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HD

主演:雷瓦希,卡琪·柯切林,Sayani,Gupta,Helen,Abell,Doug,Plaut,Marco,Torriani,Blair,Wing,雅各布伯杰,Vin,Scialla,Reginald,L.,Wilson,Carlotta,Summers,Asia,Craft,Nicolette,Dehi,Dorsea,Palmer,Stefano,Villabona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HIndi,英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剧照 NO.1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剧照 NO.2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剧照 NO.3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剧照 NO.4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剧照 NO.5带吸管的玛格丽塔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要遇到多少人才能找到自己

很神奇,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子里对比的居然不是其他同性题材或是爱情电影,而是前几天才看到的韩国电影《王者》。大概是因为和本片的主人公在爱情路上的遭遇一样,《王者》的主人公也是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才找到自己人生职场的定位。但莱拉故事更加令人感慨。
  因为B站的翻译是脑瘫女孩的爱情,所以一直在好奇,导演究竟会给女主角安排怎样的爱情。直到盲女登场。忽然觉得这个翻译实在太狭隘了。这根本不只是关于爱情的事儿,而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定位自己的过程。
  《王者》的主人公泰铢一路遇到打自己父亲的普通检察官、裴晟祐饰演的前辈检察官以及检察官中的大boss韩强殖,每个人都将他的人生推向了新的阶段。他在不同的阶段给自己不同的定位。但相比《王者》泰铢黑暗的职场升级战,莱拉通过爱情来寻找自我的过程显然更加丰富多元。
  这个脑瘫的女孩,她敢于尝试禁果,好运的她也遇到了一个通情达理的男孩。要知道很多女孩的爱情第一步很不顺,往往还会有很多副作用、后遗症,让她们要花费很多的力气去疗伤,有些人甚至从此陷入迷茫,在自我怀疑中无法前进。这个男孩后来跟莱拉以及盲女一起做足疗时的交谈,真的好暖心,人人都应该有个这样的朋友。
   除了异性恋,同性恋,其实导演还涉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爱情里的忠诚。不论跟谁在一起,是不是都要专一?为什么莱拉再跟盲女一起的时候,还要跟外国小哥做爱。莱拉的回答很简单,只是因为他能看见。盲女觉得被利用了。我觉得莱拉一路走来,不想利用任何人,但的确也利用了很多人,通过他们,通过和他们在一起的经历,莱拉才能发现真正的自己,重塑自己。
  很欣慰,这一路上,莱拉都来没有陷入过自我怀疑,更没有萎靡不振。这么一比,王者泰铢那段自甘堕落的生活更让人生气和痛心了。莱拉真的是坚强的女孩。她终于懂得肯定自己,不再通过外界的反馈来调整自己。她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呢......

 2 ) 带吸管的玛格丽特

<图片1>
      《带吸管的玛格丽特》印度同性题材电影,我不会刻意去找同性题材的电影来看,看的也不多,但是这部片子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很惊喜,没想到又在印度片之中发现了一颗明珠!
       影片讲述的侧重点并不是我喜欢男的还是女的,情感问题也不是最核心的表达,其着重点是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又应该怎样活着,是一部充满力量和启示的人生电影。女主身患脑瘫,她的生活就像霍金那样,离不开那部轮椅,然而她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郁郁寡欢,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并用自己在文字和音乐领域的天赋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甚至在碰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主动去表达,勇敢爱,但结果很明显被拒绝了。后来女主去了美国纽约学习,在那遇到了她的红颜知己,一位盲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后裔,在接触中慢慢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并意识到自己的拉拉倾向,她们愉快的生活在一起,但是女主发现自己对于男性的身体也并不排斥,在和男孩滚床单之后她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双性恋。。。但这一切都只是故事的发展,真正重要的是她决定不再隐瞒,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自己的妈妈,也把自己和男人滚床单的事情告诉自己的女朋友,她决定直接面对所有的一切,做真正的自己,尽管这很难,但她真的就那么做了。
       在影片最后,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女主整理妆容打扮精致来到餐厅,点上一杯玛格丽特倒进自带的杯子中,插上吸管,和镜中的自己来了一场浪漫的约会。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也会有疑惑和不安,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的一点:照照镜子,亲吻自己!
       人活一世,就应当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勇士。接受自己,才能拥抱美好的明天!

