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尼亚拉号

HD中字

主演:艾米莉·强森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2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3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4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5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6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3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4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5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6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7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8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19安尼亚拉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安尼亚拉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尼亚拉是众多宇宙飞船中的一艘,用于将地球人口运送到他们的新家园火星。但就在安妮亚拉离开被毁坏的地球时,她与一颗小行星相撞,并被击落。安妮亚拉的乘客慢慢意识到,他们永远也回不去了;他们将永远在一个空旷寒冷的宇宙中继续前行。瑞典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丁森在1956年写了《安妮拉》。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丹麦语、芬兰语、英语、俄语、捷克语、阿拉伯语、日语和最近的中文。它曾作为歌剧和几部戏剧作品上演,但从未被拍摄过。在安尼亚拉走向毁灭的无情旅程中,有一个警告是不够强调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断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人类。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地球很快就会变成。。。82号古宅美丽新世界替枪老豆美谍入俄记第二季医生有囍传奇字体诡夜三日红鹰第六季大话神捕春花秋月2002古泷兄弟与四苦八苦诱惑法则痛症(2011)学校风云国语草竖琴别墅魅影卸岭秘录相见恨晚 Hey为爱坚强第一季无间菜鸟我是乡巴佬那些一见钟情的事婚变鬼语者第一季诊所惊魂普林格拉怒火救援1987茱利亚X 3D恐龙是怎样炼成的黑狮震雄风远古外星人第十五季焦土作战泡泡男孩哈啰少女女人的阴影人间大炮3因为爱双城记极速狂飙1971双胞胎历险记2小谢尔顿 第一季同志亦凡人第三季丛林之王奇门遁甲极斗5 双杀

 长篇影评

 1 ) 我看《安尼亚拉号》

今天看了瑞典与丹麦合拍的电影《安尼亚拉号》。查了下资料,它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Harry Mattinson的得奖小说《Aniara》改编的。原著是诗歌体,散漫而宏大,囊括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哲学等很多主题。能改编成电影,难能可贵。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保证了电影的独立性。

前几天,与邯郸学院的孔波老师喝茶时,谈到了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正当性问题。孔老师提出了他的质疑。我无法否认这些质疑,只是觉得,瑞典文学院作为该奖项的评奖委员会,一以贯之了诺贝尔本人对于文学奖的期待,那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对于理想主义的坚持。这个奖项并非包打天下。它漏洞很多,造成了历史上的很多缺憾,甚至在近些年暴露了丑闻。但这不能否定它在世间的标杆作用。它同时还成为了一个标签,是“货真价实”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没有获奖的作家不一定不出色,但获奖的作家没有不出色的。

 2 ) 一些观影记录

这片子前边有股很大的阴谋论的味道,舰长那句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星球一出来,味道就有了,搞不懂现在的科幻片为啥老要和哲学挂钩。。。我不是很爱探讨这些话题。。。 mima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怎么会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呢。。。好玄乎哦。。。这就是我不爱哲学的原因 捏妈,怎么从异性恋变成女同性恋了。。。真是妹想到啊,上司看不惯我跟男人doi竟是因为上司喜欢我。。。这是什么晋江剧情 沃特。。。让女同和男的群交🐴这是什么阴间剧情。。。我瞎了。。原始生殖崇拜🐴然后还怀了。。。 这片子从剧情到探讨的主题是完全值得五星的,但是这种类型我看着好憋屈,不会再爱了。。。 女主吃的那个片片是什么,嗑药了吗。。。然后是出轨。。。哦买噶这个阴间剧情,我一直害怕😨这个女的会掐死宝宝。。。 我以为女主是个情感抚慰师。。。没想到是个大科学家。。。 这个宝宝果然让她弄死了,哎 舰长从头至尾画大饼,一些领导学, 当领导就是要画饼,学会了 这片子看得人太抑郁了,看完让人只想呆在地球上恐惧宇宙的无限,终于漂流到可能被接纳的新星系时舰长嘴里的星球中的人类文明没有延续,只剩下一具巨大的石棺 这片子拍的真好,效果达到了,我现在只想保护地球热爱生存家园

