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车行

HD

主演:德尼·拉旺,爱迪丝·斯考博,凯莉·米洛,米歇尔·皮科利,伊娃·门德斯,莱奥·卡拉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神圣车行 剧照 NO.1神圣车行 剧照 NO.2神圣车行 剧照 NO.3神圣车行 剧照 NO.4神圣车行 剧照 NO.5神圣车行 剧照 NO.6神圣车行 剧照 NO.13神圣车行 剧照 NO.14神圣车行 剧照 NO.15神圣车行 剧照 NO.16神圣车行 剧照 NO.17神圣车行 剧照 NO.18神圣车行 剧照 NO.19神圣车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神圣车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黎明到夜晚,再从夜晚到黎明,奥斯卡先生在自己的生命中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角色。他时而是大老板、时而是杀手、时而是女乞丐、时而又是怪物或者是居家男人。就好像是旅途一般,他总是在这些人物中间乐此不疲。  看上去他是在表演、拍电影、演话剧——但是,摄像机却总是缺席。他很孤单,只有赛丽娜陪伴他。赛丽娜是位身材修长的金发女郎,总是在轮胎和引擎的背后,从不现身。她开着巨大的汽车在巴黎和巴黎周边到处转悠。看上去,他就是像是一个杀手,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目标,从不停歇。  为了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为了寻找奥斯卡背后的动机,这个女人的背后似乎隐藏了太多的玄机。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么?有人知道他的家人么?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么?光荣岁月和平使命看不见的朋友隔凶杀人一个叫阿宝的男孩浪漫鼠德佩罗罗小林的决心红橡树第二季大黄蜂国语联合抵制与爱同居降妖伏魔之定海神针异星战场花之锁一个人的武林(粤语版)穿越时空寻找爱古城69号院你并不特别御用金外星小子哆布哆黑夜继承者第二季木乃伊之吻2华锐嘎布大山之恋情人的眼泪漂泊者安妮·霍尔黑洞2021您说了算317分队教父继承者羽毛2016譬如朝露好梦一日游温柔地杀我梦露死亡之日千机变奇遇1985爱涌情现浪潮时车水马龙1981回到从前暗恋万魂镜之诛魔记

 长篇影评

 1 ) 《神圣车行》:有关颓废迷离的人世

  对于这部电影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本文的标题为止了。这是一部你明知优秀但却难以把握其优秀之处的怪电影。德尼拉旺饰演的“扮演者”在棺材一样的加长轿车中进进出出,像轮回一般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片段,在影片中,这是一种职业,一种当代演员的职业。也许影片是想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优秀的人文传统和意识形态正在渐渐被荒唐病态的规则事物所取代,这点在电影中出现的废弃购物大楼和摄影艺术家疯癫的艺术取向以及开头结尾闪回的默片片段等情节上皆有所揭示,德尼拉旺过去女友的死更是将当今世界的那种命运无常飘忽不定的迷离感发挥到了极致,到这儿,我以为我看懂了这部电影,但是当尾声德尼拉旺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却和自己的猩猩妻儿相聚时我彻底不知所措了,德尼拉旺饰演的角色到底是何种的存在,或者说其究竟是代表了一个病态的个体还是代表了一个扭曲的时空,这点无法详知,只能从电影那现代派味道浓厚的原声中窥知一二,也许影片是想告诉我们人类世界自身的存在就是荒诞而没有意义的吧。电影最后,运载着“扮演者”们的加长轿车汇聚停留在名为“神圣”的车行,人类司机戴上面具求得暂时的固定形象后散去步入社会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与平静,灯光暗下,汽车们开始了一天有关各自游历的交流与倾诉,他们讨论着各自运载的人类,设想着人类的行为趋向,批判着人类的行为价值,可能借助非人的视角对人类的进行审视能够更加清晰与残酷吧,这一段我着实没有看懂。
  总之,《神圣车行》是一部让人难以名状的好电影,它通过一个混沌纠结的主题探讨了同样混沌纠结的人世,虽然在理解上十分困难,但我们对自己世界的认知又有多么轻车熟路呢,所以,走进现实,对于本片的领悟,我们其实是感同身受的。除此之外,《神圣车行》再次告诉了我电影艺术的魅力与深度是永无止境的,它教导了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需要知晓,对于它的这层意义,套用陈凯歌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当你觉得自己对电影已经知道的够多了时,其实它才刚刚开始原谅你的幼稚。