 3 ) 我只比你多根吸管

      在中国的选秀节目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编导一定要找到参赛选手的故事点,最好有个悲惨的身世或是残疾的身体,这样就可以获得广大观众的同情与好感,以便能进入更高阶段的比赛甚至夺冠。
       而在印度的莱拉却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莱拉是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年轻姑娘,是德里大学的高材生,拥有很好的文学创作天分。在一场比赛中,得知是因为自己的残疾才获得奖项时,她做出了与中国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她竖起了中指转身离开舞台。
        莱拉好像从未因残疾而感到自卑,她向一个健康男孩告白,虽然被拒绝也没有一蹶不振。她被好友嘲笑:“和正常人做朋友不会让你成为正常人!”却仍不以为然。
       到美国读书时,莱拉遇到了一个女孩,她们在身体上同样有缺陷,却有着同样的开朗性格,她们相爱了。爱情让人快乐,让人勇敢,于是莱拉勇敢的出柜了。
        莱拉在出柜前却发现自己也并不排斥与异性的相处,她与男同学发生关系后更确定自己是双性恋。她对母亲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向同性伴侣表明了自己与异性滚床单的实事。
        你会认为莱拉是个坚强勇敢、自信果断的女性,但是她也有彷徨、也有迷失、也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与痛苦之中,与常人一样,并没有多一分或少一分。
       有时,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作出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你能真正的认清自己,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在某个道路的分叉口,能果敢的做出遵从于内心的选择。这选择并没因为你是否身有残疾而变得更艰难或更容易,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病危的母亲在临终前对莱拉说“回到美国读书去吧”,有时长辈对子女包容的爱,一句就够了。
    在片尾,莱拉打扮的美美的,在餐厅点上一杯玛格丽特,让服务生倒在自己专用的塑料杯里,与镜中的自己来一场“重要的约会”,这时的她美艳照人,像任何一个正值青春的姑娘一样。莱拉没有辜负母亲的爱,她用更爱自己来回报母亲的给予,“我就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只是喝玛格丽塔时比别人多根吸管而已”。
      对于残疾人,身体健康的人不自觉的会生出怜悯。但对方真的需要这样廉价的同情吗,莱拉们更希望人们以对待正常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他们不用别人来决定他们“该不该、能不能、配不配”,他们有权利自己去追求想要的一切。
      所以莱拉不是励志的鸡汤女,她是一位追求平权的斗士;所以,莱拉会在情趣店里相当自信地问一句:

 4 ) 为自己,精彩的活下去

当莱拉很郑重的说“我有一场重要的约会”时,气氛完全变了。他要和谁去约会呢?镜头对着她那精致的脸庞越久,我的胃口就吊得越足。直到镜头一下子切远,原来她的面前是一面镜子,她在和自己约会。

为自己活,才是最精彩的活法。

我固执的认为,一个好的结尾要远远比跌宕起伏的过程重要。虽然前面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都是小打小闹,单凭这一个结尾,足可以把整部影片拉高一个档次。

罹患小儿麻痹的莱拉拥有很高的文学创作天分,她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被人认可。可是当她作词的作品被颁奖的时候,她却被告知是因为自己残疾才获得了垂青。这种侮辱式的垂青让她愤怒的竖起了中指。

其实她并不知道,就在并不遥远的中国,有个节目叫星光大道。这里的每个选手都有一段悲惨的故事。比起他们,她根本不算啥。

到了美国读书后,她遇到了哈努姆,一个失明的女孩。她们相爱了,进而出柜了。哈努姆教会了她很多,她们形影不离,几乎成为了彼此的一部分。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

我是你的足,陪你踏过晨曦的绚烂。

莱拉明白自己是双性恋。她爱哈努姆,但是却并不排斥和男性滚床单。她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不过直到最后,病重的母亲临终前意味深长的告诉了她:“回到美国去读书吧。”