 3 ) 加油。

当舰长说出那句“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小星球”时我是天然抗拒的,如果它继续从社会学角度讲出又一个变形的《蝇王》故事的话。毕竟我深深认同人类不值得,不值得被拯救、不值得被馈赠,所以不必再观看又一个人性导向自我毁灭的实验了。然而这个方向的故事只是浅尝辄止,甚至毫无疑问被当做羔羊送上献祭台的MR都重新走上了工作(创造价值)的岗位,故事变得有趣了,于是我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流浪在太空里的船舰就一定只能是石棺?为什么没有后路没有前途的此刻就注定会因为失去希望而毁灭?MR在前半部分说的那句话“火星就一定好么?”就是我心里最大的疑问。

如果说大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裹中、淹没在电子屏幕的包围里的“现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究竟为何不可替代?人类社会当然是无法片刻断乳于地球母亲的,然而影片中的绝大多数人无疑始终生存在社会链条中远离土地的那一端,所谓的“希望”、究竟什么样的“希望”、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生活在火星上人工制造出来的生态圈里就可以得到心理救赎么?

事实上就算生活在地球上,又有多少人只是活在自己的Aniara号上呢;终其一生,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方向与价值所在呢?又有多少人有着明确或模糊的除了“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之外的存在理由呢?只能在船舰上推石头的西西弗斯,就必须要因为失去希望而自杀么?生命因为终有一死才宝贵,那么放在船舰上的生命又不会因此而长生,保持积极的理由到底为什么就不复存在了?

为什么绝望,什么又是希望,电影终了直到现在我依然一头雾水。

对于主人公MR来说,孤独才是她的Aniara号,所以与爱人一起在船舰上绝望地流浪、远比独自一人安全地生活在地球或火星更幸福、更有意义、更让她整个人都散发出光彩——这是我更加认同的生命模式。

既然现代生活已经让个体逐渐远离了宏大叙事,那么用内在力量对抗虚无,自然会成为“现代人”的生存本能,我愿意这样“乐观地认为”。

 4 ) 老外就矫情。虽然设定略有硬伤

希望是一种现实存在的东西,不是空想。如果我们剔除人性,假设这8000人团结一致为生存努力,那是否能坚持在飞船生活500万年呢?显然,不到30年,水槽里面的水变成褐色的时候已经说明大多设备开始老化了,在这个日常设备寿命都不到50年的飞船里面,要坚持500万年那是痴人说梦。生活能源维持即使核能也不到百年,看到那个瀑布投影时真想骂这个败家娘们。影片中24年能源就差不多没了。如果有个太阳还能种地,想靠星光?那还是算了。

