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

HD

主演:陈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刘冠廷,许光汉,尹馨,温贞菱,吴岱凌,林志儒,龙劭华,胡鸿达,施名帅,张立东,张少怀,黄信尧,张翰,范姜泰基,张耀升,王可元,陈冠斌,林佑骏,林书涵,郑楠钟,贺龙,冯培伦,邓安宁,廖慧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阳光普照 剧照 NO.1阳光普照 剧照 NO.2阳光普照 剧照 NO.3阳光普照 剧照 NO.4阳光普照 剧照 NO.5阳光普照 剧照 NO.6阳光普照 剧照 NO.13阳光普照 剧照 NO.14阳光普照 剧照 NO.15阳光普照 剧照 NO.16阳光普照 剧照 NO.17阳光普照 剧照 NO.18阳光普照 剧照 NO.19阳光普照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于从未被理解的少年们——菜头、阿豪和阿和

去年金馬獎的大贏家,無疑是《陽光普照》。

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5項大獎,還同時拿下年度金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這表明《陽光普照》不光征服了專業觀眾,也同時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懂,愛得起的電影。

海報上的一家四口,第一時間就讓我想到日本家庭電影:不論怎樣,家和為貴,最後總歸是要坐在一張飯桌上談笑風生的。

但並不,在這部電影裡,小兒子進了少管所,大兒子無預警自殺,父親最後也成了殺人犯。陽光普照之下,所有人都有陰影。

《陽光普照》的核心人物是三個少年:四口之家的小兒子阿和、大兒子阿豪以及阿和的“壞朋友”菜頭。 核心矛盾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對立和差異。接下來就討論三點,前兩點談談三個少年,第三點談談電影裡的爸爸。

第一,全片我最留意的应该是菜头。菜头是个戏份不多,但重要又微妙的角色。

菜头是个不得不成长为奸诈狡猾且心狠手辣的底层小人物,是最容易被贴上各种刻板印象标签,为所有光明社会成员所厌恶又惧怕的一类人。菜头其实无路可走,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而当他一时冲动,出于义气犯了罪时,不仅他的家庭无法给他提供任何帮助,家里一毛钱都赔不出来,甚至唯一的亲人奶奶都被送去了安养院,他周遭也没有人对他施予任何怜悯,朋友只想和他划清界限,总之是个孤立无援的可怜人,如果他不狠不骗,估计就是得上街要饭的那一类人。他埋怨朋友阿和在出了事之后把责任甩得一干二净,而背负罪名的只有他,他还埋怨在阿和被人欺负时,有作为朋友的他“一句话都没说”就帮他出气,而当他遭难时,身边却空无一人。相对来说,阿和的爸爸妈妈则给予了他非常多帮助,甚至最后爸爸还“帮”他杀死了“麻烦”的菜头。

菜头从少管所出来,就“找上阿和的麻烦了”,至少阿和是把他看做麻烦的,包括阿和的爸爸也是如此。总之菜头一出场,阿和的生活好像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想要完完全全过光明正大生活的阿和非常害怕和菜头再有牵连,但菜头却屡次找上门来。菜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断把努力改过自新的青年拖下水的存在,一个“带坏我们家小孩”的坏朋友。然而,最终菜头会被阿和的爸爸撞死,却是因为害怕朋友再次因为车内的烟味被老板数落,选择下车抽烟,这才让阿和的爸爸找到了一个杀死他的合适机会。看到这老娘真是差点泪目。菜头完全不是个坏小孩,他只是不得不变坏,而最后他会死,居然也是因为他还不够坏,坏得不够彻底,有够讽刺。

最终阿和的爸爸对妈妈坦白自己开车撞死了菜头,而先前阿和也在得知菜头被杀之后感到一丝释然,在高架桥上奔跑了起来。和菜头死去的那天不同,天空放晴,似乎阿和真的能够开始崭新的人生了。

当阿和多次被菜头威胁,被迫在地下经济脏了手,我在思考像阿和这样的更生人究竟如何才能摆脱过去的阴影,而当阿和的爸爸果断地杀死菜头的时候我好像知道了答案,这就是小人物能够解决麻烦的方式,这个社会和现存的制度并不能在这种时候帮上什么忙,正如同阿和的爸爸最初被黑轮伯逼债时候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你去找谁都没有用!我是被法律保护的人!

法律这种社会准则只能够在看不见黑的人身上起作用吧,而法律能够保护的也永远只是活在白天的人。而活在丛林法则里的菜头,能够帮助他的人,一个都没有,甚至连他被杀了,黑道的人也以为他一定是被人打死,毕竟像菜头这种人,被打死的几率太大。

第二,從阿豪阿和兄弟兩命運來看,作為兩人的父母,似乎從來沒有理解過自己的孩子。

既然是電影,有劇本,那導演一定是想好了阿豪想要自殺的理由,但我常常想,對於他人的痛苦,我們真的能夠理解嗎?因為身邊有一些抑鬱症的朋友,也看著自己喜歡的偶像自殺,紧接着便看到周遭的人对他们的病和死做出各种笃定的判断,这件事让我害怕极了。我想人和人之间的理解真的太难了,换句话说,我们常常自以为了解了他人,亲近了他人,就像没有人会知道阿豪为何选择了自杀,包括他的好友晓真,尽管她收到了来自阿豪的最后一条短信。

弟弟阿和在少管所和心理咨商师对话的时候说,哥哥太厉害了,做的所有事都对,他厉害到这辈子只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自杀。当下我深深地不认同这句话,紧接着又开始思考,这是否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之后阿和果然在爸爸对话时说出了,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哥哥究竟在想什么。

以我目前的揣度,导演想要表达的可能确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恒不可能到达的某种境界。在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大佛》里,电影的结尾,菜脯来到死去的好友肚财家中,才发现肚财家中藏了一个从来没人见过的宇宙,并且说出了一句感动无数观众的名言:“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不過哥哥是否像弟弟阿和想象中那樣永遠在做對的事呢?可能也不對。當家人不在場,哥哥阿豪在補習班頂撞過授課老師,還被趕出了教師,懂事地提出幫媽媽帶小玉去產檢,卻悄悄帶著小玉去少管所探望弟弟阿和——哥哥心目中正確的事,可能總是和家長們,或者這個社會認可的不同,這才導致了他的抑鬱和自殺。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和妈妈一起散步的阿和一时兴起想要载妈妈兜风,就像小时候妈妈载自己兜风一样,于是顺手开了路边一辆自行车的锁。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个的?阿和说:这个我很早就会了啦。

