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正片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迈克尔·刚本,大卫·勒格诺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国 / 美国年份:200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2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3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4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5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6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3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4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5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6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7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8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19哈利波特6混血王子的背叛(普通话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哈利只是一种情结

哈利只是一种情结,作为哈迷,这个陪伴我成长的系列跟最好的朋友没有什么差别。那些骂这个片子无聊,粗制滥造的,如果不是哈利的忠实粉丝,那么,就没有意识到,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把这个故事搬上大屏幕而已。

哈六只是一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书里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全部都被导演完美的刻画出来。如果那样,我们不如去拍一部电视剧了。。。

是啊,金妮的确是不尽如人意,哈利的确是越长越残。卢娜和马尔福倒是越长越夫妻相,银白的头发苍白的脸。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唐克斯和卢平的戏份少的可怜,而比尔和芙蓉则彻底消失了。可是那又怎样,有几部电影是可以真正做到忠实原著的?如果那是你所需要的,还不如去读读小说自己给自己在脑子里放电影来的快。

作为一部电影,我承认如果我不是哈利的粉丝,我顶多只能打到二星,因为它情节跳跃,没有高潮,我能理解坐在我后排的观众们那些“这是什么地方”或者“这个是谁”的疑问。所以如果你想理解电影,最好还是先把书去温习一遍。可是我给了四星,因为我热爱哈利,我喜欢电影里那些关于青春期的恋爱和迷恋的小笑话,我喜欢导演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细节的把握。看到卢娜戴着的那头狮子脑袋的时候,谁没有笑出来?对于电影,我们有时候要求的太多,从演员到剧情,从对白到节奏。可是我不是专业评论员,我在乎的,只是我在乎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在乎。就如同,被搬上荧幕的哈利系列,吸引过很多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们去看了一样。

虽然结局很是内伤,虽然邓布利多最后白发飘飘的样子总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甘道夫(哦,他们是一个演员。。。or not...不看演员表很多年,可是他们真的很像啊。。。),但如果这的确是如同导演所预期的那样,是一个三部曲的开始,那么的确还有着很多的看头。除了,又得纠结的等上个一年多了。

PS:

第四第五部里斯内普的冷面搞笑小天王的形象荡然无存,不过,他那标志性的慢节奏还是很搞笑。

赫敏真的越长越漂亮了。口水啊。

金妮很彪悍,她在魁地奇筛选中的那句“shut up”让我偷笑了半天。

最后湖里的爪子伸出去的那声音效很明显吓到了不少没看过原著的人。


阴郁的马尔福无处不在,可是你那阴郁的小苍白样好让人心疼哟。

呐,强烈建议去看书先,不然,你真的看不明白这电影在说些什么。。。

 2 ) 那些少年明星们,也不过是年少

一如既往的看了首场,非首映。然后有所不同的是,这是惟一一次没有中途嘲笑情节,没有心怀不满,看完毫不吝啬的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没有饭否没有twitter,一路短信骚扰了N个人,最终群发了中肯的评价:看完了。音乐十分赞,大场面非常棒,有几个演员演的超传神,所有对爱情的处理都让人啼笑皆非,西方导演真是完全不懂怎么诠释青春爱情,导演改了不少地方而且应该没看下一部的剧本,有些地方细节处理的粗,翻译有点囧。重点是:电影院里的其他女人太囧了!频频尖声大笑……有那么好笑灭……看到现在,每一部的结尾都没处理好,结尾总是太忠于原著来电展望或是总结以至于让高潮过早来临然后留下一个索然无味的结尾……总体来说很不错,比预想好太多太多,下一部应该会拍的更好。值得一看。

我讨厌影评乐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都是不同的,但这一次非常的的想把感触写下来,只是感触,不是评价。或许,是因为急切的想找人分享,或许,是想把这些感觉,讲出来,给没机会听到的人听。

--------------------------------

情节

实际上情结删改非常非常多,以至于一些重点都被匆匆的跳过了进而有些莫名其妙,或许这是所有改编电影难逃的噩运,一方面要极力压缩情结勾勒出脉络,为此而承受着书迷的各种抱怨;另一方面又要极力将故事讲清楚,让单纯只看电影的人不至于疑惑。既往的几部感觉很是失败,或许是拍多了驾轻就熟,或许是本身看的时候没有带着太大的偏见没有苛求。
看到有人抱怨说删改了大场面有遗憾。的确,但其实并不过分。也许没有书本身的的情结更令人赞叹,但自圆其说也是一种境界了。

作为一个书迷,对于脉络,满意的地方是:
对消失柜的诠释比原著花了更多的篇幅,且细致,这让完全没看过原著,甚至是看过原著都不明白的人对这个关键情节有了了解;
给了Malfoy更多的笔墨,并且,着力去表现了这个孤身一人的贵族少爷在黑暗势力下所承受的压力;
全片节奏OK。

不满意的地方则是:
可怜的Snape终于当上了黑魔法教授,竟然没有给他任何一个教室的镜头;
没有交代此时Malfoy的父亲已经被Vodmort惩罚,也因此让Malfoy的痛苦压抑和迷茫都变得有些矫情;
描写爱情的桥段占了太大的篇幅,并且不伦不类;对于感情来说,最能打动人的其实无非是细节和眼神,Harry对于Ginny的所有心事所有纠结,只字未提。当然,这可能是小演员们演技太浅薄无法驾驭,从开场对哈金的感情铺垫到最终的水到渠成,都太过于仓促和无力。