所以,希望和人性无关,无论他们展示出什么人性,只要没有救援,灭亡是肯定的。影片很单纯,展示的是8000人在步入必将灭亡的命运前的人性表现。

所以人性方面就不多说了,以北欧人的性格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换成我们的中国山区的那些面朝黄土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朋友,我敢肯定坚持50年不是问题,说说影片中设定的硬伤好了。飞船飞行速度是60km/s,那么只要改造出一个救援飞船,搭载足以使飞船返回的燃料,假设用火箭不断加速最终以每秒90km的速度追上去,如果救援在出事1年后出发,飞2年就追到了。就算是现有的火箭技术也不是不可能,追上后甚至还能自己搭载火箭减速到60km每秒。虽然费钱。但从经济上考虑,以这个价格救回飞船是否经济呢?飞船主要用于地球和火星的航运,如果地球上的人已经转移完毕,以短期利益考虑,那实在没必要救回来。不过长期考虑,那飞船还是有救回价值的。毕竟那点儿燃料和飞船造价比起来确实不算太多。所以即使是从经济考虑,回收飞船也是有价值的,更别说社会影响了。即使为了故事,我们设定一个撞击损坏了通讯设施。地球方面无法得知飞船受到什么样的损坏。尽管有点扯,但是这种大型的通讯设备撞的再烂,以飞船上的材料也是可能修复的,何况从飞船日常设备中取材料组装一个小型通讯器也并不是不可能,不过接收那边的要求有点高而已,旅行者1号现在还能和地球通讯呢。所以没有救援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然后是探针,忘了从哪里听说,原著没有这个探针。但既然电影里面有,也可以扯一下。探针外形很像个火箭推进器。不过这东西肯定不是地球给的救援燃料,假设此物为地球最新前沿技术制造封装的燃料,就算地球方面没有告知,至少也得在外壳上面刻上使用说明书,刻不上贴一个不锈钢的也行啊。不至于大家拿到后一头雾水。所以在电影里面此物为无法探知其元素的宇宙垃圾。既然是无法探知其元素,但这东西又极其稳定。所以我们可以从硬科幻的角度来看看。这东西在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之外,他们不认识是当然的,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后面的元素都有极强的放射性。所以,影片中那个科学家说这东西可能用某种未知的方式变得有放射性是有可能的。所以可以猜测为这东西正是外星人用某种特殊的封装让其外部辐射变得稳定,而内部有将其转变出放射性缓慢释放能量还在工作的的探针。至于飞行的目的,大概和我们的旅行者一号一样吧,这东西内部有量子通讯都说不定呢。因为如果影片想表达如果人们没有放弃就能得救,那么转折就只能是这个探针了。不过那个不知死活一知半解的丧人天文学家打击人家科学家的自信,导致研究停滞了。

 5 ) 存在与时间:诗意地栖居需要一个希望

海德格尔将物体的“存在之无蔽”状态视为物之物性的体现,人之人性的体现为何,活出精彩、平凡、幸福、善良的人生大抵已是许多人无法完美承载的人生意义。

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之前,还会面临是否存在的问题,如果自我意识、即兴行为、性格记忆构成了人的自我,那我们所认为的自我便是物质意义上的那个主体吗?自我与主体的分离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黑客帝国》《西部世界》),如果我们不幸地处于自我与主体分离的境况中,那么除了陷入猜疑的惶惶不可终日中,我们似乎也只能去接受自我的精彩、自我的存在即意义的全部。在这一意义上,地球是一个大号的飞船、或者地球是一段意识、一个程序都已经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我们短暂的生命相比,现实的一切已经需要我们拼尽全力,真正可怕的是漫长无垠而没有希望的时间。

即便所见皆空,一切都是一粒沙折射的光影,作为社会性物种,自我意识形成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希望的力量影响,形成不同的生命体验,即便存在与否与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无法解答,因为希望的存在,我们依旧会安心地享用一日三餐的丰满,希望一直存在(或者称之为追求欲望满足的动力),而非陷入终极问题无法解答的绝望中,我们潜意识地认识到对终极问题的追求仅仅是“芦草的抬首”“天选之子的自证”或者是一种面向当下的解释,真正重要的是充满希望地生活之本身。当存在仅仅成为存在本身,而不含任何希望的意味,我们便开始受到时间的折磨。对于任何渴求永生的人来说,你可能需要好好思考,在那漫长的时间中,在你的一切因为过度被满足而不复存在的欲望中,你的希望是什么,如何自处,如何以存在本身经受岁月的洗礼而不让记忆,情感妨碍你。

在安尼亚拉号那样小的生态中,人们的希望很容易被黑暗吞噬,在那样小的生存都难以满足的圈层中,在向着天琴座不回首的旅途中,人们看不到希望,藻类能让人们勉强维生,集体性party能暂时激起人们的欲望,但这些都看不到希望,在绝望的境地中,我们才发现一缕阳光,一顿丰盛的餐食,一片能够奔跑森林,一颗果树,泛舟于湖泊之上,我们的生命情感被丰富的满足了,我们需要一个星球,一片足够广阔的大陆,去承载人类心灵的浩瀚、狂妄与弱小,从而诞生为称之为希望的东西,即便再平凡的生活,充满希望地,因而诗意地存在。