阿和的爸妈大概都不清楚阿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个不乖的小孩,是不是曾经被霸凌,问也问不出,只知道儿子小学开始不喜欢上学,国中开始加入拳击队,之后就开始频繁地打架,直到进了少管所。但菜头来质问阿和的时候提到过,阿和是因为被黑轮欺负,所以才邀请菜头和自己一起去“吓吓”黑轮,没想到菜头进门就砍了对方的手,才酿成悲剧。阿和是个瘦瘦小小的男生,不是个狠角色,而从他进少管所第一天和同寝室成员的互动也能看出来,想要不被欺负,不被对方打趴下,只能先将对方打趴下。但这件事是爸爸妈妈不可能问出来的,包括阿和的小女朋友小玉,在小玉阿姨的论述里,小玉小时候是个很可爱的孩子,但长大之后自己就越来越不了解她了。

第三,在駕校當教練的爸爸的人生哲學是: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其實父親這個角色挺矛盾的。一方面他根本不想承認小兒子的存在,對外宣傳只有一個“明年要上醫學院的兒子”(補充一點,台灣醫學院通常是高考滿績分才有機會考上,天之驕子了),對犯事的小兒子則堅持想讓他“關到死”;另一方面作為駕校教練,他自知不是社會上流,甚至在大兒子面前有些自卑,表現出完全的順從和卑微,去補習班找兒子的那段戲就能證明這一點。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這句話出自駕校的口號,成了他的口頭禪和人生哲學,也是導演的黑色幽默。被他視為恥辱的小兒子,方向早就錯了。直到大兒子自殺後,他別無選擇,才開始漸漸接納小兒子。

這種人生哲學實際上是某種社會達爾文主義,也是目前普遍的價值取向——時間是重要的,機遇是重要的,努力進取,面朝陽光,一心向上,必須要走對路才行。

信奉這一理念,對於從小就比不上哥哥的阿和,和高考失利的阿豪來說,都是莫大的壓力來源。親子關系裡只剩下養和對錯,而沒有了愛和溝通。

钟孟宏的作品我似乎都蛮喜欢的,《停车》是我看的第一部,说实话是冲着桂纶镁看的,不过这也是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至今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是很适合在家里闲来无事就找来看的片子,但却是我记得最多细节的片子,所有的黑色幽默直戳我心,苦涩又甜蜜,没有一丝造作的感觉,仿佛编剧已经是历练八百年的老手。可能《阳光普照》在我看来就是缺了这点从容?笑点来得有点刻意,情节冲突也满突兀的,感觉服务于剧情走向。

最后说一嘴,林生祥团队的配乐默默加分,虽然和大佛的风格很不同,看片尾的时候才发现。

1月29日後的補充:

【這篇是我看完電影的第二天隨手寫下來的,主要目的是想把當下還記得的點寫下來,過完年爬上來查電影突然發現這一篇被很多人看到了,評論有人說了關於《大佛》我出的錯!確實不是鐘的,鐘只是攝影!原文我就不改了,保留錯誤的痕跡好了,省的下面評論顯得不明不白的,不過台灣這波導演的調性倒是真的蠻像的啦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鐘哈哈哈】

【因為寫影評的初衷是想和更多人討論和交流來著,我的解讀也只是我在電影院看過一次之後的感想,而且我通常看電影會忽略蠻多細節的,我想每個人的解讀都值得尊重,我個人的觀點也不認為非要死守唯一的解讀才好,其他人的評論也給了我啟發——我蠻討厭所謂的“解讀對錯說”,聽過Q&A的朋友應該也會遇到導演說“哎呀我倒是沒想那麼多”之類的話吧,但解讀的開放性我覺得是有趣的】

【哥哥部分的解讀我寫的很少,我覺得是不太夠的,因為我承認本人有很多點“沒太看懂”,所以不知道如何解釋好!現實生活中人生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上個月一個大學學弟突然就自殺了,周圍的同學包括他的女友都非常難過,但所有人都表示他從來沒提過自己想死的事,更讓我覺得所有對自殺者的解釋都有相當高“擅自”的程度。不過導演在訪談的時候說過,這部作品和他為人父的經驗有關,所以我猜測,從導演本人的角度出發,父親應當是最接近他本人的視角?不過台灣2018年有一部熱門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以我想“哥哥”作為某一類孩子的模板,或許是導演考慮過的】

 2 ) 《阳光普照》的细节分析

看了一圈影评,发现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整体的评论,没有一个解析光影和镜头的分析。我就把我想到的元素写一下吧。如果有异议的话,可能是我瞎编错了哈哈哈哈哈哈

1⃣️司马光故事:在阿豪讲的故事里司马光做鬼,一方面是指游戏里的鬼,另一方面是指死后的阿豪。在这种前提下能得到两种解释

猜想一:缸内的是活着的阿豪自己。阿豪的死把自己从不真实的完美禁锢中解脱出来,让人知道这个缸里藏着一个从未被人知道的阴暗阿豪。阿豪这个人物从行为表现出来的是极度阳光,但是他的设定本来就是阴暗的,他失败过,复读压力巨大,家人寄予厚望,家庭条件不算好,父母的工作算不上体面,弟弟还时常犯事,他有撑起家庭的压力。他置身的环境是阴暗的。但人们总是容易被他的外在阳光所误导,忽略他背后的阴暗面。

猜想二:缸内的是弟弟阿和。在哥哥自杀前,观众看到的人物形象是哥哥完美无瑕,弟弟毫无优点。但从阿豪的讯息可以看出,电影认为阴暗和阳光相互依存,性情一边倒的人物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哥哥死后人物和故事出现转折,这次自杀是哥哥表现出来的唯一的阴暗面,而弟弟谈话时也第一次表露出了爱和善良等正面的形象。所以哥哥的死对应着故事里打破缸,阴暗和阳光得以同时出现,让他们各自成为了完整、真实的个体。也可以理解成,哥哥的死唤醒了弟弟好的那面,两人的特质在活着的弟弟身上融合,形成了一个阴阳相对守恒的整体。(我现在觉得这个解释可以延伸一下,阿豪的死救的不仅是弟弟,同理也救了他的其他家人。)

(最近几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这个部分,司马光这个故事以小见大,几乎是整部电影的核心点。只要是人,谁的内心世界也禁不住被外界的道德标准制裁。这部分不见光,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人们都把本我藏进缸里,保护好最原始的自己,用自我压制着本我,追求超我。导演说阳光除了是绝对公平的代表,也有信念的含义。超我是每个人的个人信念,世界能阳光普照是所有人的信念。即使人们置身于人生的无解困境,大坏境的无尽黑暗,也愿意相信有阳光普照,所以继续活着。苏牧教授在微博里面说,《阳光普照》里的司马光就是《大象席地而坐》里的大象,“大象无处不在,我们无处可逃。”这句话让我在一瞬间觉得有一点醍醐灌顶。)

2⃣️阴阳相对守恒

“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这句话的守恒含义贯穿了整个片子。

1.典型角色的性格阴阳相对守恒。如哥哥,弟弟,爸爸,菜头,都有两面性在人物上的体现;

