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沉船

HD

主演:肯尼思·莫尔,罗纳德·艾伦,罗伯特·艾尔斯,霍纳尔·布莱克曼,安东尼·布谢尔,约翰·凯尼,Jill,Dixon,Jane,Downs,詹姆斯·戴伦福思,迈克尔·古德利菲,肯尼思·格里菲思,Harriette,Johns,弗兰克·劳顿,理查德·利奇,大卫·麦考姆,亚历克·马克温,约翰·梅里韦尔,拉夫·迈克尔,劳伦斯·奈史密斯,Russell,Napier,雷德蒙德·菲利普斯,George,Rose,约瑟夫·托姆利,Patrick,Waddington,Jack,Watling,杰弗里·拜尔顿,迈克尔·布莱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国语年份:195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冰海沉船 剧照 NO.1冰海沉船 剧照 NO.2冰海沉船 剧照 NO.3冰海沉船 剧照 NO.4冰海沉船 剧照 NO.5冰海沉船 剧照 NO.6冰海沉船 剧照 NO.13冰海沉船 剧照 NO.14冰海沉船 剧照 NO.15冰海沉船 剧照 NO.16冰海沉船 剧照 NO.17冰海沉船 剧照 NO.18冰海沉船 剧照 NO.19冰海沉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转】张黎源:永恒的传奇——电影《泰坦尼克》历代记

【作者简介】张黎源,杭州人,1984年生,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学士),2013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硕士),现为职业建筑师。业余爱好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史,著有:《泰恩河上的黄龙旗》(三联书店,2020)。曾出版译著《我在中国海军三十年——戴乐尔回忆录》《他选择了中国——大东沟海战亲历者、北洋海军洋员马吉芬传》等,曾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甲午》军事顾问。

【文章来源】《现代舰船》 2009(03)

1912年3月6日,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停泊在贝尔法斯特港内的泰坦尼克号(右)与姊妹舰奥林匹克号(左)被移出干船坞。这是两船最后一次见面了,此时距离泰坦尼克沉没还有五星期……

泰坦尼克号沉没对比

泰坦尼克号船头残骸侧舷详解

泰坦尼克号船头残骸的变化(1986-2012)

 2 ) A Night to Remember

1958年拍摄的铁达尼号沉船灾难故事片旧版。
这是一部载入史册的影片;本片描写了1912年号称“世界之最”的英国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的“处航”因撞冰山沉没的情景,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以及在“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精神面貌 。

 3 ) 诞生半个多世纪,它依然力压96%灾难电影

方君不太喜欢套路的标题党,但这篇忍不住用一次。

就像后面会提到的,这部电影推荐难度略高,我希望一个有噱头的标题可以吸引多一些的读者。

起因是最近,有个读者让我推荐好看的迷你剧,我列的剧单中,有一部英国ITV的《泰坦尼克号》。

这是2012年,ITV为了纪念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而拍摄,一共四集。

1997年的电影版《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经说过,拍《泰坦尼克号》是为了探讨它为什么沉没。不过看完,我们记得的只有一个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说,这部迷你剧替卡梅隆实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ITV耗资1100万英镑,请来大堆头英伦实力派演员,制作诚意十足。

全剧精制豪华,剧本是符合历史叙述的群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通过游轮上不同阶级的乘客,速写当时的时代面貌,交代船难的前因后果,一度被誉为海洋版《唐顿庄园》。

不过这部野心勃勃的大剧,遭遇了泰坦尼克号一样的命运,意气风发起航,却黯然沉没——它在英国的收视率高开低走,不尽人意。

编导想要面面俱到,却流于蜻蜓点水,艺术水准不够,固然是它失利的原因之一。

但更可能的是,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早在50多年前,就由另一部电影完成了,那就是《冰海沉船》。

▲直译为《铭记的夜晚》或《难忘之夜》

《冰海沉船》曾经作为译制经典引进国内,是方君的童年回忆。看的时候年纪很小,但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看卡梅隆版时,不断觉得很多情节似曾相识。