场面

霍格沃茨专列的场景一如既往的心旷神怡,加分;
贝拉毁掉大厅的玻璃,蜡烛全部熄灭的场景,到位而又别有深意,加分;
岩洞的外部景观很有气势,加分;
孤岛上的烈火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魔法师”这个名头很match,加分;(可是我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想到了那火其实应该是darkart的火呢……囧)
描写完赌气的Hermione安慰的Harry之后的华丽转向Malfoy的巧妙对比,加分;
凯蒂被黑魔法高高抛弃放声尖叫后又衰落在地,诡异空灵又歌特,妆容甚至略带恐怖,加分;


盥洗室Harry Malfoy的打斗太过于不实在,减分;
魁地奇的选秀场过分莫名其妙,减分;
赌气的Hermione用小鸟袭击Ron表现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愤怒,减分;
孤岛上的阴尸过于僵硬,全盘copy魔戒且只是数量多,并没有挥之不去的拉扯感和阴森感,减分;
邓从高塔摔下去一点也不震撼,减分;
高空中的黑魔法标记除了黑漆漆的一团,完全不恐怖,减分;
邓的葬礼一带而过,这原本应该是个华丽动人的大场面,减分;
然后,那个凤凰,还真是,长的像大号的彩色喜鹊。。。

演技

在此盛赞一下演技派老演员们的演技,并对年轻一派的无限青春表示理解。
这些实力派的老将们或许是此片最大最大的看点了。

Bellatrix

最为惊艳的显然是Bellatrix ,Helena真是太帅太帅了,她很适合这个神经质的痴迷darkart的Death Eater ,无论是妆容或是举止,神态以及讲话的语气,十分到位,看着她你会觉得,Bellatrix 就是这样的;行为诡异,喜怒难辨,情绪夸张的欺负。她有带着小孩子的肆意和好奇,比如在蜘蛛尾巷一边听着Narcissa和Snape的对话一边情不自禁的好奇似的去碰触各种装饰,被Snap喝住之后沮丧的眼神;她有着敏感夸张的喜好,比如袭击陋居的时候跟那个狼人合作,尖叫,放声大笑,最终用一道烈火直逼陋居;你看到她开心,比如毫不犹豫的享受着摧毁的快感,她毁掉Hagrid的小屋,并且欢呼,尖叫,从中你感受到她对摧毁的沉迷,对破坏的热爱;你看到她失落,比如被Snape喝止,她索然无味的收回高高举起欢呼的双手,她沮丧的扁扁嘴巴像是在说,好吧,算了。你观察这些所有的细节,观察她的眼神,观察她的微笑,观察她直视过来的姿态,观察她微微扬起下巴的轻蔑表情,观察她所有的不屑一顾,你会觉得这是个真实的Death Eater,顶级的Death Eater,毋庸置疑受到宠爱的Death Eater,对于她,你甚至无法憎恨。因为即使散发着那么危险的味道,她还是如此的迷人。

Snape

然后是Snape,哦,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或许直到最后的大结局,在他们心中Snape显然是反角,被憎恨被诅咒。可是有那么多的人甚至在第一部第二部就成了Snape迷,这大概应该归功于Alan Rickman的出色表现。Alan的独特讲话方式让教授从一开始给自己打上了与众不同的烙印,似乎是从耳边缓缓浮起的声调带着软酥酥的触觉,正像是JK在原著中描写的那样,滑腻的留在你的耳朵里,附着在你的皮肤上,挥之不去让你无法自如。回想Alan以前的种种表现,我想从第一部到现在,他自己也爱上了这个角色,从单纯的反角,让人厌恶到其实原本有苦衷,又有着自己的执着和坚持;再到现在这个默默的忍受着一切承担这一切的守护者,Alan给Snape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所以我们看到Snape冷冰冰的阴阳怪气,我们看到Snape被戏弄之后的惊慌失措,我们看到Snape偶尔流露的小小顽皮(没有人会忘记火焰杯里可爱的Snape教授不紧不慢的挽起袖子然后略带戏谑的在Harry和Ron后脑上那个可以称之为“销魂”的一推吧,那个时候,全场的哈迷们其实是一同会心的微笑来着。),我们也看到,Snape毫不惊慌的帅气瞬间。于是这个Snape,让我们热爱,让我们痴迷,让我们惋惜。

Dumbledore:而Dumbledore,自从第二部Richard Harris死去之后,这个原本应该熠熠生辉的角色变得那么平庸,那么惊慌,那么让人厌恶。我讨厌Michael Gambon,他诠释的Dumbledore不优雅,不镇定,不无所不知,不无所不能。他毁了这个角色。

McGonagall:Minerva McGonagall一如既往的严谨和让人敬畏,又适时的流露出温情,我祈祷,她能顺利的演完最后一部HP,相信这并不是专属于我个人的祈祷。


说完老派,或许也应该说说这些小派。

第一个想说的是Tom(对于一个花痴正太控来说,这个顺序选择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啊),实际上,你没有被小小的Tom打动么?你不觉得小小的Tom选角既阴郁又惊艳么?特意去查了下,没找到小家伙的名字,不管是表情,或是眼神,举止和动作,小Tom都略带着阴郁和阴暗,有点瑟缩。这是个非常棒的具象化,甚至不亚于Malfy。
而略微年长的Tom,除了眼神妖艳如故,太过于娇纵,缺乏圆滑缺乏世故,也因此很难相信这个少年最终能够所向披靡不所不能。