事实上,这就是告诉她,去做你自己,为你自己而活,不要考虑那么多。

我们每天朝九晚五,为了公司拼命工作。回到家里,又要为家里的琐事操心。房子,车子,孩子,样样都压得我们喘不过气。似乎,我们的存在就是为别人解决问题的。

也许你会说这是人类的社会功用。但是,我们该不该在一年里,为自己活那么几天呢?也不用奢侈的享受,不过是自己坐在窗前,发一天呆,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仅此而已。

莱拉做到了。她与自己约会的一刻终于明白了。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为自己精彩的活下去。

 5 ) 对得起所有人,却对不起哈努姆

其实我只看完一部分,但是莱拉对得起全世界,对不起她的爱人哈努姆。

她不应该为莱拉的寻找性取向付出代价,莱拉的已经承认爱人哈努姆,可是为什么会和杰德上场,片中给了个完美答案,寻找自己的性取向,可是为什么来让哈努姆承受莱拉代价。

我不是认为上床就是出卖爱人,这只是形式,莱拉是认为爱和上床是两种概念,哈努姆认为爱就是上床,哈努姆值得更好的人,莱拉的释怀,只会让哈努姆更加痛苦,哈努姆接受不了爱人背叛自己,特别是莱拉说出了那句最伤害“他至少可以看见我。”对于盲人的哈努姆,看不见是哈努姆最大的遗憾,莱拉根本不懂哈努姆的心,(有评论说,她俩是友情,麻烦看清楚再说,两人明明已经确定关系了)背叛之后,哈努姆无法忍受莱拉的背叛离开。

其实很多人说最后的镜头,自己和自己约会,是最棒的镜头,虽然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是我觉得最棒的还是哈努姆选择离开。

既然莱拉认为自己的选择更加重要,那为什么哈努姆不能选择更好的生活,她依然爱莱拉,却无法接受莱拉的背叛,离开,这是哈努姆最好的选择,也是本片最好的而选择。

(当然我是从哈努姆角度分析的。)

 6 ) 带吸管的玛格丽特

一个出色的演员能成就一部好电影,这并非妄言。

卡尔奇·克什兰在《带吸管的玛格丽特》(2015)中出演的莱拉,无疑于一个神话,好似把我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但现实的喜怒哀乐,则让这个心境透明单纯可爱的莱拉,在微风絮语的砥砺中嬉笑成长。

带有印度风情的民俗音乐,动听而静缓,渐入人心,没有以往印度宝莱坞的歌舞飞扬,倒让我想起雷伊《阿普三部曲》中的弦乐。

当然,影片的成功,还在于片中串串烧的生动细节,活化了印度人天性所散发的生趣、坚韧与平和。身患脑瘫,却乐观向上,时时坐着轮椅,还带点叛逆的莱拉,前后经历了四段懵懵懂懂又清晰可辨的爱情,尽管她自己到最后才得以确定。

大学同学德鲁夫,下肢瘫痪,坐着轮椅,生性逗乐,他随时能带给莱拉快乐。莱拉也总是毫无顾忌地拿出吸管插入他的饮料瓶吸吮。他眼睛盯着别的女同学,却正经地对莱拉说“我只娶你”,逗得莱拉开怀大笑。

当莱拉无限着迷于学校乐队主唱帅小伙尼玛时,德鲁夫摇着轮椅,挡住她,斥责她转向了别人,还骂她“白痴”,莱拉则回应“混蛋”,这只让观者忍俊不禁。

莱拉为尼玛的乐队写了一首歌词,她的女友萨米拉及尼玛一同在会场演出了这首歌,赢得了成功,但女发奖人却用“残疾女孩”这一称谓,就好像我们这边总爱用“身残志坚”来说道莱拉,愤怒的莱拉拒绝领奖,大家都在安慰着她。觉得人格尊严遭受到莫大耻辱的她,只希望得到尼玛的慰藉。而尼玛却轻淡地说我跟大家一样,只希望你得到快乐。满怀痴情,结果却只是一厢情愿,这段时间所有梦幻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原来,“我真的做了一次白痴,我当了回傻瓜!”,莱拉伤心地对妈妈这样说。她再没心思进入德里大学的校门,独自摇着轮椅在婆娑树影下,一边发呆愣想,一边又不知所向。妈妈的抚慰,让她慢慢消弥了肿胀的心结。父母亲帮她偷偷申请了美国留学的机会。当录取通知书放到莱拉眼前时,她不敢相信来得这样快。

