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

HD中字

主演:迈克尔·波伦,埃里克·施洛瑟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食品公司 剧照 NO.1食品公司 剧照 NO.2食品公司 剧照 NO.3食品公司 剧照 NO.4食品公司 剧照 NO.5食品公司 剧照 NO.6食品公司 剧照 NO.13食品公司 剧照 NO.14食品公司 剧照 NO.15食品公司 剧照 NO.16食品公司 剧照 NO.17食品公司 剧照 NO.18食品公司 剧照 NO.19食品公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食品公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变得供不应求,但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食品安全却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影片从快餐业入手,逐步向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延展开去,揭露了大型食品公司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改变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他们在经营上取得丰厚的利润,而代价却是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看似清洁的食品加工流水线上,沙门氏菌和希氏大肠杆菌毫无阻碍渗透到食物当中,毒害着人类的生命。由于政策等方面原因,人们无法也无力拒绝大公司强加于身的迫害。在金钱和欲望面前,我们自取灭亡……  本片荣获2009年华盛顿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斐济99℃爱情人生有梦武士老师一票混蛋听雪楼五星日火线干探之革命奶牛中国之谜富兰克林伊凡雷帝法律与秩序:组织犯罪 第二季血域第一季财星高照十月围城2014约束的罪行关工委主任极地奥德赛S-94曼德拉黑夜传说5:血战潜伏幻影特攻恋爱寄生虫妯娌的三国时代大鲨鱼2021十二猴子第三季第19排对你的想象流水落花粤语版小巴勒斯坦——围城日记温州三家人晕基浪Return Man:我是失物协寻师嫁入黑帮中华英豪隔墙花自梳2010命途狂奔我的钱我做主远足惊魂吉隆坡黑帮危情少女

 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影评,是完整剧情

《食品公司》是美国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导演罗伯特·肯纳通过此片透视了美国的食品产业,向观众展示了美国消费者不知道的食品业内规则,还有美国政府、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运作模式。”。以下是根据字幕(感谢圣城家园提供)整理出的完整剧情,无任何剧情改动、重排叙事顺序或添加他人评论(但我忍不住想说影片末尾结论完全是口胡)。每个章节标题并未提供翻译,因此我的翻译可能有误。本文约1万字。

谁需要观看这部影片?

我们吃的食品到底是怎样的?它们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是谁在操控着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什么造成了廉价的食物供给?效率背后的巨大代价是什么?

这部纪录片对于所有存在这些疑问的人很有价值。

===============================

我们吃的东西在过去50年里发生的变化要比过去的1万年还要多。但是代表美国农耕时期的形象,仍被用来销售食物。在商标与包装封面上,农夫、农场围栏、粮仓等田园风光的形象,都在制造着这些商品“产自天然农牧场”的假象。农产品不再具有季节性。譬如西红柿,它们在地球另一边种植,还是青绿色时就采摘,然后用乙烯催熟。在肉类销售区,人们再也看不到骨头。这种处心积虑的掩饰,像面纱一样挡在了我们和食物的来源之间,食品工业不希望你知道各种食物背后的真相,因为一旦了解,你也许就再不想吃了。

要是你追踪一下食物的供应链条,例如那些收缩薄膜包装的肉类,你会发现出乎意料的真相,这些食物都是在工厂里生产的。不是农场,而是工厂。这些肉类是由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的,根本与田园牧歌无关。现在,我们的食物来自庞大的生产线,这对工人和动物来说都是一种虐待。生产出来的食物也更危险,但它们的危险性却被刻意隐瞒。整个食品供应链,已经被少数几个跨国公司掌握,从种子到超级市场里的食物,都逐渐被它们控制。这已经不只是关于我们吃的东西,更是关于我们说出真相的权利和了解真相的权利。受到威胁的已经不只是我们的健康。

从快餐到所有食物From Fastfood to All Food

工业化的食品生产系统其实起源于快餐。麦当劳兄弟经营着“免下车餐馆”,这是种顾客只需在车上点菜、由服务人员送上的餐馆。但他们仍决定节省成本、简化流程,于是他们裁掉了所有侍者,又把菜单尽量简化。这就是他们在餐饮业的“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他们基本上把食品工厂搬到了餐厅厨房后面。他们只训练每个员工做一件事,周而复始地做同一件事情。因为每个员工只需要做一件事,所以他们的工资很低,也很容易找到其他人来代替这些员工。这种生产无差别而又廉价食物的思路,在各方面被广泛运用,造成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当麦当劳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碎牛肉买家之后,他们希望他们的汉堡无论在哪里买的,吃起来都是一样的味道,于是他们促成了碎牛肉生产方式的变革。麦当劳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买家,也是下列食品的最大买家之一——包括猪肉、鸡肉、西红柿、生菜甚至苹果。这些庞大的快餐连锁店,想要大型的供应商,结果现在只有几家公司控制着我们的食物供应系统。

在20世纪70年代,最大的5家牛肉供应商,只占有25%左右的市场份额,到今天,最大的4家,就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猪肉市场,即使你从不在快餐店吃东西,你吃到的肉还是由这个系统生产的。

