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

HD

主演:范伟,殷桃,张超,史依弘,王一鸣,王梓桐,蒋中炜,冯满天,梁霆炜,王侃伟,俞颖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北京话,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2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3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4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5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6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3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4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5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6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7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8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19不成问题的问题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作者与作者之间

“我在重庆喝了点酒,夜里坐渡船回来,打起了瞌睡,竟然掉进了江里,我在江里飘了一夜,却一直没有醒来,被河水冲到了下游。第二天早上,江边的农民救了我上来,我在那村上住了两天,体力恢复了才往回走。后来我走了好长的山路,一路辗转才归,,这路上,我想了很多,这农场的主任不给我做,也就罢了。”

电影三分之二处,一向分外严谨的丁务源满身狼狈,给秦妙斋讲述自己这段时间的失踪。这段笔记小说一样的奇遇,在原著中并无体现。

原著中的丁务源同样失踪了一阵,但当他回来时,“已把副主任弄到手”。

那个步步为营、试图营造秩序的丁务源,在此时,被一个卷入意外的、荒诞失序的丁务源所取代了,这个恍恍惚惚的丁务源,像是从当下的时代和自身的逻辑中挣脱了出来,非理性而又极度理性,如超脱于世的审视者般,质疑了意义和存在。

虽然几秒后,当秦妙斋说出“我有办法斗倒尤主任”时,丁务源又迅速回归了算计,可这短暂的出离,或许就是时光的裂口。

身处于时代中的老舍先生,对一切都是有看法,有答案的。丁务源无能钻营,可恨,秦妙斋虚伪空洞,可笑,尤大兴有能力,肯实干,却斗不过麻木贪婪的一众人。对丁务源最终的胜利,他更是有着旗帜鲜明地嘲讽与憎恶。“他们就像没开化的虫子一样,只知道吃喝偷懒。”尤大兴的话,非常能代表原著的精神。它所给出的,是对一个麻木、糟糕时代的批判书。

而如今,六七十年过去,当距离产生,那个时代所自带的动荡与不安被呈现出来,答案和立场就很难那么鲜明了。那个处处谋划的丁务源会在淌过一条小溪时,对手下人说:“苟且性命于乱世,有一口气活着就好。” 而彼时四下静谧,树低水长。

小人物的钻营和挣扎,放到动荡的时代中去,就多了无可奈何。

还有一处改动。

在原著中,秦妙斋单独路过农场,就留宿了下来。而电影中,多了一个神秘的“吴教授”,这人跟秦妙斋一起下船,说了句“你帮我看着行李”,然后就消失无踪。

这个吴教授再无人提及,直到最后,丁务源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这件事,秦妙斋又因为那个吴教授的失踪而被捕,这个设置的荒诞感非常强。这一笔的延伸,或许也是当代的创作者回望那个时代时,所感觉到的不确定和无序的浓缩。

“都扯了也没有关系,我会给你画!我给你画那碧绿的江、赭色的山、红的茶花、雪白的大鸭!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东西!”

微妙的氛围中,我们会感觉到,即便是一无是处、坑蒙拐骗的秦妙斋,说着这样的话时,眼睛里也是闪闪发光。至少有一秒钟,他自己也相信了自己说的是真的。

在原著中纯属批判的话语,落到电影中时,就展现出丰富性。这样的段落还有很多,现代性被体现为多义性。

原作中数语带过的股东家眷们,如今也被以工笔勾勒了出来。从他们身上,我们得以窥见农场外整个时代的社会秩序——农场内的小秩序来说,对错是鲜明的,然而到近乎混乱的大秩序中,就并非如此了。

“咱不管谁好谁歹,谁是谁非。”丁务源的这句话,在原著中是小人物的辩白,而到电影中,成了一句无奈何的留白。

“向上的路是极难走的。理智上的崇高的决定,往往被一点点浮浅的低卑的感情所破坏。情感是极容易发酒疯的东西。”这是原著中的一段话。而电影在展现这一层面时,试图给出一个小小的问号——即便如此,在这辛苦的人世中,一切是否值得些原谅呢。