妈妈陪她飞到了纽约。雪花飘飘,这是印度少见的冬景。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学校帮她请了保姆,还有妈妈的照顾。课堂上,老师让她们根据他的提供的材料写篇作文。莱拉用心倾听,并录了下来:“除夕之夜,你在船上,你听到大提琴的悠扬之声,你在吃橙子,有人身着蓝衣,你告诉你爱的人,一个非常私密的事情,且毫无保留”。

乔斯老师指定男同学赛德里帮莱拉打字。这是一个地道的美国帅小伙,为人豁达开朗。就在莱拉犹豫之时,她无意当中参与一次联合广场的示威游行,让她结识了盲人美女卡哈努姆,这可谓一个古灵精怪的奇葩。看不见世事,却处处触摸到现实,让莱拉大开眼界。

卡哈努姆说我先后生活过七个国家,我的妈妈来自巴基斯坦,我的父亲来自孟加拉,我还在马达斯加斯生活过。一个地道的国际公民。渐渐,她们的熟稔,让她们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无意的一次触碰,让情不自禁的卡哈努姆大胆地吻了莱拉。感觉怪怪的莱拉,并未抗拒。卡哈努姆激动地说莱拉,你不知道你有多漂亮。

卡哈努姆带她到纽约酒吧,劲歌飞扬,莱拉来了一杯玛格丽特,开心地插入吸管,葡萄酒让她晕乎乎,反正旁边有无所不能的卡哈努姆,她还怕什么呢。这样,卡哈努姆即成为莱拉懵懂人生的主心骨,指引和主宰着莱拉的人生。

莱拉决定搬去跟卡哈努姆一起居住,为了保姆的生活,她让保姆住在自己的房间。莱拉的妈妈则放心地返回印度,当然妈妈对莱拉与卡哈努姆之间的事情还毫不知情。

莱拉问卡哈努姆,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女同”的,卡说14岁时,几年前告诉父母,他们暴跳如雷,愤怒哀嚎都经历过,渐渐妈妈接受了。莱拉则说我还不清楚自己的性取向,这也是她内心一直的疑问。在帅哥赛德里家学习时,二人发生了自然而然的感情,激悦过后,莱拉仍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样的。

存疑之中,莱拉带着卡哈努姆飞回德里的家,让卡哈努姆体味到了莱拉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莱拉的弟弟莫努人小鬼大,煞是可爱,带她们一起打板球。只是莱拉一根筋,竟然告诉卡哈努姆,曾经与赛德里有个一次激情,卡哈努姆愤怒了。莱拉说我一直不能肯定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恋。

而莱拉告诉妈妈自己是“双性恋”时,郁闷的妈妈对她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独自啜泣,对着镜子取下头套,原来她患有结肠癌,一直在做治疗。爸爸告诉莱拉实情后,莱拉伤心地来到医院,紧握着妈妈的手,母女相拥,落泪的妈妈说请原谅我。莱拉摇头,不让妈妈再说,尽心安慰妈妈。莱拉对卡哈努姆说我不能返纽约读书,我要陪着妈妈。卡哈努姆理解莱拉,独自飞回纽约。

妈妈还是走了。追思的葬礼仪式上,莱拉请求爸爸放着平时录音带,当妈妈的絮语传出,一下逗乐全场。悲哀中带着喜乐,这或是苦难的印度这个特有民族才有的乐观吧。从此,一家四口看电视,变成了一家三口,沙发中间一个位置已空空荡荡,莱拉过去拉紧爸爸的手。慈爱的爸爸说话很少,却把痛苦深埋心中,不让儿女看见。