Malfoy

这个现实生活中的Tom真是越来越让人惊叹了,这个反角儿的英俊小生势不可挡的长成了小演员阵营中最吸引眼球的一个,不仅形象也越来越契合JK对于Malfoy的设定,贵族气质也日臻完美。他穿着校服,金发一丝不乱,面孔苍白。这样的一个Malfoy,不正是JK笔下的那个娇纵少爷么。而在这一部里,他的演技同样让我惊叹。惟有他,只有他,成功的表现出了一个成长中的角色,他痛苦,喜悦,他一次一次的尝试,他形单影只的成熟孤独,他惶恐,他动摇,他一次一次的努力说服自己。于是不得不再次赞叹一下那个从失意的Hermione安慰的Harry到独自一人沉思的Malfoy的华丽转场,太帅了太帅了。只是那一刻我荒谬的觉得,从第一部到现在,成长最大的人物或许除了Harry就是Malfoy,然而Dan一陈不变的演技和表情让Malfoy的成长和蜕变是那么的夺目那么的明显。
或许从一开始JK想要塑造的是两个少年的成长,或许HP系列真的塑造成两个少年的成长会更有深度和意义深远。所以那篇翻译成《孤注一掷》的同人才会那么让人痴迷,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Luna&Jenny&Hermione

Luna是个好姑娘,Evanna Lynch也是个好姑娘。对于Luna这个神叨叨又诡异的疯姑娘其实是那么的淳朴又让人喜爱。Evanna的貌美让Luna更被人喜爱了,Evanna的可爱也让Luna更加生动。梦幻一般的Luna是剧中的一抹亮色,看到她,就会觉得开心。
于是更加对比出Ginny的选角失败。

失败的Ginny,莫名其妙的青春爱情,生硬的表演,唯一的亮点是陋居外的奔跑和焦躁。JK也不会描写青春爱情,导演也不会拍……
莫名其妙激动的Hermione,诡异的冲动。Hermione的戏越来越过,越来越过,我想这缘起于Emma日渐妖娆和性感,于是那个有些呆板的书呆子第一名无所不知小姐远去了,于是这个单纯的角色也无法驾驭了。

Ron&双胞胎

Rupert的演技越来越好,一向可以盖过Dan,迷情剂的表现可笑又让人理解,小小的诙谐和风趣不会抢掉其他人的风头,又让整个情节更加顺畅和富有感情。如果说铁三角的中心人物是Harry智慧是Hermione那么基石一定是Ron。
双胞胎略过,因为长太大了,于是距离可爱和可笑相去甚远,那些故作的幽默也渐渐变得蹩脚和生硬。

--------------------------------

有人说HBP的场面不够大,有人说完全没有魔法,有人说情节删改让人失望。可是,如果你是在期待魔戒一般的大场面大为什么又要寄希望于HP;你说没有魔法,那些所有的细节,飘浮的燃烧物体,摆动着的毒触手,活点地图,会动的贺卡,飞天扫帚,你都注意到了么?在一个已经顺理成章接受任何魔法的世界里,你很难会因为魔法眼前一亮吧。因为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屏幕里,屏幕外,魔法本身是呼吸一般自然的存在着。在已经倒数第二部的电影里,怎么能还在期待视觉上的魔法带来的震撼呢?如果直至第六部电影你还执着于此,JK会为此而失望的。

哦,忘记了Dan,Dan这部的表现乏善可陈。尤其是felix felicis那一段的表演傻乎乎的让人厌恶,felix felicis并不是让人失去判断力,felix felicis只是让人feel better,看来年幼的Dan,并没花费太多的力气去理解,并诠释。

无路如何Dan和Emma的星路已经一帆风顺,我想Rupert未来一定是个优秀的演技派,Tom也有无限可能。
对于焦躁的少年们还能说什么呢,期待他们能做的更好,期待他们能走的更远。

最后,感谢每一位老派的艺术家们,你们是这部戏里最让人惊艳和让人感动的存在。

青春的活力让人艳慕,而青春,也不过是青春,少年,也不过是年少。
岁月,其实才是最宝贵的礼物。

更新:2009.7.18
Jenny——>Ginny 经R小兔子提醒~
凤凰社——>火焰杯 经木木|Vka提醒~

 3 ) 魔王进化史——也算《哈利·波特6》观后感,家长指引阅读

哈利波特电影花痴第一定律:S院出美人儿。魔王从正太到大叔到妖孽到死去到活来到再死去一直是群芳之首。哈利波特原著花痴第一定律:美人都不得好死,没死也脑瘫,如洛哈特教授。魔王是既不得好死又脑瘫。

看完哈6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哈利波特电影里动用帅哥最多的大美人儿在银幕是是怎么进化的。



阶段1,小可爱:小分头,短裤+中筒露膝羊毛袜,中文配音比较做作

在伍尔斯孤儿院虽然营养不良,但是小朋友依然出落的水灵娇艳,虽然是个雨天,但是光亮处可以看见脸上的绒毛若隐若现,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想去捏 弄他的小脸,但是伸手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条命,够不够拿来捏。

