乱神”“导演叹为观止的调度,散发着鬼神附体似的压迫感,剧情片却直射出让观众恐惧的震撼魅力”“丹尼尔·戴刘易斯以名垂影史的凄厉演技,巧夺天工地刻画出‘丢失灵魂’的男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堪称本年度银幕表演的最强音”

2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看完感觉自己就是一坨屎,世界已经有这么多天才了,我为什么还要上学?

26分钟前
  • 真圆!
  • 还行

没法说了。这气氛啊……托马斯安德森,这个神奇导演的未来从来没有剧透。

27分钟前
  • 草威
  • 力荐

帕特和勃拉姆斯的音乐用得极为出彩,非凡,甚至可以说,音乐是影片的第二主角,打破了很多配乐规则。全片力度惊人,有杰作的气势和架构。

30分钟前
  • novich
  • 力荐

【B】除了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外无感,不喜欢这种将塑造人物形象放到第一位而忽略故事性的电影。不过有几场戏确实拍的很有张力。PTA怎么总喜欢把配乐搞的跟悬疑片一样?

34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满分电影。他权势超越上帝,却众叛亲离。绝赞的镜头感,黑暗和压迫让人窒息!教堂那段已经有点让人崩溃了,没想到结尾还来个更强的。。。OST鬼斧神工,开头半小时的配乐让我一下子就想到库布里克了。咦~PTA拍这个电影的时候才37岁,不是天才是什么!(下部作品据说2013年了。。泪)2018.09.13 重看

3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角色塑造如此公民凯恩,结局处理如此迈克尔.哈内克,精神气质却又独一无二专属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孤独和自由,从来就是一对可以糟糕透顶又可以随意绝杀的最佳拍档。

41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神一般的摄影、神一般的音效、神一般的表演,三者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丢失了神灵的故事。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安德森把这个关于人性沦丧的故事讲得入木三分:对于台词的极度吝惜,镜头和配乐的运用精准无比,声画剥离;从开始收养死去工友的弃子对其倾注一切到最后六亲不认,一个人孤独地在豪宅里享受财富,丹尼尔的表演真是伟大。矿主和假弟弟二人并坐在沙滩上,却分处在阴影内外的那个画面真是让我叫绝。

4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贪婪与欲望是源动力,金钱与成功使我们唯一的信仰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点是刘易斯,其他没什么意思

5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我好像就是无法click with Paul Thomas Anderson

53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看的时候总是想,为什么这么暗这么沉啊。画面很多时候黑得只看见丹尼尔的半张脸——而这时候我就情不自禁赞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啊。片中的丹尼尔饰演的油矿主,孤独自由,凭强烈的直觉生活,心狠手辣,极富攻击性,从不宽恕。镜头表现亦直接而不加修饰。那么粗糙的生命,那么粗糙的生活。人性就在其间磨砺,日益坚硬黑暗,看不出原来模样。片里很难得有二三柔软浅淡处,嵌在整片漆黑黯淡里,叫人分外流连。

58分钟前
  • 嘉树
  • 推荐

聚敛財富的真正動機:我要賺到足夠的錢,好遠離每一個人。

1小时前
  • 匡轶歌
  • 推荐

保守的美国人能不能聊点儿新鲜的阿

1小时前
  • 何生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