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红河边

《邦迪号兵变》西部版

主演:约翰·韦恩,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乔安妮·德鲁,沃尔特·布伦南,柯琳·格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4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2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3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4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5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6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3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4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5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6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7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8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19大战红河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快意恩仇的美国西部牛仔

2021.03.19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南方战败。南方遭到北方资本家、政客的经济掠夺和侵蚀,货币大量外流,导致牛肉价格暴跌。德州和其他一些南方州的有大量牲畜存栏的大牧场主损失惨重。牧场主唐森不甘心十四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要最后一搏,决定和他的义子马修还有老友带领雇来的30多个牛仔把近一万头牛赶到1000英里外的北方出售,卖个好价钱。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路途遥远,环境险恶不说,还要遭遇印第安人的袭扰,更糟糕的是牛仔们的毁约和叛逃,唐森一律以他一贯的强硬冷酷来对应,终至众叛亲离,马修和老友也离他而去,恼羞成怒的唐森重组队伍发誓要报复,幸得偶遇美女义正词严,终化干戈为玉帛,相视一笑泯恩仇。

 2 ) 牛仔的生命之歌

曾经看过许多版本的“十大经典西部电影”,但几乎都少不了霍华德•霍克斯的《红河》。这是好莱坞全盛时期的一部经典。
《红河》的取材与之前及以后的西部片有极大不同。片中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对立,没有激烈的警匪枪战,它只是讲述了一群牛仔极“普通”的生活,然而这却是他们全部生命的写真。
和多数西部片描述的不同,牛仔的生活并不是总发生在酒吧、妓院,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来发生口角和斗殴。多数牛仔的生活就如《红河》中展现的一般,艰苦、枯燥,却是一曲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歌。
(一)
早先在“西部史话”第一篇中已经对牛仔的生活有过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而本片中这群略显特别的牛仔,他们的生命故事,也真真切切是真实存在过的。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南方战败。南方遭到北方资本家、政客的经济掠夺,货币大量外流,导致牛肉价格暴跌。德州和其他一些南方州的有大量牲畜存栏的大牧场主损失惨重。
那时,一头牛在德州3-4美元根本无人问津,而在东部却能卖出三四十美元的高价。于是,为了尽量减少损失,牧场主们就要想办法将牛群运送到北方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当时将牛群运出德州的路线大致有三条:东行至新奥尔良,那里有一个交易市场;向西穿过广袤的平原远行至加州海岸;或者北上去往堪萨斯。
但无论走哪条路线,都要赶着庞大的牛群长途跋涉。于是,牧场主们雇佣牛仔进行艰苦的长途运送。
本片中的北线开辟于1867年春天,持续了25年。总共踏过超过900万头牛和4000名牛仔。
一趟运送队伍的组成通常包括牛群3000头左右,牛仔10-12个,厨师一名,领头人一名,另由年轻的牛仔掌管大约50头的备用马匹。篷车一辆,载着全部粮食和锅碗瓢盆。
牛仔们通常年龄20多岁,他们有的是西部拓荒者,有的是本地人,还有欧洲移民、墨西哥人甚至被解放的黑奴。他们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绝不互相打听姓氏和过往,以免路上遇到纠葛需要拔枪解决时,彼此太过熟络而下不了手。
队伍的出发时间大致在清明或立夏,天暖草肥,牛仔们骑着马,赶着牛群,缓缓向前,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快,不然牛群经过长时间剧烈运动会长出一身硬肉,卖不出好价钱。所以一天大约能走50里。路遇草场或水源,他们会略作休憩,在河边生起一堆篝火。
