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十

HD

主演:唐尚珺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高十 剧照 NO.1高十 剧照 NO.2

 长篇影评

 1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唐尚珺活脱脱就是个书呆子,读书读傻了。 没有什么高谈阔论,这是我心里一早就涌现出来的感想。 我们一直都在被灌输这样的观念:读书时成功的最佳途径。 我不是在否定这个观念,这个观念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们看待这个观念的方式。 很难想象,一个具有健全心智的成年人会做出复读十年的愚蠢行为,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却不去上。 此外再插一句题外话,唐尚珺考取的专业是管理类,这又是一个天坑专业,需要学生读硕读博。这一顿操作下来,大半截人生都过去了,有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唐尚珺是一个很自私的人。 我却不以为然,自私意味着利己,但他的行为对他自己也没有好处哇。 所以说,他连一个自私的人都算不上。 他最多只能算一个愚蠢的人。 自己家什么家庭条件不清楚,还抱着清北这样的学校死磕不放,这种行为与叛逆期的孩子大手大脚花钱有什么区别,别什么事披着考学的外皮就都可以被原谅理解。 最后只能说这样的纪录片真的毫无营养可言,如果实在有的话,只能是告诫作用,告诫在这之后的学子:选择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

 2 ) 立意很高的纪录片

很有深度,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社会的另一面,好多人说跟拍三年,只有三十分钟,说什么剪辑不好,在我看来这根本没有问题,那都是可以后面持续进步,这个题目立意已经相当高了,我觉得是很有思想深度的,如果拿所谓的商业剪辑和流畅手法来要求这种纪录片,也就会失去真实性,不如保持这种原生态的感觉,没有人工揉杂的质感,是很真实而且客观的反应了这个时代文化中所存在的事实,其实就是此时的社会缩影,很有艺术高度,而且很耐看,还有些骂这个主人公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戾气,范进为什么一遍又一遍的考,难道身边真的找不出几个复读很多年的人吗?嘲笑复读三年,五年,十年的人,其实又有什么区别呢,而是这个纪录片要给大家带来的深意是什么,只是单单看这个人为了考个好大学复读了很多年吗?而是看这个社会环境,家庭,贫穷,文化,造就了人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如果只是为了当个新鲜事去看待这个片子,那大可不必去评论,我也觉得这并不是导演的本意,时代反应到个人身上,那会是怎么样的

 3 ) 不值得,真的不值得——高十

在微博上看到讲这部片子的,于是去B站找出来看了看,这片子很短,只有半个小时。

主人公唐尚珺的经历确实很夺人眼球,但是要说这纪录片的质量倒也就是一般,没有深入挖掘唐尚珺复读七年的原因,而且最后几年复读几乎都是一笔带过,只讲了成绩,没说点别的,太敷衍了。

至于唐尚珺本人,我觉得他已经近乎偏执了,其实他就是想要一块清华北大的金字招牌,好让别人觉得他这么多年复读下来没有白读,这种执念真的和入了邪教差不多。如果只是想要60万的奖学金,我觉得以他这么百折不挠的性格考上二本那次就去读工作到现在说不定也攒下这么多钱了。至于他考上中中国政法最后又因为父亲要治肺癌为了2万块钱回去复读,我觉得父亲的肺癌就是个借口,他哥哥姐姐好几个2万块应该还是凑得出,而且他要是早去工作也早就挣到不知道多少个2万块钱。

事实上,我向来认为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专项计划降分的除外)人,都是在学习方面有着过人天赋的,清北并不是只靠单纯的努力就能考上的,唐尚珺复读这么多年,比其他应届生多积累了那么多年的经验也没能考上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使他有朝一日考上,看到清北里面的那些天才,不知他又能否跟上别人的脚步,还是感到更大的挫败。

 4 ) 偏执

不管什么原因,十年的时光,说句偏执不过分,家里这个情况,如果真想学习不如找个可以学校然后考研考博。我考研浪费两年都觉得不适合读博士。复读这么久不是对知识的渴望只是被自己感觉叫梦想的东西骗了。坚持精神可嘉,但是也很可悲。跟社会脱节,不用背负责任,感觉很孩子没有区别。还是建议早点出来象牙塔,感受真实的社会。

 5 ) 随感而发

有很多人从不同方面去解读这部纪录片的真实含义,但归根到底,也只是猜测而已。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读下去也都回让人信以为真,彻底展现文字的魅力。但都说人心是最难猜测的,每个人在想什么,我们在这一方面永远都只是略知皮毛。所以大家就看自己想看的那方面,别人的评论也可以去借鉴,开拓自己的思维。在我看来,我看到的,就是这人很有毅力,十年如一日,不管是为了梦想也好,名利也罢,起码他自己能为他的行为负责。

 6 ) 最高赞影评直接复制粘贴抄袭,被人揭穿删评+拉黑

最高赞影评原文出处

如何评价纪录片《高十》中男主为了考上中科大而不断复读?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300460672/answer/587030242

直接复制粘贴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建议这位豆瓣网友直接改名叫 爱抄袭的小姐姐

 短评

时间不值钱吗

5分钟前
  • 自由呼吸
  • 还行

故事很震撼,我高中复读过一年,当时在所有高三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虽然剪的很平淡,但背后的故事真的是沉重且韧长的。

10分钟前
  • 砂砾
  • 推荐

现代范进

14分钟前
  • 反抢七
  • 还行

拍片和剪辑技巧确实糟糕。真实记录下主角的这几年,令人心生感慨。为什么非要不断复读?起初因为考不上三本,后来因为读不上二本的好学校,后来考上西南政法,吉林大学,都不去,最终去了中国政法。青春不过就这么点日子,这样的重复与坚持,究竟有没有意义?没人能替他作答。算起来,他今年应该也要大学毕业了吧。