历史上从未有过规模如此庞大、实力如此强的食品公司,举个例子,泰森(Tyson)公司,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肉类供应商,。食品工业彻底改变了鸡的饲养。现在的鸡从开始饲养到宰杀,花的时间只是50年前的一半(1950 vs 2008),不过它们却长到50年前的2倍大,人们喜欢吃白肉(white meat),于是食品公司通过选育和基因工程,让鸡胸肉长得更大。他们不但改变了鸡,还改变了鸡农。现在的鸡农不再拥有他们饲养的鸡。像泰森这样的大公司,从小鸡孵出来就拥有它们的所有权,直到它们被宰杀的时候。

让我们从行业顶端来看,例如鸡肉。全国养鸡业协会认为,“养鸡业已经确立了一个榜样,一个把肉类产品的生产、处理和营销整合起来的榜样,其他行业也在按这个模式运营。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从某个角度看来,我们不是在养鸡,我们是在生产食物。这个行业已经高度商业化,所以所有从农场里出来的鸡,必须差不多是一样的大小。集约化生产系统的成果,就是利用少量土地,生产了大量食物,而且价格低廉。试问有谁会认为这种生产方式不妥呢?

一位与泰森合作的鸡农现身说法,他所在地区在烟草需求疲软后转向养鸡业,“这些(他指着鸡舍)闻起来都是钱的香味”。养鸡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发展。“泰森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年了。他们把行内道道都摸清了。如果你有办法用49天养大一只鸡,你还怎么会用3个月去养呢?你能赚更多的钱”“这些鸡从未见过阳光,它们基本上就是一直在黑暗中生活”该鸡农原本允许摄像师进入鸡舍,但当泰森代表赶来后,他又改变了主意。他发话了,“如果只是让你们看看我们在做什么,当然可以。不过你们要是非干涉不可,我们是不会同意的。”此话后农场主中止了对他的采访。

在采访几十户鸡农后,仅有一人允许摄像师进入鸡舍。这位鸡农说,“我理解鸡农们不愿多说的原因。食品公司可以为所欲为,鸡农们只要赚到钱就好,反正都是食品公司说了算。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已经打定主意了,我要把该说的话都说出来。我明白其他人为什么不想这么做。不过我已经忍无可忍。所以也没什么,该说的还是要说。”“这里的环境变得很脏,到处都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围栏,这根本不是农业,只是批量生产而已,就像工厂里的生产线。这里的雏鸡从孵化,长到5磅半重只需要7周,它们的骨骼和内脏没法跟上这种生长速度,这里很多鸡只能走几步,然后就跌倒了,因为它们的身体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因为生理畸形地发育,这种鸡死亡率很高——不过反正养鸡“效率”大大弥补了死亡率上的缺陷。“饲料里混合了抗生素,鸡食用后就传递给人,(人体内的)细菌形成了抗药性,抗生素就失效了。我已经对所有抗生素过敏。再也不能使用抗生素了。”

“如果鸡舍里比较暗的话,鸡会比较镇静,抓它们的时候,就比较不费劲。”“传统上,负责抓鸡的都是非裔美国人,不过现在拉丁美洲人也多了起来,都是些非法劳工。在他们看来,他们在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利。公司喜欢这种工人。鸡生病了也不要紧。所有鸡都会送到工厂,宰杀处理。”“公司之所以能够控制这些鸡农,是因为他们都欠了债——建一座鸡舍的费用,大概是28万~30万美元之间。当你做了初始投资。公司就会定期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添置设备,鸡农没有选择。他们只能按公司的要求做,否则就会被威胁解除协议。这就是他们控制鸡农的手段。这就是他们胁迫鸡农加大投入的手段。不断去银行贷款,直到债台高筑,对自己的生意没有发言权(通常具有两座鸡舍的鸡农会贷款超过$500,000,但每年只会获利$18,000)。这很不体面,就像成为了公司的奴隶。”这位鸡农的合同就是因她拒绝所谓的“技术改造”而被泰森公司中断的。

丰饶的选择?A Corncopia Of Choices

当你在超市购物时,眼前这些琳琅满目的选择其实都不存在,食品的多样性只是假象。参与生产的只有几家公司,也只有几种农作物。“最让我惊奇的是,当追寻食品来源的轨迹,总是把我带到同一个地方。”

在今日的美国,30%的耕地被用来种玉米。政府政策的推动是主要原因。现行的政府政策,让我们能够以低于种植成本的价格销售玉米。事实上,我们即使过量生产还是能拿到补贴。这其实是由于大型跨国公司的利益所致。我们政府推广种玉米的原因就是,卡吉尔公司(the Cargills)、ADM公司(the ADMs)、泰森公司(Tyson)、史密斯菲尔德公司(Smithfield)……能通过使用廉价玉米制造食品而获利。他们用这些利润和本身拥有的庞大资本,游说国会,发行我们现在所知的“农业票据”。所谓“农业票据”(farm bills),应该称为“食物票据”,即为食品经济的运行定下规则。农业政策的重点一直都是经济作物。因为它们便于储存。我们一直鼓励农民尽其所能种植玉米、发展壮大、互相兼并。我们按产量发放补贴,我们生产大量玉米,他们决定怎样使用这些玉米。

“我们掌握了改良食物的方法,我们知道食物的特质从那里来,例如口感和味道,我们把这些方面都结合起来,就可以改造出新的食物。当然近年来最大的进步,莫过于高果糖含量的玉米糖浆,信不信由你,我敢说超级市场里90%的食品里面都有玉米或大豆的原料,而且很多时候两种都有。”——语出一位农业科学家。