邓校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对他爱不释手吧,所以小小伏叫邓校露一手邓校马上乖乖露一手,小小伏的眼神瞬间点亮了,光彩逼人。后来邓校看到他的柜子里藏了别人的陀螺,说霍格沃茨的好孩子不能偷东西,小朋友没有像我们常人那样羞红了脸或者抵死耍赖,一脸淡定,没错,是将来要干大事的样子。带回霍格沃茨培养一下,长大了参加超女选秀。

初次见面,魔王是个非常好的小苗苗,肯定是往英明神武的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啊但是,已经看过结局的我们此刻凭栏长叹,千年回眸,梅林啊,这究竟造了什么孽。(梅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表找我表找我表找我)



阶段2,包子脸:小分头,皮肤很光

没有瑕疵的小包子脸出场时,银幕下一片惊艳的“哇偶”,还听到有人喊“皮肤真当好”。银幕上,小伏斜飞着媚眼看着鼻涕虫教授,S院的一帮正太们情深款款的看着他(编剧:喂,这几位同学,你们太直接了吧,这集是主打感情戏没错但是没有你们的分啊,耶导:没事没事,当年我拍《政局密云》的时候.......)背景正太们离场的时候,骤然惊醒般的把花痴的视线移开,站起来,还理了理衣角,就像是刚做了一场春梦啊,同学。

那时的小包子脸娇媚之中自有一股惊心动魄,一看就是个笑的越甜下手越狠的主,小小年纪就有让人舍生忘死追随的力量。他的背影气场十分强大,势力眼老油条鼻涕虫教授在这邪魅的小包子面前,明显在气势上输一筹,只有予取予求的分,给魔法界安定团结的局面带来大麻烦。为毛能推断这个小伏1号比后面七八年前出场的那个0号,哦不,2号年纪小?因为1、这里的他还没有会DIY魂器,2、这个更有脑,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3、这个演员年轻。难得的是那几个背景小哥,真是情深不渝,有脑跟了没脑也认了。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信往下看。


阶段3,话痨受:卷发分头,演员超龄,但是很纯

本来嘛,从孤儿院来到霍格沃茨,也算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但是自从粘上魂器这玩意后,小魔王的智商就随之裂变,哦不,变劣了。

我们知道,反派都是话痨,就算平时很吊,对决的时候肯定要话痨的,这样主角才有时间打110求救嘛。但是这个2号实在是.......太能唠了,和哈利一对上眼,就叽里呱啦掏心窝子说了很多,一种语言还不够他唠叨的,他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但是没有生物能满足他的话痨欲,所以他还要写日记抒解,还是互动功能的高科技日记本,不需要面对面也能唠,大脑的语言中枢显然过分发达了。这可能是灵魂分裂后的变异,大脑别的区域萎缩了,语言中枢异常亢奋。我们知道女人的语言中枢比男人的强,所以女人话多,所以.........魔王是受,话痨受。

大家回忆一下密室那集魔王被消灭的那一刻,小哈明明是(间接的)袭胸,魔王当时第一个反应却是捂脸,千言万语,不言而喻啊。

看完这集多年以后,我终于在一篇同人里读到了小哈当时的心态:“老子第一次在密室里看到你就想上你了!”,nod,nod。


阶段4,终极绝代超衰大美人儿:没有头发,溶化的老脸

这个被小哈搞的死去又活来的魔王,智力已经达到了谷底,而且我们在哈4墓地里看到,变本加厉的话痨,还发展成优美醇厚的莎士比亚式话痨,完全丧失了小小伏和小伏1号的淡定风范,不知内敛为何物,在将来——算了,关于哈7咱们就不剧透了。

但是这个魔王身材变高大了,嗯,这点比007强,007从起先苛刻的188一刀切一降就是10公分,咱们魔王不长脑好歹长个了。

此时的魔王其实已经很不适合担任领导岗位了,但是一根筋的食死徒就认准了领导是永远不会错的,如果错了,一定是马尔福执行错了。虽然阿姨把唯一一个宝贵的出柜名额给了正义一方,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魔法界在精神上魔王搞过的男人是最多的。食死徒的会员卡不但是实名制,还是终身制、世袭制,所谓身心投入,前仆后继,献完青春献子孙,开弓没有回头箭,令人动容。偶尔有个像RAB那样不满足的,想跟魔王脑闹分手,魔王还没怎么地,自己留下分手信,已然哀怨的要死,这哪里是毁魂器,这是林妹妹泣血焚稿啊。(反观正义方,独裁不像独裁民主不像民主,魔法部长与邓不利多,正规军傲罗和游击队小鸟社,搞的比“大臣”还污糟,根本没能好好利用领导者的智商优势。)

这就是到哈6为止,魔王呈现给我们的轨迹,优异的开始,诡异的成长,作践的美貌,神奇的魅力,和更神奇的智商。

 4 ) 夏日凉拌黄花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本来应该是去年圣诞前的一道大餐,但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被搁置了大半年,虽然中间预告片放了无数套,剧照出了一拨又一拨,都不能使人原谅那失去的时光。愤恨已久的某花,早就下决心哈六的影评要以黄花菜为题,如果不好,就叫馊掉的黄花菜,如果还好,就叫凉拌黄花菜。

So,我对这一部哈利的观感算是正面的。它比《凤凰社》好,有不少亮点,质感厚重,整体改编还算及格,但是情绪不太流畅,有些地方让人郁闷。而且如果不是书迷,本片照例有点云里雾里。