当年封闭空间内,带有很强象征意味的警世寓言,在有了时代的视角后,被酿作人情世事的浮世绘。而两个时代的作者,也在这样的互闻中形成了交流。

 2 ) 聊几句

① 大老远跑去北电看点映,做好了看高逼格艺术片的准备,没想到意外的好玩,忍不住写几句。

② 黑白画面,固定长镜头,起先以为是大银幕上演话剧,看一阵就能觉出跟话剧明显不同,摄影把农场拍得云缭雾绕、仙气飘逸,既有复古美感,也笼罩上了超越时代的寓言味道。

③ 最早知道老舍的原著小说,是看另一部“职场教科书电影”《背靠背,脸对脸》有网友提到。小说还没补,只看改编电影,果然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以小见大,勾勒出人情百态。

④ 树华农场浓缩的是一个不限年代背景的中国式职场,“没问题先生”丁务源,代表的是最能长袖善舞玲珑八面的中国式领导,人情关系、圆滑交际,是他们在职场安身立命的本钱。

⑤ 故事荒诞不经,却又极度写实,表面一团和气,暗中刀光剑影,人人都有算盘,处理好了利益分配的问题,位子才坐得长久。职场人会听到许多似曾相识的台词,有时明明是谈笑中说出来,却让人后背一凉。

⑥ 喜感丰富多样,全场爆笑连连,不是喜剧胜喜剧(或者应该说“不成喜剧的喜剧”?),包括:装逼成功和失败、双关妙语、鸡同鸭讲、混不吝路人、戏剧反讽、纯语言包袱,有几段甚至带点无厘头的搞笑思路,老舍先生真是幽默大师。

⑦ 中国式人情社会的生存哲学,从40年代至今仍然完备无损,以后,估计也不会怎么变吧,影片不仅展示了这一套的里子,也展示了它有多根深蒂固,毕竟它源自人性。

⑧ 这是专为“留洋博士”们准备的启示录,但谁又能说这面镜子里,照不出自己的丁点存在呢。

⑨ 看到最后,竟然还有个彩蛋,再次感叹:谁说它是艺术片来着,多潮啊。

 3 ) 《不成问题的问题》:当代电影语境下的别样风貌

“任何人来到这里——树华农场——他必定会感觉到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战争,和战争所带来的轰炸、屠杀,与死亡。专凭风景来说,这里真值得被称为乱世的桃源。前面是刚由一个小小的峡口转过来的江,江水在冬天与春天总是使人愿意跳进去的那么澄清碧绿。背后是一带小山。山上没有什么,除了一丛丛的绿竹矮树,在竹、树的空处往往露出赭色的块块儿,象是画家给点染上的。

小山的半腰里,那青青的一片,在青色当中露出一两块白墙和二三屋脊的,便是树华农场。江上的小渡口,离农场大约有半里地,小船上的渡客,即使是往相反的方向去的,也往往回转头来,望一望这美丽的地方。他们若上了那斜着的坡道,就必定向农场这里指指点点,因为树上半黄的橘柑,或已经红了的苹果,总是使人注意而想夸赞几声的。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或遇到什么大家休假的日子,城里的士女有时候也把逛一逛树华农场作为一种高雅的举动,而这农场的美丽恐怕还多少地存在一些小文与短诗之中咧。”

这是老舍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开篇两段描写。照着这个风景,影片选择在重庆北碚拍摄。从成片质量来看,对原著的还原度是极高的。这是很直观的一个要素,能侧面看出影片对原文本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许多具有浓郁批判意味的作品,喜欢将故事安插在这种世外桃源的背景下,以反衬其更加冷酷的本质。老舍对树华农场的编排,赤裸裸地展露了中国特有的人情社会体系。《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众多小说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是一则典型的具有深刻讽刺性和黑色幽默的批判作品,也是一则况味十足的政治寓言。

梅峰指导的电影版,首先值得赞许之处,是拍出了老舍原著的风骨。那种尖锐的现实性,“哀其不幸”的感叹,以及随之而生的同情与悲悯。通过层层递进的三幕剧结构,加上范伟、张超、王一鸣等不动声色的表演,配合冷漠克制的镜头语言,都被完全地展现出来了。