晚上牛仔们就在牛群旁露营,天为帐地为毡。他们会从马脖子上扯下一撮鬃毛卷进铺盖,可以防止响尾蛇夜袭。入夜,牛仔们最怕的是牛群奔逃。旷野寂静,哪怕一丁点意外响动,如铁盆碰撞,或是几十里外野狼嚎叫,都会引起牛群大溃逃。闪避不及则连人带马都被踩死。此时有经验的老牛仔会纵马追上领头牛,朝天鸣枪制止它的疯狂,必要时不惜射死四处奔逃的牛。
牛仔们路上的危险远不止这些。路匪,印第安人。。。有的人或许就此长眠在路上,但其他人依旧会走完这条艰险的路程,悲喜很快就抛在脑后。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是他们的全部生命。
(二)
这是一部关于男人的电影,男人如何在逆境中孤独,坚持,抗争,并走向失败和成功。
电影主要围绕约翰•韦恩饰演的托马斯•邓森和他的养子马修展开。
邓森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孤独而执拗的。他执意离开篷车队开辟牧场时,他爱着并深爱着他的芬希望留下陪伴他。“每天只有一半的时间太阳照耀,汤姆,另一半是黑夜。”她说,“你需要一个女人,你就改变你的想法吧,哪怕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但他固执的拒绝了。最后篷车队被印第安人洗劫,汤姆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女人,唯一他想得到的女人。
当汤姆查看车队出事地点时,恰巧遇到了死里逃生的马修。于是,汤姆留下了马修,共同建设牧场。
我无法得知险恶的环境和汤姆执拗脾气的因果关系,但是他的固执和不顾一切的坚持使他生存了下来。十四年中,为了保护他的牧场,他杀死了七个人。每杀死一个人,他都会在坟头为他念悼词,但他拔枪从来都不曾犹豫过。
汤姆花了十四年,十四年时间,他把最初的两头牛发展成德州最大的牧场,他孤独地奋斗着,不管遇到什么,都无法改变他的意志和决心,面对任何阻挡他的人,他都会去战斗,并战胜他。这是一个孤独男人的全部意志,他拥有铁一般的意志,或者他铁一般的意志拥有了他。总之,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想法,他决定的事情就会不顾一切,他也从没有失败过。固执和坚定是一个男人唯一值得骄傲的品质。
然而,这一次他却找不到那个和他战斗的人。牛肉价格暴跌,他即将破产。马修看得很清楚,他害怕了,他害怕失败,他害怕十几年的梦想一下破灭。然而,害怕没有使他软弱,反而更加固执。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要走那条从未有人成功的路线,将牛群赶到密苏里。
然而半路上,牛群发生奔逃。粮食和咖啡损失殆尽。而此时不断传来消息说,更近的堪萨斯州已经通了铁路。这时候,面对手下的抱怨和对转道堪萨斯的渴望,汤姆再次选择了坚持。因为一直以来只有坚持才让他一步步成功地走下来,他的生活太艰难以至于根本不容权衡和抉择,他有的只是坚决和果敢。他甚至在艰苦的条件下更拼命地逼着手下赶路,路遇水源也不停下休息。有人想要半路逃跑结果被他亲手击毙。
然而这次他注定是错的,因为堪萨斯确实通了火车。这次连他的养子马修,这时候已经长成了一个比他更出色的枪手和牛仔,都站到了他的对面。
在一次决斗中,他的枪被打掉,马修带着队伍北上前往堪萨斯。第一次有人能阻止他的固执,恼羞成怒的汤姆撂下狠话:“你应该让那些人杀掉我的,因为我将会杀掉你。我会一直追赶你。每次你都会在惊恐中回头,总有一次你会看到我,那就是我杀死你的时候。”
而当汤姆最终追上马修,不得不面对决斗时,却发现原来他们两人性格是如此相似。最终他们谁也不愿意真的伤害对方。
(三)
这是一部关于男人的电影,却完全离不开女人。
芬和玛莱是片中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然而却贯穿着始终。甚至决定着剧情的发展。
本片开头芬深情脉脉的表白,却被汤姆坚决地拒绝了,他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要她,只是因为他的执拗。这导致了芬被印第安人残杀。这是汤姆一生的伤痕。他的深沉和坚决,难道不是憋着一股对命运的憎恨和反抗吗?不然,男人难道还能去后悔吗?
而苔丝•玛莱担当了缓解汤姆和马修矛盾的重任。她深爱着马修,就如同芬深爱着汤姆。她一眼就看出汤姆和马修在性格上的相似。所以她能够一直掌握着汤姆的思维。他了解汤姆的伤痛。一个男人为了一项事业奋斗,不顾一切地坚持,难道不正是为了有人能够继承这一事业吗?她的经历她的感受甚至和芬是相通的,所以一下子打开了汤姆的心结。他直接觉得应该让玛莱为马修生个儿子。
然而汤姆习惯了坚持,他还是坚持要“杀死”马修。最后两个男人在泥土中厮打时,玛莱终于爆发了。正是她的爆发,父子俩放下架子,终于接受了在内心彼此关心的事实。
汤姆曾经亲手把他母亲的手镯给芬带上,当他从印第安人手里夺回手镯时,手镯就给了马修。而马修又将其送给了玛莱。这手镯于是就象征着不断转移着的女性角色。
有趣的是,马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女性角色。开始时汤姆的一头公牛和马修的一头母牛结合成牧场,马修在汤姆面前就成了女性性格的象征,在马修面前汤姆是一直专横和刚愎的,他一直认为马修太过软弱。
而汤姆和玛莱的一段谈话也颇值得玩味,他希望马修的儿子能够继承这个牧场,他却不断地称这个孩子为自己的儿子。
虽然电影中马修和汤姆是单纯的父子关系无疑,但霍华德•霍克斯这样高超的导演总能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这其实暗示着西部片和西部世界众多的同性恋主题,这一点以后将会有一篇专题讨论。
男人再如何坚持,无所畏惧,他的故事再笔直,故事里最终还是离不开女人。