从敲下本文的第一个字,我就知道注定是一次费力不讨好的推荐,几乎能想象朋友的嘲笑:方君你平时写的都是又酷又炫的大片,突然推荐一个那么古老的电影干什么。

别的不说,黑白画面一出来,势必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当时演员的表演方式,如今看来略显做作。

至于1958年的沉船特效,放在今天也是简陋百出。更别说当时对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调查还不深入,片中的大船没有像后来的作品一样,出现从中断为两截的壮观场面。

一部灾难片,既没有宏大的灾难特效,在还原历史方面也有纰漏,似乎完全没看点啊。

可正是这样一部近60高龄的黑白老电影,在豆瓣上以8.3分超越了96%的灾难片。

方君的友邻中不乏挑剔有加的骨灰影迷,但这部老片顶住了他们的挑剔,得到殊为不易的8.2。

《冰海沉船》改编自沃尔特·路德的原著。卡梅隆在拍《泰坦尼克号》时,对这两部作品都有过细致的调研,并且复原了其中大量的立意和细节。

贫富差距,阶级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天灾人祸交织的宿命感,都从老版移植到了新版,甚至很多灾难场面的表现,也只是用新的技术复刻了老片的构想。

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时,我总觉得那个沉船之际乐队坚持演奏的情节非常熟悉,后来才知道《冰海沉船》中早就演过。

历史上的随船乐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举动,至今仍不确实,但两部电影都选择了浓墨重彩地表现这个催人泪下的段落。

▲《冰海沉船》(上)和《泰坦尼克号》(下)的乐队演奏

可以说,1997年《泰坦尼克号》的举世风靡和空前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这部《冰海沉船》。

在《冰海沉船》的出品的50年代,正值B级片(缺乏新意的低成本电影)横行。编导很自然地没有在视觉效果上做文章,选择了淡化戏剧成分,强调影片的纪实性,把重心落在了还原历史事件。

虽然特效廉价而陈旧,但论到演员规模,《冰海沉船》毫不逊色于晚它40年的豪华新版。

短短两小时,共有超过50个开口说话的角色,力图全景式展现当时英美社会不同阶级的面貌。

船上等级森严区隔,上流显贵与下里巴人不相往来,但在巨灾面前,他们却表现出丰富的殊途同归。

我们知道,只有在生命面临威胁的关头,一个人才会卸下平时的社交面具,表现出真正的本性。只有在危急时刻,才可以看出一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男爵得知轮船将沉,假装若无其事安慰妻子和儿女,强忍着悲痛与他们微笑告别。

一对老夫妻,妻子坚持不独活,丈夫也恪守原则不插队上船。另一对年轻夫妻受到他们感染,也决心相守到最后一刻。

还有老贵族从容穿好礼服,要带着绅士的尊严慷慨赴死。

指挥若定到最后一刻的船长,东奔西走拼命救援的二副,燃料仓中坚守岗位的工人,电报求救直到供电中断的通讯员,他们都是与船共命运的勇士。

也有各类贪生怕死之徒,想尽各种办法混上只限妇女儿童的救生艇,丑态尽出。

《冰海沉船》的每一个角色,哪怕只有一两句台词,都塑造得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

他们时而出人意料的表现,又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最明显的,是在头等舱夸夸其谈家财万贯的女暴发户,上了救生艇后把衣物让给难友,并不顾危险,主张把救生艇划向落水者。

20世纪初,养尊处优近两百年的大英帝国已经日簿西山,强盛不再。

为了重续昔日辉煌,振兴国民自信,他们建造了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冰海沉船》开头,二副读着报上对巨轮庞大和豪华的夸张广告,跟妻子打着趣,半真半假地嘲讽了几句。