这是当代国产电影语境下难得一见的样貌。通过黑白影像的质感,缔造出一种回归《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民国电影的风度。这种表现手法切中时代,给全片构筑起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氛围,似乎让人认为只能如此选择。当然,画幅也起着关键作用。

这归功于梅峰对原著有着清晰的美学考量,并将这种思路贯彻到影片的制作中。虽然是第一次指导电影,但梅峰已经是享誉业界多年的著名编剧。由他参与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颐和园》等作品在戛纳和金马上都得到过肯定。而长期在电影学院教书,也足以让梅峰对创作有着清晰的认识。

《不成问题的问题》难免让我想到《驴得水》。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离我们不远不近的战乱年代,都是对人性进行了一番深入骨髓的审视,空间也相对封闭,也各有舞台化的风格。树华农场与乡村学校,均呈现出一种沙箱状态,给观众展示了一场人际关系的社会实验。但由于创作标的的不同,两部影片的气质截然相反。

这里不过多评论孰优孰劣。然而《不成问题的问题》所流露出的文人群像,显然更加可贵——这是我们渐渐失去的东西。也几乎只有经受过严格的传统美学训练的创作者,才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景别的疏离,是创作者结合老舍原著的精神基调,一番巧思后的结果。大量的固定机位,镜头内蒙太奇,和几乎占据全片的中远景,是在有意选择影像的舞台化,并拉开角色与观众的距离。只有在突出人物心理活动时,镜头运动才变得明显。比如秦妙斋闯入农场后,一些摇晃的镜头运动得以增多,以突出其繁乱的情绪和不稳定的处境。但当秦妙斋与主任和工人打成一片后,镜头再次趋于稳定。影片整体的视听基调都是沉缓冷静的。

这显然是为了鼓励观众对事件形成分析和批判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彻底破坏视听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因此,这种替观众选择好的“远观”,不仅对细节,甚至人物面孔进行了模糊处理,也是令故事的寓言气质进一步放大了。

影片通过这种手法,以抵抗的姿态阻止观众与人物形成过多的感性桥接。目的不仅是为了客观地去审视,同时也是在消解故事载体难以避免的倾向性。老舍的原著具有尖锐的力量,但屏蔽了任何的主观评说。我们依稀能在文字中读出作者的思绪,但它不会妨碍你自己的立场。影片也是如此,依托间离效果,我们可以向原作者的情绪靠拢,也可以缝合出导演的视点,更可以形成自己的态度。这是影片内含的多义性体现,也令其具有更高的讨论价值。

包括对整个树华农场的描绘。我们能看到猪圈,鸡舍和办公大厅,以及农场内外的小道,但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对农场的全景展现。这是一种去情景式的取舍,一方面,我们知道故事空间是隔离的,另一方面,影像却是开放的。镜头不通过既有景观框住人物,而是让他们呈现一种自由的假象。越是自由,命运就越未知,就越容易走向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地。这就给故事嵌入了不可捉摸的延展性。

另外,对于视听方案的选择,梅峰似乎也践行了塞缪尔·贝克特所谓的“艺术家的责任是表达他全部的复杂体验,不必理睬公众对于容易理解的懒惰需求”。不仅镜头语言克制疏离,文本层面也进行了一些“留白”。

无论是范伟饰演的丁务源,还是张超饰演的秦妙斋,以及王一鸣饰演的尤大兴,甚至助理、会计、杂工以及各个股东及家属等一干角色,我们只得透过故事,零星知道他们的背景。每个人来到农场,几乎都已与现实脱离。但他们为农场所带来的变化,却在彰显着每个人物背后巨大的冰山。如此,这一个个实验样本成为对现实社会最犀利的参照,也侧面表达了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处世哲学。

由此而生的,是对现世社会带有悲哀意味的关照。甚至于,我们可以将之放在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角度中去提炼。丁务源、秦妙斋、尤大兴、佟老板和许老板一家,不止是不同阶级的缩影,还能看到中国近代史各个势力的影子。妥协,圆滑,空喊口号,阿谀奉承……这些不就是近代史中保守派所擅长的吗?而留洋归来,誓要进行改革的尤大兴,更是流露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本质,最终难免走向改革失败的命运。此外,殷桃扮演的尤太太,也颇值得玩味。但这个角色在片中去繁就简,稍显脸谱化了。