玉米是万能的原材料,把它富含淀粉的核分解后重组,可以制作高果糖含量的玉米糖浆,可以制作麦芽黄素、双甘油和黄原胶还有维生素C;而且你还可以用它喂禽畜,玉米是动物——鸡鸭牛鱼饲料的主要原料。正因为我们有如此众多售价低于成本的玉米,肉类的价格才得以降低。

美国建成的全国交通网,把玉米从原产地源源不断送入集约化农场。吃草的牛该喂玉米,只因为玉米实在便宜,而且可以让牛长得快。牛的胃部构造,是为了消化草而形成的。有研究表明,玉米饲养的牛体内,抗酸的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增加,这些细菌的危害性变得更强大。由于持续的玉米饲养,这些常见细菌发生某些变异,导致“0157-H7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这种新菌种在全球蔓延。这是饲料厂用玉米喂牛导致的后果。也是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这些牛成天站在粪便齐膝的牧场里,只要有一头牛感染了,其他牛也会感染。当它们送去屠宰时,粪便粘它们的皮肤上。而一味追求宰杀速度的屠宰公司,不可能保证牛肉制品上不沾上粪便。肉类就是这样被粪便污染的。

计划外的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有一次,粪便污染因一2岁儿童由于牛肉堡中的细菌致死而败露,全国不得不召回140吨碎牛肉。那些大肠杆菌不仅出现在牛肉中,也出现在菠萝、苹果汁、蔬菜中,这都是源自工厂式农场的副产品。在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农业部长一直由牛肉业派驻华盛顿的主要说客担任。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局长,曾是全国食品加工业协会的副会长。这些监管机构已经被那些它们应该监管的公司控制在股掌之间。在1972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尚出面调查50000件食品安全事件,到了2006,下降为9164件。

当越来越多的科技运用于食品生产过程时,你可能会期待食品变得更安全,而不是更危险。但是食品加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为有害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提供了极佳环境。在1973年,美国有上千家屠宰公司,现在我们只有13家。如今每个牛肉汉堡里,其实包含有来自上千只牛的碎肉。这些牛之中的一只感染了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呈指数上升。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的食品监管机构十分无能,而食品工业就希望它们是这样。

“在一次施加压力以求建立食品安全制度之后,人们开始松懈了,投入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资金减少,我们越来越依赖于食品工业的自我约束。结果这个系统现在终于失控了。”——语出一位FDA官员。

自1998年起,美国农业部出台了针对沙门氏菌及0157-H7型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的微生物监测制度,这种制度规定,如果有厂房反复多次无法通过检测,农业部就会以持续性的食品污染问题为由,要求这个厂房停产。肉类和家禽业协会马上起诉农业部,法庭初步裁定,“农业部没有权力要求厂房停产,这就意味着你购买的一磅肉类或者家禽制品其实是沙门氏菌的培养皿”。农业部对此却束手无策。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起草了一个新的、以一个2岁受害儿童名字命名的法案,“凯文法案”。它可能会使农业部重获关停不合格工厂的权力,但6年过去,它依然没有获得通过。食品巨头也拒绝为众多低龄受害者的痛苦乃至死亡道歉。

事实上只要让牛暂停5天玉米饲养改换青草,它们就能排出80%的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但食品巨头并不从生产系统上解决问题,而是寻求科技改良(消毒)以便玉米饲养继续存在。

一美元菜单The Dollar Menu

超市里的糖果、汽水十分廉价,但蔬菜的价格却贵得惊人。相比十分便宜的快餐,人们更愿意选择后者作为日常饮食。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快餐的供应商一直在接受补贴。并与现有农业生产方法与农业政策相关。高热量的食物是由经济作物例如玉米、大豆、小麦生产的。食品工业把过度肥胖,归咎于人们罔顾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改造食物的是食品工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也是食品工业。事实上,人类生来就偏好三种食物的味道:盐、脂肪还有糖。这些东西在大自然里很稀少。这些高果糖与高淀粉组成的食物导致人体分泌的胰岛素激增,人类的糖类代谢系统就这样逐渐崩溃了。

在2000年后出生的美国人中,1/3会出现早期糖尿病症状。在少数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1/2。

内幕重重In The Grass

我们现在把独立的农业生产决策假手于人,让千里之外某个大城市的食品公司董事会。掌握决策权,这些做决定的人,无需面对这些决定造成的后果。

“牛并不吃玉米,也不吃死牛、死鸡和鸡粪制成的饲料,可食品公司就是给它们喂这些东西。”“根据农业部的标准,这是不卫生的,因为这是开放的环境(这位农场主在户外棚户里杀鸡)。农业部曾经要求我们提议,他们向我们摊牌,以环境不卫生为由,要求我们停业。然后我们把几个样本送到当地一个微生物实验室,我们的样本平均菌落形成指数是133,商店里买来的肉类样本指数是3600,当然商店里的肉类已用清洁剂清洗过多次,但我们的可从没接触过氯。”“我觉得,如果一个文明社会只会把一头猪看作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一堆可以让人类把各种所谓创新的念头毫无顾忌地加诸其上的肉,那这个社会对待自身内部的人民和其他共存的文明也会采取相同的态度,即不敬、和妄图控制一切的态度。”——语出一位反感工业化食品生产的农民。