19分钟前
  • 楚庄
  • 还行

高考题材纪录片《高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5897173 —— 记得当初去北京电影学院(我最想上也是唯一报考的大学)校考时,遇到有考生说他已经反复考了五六年,而我由于第一年报名出错,才为其复读了一年……即使后来有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老师觉得我很爱电影又挺懂电影,劝我再去考北电?可我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和兴趣。毕竟在北京电影学院学电影是我的心愿,而成为北电的学生并非我的梦想。

2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自私的神经病,丝毫不值得怜悯

27分钟前
  • 卡比受不了
  • 还行

这纪录片拍得太简单了,而这个人的故事很沉重。他在大学里经历了四年后不知道会是什么感慨……顺便西南政法和吉林大学都不去吗?

32分钟前
  • 变日如水
  • 推荐

电视专题片的拍法,可惜了这个题材。影片中的结局并非最终结局。唐同学今年第十五次参加高考了,考上了上海交大护理系,是否报到就读,仍然是悬案。作为前小镇做题家,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复读更浪费青春了,当年我的成绩虽然是比较拔尖了,但我还是填了六个志愿,任何一个上了我都不会复读,幸运的是,我考上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尽管后来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37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跟拍三年就剪成了稀里糊涂的三十分钟,也是可以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时间久,学渣成智叟。努力并非没有进步,只是这代价,并不是谁都可以承受。不得不说,这哥们挺牛逼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38分钟前
  • 阿孝咕
  • 较差

跟人物没关系,人物争议这么多是纪录片把人物模糊了,根本看不懂导演想表达什么,琐碎的流水账,观众就只能自行脑补。人物不够立体全都浮于表面,看见采访导演说:人物是因为家人,父母才选择读书,我并没有感觉到,一直就是看他在复读,复读,踌躇,家庭贫困但是钱从哪里来?看不懂,有高尚也可以有自私,有拼搏也可以有犹豫,跟拍三年,剪辑30分钟,全浪费在说家人如何老去,他还在读书,给人感觉这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啊,没有人物的光芒,一个好人物被导演耽误了。

42分钟前
  • 木兮
  • 还行

我是挺佩服他的。我是挺支持他的。

43分钟前
  • 应小么
  • 还行

亮点是有个好结果。

45分钟前
  • 次非
  • 还行

最新消息是唐尚珺又复读了,明年是第十五次高考了吧。从纪录片中也没有看到新闻之外的东西,多少有点失望。我和大家一样,是真不理解这个人,吉大都不上,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高考压力那么大,多少人一年都累坏了,他能年复一年的坚持十多年也是nb,上大学轻松了生活也能好一点了,为什么就不上呢?第一次考到600+那年就应该上啊,那时候还不到30岁,真是不理解,人大咋就那么吸引他呢?跟拍三年为什么就剪出30分钟啊?300分钟都应该绰绰有余吧。也不知道导演在干什么。7分。

49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还行

感觉是病,没治的那种

52分钟前
  • .
  • 还行

成片很粗糙,三星给的很规矩了。主人公已经26岁的人了,但是很不稳重,走一步算一步,如果他复读只为了考个好学校,我觉得早点读大学塑造更良好的品性重要的多。

56分钟前
  • 为什么是周一
  • 还行

他不是在复读,他已经是在逃避了。没有自己的目标,复读有意义?离个题:听到高考新闻感触有点多,上高中以前对这种新闻很有兴趣,高中以后觉得无所谓,现在听到就想躲开。还有他们提及的文理不分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也是我经历的(17年高考),这特么是人生给我下的绊子啊,害我也去读了个高四。

59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还行

以前爱奇艺上看的。主人公当初向往更好的学校选择了从大专退学复读,结果一复读就是10年。本片讲述的就是从14-17年他的复读历程。知乎上看到的后续:在本片完结的2017年,主人公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原本以为这是终结。殊不知因为父亲患癌,为了凑钱他头也不回的再去复读。只因为高分复读有奖金。后来父亲去世,处在自责当中的他继续靠复读麻痹自己。2018年考上厦大没去,今年再次参加了高考。其实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因为生在农村,没有享受好的教育资源。为了弥补后天遗憾去复读的故事,可是接二连三的这样,把自己的青春搭进去真是得不偿失。遇到挫折还得想办法往前走,不能总原地踏步不是吗?话说回来,不知有多少农村的孩子,没有好的教育资源,甚至连高中都考不上,连为自己改变命运的觉悟都没有。

1小时前
  • ☘️ Romia
  • 推荐

看之前就知道这个人故事,那时候是带着不解和评判来看他。看了电影之后,觉得这个人其实是非常理智的,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旁人不需要替他决定什么,他也不需要。有时会觉得他有点自私,但同时他的确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扛着巨大的压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我就连再来一次的勇气也没有,又有什么资格说人家呢。他的父母、哥哥看起来都很和善,给他足够的理解,这也许是导演的温柔、也或许这正是唐眼中的世界:并不介意其他人的挤兑、戏谑,也看不到。这是一种很好的能力。

1小时前
  • 片山 墟
  • 推荐

很好的题材,但没拍出内核一个西西弗斯式的人物,不去探究他的内心世界,却把镜头都给了意义不大的东西

1小时前
  • 豆瓣首席江湖骗子
  • 还行

人间悲剧太多,何须看

1小时前
  • 李典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