本来以为《哈利》这套戏不存在剧透的问题,谁知今天一起看电影的朋友,在观众席坐定之后,说:“朋友说我家斯耐普变坏了,邓不利多又死了,该不是斯耐普杀了他吧?”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答:“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你看完就知道了。”

事实证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既没看过书,也不关注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所以决定一反常态,写写剧情。《哈六》在本质上,是为《哈七》大结局做的一个长长的铺垫。里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线索,核心故事是伏地魔的过去,和他为什么被阿瓦达索命咒击中以后不会死。《混血王子》给出了后者的答案:因为伏地魔学会了如何制作魂器,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了至少七片,存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就算肉身毁灭,他还可以还魂。第六部解决了两个魂器:里德尔日记和戒指。当邓校长和哈利去搞定第三个魂器--挂坠盒的时候,事情进行得不顺利,间接导致邓校长在结尾处被她家斯耐普干掉了。

《哈六》的主干就是这样。它的线索比《凤凰社》集中明晰,所以虽然枝节繁多,到底还是整出了一个像样的剧本,就算抛开小说,主要情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建议注意片中出现的小道具和细节:邓校长的魔杖、戒指、霍拉斯教授照片里的天狼星弟弟等等,这些都将在第七部里发挥重要作用。

让非书迷观众犯晕的,大概会是另一条线索,那就是哈利三人组进入青春期以后的感情纠葛。片中小朋友们的争风吃醋对主要故事线几乎没有关系,可以不必存在的。但是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哈利波特》就不是《哈利波特》了。编剧已经尽量把成长和剧情联系在一起,可是还是有些零碎无处安放,又无法割舍,只好就这么挂着。世事不能两全,难哪。

这一部的画面做得相当好,既保留魔幻色彩,又用大块的冷色调带出格局的扩大、青春的纠结和局势的阴冷。非常非常喜欢冥想盆的画面设计,水墨飘荡,沉淀出记忆,实在是酷。霍校的走廊、塔楼和地窖,都好像施了伸展咒,比前几部空旷了许多。效果不像《凤凰社》的呆板,而的确是营造出了青春的孤独和痛苦。魁地奇比赛赢了之后那晚,长镜头扫过霍格沃兹的窗口:哈利陪着失意的赫敏坐在楼梯脚--罗恩和拉文德在旋梯上接吻--马尔福悄然独立在天桥上--惆怅。

童年转向少年的过程中,同一个地方,隔一年来看,往往感觉完全不同。也许《哈利》系列经常换导演,换影片基调,却正好表达出了那种恍如隔世。哈利在片子结尾说:“我从来没发现这个地方是这么美。”没有发现过吗?不是的,每集都美,但这一集的美不同罢了。

画面可以打8-9分,耽搁了大半年,他们毕竟多了一些时间经营,总算有弊有利。可圈可点的场景甚多,比如小小伏地魔和小伏地魔出场的两段,比如海边岩洞的入口(注意:海边岩洞的图片,曾钉在小小伏地魔的房间里,邓校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比如凯蒂被恶咒害到飞起在半空。。。都做得凌厉凄美。

音乐只保留了少量代表童年的主旋律,就是John Williams当年写的那个。本片有很多新乐章,暗示角色们真正告别童年,迈入更广阔的世界。

表演方面,大腕太多,争奇斗艳。Helena Bonham Carter,Alan Rickman,Maggie Smith这些精哪怕镜头再少,都会出挑,Alan Rickman更是不用说话就能让观众哄堂大笑。不过最厉害还是两个老头:Michael Gambon的邓校长和Jim Broadbent的霍拉斯教授。尤其是后者,简直跟我心目中的霍拉斯教授一模一样,本集最鲜活最完整的角色非他莫属。邓校长终于英明神武了一把,而且很可信。想起从第三集开始Gambon老先生就在梦游,居然只须一集就扳回以前的颓唐,树立形象,不能不佩服他。

少字辈里,罗恩(Rupert Grint )的搞笑本领实在太强了。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咯咯发笑。这在表演上,其实很不容易的。只要有罗恩,就有好戏。新人Jessie Cave演的花痴傻大姐Lavendar是本片一绝,非常可爱。小小伏和小伏集美丽与阴沉于一身,从哪儿找来这么出色的孩子,居然还找了两个,气质容貌演技都一等。他们选哈利的时候怎么没有这种眼光和运气呢?唉,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马尔福(Tom Felton)要另起一段单独说。这个角色的造型完美,性格复杂,是一个惊喜。估计花痴马尔福的MM要以几何级数增长。

赫敏(Emma Watson)长成了大美女,单这一条,就很不容易,咱们要求不能太过分。她在这部里表演没有以前那么用力,舒服多了,赏心悦目,虽然对剧情似乎没什么推动。卢娜(Evanna Lynch)还是非常可爱,更可爱。她和哈利在一起,其实是最舒服的,大概罗阿姨绝没料到这种情形,不然把卢娜配给哈利,岂不是比硬邦邦的金妮要好得多?