2.整个事件的发展相对守恒。体现在一个人的阳光要用另一个人的阴暗来交换,制约平衡。如弟弟过得好时菜头因为帮他出头在坐牢、弟弟被人关注需要的是光芒万丈的哥哥先消失、弟弟奔跑着获得自由是因为爸爸先帮他撞死了菜头等;

3.“ 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人或许可以完全活在阴沟里躲藏,但不能全都活在阳光下暴晒,菜头和阿豪的故事对比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3⃣️绿色

电影画面里常出现大面积的绿色,绿色象征着生机,表现出的情绪我大概分了三种

1.植被:树木和草坪在电影里大量出现,和阳光是同一种含义。但树叶又能造阴影,明和暗在地上影影绰绰形成对比

2.绿色墙壁:结合情节是阿和第一次显露出好的品质,流露出了对哥哥的爱。绿色是这个角色生命力的体现。但是植被有生命,墙没有,这绿墙让人觉得是自由被禁锢,对现状心有不甘,又有点诡异。大概就是这样我词穷了😷

3.操场:阿和发疯一样奔向操场发泄,有一瞬间就像是奔向了自由。操场全是绿色的假草,远看是辽阔的自由,实际上都是人造的假象。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抓回去关了禁闭

4⃣️光影语言

镜头画面里的强光大多数时候用来体现对比:阳光与阴暗。也有预示情节、说明情节的作用。

1.闪电:第一次出现在阿和逃回宾利车的路上,一道强光让人感觉阿和的生活曙光乍现,好像马上就能永远摆脱阴暗的勾当了。第二次出现在爸爸撞完菜头,拖尸时闪电的强光照亮了菜头的脸,这是他少有的高光时刻,为了阿和选择下车抽烟。但却因此送了命。闪电第一次是预示,第二次是解析,两次出现也重合了事件的时间线

2.由暗处进亮处:预示故事变好的转折。

3.由亮处进暗处:预示变坏的转折,这里的红色光是阿和即将面对菜头时的危险紧张心情

4.逆光:阳光在普照全世界,但有一个人隐身在黑暗中承担起了所有的苦难

5⃣️灵魂

这是我猜的,这一片像云一样的东西(评论已经指出来是一群鸟)在爸爸妈妈拥抱哭泣时飞过山岗,应该是比喻阿豪的灵魂,他的骨灰就在这片森林里,云飘远就像是他听完爸爸的倾诉后离开了

6⃣️空镜头

这个场景的空镜头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乌云由左向右飘过来,挡住了整个太阳。第二次是乌云反向往左边飘。

第一次出现在阿和进去之后,阿豪自杀之前。在这之前的人物形象里,能有太阳的隐喻的只有阿豪,在这个镜头里太阳被挡完之后,情节紧接着阿豪自杀。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坏的转变。

第二次出现在菜头站在路边抽烟之后,阿和贩毒之前。因为菜头面临着死亡,乌云才反向飘动,预示这家人的生活回暖,但依然没有露出太阳。在这时候观众还不知道菜头已死,空镜头后紧接着是阿和贩毒,通过这次贩毒他意外得到一大笔酬劳和自由,他奔跑在公路上好像一切都有了起色。空镜头里没有出现的大太阳出现在了爸爸坦白杀人过程时,他成为了这一家人的太阳,背负了所有阴暗。到这时候观众才能知道为什么第二个空镜头的转折放在了菜头抽烟的那一刻。

7⃣️爸爸最后有没有进监狱

到电影结束时是没有进,因为妈妈说了一句,爸爸今晚要把书送到回收厂。但爸爸以后会不会进监狱,阿和被监控拍到以后会不会被抓,那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8⃣️影子

阿豪自杀前人越走越远,影子却越来越大像越走越近,这个画面在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出现过几乎完全一样的镜头。这种镜头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我也很想知道🤔

(评论里面已经有很多答案了,可以在里面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但评论里绝大部分人认为阿豪的死是为了能有一个阴暗处得以庇护自己,我不排除他的自杀是为了寻求自我保护,但有没有可能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考虑呢。许光汉在采访里说阿豪这个人物总是为别人设想,却不怎么知道怎么为自己设想。就像我第一个部分说的那样,他死前弟弟到处惹事,妈妈不关心家里每个人每天在干嘛,爸爸直接不认第二个儿子。他在监狱里最后一次看着弟弟时几乎是难以置信的绝望,所以个人觉得,他的自杀也可能是他认为的救赎家人的方式。)

 3 ) 暴行与含蓄:《阳光普照》的杂糅性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在去年那届特别的金马奖上,钟孟宏导演、编剧、摄影的《阳光普照》成为了最大赢家。

评委会的奖项“普照”了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斩获了最高荣誉,还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的奖项。它在最佳影片单元中击败的作品里,也包含了陈哲艺那部反响颇佳的《热带雨》,这是我去年最喜爱的华语电影之一。

《阳光普照》讲述了一个平凡又不凡的四口家庭故事。严厉的父亲阿文与看起来总是怯生生的母亲琴姐,养育了两个人生道路看似截然相反的儿子。小儿子阿和与好友菜头一同砍伤他人,因此被关进了少年辅育院;大儿子阿豪则成绩优异、待人和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居然都滑入了诡谲的悲剧。

陈哲艺的暴雨中裹挟着深沉的温情,钟孟宏的阳光里却映衬着苍凉的底色——当然,有趣的不仅仅是晴与雨的复杂对照。从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电影的两种不同的侧面。

这位新加坡导演拍摄的《热带雨》,可能比《阳光普照》“更像”我们印象中那些最好的台湾电影。陈哲艺曾在诸多场合表达过对于杨德昌、侯孝贤和李安的喜爱,这部作品中那些多重画框、缄默的情绪、中远景镜头内的场面调度,以及让政治情境化作景片的手法,都令我们难以抑制地想起台湾新电影。

钟孟宏则对新电影运动颇有微词。他曾在《报导者》的访谈中表示,他并没有受到台湾新电影美学的影响,他说这场运动对他的唯一影响就是让他“失业”。

虽然侯孝贤、杨德昌那些惊人的杰作,早已通过电影节系统,缔造了台湾电影的招牌,但钟孟宏似乎仍不满足—— “有没有可能40年后,观众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台湾电影。”他的潜台词或许是,新电影运动早已过去,或是仍不足够。

从这部影片的生猛与杂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想要寻求突破,创造一种新电影之外的“新新电影”。

事实上,在第一场戏中,这种决心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我们看到,菜头和阿和从雨中走入了一家餐厅,穿过厨房的纵深空间,来到餐桌旁斩下了黑轮的手。黑轮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断臂的截面处溅出了大量鲜血。那截断手落到了滚烫的菜汤里——后来我们知道,即使他的手落到粪池中,也有接续的可能,但落到菜汤里泡烂后,就完全没有希望了。

