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决斗

HD

主演:朱迪·科默,马特·达蒙,亚当·德赖弗,本·阿弗莱克,哈丽特·瓦尔特,埃里克斯·劳瑟,马尔顿·索克斯,威廉·休斯顿,奥利弗·科顿,内森奈尔·帕克,塔露拉·哈登,布瑞恩尼汉娜,伊恩·皮里,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山姆·哈兹尔丁,克里夫·罗素,朱利安·弗思,柔伊·布鲁诺,亚当·那加提斯,卡伊姆赫·O'马莉,约翰·卡瓦纳,泽利科·伊万内克,克莱尔·邓恩,保罗·班迪,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Peter,Hudson,Dimitri,Michelsen,科林·大卫·里斯,勃斯科·霍根,布莱恩F.穆尔维,Thomas,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7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8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9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理解的罗生门

很多观众都说这是一个罗生门,可是很奇怪,三个人的讲述其实区别并不大,玛格丽特都是被强暴了,过程也并无区别,仅仅是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而已。卡鲁日的粗暴愚蠢?贾克·勒·格里的花花公子思维?如果是这些,有必要翻来覆去把故事说三遍吗?雷神拍这么个片子就是为了迎合政治正确,女权?

我是这样理解,真正的罗生门其实在故事之外。如果,这场强暴并没有发生呢?

整个中世纪的女性压抑、自我苏醒就如同发生了核爆炸一般,威力十足。所以,这才是雷神在故事之外要讲的故事,发生了?或者没有发生?其实不是在拷问片子里的伯爵、国王和法国人,而是拷问现在的观众。

举一个《白色旅馆》的例子,这个小说,或者说电影完全是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女主人公因性迷惘和性饥渴而患上的歇斯底里症,其实就是在分析一个女性性意识,或者说性自由的觉醒。小说描写的很精彩。

他从我身后溜过来

猛地进入我的体内

他探得好深

令我半是冰凉的心如鲜花怒放

我搞不清他进入的方位

只觉得白色旅馆和群山在晃动

原是洁白的视野中飞过道道黑色的闪电

荒凉冷酷的古堡中,玛格丽特遥望一个芬芳扑鼻,波涛汹涌的诺曼底,默默地写下自己心中的故事。

 2 ) 一个失语寡妇的发声与复活:倒塌在女性神话升腾目光下的圣母像和火刑柱

这部影片叙事结构采用三章节“his words against his words against her words”的戏剧编排围绕“The Truth”去伪存真,因此贯彻一下文体趣味,在这里也用三层表达记录自己的感想。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焦灼的期盼,电影节和颁奖季不厌其烦的公关宣传,刚过84岁生日的Ridley Scott导演新作《The Last Duel》在2021年的末尾上线流媒。湿冷冬季的低温折磨让屏幕内跨越多年的肃杀冬日氛围愈发酷寒侵体,阴云和长夜终于消散之际,创作者给了凛冬愈合的悲痛折磨幻梦般的慈悲春日为噩梦画上句点。每个冬天都会变成春天,每一声抑制的叹息迟早融化为动情的微笑,但现实果真如此吗,还是观看的力量一厢情愿地徒然渴望良善会降临在影像的终端,最终希望的信仰能凭借未知愿望繁衍羽翼,来到众生之间。她不能出声,只有默然落泪,对于一无所知而无畏凝视的火刑柱,如同怀着飞蛾扑向焚身虚空的圣徒那样虔诚,这才是中世纪有关她们全部的真相:一条曲折幽暗的环形阶梯,不是通向上帝,而是指往沉默或死亡的两个孪生的永恒居所


Chapter one 谎言的真相:各执一词的叙事包装与拆解

年事已高的 Ridley Scott导演执导水准不但没有透露出老迈保守的迹象,而是以其一贯的女性主义视角,在古典正统的男性史诗叙事框架里几乎震耳欲聋,朝着虚构文本内外双向作用的控诉发问书写个人创作历程不随年岁回潮,反而激进破立的时代先锋路牌。拒绝风潮的故我姿态和锐气不减的女权命题都让这位在如今好莱坞因格格不入的守望而特立独行的可敬老人显得更为勇敢。

剧本上由其中两位兼职主演的三位编剧分别负责不同性别角色视角合作执笔,影片成品表达非常通俗,娱乐和深刻兼备,有心的影迷甚至可以把叠合又交错的三章节逐帧剖解,平行铺展之后细细分析机位、打光、剪辑等影像语言和台词的剧本迷宫以及眼神与肢体的表演游戏多维度的微妙差别。诸如此类抽丝剥茧、追本溯源试图还原事件全貌的悬疑趣味,电影的复杂多义性和观众解码破译的反讽生效,更不用说教科书式的历史正剧妆造和布景,配乐和摄影打造的视听美学享受,来自顶级工业的巨匠之作,三位编剧分头叙述的严密扣锁,即使预先无数次被剧透全文,结局的三线复奏依然高能到无以言表,震撼之余唯有叹息。

时间跨度几年的故事画卷,主要场景都是肃杀冬日,冷漠寒凉的氛围把控像一场呜咽喑哑的细雪贯彻始终。进入这座积雪深重,寂郁幽沉的克里特宫殿,白牛之子的巨兽阴影一直悬置头顶,早就获悉这是关于一桩古老的强奸案各执一词的谎言罗生门,似乎对剧情转承启合了然于心,仍会为不知何时何样发生,注定背负意料之内的高压推向银幕外弥散共情的暴力性侵的诉说积蓄恐惧。前两幕的步步铺陈,在终曲迎来爆发,即使必定会被诟病同一事件的主观回溯中重复机位的应用,通篇看下来却只感到这是精准谋划的布局有意为之。

巧合的是,在观看本片的前日刚看完的纪录片《The Beatles: Get Back》,评论区惊现豆友发问:既然只是素材剪辑,还要导演来干什么?Peter Jackson扮演的角色当然不是将庞杂的巨量素材整理精简而已,若全神沉浸,不难发现强烈剧本意识的设计伏线。原始素材经过剪辑重组、音画错位和分屏陈列的叙事技巧,立即能够在不设防的观众眼中生成截然不同的意味,以至于你以为观看的是冷静记录,实则却是导演精心编辑的话语版本。

这种制造叙述语言的技巧和笔法在综艺节目剪辑中很常见,本片中呈现的三种视角的“真相”也是同理。开玩笑对朋友说,雷导这部片子的卡司过于熟悉,尤其是波士顿组的深度参与,就像一出严肃版SNL ,悲喜剧变了音调,呼之欲出的嘲讽口吻却如出一辙。

三位美国男演员在一般而言全员说传统英音的正剧制作里保持了美式口音,英国出身的女主角Jodie Comer的英音成为其中突出的声调。当然我无法断言这是不敬业的敷衍态度还是服务角色塑造的刻意强调,让女主角的台词也成为象征孤立处境的一个浮标,但毫无疑问,在Affleck一如既往倒也贴合角色气质的轻浮表演,Damom和Driver本就作为衬托的常规演技环绕下,Jodie刻画的Marguerite精确地展现了男性凝视和女性自白角度情绪面向鲜明的差异,穿脱面具般游刃有余,最后汇流成谎言罗网无依无凭的“她”,如屹立暴风雨中的旗杆,几经摧残却不惧弯折。

维持沉静冷漠的复述基调,每个角色视角前的章节名都是黑底白字展示,极简,干净,冷酷,无一丝多余干扰。独独到了重头戏,也即第三幕女主视角的真相开口之前,第三度现身的The Truth一词没有立时淡出,偏生刺目地停留在万籁俱寂的黑屏上方,一如Marguerite孤身鸣叫的剪影,在广袤的黑暗围剿下似乎随时要熄灭光亮,归于沉寂。字词消逝之后还在视野留有残像,这也是对终章,最终版本的“真相”,这场迷局里唯一的“真相”无能回避必须直面的预警。