文本背后对历史的深切投射,令故事迸发出跌宕的层次感。然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导演的专访得知,电影又是在有意剔除原著的意识形态。因此这些政治寓意也都变得模糊起来,只留下一些影影绰绰的注脚。影片的侧重点终要回归故事与人物本身,仍旧是对国民性和人情世故进行鞭辟入里的展现。

除了黑白影像和构图之外,服化道和布光也是影片为主题服务的一种手段。《不成问题的问题》在美术布景上的选择,遵从了简约、精巧的原则。丁务源、秦妙斋和尤大兴的室内空间各有不同,要么整洁,要么简陋,要么凌乱,自然是三者不同观念的烘托。许老板的几场室内戏,也是突出了其阶级特征。片中一些特殊的光线运用,也称得上恰到好处。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作用着影片的观感。

最后,说说范伟的表演。金马奖影帝的殊荣实至名归。即便在如此的舞台距离内,我们仍能领略到其对角色精妙入味的诠释。丁务源是一个善于隐藏的人物,但是范伟对细节的拿捏,却将角色所蕴含的情感和心思巨细无遗地传递给了观众。这是一部能最大化发挥范伟实力的戏,他也真正演活了老舍笔下左右逢源的农场主任。

【首发微信号:论戏书影】

 4 ) 一些问题

1、玩黑白片,但摄影奇差,拍出来的东西蒙蒙的,没有质感,对比度差。摄影师有问题,设备有问题,灯光师有大问题。

2、2个多小时的电影不算长,但这部电影让人觉得非常冗长。节奏差,时急时缓,没有轻重,该交代的东西不说清楚,不该交代的东西废镜头特别多。秦妙斋这个人物背景没有交代清楚,搞不懂是个骗子还是疯子,非常的突兀, 尤太太这个人物给足了镜头,然则对剧情影响微乎其微,旗袍秀?

3、功力不够,没有戏剧张力。举例而言之,一桌子几个太太打麻将,后面加进来个范伟。有功力的导演可以拍得非常有玩味,但这里却表现得异常平庸。同样一桌麻将,《色戒》里面字字玑珠,城府够深。这里过于直白,如同小学生。麻将戏,你还玩固定机位,人物特写都不给几个,真把自己当大神呐,可惜你没有内容,让人着急。

4、教授毛病多。电影看得多,想致敬的东西多,又是第一次拍电影,不免有点想显摆。 丁务源开场有场戏,对着镜子练习,我们都知道是《出租车司机》。但是丁务源这样的老江湖有必要这么作么?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出租车司机》里面对着镜子表演是因为要突出他精神出了毛病,丁务源这样干为什么?刚跑江湖的新手要练习礼仪?要见皇帝过于紧张?致敬是好事,要严丝合缝,合情合理,自然而然,东施效颦就非常不好了。

5、演员问题。范伟的表演非常优秀,很老,但缺乏一点“辣”。秦妙斋这个人物我认为相当失败,剧情上没有交代清楚是一方面,表演过于夸张是一方面。看完这部电影,我都不知道这个人物到底是个骗子还是个疯子。他要骗,来这个农场得到什么东西?他在这个农场死命的折腾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农场的群众演员偶尔有几句不错的方言金句,总体上是非常失败的。 殷桃的表演也不过是个花瓶,民国风情秀。其他人也只不过是中规中矩罢了。

6、秦妙斋和佟小姐的爱情戏是非常失败的。我猜导演是想拍出《围城》里面方鸿渐和苏小姐的那种感觉,但是太失败了。秦妙斋批评佟小姐的画,就和方鸿渐批评苏小姐的诗如出一辙,但在处理上只有小学生水平。方鸿渐怎么圆的场,秦妙斋又是怎么圆的?一如疯子般的闹剧一般,肤浅,可笑。

