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蹄下的村庄

HD

主演:Greta,Zuccheri,Montanari,克劳迪奥·卡萨迪奥,阿尔芭·罗尔瓦赫尔,玛雅·珊萨,Vito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1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2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3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4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5铁蹄下的村庄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铁蹄下的村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3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农村,八岁小女孩玛蒂娜(葛蕾塔·祖切瑞·蒙塔娜莉 Greta Zuccheri Montanari 饰)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小弟弟的出生。玛蒂娜在上个弟弟死在自己怀里后就拒绝开口说话了,为此她没少遭村里的小孩嘲弄。但家里大人都很爱她,包括从城里回家的小姨贝宁米娜(阿尔芭·洛尔瓦彻Alba Rohrwacher 饰)。玛蒂娜的爸爸阿尔曼多(克劳迪奥·卡沙地欧Claudio Casadio 饰)拼命工作养活一大家子,尽管他支持当地的抵抗军,却也不得不出售农产品给零散的德国纳粹。随着抵抗军与纳粹之间冲突的升级,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玛蒂娜沉默地观察着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最终到来的,她所不能理解的杀戮与死亡。妈妈2015最后的吸血鬼大人物第一季美丽至极黑日追击肥佬警官省港大营救诛仙番外之铃心剑魄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母亲与疯子们真爱地球未知档案:骸骨洞穴抬花轿盟约2023最后的警察 电影版丑小鸭的天鹅湖冤枉啊!西西里谋杀疑案第一季星迷黛岳北漂鱼天空餐厅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爱你无条件暗斗神月大陆危险的约定铁岩溪谷的血斗我非笼鸟我的名字是连尼自我救赎护士当家第二季29 1粤语宽恕与原谅你好上帝双鞭呼延灼宋朝灰姑娘小象的故事2000国语魔警粤语商道国语覆活南北大状花落花开鬼眼

 长篇影评

 1 ) 活下来的理由

贫穷不会让人失语,但是死亡或者战争等痛苦却能够让人失去声音。影片的感人之处在于家庭之爱,当父亲得知家人都死去了之时,他不愿意一个人苟活,当女儿看到刚出生的弟弟在自己的怀里活下来的时候,她又获得了自己的声音。与这份爱对等的是,对法西斯的恨。

 2 ) 《铁蹄下的村庄》:寂静的歌声

冷静地看待历史,心平气和的深刻反思。战争是地球生的病,为了少数一些人的利益,全人类跟着疼。对于曾经发生的惨剧,我们无能为力。仅希望那些有能力操控战争的人,可以懂得珍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你的伙伴,你的亲人。他们可能在初次见面对你回眸一笑,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过援助之手。就算这些都没有,但,请想到他们同你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疼爱着别人也被别人疼爱着。侵略者,自私,请有一定限度。

战争题材一直是影视作品备受关注的类型,故事种类也有史诗、英雄、感情、战争背后等多种。影片《铁蹄下的村庄》正是讲述二战背后,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一个完全不具战斗力的普通村落,被德国党卫军屠杀的故事。影片透过一个8岁小女孩的视线,记录着整个事件的发展。通篇更像女孩回忆录,数十年之后回忆那段经历,一切悲痛都已刻骨铭心,不再有撕心裂肺的纷乱呐喊,不再有垂死挣扎的反抗,只听到故乡风吹树林,鲜血的悲鸣,还有那稚气低唱的歌谣声。

影片令人感触至深的,是在铁蹄之下,那些村民依旧如常生活。也正是这平静生活中突然爆发的悲剧,更显示出其摧枯拉朽之力。玛蒂娜因上个弟弟死在自己怀里,而拒绝说话。尽管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但家人依旧很爱她。油很贵,还用来为她洗头;与外界来往不便,还将最美的一块花布给她做了衣裳;同学小男生一直关心着她;村里的男女们依旧歌唱跳舞;平日德国兵也会来村庄买些东西,尽管有战争,谁又能想到如此具有毁灭性。

