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1944

HD

主演:Rauno Ahonen,Mikkomarkus Ahtiaine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血战1944 剧照 NO.1血战1944 剧照 NO.2血战1944 剧照 NO.3血战1944 剧照 NO.4血战1944 剧照 NO.5血战1944 剧照 NO.6血战1944 剧照 NO.13血战1944 剧照 NO.14血战1944 剧照 NO.15血战1944 剧照 NO.16血战1944 剧照 NO.17血战1944 剧照 NO.18血战1944 剧照 NO.19血战194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血战194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First of all, I have to say that I had huge expectations about the movie. I went to theater to see some mind-blowing action. I was hoping that Åke Lindman had made something spectacular as his last movie. I also believed in his directing talents. Now I sadly have to say that the movie didn't fulfill my expectations.  The movie was a bit bouncing: Going there, doing that, coming back and going again. Different people fought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sometimes it was hard to follow what was happening as a whole. Well this wasn't too disturbing as the movie still was entertaining. Especially all tank-scenes were amazing. The lack of money, which was clearly visible, was maybe the most disruptive thing in the movie. As mentioned in the movie, there were about 250 cannons and mortars, plus bomber planes, targeting the Tali-Ihantala area. But when the "big fight" came, it looked like about 10 guns were bombing the woods with smoke grenades (And I can say this because I have served in mortar company in the Finnish army). I'm sure it looked like that because there were not enough money to make it look realistic. I was also hoping more soldiers running in the woods because hey, it was supposed to be the biggest fight in the northern Europe!四十危机悲惨世界1958怨恨没有输给美国的男人~混蛋首相吉田茂~另一个黑人女孩电击少女 第一季致不爱我的X人性污点孤岛寻踪燃烧的青春空天猎负鼠怪物计划新包青天遇见·璀璨的你五行刺客第一季女神捕之借刀长安十二时辰永远的长征金装鬼打鬼离别之痛高墙边的混乱第二季五十度黑2015运动肥侠涩之恋搏击迷城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狼血少年 第一季夺命金(粤语版)我想要的圣诞礼物银河护卫队:圣诞特别篇带刀女捕快天涯路客国语版丝路印象万千宠爱于一身夺命狂花偶然的社长第三季转职的魔王哈奴曼超新星2014最后的爱2019

 长篇影评

 1 ) 除了战斗就是战斗

本以为我自己对历史,尤其二战历史还算有所了解,但看了这部电影才想起来,居然以前对芬兰这个国家一无所知,之前只知道有个苏芬战争,还是在二战之前打的,就知道以芬兰的失败告终。可看了这个电影,才对芬兰之所以没被苏联染指有了新的认识。二战后期,苏联横扫欧洲,对于战后对它可能有影响的邻近国家都做了铺垫,大部分与苏联邻近的国家都随着苏联老大哥的解放而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德国更被战胜的盟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而芬兰也是苏联的北方邻国,却一直到战后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政见,这都是因为在1944年苏联反攻欧洲时,与芬兰的战争被芬兰顽强地阻击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放弃了攻击芬兰的企图。作为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的抗争,这不能不说是场伟大的胜利。

北欧各国其实与德国都同属于日尔曼种族,所以,政治军事都与德国有相似之处,不过新奇的是看到芬兰军队就军装就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德国陆军钢盔,一种是类似于德国空降部队似的无檐钢盔,一种是类似于德国冲锋队似的军帽。尤其第三种,乍一看起来,就象中国抗战时期的国军部队军帽,也就是后来八路的装备,上面有两个扣子的军帽。其实中国抗战时期以前,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的良好关系。所以,很多当年的国军从军装到兵器都有德国的影子。而芬兰军队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更有苏制武器,多用俗称转盘的圆形弹夹。从这部电影真正地了解了芬兰军队各个方面,可以用新奇来形容。

这部电影最让我喜欢的是经常有字幕介绍和地图标注,让人很清楚地明白战斗在哪里,同时,电影从开始到最后绝大部分是战场场面,没有女人,没有任何一个与战斗无关的场景。这种手法我喜欢。