在新电影运动的作品中,我们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虽然有人会说,侯孝贤的《尼罗河女儿》和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影片,也探讨了城市少年犯的问题。但是,他们会采用较远的景别,甚至让残酷的事件发生在画外。

在《悲情城市》中,梁朝伟饰演的林文清是一位聋哑人,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他与许多人一同被关在牢房里。在一场极为著名的戏中,有许多人被推到牢房外枪毙,而林文清就呆呆地望着窗外,他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他听不到枪声。大卫·波德维尔在评价这场戏时说,这就是普通人经历历史的方式。

而在钟孟宏的影片里,他的主角们置身于事件的核心。我们看到了一些高度类型化的元素,包括黑帮、勒索、复仇和触目惊心的暴力。

但是,《阳光普照》也不同于那些开创独特类型的香港黑帮片。它不会去遮掩暴力,同样地,它也不会去美化暴力。它在一开头便为我们直观地展示了暴行本身,但它并没有使之悬置。它用整部影片的时间,去探讨这种暴行对家庭、社会产生的影响。这种后遗症式的情节,也是《阳光普照》的现实性所在。黑轮被斩断的手臂,不仅爆出触目惊心的鲜血,也曝露出阿和的家庭问题与台湾社会的少年犯问题。

《阳光普照》的监制叶如芬指出,“他(钟孟宏)是少数能拍出具备艺术形式的类型片的台湾导演,而且非常温柔、细腻,才能拍出像《阳光普照》这样的作品。”因此,我们虽然会看到类型片式的、强烈的戏剧冲突与暴力元素,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暴力的来龙去脉。

甚至影片中那个看似无恶不作的菜头,也有自己的行事之道。二话不说就为阿和出头砍人的他,当然会因阿和不曾过问他而愤怒,因为他可能真的很在意阿和——他的最后一支烟,是在车外点的,因为阿和曾让他不要在车内点烟。

《报导者》的王晓玟写道,“钟孟宏2013的《失魂》……是个决绝的异数,硬生生在正常与疯狂之间拉扯出一个模糊地带”,这也是《阳光普照》在做的事情。它让我们看到了类型片式的疯狂,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新电影的、独特的现实性。

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钟孟宏用一套同样杂糅的视听技巧,呈现了这种杂糅的类型与主题。与许多重视中远景构图的新电影代表作不同,对于他来说,剪辑和摄影机运动可能和场面调度同样重要。

他这种相对自由的风格,或许与广告导演、MV导演乃至摄影师的工作经验有关。台湾新电影可能并不是真的让他“失业”,只是让他在面对衰颓的台湾电影市场时,被迫走上广告拍摄的道路。他甚至为陈绮贞的《躺在你的衣柜》拍摄过一部极为诡谲的的MV,还因此入围了第14届金曲奖最佳录影带奖。

此外,他还是一位导演、编剧、摄影三位一体的创作者。有趣的是,曾有朋友让他别什么都亲力亲为,找个别的摄影师来分担工作。但他的掌控欲不允许这么做,于是,他便想出了一个日式艺名“中岛长雄”,取“钟导”的谐音,与具有台湾本土风味的“长雄”相结合,从此让他“担任摄影”。

这些工作经验可能影响着他的“现场派”风范。钟孟宏坚信,“拍电影就是到现场,不要花太多想东想西……只要光线颜色对了,演员一站进去,氛围就会跳出来,我不会磨演员,我觉得一个演员对或错,不是他会不会演,而是导演你有没有抓到你想要的东西。”

显然,自认未受新电影美学影响的钟孟宏,并不想创造某种纯粹的、先于主题的影像风格,并不想去追求侯孝贤或杨德昌那种大师级的作者性。他只是在动用自己掌握的一切视听技巧,试图讲好自己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式连贯性风格中的特写对话,也可以看到与中远景调度结合的、情绪化的运动镜头,尤其是那种缓慢运转的推镜头。

多年以后,当阿和再度遇到黑轮的时候,我们先是看到了一个双人中景镜头,黑轮在其中讲述着自己手被斩断后的经历。这时候,我们能够观察到阿和不安的反应。但是,随着镜头缓慢推近,我们逐渐只能看到黑轮一个人了。直到镜头继续左移之前,我们都无法看到阿和的表情。

我们可以将这场戏,看作是《阳光普照》这种杂糅性的缩影——有触目惊心的暴行,也有暴行过后的含蓄与遮蔽。

《阳光普照》当然不是纯熟的。它的叙事仍显拖沓、凌乱的风格终究有疏失之处,结尾的处理也值得商榷。但是,它朝着更多的维度伸出的触角,或许有机会为台湾电影激活一些新的可能性。

 4 ) 躲在水缸里的人

电影以阿和载着母亲骑自行车结束,并没有出现类似于“阿文偷自行车的行为非常恶劣,受到了批评教育”的字幕。

更没有出现类似于“阿文自首”或者“阿文被逮捕”的字幕。

电影中,阿豪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在他把所有小朋友找到了以后,却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

其它小朋友在树下找到一个水缸,说:那个小朋友一定在里面。

于是司马光用石头砸向了水缸。

水缸根本没有水流出来,有一个小朋友坐在水缸的阴暗处,看着缸外。

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自己,也是阿豪。

司马光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言外之意就是另一个他躲了起来。

水缸外的是伪装的他,躲在水缸里的才是真正的他。

正如阿和所说:阿豪是一个很好的人,什么事都替大家设想,但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每个人和动物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但是阿豪没有。他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电影的英文名是《A Sun》,和A Son同音。家里只有阿豪一个人得到了阳光,阿文也只承认他只有一个儿子。

阿豪阳光充足,长得高大威猛;阿和缺乏阳光,长得矮小瘦弱。

阿豪是被偏爱的那个,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父亲对他的期望太高了,他的压力也太大了。

他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发挥失常没有考上第一志愿。换做别人肯定就去读第二志愿了,但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选择了复读。

他从小到大在父亲眼中都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瑕疵和遗憾,最终选择了自杀。

阿文每年都会把驾校发给他的笔记本送给阿豪,阿豪已经有十个笔记本了,但是里面一个字都没写。

他不会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也没有习惯写在纸上,总是把它深藏在心里,直到他跳楼自杀了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自杀。

阿和得到的阳光太匮乏,从不知道温暖的滋味。他在黑暗中生活,也被黑暗所吞噬。

阿豪接受的阳光太浓郁,刺眼的阳光让他想要躲进阴影。于是他走进了阴影,再也没有出来。

阿和和阿豪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偏爱,一个极端缺爱。

阿文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阿豪身上,对阿和完全放任自由。

阿文觉得他对阿豪付出最多,觉得他对阿豪最好,就理所应当地认为阿豪的未来是最光明的,殊不知阿豪唯一的感受不是幸福,而是被压得喘不过气。

阿文对阿豪的期望太高了,所以阿豪有时候会羡慕阿和,他希望能有哪怕那么一天、一个小时父亲能不关注他,能不管他,能获得一丝丝的自由。

他和他故事里的司马光一样,对外表现出善良阳光的一面,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但是其它人都丝毫没有察觉到,没有察觉到他们所看到的是伪装的司马光,真实的司马光躲起来了。即便司马光明确告诉大家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大家也坚持所有人都找到了。