危机一直也是有的,玛蒂娜看到抵抗军开始聚会,看到德国兵开始四处搜查奸细,看到常给小孩糖果的德国兵被杀死在自己挖的坑里。玛蒂娜不理解为什么会有杀戮和死亡,她只希望她的小弟弟尽快出生,好好活着。当村庄的人全不在了,爸爸妈妈都没回来,她抱着弟弟,终于在黄昏下开口清唱歌谣,她依旧不明白,什么都不明白了。

比起《铁蹄下的村庄》,该片的英文片名又译《要来的人》更符合影片不喜不悲,不谴责不控诉的克制态度。影片以发生在1944年9月29日至10月1日之间“马察博托大屠杀”为背景,在这几天中,德国党卫军第16师先是在马察博托地区杀害了将近800人,紧接着在邻近村庄里又杀害了近千人。卫军将聚在教堂祈祷的村民赶到空地或者空屋,用机关枪和地雷进行首轮杀害,再为幸存者补上一枪。很少人逃脱。


文|苏筱兀。

 3 ) 游击战难道不违反战争法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纳粹国家对一个非纳粹国家平民的屠杀,Marzabotto massacre马尔扎博托大屠杀是一个纳粹国家对于另一个纳粹国家平民的屠杀。1944年9月29日,占领意大利的纳粹德国16SS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博洛尼亚省的一个镇Marzabotto的一次暴行。历史演变,冷战之后两国同时成为北约成员,关系紧密,又一同成为欧盟的推动者,意大利在经济上对德国仰仗,政府便对这段历史闭口不谈。
战争也罢,和平时期也罢,没有手握武器的平民始终居于最弱势,任人宰割;游击队以平民为屏障和掩护,从而把平民绑架在战争第一线,这难道不违反战争法?
最后的最后,一个八岁的瘦弱的孩子,带着柳条框里一个小小的稚嫩的婴儿,孤单地坐在空无一人的农舍前。在黎明前,圆睁着眼睛,轻轻哼起歌谣,每一个音节都像在冷冷地质问和控诉,从一个纯净的童声中。战争是什么?是一小部分人生病了发疯了,全人类陪着一起疼一起治疗。

 4 ) 可能性的终结

电影《有人要来》(L'uomo che verrà)中的玛蒂娜是个大眼睛的八岁小女孩。

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生活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哪怕是在1943年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地区的贫困农村。比方说,玛蒂娜的姨妈贝宁米娜从城里回乡,保守的奶奶既看不惯她的城市人打扮,也不喜欢单身小伙子姑娘们晚上偷偷点蜡烛办舞会,亲爱的贝宁米娜姨妈有可能继续留在玛蒂娜身边,也有可能一气之下再去城里找工作。再比如说那些藏在林子里专门针对德国纳粹的农民抵抗军,爸爸阿尔曼多和村子里的男人们都支持他们,还有小伙子跑去参了军,可要是爸爸也去参军,这一大家子人就得挨饿了。玛蒂娜自己也面临两种选择。好几年前,刚出世的小弟弟死在了她的怀里,从那时起玛蒂娜就不再开口说话,为此,她没少被同龄的孩子欺负嘲笑。玛蒂娜热切地盼望着再次怀孕的妈妈肚子里那个崭新小生命的降临,这说不定也会是玛蒂娜自己的新生。

电影的前半部分也跟玛蒂娜眼中的世界一样,充满了各种枝枝杈杈的小细节,仿佛可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寒冬雪夜,一个走乡串户的小买卖人的到来,他说不定是纳粹奸细的密探,但也可能就是位好心的借宿大叔。他在牛棚里凑合了一晚,第二天清早,让来牛棚藏小石子的玛蒂娜坐在自己膝头,一边给她糖吃,一边色迷迷地摸玛蒂娜长筒棉袜上露出来的半截光腿。啊,说不定这电影是讲萝莉情节的,我想。后来故事行进到零散的德国纳粹兵进村子向农民们买鸡蛋和葡萄酒,漂亮的贝宁米娜吸引了德国大兵的目光,我又想,说不定这会是个矛盾而又悲怆的爱情故事。有一个德国兵对小孩子很好,他给每个村里小孩一片面包,女人们挑来装满番茄酱汁的大桶,每片面包浇上一勺,大家吃得其乐融融。嗯,我点点头,说不定导演乔治·迪利蒂(Giorgio Diritti)想要表现的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毁。