 2 ) 干翻这个宇宙——Fernando Ganzo评《神圣车行》

作者:Fernando Ganzo 译者:Olafisaac

在欣赏了两遍《神圣车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种快感从何而来。我不认为它是怀旧的事物,亦或是“向电影致敬”,就像大家在戛纳电影节说的那样(“最纯粹的电影”,以及所有此类颁发电影节奖项时会讲到的表达方式)。我们知道,我们是电影的私生子。如果我们提起真正的影迷,我们无法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兄弟,因为我们出生得太晚了,生在一个不属于我们的世界里,我们也无法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喜欢看到地上爸爸的内裤,并想象着他在他最奢华的房间里被强暴。这种快感来自于电影中的角色经历的每个阶段中潜藏着的破坏性冲动,以及它的异端性力量。但是,如果这些影像没有保留纯粹的胶片图像的特质,那就不是一回事了(卡拉克斯始终站在“美丽影像”的一方,即茂瑙的阵营,如果您愿意这么认为的话);而这就是蔡明亮凭借《脸》跨过的一个边界,同时他也不得不为此付出致命的代价。

某种意义上来说,《神圣车行》就是卡拉克斯对波尼洛《情迷恋战》的一种独特演绎。在这部影片中,我们有一个以导演名字命名的角色(奥斯卡先生,我们知道Leos Carax=Alex Oscar,即他的本名),而且他必须经历几个阶段,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如果这两部电影都对他们的作者有着如此鲜明的论述,那是因为主角在我们这个时代努力闯过这些阶段获得幸福(波尼洛电影),或者是拍摄一部电影(卡拉克斯电影)。奥斯卡先生努力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在爱迪丝·斯考博巡游巴黎的豪华轿车里排练各种角色,他这么做和电影为了获得CNC(世界电影支持计划)的资金援助而耗尽心血是类似的。如今在法国,想要拒绝对《神圣车行》的资金援助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它包含了所有他们想要在一部作者电影里看到的元素;而卡拉克斯毫不留情地将其表达了出来,这几乎扭曲了这些表演(美丽/戏仿)一贯暧昧的模糊性。即:社会性电影(奥斯卡先生饰演一位在巴黎的外国乞丐)、好莱坞动作片(奥斯卡先生饰演一个冷不丁冒出来的杀手)、具有作者性的自我虚构(奥斯卡先生扮演一位卡拉克斯模样的人,在他女儿载他回家时与其吵闹)、奇特的数字动画(奥斯卡先生捕捉动作的片段)、暧昧的不伦不类的自然主义故事(奥斯卡先生扮演的一位垂死老人被他年轻的跛脚侄女照顾);甚至是一段作为所有法国预制电影“赋予生命力目的”的音乐插曲;从东京来的梅徳先生(法语Merde,为“屎”之意)的出现为这部不同导演的短片制成的混合电影又增加了一种类型;这些片段没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似乎总能赚到钱,这点卡拉克斯先生非常清楚。

影片的妙计在于,封闭不同表征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在第一部分,一个有点滑稽的省略号把我们带回了豪华轿车。但是随着电影的推进,我们逐渐潜入渗透到省略号的内容中,我们很难确定奥斯卡先生是在演戏,还是一切都在“真实地”发生。当这一切“真实地”发生时,我们感受到卡拉克斯自己正在通过奥斯卡先生以第一人称单数的方式进行交谈。

他的老板,或者说是制片人(总之,是那个在豪华轿车里负责的神秘人物)突然出现在对面的座位上。是米歇尔·皮科利。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奥斯卡先生说:

- 一开始,相机比我们还重。后来它们变得比我们的头还小,现在我们根本看不到它们了。 - 郊区的混混们也不看监控摄像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意识到它们。(…)我也有点变得疑神疑鬼了。比如说,我会相信有一天我将死去。(…)你设想过退出吗?为什么你还在这里? - 就像一开始驱使我的原因一样:姿态之美。(中文字幕在此处意译为演绎之美,译者注) - 但是他们说美藏于观众的眼中。 - 如果哪一天没有观众了呢?