阿豪很希望人们能发现真实的他,那个藏在水缸里的他,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所以他只能像司马光那样,自己把水缸砸开,让人们看到,原来我们一直没发现,还有一个真实的他躲了起来。

人们不知道阿豪在想什么,他们对于阿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黑轮欺负阿和,阿和没有告诉父母,父母也没问他。唯一知道有人欺负他的,是大家都很讨厌的菜头。

他和小玉发生了关系,他同样没有告诉父母,直到小玉找上门来父母才知道。

他和少年辅育院的狱友产生了矛盾,但他其实没有恶意。他主动把母亲带给他的菜给大家吃,但狱友觉得他不安好心,还叫他晚上不要睡觉,不然把他打到全部吐出来。

他和狱友打架,他也不告诉母亲,谎称是撞到玻璃。

后来菜头被放出来了,三番五次骚扰他,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表面上,阿和和阿豪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但其实他们是一样的,都是不把真实想法说出来,都是躲在水缸里的人。

琴姐说:你要讲,不要人家找上门了我们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阿和说:没有什么事情啊。

阿豪是一个优等生,但他的毕生梦想真的就是做一名优等生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除了他没有人知道。

所有人都说阿和很坏,但他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坏吗?

阿豪样样都好,阿文就偏爱他,最终让他受不了了。

阿和样样都不好,阿文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那琴姐是怎么评价阿和的呢?

他加入了拳击队,在学校打,在外面也打,一直到前一阵子出事情。

她客观公正地评价阿和,不会因为他是她儿子就觉得他是完美的,也不会因为大家都说他很坏就不承认这个儿子,是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阿文能多向自己的妻子学习,也许结局会迥然不同。

阿豪什么都不告诉父母,从没说过他想自杀,自杀前也没有吵架,甚至一点异常都没有,和平常一样,没有任何征兆,以至于父母都觉得太突然了。

正是因为女同学郭晓真,琴姐才知道阿豪最近在做什么。

最近他常常送女同学回家,还和女同学一起去动物园,给她讲司马光的故事,告诉她他对阳光的理解……但这些也仅仅是他所有事情的万分之一而已。

父母对他的了解,甚至还没有一个女同学多。

这在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我相信99%的青少年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都没有他们的同学多。

阿文不了解阿豪,也不了解阿和,因为他不认这个儿子,也从来不和他说话。

阿文对两个儿子都根本不了解。

直到阿和进了少年辅育院,阿豪跳楼,他才想起应该和儿子沟通沟通,而且都是阿和先开的口。

这让我想起去年的新闻,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后跳桥当场死亡。

有网友批评家长眼看孩子都要跳桥了还不肯罢休,非要等他真的要跳了才去阻止。也有网友批评孩子没有必要这么极端。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发生这种事并不是其中一方的责任,而是双方没有沟通。

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沟通,而是他们尝试了沟通,但是父母坚信自己是对的,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当孩子一次、两次、三次……发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没什么用之后,以后他就不会说出来了。

阿和、阿豪想什么、做什么都不说出来,这是他们不对。但他们为什么不说,也许是因为以前他们说过,但是父母不在乎他们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们就不说了。

阿和选择告诉菜头,最终和菜头干了一件傻事。

阿豪选择憋在心里,最终憋坏了。

最后阿文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私自做一件事,不告诉儿子,本质上这和儿子向他隐瞒所做所想是一样的。

虽然电影最后没有出现他被逮捕的字幕,但是现在科技怎么发达,他杀了人八成会被发现,那么迎接他的就是坐牢甚至死刑。

杀死菜头,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一世的问题。

阿和、阿豪不善于沟通,阿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阿豪,他自以为他对阿豪很好,其实他只感动了自己,他从来没问过阿豪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不想学医,想不想复读,想要阳光还是想要阴影。

他丝毫不关注阿和,间接导致阿和走上了歧途。

两个儿子的经历,都和他密切相关。

判决下来了,民事赔偿150万。菜头家没有钱,黑轮的父亲邱先生就去找阿文。

第一次,他直接赶走邱先生。

第二次,他把邱先生扔在荒山野岭。

邱先生心平气和来找他,他每次都敷衍对方。没办法,邱先生只好用最极端的方式了。

这个时候他才说,我们到办公室好好聊好不好?

包括菜头骚扰阿和的原因之一也是阿文。

菜头家里只有他奶奶一个人,他奶奶拿不出150万,他家被查封了,他奶奶也被赶到老人安养中心。

那个时候阿文没想过要帮忙,现在才想起给他发个红包,叫他离阿和远一点。

所以杀死菜头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吗?

菜头他也没那么闲,一天到晚没事干非要来骚扰阿和。

他骚扰阿和,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黑轮欺负阿和,他二话不说就去砍黑轮了,但是在法庭上,阿和却说他的初衷只是吓一吓黑轮,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导致自己被多关了三年。

他以坐牢为代价帮阿和报复欺负他的人,结果事后阿和却说:我们不是说好去吓吓他吗?

所以菜头就要问了:你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

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他却说:“是你自己要这么做的,我又没叫你这么做。”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自作多情了?

他所谓的义气、兄弟情义,在阿和眼中是多余的,是没有必要的,他自然会感到不爽。

他比阿和多关了三年,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这三年阿和从来没有去看他。

再加上家里被查封,奶奶无处可去,阿文却没有帮一点忙。

没有人天生就想当大反派,当大坏蛋。

只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让他感到很不爽,让他觉得很不公平。

然而阿和一家人丝毫不觉得对不起他,还想和他断绝关系,他只好来骚扰阿和了。

电影有一个细节,阿和抱怨菜头在车里抽烟。

第二次他还是想着车里抽烟,但他想起阿和说的话,最终还是忍住了,下了车再抽。

讽刺的是,如果他继续整阿和,继续在车里抽烟,那么阿文就找不到杀他的机会。

他终于想要放过阿和了,然而下一秒就被阿文撞死了。

菜头已经死了,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知道他以后还会不会骚扰阿和,但是导演拍他在车外抽烟的细节肯定是有道理的。