全国最大的屠宰厂位于一个叫塔希尔的小镇,这一带都是经济很落后的地方,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已经掌握了怎样挑选出可以被压榨的劳动力——最初是当地人,贫穷的白人和黑人,他们很快就榨干了当地的劳动力。现在,他们得用大客车,接送工人从南卡罗来纳州的丹斯维尔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克林顿上班。从这里画一个半径50英里的圆圈,工厂的工人就是从这个区域雇来的。食品公司对待工人的态度,就像对待猪的态度一样。你知道,公司其实不关心猪是不是过得舒服,因为它们的存在是暂时的,终有一天会送去屠宰。他们就是这样对待工人的,公司不关心员工的健康和寿命,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有个终结。

这里每天有32,000只猪被屠宰。这些工厂每小时要处理2000头猪,里面的工人们因为整天处理内脏,他们的指甲,还有其他地方都被感染了。他们的指甲从手指上脱落。每天都跟血、粪便、尿接触,很容易就会受伤害。你对每一只猪都做同样的动作,周而复始,基本上你就是被当做机器使用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很清楚,这些工人一旦失去了这份工作,就没有其他办法谋生了,他们就是这样控制工人的。

100年前,当厄普顿·辛克莱撰写小说《屠场》的时候,一个由牛肉供应商组成的托拉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政府没有指定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东欧来的移民工人在肉类工厂里被压榨,曾经发生过致人伤残的事件,甚至有工人死亡,后来情况慢慢好转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1901~1912在任)制裁了这个牛肉托拉斯,工会慢慢把工人们组织起来,使肉类生产变成了美国最好的工作岗位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一个肉类生产工人的待遇跟汽车生产工人差不多。工资高、福利也优厚,还有退休金。

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为了满足快餐业,这个最大的客户的需要,肉类供应商扩大了规模。有些肉类供应商,例如IBP公司,借鉴了快餐业的某些雇佣制度——减薪、禁止成立工会、加快生产速度、让工人反反复复只做一件事。肉类生产现在是美国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肉类供应商现在还雇佣了一批新的移民工人,包括非法移民和新近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来的人。很多到美国来的非法移民,原本在墨西哥种玉米。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让墨西哥成为了美国廉价玉米倾销目标,这让超过150万的墨西哥人失去工作。他们的产品无法对抗进口的廉价玉米。那这150万墨西哥农民怎么办呢?IBP公司、还有全国牛肉公司、蒙佛特公司等等开始积极地在墨西哥招聘工人。这些公司在电台和报纸做广告。IBP公司还提供接送服务,好让工人从墨西哥到美国来上班。多年以来,政府对肉类供应商这种招聘非法劳工的做法视而不见。但是现在,当反移民运动兴起,政府就开始采取严厉手段,不是对付食品公司,而是对付工人。移民局的大队人马荷枪实弹赶来押走成批的史密斯菲尔德的工人,却完全没有碰与此有牵连的管理人员。这些工人在这里工作了10~15年,生产了大量肉制品,如今却像罪犯一般被抓走。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对此拒绝发表意见。

隐成本Hidden Costs

为了营造食品价格低廉的“假象”而补贴食品工业。但如果考虑到对环境、对社会以及对人们健康的伤害,这些食品其实价格高昂。无论是价格、生产方式还是加工工序,工业化生产的视频都极具欺骗性,这些食品背后是纯粹的欺骗。

“有机食品工业是食品工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我们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我们还需要对抗全球暖化、改善空气质素、减少食物和水污染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摆脱资本主义,但是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要是我们还继续让这个与公众利益为敌的系统获利,继续为了生活的便利,而从这个所谓完美的系统中获得食物,我们就永远无法达成我们的目标。”——语出一位有机食品生产公司老板。

有机食品业的兴起的确能占到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日化与食品巨头会纷纷出资收购这些初生的小公司,使它们的命运成为未知数。大型食品公司的扩张不是通过自身的增长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收购。可口可乐、百事、家乐氏、通用磨坊公司,它们都是以冲刺的方式而不是渐进的方式进入有机食品市场的

沃尔玛通过对有机食品生产公司下订单,来扩大自身市场。

从种子到超市From Seed To The Supermarket

一家公司可以独占一种粮食作物,是一个新的概念,这种情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最高法院裁定生物体也具有专利权之后,事情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各种企业争夺一种最重要的生物体的专利,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孟山都(Monsanto),一家化工产品公司,主要生产DDT和越战中使用的落叶剂。后来他们研发了一种叫“Roundup”的除草剂。接着,我们开始听说有一种经基因改造的大豆,对Roundup有耐受力。当Roundup喷洒在大豆田里,其他的杂草都被清除掉,除了可以耐受Roundup的大豆。在1996年,当孟山都开始销售耐受Roundup的大豆时,仅有2%的美国大豆拥有耐受基因。到2008年,超过90%的美国大豆拥有了耐受基因。

当获得种子专利权的公司第一次禁止农民保留种子的时候,大部分的农民都对这种做法感到厌恶。但是有趣的是,在其后的11年里面,我们对禁止保留种子的态度从蔑视变成了默默接受。如果农民保留了种子,那会怎么样?其实现在只有一家公司这么做(指禁止保留种子),就是孟山都。他们雇佣了一帮调查员在全国各地巡查,还设立了一个热线电话。他们要是接到报告,说有人私下保留种子,他们就会派调查员了解情况。孟山都有一支75人的队伍(很可能从退役军警中雇用而来)专门负责调查与监视农民。任何人一旦保留种子,就会被要求接受侵犯专利权的调查。在孟山都的努力下,用于保存种子以便来年耕种的种子清洗机和操作员几乎要从全国绝迹。在印第安纳州,仅有6台这样的机器,而在过去,每个镇上都有3台。