叙事悲剧:奥斯卡先生不断地被拍摄;他的生命就像一场无休无止的表演,他像卓别林在工厂里的角色一样被困在其中。电影悲剧:如果没有观众再看了,但同时影像却无孔不入,于是曾经宠命优渥的卡拉克斯同意成为好孩子并通过所有的考验,但是得假定一个复兴般的、“干翻这个宇宙”般的悲剧。又或许我们将其原因归咎为当前的形势。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中,奥斯卡先生化身杀手,驾驶着他的豪华轿车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穿梭。突然,他猛地要求司机停车,并全副武装地从车上走下来,他的脸隐藏在一副带刺的铁丝网覆盖的面具之下。他走向Fouquet's餐厅(五年前尼古拉·萨科齐正式庆祝他在选举中获胜的餐厅)。在电影的那个时刻,我确信他将要杀死萨科齐,但他却进入餐厅,杀死了他自己在影片中先前扮演的富豪银行家(又一出戏中戏mise-en-abyme)。观看《神圣车行》的乐趣在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庆祝了“萨科齐电影”的死亡;它正处于垂死挣扎的边缘,但是却让卡拉克斯的电影在戛纳大放异彩。

实际上,《神圣车行》难以权衡的点在于既要无礼又要恭敬,既要有趣又要极度自我中心。例如,在其中一次“休息时间”里,奥斯卡先生碰见另一位女演员凯莉·米洛,她坐在一辆和他的相似的豪华轿车里(他们几乎相撞,斯考博侮辱了另一个司机:“你这车轮上的囊肿!( Ectoplasme à roulettes! 法语中的一句脏话,源自阿道克船长,译者注)” 然后他们走在一起,回想起二十年前的爱情。她唱起了歌。他们在莎玛丽丹百货大楼里,俯瞰着新桥,那恰恰是卡拉克斯自杀的地方… 准确地说,是二十年前。卡拉克斯带着他的女孩米洛回来,回想起他通过他的电影赢得芳心的其他漂亮女孩(娃娃般的伊娃·门德斯,百万富翁伊莉斯·洛蒙…)但是,以音乐为幌子唤起他的向往之情,意味着这种情感也是追随他的虚幻梦想者的一出拙劣的戏仿(这个世界的奥诺雷们)。这既感人又好笑。

这部电影令人震惊的戈达尔式的片头字幕展示了马雷(Marey)和迈布里奇(Muybridge)的图像。接着,卡拉克斯醒来,或是开始做梦。他走进一个剧院,那里的观众像鬼魂一样,睡着或是死去,然后我们听到了大海的声音。电影像一艘船。费里尼的《船续前行》。或许我们一路下来全错了。或许电影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剧院的阴影,而我们自己便是阴影本身。或许我们不应该放弃马雷和迈布里奇。或许我们从一开始便该接受电影是一项没有未来的发明,并转而视其为一种庆祝活动而歌颂它。没有未来。特吕弗曾经说过影迷知道电影院的电影,那就像去做弥撒一样。随后是录像(video)的出现,就像读祈祷书一样。去参加电影节就像去看教皇(Pope)乘着他的教皇专车(Popemobile)。古老信仰的幽灵。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渴望离经叛道的异教徒的原因;因为,就像米歇尔·德拉哈耶在《神圣车行》结尾的声音:人类不再想要引擎了。引擎!运转!行动!(Moteur! Ça tourne! Action!)人类不再想要行动(action)了。

原文: http://www.elumiere.net/exclusivo_web/cannes12/cannes12_12.php

仅作学习交流用,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转载。

 3 ) 谈《神圣车行》的科幻设定(含全部场次梳理)

文/caesarphoenix

电影从诞生到崭露头角到如今的无所不在,不同的人对它总是寄予不同的希望和期待。而这些希望和期待又总是互相牵扯影响。
《神圣车行》当然涉及很多领域,比如对电影业的反思、媒体对人的异化等等,我这里仅就其中的科幻元素推演一下它的设定。