也许菜头不是非要和阿和作对,也许他只是想惩罚一下阿和,也许这真的是他最后一次骚扰阿和了,也许阿文不需要杀死他。

阿文抱起石头,不应该砸向菜头,而是应该砸开阿豪内心的水缸。

如果阿文对两个孩子是公平的,不用亲情绑架他们,而是和他们沟通,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许阿豪就不会选择自杀,也许阿和被黑轮欺负后就不会用犯罪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阿文能尊重阿和的想法,倾听他的心声,也许阿和就会告诉他他有一个女朋友,也许阿和就会学会做避孕措施,小玉就不需要面对婴儿独自落泪。

如果邱先生第一次找阿文,阿文就能坐下来好好和他谈一谈,他就不会极端方式逼他。

如果阿文能去少年辅育院看看菜头,就算他拿不出150万,他也可以给菜头的奶奶安排一个住处。

至少菜头知道阿文想了办法,而不是眼看他在少年辅育院里一时半会儿出不来,就对他和他奶奶不管不顾,他出来后就不会骚扰阿和,也不用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其实很多问题刚刚发生的时候阿文都可以和平解决,但是他选择了逃避。

那么当他不能再逃避的时候,很可能事情已经闹大了,他已经无法解决了,或者要用很大的代价才能解决,比如儿子的死,比如他被判刑。

阿和说: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阿豪)心里面在想什么。

这句话对很多人都适用,对阿豪适用,对阿和适用,对阿文、菜头……都适用。

《大佛普拉斯》里也有这么一句话: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没有人知道阿豪在想什么,也没有人问过他,这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

他从小就希望有人能砸开水缸,看到他内心的宇宙,看到真实的他,但直到他死了也没有遇到这样一个人。

可能你我也是这样长大的,父母看见的都是伪装的你,而真实的你一直躲在水缸里。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童年,但至少当以后我们有了孩子,我们可以保证让他得到的阳光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会过于匮乏,也不会过于刺眼。他们有时候也能躲进阴影,享受真正的自由。

父母没有主动砸开我们的水缸,但至少以后我们可以去主动砸开孩子的水缸,了解他每天都在想什么,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强行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最终只感动了自己。

如果没有人去砸他的水缸,可能他会选择自己来砸,然后就会像阿豪那样,走进阴影之中,再也没有出来。

 5 ) 《阳光普照》2019年最喜欢的华语电影

1.2019年最喜欢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导演编剧摄影配乐都很厉害,镜头光线台词背景音乐都恰到好处,是一部很细腻很写实的电影。

2.每一个角色都演绎的很好:母亲理智而隐忍,父亲很爱儿子但很执拗,哥哥聪明懂事又有点阴郁,弟弟叛逆但本质善良,其余的角色可爱的可爱,可怜的可怜,可恨的可恨。

3.故事开头砍手臂煮火锅真的很真实血腥,不忍直视,与结尾受害人描述失去手臂的细节及互相之间释然相呼应。

许光汉饰演的哥哥成绩很优秀
哥哥出场“众人皆睡我独醒”

4.许光汉饰演的哥哥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搭配动画,活生生的讲成了一个恐怖故事,为后来自杀埋下伏笔。哥哥自杀跳楼前,洗澡洗头刷牙,看一眼雾蒙蒙镜子里的自己,叠衣服整理好房间,走出屋子,昏黄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长投影在陈旧的墙纸上…哥哥把所有的好都给了身边的人,死之前整理好一切因为不想麻烦任何人。

哥哥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条短信:“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5.有几个细节弟弟演的很动人:a.哥哥的葬礼,弟弟表现的若无其事,当弟弟回到监狱一群人推着拖车下坡,终于忍无可忍,悲从中来,情绪一下突然爆发…/b.出狱后弟弟在洗车行工作…暴雨中,弟弟担心自己衣服上的泥土弄脏客户的豪车,硬是扒光了衣服只穿内裤把车开回车库…弟弟真的浪子回头只想老实工作踏实生活。/c.菜头非要坐在客户宾利车里抽烟,问弟弟有没有烟灰缸,弟弟很无奈无语,不想弄脏客户的豪车硬是把自己的手伸过去接起了烟灰。

6.电影的整个基调阴郁低沉充满悲剧色彩,导致所有逗比一点段子都变成了冷笑话:比如,牢里背乘法口诀,哥哥讲司马光砸缸,监狱证婚人拉彩弹,爸爸驾校训话等等。

7.父亲在弟弟出狱后对儿子的避而不见,后来父亲梦到哥哥,梦醒后父亲来到梦中哥哥出现的巷子,父亲最后还是来见了在便利店上大夜班的弟弟,父子之间释然了。这个梦真好。

8.配乐很赞很有共鸣,比如哥哥葬礼的背景音乐、弟弟出狱大家不自觉齐声唱起的《花心》、弟弟便利店夜班和父亲聊天响起的全家门铃声。

 6 ) 豆瓣涨到8.2,刘若英含泪力推的电影:看完要花一周时间平复心情

2017年,一部《大佛普拉斯》横扫第54届金马奖。

电影获得10项提名,5项得奖。

片中,钟孟宏担任摄影,林生祥担任配乐,两人首次合作。

分别斩获金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配乐、最佳原创歌曲三大奖项。

2019年,两人再度联手合作新片。

林生祥依旧为电影操刀配乐,钟孟宏则兼任导演、摄影、编剧多职。

再续了金马奖黑马传奇——

《阳光普照》

在台湾电影界中,钟孟宏已然是中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个人首部剧情电影《停车》就入围了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第二部剧情电影《第四张画》让他斩获第47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2013年,首次尝试拍摄纪录片《医生》,并获得了第43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而这次钟孟宏的新作更是硕果累累。

第56届金马奖上,《阳光普照》成了最大赢家。

电影获得11项提名,最终斩获了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5项大奖,并成为了当年度金马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电影入围多伦多影展、釜山影展、东京影展等多个国际性影展,备受关注。

观众口碑也很高,豆瓣评分已经涨到8.2。

刘若英看完后力推影片。

并称自己看完后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平复心情:

“我的眼泪不是从眼眶里流出来的,是从心里痛出来的,这个痛,后座力很强。”

的确,《阳光普照》这个片名太过有蒙骗性。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估计会以为这是一部正能量的治愈系影片。

但其实影片却讲述了一个家庭式的悲剧。

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和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是一对个性截然相反的兄弟。