 2 ) 自由的力量

以前从没接触过芬兰影片,只是在前几天去淘碟时无意中看到了这部叫《血战1944》的影碟,在好奇中度过了漫长的85分钟。真是纯战争片,片中除了战场就是战场,除了鏖战就是鏖战,印象中,片刻的歇息也只是几个芬兰作战指挥部的镜头和死亡或受伤士兵的鲜血淋淋场面。片中没有女人,没有京剧亮相似的冲锋,也没有咬牙切齿的狠话,有的就是不卑不亢,不骄不躁,顽强踏实地战斗。说真的,看的很不适应。据介绍,此片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可这片子也太冷静写实了,这可让看惯诸如《亮剑》、《大进军》、《挺进中原》等等战争片的我很是不适应,感觉以前我们看到的英雄们其实只是台上的戏装像,而在这部片子里才真的看到了台下幕后英雄们的素面。

 其实,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惨烈的。如果能够避免战争,那我宁肯不要什么英雄。

 因为对这部电影的背景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看完之后仍是一头雾水。印象中,苏联红军在“二战”中都是为了打败纳粹德国而顺带解放别人的,何来以重兵去拼命去占领芬兰呢?看来,以前所接触到的“历史”还是很“羞涩”的,许久以来“她”只是以手遮口作羞涩状,却原来是用修饰过兰花指去遮盖满嘴的黄板牙呀!

于是,只能靠自己补课去“还原”那段历史了。哦,那段历史原来是这样的。

 资料一,据芬兰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在回忆录《历史的见证》叙述,苏联于1939年11月底进攻芬兰时,芬兰孤军奋战,最初得不到外国的任何实际援助,但是道义上的支持并不缺乏,例如国际联盟把苏联开除了出去。当芬兰战斗了一段时间后,英国和法国才开始考虑援助芬兰。我们现在知道,温斯顿·丘吉尔特别希望在北方开辟反对德国的第二战场,以阻止瑞典向德国军火工业供应铁矿砂。因此开辟新的北方战线是可取的。由于芬兰正在寻求各方的援助,英国和法国从1940年初开始提供援助,准备取道挪威和瑞典出兵芬兰,尽管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反对军队过境。这种威胁显然迫使苏联与芬兰举行和平谈判,从而最终实现了和平。由于1940年3月与苏联签署了和平条约,芬兰使瑞典避免了战争,并使挪威不必首先拒绝英法军队的登陆,然后在一个月后又要与他们合作击退德国的入侵。1940年夏天,波罗的海三个国家被纳入苏联版图。出于怕再次受到苏联进攻的担心,芬兰同意德国借道位于德国和德国占领的挪威北部之间的芬兰领土调动军队。这次军队调动为德国大量兵力进驻芬兰北部创造了条件——这是使芬兰卷入第二次对苏战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芬兰与苏联的第二次战争爆发于1941年6月,结束于1944年9月。芬兰军队克服困难,经过激烈战斗,于1944年6月击退了苏联发动的强大攻势。芬兰军队在拉多加湖北部进行的小规模反攻甚至成功地击溃和逼退了苏联军队,但此时其他战场已经停止了军事行动。最后,芬兰向苏联割让领土。此外,1944年9月达成的停战协议迫使芬兰向苏联出借赫尔辛基以西的一块地区,供其用作航海基地和军事基地。芬兰还不得不支付大笔战争赔款。