沉浸式的point of view非影像调度和文本结构精确配合不能达到,我们看到第一人称的独白、陈述、自我辩解,全都以“我给出的才是绝对真实”的观点输出,无论是精致利己的Sir Jean de Carrouges对忠厚老实的滥好人形象自圆其说,还是道貌岸然的Jacques Le Gris坦诚自恋纵欲之余,又对女人欲拒还迎的诱惑说辞紧抓不放的死不松口,都在他们自己的回忆里毫无破绽。然而三线对比,细节事实上的矛盾漏洞满目狼藉。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曾说谎,捏造流利的谎言大概难于登天,真正可怕的是编织记忆的过程让他们浑然不知地落入语言的圈套里,对此深信不疑。

Jacques’s narration

通过调度刻画不可靠叙述者诡秘用心最绝妙的例证就是掉落在塔楼旋梯里的鞋子,那也是欲望曲径的鞋子。Jacques眼中,宛如他在酒池肉林的Pierre处多次体验过的欲情故纵性爱游戏,Marguerite和那些豢养的宫廷莺燕并无区别,迟早会屈服于他的淫威和美貌。她的哭泣、恳求和哀号,无论当下是否对他造成动摇,事后观之不过是色诱的情趣手腕。可那明明是她走投无路,三步并作一步逃亡时,跌撞落下的鞋子。猎物绝望的断尾,在猎手看来却形同饥渴的催情剂。此处同步揭露的另一层讽刺真相是,这个对自身雄性气质无比自觉的欲望动物,物化女性的心理世界深不可测,在他想当然维护自我的故事里,操演千遍征服女性的手法,可以如此平滑地嵌入强奸Marguerite的事实孔隙,填补出雷同的猎艳传奇。

Marguerite's narration

暴力占有妻子的肉身,就是实现了对其丈夫的复仇。针对Marguerite美貌而起的色欲和引申出象征性的男性阳刚之气羞辱的两道目光,早在Jacques触碰到她之前就已合为一股拧紧的绳索,她只是承受了强奸行为幕后男性交战的受难身体,面孔模糊,没有名字。

两位男性角色的陈词同步落幕于法庭自述,Jacques拾起Jean第一章末尾扔下的手套代表接受决斗挑战,让上帝裁决正义,把两幕的时间轴线校准同轨。其后Jacques远远注视Marguerite的一小段插叙则是接上POV开始前的序章,为三章节合于一的决斗高潮预埋鼓点。如果说先前是讲述着站在自身立场的回顾,那么审判部分比起单一视角的重述,更像客观的在场纪录。

也就是说,回放的故事版本,是他们在为面向国王和教会以及无数权贵讲述“真相”做准备,内心预演的结果。因此我们看到的两线差异,除了主观视角的局限,在关键事件的性质暗示,两人都做出了有利于自己的final cut. 最后的演讲,Jean的沉稳拘谨和Jacques声调洪亮,激动讲述和富有表演性质的肢体语言让两人性格的泾渭分明的绝对差异再次演绎。

谎言重复千遍即是真理,他们不仅是演员扮演剧本中的人物说着台词,也正是剧本中的人物化身为自己内心“真相”剧本大纲的演员导演故事版本,并试图在公众面前将感染力狡黠包装过的可信度传递给在场见证者为舆论风向造势。这一点上,Jean毫无胜算,无法忽视的英俊外形或打动人心的人格魅力他一无所有,而出身更低微,阶级更卑下的Jacques善用的就是长袖善舞的社交本领和权术心机,一口一口蚕食殆尽前者的国度。

当然,各执一词的叙述手法优缺点都很明显,尽管姿态上情真意切足够撼人,影片难称完美的缺憾也在这里。如果说全情浸没的代入观感是像第一视角游戏那样模拟的话,在观众眼睛的替身——镜头机位——上过多的重复素材显然稀释了体验的深度,流于浅层的认知复刻。好在结构的严谨微妙已经足够完满,而导演断然拒绝了采用模糊不清的隐身立场,海报和预告就把预设命题宣之于口:她的故事才是唯一真相。因此观众所见的一切伪装成诚实告解的谎言,都在出口的那一瞬间就先天穿戴了复杂讽刺意义的盔甲。每一重反讽的剑盔相击碰撞出的蜂鸣,直向着现代议题的脆弱心防而去,用已被时代遗弃的男性神话载体,做出了最大胆进步的复活女性之声尝试。

屠城之罪,焉在海伦?男主们的挚友手足情尚未出现裂隙时,Jacques造访Carrouges家堡那句“ It is I. Helen of Troy” 的玩笑可以看作对后文对应两人生死决斗结局的伊利亚特史诗中“祸国”海伦的骂名提前预示。把淫欲和占有加以爱的雕饰来合理化,以保护和供养的名义圈禁起兽栏里的财产,本质是两个男人的勾心斗角。但最后一部血流成河的英雄史诗,千古罪名的荆棘冠冕总是“恩赐”在女性伤痕累累的身体上。当讲述历史的古典正统之声就是男性单一的声线,当层层包裹密不透风的父权“谎言”变成唯一行之有效的正义语言,To be right是他们宁可缠斗至死也不原放手的空幻权柄。

真相究竟如何无人关心,能左右结局的是谁的谎言更能服众。声称交给上帝判决的决斗场地上,并不是有罪的强奸犯和捍卫妻子荣誉的忠诚男人在较量,而是两头杀红了眼的雄性在为狗屁的名节赌上姓名。

强奸犯这个头衔并不适用于历史情境,致命讽刺也在于,即使在性命攸关的当口和所谓上帝全知全能的注视审判之下,Jacques仍然坚称自己清白无罪。那是因为,全篇戏眼的这场强奸始终掩盖着更为核心的权力斗争,是两个男人对抗到极点必然迎来的生死对决,决斗迟早会发生,不论由头为何;某种意义上,强奸是否真的发生,强奸和通奸的性质是否能被真的肃清亦不再重要,或者说优先序列在呼之欲出的维权正名的雄性本能身后权重微不足道,他们确实“相信”自己版本的真相,那成了唯一值得以性命相搏的筹码;也正因此,堵上身家性命去争夺话语的权威版本,更加荒唐可笑,但那确实占据了中世纪到前近代文明父权系统的信仰支撑体系里重要的一环,乃至诸多传奇文本的戏剧冲突都环绕于此构建。

斗兽场的兽和围观斗兽的看客都已到齐。这可笑的屠宰场,举目四望满座都是剥落人皮面具的丑恶兽态,只有命悬一线被架空代理的Marguerite和流露出些许不忍的皇后还算是文明残存的微光。口口声声说着上帝不会降罚于诚实者,可谁都心知肚明赢者坐享叙事的垄断,败者惨死刀下,从此编入大众的笑谈。在白刃插入唇舌的前一刻,谎言的抵死宣告仍未姑息。


Chapter two 她的真相:“被强奸的人”和隐语的修辞

重构正典,以文学或影像的艺术形式复活隐匿在重重禁锢的历史记叙和文学经典之后的女性身影,这种“她”视角写法随着女性主义关注视角的传播后越来越普遍的议题选择。创作生涯一如既往倾向女权表达的Ridley Scott来执导这个文本的银幕再现可谓天作之合,通篇中世纪的陈旧故事,前近代版本的#MeToo 却句句都是现实意义非同凡响的新酒。

强奸的隐晦、污名的清洗、名誉的重振、男性气质的践踏碾碎、女性控诉的振聋发聩……交织事件周身的密密麻麻的缠绕纠葛共同的出路只有一条狭窄途径:以正义之名代理女性身体的桂冠,指控主体是她,失败了被焚烧的是她,可除此之外,所有程序的周旋,所有荣辱的清算,都关乎男性,只关乎男性。