不料一旁的老绅士信以为真,愤怒地指责他不爱国,得知他的身份后,又转口大赞泰坦尼克号的成就领先。

英国上流社会的虚荣和浮夸,在这个小插曲中一览无遗,也为巨轮的命运投下了一道阴影。

在整部电影中,我们听到人们不断说着同一句话,“泰坦尼克号绝不会沉没”,持续地制造出反讽效果。

当灾难的帷幕终于落下,劫后余生的大副望着眼前的惨象,沉痛反思:都怪我们太乐观了,哪怕事情就在眼前发生,仍然难以置信。

留恋日不落神坛的英国贵族,不得不正视现实:他们的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可否认,《泰坦尼克号》是很出色的娱乐大片,它赋予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欣赏奇观的美妙体验。

但如果有时间,我更愿意重温《冰海沉船》。

每次重看,黑白影像中那群真实鲜活的人,仿佛带我回到了1912年那个呵气成冰的大西洋之夜,回到了那艘命运倾覆的巨轮甲板上,目睹亲人离散,耳闻哀嚎震天,洪荒巨力席卷而来,吞噬人类的文明,熄灭一条又一条宝贵的生命……

那些惊慌与从容,相守与永诀,怯懦与英勇,恐惧与坦然……从童年第一次看到,便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泰坦尼克号的灾难,是自然对于人性的一次试炼。在历史性的时刻,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人们纷纷作出最本能的人性抉择。

不同的影迷,对不同的版本可以有自己的偏好。在方君而言,《冰海沉船》中百态千姿的精彩和震撼,真的远远胜过一个你跳我也跳的爱情传奇。

看过它,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1912年4月15日,那是真正值得被铭记的一夜。

 4 ) 加州人号之过

且不管真实历史情况如何,但根据影片,加州人号是要负责。好吧,你关闭了电报机。可是,看到求救火箭信号后,船长只是下令用信号灯。难道不是用电报机询问情况更能得到确信消息么?

尽管暴发户妻子出场给人印象不好,但在上救生艇前主动帮一妇人穿上救生衣,在救生艇上为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围上毛皮披肩,等行为值得赞扬。
那个爵士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想逃命,反正不会像97版罗斯未婚夫拿钱买逃生座位。
有个带有仆人的老贵族,宁死不穿救生衣,不过,你也不能让仆人跟着一块送命啊。

那个监管员,自个逃命了,无耻。

 美国著名作家瓦特·洛德指出:1912年4月14日深夜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 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12点,船长下令安排乘客登上救生艇,12点15分开始拍发求救电报。大约过了30分钟,有人发现地平线上有一盏灯光,客轮立即发射一枚白色求救火箭。他们看见的就是加州人号。当晚由于航道浮冰四伏,该船罗德船长决定抛锚过夜,距离泰坦尼克号出事地点只有19英里。不止一名船员因此目睹泰坦尼克号发射的全部9枚火箭,并在2点5分非常清楚地向船长报告全部火箭都是白色的,乃求救信号,然而船长却按兵不动。10分钟后,泰坦尼克号徐徐滑入冰海,超过1500人遇难。美国参议院随即举行特别听证会,传召罗德船长和两名船员。备受良心谴责的船员终于打破沉默,不仅证实货船当时距离出事现场只有19英里,却因为没有船长的指示,只能目睹整个悲剧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更揭露公司官员与船长的密谈确定了一个原则:全体船员必须坚持他们在4月14日晚上什么也没有看见,这一真相震动了世界。

 5 ) 比卡梅隆的版本好太多了

这才是真正的经典。卡梅隆的那一版本是为了渲染轰轰烈烈的爱情,50s的这一版才是更加的震撼人心。

泰坦尼克号上穿上礼服要从容高贵死去的,知道是个妻子儿女永别的,最后要放弃逃生的,让妇孺先走的精神,平时娇贵到到救生艇后勇敢的像个女战士的贵妇,有条不紊的船长,坚持拼搏到最后一刻的二副,即使没人听在乘客们疯狂逃难时仍然站在甲板上演奏的乐队,抱着走失小孩一起去“找妈妈”最终沉入深海的老人,燃料仓中工作的工人,坚持发电报到没有无法通讯的通讯员。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也有让人感到一些厌恶的,对三等仓乘客的管制,不让他们最先逃生。要知道没有谁的生命是特别宝贵的。杂乱无序的三等仓。加利福尼亚人号看得见灯光却无动于衷。最后一枚火箭弹用光时的无助和绝望。