资料二。芬兰曾经是沙皇俄国的一部分,在俄国革命期间,芬兰获得了独立。但是,1939年又遭受苏联入侵,在这场苏芬战争中,芬兰方面死亡约2万5千人,而苏联军队死亡20万人。但由于苏联国力的强大,芬兰最后还是战败并割让了10%的土地给苏联。1941年,芬兰成为希特勒德国的盟邦,芬兰人曾经帮助德国包围了列宁格勒。但到了1944年,芬兰还是被苏联军队占领了。虽然芬兰在每一次战争中均遭败绩,但却依然保持着独立。芬兰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芬兰宣布中立。而实际上,芬兰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共动员了五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苏联无视芬兰的中立宣言,空袭了赫尔辛基、土耳库等南方城市。于是,芬兰政府向苏联宣战。8月的下半月,芬兰军队在德军的协助下展开了全面攻势,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收复了芬兰在1939年的全部领土。爱好和平的芬兰人对别人的土地并不感兴趣,立即由进攻转为防御,任凭德国百般威逼、劝说,就是不肯前进一步。于是,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强的苏军对峙着。随着德国的接连失利,芬兰越来越希望摆脱德国,结束战争。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已经同意芬兰应该保持民族独立。1944年9月,芬兰宣布退出战争。
好了,这下可以更好地解读这部影片了。这部影片其实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的那段历史,其史料价值要远远大于艺术价值。另有资料介绍,在芬兰国家独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国家关怀每一个公民,尽一切努力去帮助他,真正尽到国家的责任,芬兰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日益平等,到1939年,社会50%的财富掌握在工人、农民手里,芬兰被称为“工人和农民的社会”、“一般劳动者的共和国”。国家能作到真正由普通的劳动者来管理,人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所以到1939年苏联进攻时,芬兰人民就象保卫家一样保卫国家,因为芬兰真正是他们自己的国家。他们保卫芬兰,实际就是在保卫自己的八小时工作制、义务教育制度、国民生老病残全面保险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激发出来的强大力量,即使是强大如苏联强硬如斯大林者也抵挡不住。

 影片中留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几个镜头:那位潇洒地坐着轿车在前线来回指挥作战的芬兰少校;紧张得忘记把反坦克火箭筒扛起而是抵在胸口发射的英勇士兵;脖子被子弹打烂仍拼死战斗的士兵;呜咽抽泣的叙述自己五兄弟都上了前线而自己最小弟弟已经战死的士兵;机警地连续炸毁多辆苏军坦克被少校夸奖时却木讷的“猎户兵”。

 除此以外,很难找到留给我印象深刻的景象了。哦,不,还有,那就是影片中那尚未燃起战争硝烟时芬兰那如油画般迷人的壮丽河山。

 3 ) 塔里-伊汉塔拉战役——自己翻译的wiki资料

【概况】
日期:1944.6.25-7.9
地点:芬兰,卡累利阿地峡
结果:芬兰取得决定性胜利
交战方:芬兰、德国 VS 苏联
双方指挥官:卡尔·棱哈特·奥伊什 Karl Lennart Oesch(芬)库尔特·克尔梅 Kurt Kuhlmey(德)VS 德米特里·N·古谢夫(苏)
兵力对比:芬德联军50000 ; 苏军150000
伤亡对比:芬德联军 1100 阵亡、1100失踪、6300受伤 ;4500-5000阵亡、13500-14500受伤、300多辆坦克、120-280架飞机

塔里-伊汉塔拉战役(1944.6.25-7.9)是二战中苏芬持续战争的一次重大战役。这场战役由芬德联军发起,是北欧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以芬兰的决定性胜利而告终。