神权秩序似乎轰然倒塌的当下,宗教仲裁所拥有了隐秘得多的转世。Marguerite生活的14世纪法国,女性的生殖机制被今日难以置信的迷信科学掌控着解释权。受教会思想制宰的行医之人还在把古希腊沿袭的Hippocrate四体液学说奉为准则,如片中提到的不易受孕是因为女性体内因情绪低落积蓄的黑胆汁过多引起。在用贞操和道德的枷锁将女性性欲束之高阁的同时,又将神秘的女性性器官和生殖系统视之为引诱男性堕入地狱的洪水猛兽。男权凝视塑造的圣母娼妓一体两面早已不新鲜,前近代蒙昧的教会权威伪科学一直认为,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沉湎于情欲的滔天罪孽,控诉妇女行巫术的结论也往往盖棺为被魔鬼诱惑与其媾和。

事实上,纵观中世纪女性因淫欲被控的罪行,底色都是男性中性主义在法律、神学、医学等系统层面的观点构建。上帝取男人肋骨创造女人,造物化生女人的情欲和生殖自然要为男人的享乐和香火所用,这是天经地义自古皆然的道理,不容辩驳。而显然为了讳疾忌医的男性性能力和功能存在的可能失常给予掩护,顺利受孕的前提在其时全部归结她者,是否在鱼水之欢中享受到欲仙欲死的欢愉,成为精子着床的保证,好像女性体内有一道唯心的阀门可以抵抗侵犯者的“污浊”,捍卫身体的“贞洁”和她主人的“清白”。

所以顺理成章的,她被强奸的事实首先要经过现代语言称为完美受害者那剥掉几层皮肉的严苛筛查。她曾在宴饮场合与受控的男子交谈,曾同女伴闲谈时夸过他相貌英俊,都成了反向指控她罪无可恕的证据。

她诸多罪行中最邪恶的一件,自然是她被强奸六个月后,怀着六个月的身孕。中古世纪的教士可以不假思索地对被强奸怀孕的受害者作出“强奸是不会导致怀孕的,除非女人享受到了欢愉,这是科学”如此荒谬滑稽的诊断,可七百年后的当代社会,这种理论仍有拥趸。

2012年,共和党人众议员Todd Akin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宣称,“正统强奸”( "legitimate rape")很少甚至从不导致怀孕。这种离谱的反科学认知并非此君异想天开,他兜售的价值观有其市场和受众,看似毫无医学支撑的论据却有悠长的历史阴影。从中世纪到19世纪,女性只有在高潮时才会受孕是一种常识性的普遍认知,而被认为需要融合男性精子才能怀孕并且生殖价值远低于男性精子的女性“精子”(产生于女性的睾丸,日后被称作卵巢),只有在性高潮期间才会分泌。这也就等于是说,如果一个女人“声称”被强奸而后怀孕,她一定在过程中经历过性愉悦,因此不可能成为‘绝对强奸’的受害者,即失去了“完美受害者”的中世纪版控诉正当性的先决条件。

共和党政客脱口而出此类早该灭绝的远古谬论和反堕胎的政治运动密切相关,这些声音试图传播强奸中所受创伤就是一种节育手段的恐怖理论,通过细化强奸的定义让“绝对强奸”以外,在强奸后怀孕的受害者失去合法的堕胎权利。右翼保守主义以令人震惊的角度复生了中世纪死灵,把这个残缺的畸形怪物带到我们中间。这当然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但回潮的潜流还在现代的政坛土壤有潜在抬头趋势这一事实已然十足骇人。

或许这些政治小丑秀并不具备真正起死回生无稽礼俗和宗教迫害的力量,但压迫女性的那条坚固脉络,从古至今也没有彻底垮塌,反而供其维生的关节和纽带日渐扑朔迷离。婚姻和亲密关系内部的剥削和消费始终存在,公共话语场域的结构不公仍未消解,女性变成了不那么像奴隶的奴隶,固化的父权制系统枷锁加身却比冷兵器时代的凛冬更加刺骨。

整个精密协作的系统都在明确无误地告诉你:没有什么正义,被强奸了就自己受着别出声

Marguerite视角的新婚场景我们见证了Jean的版本中被忽视的死角。一组精密组装的镜头构图里,天父静默,圣母不响,她投去的求救一瞥无人应答。神祇漠视凡人的苦难,更不会垂怜无法对自身命运做出任何决定的女人。贵族抑或农妇,礼堂里的灵魂在父的天平上重量相当。她的价格就这样被商定,在两个男人讨价还价的地盘划定里,在债务和虚名的交换中,落在镜头聚焦中心外的阳光下暗影,一桩耻辱的买卖。不能发言的命运岔口,眼神流转代替她说出了内心的祈愿,揭示安顺驯从衣冠下的急切呼救。

母马的出现是近似神话的意象拒绝了叙事的含混模糊,一针见血地以镜头语言的隐喻制造女性集体命运悲剧的诗学。近似前不久资源上线的颁奖季影片《Spencer》使用雉鸡这一道具贯穿全篇。甫一开头,死去雉鸡僵硬的尸体横陈在圣诞前夕冬日清晨的乡间马路上,无数皇家后勤的黑色轿车严整列队,视若无睹地依次碾过这只已死的雀鸟,令其尸身承受二次凌辱——这正是在影射Diana Spencer车祸去世的命运及其死后多年无休无止的舆论风暴还在持续宰割她的鬼魂。

孤雉,母马,近似的意象择取是创作者展现女性视角时用视觉替代文本增进美学厚度的意图。很显然,闯入围栏的黑色公马过于暴露的蛮横侵占是在预示下文即将发生,而观众已知无可避免的强奸罪行。资产受损的Jean在驱赶公马突如其来的暴怒中,也无意间露出了虚仁假意下的兽性。撕去文明假面,这些男人在面临财产被侵占的处境时,男子气概何其不堪一击。

Jean爱惜母马,毋宁说是疼惜自己倾注在母马多产子宫上的金钱。而前置章节信息给的足够直白,他娶Marguerite的动机,年轻美貌的要素远远排在嫁妆田产之后,比财产更为迫切的需求则是一个朝不保夕的武夫渴望续弦获得男性继承人补上夭亡幼子的空缺,不令家产旁落。

如同母马的后嗣极有可能在被黑马强占后血统不再纯净,数年孕育无果,忍受婆婆冷眼,遭遇女伴奚落般炫耀的Marguerite却紧随强奸的发生受孕。巧合的时间节点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是把决斗推向覆水难收的一条隐线:Jean只有在借天父审判的战斗中击败那匹再三侮辱他家族声名的劣马,方能一举多得,收回此前被侵占的全部财产,洗净耻辱的疮疤烙印,也等于上帝默认妻子腹中骨肉的亲生父亲正是自己。

娶她不是为了她,强奸她也不是为了她,为她决斗更与她毫无瓜葛。在这场令人疲惫的窒息拉扯中央,她是男性叙事的盲点,一块染污的黑斑。

事先张扬的强奸经过,等在她的真相中陈述,观感是更撕心裂肺的疼。对她而言漫长如凌迟般的泄欲酷刑,很可能于他只是草草了事。后入式的侵犯具有多重表义:那是绝对力量悬殊的权力展示,也是Jacques根本无需“享用”她的脸和身体,他的欲望早在确认她插翅难逃,压倒她也正等于实现对Jean彻底蔑视的一刻濒临高潮而完成,仿佛进入她的身体只是签署了这份契约的一个仪式。因而欲望的发生和释放和她无关,就像最初婚约的签订,最终决斗的输赢,生死的命运都和她无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男人权力的游戏。而她连棋局中的棋子都不是,她是父亲田产的砝码,是丈夫尊严的挂毯,是夫家姓氏传承的子宫,是虚幻名誉的工具,躺着的一块肉或是一匹乖顺的牲畜,无论如何都无法活成自己的模样。