对于那些不想用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种的农民来说,他们的传统大豆不得不面对转基因大豆种的污染——即使这确实是一种污染,也要算侵犯专利权。一旦孟山都调查员发现基因污染事件,农民作为受害者反而要证明他们是无辜的。

以前负责培养出公用种子的,都是被政府授予土地的大学。绝大部分的育种和品系改良工作都是由这些公立机构来做的。孟山都和微软差不多。微软拥有全美国大部分电脑上所运行的软件的知识产权,而孟山都公司拥有的是美国大部分食品的知识产权。公立机构的育种工作已经成为历史,再也没有公用种子了。“现在大概只有4到5种种子可以选择。现在我还保存着一点伊利诺伊州的大豆(公用种子)。要是我再也买不到经过认证的种子的时候,我能怎么做?我还有什么选择?”对于未经授可使用孟山都种子(实际上多为基因污染)、不打算申请授可、保留种子、反抗孟山都的农民及经营者(包括种子清洗机操作员),和所有挑战孟山都权威的人,都会被列入黑名单,以至于无法买到孟山都的种子、罚款、甚至被起诉。而任何人想与孟山都对峙法庭就必须先支付至少几十万的诉讼费用。

“在我看来,这就好比是正义女神手持天平。你往里堆钱。钱多请得起专家的人,哪怕撒下弥天大谎,就准赢。这就是我们的司法系统的运作方式。”“他们要什么,你都得给。孟山都在这事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只要你还想继续耕种,你就必须屈服于他们。因为他们独占了大豆。对于它,他们从种子到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控制权。”——语出一位被迫屈服于孟山都的大豆农。

面纱The Veil

孟山都一直有派人向各个掌握重大决策权的监管机构和立法机关进行各种游说活动。克劳伦斯·托马斯法官曾担任孟山都律师。孟山都与克林顿与小布什的执政班子都有很深的渊源。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曾在一家被孟山都收购的药品公司任高官、John Ashcroft(密苏里州参议员)从孟山都获得选举赞助。Robert Shapiro(克林顿的顾问)曾任孟山都CEO,Mickey Kantor(政府职务影片未提及)曾是孟山都境外代表(?)。Wendell Murphy(北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曾是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Borad Of Directors。Margaret Miller(曾是孟山都化学实验室主管)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任职。Linda Fisher(副总统之一),后任环保署负责人,与孟山都有关……【本段未给出字幕,因此我的翻译可能有误】

熟悉食品工业的人固然可以成为称职的监管者,问题是他们代表谁的利益。讨论的重点是权力,一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现在,这种权力,被用来对付生产食物的人,例如农民,被用来对付在食品公司工作的工人,还被用来对付那些因为食品公司的刻意隐瞒以致对自己的食物来源和对健康的危害都一无所知的消费者。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不把克隆动物的肉类列入检查范围之内,甚至也使它们免于贴上标志以便消费者选择。对此,政要们的辩护理由是“标志会引起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

食品工业对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法案深恶痛绝。他们拒绝公布快餐食品的卡路里数据、拒绝告诉食品里有反式脂肪酸。多年以来肉类公司拒绝贴上原产地标签制度,反对基因改造食品的标签制度。现在,超级市场里78%的加工食品含有经基因改造的原料。食品巨头不仅不想让消费者知道食品来源与生产过程,还想让任何批评也成为一种违法行为——《素食者诽谤法案》使任何质疑碎牛肉的人有可能去坐牢。奥普拉在她的脱口秀上只因质疑牛肉的安全而被起诉,在长达六年的诉讼与支付高达1百万的法律费用后,奥普拉方胜诉。有数个农业发达的州都把刊登工业化食品生产过程或者禽畜饲养场的照片列为违法行为,同时。这些州还通过了所谓“吉士汉堡法案”,让控告食品公司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这些公司拥有成批的律师,有时他们明知起诉你并无胜算,只是为了警告你。

对系统的震动Shocks To The System

食品工业的工厂化导致了对石油的极大依赖,因此导致了食品与石油价格挂钩。美国将廉价的谷物销往世界各地,其他国家那些未受补贴的农民们无法与之竞争,因此他们自给自足的能力就被严重削弱了。我们面临的食品短缺没有得到重视,粮食储备水平极低。因患病而不便行走的牛被强迫着站起来以便运到屠宰场。数以百万吨计的浓缩猪粪被倾倒到河流里。受政府保护的食品独裁者们说,没有线索能追踪到这次沙门氏菌爆发的源头。