最后,莱拉来到理发店,让师傅剪短她的头发。有电话来约她出去坐坐,她说我还有一个约会。这是什么约会呢。一下变得清新爽朗的莱拉,精神奕奕地来到咖啡馆,用吸管插入玛格丽特,独自举起杯,对着镜子开怀畅饮。

她的自信,她的笑声,都说明她已有了内心的主张,她不再懵懂,也不再存疑了,她终于从痛苦中得到了身心的启示,这,只有莱拉自己知道,毕竟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孩,正如片尾引用诗人鲁米所说的“你受伤的地方,是光会照进来的地方”。

2015、9、18

 短评

平权意识~

6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推荐

虽然片子是在讲自信啊,认识自己啊,自立自强啊这些。但是我看完只有一个感觉:大家都去谈恋爱吧!找个温柔可爱善良的妹子一起去探索这座城市啊!啊!谈到世界充满爱吧!!!啊!!!

11分钟前
  • -.-
  • 推荐

一个印度残障女孩的性觉醒过程。她这应该算是颜性恋吧(⊙﹏⊙b),演得倒是很励志~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残缺之中自有一种美满。

20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归根结底,人不过是与自己相处。

22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很赞,意料之外的印度电影,法国日本电影才常有的味道,色彩音乐都很美;残障+青春+同性+双性+女性,这么多元素重叠,但并不让人觉得是刻意的堆砌,也没有太多矫情冲突,变故之后收尾恬淡自然,喜欢。

25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力荐

从《那些年我们疯狂的青春》开始注意到卡琪这个“印度莫文蔚”,没想到演技这么好,素颜出演残障女同,表情、动作和语音都有说服力。剧情从恋男、恋女到自恋,见仁见智吧。

27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好看啊啊啊啊

28分钟前
  • 你咋还不上天啊
  • 力荐

略带叛逆的脑瘫少女逐渐寻找自我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导演 用温和而明亮的方式 去诠释社会中的不一样 以平和而包容的视角去淡化各种矛盾 残疾人也好 性取向也好 有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淡化差别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虽然忽略了很多现实因素 但是却突出了平等和相似 挺好的 治愈系

33分钟前
  • 清纯赞赞
  • 推荐

看到结尾女主一个人对着镜子傻傻笑,那种经历过后的开朗自信和坚强,居然情不自禁湿了眼眶。说实话故事不没有凸显励志和平等的话题,反而转向性倾向或者说性启蒙和女主自己的情感世界,还是不错的。第一次看到印度拍这么大胆的题材算是突破吧。 6.8

37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今天家周围电路休整,没电整个原始人,于是去了墨尔本国际电影节,聂隐娘早早售完于是就看了这个,对于我这个反感宝莱坞的人,没想到印度也有这样的电影,居然很好看,表演不做作不煽情,对白和细节处理的都很好,卡司也很出色,完胜大部分国片的赶脚,非常优秀!难得我也看了个不到10人看过的片儿

41分钟前
  • 伊苏林迪夜光蟲
  • 推荐

很喜欢啊。兩個女生在纜車裡好漂亮啊呀呀

44分钟前
  • 某头
  • 力荐

因最后一个镜头拉高很多层次。归根结底,人不过是与自己相处。

47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还行

不刻意做作,很自然。

52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推荐

残疾不影响渣女的成长

54分钟前
  • 不穷
  • 很差

女主真是渣,女朋友值得更好的。

59分钟前
  • 孟克柔🌈
  • 还行

演技不错,想去ny

60分钟前
  • 大师兄学长
  • 推荐

女主分明是外貌协会的,但为什么看男人和看女人的眼光差那么多呢?

1小时前
  • 艾爵
  • 还行

最后的最后,和自己来的这一场约会,不是很懂!还有,为什么不回纽约了呢?

1小时前
  • 馥雅
  • 力荐

导演对反政治正确的选角策略充满自信毫无妥协,白种able-bodied的法国女演员也确实演出了cp的种种生活细节,但后半段为伤而伤的做作剧本破坏了渐渐树立起来的文艺淡雅细节,不解的话,见过话痨导演本人就能理解了。

1小时前
  • V_Lachesi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