终于不能回避哈利。罗杰艾伯特在评这部片的时候,说了一句话:“Radcliffe's Potter is sturdy and boring, as always; it's not easy being the hero with a supporting cast like this.”(小丹演的哈利一如既往,坚实沉闷。有这么一副配角阵容,当主角可不容易。)阿弥陀佛,这话公道。

事实是,丹尼尔•德雷克里夫,the Chosen One, 就像他扮演的角色一样,是个天分并不出众,却被命运推到风口浪尖的孩子。他的肢体语言和对镜头的灵敏,远远比不上Rupert,更不用说簇拥着他的那些大腕。这是天生的,再怎么努力都看得出来,没有办法。然而他的确是努力的,这也像哈利,这些年,他想必也不容易。所以,虽然他的僵硬免不了让我分心,但看到后来我决定接受他。也许哈利就应该是这样,虽然小说以他为中心来写,写得天花乱坠,但也许从观众的角度看,他有可能的确是坚实沉闷那一类人,罗阿姨也从来没说他是美男子。而且小丹有一个特别的优点,那就是含蓄的幽默和自嘲。我曾经看过他客串的一集《临时演员》(Extra),他其实有很不错的喜剧细胞,不是Rupert让人开怀大笑那种,但也相当抵死。《哈六》里颇有几处他负责的搞笑。

为什么说服自己接受哈利?因为他是主角,如果不能接受哈利,就不能接受这个片子。这个道理,就跟不接受佛罗多就不能接受《魔戒》,不接受卢克就不能接受《星战》一样。哈利、佛罗多、卢克,都不是讨喜的角色,可是必须存在,否则故事不存在。


喜欢的细节:跟霍拉斯教授有关的一切。韦斯理先生的工作间堆满废弃的麻瓜家电和插头,笑死了,一定要注意看啊。韦斯莱搞笑商店里的产品和顾客。罗恩中毒时哈利的紧张和毒解后他的后怕。罗恩哈利抢魔药课本。混血王子的魔药课本。消失柜的设计。Lavendar在车窗上画的心形。校长讲话时张开翅膀的铜猫头鹰。沾沾自喜的Cormac Mclaggen, 比书中可爱得多。。。

不喜欢的地方:开头的伦敦桥被毁,意犹未尽。海边岩洞的内部设计。陋居遭袭。金妮和哈利接吻(我看哈利还是不要再有吻戏了)。。。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

总之,虽然黄花菜早就凉了,吃起来还凑合。我也只剩这一碟菜,会特地跑去电影院吃。这一部《哈利》,至少不比传说中的《终结者》、《变形金刚》来得差。甚至比早些时候的《星际迷航》更打动我。当然,我是这套书的书迷,所以本文的角度是书迷的角度。《哈利》这套片,我没办法当一般的片子去看,因为先备知识太多,干扰极强。看片的时候,虽然不像其他观众那样一头雾水,可是心里的明镜太亮,也是很讨厌的。要把原著抛开不可能,比较和挑剔也就不可免。所以,大家该怎么看就怎么看吧。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唉,可惜我是做不到的。



转载请注明连接和作者。

 5 ) 哈利波特

令人闻之丧胆的伏地魔及食死徒再度回来肆虐,并同时向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伸出魔爪,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哈利怀疑连霍格沃兹的城堡内都危机四伏,邓不利多则全力替哈利将来的迎战做准备,因为他明白最后之战即将来临。邓不利多需要哈利帮他找到一个关键的信息,以便找出伏地魔的七个魂器。唯有找出魂器,才有可能彻底瓦解伏地魔与他的黑暗势力。但这个关键的记忆就深埋在前霍格沃兹魔药学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的脑海里。为此,邓不利多只好以高薪、大办公室等优厚条件利诱他的老友兼昔日同事重回教学岗位,让哈利有机会求教于他。   同时,魔法学校的学生们也因青春期荷尔蒙作祟而彼此吃醋。哈利发现他越来越被金妮吸引,但她的男友迪安·托马斯正是他的头号情敌,而她老哥罗恩恰巧是他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罗恩自己也搞不定女生,拉文德·布朗当他是真命天子,使得醋劲十足的赫敏在一旁生闷气,但她仍决定隐藏感情。正值此际,一盒掺入爱情魔药的巧克力竟然阴错阳差地参一脚乱配对。   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之际,有名学生却丝毫不动心,马尔福一心想要成名,即使是恶名也在所不惜。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然而悲剧正伺机接近,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命运可能从此改观

 6 ) 每个少年都会魔法

看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首映之后,坐着空荡荡的夜班地铁从城市的东南角赶回城市的西北角,一边想着教授布置的研究任务大概只能通宵完成了,一边想着自己号称长大了成熟了,却还是会像当年翘课看《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首映一样,听到harry potter就冲动地失去理智。

 

平心而论,这部长达154分钟的电影说不上精彩,甚至可以算得上两头不讨好:没看过原著的看得一头雾水,看过原著的又会为精彩情节没出现而愤愤不平。如果没有做得很出色的背景音乐和视觉特效,以及时不时穿插的西式笑料,估计连顶级哈迷都会昏昏欲睡。

片子中最大的硬伤就是情节,散乱的线索和前后不呼应的叙事,导致大部分人在看了之后,很难说出影片到底讲了什么,脑海里留下的,估计也只有罗恩同学的kiss show,鬼魂一般飞来飞去的death eater们,和开片那恢弘大气的一场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原著本来就是整套里面最不适合拍成电影的一部,长达7部的系列故事,在经历了“起”,“承”之后,需要为了大结局的高潮,来一个“转”,预先埋下草蛇灰线,期待着能够在第七部里伏延千里。所以在本着为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孰生孰死这个大故事服务的精神,属于第六部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个小故事的处理,就不如前几部精彩了。