每个消费者所做出的微薄努力,可以改变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

 2 ) 误导大众的一部片子

这部纪录片内容乏善可陈,观点充满偏见。

1. 食品制造工业化并不是因为快餐业的兴起,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 工业化提高了食品生产的效率,同时对质量并没有负面影响。因为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就那么六大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你吃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食品和所谓有机食品,本质上没有差别。当然,对于动物来说,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确实很不人道,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3. 食品安全包括很多方面,生产环节的监控只是其中之一。更为大众所忽视的方面,比如个人饮食偏好和对食物的处理,片中都没有讨论,这显然是很偏颇的。饮食偏好方面,比如人类进化出来的味觉偏好是喜欢脂肪和糖类,因此快餐公司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开发出那些高热量产品,换言之,如果大众的营养学知识足够,不屈服于口味,而是追求更健康的食品,那么快餐公司也会去开发那样的产品的。对食物的处理方面,由于生食中普遍有存在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风险,如果普通人不大注意,比如吃生食、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总之去吃未加热充分的食物,就跟容易受感染。还有,处理食物的时候,如果熟食被生食污染,比如刀具切完生肉生菜不洗干净直接去切熟食,或者接触鸡蛋壳后不彻底洗手而直接去摸别的食物或碗筷,都会导致感染病菌。说句不好听的,片中那位母亲声称是因为某公司出问题的肉类产品失去儿子,事实上这也可能是因为她自己处理食物的方式有问题导致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生的食物,都有受病菌污染的风险,避免这种风险的办法就是彻底消毒、清洗或充分加热后食用。

4. 所谓有机食品一般来说更不健康, 因为生产过程更容易受细菌、真菌等感染。这些细菌来自作为主要肥料的粪便以及错误的反化学消毒方式、错误的反转基因种子、错误的反现代储藏方式等。所谓有机食品的拥护者往往更缺少卫生知识、营养学知识和毒理学病理学知识,以及更喜欢吃生食, 从而更容易出现3中所提到的食物处理问题。

5. 转基因食品的认识误区。本质上来说,自然演化本身就是在进行“转基因”这个过程,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才演化出了人类这个物种。
自然界中的逆转录病毒总是在跨物种转移基因,不论在最深的海底还是在空中的鸟类的体内,再加上生殖细胞自身的基因变异也经常发生,因此你不要怕基因被转。可最重要的是,吃食物绝对不会导致基因转移,这是因为DNA都是会被分解后才进入血液的;就算携带完整基因片段的DNA进入血液,也不容易进入细胞;就算进入一个细胞,也不容易感染其它细胞包括生殖细胞;就算生殖细胞被感染,也不一定保有生殖能力;就算最后基因被优先转移到了新生儿身上,也不一定是坏事。既然人类吃那么多自然界中复杂的食物且吃了那么久都没有发生大问题,那么吃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物就更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转基因的作物其成分更可控,不像自然或人工的杂交或逆转录过程让大量基因不可控地转移。
  
6. 游说制度和政策出台。美国的政治制度允许各方发出声音,因此资金雄厚的大公司的游说能力比普通农民更强,但是持异见的农民可以找行业协会也可以找媒体、其它组织或个人比如纪录片导演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诉求,这都是可以公开进行讨论和博弈的,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个片子。只有当这一切都经过科学界、产业界、普通大众等各方的充分讨论和博弈之后,才能进行投票,最后进行相关政策的出台。最根本地说,科学技术的内容不是投票就能够改变的,也不怕你去法院控告或者搞投票,比如美国反进化论的神创主义者企图在学校教神创论所发起的控告,以及加州等地关于反转基因的投票,不都败给科学了吗?因此我们今天确实是一个科学的时代。
  
总之,这个食品问题的最终解决,首先是需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的饮食观,也就是普及营养学、病理学、毒理学以及更基础的科学知识,其次是要完善制度层面上还存在的不公平之处。改变不科学观念、纠正成见和偏见才可以更根本地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纪录片实在是在误导大众。

 3 ) 美国怎样被喂成全世界最胖的大国

超级市场一直是美国式富足的标志,它甚至对冷战的结束产生过直接影响。1989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访问美国期间曾经去休斯敦的一间超市参观,那次经历最后促使他彻底摒弃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叶利钦在自传中说,当看到美国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的成百上千种商品以后,他第一次为苏联人民感到一种绝望的伤痛,像苏联这么一个潜力巨大、本应极为富裕的国家竟然沦落到贫穷的状态。自那以后,叶利钦对共产主义不再抱任何幻想。

            20年以后的2009年,美国著名记者、作家迈克尔·波兰(Michael Pollan)在纪录片《食品公司》(Food, Inc.)中说,美国超市中琳琅满目、无比多样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幻觉,繁荣的表象掩盖着美国农业大规模工业化的冷酷现实。无数种商品背后,其实只有少数几家超级农业企业和玉米、大豆两种农作物。叶利钦看到了美国式富足的巨大优势,纪录片《食品公司》要帮助观众认清这种巨大优势下的阴影。

            迈克尔·波兰最近几年写过关于健康饮食的两本书《杂食动物的困境》(The Omnivore’s Dilemma)和《食物无罪》(In Defense of Food),另一位作家埃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r)更早的时候写过揭露美国快餐文化弊病的畅销书《快餐国度》(Fast Food Nation),这三本书我都读过,所以看这部纪录片没有任何陌生感,迈克尔·波兰和埃里克·施洛瑟在片中担任观点阐释者的角色。他们反复强调,过去50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给食物生产带来的变化超过在那以前的1万年。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化肥和农药的普及,加上大型机械化作业带来的规模效应, 传统农场和牧场已经基本转型为工业生产线。这么说吧,你从前也许还能指望听到田园牧歌,现在基本上只能听到机器的轰鸣。人们在获取大量廉价食物、不再为温饱发愁的同时,其实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几十年前瑞切尔· 卡森就已经指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迈克尔·波兰们目前关注的是工业化后食物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比如动物受到的野蛮对待、E Coli和沙门氏等病菌的爆发式传播、饮食快餐化以后导致的肥胖症等。在工业化的运作体系中,鸡、牛、猪生活在极不人道的环境中,空间狭小、昏暗、肮脏,食物和排泄物很难分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长肉,然后进入屠宰场变成各种肉制品。电影收集了不少偷拍的画面,那些病得不轻的或者残疾的动物也一视同仁,进入屠宰、分割、绞肉体系,最终变成牛排和汉堡包里的肉饼。