7、借用电影的台词。这幅画光有大师的框架,却连绘画的基本功都不会,真是可笑之极。

 5 ) 昨日春风欺不在

老舍的故事总是比较温厚。就是那种老实人想骂人,想了想,先说上几句自己。说着说着,自然也没有了骂人的下文。梅峰就此改变的电影,是敞开了骂,但每个人都会觉得和自己无关。

一个电影总有些微言大义,未必栽道,未必含沙射影,于是有人就觉得这总是说中国做事很难。做事的人被赶走,那个混日子的终究卷起雪白的袖子,继续岁月静好。然后总是忙不迭地自嘲:献丑献丑。真的很想站在这样的人面前,你是很丑,谢谢。

那么你倒是讲讲这个讲了什么。

这就讲。

树华农场叫什么农场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有什么深意,大抵就是个很好看的地方。用老舍先生的话讲:江水让人愿意跳进去,山上没有什么,青青的一片里,便是这个农场。农场里物产丰富,但总是赔钱。就像桃花源里虽然很好,但桃花源的人还是希望又好,然后还是钱变得越来越多才好。小说的结尾说只有长得多的瓜果还想起来那个被赶走的人。那些人又回到了丁主任手下的牧歌年代,只要稍微做些事情,不至于自取灭亡的那种偷懒就已经足够。像尤主任那样的好,大有牺牲了这一代,或者不过牺牲了这一代的惰性,农场便可蜜流成河,奶积成湖。钱所以是不会越来越多的,如果还想桃花源是个桃花源的话。

丁主任的口头禅是不成问题。这个该是触怒很多人的地方。问题简直泛滥成灾,甚至血流成河。怎么亏得说出不成问题这样的浑话,简直诛心,简直……因为这些问题实在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譬如农场不赚钱,农场的股东却不去想“农场的北平大填鸭,意大利种的肥母鸡,琥珀心的松花,大鸡蛋鸭蛋?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茶花?山东大白菜,绿得像翡翠般的油菜与嫩豌豆?”这些支出本也是要做在账上的,也不管老爷们的应酬,生日,三节四庆,甚至某股东女儿失恋了,不想活了,就要添些东西,去香港走一走,那挂在那么好看手臂上的镯子,这些都要从丁主任随身从兜里拿出的“把这些放在账上”的几张钞票里贴补。书里几乎都没有谈,电影里这一次次的私款公用连丁主任最后的这一点点狰狞都给弄得那么低声下气。他总有中饱私囊,他总有徇私舞弊,可是他也总有捉襟见肘,也总有:不成问题,我来想想办法。

不成问题实在是句非常困难的事情。譬如大人物弯下腰问有问题吗?这就像问How do you do 你敢说自己很好啊。谁会在乎你好不好。一来二去,所谓成熟就是拢起袖子来堆着满脸的谄媚:不成问题。

于是干练的人就不满地去有问题啊,很多问题啊。身先士卒,死而后已。我都自己去死了难道还有问题吗?

难道就大家和和气气地把问题混过去?

就电影而言,农场的问题固然是各种物料的产能不足,产出也被各种虚耗、挪用。最后股东可以分配的资源少了,这个少是和一个预估的收益去做比较的,但这个预估的收益究竟是多少,究竟是如何测算的。付之阙如。留洋的主任大刀阔斧,提高产能,堵住漏洞。最后大家好,大家涨工资。这个链条表面上问题不大。

但问题从来不仅仅是表面上。

两个股东的勾心斗角真的因为是农场的收益不高?其中一个股东叫人来抓汉奸真的是天下兴亡,不是匹夫也有责?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一片高歌猛进,丁主任避开,甚至如他号称的避入了水底。这里的问题却因为收益尚远,鸡蛋可以以眼见的速度拿不到了。于是所有的问题随着鸡蛋送入了新主任的后院,轰然起火。洋主任浑身金刚不坏,老婆总是凡人。又或者说他自己仅仅只是去种树,铺桥就真的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当然最为理想其实似乎是尤主任做实务?丁主任做人事?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无非觉得问题是可以分为春天的问题,夏天的问题,秋天的问题。