RAPE,掷地有声的字眼,当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指控蓦然出口,无路可回头,禁忌的语词是语言的道德忌讳也是法律名目的正义诉求。每个人的反应都好比在畏惧声波消散后被召唤的恶魔会突然现身索债。丈夫版本中“我被强奸了”,原话实为“他强奸了我”。一经转译,主动被动置换,不愿面对,无法直视的行凶者就像那批骑在他视作珍贵资产的发情母马背上的暴烈黑色公马,挥舞着狰狞的阴茎。现在,他的宿敌玷污了妻子的图景也以类似的想象高悬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公马强取豪夺,主人怒而攻击,却是母马身体留下承受暴怒的伤痕。只有她受伤受难,只有她成为彻底工具化的“被强奸的人”

中世纪不能说的,现在还不能说吗?Jean的法庭陈词几乎拐弯抹角得穷尽了所有描述强奸行为的字词,强奸一词本身,却好像出声就要获罪。隐语修辞的下意识习得注定是活在言论受禁,审查森严的社会的一部分,黑暗的中世纪或是近在咫尺的此时此地毫无区别。当天晚上在豆瓣广播以下文内容测试,果然先锁后删,而且是不加通知的悄然删除:“从那场权斗、污名和「真相」不断扭转遮罩的RAPE到今日中文互联网语境,为国外乐迷对乐手性侵害指控发声时,先于审查的魔掌(像马达扼在朱迪脖子上的手) 自觉规训成「R**E」的阉割表达,是我们自己痛饮这杯毒酒弄哑了嗓子,还是手腕被捏青掰折,却无力呼救。时代是往前走了?还是在不可名状的淤泥里越陷越深?”

被阿波罗强奸的卡珊德拉,卡珊德拉的失语诅咒是具象的寓言,而非抽象的隐忍沉默,蜷缩在灵魂角落旁观暴行下永久死去的部分自我冷却的尸身。沉默的少女们,渐渐变成静默祈祷的老妪,女性的存在价值被抹杀忽视,一袭褪色的黑纱包裹,退到正式叙事的帷幕背后。司机的威胁字字属实,出口就是自杀,胜利的几率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女性互害的致命暗箭在众口铄金的猎巫狂欢发酵中将她彻底驱逐到了孤绝的荒岛。我们设想在无力抵挡的父权威压之下弱小的雌兽想当然地会报团取暖,实则自古已有的女性内部社群暴力从未改变,当指控者身陷孤绝境地,她开口的可信度也形同摧毁。

面对无可撼动的父权野兽,把长久以来积压内化的怨愤对准触手可及的女眷亲友总要安全得多,也更轻易立竿见影地看到攻讦的成效。这种分享父权触手尾端的权力错觉具有非凡的成瘾性,一点微乎其微的操纵言语带来的权力快感,是长年累月咽下压迫苦果天然的释放出口。

因为害怕共谋的罪名转而加诸己身,因为潜意识深知这场审判的闹剧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的任意一句无心之言上,或沉默或批斗,在恪守清规的好女人与耽溺淫欲的坏女人之间划清界限的割席举动变得无比迫切。特别是婆婆Nicole坦言同为强奸受害者的那一句台词,千钧之力仅在一霎无言。她们站立的位置之后无数被推上火刑柱或终身隐忍不发的女性幽灵,正在屏息注视隔绝的心灵之间对话通道的结成。

发声即死,这样的铁律之下,沉默的大多数以困兽自保的本能,将血泪过去混着苦酒吞下埋葬,成为维系父权的帮凶再正常不过。正如现今挺身而出自陈受害经历的女性首先要经历的非难不是来自男性权威,而是女性同胞条件反射般的恶意审查,不必认可,但必须理解。

一往无惧的勇气来自对惨烈代价的一无所知。忽略道德和舆论的攻讦非难,光是成功微茫的审判尽头唯有火刑在等待这一条就能有效地逼迫任何女性发声控诉。自负又残忍的Jean故意向妻子隐瞒了绞杀女性的法典里这一致命赌注。当伪君子的名字终于从妻子口中掌掴到他脸上,这才是与他相配的荣誉头衔,极刑的责罚无需由他承担,苦难的开头是她,苦难的终点也是她。

了无荣光可言的血腥搏杀终于在漠然冷嘲的镜头记录下耗尽了雄性气质全部的气力和伪装,风度荡然无存,血污泥泞的遗迹提醒着两头丧失理性的雄兽曾在此厮杀。缺席的上帝是谁?又谈何胜利?这原本就是侥幸,是仅有万分之一的生还渺茫希望,却像身处绝望已经耗去了大半性命。神迹一般赢得最终胜利的是寡妇的身份,这样的处理实在忍不住起立喝彩,之后浮现出的却是悲观主义的苦味。或者说,绝境至深的一抹亮色只是把绝望的底色衬托得加倍漆黑。这种现代性希望和宽仁的目光在诉说,只要她愿意去相信,只要你相信她的真相,最后时刻的奇迹降临是靠着银幕内外,故事表里读者、观众、片场的演绎者和舞台的见证者跨时空跨虚实,穿透历史的和当下的,被侵害、被噤声被杀死的庞大女性幽灵存在,凝成共同信念的目光左右了那位隐秘神祇的残忍本性,支配着祂劫数难逃的河道为必然咸涩的入海汇流而绕路。

到了自诩文明的现代社会,女性不再需要骑士精神为名的父权代言为其声张正义,也不在需要冒着谎言极刑的风险经受烈火和神权的考验,对真相公开的结构性绞杀转而以一种更为巧妙精微的高明系统隐入地下。媒体、公众和网络组成的父权舆论话语和女性群体内部的清洗互害化身侵犯隐私的凶刃,以比中世纪的众口铄金险恶得多的方式在她已经被强奸的身体上再施加千百次的强奸。

随着上帝神像权威的倒下,属于圣母子的新世界从过去的伤痛深渊中浮出水面,形成一座安谧的孤岛,仿佛暂时性地获准,在作者、导演、编剧三位一体的真正上帝立场,可以和这个污浊不堪,罪恶重重的没落人世隔绝。这时我们回想起,这样和沉郁灰败形成反差的暖色主导似乎都是Marguerite独处的画面。导演的用意几乎相当于直白倾诉:她只有在能够决定自己如何生活的自由之下,命运的阴霾才能被拨开露出天光。男权视角下失去丈夫荫蔽的不幸寡妇身份,或是黑暗年代女性为数不多的呼吸渠道,虽然这层层设限的自由,依然只如四面院墙包围的天井释出的寸土光明一样。但这并没有改写影片的悲剧基调,反使前文累积的压抑情绪更为灰暗,后现代创作者的赋权,拯救了一个贵族女子于焚身烈火,她背后不可忽视的受难群体画像触目惊心程度不减反增。


Chapter three 决斗的真相:作者表达的老而弥坚与中世纪母题再生的现代性重构话语注入

曾几何时古装史诗电影的类型趣味默许着对男子气概的抛光与歌颂。然而在Ridley Scott的这部中古传奇中,理应展现骑士时代决斗时刻男性气概的场面调度,却用同样的技艺反手狠狠地痛斥并消弭了男权魅力一度在如此类型期待预设里的闪闪发光的中心位置。就连核心意象是“决斗”的片名都构成多重讽刺形式的一层,嘲解这种充满偏见先行的类型特质,导演用自己与时俱进,从未动摇的捍卫宣言同昔日令自己功成名就的男性史诗叙事架构“决斗”。后生难称可畏的创作荒年,老生愈加可谓,导演坚守的诉说,正是当下稀缺的打在后#MeToo时代议题浮现和文艺作答并不相称的现实一记响亮的耳光。

导演在The Last Duel拍摄片场

设想如果本片采取《Spencer》一样常见的女性主义视角情节剧命名为《Marguerite》,将女性被夫姓剥夺的个体存在还归于她。但这样会让影片立意基础的反讽本色泄劲,男权的外壳,女性的旗帜,从片名到内容,从镜头语言到文本结构,尤其是结尾高潮戏的决斗点题,举起男性气质凝成的剑锋捅穿了父权捍卫自身威权的喉舌。