是黑白电影,冰山也做的极为粗糙,翻译的配音还带着浓浓的译制腔,仍然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当然画面也是有可圈可点得部分,贵夫人们华丽的衣服,50年代夸张繁复缀满羽毛蕾丝的帽子,雍容华贵的皮草,永远挺直胸板的上层绅士。

向此片致敬。

 6 ) 《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

(标题来自zhihu)这个问题,又可以用对比同类型老片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本人2月份观看了一部1958年的老电影

《冰海沉船》

1955年首次出版的作品《此夜永难忘:泰坦尼克号沉没记》以六十余位“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幸存者的回忆为基础,生动地还原了1912年4月14日深夜这次著名海难发生时的场景,以及随后几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求生与救援过程。

《冰海沉船》就是书籍出版三年后,英国拍摄上映的电影,可以说是第一个版本的《泰坦尼克号》影视。

他与经典的卡梅隆版《泰坦尼克号》相比,更像一部肃穆的文艺片,忠实搬运书中内容。

卡梅隆版《泰坦尼克号》的场景虽然很多都直接照搬《冰海沉船》(毕竟算是翻拍),但这个新版比老版优秀的两个因素,也就是新版能成为经典的因素。

1.技术与史诗

首先两部片子的时间间隔已近40年,所以新版拥有天然的技术优势。

且卡梅隆喜欢用实拍来给场景增加真实感,一系列实拍配合特效的操作下来,整个电影恢弘、史诗的气质就立住了。

2.爱

新版的剧情,添加了一条Jack和Rose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这条爱情线,老版《冰海沉船》是完全没有的。

爱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也是观众审美的重要取向。

个人认为这一条爱情线的加入,就是让影片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

灾难、真实事件、特效,那都是次要的。

真挚感人的生死之恋,是在全世界收割无数观众眼泪的最大法宝(包括本人)。

 短评

卡梅隆版的细节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来的,不过在此基础上加了一条爱情线索。

7分钟前
  • Vini_Kazma
  • 还行

烦死卡梅隆那版了,这版明显好太多,卡梅隆那版除了特效和狗血爱情全抄的这版

9分钟前
  • aicbgyihai
  • 推荐

可以看到某铁达尼也就是加了段感情进去,说实话,那种狗血的感情还不如看看这片子,全片围绕着各式形形色色的人来合力描绘这场灾难,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永远不要太傲气,永不沉没也会沉。对于某老千记忆深刻啊,其他角色基本上都在铁达尼里看到过了,就这个老千霸气啊,最后宁可一个人玩牌~

11分钟前
  • Knight-Errant
  • 推荐

这个老版本拍得好冷静好写实,没有很多戏剧性的元素,

14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对比97版就知道插入一段爱情故事的好处,不是被爱情感动,而是更能设身处地进入灾难深处。J&R曲折的逃难路线带我们感受了大船每一个角落里真实的恐惧、爱、怯懦和勇敢。

19分钟前
  • 人土土
  • 还行

很多似曾相识的地方,包括那支乐队。虽然在特效和惊险氛围比卡梅隆差很多。却很严肃,另一种好看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过于严谨就缺煽情。