            不管猪牛羊天性爱吃什么,在食品生产线中,他们一概吃玉米制品。美国的玉米产量惊人,在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下,价格超级便宜。它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称之为美国食品体系的坚强基石并不为过。美国饲养的绝大部分鸡、牛、猪甚至水产品,都以玉米为食物,玉米糖浆还大量渗透在糖果、软饮料、奶制品中。不管吃牛排、烤鸡、火腿还是熏三文鱼,一直到喝可乐,其实你全都是在摄入玉米。我们吃的食物越来越缺少营养,但为了获得必须的营养,我们只好越吃越多,从而无法避免地陷入恶性循环。

            牲口吃过玉米以后,长肉特别快。人吃过由这些牲口变成的食品以后,长肉也特别快。纪录片中采访过一家拉丁裔移民,父母养家糊口非常忙,既没钱也没时间准备一日三餐,他们基本靠快餐为生。美国快餐既便宜又能吃饱,但观众只要看看一家人的腰围就知道廉价食物的真实价格。那位父亲的糖尿病已经很严重,正面临着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危险。

            受超重困扰的美国家庭并不在少数。事实上,肥胖症已经成为美国的健康公害。按照目前的趋势,2000年以后出生的美国人中,有三分之一将遭受糖尿病的袭击。果真如此,不管奥巴马怎么改革、改革有多么成功,美国的医疗系统只能面对一种前景:破产。考虑到因不健康饮食而引起的医疗开支的巨额增加以后,谁还能继续无条件地为廉价唱赞歌?

            改变动物的天性以后带来的另一样问题是病菌的大量滋生。牛本来吃草,被迫吃玉米以后,消化系统难以适应,导致排泄物毒性增加,直接的恶果之一是大肠杆菌E. coli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时有发生。纪录片中的一位妈妈在儿子因吃汉堡包感染E.coli而不幸早夭后,开始致力于提倡食物安全。她常常到首都华盛顿奔走呼号,敦促政府加强对食品业的监管。

            美国食品工业以“更快、更肥、更大、更便宜”为口号,他们虽说绝不可能给牛奶加三聚氰胺后再兑水销售,但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监管可以缺失。在利润的驱使下,食品企业很难将消费者长期和根本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政府不作为,如果消费者不觉醒,美国为廉价食物付出高昂代价的状况仍将继续下去。

            只有猪、牛、羊幸福,吃猪肉、牛肉、羊肉的人才幸福。每一个人都不应该错过这部纪录片,不过我建议你吃过猪肉、牛肉、羊肉以后再看。看过电影以后,可能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你才会恢复吃肉的兴趣。

 4 ) 跟网上其它文章一起看,就发觉,这其实是一场战争

“孟山都:不要插手中国粮食!”
http://pinglun.youth.cn/wztt/200906/t20090605_921427.htm

谁收购了我们的粮仓?
http://blog.qq.com/qzone/622004678/1259657199.htm

对要从美国来的转基因大豆,法国曾经抗争了很久,因为他们以前吃过美国所谓新粮食的亏,先让他们买种子,再买农药,再买化肥,再买......。买了一次,以後就买吧,反正贼船一上,包你买到死。法国网上还爆过,说法国政府有关部门之所以迟迟不对转基因大豆做评估报告,就是因为与美国财团有瓜葛。法国政府都如此,中国的咱就不说了。

这是孟山都官网的中文版,道貌岸然,一副农科研究所的做派。
http://www.monsanto.com.cn/about_us/globe_history.htm

贪心不足蛇吞象。痛恨资本已经很久了。但今天不一样。今天,在下是用右脑来恨你。

(这个不是影评啊。)

还有一个片子,叫 Black Gold。也要看。

 5 ) 作为一个食品行业的学生,我深感到的是惭愧

我原本是在关心82届奥斯卡的,出奇的让我看到了这一部纪录片。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
虽然我知道,美国原本就是一个大胆的国家,其中完全不乏有敢于直言之士。
但是这个纪录片在我看完以后,我还是要万分的去敬佩所有参与过制作的人员。
这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现在,它成功了。

如果把这个放在我们国家,呵呵,我敢打一百二的保证,
绝对,绝对。是没有人敢拍的。
而且,也不可能成功的。
而我最最想说的却是,
你知道吗,中国的现状比美国要糟上千百倍!!
但是,我们却一无所知。
且甚至不愿意去了解!
我们的国民似乎比那些美国胖子还要不关心自己的身体。
我们还有很多别的东西要担心,不是么?
房子啊,没有的话我们住在哪里?
车子啊,面子啊。。。。
健康,被我们放在了最最末尾的位置。

这是我们的可悲之处,且是所有人的。
我见识过注重养生的人,我的老师中也有很多致力于在这些食品安全方面奔走。
但是,法规的千疮百孔和怠于修缮,
让我们日新月异的日常饮食变得更加天翻地覆。
只有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国家,却置若罔闻。

我看到了美国人能够面对错误和权势的勇气。
其实,社会如果没有争端,没有矛盾,还如何进步?
我们和谐和谐,和谐到最后,说不定还在倒退。
我们连面对错误的勇气都没有,
多年以后,我们来拿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们还能拿什么东西,来喂养我们的孩子?啊?!