1.影片开头展示了一个仪式感极强的“看”电影场景,电影向来被视为白日梦,而银幕上影像则是观众梦境的投射,或者说银幕是通往梦境的大门。但在本片中梦境已不是比喻,看电影不再需要通过视网膜成像,而是和梦、记忆一样直接作用于视觉中枢、大脑皮层,闭上眼睛沉醉其中,这就是未来电影的魅力。
影片在开始(剧场)、幕间休息、结尾都出现了一个裸体男子的黑白作旧影像(有抖动、白点、划痕),这是导演试图模拟出观众所“看”到的影像,因为在梦中影像总是模糊暧昧多义,却又直达心灵深处的。

2.影片主人公奥斯卡是一名电影演员,本片中的制片方式是每天让演员在车上熟悉剧本,每天完成若干任务。影片中的十个任务,无非是十个场景,它们可能隶属于不同电影的分场景工作台本中(因为电影转向心理,拍摄全部自动化,分镜头可能已经不需要或由人工智能代为完成)。
一部电影的拍摄被完全的拆解,大制片厂(比如神圣车行)完全可以同时拍摄无数部电影,分场景工作台本只要一写好,各个场景就会被排入分配任务的表演流水线。
而演员们也只需要在每个任务(场景)中见面,专业性极强的他们几乎都能一条就过。
具体如下:
出门和孩子打招呼是昨天最后一场戏结束,而房顶上那些人是为今天在这里演出的戏做准备。
今天的第一场戏在车中,是接银行家Serge电话的一场戏,约在Fouquet吃饭。
(被Celine称为误会的杀银行家那场戏就属于第一场戏的这部电影,奥斯卡本来没有这个任务)
第二场乞讨直接利用路人做群众演员(其中可能也有真演员)。
第三场视觉捕捉是和一个女演员搭戏。
第四场“狂人梅德”是个大场景,女模特、摄影师、被咬指头的助理和很多群众都是演员。
第五场父女亲情戏。
第六场手风琴狂欢戏。
第七场中国工厂杀人戏,另一人也是演员。
(奥斯卡只知道一半的剧本,可能为了效果制片方没有告知他也会被捅。制片和他谈话后,奥斯卡心中更加郁闷,所以去了第一场戏的所属电影的片场,做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任务)
第八场酒店临终戏,讲述类似养父与养女间的暧昧情感。
第九场百货大厦(忆旧)情感音乐戏,这场戏比较特别的是两个演员本来就认识但多年不见,在这场戏中所演的角色也有着类似的经历。(百货大厦拉卷帘门的是该剧组的工作人员)
并且这场戏的女演员是两场连演,讲述剧中角色(女空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和旧情人偶遇后,就和另一人(大概是现在的情人)一起坠楼身亡。

以上九场戏即所谓的九个任务,完成后午夜回“家”前Celine就把工钱发给奥斯卡了。但我们会注意到在第九场结束后奥斯卡还看了一个标着10的剧本。

这说明每天的休息都成为最后一个表演任务。
表明整个演员群体已经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大量固定的家庭(房子)是这种寄宿式表演的组成部分。
而母猩猩和小猩猩在这个表演语境中也只不过是这种内心电影的一个奇观。

(所以说实际上影片里有十一个表演场景,如果加上最初走出家门的那个就是十二个)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摄影机到底在哪里?
第五场结束后,制片人来到了车中,奥斯卡说年轻时摄影机比人还高,后来变得比头还小,现在只能用来怀念了。
科幻中常见的分子摄影机也许可以解释,但结合前面的直达大脑皮层的放映方式,那么摄影机更可能是直接在脑中,以主观视点/主观记忆的方式记录下每一个电影场景。
二、为何杀而不死?
在中国工厂杀人、杀银行家、女空姐带着个男人一起跳楼,都是鲜血淋漓的场景,但转瞬就都恢复如初,执行下一个任务。
其中的原理何在?
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输血装置,即使医疗极大进步也可能解释不通。
这时结合最开头的导演困于小屋、观众闭幕沉醉,制片说的我曾经以为自己会死去。
可能得出的常规解释就是,缸中脑、赛博朋克、黑客帝国,但那样化妆又何必如此费力,视觉捕捉意义也就不大。
如果我们还是把这个世界理解为物理真实的,那么他们可能实现了纳米机器人级的医疗手术。
但跳楼之死依然让奥斯卡如此伤心(故事里是该空姐生命中最后一天),说明死亡可能依然无法避免,但应该可以克隆重生(克隆伦理已被广泛接受),否则大制片厂也很难吃得消。