中国做事很难,被赶走的人不是因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云云,而是中国的事情,乃至不是中国的事情,从来分不开哪里是人的问题,还是事情的问题。

不成问题,说出这句话所以要有多么艰涩的“随意而安”。

站在山上看着农场,站在农场远眺江边,人都是那么自说自话地觉得那些问题只在那里,不在这里。

电影结束于丁主任的官复原职,不免让人觉得问题终究不成问题了。

那是小看了问题,还有“不成问题”。

 6 ) 《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找靠山,下拉圈子;排挤对手,私利为先。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很好地浓缩了职场、官场的处事哲学,也就是男一号丁务源的处事哲学:上找靠山,下拉圈子,排挤对手,私利为先——而这一切,都是披着人情的外衣在进行。即: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1. 上找靠山: 农场的股东是许老板、佟老板2个人。丁务源是许老板雇来的,自然和许老板走得近一些;而佟老板的关系则稍微远一些,也几乎栽在了佟老板的手里。在处理这两个掐着他乌纱帽的人的关系时,丁务源从他们身边最重要的人入手:许老板的许三太太,佟老板那未出嫁的女儿Miss佟,以及和三太太、Miss佟关系近的人。 (1)拉拢手段: ①送礼/财产性利益:电影一开场,丁务源给麻将桌的许三太太、佟老板以及其他2个人都给予了好处。给许三太太承办了小公子的12岁生日party、许老板的生日party。 ②阿谀奉承:说好话的功夫是肯定有的;另外,邀请Miss佟到农场参观,把Miss佟画的画儿挂在农场的大厅等。 ③满足他人未提出的需求:把秦妙斋、最后出现的“高富帅”介绍给Miss佟。 (2)效果: 这些女人会在许老板、佟老板跟前说自己的好话,同时也是自己的消息来源。许老板、佟老板几乎不去农场,看到的也不过是财务报表,除此之外,最大的消息来源就是在农场的自己人&自己身边了解农场情况的人:除了许三太太、Miss佟外,农场中的会计是佟老板的人——佟老板看到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也以亏损为由让尤大兴来接替丁务源。 (3)运作模式: 向靠山纳贡--盘剥工人、通过其他渠道创收--默许工人侵占农场财产--经营不善,股东不悦--纳贡保命。 2. 下拉圈子: (1)工人圈子: 在运作模式种可以看到,丁务源虽然盘剥工人,(明着克扣工资,暗着麻将赢钱)但默许工人侵占农场财产,对工人的日常工作管理也非常宽松,甚至与其打成一片。(如:工期间打麻将)这样一来,工人自己的实际收入不见的减少,工作又没有那么辛苦,总体来说幸福指数是提高的,从丁务源到工人,大家互纳投名状,已经是一个利益链条了。 (2)马仔秦妙斋: ①金钱来源:丁务源本想从秦妙斋这里获得1万/年的租金,可是他却没有钱。 ②讨好Miss佟:秦妙斋能够留下来的第二个原因,是丁务源用他来讨好Miss佟,维护好自己的上层关系网。 ③排挤尤大兴:尤大兴的工作方式显然与农场所有人的风格不同,但能够带头反抗尤大兴的,只有秦妙斋。被尤大兴开除的4个农民,也就只会送送礼、走后门,带头闹革命的本事是没有的。 3. 排挤对手: 以退为进:丁务源表面上是欢迎尤大兴的,没有明着去搞死尤大兴,而是看准了尤大兴和工人、秦妙斋玩儿不到一块儿,借着工人、马仔的力量来搞死尤大兴。他在交接工作上拖了较长的时间,说自己掉进了江里、看破人生、不想去争,“退”招明显,也避免了搞死尤大兴后,自己牵涉太多,没法跟许老板、佟老板交代。后来许三太太在许老板跟前说了好话,许老板发现需要制衡佟老板,召回丁务源;同时在尤大兴、工人快要搞死尤大兴时,最后他才漏出了狐狸尾巴,明着要让尤大兴出局。 4. 私利为先: 这点在秦妙斋的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对于丁务源来说,秦妙斋作为自己的马仔上述的3个用处: ①当丁务源发现秦妙斋可以搞定Miss佟时,尽管秦妙斋没有钱,但仍然把他留下了。 ②当秦妙斋把Miss佟惹毛了以后,丁务源自己也遭遇了尤大兴,这个时候丁务源让秦妙斋走人的意义并不大,毕竟吃喝拉撒是农场的事儿;而如果让秦妙斋留下来,却有可能让秦妙斋来搞死尤大兴,所以秦妙斋仍然留在农场。 ③丁务源重新掌权以后,按理说秦妙斋是立了头功的,以后在农场应该吃香的喝辣的,但是,第二天就被宪兵队给带走了。显然是丁务源通风报信的,因为此时的秦妙斋对于丁务源来说是有害无益:没钱交房租,还要白吃白喝;得罪了Miss佟,留下来是给自己埋地雷;政治斗争结束,要他已经没有用了。So 丁务源来了个“腾笼换鸟”,让宪兵队抓走了秦妙斋,来了个肯出1.5万/房租的单身高富帅,这个人至少会带来2个好处:现金流 & 搞定Miss佟。 5. 尤大兴和尤太太: ①尤大兴的业务能力是很强的,可惜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利益纠葛,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而不屑于纳投名状。被秦妙斋这条疯狗咬死,将许多成就留给了丁务源。丁务源是抓住了秦妙斋的把柄,让宪兵队把秦妙斋清走了;这一点比尤大兴直接了当地开除秦妙斋要高明得多。 ②尤太太确实接地气一些,想要“上找靠山,下拉圈子”,但做得一塌糊涂,因为她也不懂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收了4个农民的鸡蛋,却搞不定事情,反而落下受贿的口实;没有认识到秦妙斋的可怕之处。“找靠山”就更不对了,寄希望于和自己站在对立面的丁务源。 ③一方面,尤太太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另一方面,她和尤大兴的知识背景差异太大,算不上是贤内助,对尤大兴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就算看到了什么,尤大兴也未必听得进去。 6. “人情-私利”分析: (1)人情是手段,私利是目的: 这点很容易看清楚,丁务源对股东、股东身边的人、工人、秦妙斋等都有“人情”在,这些“人情”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主任地位,或是为了作为消息来源,或是为了稳定管理体系,或是利用这个人本身来疏通关系、闹革命,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在。 (2)目的达不到,人情即可抛: ① 对于秦妙斋,在上述“私利为先”中说的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② 对于尤大兴、尤太太:这二人在来到农场时,丁务源多般讨好,也为自己争取到了较长的交接时间;而尤大兴被搞死的时候,丁务源也表现出了“人情”,但“私利”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基本抛弃了“人情”。