 6 ) 无聊才是罪恶源头

1,从地球逃难的人上了飞船成为了太空难民,太早忘记了自己是难民的事实,准备23天后到火星。然后开始夜夜笙歌。这是人过的日子吗?这是神仙过的日子!凭啥?还可以开性爱排队,还可以打电玩,结果居然那么多人把时间花费在一个叫MIMA的沉浸游戏里……真想送套赵忠祥老师配音动物世界给他们。

2,最后是5981407年,600万年了,飞船里人都成化石了?一个无限飞行的飞船,说好的乌托邦呢?反乌托邦呢?大家弄个所谓邪教也不过是变性的性爱派对。问题是人口繁衍呢?600万年,这么长时间能做多少事情,说实话,不断繁衍人类然后把死去的人还有废物垃圾都作为推进装置,经过精确计算和称重都可以在宇宙随意遨游了吧?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有一天到啊,要知道当年探索西北航线时候,惊恐号和幽冥号还坚持了三年在没有手机电脑娱乐甚至女人情况下。

3,格局还是小了,可能北欧人过惯了神仙日子,如果这事儿发生在美国能给你整出个雪国列车出来!分分钟开始窝里斗。发生在中国呢?一切太平大家安安稳稳到达天琴座——只需要每天有吃的,住的地方不需要太大八个人挤一间,努力工作种藻类交房租。种的最好的被提拔的才有妹子愿意嫁,想看MIMA,摇号!双数月摇号!以家庭为单位摇号!每天新闻联播好好报道下火星水深火热,地球多少人没撤离。表彰一下工作好的同志。批评一下贪污腐化的同志。让每个人都劳作起来就忘记烦恼了。

4,那么长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Minecraft都能联机盖个地球规模的城市了。反复研究那个探针,都够度过几万年了。进行藻类和人类的基因工程测序,比赛解哥德巴赫猜想能熬过几百年,编排表演歌剧话剧。用虚拟现实进行地球模拟。研究攻克癌症方法。用unity制作大游戏。组织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游泳比赛。组织选美大会。俄罗斯大转盘。组织绘画展,拍卖,赌博,电子竞技,拍微电影,研制藻类食物替代品。这样都能愉快度过几千年了。怎么会想不开呢……600万年……都够在飞船上开创N次技术革命了……

 短评

1950年代反乌托邦文学一种,反乌托邦也是科幻题材表皮下屡试不爽的一大主题了

7分钟前
  • Fal Conde
  • 还行

恕我孤陋寡闻,这才知道原来群P是一种祭祀仪式...

12分钟前
  • ____anybody
  • 较差

当星际旅行变成无期徒刑,人在浩瀚星空下慢性自杀的全过程。加入了科幻、女同、邪教、心理等内容,就像是对人类未来的孤独预言。最震撼的还是结尾画面——500万年是什么概念?!拿了诺奖的原著被誉为是太空版的《浮士德》,应该比电影更厉害吧...(想读)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在完全没看背景的情况下看的。看完之后才懂得其中的深意。三年就有宗教诞生真是不可思议。里面的天文学家好浓重的俄国天才味道。随意查看一下相关背景,原来是根据瑞典的诺奖大师的诗集改编的。确实非常有诗意。星球不就是大一点的飞船么。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依靠每个人每一天的微小努力。

18分钟前
  • 秋小叶
  • 推荐

美国片是出现了危机有个孤胆英雄挺身而出拯救世界 欧洲片是解决不了我们来群交吧。。

23分钟前
  • 鱼进锅
  • 较差

不知道为啥我还挺喜欢这种无聊的科幻性冷淡电影的一艘船,最后的人类,注定的灭亡,很适合看着看着睡觉

27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还行

故事有点过于段落化了,镜头里太多大特写还很晃,套路虽然老但的确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无助感。瑞典片做到这种程度很厉害了