无论是《哈利波特与密室》还是《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单独一册书里,都有着相对来说独立于整套图书的情节,提出悬念,发现线索,层层深入之后,揭开谜底,看到好人与坏人的角色分配其实并不是我们原先猜测的那样,而坏人在为非作歹之后最终得以绳之以法,这样的套路,令人无论是阅读书籍还是观看电影时,都需要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个关键情节。

而对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来说,寻找混血王子和了解伏地魔的记忆可谓是双线并行,但是却都不是很突出。哈利同学意外地得到了一本书,从而一跃成为了超越赫敏的魔药课天才,但是故事却没有专门记叙他是如何的一步步探索混血王子的真实面貌,同样的,哈利和校长一次次进入伏地魔的少年记忆,却也没有很系统地设置悬念,如剥茧抽丝般层层递进,而只是平淡的叙述,甚至连那些记忆之间,都没有很好地理出一些线索,只是一些散落的点,并无法窥一斑而知全豹。其间穿插的马尔福同学的小阴谋,和之前几部中的蛇怪,摄魂怪相比起来就太过小巫见大巫了,学到六年级了,同学们使用的咒语,却依然是早就被观众熟知的“昏昏倒地”,“除你武器”。而开篇时候,斯内普的赤胆忠心咒和双胞胎的玩笑魔法用品店,都十分精彩,最后却鲜少展开,虎头蛇尾匆匆收场。唯一的亮点只是在结局,邓布利多死了,是整个系列里唯一的,正义没有战胜邪恶的悲伤结尾。

 

而电影则无疑将原著情节上的弱点无限放大了。混血王子的出现和观看伏地魔记忆的戏份都大幅减少,结尾那场令观众期待已久的城堡恶战和葬礼无端端消失不见,于是马尔福同学历经千辛万苦把食死徒们带进城堡的目的变成了让他们参观邓布利多从塔楼顶端坠落的悲凉场面,贝拉特里克斯一时兴起烧毁了陋居无疑是为第七部的拍摄自断后路,而唐克斯唤的一声“亲爱的”,就轻易快进了我们卢平同学挣扎已久的爱情故事。

所以电影终于从魔幻大片沦落为青春期少年的爱情纠葛,在第五部里还分别与克鲁姆和秋张有男女朋友关系的赫敏和哈利,在本片伊始,就分别爱上了韦斯莱家的兄妹,而最后年轻人的爱情分分和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倒也是应了邓布利多所说,原来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哪怕世道艰险,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大胆地去爱和恨,充满新鲜感和生命力地,昂扬地生活下去。

 

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各大电影论坛上,都有人在号召大家不要去看这部“烂片”,于是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早知道电影是如此质量,还会不会一大早去排队买票,深夜加班结束后匆匆忙忙赶过去看,再回来通宵写研究报告。答案是肯定的,因为harry potter对我来说,除了书籍和电影之外,还承载了太多其他的意义。

80末的孩子们,本身很少会有集体记忆,唯有这个戴眼镜的少年骑着扫把,从我们的童年飞到了我的青年。这一路上的成长,似乎都只是转瞬之间的事情,而坐电影院里,听着身边的朋友惊呼“马尔福越来越帅啦”“我也能像哈利波特一样骑扫帚就好了”的岁月,在回忆里被放大得历历在目。

 

每一个少年都渴望自己能够使用魔法,所以,无数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坐在写字台前,幻想着下一秒,就会有一只猫头鹰降落在妈妈搭的花架上,衔着的白色信封上有霍格沃茨的校徽。

 

那个时候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穿着白色的校服坐在朝南的教室里,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候,我们就把绿色书页的《哈利波特》在教室里传来传去,压在抽屉下面,上面盖一本大开面的《王后雄教辅系列》或者《一课一练》。有新书上市或者新电影上映,呼啦啦大半个班级翘掉晚自习去排队买书,去看首映,连严厉的英语老师兼年级主任都向我们妥协,在周末补课的时候放DVD给我们看,条件是要回去写一百字的英语观后感。《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上市的时候,大家模仿着里面的魔法部,折了许许多多的纸飞机在教室里面飞,上面大多是只言片语的读后感,有托关系先买到书的同学,上课的时候在众人掩护下偷偷摸摸看,回答问题有周围的同学小声提醒,连作业都有班长提供标准答案,为的就是下课的时候能让他给我们复述里面的故事.老师看见我们的书包上挂着不同人物的钥匙扣,衣服上别着自己喜欢的学院的徽章,也饶有兴趣地来辨别一下哪个是哪个。

 

我还记得初中时候暗恋的男生戴着和哈利波特一般的黑色边框眼镜,在等待新书问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操场上的秋千架下,讨论小天狼星到底死了没有,以及斯内普教授是不是好人。一次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在得知我喜欢哈利波特之后,特意把自己收藏的哈利波特珍藏版明信片都送了给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英文书籍面世的时候,我实在等不及翻译版出来,便拖着死党陪我去英文版的首发式,在人群里被挤得七荤八素,终于得以在深夜进场,每个人都能得到一副黑框眼镜,然后欢呼着等待书发行的那一刻,而随书附赠的,还有一张刻有首发纪念章的哈利波特海报。而为了对得起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的两百多块大洋和排了好几个小时队的悲惨经历,愣是将厚厚七百多页的书看了下来,之后英文成绩提高,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如今再看哈利波特,只身一人深陷在四周情侣的包围中,不由想起当初呼朋引伴的气派,那时候,一起分吃的爆米花,一起传阅的电影杂志,一起抢购的限量版海报,和一起买的格兰芬多的红黄色围巾,虽然现在早已不知散落何方,回忆起来的时候,依然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的弧度。