女性胜利的神话只有凭借后现代眼光去虚构中古的小说语境才能赠予。作为昔年古典史诗题材的不二宗师,雷德利斯科特等于亲自用作品向你明示,制霸银幕古装题材的绝对男性中心已被解构,上帝已死,圣母当立。

终场戏精妙绝伦的调度下,野兽场中拼杀,权贵欣赏斗兽,仆役命如草芥。泯灭人性的狂热呼声捕捉中几乎能听到导演的嗤笑。超高水准的视听把控在没有丝毫削弱紧张气氛和冲突张力的同时,不让一丁点穷途之战的双方陌路英雄应有的伟大光晕出现。导演诠释的他们就是两头放弃了礼义廉耻、骑士风度的凶残狂兽,衣冠楚楚的标枪马战,到滚打在泥泞中不择手段的厮杀,传统类型下理应描绘的英雄气质销声匿迹。

强奸犯死状凄惨,受辱的男人得胜了,却遍体鳞伤。他处在描摹凯旋归朝的胜者英姿分镜中心,人潮喧腾,望向修建中的巴黎圣母院。大小之辩的历史眼光回眸,却尽是颓败苍凉。人类自说梦话的伟业雄心,不过虚无空幻。败者的死尸像倒吊的基督,语境的情感暗示却背道而驰。作为耻辱的罪恶符号被捆绑拖行,高悬示众,双手张开,有如耶稣下十字架,却毫无荣誉,无人哀鸣,更不会等来复活的黎明。先前文本和镜头欲抑先扬渲染的强烈雄性魅力全然塌方,视线毫不怜悯地注视尊严尽失,丑陋可怖的尸体被拖拽悬挂,如同处理一头死猪。

决斗的命题,在导演的创作生涯早有先声。Scott导演1977年的首部长片作品《The Duellists》就是围绕着拿破仑时期两个男人终生纠缠不休的数度决斗展开,摄影美学和镜头语言上都在摹仿并致敬Stanley Kubrick导演1975年的古典题材名作《Barry Lyndon》。同样以男人之间捍卫名誉的决斗为线索贯穿全文,《Barry Lyndon》和《The Duellists》华美表象下的真相都是权力之下的空幻。

Kubrick冷酷的上帝视角把古典美学的布局做到一丝不苟,惝恍烛光的晕染同登峰造极的文本与音乐制造出浮世传奇的一段截面。画外音叙述口吻波澜不惊,他笔下的Barry Lyndon起于微末又复归浮萍,言说的不是奥德修斯英雄神话的归去来兮,而是乱世中小人物阶级淫梦的破灭。仿佛看淡了锦衣貂裘下一潭死水的虚伪浮华,话语余音由导演冷眼下的镜头淡入,浪子与风月的一章传奇旧话。而The Duellists则是围绕革命发家的军人D'Hubert 和Feraud纠缠十数年的几场决斗展开一幅横跨欧陆,超然生死的长卷,拿破仑的盛衰和反战情结在叙事画幅背后暗流涌动,两人象征着合流而殊途的两种价值在泡影破灭后分别步入现实。浪漫主义脱离骑士传奇的蛊惑就如虫蛀废纸,远离荣誉光环的鞋匠精神才是风云变幻现世的安身哲理。

两位电影宗师对同一男性神话命题交付的答卷视角近似:决斗一面是高尚无匹的侠义精神,一面是无可救药的狂热虚妄,它可以成为无名小卒声名远播的通行证,也可以用难测的死局收回所有财富名望。个人魔怔与时代观念的合谋允诺无谓的命运轮赌在朝不保夕的乱世合法,仿佛同魔鬼签订契约,荣誉二字像虚空黑洞吞噬所有鲜活表象。幸存者的冠冕锦袍爬满了虫蚁,永恒不灭的只有空无。

近半个世纪后,导演用一部毁灭男性叙事法则的女性主义重构史诗回应了遥远的旧作。是向过去年轻的自己举杯致敬,又毫不留情地审判了自己曾经的荣耀。创作者执剑对镜的决斗,于里于外,都是控诉,也在敲打着银幕外的观众扪心自问。

最后祝导演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继续创作呀!和Jodie举杯共祝~

 3 ) 那双掉落的鞋

同一时空下的一组事件,两个男性一个女性的不同视角。

Chapter three, the truth based on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The truth,这两个单词,消失得最慢。在黑暗中,白色的字体是如此刺眼。也只剩下这样的苍白,好像在告诉观众,继续往下看,我们来接近最真的真实。

两场rape戏。第一场是Jacques的视角。他施计欺骗,闯入城堡。他风衣一甩,威风跪下,说他好爱Lady Marguerite,爱她胜过他的生命,他能给她丈夫给不了的任何东西。他眼里的她只是娇羞地拒绝,还不忘频频回头,含情脉脉。

她亦步亦趋地走到楼梯前,优雅地脱掉鞋,俏皮地勾引他前往卧室。即使她在圆桌前的闪躲也只不过是欲情故纵。在Jacques的脑里,那不过是又一场与情妇之间的挑逗。

暴行发生时,摄像机从下往上对着Jacques,他喘息的声音像猪在拱食,呼吸里只有野兽尻下的臭味。但他不觉得,他认为自己是一头雄狮,速战速决地表达了“爱意”。临了,还不忘留下一句:“你要是告诉你丈夫,他会杀了你。”

第二场是Marguerite的视角。她正在书桌前整理庄园事务,不仅要关心属民税收,还要照料牲畜。急促的敲门声引起了她的警戒,但对方只想进门等等,她的善良让她犯下一个错误。

那个男人跪下的动作,像一只突然崴脚的野猪。他喘着粗气,荒谬的音节从他的喉咙里滚出。夫人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她知道她的丈夫并不信任这个人,她知道这其中的各种矛盾。恐惧和愤怒让她不断地拒绝,不停地后退,可那个男人没有廉耻,步步紧逼。

逃亡的途中,被楼梯绊倒,鞋子也在慌乱中脱落,还差点儿被男人捉住裙角。

就差一秒,本可以关上的门被推开。夫人的无助也是我的无助。她声嘶力竭地喊着仆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回声响彻在阴森的古堡。婆婆带着侍女被调开,其他人被收买,她孤立无援。

几分钟的折磨是漫长的几个世纪。痛苦、屈辱、羞愧、愤怒、恐惧......发丝凌乱,眼泪和口水狼狈成一滩血沼泽,深不见底。蓝色的长裙,白色的长袜,此时在我眼里,是绞杀女性的深潭和白绫。她的痛苦溢出屏幕,我在座位上难受到呼吸困难。

仅仅是那双鞋,不同的掉落方式,也正好印证了同一件事在男女视角下的巨大不同。乡绅一点儿也不愧疚,他从未把女性当作人来看待。羞辱Lady也不过是他羞辱Jean的一个小把戏。是否称呼Sir,无足轻重,他谁都不放在眼里,还喜欢和Count Pierre d'Alençon在人背后胡乱评价。男性对他人的八卦可从来不比女性嘴下留情,毫无底线,不堪入耳。可多少年来,叙事的权力就掌握在这样的男性手里。他大言不惭地把罪行归咎于上帝的旨意,直到临死仍没有一丝悔意。

Jean是个可怜人,但Jean也是个可笑的人。在他的视角里,夫人不仅貌美温顺,还为他带来了大笔财富。去巴黎前的那天下午,在他的回忆里,他在众人前拥抱了Marguerite,与她鼻贴鼻,夫妻亲昵。但在夫人的回忆里,Jean只是一个自大易怒的人,可怜的自尊比发情公马肿胀的器官还要大——也容易泄气。