这些不同的细节、方向、可能,在玛蒂娜八岁的小脑瓜和大眼睛中交织,她看不太明白,也搞不大懂大人们都在想什么。她知道亲人们爱她,奶奶虽说油贵,却还让妈妈和姨妈用油给她洗头祛虱子;从城里来村子避难的一家人送给新生儿一块粉白的碎花布,妈妈拿来给玛蒂娜做了漂亮的连衣裙,再戴上领圣餐的白纱头巾,她像新娘子一样美丽纯洁;夏天夜晚,山那边隆隆的炮火声照亮了天际,玛蒂娜跟着妈妈跑去山上的圣母玛利亚像前祈祷,母女俩坐在绿草茵茵的缓坡上,星星似的萤火虫突然从草丛里升起来,漫天飞舞。

但就在这个风光如画的古老村子里,玛蒂娜也偷偷看到了抵抗军让那个对小孩子和善的德国大兵挖自己的坟墓,并从脑后将他枪决;她看到了受伤的抵抗军,也看到了德国纳粹的大屠杀。先前的细节、方向、可能,随着战争脚步的迫近一点点地消失了,故事剥离到最后,是导演迪利蒂用了几年时间搜集资料研究的1944年德国纳粹武装党卫队对意大利博洛尼亚地区玛索伯托村(Marzabotto)770名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大屠杀。幸存者之少,让这场屠杀的细节扑朔迷离;境况之惨烈,让抵抗力量的话题在多年后依然敏感沉重。

但迪利蒂的杀戮场景并不血腥,不是远观,就是间接地用声音表达;他也不煽情,不表述主张,不管是悲还是喜,镜头全都点到即止,纪录片一样得凌厉;只有在表现玛蒂娜的紧张心情时用了急促强劲的鼓点与童声合唱,让人不由自主地挺直身子,替她捏一把汗。我是多么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啊,让玛蒂娜一家免遭噩运,让这个小小的大眼睛孩子继续成长;但当我随着玛蒂娜爸爸阿尔曼多的目光,听着他耳朵里残留的手榴弹爆炸后尖锐的轰鸣,看着村里幸存的男人眼含悲怆愤怒地埋葬了破碎的圣母像时,我的脑子里也只剩一片空白。

最后,最后,我看到一个八岁的瘦弱的孩子,带着柳条框里一个小小的稚嫩的婴儿,孤单地坐在空无一人的农舍前。当她睁大眼睛在黎明前轻轻开口哼起歌谣时,我终于听到了,我听到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在问,问这个世界怎么可以那么地那么地,那么地令人心碎?

 5 )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游击战

1943年10月13日,二战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与盟军签署了停战协定的意大利反戈一击,向曾经的盟友纳粹德国宣战。德意关系急转直下,意大利游击队遍地开花,除了向盟军提供情报,还频繁袭击德军,仅1944年6月到8月,德军即被游击队干掉5000人,伤者多达25000到30000人。在盟军的支援下,游击队解放了米兰、都灵等上百座城市,接受了两个德国步兵师的投降。

游击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此为题材的影片汗牛充栋。1945年罗西里尼描述游击战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轰动世界影坛,成为新现实主义的绝佳宣言。然而,游击战带给平民的痛苦、及其战争伦理上的困境始终无可回避。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禁止以背信弃义的方式杀伤敌军,游击队如果没有“可从一定距离加以识别的固定明显的标志”或“公开携带武器”,就不算合法的战斗人员,不受战争法的保护,被俘后不享受战俘待遇。