3.车子的交谈,车在整部影片中直到最后才显露出其人工智能的一面。
而交谈中说到的去机械化,无疑意味着科技的又一次转向,对电影也将产生根本性影响。而技术对生活、对电影的改变是整个近现代文明史和电影史反复印证的。

PS:至于女司机戴着面具离开,当然可能大有深意,但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开车的她,也是一名兼职演员,停车场戴面具也无非是一场戏。这也是电影与生活合一,交融至难以区分的又一次强调。

而这个每个人都是演员的世界,观众是否还在观看便足以令人困扰和忧心。而且还有了某种形而上的意味。

--------------------------------------------------------------------------------
2013年6月21日晚在资料馆重看了此片,卡拉克斯导演亦在现场。
因为字幕等原因,这次重看后我发现原来的划分可能有一点错误。
正如回复中有人指出的,我这篇梳理是想将这部影片逻辑化,以合理的推断填充影片的罅隙,导演拍摄时不一定是这样想的(但这部影片相当精准,我相信其必然有整体性设计),关于影片的内涵阐释该是非常丰富的。

关于九个rendez-vous的订正(第十个是休息任务):
第一个是乞讨戏
第二个是视觉捕捉暴力色情戏(对商业电影里的色情、暴力和当代数码技术的戏仿)
第三个是狂人梅德
第四个父女亲情戏
第五个是手风琴戏
第六个工厂杀人戏
第七个是杀银行家
第八个是酒店临终
第九个旧情人重逢

因为乞讨戏和视觉捕捉在片中都有明确信息表明是第一个和第二个任务,所以开始的车上打电话应该只是给杀银行家戏做铺垫,当然杀银行家这场到底是不是既定任务还是挺有争议的。
不过只要把突然要求停车、冲下去杀人(此时已经带了红色网洞面罩)都视为该任务的既定部分就可以理解了。(司机其实在这里就参与了表演,包括后来旧情人重逢戏的撞车也是在参与表演)
另外这场杀害银行家戏中、其他人慢动作拔枪等都是对枪战套路模仿,也可以作为此即是任务的佐证。

手风琴戏是幕间休息,是夹在影片当中的,和其他段落并不相连,但考虑到影片中每个任务都在玩混淆界限的游戏,将这个长镜头段落视为任务应是非常合适的。

另外争议比较大的可能是旧情人重逢戏,我认为这是场“反思做任务的生活到底让我们错过了什么”的戏,属于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从撞车戏就已经开始了。只有三十分钟,用二十分钟弥补二十年都是该片中台词。因为这种扮演的生活已是常态,该世界的观众可以理解这种任务的间隙及其悲剧感)
音乐及空间设计,奥斯卡和后来上来的男人都叫女人时名字都是珍,可能也是一个提示。

其他的任务都有明显的装扮转换,应该比较容易辨识,父女亲情戏中也谈到了任务太多,这处可能会使观众混淆,但和“旧情人重逢戏”对照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做任务的世界。人人都在演戏,“任务”是这个世界里的常态,也是该世界的电影所爱讨论的话题。

关于为什么不死,简单的话可以以电影道具特技来解释(就跟这部影片真实的拍摄方法一样),车间杀人戏中两人的服装都有出血装置,走出来的踉踉跄跄也只是表演。情人重逢戏看到的尸体也不过是道具,悲伤的跳上车也只是这场戏的收尾。

PS:卡拉克斯导演说他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而进入新世界需要一点时间,祝好运。

 4 ) 《神圣车行》:个人认为,新千年最创新的电影,没有之一

我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杰作。诚然,它现在已经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它肯定会在影史上地位非常高。

为了解释这部电影牛逼在哪,先要理解清楚一般戏中戏的作用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戏中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戏」中的角色。比如《雨中曲》那愉快的歌舞本质是角色情感的延伸;比如《首演之夜》女主索维茨情感丰沛的舞台剧表演本质是她生活故事与情绪的延伸;比如《阮玲玉》中阮玲玉表演戏中戏的《新女性》时大喊的“我要活!我要活!”本质上也是她对生活的挣扎情绪的延伸。

但如果有一部电影,它根本不告诉你「戏」中角色是个什么形象,却只是上演着一段段「戏中戏」,那你还能从这些戏中戏感觉到什么吗?