三种视角的堆叠是一组强烈的对比。在Jean眼中,妻子描述自己的遭遇时,话语为:I was raped. 在Marguerite真正叙述时,她说:He raped me. 影片中有很多类似的细节对比,直接赤裸地表现了社会环境下,对同一事件,男女不同角度的讲述。在男性那方,施暴的主语被隐去,被动语态,突出女性。而女性陈述时,重点是为了向他人说明是施暴者的问题。直到现代,很多媒体在报道性别相关的事件时,仍旧隐去施暴的主语,突显被害者,用被动式吸引眼球,让人猜疑,是不是受害人也有问题。

没有完美的受害者。

我还认为故事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视角讲述,正好体现也对比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赋予的两种角色:Marguerite在丈夫眼中是圣女(纯洁柔弱的妻子),在乡绅眼中是荡妇(充满挑逗的bitch)。而女性到底是谁,女性的经历到底如何,我们需要相信的,是她自己的叙述。她是她,不是被神圣化的物品,不是情欲的承载体,不是男性叙述中被异化的他者。她有着爱恨情仇,性格是非分明,刚正不阿,聪慧能干,是一个独立且高尚的人,她不是任何的附庸。

这个中世纪的故事,直到今日还在不断上演。让我觉得无奈的,不仅是男性视角的叙事,还有婆婆那一句:“I was raped. ” 她为了家族隐忍了下来,她也要夫人隐忍,不要让家族蒙羞。多少年了啊,即使有相同经历的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无法做到共情,也无法做到支持。每个女性在男权的制度下都是失语者,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我们的痛苦和扭曲也一如既往被掩盖,被他人的叙述蒙蔽。

女性朋友也因为Marguerite曾经的一句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而不信任她。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but my husband didn't trust him. 朋友完全无视后半句的重点,只是天然地站在男性的一边,阻断自己对她人的理解。太熟悉了,这样的故事甚至就发生在身边,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找到类似的踪迹。

法庭上的问询可笑至极。rape不会导致怀孕。那是乡绅爱意的表达。审判者都是男性,他们主要关心的不是女性受了怎样的伤害,而是因为夫人怀孕,而问她以前和丈夫行房时,有没有感到愉悦。精神凌迟。而这样的凌迟,如今仍在继续。

知道Marguerite的痛苦遭遇后,Jean的反应是要立刻和她睡觉。夫人为什么从那之后怀孕,我怀着恐惧猜想,那天晚上她只是被丈夫当成了欲望、屈辱和愤恨的发泄工具。翻来覆去,多次折磨。孩子是这样怀上的。因为多次,因为粗暴,因为丈夫想夺回对她的控制,因为男人们不把女性当作人。

Jean知道决斗如果失败,Marguerite就会被立刻烧死。他即使知道这个最坏的结果,也依然决定要参与决斗。他不是为了夫人的公道和事件的正义而决斗,他更多地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尊严而发狂。他厉声责备Marguerite,只因为她曾为了社交不得不礼貌附和: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He is handsome and charming, but my husband didn't trust him.

Jean在决斗中胜利,别人提醒他,他才想起仍坐在柴堆上的Marguerite。他举着刺死Jacques的匕首招摇过市,摄像机带我们望向Marguerite。她什么都知道,她也觉得自己的丈夫愚蠢又可笑。

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但是,从女性的视角开始讲述故事,就是夺回叙事权,夺回我们曾失去的所有。我们在为我们,在为更多的女性做些什么。让公众在文艺作品里更直接地认识这个世界,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公和荒谬。知晓我姓名,知晓我痛苦,撕破父权和男权的谎言。这也是米兔的意义。

We tell stories like this for more women. For women to be seen and for the truth to be seen.

Jean几年后去世,Marguerite没有再婚。一个Marguerite获得了自由。但从古至今,西方的,东方的,北半球的,南半球的,还有千千万万个Marguerite需要被看见,需要听见她们的声音,需要自由。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4 ) 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场决斗,是从古至今的女性哀歌

中世纪的强奸犯会梦到八百年后的今天吗?

先吐槽一下电影的预告片和宣发,如果不是好几位朋友看完之后强烈推荐,我就要错过这部看起来是个展现男性荷尔蒙的中世纪无聊故事,却其实是一部制作精良、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女性电影了。我工作日晚上在AMC看完半夜回到家不立刻睡觉,喝了杯热可可在这里肝影评,就是想要安利北美的朋友去贡献票房,如果这部电影惨淡收场,以后可能就再难看到类似制作水平的作品了。

本片主要推荐给

  1. 女性主义者:下文会详细叙述;
  2. 中世纪故事爱好者:本片投资巨大,场景大多实拍,服化道非常还原中世纪的历史场景;
  3. Ridley Scott, Matt Damon, Ben Affleck和Adam Driver的粉丝们(本马达CP粉也可以嗑):四位白男算得上直男之光,特别是Pearl Street Films(呆蒙和大本共同成立的电影制作公司,《海边的曼彻斯特》制作方)主动牵头制作这部女性主义大片,三位男演员自毁形象出演反派角色为Jodie Comer做绿叶;雷老爷子八十好几了,执导得尽心尽力,从他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异形》和《银翼杀手》到九十年代脍炙人口的《末路狂花》等作品都可以看到他一以贯之的对女性视角的关注。
  4. Jodie Comer的影迷:女主太美了,演技也非常好!!每次她一出现,我眼里就看不到别人了。

Jodie Comer

ALIEN

THELMA AND LOUISE


不多废话原本的决斗故事了,因为三位编剧,Nicole Holofcener, Ben Affleck & Matt Damon把原作改写成了颇具当代视角的以强奸案件为重点的剧本。这是达蒙和大本二人继《心灵捕手》之后首次再度合作写剧本,他们觉悟很高地请来了著名女性编剧Nicole (《你能原谅我吗》《欲望都市》)对女主角视角的戏份进行编写,最终呈现了这部极具当代视角,批判和讽刺色彩浓厚的电影。

简单概括电影内容,主要讲述发生在14世纪法国的一个强奸案件:Jean de Carrouges(Matt Damon饰演)和乡绅Jacques Le Gris(Adam Driver饰演)曾经是好朋友,但后来因为利益纠纷变成了仇敌,摩擦不断。某次Jean战争归来后他妻子Margerite de Carrouges(Jodie Comer饰) 向他指控Jacques趁某天城堡无人时强奸了她。Jean为了自己的面子向法国国王请愿与Jacques决斗,由此确定Jacque是否有罪。如果Jean胜利了,证明他妻子说了实话,Jacques有罪;如果Jacques胜利了,说明他妻子在说谎,Margerite将被实施火刑作为她“诬告”Jacques的惩罚。

电影用罗生门的拍法先后展示了女主的丈夫Jean、强奸犯Jacques和作为受害人的女主Margerite三人的不同视角。展示顺序也极为考究,将整件事最为关键的女主的叙述放在最后。在前半段两个男人的视角里,Margerite就只是个有着美丽面庞和金色长发,惹人怜爱的女子;在向丈夫指控Jacques的暴行之前,她都只会乖顺附和,或者用灵动美丽的双眼温柔地注视着他们。但我们看到Margerite讲述的故事之后,前半部分自以为是好丈夫的Jean和自以为女主钟情于他的强奸犯Jacques的可笑嘴脸立刻被揭穿了,嘲讽力度和戏剧效果拉满。


—————— 剧透分割线 ——————

电影名为《最后的决斗》,决斗却是整个故事里最不重要的部分,当然,只是对于我们现代观众来说——拍得十分精彩的决斗过程对我没有丝毫吸引力。导演大概洞悉了观众心理,十分配合地在每个决斗的转折点上给足Margerite镜头。我们从头到尾担心的只有这个事件的受害者Margerite的命运。

加剧了讽刺的是,身处故事里的人们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所有人,包括号称为了Margerite冒着生命危险发起这场决斗的Jean,她的丈夫,都不在乎她在强奸罪行中受到的伤害和屈辱,不在乎正义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他们只在意,到底谁能赢得决斗?到底谁是更胜一筹的男人?