最为一个大三的食品科学的学生,
此片看的令我分外心寒。

但是我还是想要推荐给大家看,希望有人能够从中领悟到点什么。

我不得不又要用古代文人的迂腐来安慰自己,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此尔尔。

 6 ) 人对食物的底线

还记得小学阶段某次清明给烈士们扫墓归家的路上,有个同学指着路边的一滩浊水问:“如果你口渴得快要死了,没有别的供给,只看到这么一滩污水,你会喝吗?”
我现在已经不记得回答了,估计正反两方都有支持者,我应该是属于那种“既然喝了能活下来干嘛不喝”类型的。
二十一世纪初去某旅游景点玩,大热天的水喝没了,找不到商店买,而路边不时出现一些还剩半瓶的矿泉水。如果当时不是有人阻止我,我也不知道最终是否会使用这些别人遗留的水。
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看过一些,《民以何食为天》、《食品中的添加剂》以及昨晚看的这部《食品公司》,我相信食物存在的问题肯定不仅仅只有作品里描述这些,但是我不打算再看这种类型的作品了,如果生存状态只能这样,而我又无力去改变什么,不如控制自己的食物采购,尽量以一种最健康的方式来对待饮食。
食物存在的本质是让人存活,其次才是营养、色、香、味,但是现在食物似乎连让人存活的基本要求都不能实现了,它顶多是让人当下活着而已,至于若干年后,谁会去在乎呢?!
我自己对食物的色香味要求不算高,无毒就好,但是现在谁能说得清这些市场上供应的东西究竟有毒没毒,所以出来了无数的标准,某菌在某指标以内属于安全,而这种所谓的安全只有天知道。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爸爸的业余爱好就是种菜,各种各样的青菜和瓜类。小时候放暑假每天上午都要去爸爸上班的地方提一篮青菜回家,一直持续到工厂关门。然后爸爸把菜地开到了家门口,这下省事多了。相对而言,我吃到得农药不算太多,这得感谢我爹每日里辛勤的在菜土上捉虫。
我想人对食物的底线应该是视生存状态来决定的,没有食物的人想有,有食物的人想吃好,吃好的人需要吃的健康,而这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食品业被各个集团垄断,商人们把科学技术运用于食品工业,没有人愁饿肚子了,于是新一轮的循环就开始了。

 短评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毒食物成为了最严峻的全球化问题。当你知道美国90%以上的鸡是抗生素养大,牛都携带超量大肠杆菌,每年都在爆发食品瘟疫的时候,你又会做什么?最多感慨个两三天,又会走进麦当劳去买汉堡和鸡翅了。

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毒药

11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现在别吃大豆油了,我在网上查了下中国市面上的大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只有东北有93牌的大豆油是非转基因,且只在东北自产自销,而且听说被转基因油挤的也快开不下去了。。。目前倒没听说花生油有非转基因,改吃花生油吧,贵点就贵点。

16分钟前
  • 推荐

"對一個生存在現代中國的人類,食物沒有問題才算新聞。"

21分钟前
  • 胖猴子
  • 力荐

看的让人发指,但是作为纪录片,具有倾向性的话太多了,影响观众自我判断。

22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推荐

最应拍出这部纪录片的是中国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原来麦爷爷是动物届的希特勒

26分钟前
  • 西西弗斯
  • 力荐

以后再不敢吃肯德基和麦当劳~~~那些一生都看不到阳光的鸡让我觉得想吐了%……

29分钟前
  • 有爱狐狸霍尔顿
  • 力荐

说服力在哪?

34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理想者的呓语。良心怎么敌得过利益?

3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玉米``

41分钟前
  • 力荐

1、我不知道它想说什么。2、云大的话:他引用的材料不能说明他想说明的问题。3、我讨厌一切带有偏见的意见,自以为是的揭露和封杀一样可怕,因为它更具有隐蔽性。

44分钟前
  • vshiu
  • 较差

这确实是个新鲜马铃薯比M记加工过的薯条还昂贵的时代,不过对于一个喝三聚氰胺长大的石家庄少年,也就是我来说,这一切都不过是浮云罢了。

4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毒药。。。

47分钟前
  • LifeArtist
  • 还行

change the world, for you and for me

48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与之相比,我们只有“舌尖上的中国”的粉饰太平

50分钟前
  • 成知默
  • 还行

只有美国才会拍并且公映。连美帝国的食品都长期危机,我TMD真想自己养头牛了!

55分钟前
  • who's 劳人?
  • 推荐

ABC还嫌中国人吃animal内脏,他们不是更上一层吃animal shit么

60分钟前
  • 豆牙丸助
  • 推荐

近来研究养生,看了几部纪录片。不看不知道,一看魂吓掉。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理想生活看来是凑点钱跑去乡下弄几亩田,养牛种菜,自产自销,才能吃点健康的东西……从饮食到作息,发愿彻底调整生活方式,以更接近自然的、环保无害的方式去活。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就思想性而言,不够深入。如今的食品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问题。影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够彻底,却幻想以有机产品理论来化解其根本矛盾,这无疑是新的障眼法的诞生。

1小时前
  • 向阳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