自从我高考结束远走香港以来,许多朋友就失去了联系,不管他们是突然不见,还是渐次相忘于时间海,结局都是殊途同归。

后知后觉的我,直到习惯了每天关注恒生指数,习惯了按部就班记忆会计法和金融公式,直到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发自内地地微笑,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才猛然发现,当初那些挥舞着老师的教鞭喃喃自语;扫地的时候骑着扫帚幻想飞翔;会在雪白的信封上写下“邓布利多收”的少年,其实都是魔法师。

他们懂得如何让秋千荡得高入云霄的魔法;他们懂得如何逃避老师的背诵检查的魔法;他们懂得如何翻过公园墙壁去河里捉蝌蚪的魔法,他们甚至不用念咒语,就能够让周围的人,都变得快乐起来,而有他们在,每一天都是天真烂漫的大晴天。

他们骑着扫帚,在我生命中划下的轨迹依然清晰地历历在目,只是我却忘记了那些保持善良保持纯真保持快乐的咒语,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懂得飞翔懂得幻想懂得魔法的青春少年。

 短评

忘了打分!Hp系列比较喜欢的一部,虽然属于灰暗的剧情,但是穿着西装一脸冷酷又心有不甘的德拉科真的帅到抖腿。斯内普其实也挺可怜的哇。

10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严重无语加虐心的一部,谈恋爱占去半集。结尾邓布利多死了。斯内普自爆是混血王子以后嫣然一笑飘走。。什么玩意嘛!

14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哈利长大以后的故事感觉没那么好看了

16分钟前
  • 番茄炒蛋不加蛋
  • 推荐

当年居然没标记,今天补上。国庆的时候听闻一个朋友从来没看过《哈利波特》系列大为震惊,我说你就算不看书,电影也一定得看!然后他花了几天看完了全系列,好评不断,发来消息“我这几天的快乐都是哈利波特给的!”羡慕每一位还没看哈利波特的朋友,你们人生还有好棒的一个惊喜等你开启!

20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混血王子》于我而言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感觉又漫长又无聊的一部。—— 原来只打3颗星,不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八部《哈利·波特》连映时和一群哈迷一起观影看得挺享受就多加1星了!虽然《哈6》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但片中惊险刺激的大特效场面却寥寥无几,开场的“伦敦大桥垮下来”和“邓布利多用魔法驱赶阴尸”是看起来比较费钱的其中两个段落。——《混血王子》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获得奥斯卡奖最佳摄影提名的一部,影片的整体影调感觉比故事剧情本身还阴暗。-2021.08.12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给五星,是为了怀念那个故事。至于电影拍得如何,没在意。

27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鄧教授說:年青真好,還可以感受愛情的刺痛。

28分钟前
  • 张恩勾
  • 还行

一句"Oh, to be young, and feel love's keen sting"(年轻真好,还可以感受爱的刺痛)真是胜过千言万语。

29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推荐

黑暗的基调

34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邓布利多要求斯内普答应杀死自己的时候,斯内普粗暴地问“为什么不让德拉科动手”。邓说,男孩的灵魂还没有被完全糟蹋,不想把他的灵魂弄得四分五裂。斯内普反问,那么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我可以想象他脸上的神色。那时候我真是出奇的悲伤。

39分钟前
  • 冷岫烟
  • 力荐

这可能是前六部中唯一一部在电影院看的,而当时的我还不幸睡着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在邓布利多死的那一刻,整个剧情还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死亡、挣扎、背叛、人性,有些时候你会失去内心笃信的一切东西,生活会变得灰暗无比。所谓黎明前的黑暗,也许就是这样的时刻。

4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在田老师家看的,哈利波特能不能拍个系列电视剧?就演霍格沃茨的日常生活那种,我能看十季。

45分钟前
  • 何丽丽
  • 还行

大家都在感受爱情的刺痛 只有马尔福在专心搞事业

46分钟前
  • 白金溶剂
  • 推荐

说实话,一看到Helena Bonham Carter我就想起Fight Club。有多少人是真的冲着HP的剧情去的?至少一年又一年六部看下来,我觉得每部的剧情用几百个字就完全可以概括了——我是说,HP真的有什么剧情可言吗?

5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邓布利多居然死了

51分钟前
  • Chrno
  • 力荐

2009.07.27 18:15

53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力荐

剪辑有点凌乱,还有就是光线有点暗。除此之外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了。惊觉标记日期是09年8-11,不知不觉,过了这么多年了啊。(2016-4-9)

57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比较起来对这部没多大感觉

60分钟前
  • 无语望天
  • 推荐

太伤了,我被这一部前所未有的伤到了。仿佛已经不再关乎故事核心,机关重重设置好让邓布利多的死变成了全片唯一的独角戏,也只有邓布利多的死能让整个系列开始真正的进入黑暗。前几部中所谓重生所谓取命都无关紧要,只有让光明熄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恐惧。

1小时前
  • veryfamous山川
  • 力荐

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看在特技和卢娜的份儿上。。。

1小时前
  • 大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