当Jean终于赢得苦战,将象征荣耀和胜利的匕首先后献给国王与妻子之后,和妻子一起骑马离开角斗场时,沿途群众如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庆贺都是冲着Jean去的,没有人关心决斗的起因是一个女人想要寻求正义,也没有人关心这个女人的控诉都是实事,她受到了侵害。

影片从头到尾,人们的焦点都是“他他他和他”,女性在这个故事里,只是联姻的工具,帮助家族传宗接代的子宫,是男性气概的战利品,是炫耀的资本,是某个男人的所有物,唯独不是个人。

她的丈夫自以为体贴温柔爱护妻子,甚至甘愿为了妻子冒生命危险去决斗,正当他自以为是的男子气概混合了即将报仇的雄心壮志累积到顶峰的时候,被Margerite一句话就戳破了真相: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他只是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可以正大光明地向多次羞辱他的Jacques复仇,他只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面子和荣耀——他并不在乎Margerite作为人的尊严被践踏、权利被侵犯,他只在乎通过决斗来洗刷Margerite作为他的所有物被人染指带来的耻辱。

Jacques自恃风流倜傥,觉得所有的女人都会臣服于他(教科书般的普信男);Margerite出于礼节,礼貌性地与他稍有互动,立刻就被当作了她有意于他的证据;趁Margerite独自在家,他就设计强闯表白一番,号称只有他能给Margerite幸福;就连做出强奸行为,都能被他自我标榜成“这是爱,是上帝的旨意”,他自认为情不自禁,一再否认他有犯罪行为。Jacques强奸完了还有恃无恐,用“你如果说出去你丈夫会打死你”这等理由威胁Margerite闭嘴。

不知道该说幸亏Jean和Jacques苦大仇深想要借机报仇,还是讽刺一句他好歹有点血性,短暂的怀疑过后相信了妻子的控诉,出面公开申诉这件事。我很难想象如果Jean不相信Margerite甚至迁怒于她(他当晚确实那么做了),或者不想把事情说出去担心面子受损,Margerite将有怎样悲惨的下场。再退一步,假设Margerite本身不是贵族出身,或者她嫁的人不是个贵族,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件事只有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被迫闭嘴两种结局。


—————— 引起部分男性不适内容分割线 ——————

看电影的过程里我的拳头无数次捏起又松开,我反复提醒自己这发生在中世纪,又不得不承认如今看来十分可笑的言论在每一次有强奸案引起网络讨论时反复出现。实在没忍住,对着银幕上大言不惭说自己没有犯下强奸罪行的Jacques比出了中指。

Margerite结婚五年没有怀孕,强奸案发生后反而怀孕了,于是所谓的庭审根本没人去质问被控强奸的Jacques,道貌岸然的老男人们都在提出可笑的问题质问身为受害人的Margerite:你和你丈夫做爱感到愉悦吗?你说谎,只有感到真心愉悦上帝才会让你怀孕;你感到愉悦为什么没有怀孕呢?你和Jacques发生关系感到愉悦吗?如果不愉悦你怎么结婚五年没怀孕最近却正好怀孕了呢?

她曾经交好的女朋友不但对她极度不耻、形同陌路,还自以为正义地提供了Margerite曾经评价Jacques英俊的证词,于是这也成了她“诬告Jacques”的罪证;

当她饱受折磨时,她婆婆又指责她说出被强奸的事情,令家族蒙羞,也害得Jean要承担生命危险去决斗;婆婆坦言自己也曾被强奸,但什么也没说,为此她甚至对自己用隐忍捍卫了家族颜面的行为感到骄傲;她坚称:Men can take women as much as they want.

……

诸如此类的bullshit,无穷无尽,直听得人牙根发痒。

八百年过去了,科技进步到终于可以断定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都是男性方面出了问题,但我们依然能见到这些可笑的言论。人类社会真的进步了吗?也许当今社会和中世纪的差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当一个女性站出来说自己被强迫了,就会有无数的人跳出来质问。

如果男方地位权力比女方高,大家理所当然地共情有钱有权的一方被仙人跳了,是价格没谈拢;

如果男方和女方相熟,大家就立刻默认双方之间有情感纠纷,肯定是女性做出了对不起男性的举动,或者男方只是太喜欢女方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片中Jacques就反复用这个借口为自己辩护呢呵呵呵呵);

再如果两人没有一丁点关系,就只是男性见色起意,那必然要指责这位女性穿着暴露、不注意安全、不洁身自好。

总之,都是受害者的错。

某些男性逞那3cm的凶器作案,完全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都是女性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他们那比鸟类还小的脑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做出这些非人举动。

哦,天真可爱的男性们,至死都是少年的男性们,真是太可怜了,在世为人竟要面对女性如此邪恶的诱惑,我的老天爷啊,他们都还只是没有进化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文明”的猴子啊,你怎么忍心责怪他们呢?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影片最后,年迈的Jean早死,Margerite从此独自生活,再没有结婚。从影片里可以看到她很有治理土地和人民的才能,而且她颇为享受做这些事。以前一直被压制,大约丈夫死后、儿子成年之前她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做个真正的女主人过段舒心日子了。

【谢谢观看】


文中提到的作品:

 5 )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身为女性,真的好难

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的影迷有福了,如果你喜欢《角斗士》、《末路狂花》和《罗生门》,那么这部卡司堪称豪华、编导演俱佳的《最后的决斗》不容错过。个人年度十佳预定。

电影精彩、动人,而且深刻。它从正面、反面以及女性三个视角对同一个故事进行了不同的揭示。是的,那场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最后的决斗,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它不但涉及到家、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勾连着人性深处的晦暗和幽微。

那两个男人为什么决斗?公平?正义?尊严?荣誉?家人?真相?……很可惜,都不是。真相令人唏嘘,结尾令人感叹——无论古今还是中外,身为一个女人,真的好难!

时至今日,女性依旧或显性或隐形地被歧视、被欺侮、被压迫,要彻底改变这一点,女同胞们依旧任重道远。

让我们先从勇敢发声开始!Say No!

 6 ) 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强奸以及实施强奸的人

还应关注

不是因为觉得谁有罪,仅是为了满足快感,跳起来说“杀了他”的King;

叛国且将女儿视为交易筹码的蒂布维尔;

喜欢群p,纵容强奸并扬言勒格里会徒手扯断卡鲁日命根的伯爵;

一直沉默的伯爵夫人;

法庭上作证“她觉得勒格里很英俊很有魅力”的“好姐妹”;

也被强奸过且认为真相并不重要的卡鲁日母亲;

本最应在场却缺席的“法官”们;

以及坐在树上观看决斗的平民、为最终结果鼓掌的妇女们;

最后就是我们。

每一个角色都在最后的决斗中被我们这些观众“审判”,你心中是否也有一柄电影开头卡鲁日握起的相比于贾科勒格里那柄更加形似十字架一样的利剑?