本片中的红河,即今天的雷德河,是俄克拉荷马和德克萨斯的边界线。北岸的俄克拉荷马历史上就是印第安人居留区,即电影中的“Indian territory”。
如果说《关山飞渡》是约翰•韦恩的成名作,那么《红河》则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演技派和一线明星地位。据说约翰•福特看过本片后感叹“想不到约翰•韦恩这狗娘养的还会演戏”,这才有了二人之后合作的《骑兵三部曲》和《搜索者》。

 3 ) 《红河》拉片节拍表

开场画面:

一次赶集中,唐森执意要脱队,要去南方发展自己的畜牧业。格鲁特要跟随他。

主题呈现:

唐森和心爱的女人分别。

铺垫:

走了一段路,两人发现身后的羊队遭到印第安人袭击。半夜,他们成功阻止了印第安人的袭击,但发现女人已经死去。准备离开之际,他收养了幸存下来的男孩。

三人刚到德州理想的土地,就遭到驱逐。唐森一言不合,打死了地主的手下。他们畅想起了未来:牛队成群。

催化剂:

但战争使得南方市场遭遇毁灭打击。在马修从军队回来后,三人商量去北面的密苏里卖牛。

争执:

手下开始给牛印标记。唐森连别人的牛也要印,遭到了手下的质疑。其他牛场主赶来,提醒他此行的危险。唐森坚定自己要走的决心,牛场主的手下谢利也想要加入他们。

两个年轻人互相欣赏,比试枪法。格鲁特阻止了手下偷糖的行径。

晚上,手下们玩牌。格鲁特输给了印第安人自己的假牙。唐森过来让所有人签字,并告知此行的凶险。一部分人离开。

第二幕衔接点:

清晨,一行人出发。场面蔚为壮观。

B故事:

夜里,大家聊起此行的难度,谢利提供了另一条路:堪萨斯。但被唐森否定。

他们经过一片水源。唐森不肯让手下休息,激起一小部分人的不满。

娱乐游戏:

晚上,四周都是狼叫。唐森和手下丹畅想起拿到钱的计划。大家很怕遇上牛群狂奔。

手下偷糖时发出剧烈响声,整个牛群奔跑起来。丹在路上被碾死,装满食物的篷车毁了。大家把牛群赶到峡谷里,总算让牛群停下来。

唐森给死去的丹念圣经,又要鞭打肇事者,被马修及时救下。唐森失去人心。

路上遇到暴雨,加上没有食物。手下怨声载道。唐森带头吃难以下咽的食物,告诉人们无法回头。

中点(伪胜利):

途中,牛队遇到重伤的人,描述自己的牛队被印第安人赶尽杀绝的经历。他差点被吊死,同时也谈到去艾柏林的另一条路。其中一个手下表示,不愿意继续,除非转战艾柏林。唐森杀死了毁约的三个人,人心尽失,还伤了腿。即使是心腹马修和格鲁特这次也不愿意站在他这一边了。

坏蛋逼近:

早起,唐森发现三个人擅自拿走物资离队,让谢利去追。

终于看到红河。大家都很高兴。唐森执意当天就过河,不给手下休息的机会,认为这样就没人会跑了。

晚上,休息时间。唐森不愿意抚慰手下,也不敢睡觉,生怕有人又溜了。

马修听到别人抱怨唐森,不是滋味。

一无所有:

天亮,谢利带着叛徒归队。手下大骂唐森疯了。唐森要吊死他们。马修看不下去,带头反抗。受伤的唐森不敌马修和众人,眼看着他们带着牛队往南。

临走前,唐森发誓要回来杀了马修。

灵魂黑夜:

夜里,马修和格鲁特担心唐森的追赶,对自己选择的路也不太有信心了。

路上,他们遇到被射死的牛。马修派谢利他们去前面探路。

晚上,马修睡不着。

探路人回来,说前面有其他队伍的驻扎:酒、赌桌和女人。马修顺从民意前往。

到了驻扎地,那里正被印第安人围攻。马修派整支队伍前去帮忙。遇到了受伤的女人,救了她。

晚上,驻扎地举办舞会。女人对马修念念不忘,通过谢利和格鲁特知道了马修的事。

女人前去找守夜的马修,两人互诉衷肠。女人想帮助马修。两人拥吻。

半夜雨越来越大。大家决定连夜过河。马修也决定放弃带女人走。

唐森带着人马来到驻扎地。女人接待了他。女人无法让唐森放弃杀死马修的念头,但唐森答应带女人一起走。

第三幕衔接点:

马修带领手下来到了铁路旁,继续前进到了艾柏林。

马修将牛卖了一个好价钱,但依然忧心忡忡。

晚上,马修在宾馆房间见到了女人。女人告诉他天亮唐森就会来杀他。

结尾:

第二天,所有人都在等着。

唐森来了,要马修拔枪。他死活不拔。唐森扔掉两人的枪。他们扭打在一起。

女人受不了,用枪制止了他们。她意识到两人根本不想杀死彼此。

终场画面:

唐森笑着要在新的印记上加上马修的M。两人和好如初。

 4 ) 用武力解决男人间的爱

甚至分不清约翰韦恩和格里高利.派克哪位更早些,但是,从看的黑白片开始, 便对他迷恋起来。大学的时候,电影欣赏课,黑黑的教室里面,老师像木乃伊一样 盯着电脑,投影仪上,下面窃窃私语。
废话说多无益,还好这部片子,故事娓娓叙来,有些味道,因为说来惭愧,这 是我第一个看的西部片,第一步印第安人出场的电影,而且刚开始,有个踌躇满志 的帅哥,有个温柔可人的美女,期待着一段爱情故事的发生。
只是很遗憾,后来美丽的公主抱着遗憾被新墨西哥的土著屠戮,最后的念想也 断了,接下来硬汉汤姆·唐森和大叔义子之间的演绎,就像《士兵突击》一样变成 男人的故事。后来情节展开,越看越有味道。
两个主题:牛仔精神、爱的理解零碎点点滴滴,慢慢写下。
一个男人要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有时候不得不把爱情暂且搁置下来。这 是唐森离开情人来到牧牛乐土德克萨斯的最根本原因。然而没有行多远,就遭遇到 了印第安人的埋伏。说实在的,没有道义也没有人性,简单得就像当年英国的探险 家史坦利爵士勇闯非洲,达尔文主义主宰着梦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强壮 的唐森用刀子捅死那个墨西哥土著时候,没有同情怜悯和也没有道义的忏悔,只有 梦想的继续。
是男人,就该有追求,就该最求最基本的三样东西:枪、汽车、美女,如同当 年的冷兵器时候追求宝刀、宝马、美人一样,唐森就是这样的,快枪,是他占领土 地的最好语言和武器,宝马和美人没有,有的只是剩下的和养子马修的两头牛,这 是千辛万苦之后的创业资本。
另外,是男人,对于彼此的爱总是无法说出口的,父子之间是相互信任相互理 解的,但是,男人本身的雄性激素决定彼此绝对不能妥协,就像两头争斗的雄鹿, 毫不退让,马修后来认识的女朋友有些突然,但在我看来也仅仅是调味剂,父子之 间痛斥,总算让这两头倔牛冷静下来,看来男人之间的交流,肢体动作比语言更有 优势,不打不抗争,是无法和解的。这就是男人的爱的表现形式。明明彼此相知,可必须在经历一番对抗之后才能把酒言欢。
唐森老了,马修就是当年的唐森,如同当年出家,他有着自己的判断。刚开始 我很为马修的选择担忧,害怕最终没有办法出售牛肉,后来很轻松地解决掉问题之 后又为唐森马修两虎相争必有一死一伤,后来我才发现,我瞎操心了,毕竟父子情 深,毕竟是男人间的理解方式。
约翰韦恩太帅了,不论是杀人还是在像唐三藏哪般喋喋不休地念叨尘归尘土归 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话。有点假慈悲,但是却是作为一个开拓者应有的气概。 差点要娶义子的情人,而且出语不逊,十足的一个野蛮人,真性情啊。至于三下五 除二,在架空之后迅速组织在追击,可见其多年的历练使得他成为一个老枭雄。
万牛奔腾,场面恢弘,波澜壮阔。一种历史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或许,男人间不怕误解,武力是打开误解的钥匙,但必须由相知+掌握着。
或许不完美,但绝对男人,所以绝对让我痴迷。

 5 ) 20230927 Red River(1948)

看的是上色版的。摄于好莱坞鼎盛时期的典型西部电影,偶尔插入一些手稿的日记一样也是当时的特色吗?平时他们说话很多俚语,不是很听得懂。其实觉得这种老电影的配乐很好,几乎每一本都有固定的主旋律,现在的电影背景音乐太多,太乱了。

这位牛仔哥果然是这么固执,上来就是拒绝带着情人走,把妈妈的手镯送给了她,也不懂为什么。和印第安人干了一架,发现情人被这个印第安人杀了。然后就遇到了一个骑着母牛来的男孩。

Tom Dunson和所有老牛仔一样的树立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设,拍他坐在石头上配音幻想自己会拥有很多很多的牛,red river D的品牌,然后放十四年后的牛场的镜头,再一转就是他们三个人十四年后的样子了,然后他们即将破产了。这个剪辑效果还可以,但是这种过于理想主义的东西我还是希望多看到一些过程,而不是就这么一笔带过了。虽然西部电影似乎从来就不喜欢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枯燥的时间上。

不懂这些牛仔为什么就是喜欢把两个皮带系在屁股的位置。。但是Matthew还是很帅的,Groot那个老头也挺可爱的。

在马背上几个男人在争执,协商似乎是这类电影常见的片段,最后Cherry决定跟着他们,同意了Tom的赌博,把别人的牛也印了自己的记号。然后一群牛仔在帐篷里打牌也很西部。

“There will be no quitting along the way, not by me and not by you. There’s no hard feelings if you don’t want to go. But just let me know now.”