于情于法,谁不想堂堂正正、痛痛快快地跟敌人干一场?但在力量尚未壮大的情况下,游击队只能以平民身份为掩护,用隐匿武器等“背信弃义”的方式袭击强敌,否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敌占区的人们陷入两难选择:要么在暴政下忍辱偷生,等待盟军解放;要么违反战争法,用包括背信弃义在内的一切手段反抗法西斯。

用镜头表现对游击战的反思,始自梅尔维尔的经典《影子部队》(1969),法国城市游击战之肮脏、血腥,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意大利影片《罗马大屠杀》(1973)来得更为直接:1944年3 月23日,游击队在罗马市区用路边炸弹炸死33个德军,前者并不担心遭到大规模报复:“你说德国人会屠杀人质?好,那就让他们干吧,整个罗马都会起来反对他们。”结果,纳粹按照以1还10的比例,在罗马附近的阿尔戴阿蒂纳山洞屠杀了335名人质。有观众为此发表政治严重不正确的评论:“那些意大利人就不该招惹德国人,人家巡逻也没碍他们什么事,炸了人家自己不也倒霉吗?”

意大利影片《将要来的人》(2010)以蒙特索雷和马察博托大屠杀为背景,“将要来的人”一语双关:村妇孕育的胎儿,以及即将到来的德军、游击队。前者象征着希望,后者将给平静的山村带来什么?村民阿尔曼多十分反感德军:“为什么他们不在家照顾自己的土地和家庭?我们已经够烦的了。”该死的德国佬竟然征收猪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农民杀个猪就像做贼一样,这是游击队能够产生并得到民众支持的原因所在。

意大利热衷于拍摄格式化的抵抗、一味歌颂爱国主义,导演吉奥吉欧•蒂利提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并铭记历史。《将要来的人》不愿简单地鼓吹或质疑对暴政的反抗,而是通过阿尔曼多不愿说话的小女儿玛蒂娜的视角,展现大屠杀的前因后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意大利游击队的辉煌浸透着民众淋漓的鲜血。哪些是无谓的牺牲,哪些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今天的我们是否具备鉴别的能力?

村民对德军尽管谈不上有什么好感,双方鸡蛋和酒等农产品的买卖进行得还算融洽,有时德军还玩杂耍逗大家开心。游击队袭击德军之后,后者搜索无果,面孔青涩的少年兵仍把面包切开来分给孩子们,显示出发自内心的善意。“游击队中许多人的说话和穿着跟我们一样”,玛蒂娜作文里所写并非无的放矢。盟军向游击队空投物资、游击队袭击德军落单的车辆,就发生在沉默寡言的玛蒂娜的眼前。在那个对村民最为友好的少年兵被游击队处决之后,玛蒂娜非常难过,情势也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作为德军数一数二的“垃圾”部队,党卫队第16“帝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以名头响亮、装备精良、战绩糟糕、滥杀平民著称。为报复游击队的袭击,1944年9月29日,在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雷德尔少校的指挥下,第16师在蒙特索雷和马察博托大开杀戒,至少有770名老人、妇女和小孩惨遭屠杀。躲在山上无所作为的游击队员、赤手空拳向德军发起冲锋的阿尔曼多、刺杀纳粹军官的受伤少女,影片不动声色、对比鲜明的镜头流淌着无尽的悲哀。

抗争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的抗争才最符合民众的利益。1865年4月,南军司令罗伯特•李将军见大势已去,宁愿投降被当作战争罪犯绞死也不接受部下深入山区打游击的建议:“那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人民,带来的只会是无止境的争斗和血腥的屠杀。”李将军去世之后,他曾经服务过的华盛顿学院改名为华盛顿与李大学,将军的塑像也坐落在校园内。以此观之,千百年后有人吟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足为奇?(新民周刊。原题:将要来的人)

 6 ) 投降后的意大利

印象中的意大利除了跑车和时装,就是大罗马帝国残留下来的“我是欧洲之王”的过时战略心理。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总是战无不败,德国竟然也愿意跟这样猪一般的队友结盟,只能说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间有基情。黑塔利亚 呼~