 短评

在道貌岸然的强奸犯眼里,女人的社交善意是别有用心的勾搭,逃跑时跌落的鞋履是刻意脱下的诱惑,床上的抵死反抗是欲拒还迎。在他看来,这场蓄谋已久的强占只是水到渠成的情投意合。

10分钟前
  • littledepp
  • 推荐

影片以章节式的结构,从三位主角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这一著名的真实事件。剧本稳扎稳打,恢弘的场景和配乐一瞬间恍惚到《权力的游戏》。在观感方面,即便这类主题里女性的悲剧是注定的,看完依然难免感到悲哀。在男人面前,女人的挣扎和呼喊是如此不值一提。在女人受到苦难之后,男人最先想到的也不过是自己的荣誉。不管是法庭还是决斗场,女人的命运一直都由男人来掌控。最后的决斗以女人的苦痛起始,却以男人的凯旋为终,何等讽刺。Jodie Comer的演技随着剧情层层递进,从男性视角的一件件漂亮衣服,到女性视角里噙着泪与痛的眼眶,对感情的转换游刃有余。从《杀死伊芙》开始为人所知,到现在登上大荧幕演女主,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

12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自命不凡的骑士以战功和勇猛为荣,将口无遮拦看作耿直忠诚,将野蛮暴躁说成正义仁慈。风度翩翩的才子以征服和奸淫为乐,将拼命挣扎看作嬉戏挑逗,将野兽之行说成天作之合。街头巷尾的传言令人如芒在背,王公贵族的质询让人怒火中烧,人人都以神的名义起誓,却无人在意真相与公道,无人察觉背后的煎熬。雷德利一如既往的稳重,甚至过于保守了,借由A面B面的正反打描出故事轮廓,由C位女主如利剑一般将A与B的伪装一刀切开,但并未如想象般锋利,反而有些迟钝。前半段堪称职场教科书,直接展示了什么样的依附与顺从才能升官加爵,什么样的鲁莽与虚荣让人内外皆输,对两位男主针锋相对的成因深入刻画,反而削弱了主题本身的尖锐。但雷老爷子八十岁高龄依然在拍摄女权电影,已经令人肃然起敬。反而是讨论区里面一堆人在争论孩子到底是谁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15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恳请朋友们坚持看完!俩男主视角之后的女性视角叙事,将这部电影拉高了好几个度。我也是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这竟是一部优秀的女权主义电影!#Venice

16分钟前
  • //
  • 推荐

比起戳破强奸犯的谎言,这个片子更精彩的部分是戳破丈夫的谎言。嘲讽拉满,特别悲凉的地方又特别好笑。女主演得太好了!

20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三个人物,三个角度呈现三段故事,真相只有一个!老雷还是老辣,借位运用了微妙的角色视角,从三个层面剖析真相,有别于《罗生门》天差地别对”真相“的诠释,《最后的决斗》用三个角色的故事,去叙说真相对于被害者,加害者,受害者之间的利益权衡。决斗戏份因为此前全部的情绪铺垫和积压,两男人对打的时候看得人血脉膨胀,感觉自己就像在现场!影片最后升华到女性对于不公不义,以及争取真相和公平正义的思考,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背景虽然放在中世纪的法国,但却映照了当今女性正在面临的困境和呐喊和抗争。虽然这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题材电影,但老雷的作品从来不缺乏坚强,勇敢无畏的女性,《最后的决斗》再到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末路狂花》的那股狠劲。PS:被朱迪·科默美到!

21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三位男演员的对手戏构成主要冲突,看优秀演员配合真的非常过瘾,任意搭配都充满惊喜,但故事核心以及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jodie饰演的Margerite。不同视角的挑战在于如何以不同方式表达具有相同对话的场景,男性制造矛盾,jodie则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填补细节。她跟随观察者的变化切换人物性格,实现男性凝视和真相探寻。整部电影如同画面呈现的法国中世纪灰蒙阴暗的景象一般压抑沉重,Margerite是暗调里唯一的亮色。她灵动、智慧、善良,在荒谬制度中寻求公正,在看透虚伪时的破碎和坚强又让人怜惜。场景恢弘壮观,主要人物塑造丰满,通过男性凝视、性暴力和司法不公为女性发声,152分钟的时长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时虽然相对减少了女主的戏份没有着重刻画女性意识,但我想没有人会忽视jodie comer。

25分钟前
  • 夜奔
  • 力荐

最令人窒息的是贵瓣评论区居然有人觉得马达演的角色是好男人

26分钟前
  • Ophelia
  • 力荐

看到朱迪科摩被强奸的戏份我后排的摩洛哥男人哈哈大笑 一种和电影的恐怖互文

30分钟前
  • 胡呦呦
  • 推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超爱雷爵爷的《天国王朝》,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他再次指导历史题材电影。男人的行为永远是为了争夺脸面,为了宣示权利,无人关心受伤害的女性,她的发声遭到质疑,她的命运身不由己。

33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我的麻省竹马CP能收获一尊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吗?Rosebud的经典模式让这个古老的故事有了充满女性色彩的新生。结尾的戏处理得多好啊:这场决斗的胜利对男人来说意味着光荣和欢呼,对女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叹息罢了。

38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马特达蒙虽丑,但实在没有丑到能把亚当司机衬成大帅比的程度。

42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老雷亲手通过对比告诉你其实某些爽文版的爱情故事,只是来源于一种虚假自负的讲述视角而已今晚要点一杯marguerite🥂

44分钟前
  • Mia17230
  • 力荐

他说,他说,她说,并为事情画上句号。这个想法是有了,可是拍得也太偷懒了,从镜头语言上几乎没有展现视点的不同,只是用事实细节、演员表演来体现女性与男性对一场强奸及其前因后果的认知差异,完全没有通过视听来从生理层面剖析身体和心理体验差异。讲述者变了,作为观众的眼睛的摄影机却没变,甚至机位都复制粘贴,那观众与这三个叙述者的距离又能怎么变化?要是缺少在此类案件中应将更相信女性作为权宜之计的共识,那单凭三段的顺序并不能真的将讲述真相的权利交给女性、使女性的叙述更有说服力吧?只能强加一星以示我依旧鼓励 Ridley Scott 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支持性别平等。

46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没有愉悦就不会怀孕。——多希望是真的

49分钟前
  • VVVG
  • 推荐

太有意思了!一个中世纪背景包装下的关于“不要靠近男人你会变得不幸”的故事,老爷子牛逼!以及,大本编剧的那一章给自己加了场4P的戏,优秀!

50分钟前
  • Dino
  • 力荐

将中世纪文化历史与当代女性主义观念恰切融合的精湛之作。三段式多视角叙事,看似"罗生门",实则最终的女主视角才是痛切无比却又屡遭延宕与遮蔽的真相。乍看之下接近于“偷懒”的重复叙事,实际上每一场景的构图、运镜和节奏都有微妙差别,在叙述内容上三段也呈渐次递进与多面互补的关系。两位男主的自恋、虚伪、臆想与自我美化在第三段均昭然若揭。不过,比起宗教-政治权力体系中男性的相互包庇与沆瀣一气,女性间的嫉妒、恶意与互害行为更令人胆寒,甚至连曾经的受害者也自觉内化父权制的思维,对新一代的受难者也饱含敌视,但这却是古往今来人类难以真正摆脱的暴虐行为模式。决斗戏拍得惊心动魄,让人不能不与女主同呼吸共命运,而国王、贵族与群众的猎奇看客心态亦是刻骨讽刺。本片服化道十分精良,朱迪·科默人美演技佳。(8.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昨天在影院看完,三个视角 故事情节层层铺垫,并在最后一章达到高潮,历史书没有给勇敢的玛格丽特发声的机会,人们只会为决斗胜利的男性欢呼 却不会关心真正受到伤害的女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善良 可爱 勇敢的女性,为玛格丽特鼓掌👏🏻

54分钟前
  • New Romantics
  • 力荐

4.5。胜利的决斗是属于男人的荣光,无人在意受侮辱的女性,但斯科特给予了女性最大的关怀,《罗生门》式的结构设计精巧,每个chapter还原的都是部分真相,但从各版本差别中更能看出问题所在。亚当视角下女性的反抗也是自愿;达蒙视角女性是权力的工具;只有玛格丽特,在受损害后一无所有

55分钟前
  • Ducournau
  • 力荐

年度有毒男性气概批判大片,老公以为自己是“老实人的复仇”,万人迷以为自己是遇到“欲拒还迎”,但站在女性叙事立场才看清这是千百年来最烂街的女性被利用、被压抑、被凌辱的故事,而正义伸张的前提首先是“滚钉板”,三位主演奉献了精彩表演(但是稍不满意的是本马达和司机的美音真的令人出戏,更不要说本马达的扮相哈哈😂)好在最后运气在女主这边,死了丈夫好出门再活30年~

57分钟前
  • alt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