创作不易,欢迎打赏!

 短评

丁主任:不是我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老练,强势,文如其人。换句话说,你有多少城府,是会在电影里露出马脚的

9分钟前
  • 撕撕撕
  • 推荐

看似改編老舍,實則拿老舍、錢鍾書、《小城之春》三者混搭自己要的民國風情。民國電影必須珍惜,因為在民國題材等同票房毒藥的現況下還執意拍的,只有深被民國中西古今堆壘的混沌吸引,並體現這渾沌的本質即當代華人的終極困惑「中國是甚麼?」的才子癡人。王家衛是、徐浩峰是、梅峰亦是。

14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要说“丧”,这种电影才是最“丧”的。那些不成问题的问题,能杀人于无形,能消解所有意义于无形。让满足于沉睡的人永远沉睡,让试图醒来的人无力前行。

15分钟前
  • 丁小云
  • 推荐

#金马53#账目不对工资不够,不成问题,有小聪明就行;非亲非故一事无成,不成问题,有嘴皮子就行;农场经营不善,不成问题,秉公任直即可。官僚腐败,政治立场,片中小事不成问题,综合的大问题毫不显山露水,却渗出无穷内涵。低饱和的黑白画面融合配乐加之人物表演站位,韵律富含其中。精彩至极。

20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力荐

四两拨千斤,螺狮壳里做道场,小成本,不小气,留白,剪影,音画极佳,冷冷小幽默,富含了职场政治学,中国问题大缩影,厚黑学的另一种演绎,会做事不如会“做人”,高情商土鳖主任联合流氓学生赶走夺权的海归改革派,取得胜利果实,顺便借刀杀人把流氓学生打入了大牢,清君侧,继续大腹便便衣食无忧。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同学们,这是职场教科书啊!!