《神圣车行》很多时候就是这种情况。当摄影机拍演员去表演「电影中的电影」的角色、却并不知晓演员在「电影」(而非「电影中的电影」)中的角色形象时,我们就只能捕捉到演员在「电影」(注:不是「电影中的电影」)中「刻意表演」的、「假」的情感流动,因此我们不再能得到任何具有真实感的情感冲击。电影开头面无表情如僵尸般的观众,就是对这个情况的呼应。

这就是这片最牛逼的地方。自从电影诞生一百余年来,第一次有一部电影创造了一种近乎彻底抹除了电影本身的情感流动的方式。

毫无疑问的是,整个故事是只属于电影的,剧本改编成其他艺术就没那味了。可以说,这是整个新千年唯一一部真正在「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探讨出了新花样的杰作(其他如《穆赫兰道》和《花样年华》这样的电影水平比《神圣车行》高,但他们没有探讨那个问题)。

不过个人认为有些遗憾的是,那些少数的非戏中戏时感情流露的片段(如男主在加长林肯上感叹“摄影机越来越小了”等)有点影响本片架构了,它们应该被删掉或者调整,这样才能让《神圣车行》在「抹除电影中的情感流动」这条路上达到极致从而做到真正的满分。鉴于此,我给《神圣车行》9.5分。

 5 ) 角色扮演生活戏, 二零一二最佳传。

默片裸男重复闪,
黑云看客坐不醒。
假木假壁指为钥,
开门开场俯众氓。
黑狗逡巡疲不行,
女孩窗后似有意。
一梦方觉即入戏,
化身名为奥斯卡。
加长豪华为工坊,
纷繁要务今来作。
替罪羔羊银行家,
西服革履第一人。
亚历山大三世桥,
佝偻踯躅于下行。
无人理兮无人爱,
罗姆老丐第二人。
漫长高悬工厂梯,
黑屋激光冰冷令。
舞棍弄枪奔跑急,
忽有红衣美女入。
朱黑对面默无言,
婀娜身躯舒展合。
体位多变淫语声,
即时交媾仿恶魔。
运动捕捉虚拟像,
工业链条第三人。
镶嵌假眼日式餐,
绿色西服复古装。
蓬头垢面山羊胡,
赤足蹦跳配拐棍。
地下水道网络达,
城市贫民往来忙。
镜头一聚现天日,
拉雪兹墓幽静处。
冢上祭花随便拿,
玫瑰花圈吃得香。
拇指食指夹烟头,
葬礼进行曲相伴。
遭遇时尚拍片场,
竟获美国大师赞。
以丑为美美即丑,
巨酬来买杂志像。
诱言全做无表情,
闻得“人性”立张狂。
咬掉指头抢美女,
两人枯坐山洞房。
畸人也发设计思,
裁衣包头只剩眼。
一丝不挂翘金枪,
横卧洒花宗教仪。
原始纯粹反现代,
大屎先生第四人。
与女谈心敦敦导,
沧桑父亲第五人。
幕间休息奏音乐,
教堂空荡手风琴。
片刀金链运动服,
未来请到三号库。
得手易装蝉脱壳,
未想大意身险死。
杀人原来杀自己,
黑帮杀手第六人。
人害害人一念间,
仇杀对象第七人。
资深演员带红疤,
自问如何再坚持?
姿态之美醉其间,
观众眼中美为何?
蜘蛛刺头恐怖举,
香街当众来行刺。
一枪爆头出众愤,
富凯餐厅乱枪做。
射吾下边不死身,
首尾呼应真叫妙。
睡衣僵行进酒店,
美人侄女关怀至。
漫长旅途遇天使,
生前得爱享幸福。
弥补儿女孝顺情,
挣扎将死第八人。
萨玛丽丹遇同僚,
三十分钟有空闲。
荒凉商场残模特,
一曲歌毕再不会。
生老病死一夕流,
再做选择有何为?
塞纳河沿夜景迷,
飞身一跃碎新桥。
前世恋人今不在,
戏与人生共虚空。
再活乃是二遍苦,
童年瞬间遥不及。
疲倦终日灭烟蒂,
手牵猩猩安乐巢。
幸福一家凭窗望,
换幻人生终不得。
收车归库女司机,
无颜之面涂绿漆。
众车叽喳聊无欢,
一夜大幕始落帘。