29分钟前
  • 无恨可诉
  • 还行

作为在地球上进化出来的生命,人类到底是难以忍耐远离自然漫无目标的漂泊,即使遇到爱的人,或者投入信仰,也都会失效,不甘心的人如西西弗斯一般挣扎,哪怕就是留住最后一点幻梦,可惜在无尽时空背景下什么都不算。不惊悚,但是一步步走入黑暗,这才是最恐怖的。不想打四分,可能因为我还没甘心那么绝望吧。(另外,看影评居然这么多人是最近这两个月看的这部片子,的确有几分对应了当下的心境)

34分钟前
  • 子东文
  • 还行

小成本科幻,反向“流浪地球”。失去动力的移民船,飘向无边宇宙,虽然一些地方没有涉及(比如救援,生存物资甚至阶级观念等),但重点在于讨论人文,把这里当成永久的监狱还是今后的家园(1956年的原著年代还没有星舰文明的概念)?尤其是当精神寄托的系统崩溃后,象征信仰的坍塌,自然性和社会性兼备的人类不同的发展结果。整体基调还是很文艺且悲观,章回体式故事推进让孤寂情绪越来越强烈,直到600万年后,尘归尘土归土

3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低成本拍出了质量不错的科幻片,融合了很多的元素在里面,被困在无垠太空之中的无力,压抑与绝望感从头蔓延到了尾。人们不过就如同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的气泡一样,一直漂浮着,永远到不了岸,看到电影最后那一串数字出现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太可怕了。

40分钟前
  • 梵顿Kirin
  • 力荐

慢,闷,平

42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很像话剧,段落化,抽象化的表达其实很好。人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和怎样的期许才能不觉得自己是被囚禁呢?30平米,300平米,一个城市,一个世界,或者可以去往太空。我们终究是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方的,为什么我们平日不觉得自己是个囚犯呢?是有人在等我们,还是有目的地在等我们,或者是有某种幻象在安抚我们,而我们将幻象命名为希望?

43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费拉末人把地球搞烂后想一走了之,结果全船德匹下,在浩瀚宇宙中一步步走向绝望的全灭,不亦快哉!原著1956年就写出来了,真了不起。

44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总觉得高举科幻大纛的塔可夫斯基的诗性科幻与库布里克的哲学科幻纵有千般交集,还是有那么一丝罅隙,这部电影解决了一些问题,我名其为性灵科幻。

4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10星。这个预算,这个质量的画面,堪称奇迹。可能想表达的和中心思想有点老套,但是我任然看哭了。年度最佳科幻。

48分钟前
  • 螺蛳粉兔
  • 力荐

3.5;深空人类学田野调查。。三体2里出逃的那艘飞船就是这样式儿的吧。。

50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还行

我看的最印象深刻的是 安尼亚拉号遇到了一根不明物体后直接就把它拉进了自己的飞船。毫无章法地把自己所需的就据为己有 这大概就是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最大原因吧?失望是什么,失望就是在事情努力了10%的时候就失败了,绝望呢,绝望就是事情努力了99.9%的时候失败了——抑或事情根本找不到所谓的开始。电影到处都充满了绝望啊!像最后都不知道那根东西有什么用、像最后一段那个触目惊心的年数5981407、像Isagel最后都没看到银幕中的高山流水、像最后安尼亚拉号回到了地球此刻飞船上却空无一人!多么的绝望呀!啊!她俩由始至终都没有给孩子取个名字啊!

53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时间会给你们答案,即使是598万年。

55分钟前
  • 小爱
  • 还行

带有批判性色彩的文艺硬科幻,人类是自大的蝼蚁,擅长自取灭亡,却又顽强生存。60年前的幻想,60后未曾改变,故事会兑现,只是时间问题。

59分钟前
  • DioretsaZ
  • 还行

1400万rmb预算的极简科幻片,respect

1小时前
  • jj73浅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