25分钟前
  • Viola
  • 推荐

58/100 小说中园丁面对不同领导下的心理变化是串联整个故事的最核心的一条线,而这条线在片中表现几乎为零。却增加画蛇添足的情节,比如两股东的猜忌,把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直接降格,弱化了作者比喻社会的理念。电影语言贫乏、调度灾难,最大的败笔是黑白片,世外桃源般的树华农场在哪里。

26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1,大户人家的小姐都这么好骗的吗?请给我介绍一打。2,秦妙斋这个角色放到现在,就是网上带节奏的那种人,打着正义的旗帜,目的却是各种占便宜。3、丁主任这个人八面玲珑,可悲也可恨。4,屁民永远都是屁民,乌合之众。

27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拿奖不是问题(哈哈/梅峰多年编剧的能力真是毋庸置疑,故事非常好,对小说的改编也非常到位,年度喜爱华语电影/摄影厉害,固定机位+长镜头,一点也不腻/三段式剧情,写意的水墨画面流畅展开/以小见大,简单的农场也是一个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各自的小九九,戏谑的方式呈现,惊喜/

30分钟前
  • hendo
  • 推荐

感觉还是可以剪得短一点,而且这种比较静的电影在电影院看太煎熬了,开不起房的傻逼情侣的调情声、睡觉的中年人巨大的鼾声、手机消息提示音等等全都被放大到了普通电影的十倍以上,这个真的很成问题!

3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秦妙斋可能投胎成了靳东

37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推荐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老舍小说改编。农场成为中国社会缩影。丁务源无能无才却能左右逢源上下贯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秦妙斋身无分文却能口吐莲花侃侃而谈,吃住全靠骗嘴耍赖。尤大兴正义有才,却不懂人情世故,被憎恨污蔑,排挤打压。很好,这很中国。范伟表演很棒。女性角色弱。后面稍显拖沓。四星半

4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这电影还需要过多解读吗?鲁迅先生和老舍先生都看透了国人,只不过鲁迅先生是火,想点燃,想烧毁,想重生。老舍先生是水,想冰释,想消融,想蒸腾。结果,先生们,对不起,我们还是这逼样。

4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秦妙斋戏太足,整个第二段都笑死了……不是喜剧的喜剧,不成方圆的方圆,不算世故的事故,不成问题的问题……特定环境下的生活哲学,年度华语佳片Top3.

4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清淡至简、烟云雾霭的水墨风,远望冷冽清明,近观暗流奔涌,克制之下戏剧性依然强劲,三幕剧相辅相成,人物牵绊情节勾连,细处草蛇灰线;民国韵味的舞台腔,方圆门框里的玲珑诡谲,以一农场映鉴世事格局,照射千秋人心不古,终章照明度愈低,风雨悲兮,时代的车轮终究没有碾压过他们,永恒的醒世寓言。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要叫范伟老师了 分寸真的是个迷人的东西

56分钟前
  • 蹦迪村六公子
  • 推荐

回归国产老片腔调和文人气质,范伟老师不显山不漏水的把中国式人情社会展现出来——保全面子和给足面子。三幕循序渐进,直至看到规矩在人情社会中的瓦解,方才醒悟,因为它早已变得习以为常。

5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要维系是非黑白不分的一团和稀泥人情社会,首先要好好团结不事生产不事艺术却车大炮了得的文艺青年,利用文艺青年解决掉能真正处理问题的理性能人,最后少不了“百花齐放”过河拆桥~云烟水墨腔调足,中式黑色幽默最大化,估计是年度华语最佳了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

三星半,所谓文人电影,片子故意的压和忍,范伟演这种角色实在游刃有余,其他角色就略差点火候。其实相比老舍的原书,讽刺味是略弱了些。加多了女性角色,也加多了些愁的东西。与预想略有距离,却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片子。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