这正是:
德尼拉旺十一角,
卡拉克斯刀不老。
讽喻戏谑刺骨针,
温馨伤感破红尘。
电影工业一窝扫,
毫不留情业界惭。
角色扮演生活戏,
二零一二最佳传。


M. Oscar /
Le banquier /
La mendiante /
L'OS de Motion-Capture /
M. Merde /
Le père /
L'accordéoniste /
Le tueur /
Le tué /
Le mourant /
L'homme au foyer

 6 ) Holy Motors就是Hollywood

这是一个讽刺的标本。
梦工厂
影片开始一堆人在影院中被催眠,无疑他们是在看电影,现实中我们睁着眼睛看电影时不也是被催眠的吗。卡拉克斯站在高处俯瞰剧场,此时一个没穿衣服的小孩从过道穿过,紧接着又有一只年老的黑狗。偶觉得代表的是新生和死亡,我们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影院中度过的,被催眠的一生。。。
卡拉克斯的摄影机
紧接着是一个小女孩从窗外向外张望的画面,镜头逐渐拉远,窗户是圆形的,像极了摄影机的镜头。卡拉克斯说过:“我站在摄影机后面,对面是一张女人的脸,以及一整个世界…”这显然就是卡拉克斯的摄影机。这也标志着属于他的电影开始了。
讽刺与还击
十个故事代表了现在几乎能看到的所有电影:动作捕捉、CG、情欲、伦理、黑帮、爱情,几乎是整个电影产业的缩影。我反倒觉得故事本身并没有被卡赋予那么多含义,相反其中有几段还被故意拍的很烂。在这堆烂故事当中你会觉得只有一个故事拍的非常好(阴沟怪人梅德)而那个恰恰是卡拉克斯自己的电影。还有那个男主角名字叫“奥斯卡”,显然是有意为之。这是卡拉克斯对整个美国电影工业的还击与讽刺。
德尼·拉旺
早上德尼·拉旺从家中出来已经是第一个剧本结束的时候,到他晚上回到家中跟陪伴猩猩是他的最后一个剧本。可见演员是一天24小时都在表演的,哪个是真的家,哪个是剧本中的家已经不重要了。无怪乎他在车中向大佬皮寇利抱怨:“现在摄影机越来越小了,小的都看不见了。”暗示娱乐工业已经将明星的全部生活作为“电影”和消费品。
Holy Motors是一个单词变位
Holy Motors就是Hollywood,卡拉克斯喜欢玩这种音素变位的游戏。一辆辆加长豪车像生产线上的产品有秩序的进进出出,量产着“梦境”。Holy Motors就是造梦的工厂。晚上这些造梦的机械们窃窃私语:“人类已不再需要可视的机械,我们就要被淘汰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每个故事的过场中穿插的一些黑白老电影画面:单调而乏味的肢体运动。这些不都是好莱坞曾经造的梦吗。它们就是被淘汰的产品。而现在的加长豪车早晚也会被淘汰。Hollywood在追求梦幻的道路上急速前进,谁还会去留恋那些老电影。随着造梦手段的不断翻新,终将有一天电影也会变成一个历史名词。卡拉克斯在讽刺当代电影创作趋势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老电影的尊重。

 短评

德尼·拉旺的鸡巴比新桥恋人时候小了好多。

5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潜文本符号并非系统严密,呈现开放暧昧零散的性状,这提供了多元化解读的可能。偏爱角度:即使做戏我们也向往自然底色,逃离都市法则对自由感性的扼杀,在那里深情互动的途径唯有冲撞。收工回家是另一社会角色扮演的序幕,我们从未成为过想要的自己,即使实现重新开始,也注定是无力改变的终局【8】

9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往高了说是《八部半》,往低了说是《甲方乙方》,往神了说是《柏林苍穹下》,往邪了说是《变相怪杰》。。。“当代想象力之巅”,是胡说!