去Missouri的清晨拍的还是很不错的,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大群大群的牛羊扫过,很多仰拍的镜头,骑在马背上在昏暗广袤的苍穹下点烟。每一次在行军过程就会放交响乐,然后Tom不让马队牛仔在水边休息音乐就停了,很离谱。。感觉他的很多行为单纯就是自己和自己杠上了。

Stempede的那一段拍的也很好,先是coyote在叫,然后一不小心碰到的铁器,那些牛就开始狂奔,配乐也很让人紧张。那些牛角就像大片的海浪,几个人骑着马和镜头相对静止背景是那些混乱的牛群,这种镜头到底都是怎么拍的。给被碾死的牛仔的老婆买Red Shoes呼应的挺好的。

Tom的固执就是那种他和周围人说话都是命令和通知事实的口吻,暴雨的时候只有难吃的食物和咖啡。“Like it or not, that’s it.”

然后大家都更想要往南去Abilene,Tom直接毙了几个“quitters”,“You agreed to finish this drive. I’m gonna hold you to it.”过Red River的时候还是挺壮观的,先骑马下去试深浅,然后一群的牛滑下来,还有从wagon里的视角。

Cherry不回来他就一直没有睡觉,Teeler回来了,然后Tom说要hang them,每个人制止别人和表达抗议的方式似乎都是开枪。

Groot说 “You’ve been kind of a habit of me I guess.”但是还是说“You are wrong Mr. Dunson.” “You should let them kill me cause I’m going to kill you…Every time you turn around, expect to see me. Cause one time you’ll turn around, and I’ll be there. I’ll kill you Matt.”

Matt的眼神戏拍的挺好的,然后Tom站着看着他们所有人走拍的也很好。然后晚上他和Groot在算Tom会不会追上他们,追上了会发生什么,Teeler做噩梦都在喊gun。。但是他们晚上就盖一条被单真的不冷吗。

Buster带来的好消息,women, dance girls, dice table, whisky, bean, coffee…这些就是那些牛仔最喜欢的东西了笑死。

在那个女演员Millay还是很美的,在驻扎地打印第安人被射中一箭的桥段也设计的很不错,所以说她就是对Matthew一见钟情了?浓雾枯树林里那段拍的也很好,塑造Millay比最开始的那个女的好多了,他们会有一些可以说话的理由和相爱的契机。

“You love him, don’t you? He must love you. That wouldn’t be hard.”

“Don’t tell me what to do Mr. Dunson”感觉Dunson确实对女的无可奈何,没搞懂为什么Dunson愿意听这女人的话,也许她说的话让他想到自己以前的情人吧,他也是觉得女人不够强壮不肯带上路,也许他不想让Matthew有一样的遗憾,这一次他同意带Millay上路了。

这种呼应的传承主题的剧情还是挺有趣的。遇见火车的场景拍的也不错,大片的枯草丛,牛群,飞扬的尘土和老式火车的浓烟。进集市的场面也很壮观,配了很热闹宏伟的音乐。

然后去问价,听到$20 one head那无法掩藏的开心满意演的也很不错,还有Matthew进酒店房间拔出枪,让人几乎以为Tom在他房间里。。然后镜头慢慢转过去在音乐到高潮的时候看见了Millay。

肉搏的配乐也确实很强,但是搞不懂为什么那女的一开枪他们俩就莫名其妙和解了。感觉有点逻辑不那么顺。

很难不爱上Matthew。。他没有那种西部电影的固执英雄主义没有刚愎自用,而且很听从大家的意见,其实也很爱Tom,但是关键时候又能拎得清。

这部电影并没有聚焦在外部的争斗,反派并不是典型的印第安人。而是只是Tom和Matt的斗争,或者是固执的Tom和自己的斗争,他是电影的主角,似乎也是反派,最终证明他的固执是错误的,这确实是比较特殊罕见的地方。

 6 ) 上帝为何残忍?

《红河》故事发生在内战刚结束、南方经济萧条的德克萨斯。这里人很少,马匹也不多。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为荒芜之地带来人口与牲畜的故事——你蛮可以说这里一篇荒芜,只要你不把印第安人算作人口。Thomas Dunson (John Wayne)与Matt Grath(Montgomery Clift)是父亲与养子。Dunson刚失去他的恋人后,就遇到了这名失去依靠的儿童,收养它长大成人,正如他从零开始建立起一个牧场。接着,在类似意义上,他相继失去了它们——先是因为面临有货无市的南方市场,他们不得不走上了一场大型赶集;接着因为这场赶集如此艰险,以致于Wayne逐渐沾染了奥赛罗式的猜忌,变得铁腕专权。Clift忍无可忍,因此联合了他的部下一起政变,从此与他决裂。