阿和不学无术,上了中学后就变得越来越叛逆,年纪小小就变成了“古惑仔”。

出来混,免不了会有摩擦。

有人惹了自己怎么办?当然是打回去了。

为了报复惹了自己的混混,阿和叫上了铁哥们菜头(刘冠庭 饰)帮忙。

原本只是想给混混一个小教训,没想到菜头比自己更狠,一下手就把混混都手给砍断了。

平时打打架毕竟还没出过格,这下惹大发了直接变成了刑事案件。

由于还是未成年人,阿和被判关入少管所。

人被关进去了,阿和给家里惹得麻烦事还没完。

父母还未从打击中恢复过来,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小姑娘。

自称是阿和的女友,还怀了孕,人家家长带着小姑娘过来吵着要阿和负责。

小儿子这边需要头疼的事一大堆,还好家里还有个争气的大儿子。

长子阿豪从小就懂事,长得帅,关键是功课还好,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小孩”。

虽然第一志愿医学院落了榜,但家里都支持他再去复读,父亲更是寄予他很大期望。

就是在补习班,阿豪也很有名。

老师都很看好他,连女同学都会偷偷跑来跟他搭话。

电影里的阿豪,温柔可靠,总是为别人着想,前途似乎布满阳光。

却在某天照例早起后,毫无预兆地从阳台一跃而下。

年轻的生命从此失去颜色,这个剧情走向让人惊愕。

叛逆的小儿子被关入少管所,优秀的大儿子跳楼自杀,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顷刻间分崩离析。

对于自杀的少年,社会中总是有很多指摘的声音。

不负责任,不为父母着想,幼稚,冲动……

但似乎很少有声音去关心这个少年究竟经历了什么,是他做错了,还是社会做错了。

阿豪曾给自己补习班的女友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司马光砸缸后在阴影中看到的那个小孩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电影中用了一段动画来表现这段故事。

当诡异的结局配上诡异的动画,就像是阿豪将自己内心的阴暗面首次摊开展示。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藏身的愿望。

不想被别人注视,不想被赋予自己承受不了的期待。

所以那些人藏在阴影里,就像司马光藏在缸里。

导演对于片名《阳光普照》是这样解释的:

“这世界唯一公平的就是阳光,但炙热的阳光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拥抱,你会发现所有人都躲在阴影下。”

但阿豪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阴影。

第一次考医学院落榜后,阿豪其实是一个失败者。

他或许有很多失落、迷茫、怀疑自己的时刻,但却要藏在心里。

父母如千斤重的期望,已经成了让人无法喘息的压力。

父亲对两个小孩之间的偏爱是明显的。

驾校学员问他有几个小孩时,父亲总是说:

“一个,正在考医学院。”

言语中尽是吹嘘和得意。

而对于叛逆的弟弟阿和,父亲甚至不承认他的存在。

就算对着妻子,父亲也把阿和叫做“你儿子”,而不是“我(们)的儿子”。

尽管如此,在阿豪看来,或许弟弟阿和才是真正被父母纵容的那一个。

不需要背负太多期待,可以任性胡闹,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的阿和,是躲在阴影下的。

父母过重的期望,就像24小时从不间断的阳光普照,炙热无比。

找不到阴影无处可逃的阿豪,最终成了太阳下的牺牲品。

《阳光普照》讲述了一个家庭之间沟通空白的悲剧。

如果阿豪和父亲能敞开心扉,坐下来好好沟通,或许就不会发生那个跳楼的惨剧。

但在中国式家庭里,诚恳地沟通似乎意味着尴尬和矫情。

明明是那么亲近的人,反而无法敞开心扉,导致沟通出现了真空状态。

父亲的爱是无言的,片中小儿子阿和一直似乎是被父亲忽略的角色,但其实不然。

小儿子阿和从少管所出来后想改过自新,却被曾经的铁哥们菜头找麻烦。

菜头一直觉得当时是阿和教唆自己去砍人的,然而在法庭上却把所有过错推到自己身上。

最后菜头判得比阿和重,法院要求赔偿的一百多万台币也都判给了菜头家承担。

菜头被抓入狱后,家只剩下了奶奶一个亲人,根本赔不出钱。

因此受害者家属找上了阿和父亲,希望他能承担一些赔偿金。

然而阿和父亲却冷酷地拒绝了,并说赔偿责任判在菜头身上,就应该由他家承担,自己一分钱也不会出。

这个举动直接导致了菜头家被强制查封用于赔偿,等菜头出狱后,才发现自己的奶奶被送进了疗养院。

这些原因都让菜头对阿和怀恨在心。

为了报复阿和,菜头屡次到阿和工作的地方捣乱,并且让阿和帮自己干违法的事情“赎罪”。

但几天后,菜头却离奇地消失了。

菜头消失的这段剧情在电影中处理得极具悬疑色彩。

阿和本来和菜头一起开着车出去,阿和下车办事,菜头就在原地等他。

等阿和回来后,就已经找不到菜头的踪迹了,这个人像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背景冷峻阴森的雨夜,搭上急躁的鼓点配乐。

把一身狼狈、找不到菜头的阿和心中的无措和紧张渲染得更为突出。

菜头的消失,带着一丝悬疑犯罪的气息。

果不其然,不久后菜头的朋友就找上门来了,原来菜头被人杀死了。

菜头这样的混混,平时得罪的人不少,阿和虽然震惊,但也不至于接受不了。

但他万万不会想到的是,凶手竟然会是自己亲近的人。

父亲早就把阿和出狱后的表现看在心里,默默地关心着他。

在某次发现菜头威胁自己儿子帮他干违法的事后,父亲就一直跟踪着阿和。

那个雨夜,菜头和阿和驾着车出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后面一直跟着一辆教练车,上面是阿和的父亲。

阿和下车后不久,菜头也下车抽烟。

当一个一直威胁着自己儿子的混混站在自己面前时,做父亲的应该做些什么?

阿和的父亲并不知道。

他知道的只是,自己不过是一个驾校教练。

他知道的只是,自己没钱、没势,什么都帮不了儿子。

于是他踩了油门,菜头消失在了那个雨夜。

影片中的父亲是塑造得最让人惊艳的角色,看似冷酷无情,实则内心柔软。

也正因如此,当他为保护小儿子而冲动杀人时,才那么令人惋惜,让父爱染上了悲情色彩。

影片的结尾,父亲和母亲在山顶的那场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母亲斥责着父亲,到现在还是个没出息的驾校教练,就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

小儿子已经在改过自新,而父亲却从来没有关心过阿和,也没有为阿和做过什么。

母亲的这番质问,是让人很难堪的。

每一句都是对一位父亲、对一个男人羞辱性的否定。

按照平常的发展,父亲会大发雷霆,夫妻间或许将要爆发一场争吵。

令人意外的是,父亲显得很平静。

但这平静的口吻下,却诉说出了那个雨夜残忍悲壮的真相。

这个真相里,出现的是一个妻子不了解的丈夫,是一个儿子不熟悉的父亲。

他温暖,伟大,为家庭顶住一切。

但他却用错了办法。

导演钟孟宏说:

“我们永远没办法看出人的内心,纵使亲近如父母,却也是没办法完全了解孩子。”

其实不只父母儿女之间存在沟通问题,就连枕边人也无法相互理解。

我们对家人越来越羞于启齿畅谈内心,也总是把付出藏在心底,认为这样才是“伟大无私”。

但或许有些爱光靠无声的行动并无法得到有效的传递。

所以才会出现大儿子跳楼的惨剧,和俩夫妻在山顶那场心酸沉重的对白。

常听到有人说“爱就要行动,不要光靠嘴上说说”。

我想,这句话也应该有另一个表达方式:

“爱不是光靠行动,同样需要勇敢表达。”

青石电影编辑部丨Leslie

 短评

疫情蔓延之际,看到如此高水准的电影,心绪复杂。看完电影,已经时值午夜,万籁俱寂。微信里关于疫情的文章,仍然汹涌,安居家中,内心却丝毫不平静。无意对这样的电影,做过多点评,只是注意到一个细节——从《大佛普拉斯》《血观音》到这部《阳光普照》,这些直面台湾中低层民众生存状态、揭露台湾家庭关系困境与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都不只能够在院线公映,而且似乎都获得了台湾政府文化部门的拍摄资助。

5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力荐

当一部电影刨除掉心机和算计,真诚的表达哪怕笨拙都是极度动人的。我最喜欢的一点在于《阳光普照》不是什么教人走出阴影,必须和解的正能量电影,它恰恰是在直面阴暗,崎岖破碎的人生,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有不可消除的悲伤洋溢其中,一直到最后阿和带母亲骑车的尾声,传奇总是在经历重重磨难艰难险阻后活下来,改变什么。但《阳光普照》不是,生活里就是有人生,有人死,有挽回不了的遗憾,有无法改变的命运,然后我们承载些什么,继续活着。在焦虑,愤怒和恐惧重重压在我们心头的时候,等待的时间里,可以看看《阳光普照》。救赎哪怕在电影里都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但我们比较容易知道怎么去面对歧路纵横的人生。

6分钟前
  • 低端youyidifi
  • 力荐

年度十佳备选。沉浸在故事里,人物被隐藏的每一种情绪都找得到来处,也能在自身找到依存,是为数不多的新的观影体验,不知是自己成长了,还是影片给了这样的思考。故事里的菜头和阿文都是全新的,没别描写过的人物,是在千万人海里找到的新的灵魂。菜头为了阿和,切掉了黑轮的手,却被阿和将所有的矛头指向自己,最后死了也只是得到阿和的一句「他一直在找我麻烦」。阿文是阿和的父亲,他从来不喜欢阿和,也从来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儿子。阿和入狱,他希望儿子在狱中待到死。大儿子死后,竟然为了阿和杀了人。人生就是不断地「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难过的事情总会过去,也会被遗忘,反正人生就是风风雨雨。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是一条路,只要握紧手中的方向盘,红灯该停就停,绿灯的时候慢慢起步,稳稳地开,人生的路就会平平安安。

11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力荐

电视剧观感极强。想讲的事情太多,导致时长过久,电影前后略显割裂。不过导演着眼小人物的视角从没改变,电影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好的;太阳照常升起,被阳光普照的我们,最终还是要踽踽前行,面对生活。

15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金馬56#獲獎前後台北院線二刷都爆哭。裡邊的人物和關係很代表台灣ASun,都有被舍弃后的委屈,做错事后的改过,宽容谅解乃至再次交恶,承担责任为别人付出,离开谁也要很顽强,正好也与本届奖项完美契合。他把所有的好都給別人,忘了留一點給自己。我們都曾受過傷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16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去年就算能去金马,最佳影片也该是这个了。巫建和长得不帅,但是眼睛有邱泽味诶。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菜头最后一支烟,没有在车里点。

22分钟前
  • skysunny
  • 推荐

三次噙泪:弟弟接到出狱通知,四周响起歌声送他回到阳光下的时候;哥哥想要有个阴影可以躲一躲,在父亲的梦中说要走另一边的时候;父亲站在阳光普照下的草地,跟妻子说起接纳并承认了“一个儿子”的时候。电影暴戾开头,温柔收首,看完一遭,仿佛我们人生的破碎也经受了缝缝补补好了一点。

2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很喜欢台湾这种不慌不乱和淡定从容。尽管这个家庭有如此多的不幸,但几个人都没有慌乱。

3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有人得不到阳光照耀,有人找不到阴影躲藏,新年就这样开始了

34分钟前
  • Jo-King
  • 推荐

阿豪讲的不是司马光的故事,而是他自己,真实的他其实一直躲在阴影里等待别人发现,可他终究被自己的阴影吞没了。前半部分极好,可后半段就变得冗长拖沓。阿和要出狱,狱友齐声唱《花心》莫名泪点。

35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其实我看完挺难受的 整个片子最喜欢的就是摄影了 特别厉害。预测会拿金马大奖

36分钟前
  • Luuvy爱电影
  • 推荐

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来。谢谢台湾电影这几年持续挖掘华人家庭的恶之面,是这些软弱、凶狠、无奈、绝情,为爱赋予了真实的温度。日不落终将毁灭,阴晴圆缺才是生命常态。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阿和得到的阳光太匮乏,从不知道温暖的滋味。他在黑暗中生活,也被黑暗所吞噬。阿豪接受的阳光太浓郁,刺眼的阳光让他想要躲进阴影。于是他走进了阴影,再也没有出来。父亲终于明白,“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就是个笑话。生活总是惊喜与噩耗相伴,幸福与意外并存,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计划发展。正如计划之外的孩子没有征得同意就来到这个世界,最疼爱的孩子却偷偷溜走。重要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是你如何面对。你可以将他扼杀在摇篮,也可以赋予他生命。你可以祈祷他关到老,关到死,也可以放下无法改变的过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最终父亲选择了后者,以下半生为赌注,以生命为筹码,用一场豪赌换取儿孙平安,弥补迟到多年的父爱。点点滴滴的亲情化作屡屡阳光,喷洒在儿子身上。以前他只承认一个儿子,现在他真的只有一个儿子。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菜头真是神级的反派,有他的镜头我全程心悬在嗓子眼……

48分钟前
  • Macavity
  • 推荐

除了结尾的剧照,这一家人从未同框过。

50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有些牵绊开始于单车的后座,有些恩义结束于巷口的拐角,有些未来融化在炖菜的热汤,有些过去藏匿进荫蔽的水缸。本子里写的不是秘密,信封里装的不是帮忙,伸出手掌承接的是亏欠,并拢五指感受的是罪孽。阿豪搬起石头让自己解脱,父亲搬起石头让儿子自由,太阳给予每个纬度光照,却没有给予每个人阴影。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司马光救的是躲藏在阴影里的他自己。

56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菜头之所以不划伤宾利,可能主要是因为车子是剧组租来的。

57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两个震撼我的地方,一个是合唱《花心》时意外的感动,一个是父亲自白时带出父爱的主题。我们华人群体中深植基因的伤痕式亲子关系,始终还是没学会让双方都轻松自在爱人爱己的方式。“不说一句的爱有多好,想我怎去相信这一套,多痛惜我却不便让我知道。”

1小时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