14分钟前
  • *******
  • 还行

这是我好多年来观影过程最愉悦的一部片了,瞠目结舌,卡拉克斯把自己的灵感和意识流表达到荧幕上的能力真是无人能及!至于片子本身,其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不善于回答问题,就像我没法解释我昨晚做爱为什么用某个姿势一样”。。。呃我的理解是“人生就是一场戏”

1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群加长豪华轿车闪着尾灯聊天大概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可爱的结尾

21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雷奥·卡拉克斯:“大多数的电影是垃圾。”——他有说这句话的资本。

2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他在感情中一次次失去恋人,陪在身边的却还有毕生的演员基友。动作捕捉很搞笑。回忆新桥,重演了《东京》里的《梅尔德》,喜欢新浪潮那段(筋疲力尽↗男孩遇见女孩)。难道结尾只有我一个人联想到大岛渚的《马克斯我的爱》?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徐兰沅赠梅兰芳,转赠莱奥·卡拉克斯。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为了演绎之美” 无法定义片子类型,其实是一部完整的公路、科幻、cult、惊悚、时尚、情色、亲情、动作、犯罪、戏中戏、风光、枪战、剧情、历史、爱情、音乐、血腥、喜剧、家庭、动物、奇幻片。

3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可供无限解读以及大贴“不明觉厉"标签,私以为用力过猛。德尼·拉旺演技大牛!前半还是胃口被吊兴趣盎然,凯莉米洛出来之后就不知道导演想闹哪样了……手风琴一段好带感。

36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没必要那么长,某舞后出来之后好感骤减。Plus, 我他妈傻逼到尽头都想不出这条短评的逻辑在哪里。。。"铺天盖地的各大媒体的好评和推荐,实际上都在回避一个根本问题:这部电影好在哪里?它的过人之处在哪?如果不能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就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部烂片,而且很可能成为2012年最差的作品之一。

41分钟前
  • sasasasa
  • 推荐

天呐,我还不如抠两小时脚。

43分钟前
  • 小易甫
  • 较差

可能海报和名字太赞。手风琴据说会穿越到徐浩峰的箭士,可是我只有之前王千源的赶脚。PS:睡眠不足是观片大敌。

45分钟前
  • 水怪
  • 还行

中国仓库那段背景广播说“aiweiwei请到3号仓库”。。。。

49分钟前
  • 沈涵
  • 力荐

故事高潮(之一)发生在目前关张整修的巴黎莎玛丽丹百货公司,楼下即是新桥...... 卡拉克斯是有多钟情这一带啊= =+

53分钟前
  • motongg
  • 还行

我不太喜欢打哑谜,因为它藏的太深,单看德尼·拉旺饰演的11个角色或者每一段故事的灵感来源考古也都显得过于肤浅,但要去解读背后隐喻的造梦与电影工业,演绎(表演者)与生活(观看者)以及现实和造梦(电影)的界限,技术和时代的淘汰机制等才变得有点意思,倒是可以满足那些喜欢解读的人。★★★☆

5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没想到:一不难懂;二不难看。始于概念终于概念,过程只是游、戏。推荐这部特别的、年度必看的电影——哪怕你不一定喜欢。

59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演员的终极困惑。关于电影的电影,关于演员的电影,更是关于德尼·拉旺的电影。根本不是什么时空旅行的穿越,这是表演、是电影、是人生。你可以将故事理解成为德尼·拉旺出演一个又一个角色,引发一段又一段人生。并在表演中引发的困惑:真与假,自我的迷失。与凯利·米洛一段则强化了伤感。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2021-8-7重看#4.5;初看更多是对「电影」层面的考量,默片作为幕间呈现,表演在时间向度上的绵延和裂变,在摄像机消失的今日,「演绎」渗透进入日常甚至侵入肤质,拟态的真实掌控着成为荒原的世界——20分钟弥补20年空缺的废墟里,被拆卸的人偶与假面才是以往生活的证明,身为提线木偶的我们是否有勇气再活一遍;这艘如引渡幽灵的冥船豪车是被物品充斥的机械性空间,真实的自我被湮灭,人类生活的“降格”。多重对称映射互为镜面,戏里体味他人人生,戏外能握紧的唯有自己悲欢,电影创造了另一种可能;每个导演/演员累积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对自身及过去充满困惑质疑,然后产生具有形式感的自我说服;本片是Leos Carax的总结陈词&未来忧患。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今年奥克兰电影节的闭幕影片。因为我不舒服,色调和镜头看得我头晕想吐,就提前走了。典型法国式的骄騥造作

1小时前
  • 豆友2165295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