本片的评论有一些习惯的成见,而我想在此一一反驳他们。

(1)我们看到Dunson陷入到Garth的父子争执之中,最终Clift取代了他父亲的位置。这似乎在复制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男人想要延续他的生命,而他生命的延续倒又反过来,或许将要终止它。

(2)更多影评表达了对于本片中女性角色刻画的不满,他们既指责本片中的女性形象刻板单薄,又指责本片中女性的作用就是花言巧语,机械降神般地解决了父子两人的争执。

而我想反对这些习惯的成见。

(1)首先,本片其实和俄狄浦斯情节漠不相关。因为养子从没有弑父的欲望,是相反,父亲始终想要杀掉他。而一个想要延续生命的人会想要终止他生命的延续吗?这是自相矛盾的。不如说,他感受到他生命的延续与自己如此不同,以致于不再能认同他是自己的儿子。

(2)所以,这反而也说本片中的女性并非不重要。是Tess Millay令Dunson想起他所失去的恋人。而父亲正好因为儿子将蒙受同样的命运,也将失去他的恋人,才逐渐地同情他。而养子也是如此,才逐渐学会像他的父亲。两者的相似令父亲终于确信他们共享同一种生命。

格外有趣的是,在接近末端,Grath与Milay之间有段对白谈及Dunson(注意,是Grath的父亲,而却不谈及他们自己),这段对白解释了上帝为何残忍。“他在空无一物的地方,建立起一切。起初只有一头公牛、一头母牛,他接着要维持他们。但一切最终都一文不值。” 也许在大战结束之后,人们的唯一希望是看到神,即唯一的父亲终于想起人类也是他的造物,是他生命的一个部分,因此再次原谅他们,将希望带回来。

 7 ) 牛仔的生活和John Wayne

影片气势磅礴,描绘了牛仔的真实生活:他们就是牧场主雇来运送牛只的,打架斗殴不是他们的生活的主旋律,他们的生活实则艰苦、枯燥,依存于大自然。影片里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牛仔们赶牛的场景,有万牛奔腾过河的场景,有牛仔们第一次看见火车的场景,原来火车是要给牛群让路的…..真的很历史、很震撼、很真实,然后也很有趣很好看。

影片描写了两代牛仔,一是白手起家的托马斯•道森(John Wayne扮演),他经过14年的经营终于在美国德州的一片大草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大牧场;而新一代的牛仔马修,在道森的照顾下长大,有着比道森更精到的枪法,还有一颗较为仁慈的心。在赶牛到北方贩卖的艰难旅途中,牛仔们被天气和一路险阻弄得信心渐失,企图逃亡的成为了道森的枪下鬼,被迫留下的都是千万个不情愿,最后他们在马修的带领下反抗了道森, 赶去有火车的地方贩卖。影片好像写的是两个主角,但实际上对马修仁慈和反抗着墨很少,主要描写的还是道森。

仅两部影片,我有点迷上了John Wayne (约翰 韦恩)。1939年,他三十刚出头,是《关山飞渡》带着点神秘的神枪手,他自有副派头,很容易让旁边的人相信他的能力;1948年,中年的他在《红河》中演了一个上了年纪的牛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要面对比自己年轻、比自己有力量的马修。

仅仅10年时间,发现John Wayne老得还真快,真是有了年纪的感觉,面部的线条 、肩膀的曲线以及腿的感觉都有一种老态,不知是全凭演技,还是生活状态造成。据说他六十多就查出肺癌,竟然奇迹痊愈,即使继续抽烟,也未再染肺病。

John Wayne是185到190的大个儿,身板很结实,走路说话很有腔调,常演出西部片和战争片,演出的角色也是特有个性神叨叨的,其实他本人未参过军。

 8 ) FIFF10丨DAY5《红河》迷人的西部与男人间粗犷炽热的情感

第10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红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父子之间刻板强势的评价了!

野凡:

蒙哥马利从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神父变成这部影片中的牛仔,虽然依然英俊却少了给人以欲的感觉。约翰·韦恩所饰演的牛群中的暴君却是可圈可点。操控如此庞大的牛群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影片的拍摄难度很高,而导演成功完成了这项工程。

果树:

西部韵味地道又满溢。还是那句话,这就是打样。让人满意却不够满足。

kc512:

西部片英雄John Wayne踏入四十岁大关的作品,演出以独裁手段带领下属进行艰钜任务的神枪手,后被枪法不相伯仲的年轻养子推翻。男人之间的情谊固然好看,但更好看的是戏里戏外一代英雄的中年危机,在后继有人压力下的焦虑及异化。

子夜无人:

整体节奏不疾不徐,有丰富的史实细节,也因此而具有史诗性。主要人物的形象都像多面的水晶球,翻转中依然处处有光。男主角都一样是刻板、强势、不通人情的面目,但最后一个带着整队人马一起送死,保全虚幻的忠义;另一个被整队人马一起抛下,却反而解开了缠绕多年的心结。最后一场戏虽然显得有些单纯但又不失浪漫的本色,女人的柔情不会让你的权威被践踏,男人之间并肩奋战的深情总是历久弥坚。

心是孤独的猎手:

不喜欢这种糙男人,已经过了对西部片钟爱的阶段。

fire_storm:

霍克斯真是不让人失望。气势磅礴,粗粝而又淳朴,这种天地之间悠悠远眺的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故事上做的不过不失吧,都是些西部片的经典主题。

法罗岛帝国皇后:

迷人的西部,男人间粗犷炽热的情感,父子间天然的对立被化解后,父亲才真正成为了爸爸的角色,而男孩同时完成了到男人的蜕变。

#FIFF10#DAY5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Monty牛仔扮相迷死人,他和John Ireland互相摸枪、射击那段,赤裸裸的调情,似乎又是对Ireland的size调侃,加上两人现实中还有过一段...看着看着我就笑出了声

7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伟大的西部片,有一手绝活那你就横着走天下,不用费脑子费神。没有,就给走天下的人撵牛,也省的给别人念圣经。渴了就喝咖啡,饿了就吃牛肉,见了女人就上,遇到赌桌就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8分钟前
  • 战马空肥
  • 力荐

设想有一天全世界都被钢筋与霓虹覆盖,生活将会多么无聊

9分钟前
  • Février
  • 力荐

看过最恢宏的西部片,浩浩荡荡的赶牛路,西部风情尽显,固执的唐森的悲剧爱情在马修身上弥补了遗憾,三个主角活灵活现,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没有刻意的黑印第安人,没有警长,没有亡命徒,没有赏金猎人,只有西部风情和恢宏的西部开拓史,经典的西部冒险片。

13分钟前
  • Lumity
  • 力荐

看的时候我脑里对比的是《七武士》,很老派的娓娓道来(尤其还安排了一个画外音叙述者)。约翰·韦恩的角色强悍不失狠辣,创业时抢墨西哥土地拔枪就射、面对手下打退堂鼓时拔枪就射、面对养子的背叛(误)拔枪就射,他身上有股充沛的蛮力,而且和《七武士》对比的话,两者背后的地理学注定了精神层面的不同:狭小的日本列岛装不下武士魂魄的声张,而广阔的美国西部却为牛仔提供了恣意妄为的生命舞台……这片子在呼应南北战争的背景上也做的很好,百废待兴的年代,就出现了这么一批开疆拓土的箭头人物,也是美国精神的一种注解。其实最有趣的是片中的女性形象,父子两代人相似的经历,却因遇上了精神气质不同的女性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女性和民族的两个维度上都有讨论的空间。老助手的假牙和嗜甜食的成年人等细节也有趣,万牛奔腾的大调度气势逼人

1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5/10,这片子现在看起来实在是乏善可陈。Montgomery Clift是影史上最性感的牛仔!!!

20分钟前
  • owen
  • 还行

枪战、人潮、偷袭、绞刑、背叛、复仇、情爱、光荣,几乎具备所有的西部元素同时又独具特色,与赤胆屠龙同为霍华德·霍克斯最成功的西部片。蒙哥马利&约翰韦恩的分裂与和解、不拔枪的经典对决,未被忽视的女性角色刻画,实拍千牛奔腾横渡红河气势磅礴

24分钟前
  • 一只麦麦
  • 推荐

1.一部体察牛仔经营生活的西部片佳作,经典性与反类型创新兼具。2.广袤壮阔的西部荒原,白手起家的执著牛仔,一段驱赶群牛的漫长旅程,危机四伏,人心惶惶。父与子之间的冲突终究无可避免。3.约翰·韦恩既是坚持原则的英雄,又是严酷无情的反派。而女性的介入则弥合了男性间的仇隙。4.这是蒙哥马利·克里夫特的大银幕首秀,迅即一鸣惊人,片中他与另一个牛仔之间的对话颇具同性暗示。5.数千头牛在夜间惊逃奔窜的场面至为震撼,还有牛群渡河涉水的镜头,各种实景与外景拍摄(除了结尾,几乎没有室内戏),调度难度高。6.不乏幽默段落,比如每次杀人后次日早晨都要为死者念祷文,那副输掉的假牙总要来回转手使用,还有为了偷吃糖而导致锅碗瓢盆失控引发牛群慌乱的小伙子。7.迪米特里·迪奥姆金的配乐荡气回肠。8.对印第安人的呈现依旧负面刻板。(8.5/10)

2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原本铁汉柔情的道森被不幸的命运凿蚀成了域情滞着黔驴技穷的统治-欲望型强力意志者,命运的复仇者,以残酷报复命运的残酷 (略像奥胖影片男主)好在最终认清自我走出怪圈回归铁汉柔情,老人与海的意志与独眼巨人的意志是两回事,马修是“不忠不孝”逆子与基督教博爱精神圣父的矛盾结合,两人相互影响殊途同归