23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基本新版里感人的细节都是抄老版的

27分钟前
  • 墙报委员
  • 推荐

冷静内敛客观真实,比新版拍得好多了。

29分钟前
  • 什么
  • 力荐

电影明显往写实的方向努力,全片40分钟时由设计师断言一个半小时后船沉,这跟余下的电影片长基本一致,而本片也没有贯穿引领全片的主角,比较宏观的照顾到了船上众生相的方方面面:比如《泰坦尼克号》也出现过的尽职乐队、醉醺醺往海里扔椅子救人的船员、混在女人堆的男乘客、以及众多出于恐惧或怪癖给疏散过程添麻烦的女乘客(对女性观众有点不友好)。整体来说比较客观的渲染了船沉时的境况,但比较意外的是,不论乘客还是船员,状态都比较淡定,我不知道这是为了凸显英国人的特点,还是为了配合英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但付出的代价是戏剧性与紧张氛围的营造都很弱——大部分戏码是众人按部就班上救生艇,至于海水吞噬船的过程,还有近在咫尺却错过营救的过路船视角,都缺少镜头交代。特效部分用了实景、模型和抠图的结合,效果今天看来也不算差

3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讲真,那还是后来卡梅隆的Titanic好多了。不过也不是粗暴地说这部烂。作为灾难片,绝对是受制于当时的科技和拍摄技术的。同个题材的灾难片,要是97年拍的电影不如58年的,那才是不可思议吧……

34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较差

还真一样...

3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我知道這是出於公平,但,為甚麼非得安排後上的下等艙客擔綱恐慌,先下的上等艙客擔綱良知呢?階級之間的最大落差之一不是物質條件而是選擇權,若將賭客們扔入下艙口,讓他們一出甲板就僅剩兩條組合船,他們會有多少物理與心智的時間餘裕,去進行道德的抉擇?卡麥隆顯然有看懂這其中的殘酷。

4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1958年的老版《泰坦尼克》。与新版相比,全靠模型+实拍完成,却比电脑CG更震撼。沉船的部分和新版几乎一模一样。没有爱情的主线,众多群众演员完成的群戏也依旧有闪光之处。有一种波澜不惊的震慑力。可以看出剧情方面新版借鉴了这个老版很多。由于没有主线而稍显散乱,不够紧张算是遗憾

4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那个没有任何特效的年代却也能拍出如此好看的灾难片,卡神97版除去杰克露丝浪漫爱情主线,太多的细节内容都从这部深海沉船而来!不会过分煽情却更显真实面貌和沉船时的群像刻画、人性百态。4.5星,★★★★☆

4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老式的灾难电影,缺乏明确的主线,同样是铁达尼沉沦记,却没有一个让观众得以共情的抓手。而卡梅隆一版通过“爱情”就能产生对蒙受灾难之人的共情。不过《冰海沉船》的调度、光影还是十分讲究的,58年拍出这样的电影还是很棒的,对沉船开始时,人类各个阶级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也有带到,算是《泰坦尼克号》的启蒙之作。

47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多做功课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很多资料都显示肖恩.康纳利演了这个片,其实他并没有出现在本片中,他所谓扮演的角色其实是由拉里.泰勒(Larry Taylor)扮演的。

5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最棒的反映泰坦尼克事件的电影

51分钟前
  • 加文
  • 力荐

经典,比《泰坦尼克号》要更真实!

54分钟前
  • 1thinc0
  • 力荐

今天在看这部电影时发现同时还有这样一段新闻:“最新画面!泰坦尼克号残骸腐蚀严重 2030年或完全消失 ”——从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撞击冰山后沉没后来有很多影视剧描写了这个人类悲剧,这部和1997年的那部卡神的电影神话都是高分电影,我是很早就看过了《泰坦尼克号》,而这部《冰海沉船》是今天才完整的在蓝光画质下欣赏的,应该说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已经制造出了撞冰山的悬念,只是没有想到这样快,而《泰坦尼克号》是有一条感情线的,灾难只是电影的高潮部分,而看这部黑白电影,发现其实电影里也有很多“露丝”和杰克的影子,似乎很多情侣在大船上而造成这样的悲剧其实和人为的操作不无关系,可能正是一种自大和目空一切造成了这样1500多人海难的世纪灾难。

55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