扯远了,意大利这个国家在二战中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战胜国又是战败国,所以在意大利人镜头下感情和我们的一颗红心是不一样的。



本片开头就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小女孩,一言不发的看着周围的世界,这一点让我不禁联想到《铁皮鼓》中奥斯卡,同样是一言不发,却独
具慧眼,冷眼看着成人世界。


这个村子有着表面上的平静,德国兵和村民也都还算是正常生活,除了打打牙祭,调戏一下妇女,有没有太过分的事,可村民们想要干事业,却必须要获得法西斯的首肯,杀头猪也需要缴税,随着战争的深入,表面上的平静已经很难维持,抵抗组织的活动也频繁起来,德国在二战中爱好报复,在往日的平静瞬间被打破,村民认为我们和德国人都信奉同一个上帝,在教堂一定可以得到庇护,但在教堂中的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所幸无几。铁蹄跨过村庄,小女孩在影片最后开口唱着摇篮曲,无神的看着天空。。。


意大利广大群众的抵抗只有在小女孩的姑姑身上体现,颇具讽刺的是,她杀的这个德国兵那时正试图救她。习惯了中国抗战影片的全民性,无畏性,意大利的节奏慢了些许,毕竟他们曾经跟敌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消匿了反抗斗争性,一夜之间的屠杀,这也更加让人觉得憋屈,就像小女孩一样,意大利人民选择沉默,他们知晓一切,也无可奈何。


片名还可以加上一个寂静,《铁蹄下的寂静村庄》。

 短评

这片竟然也是意大利片

6分钟前
  • Jiajiachan
  • 还行

heart broken

1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被平静生活中突然爆发的悲剧剧情震撼了一下下

13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看了一小段

18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还行

为毛小语种片子老是没有好的字幕><

21分钟前
  • 232323
  • 还行

眼前这些忙碌的生命,那一天全都会死去。

26分钟前
  • Falleth
  • 推荐

安静执着坚强的小女孩,上一個弟弟的死去譲她不再開口説話。在目睹一場惨絶人寰的屠戮之後幸存,抱着自己救下的尚在襁褓的弟弟,坐在树杈上終于唱起歌。最後一幕彻底心碎。

28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这是一种追问的态度。在战争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不断进步的文化中,人性总会出现这样倒退的状态?幸存的玛蒂娜需要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谁又该对这样的惨剧负责?我们该如何防止历史的重演?过去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未来。影片差了点火候就在于历史并不能自动作答,还需要导演赋予更多的东西

3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唯一的视角在大语境下是多么重要。叙事上毫无条理,你们完全不考虑观众的承受能力啊。

32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勇敢的马蒂达的美丽的眼睛传达着自己的信念~~她活下来了最后她抱着弟弟在荒芜的村子里终于为弟弟唱了一支歌~~

36分钟前
  • luluya
  • 力荐

的确会让人想起鬼子来了,说了 纳粹在意大利的一次大屠杀,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出发,还是很吸引人眼球的------------

39分钟前
  • mark
  • 还行

反戰

40分钟前
  • 北极光
  • 推荐

看不懂,尤其是字幕....

45分钟前
  • 困难户
  • 还行

希望战争永远不要来!里面的和我一样名字的女孩,是个折翼的天使。

48分钟前
  • martina的花园
  • 推荐

从不说话的8岁女孩目睹村民一个一个被杀光后抱着襁褓中的弟弟唱起了摇篮曲。

51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力荐

最后一个镜头是经典,字幕的最后结尾居然有天籁童声,很少有这种连字幕都看到最后的电影.

54分钟前
  • mei3ye
  • 推荐

稀饭

56分钟前
  • ltwdl
  • 力荐

孩子眼中的战争不理解加天真

57分钟前
  • 人间老北鼻
  • 还行

各种拍南京屠杀的中国导演该看看,真正的力量是不需要声音的。

1小时前
  • 布袋头
  • 力荐

鬼子进村。不应该看到的她看到太多。20100112,14:00

1小时前
  • 查无此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