30分钟前
  • c. velasquez
  • 还行

好养眼的西部片,约翰·韦恩没变老之前也是一枚大叔型小眼帅哥典范。可惜多年后,落寞了的蒙哥马利推掉了[赤胆屠龙]里酒鬼的那个角色,不然[红河]三主演就又可以重聚了

32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约翰韦恩」作为美国集体神话与复杂情感的图征存在,其往常坚忍刚毅的形象在此实现了颠覆,这正是对韦恩所代表的persona的人格重写;影片不像同类作品着力在于英雄接班人对理想父亲的「接棒」仪式,而在于其对父权的反叛,亦是对经典西部神话的解构与背离,这标识着其进入巴洛克阶段;女性仍作为驯化者得以调停父子冲突,达成一种合乎想象的妥协与圆融;但霍华德霍克斯却将其书写得平庸而冗长,唯有(必要的)最后决战似乎才唤起了西部片的情绪点

35分钟前
  • 四月特吕弗
  • 还行

对抗父权/强权是不是西部片的精神之一?反正从某种「孤胆英雄」/「救世主」的角度看,西部片从来就是「叛逆」的载体,驱牛易居则是人类自远古时代到技术时代之前最为壮丽的行为,属于人类童年时期的「英雄主义」,这两种精神在「红河」中汇合,成为人类电影精品也不足为奇。

39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前半直到驱使牛群过河为止都极好,场面宏大壮观,操控成百上千头活生生的牛按照需要奔跑,半夜受惊和横渡红河两段即是经典之笔。从撇开约翰·韦恩便开始降了一档,剧情走向顺利得不可思议,缺乏敌人磨难,面对几乎没有反面角色的情形,硬是把正男主掰成反一号,结尾就像是强凑出来的局面,太奇怪了。

4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唯有在霍克斯的西部片里可以看到,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决斗时,同时向他们责骂甚至开枪的会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之所以比在场的所有男人都要强大,是因为只有她能理解这两个相爱相杀的男人背后的无法坦诚相待。霍克斯轻松轻松地颠覆了这么多年的西部片以及男权思想,或者他压根就没打算冠名去做一个“颠覆”什么的前卫形象代言人。他只是比谁都明白男人与女人的逻辑、情感以及关于这一切的悖论。

4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真是波澜壮阔,用祛魅视角去刻画真正的西部牛仔那与土地和牲畜相互依存的生活,悄然间在文本里还投射出对父权的挑战与和解;霍克斯调度着实煞是强悍:近万头牛夜间惊起肆意狂奔自是令人震撼,十数人肃立对峙却也有如此这般的效果,服。

5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西部拓荒史·汰旧立新篇。十五年前,道森的勇力锐气和形势判断都在高峰,就连运气也站在他这边,才能唯一脱队幸存抢地成功,建立起了上万头牛的大牧场。可十五年后,他过于自负错判路线粗暴对待下属,甚至那发型都在配合剧情往恶霸方向猛靠,被后起之秀养子马修取代自然在所难免。这马修,俊人鲜肉一枚,武力值领袖力却不输养父,更是新世代新价值的综合体,民主理念人道主义甚至同性隐喻。可尽管对立却非颠覆,所以制止了绞刑却要遏制报复,最终的“决斗”方式也必须降格到西部片难得一见的拳脚相加(此种烈度的交手通常只是搁在片中酒吧的小过场),再由传统霍克斯式强硬&魅力女主角斜刺杀出修复父子裂痕重塑牧场帝国……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56507475/

5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足矣和1948年约翰·休斯顿的《碧血金沙》同居当年西部片之冠,万牛惊奔与渡河的景观大气磅礴,摄影机的机位摆得很震撼,可与《关山飞渡》中的经典战役相媲美,但印象中霍克斯的西部片NO1仍是《赤胆屠龙》。

60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这其实是一个很情怀的故事,荒漠牛仔,然后是挑战父权的成长者。大场面控制很漂亮,大群的牛在全景中看起来非常好,好像那个火车司机说的,they even smell good。约翰福特和克里夫特平分秋色,一个帅气一个老道,那果然是个美好的年代。四星半。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故事上没什么特别,经典西部片套路。这种拓荒的艰难,命运的挫折在手法上和The Big Trail如出一辙。片中刻画的人物情感比较完整,无论是两代人相似的爱情还是其情同父子的纠葛。

1小时前
  • Nakadai
  • 还行

经典西部片,牛群过河在当年也算大制作了吧。 其实故事套用到当下的话就说,初创企业老总,几个人打拼,公司不断壮大。但是公司虽然大了,但是资金链断裂,必须走上市这条路。最终创始人被赶走,新来的CEO完成上市敲钟。

1小时前
  • cocojambo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