【背景】
在1941年战争之初芬军取得突破之后,持续战争就转入了堑壕战。双方隔着战线均没有什么大动作。直到1944年列宁格勒解围后,苏军大本营决定发起一场攻势以迫使芬兰推出战争。
苏军于1944年6月9日起开始向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主动出击,以策应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卡累利阿地峡的各个地段都有交火,其中不少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苏军近卫部队。
6月10日,苏军突破了Valkeasaari的芬军防线。芬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VT防线(Vammelsuu-Taipale)重新组织防御。苏军则在重炮、轰炸机和装甲部队的支援下继续推进。
6月14日,苏军在 Sahakyl? 和 Kuuterselk?地域突破了VT防线。芬军装甲部队在Kuuterselk?发起反击但遭到失败。芬军被迫撤往 VKT防线(Viipuri (Vyborg) 【维普里(维堡)】- Kuparsaari - Taipale)
VT防线失守后的一周内,芬军节节败退。6月20日,苏军在遭到极小抵抗的情况下轻松占领维普里(维堡)。尽管苏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连续突破两道芬军防线,但是并没能消灭芬军主力。这就给芬军在VKT防线有了喘息的机会。
早在6月12日,曼纳海姆就向德国发出求援。6月16日,德国空军克尔梅支队到达芬兰。几日后,第303突击炮旅和第122“Greif”师也到达了芬兰。在这其中,德军提供的“坦克破坏者”反坦克火箭弹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21日,芬兰提出求和。苏联要求芬兰无条件投降,遭芬兰拒绝。6月22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到达赫尔辛基,提出芬军保证抵抗到底是德国提供援助的前提条件。芬兰总统吕蒂对此提供了私人保证。
6月21日,苏军大本营给列宁格勒方面军下达命令:在塔里(Tali)突破VKT防线,前突至Saimaa湖一带。

【双方战斗序列】

芬兰:

卡累利阿方面司令部 (卡尔·棱哈特·奥伊什中将)

芬兰第四集团军 (Taavetti Laatikainen中将)
芬兰第3 "蓝色旅" (Lauri Haanterä上校)
芬兰 第3师 (Aaro Pajari少将)
芬兰 第4师 (Pietari Autti少将)
芬兰 第18师 (原师长Paavo Paalu少将 6. 26被解职, Otto Snellman上校接任),
芬兰 第11师(自6.27起) (Kaarlo Heiskanen少将).
芬兰 第6师 (Einar Vihma少将)
芬兰 装甲师 (Ruben Lagus少将)
第3飞行联队 ( E. Magnusson中校) (33 架 Bf 109, 18 架Brewster “水牛”Buffalo 239 战斗机 及 1 架Fokker C.X 侦察机)
第4飞行联队 (O. Sarko上校) (33 架Bristol “布伦海姆”Blenheim轰炸机, 12 架Junkers Ju-88轰炸机, 8 架Dornier Do-17Z 轰炸机)

德方:
德国空军“克尔梅”支队(Kurt Kuhlmey中校) (23-43 架 Fw-190 A-6/F-8 战斗轰炸机, 24-30 架Ju-87 D 施图卡 和 1-8 架Bf-109 G-8 侦察/战斗机)
德国国防军第303突击炮旅 (Hans-Wilhelm Cardeneo上尉) (6.22加入)(22 辆StuG III Ausf. G 突击炮, 9 辆StuH 42 突击炮)

苏联:

列宁格勒方面军(列昂尼德·戈沃罗夫元帅)

苏联第21集团军 (德米特里 N. 古谢夫大将) (15个师)
第30近卫军
第97军
第108军
第109军


【交战地域】

塔里-伊汉塔拉战役发生在1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南到维普里湾北端、北到Vuoksi 河,主要包括了塔里和伊汉塔拉两个村子。大约在维堡东北8-14KM处。
苏军则在维堡以东地域展开,由塔里村以南向北进攻伊汉塔拉。这一带是卡累利阿地峡唯一可以适合装甲部队通过的路径,大约有10KM宽。
 
【塔里:6.25-6.30】
塔里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
这一地域的战斗于6月20日开始。
第一阶段 (6.20 - 6.24) 是芬兰军队的防御阶段,主要由芬军第18师(下辖6团、48团和第28独立营)、第三旅(4个营)、第13团3营抵御苏军第97军、第109军及第152坦克旅。芬军遭到苏军重炮和轰炸机的狂轰滥炸,但是仍然顽强抵抗,为后续增援到来赢得了时间。
第二阶段 (6.25- 6.26) 是战役的开始阶段。苏军的行动于6月25日早上6时30分开始,伴随着重炮轰击和空袭,苏军于7时30分向塔里村发起了进攻。苏军企图在28日前进抵Imatra-Lappeenranta-Suurpäälä 一线。当天第30近卫军也加入了战斗。苏军试图在Leitimojärvi湖两侧达成突破。苏军在湖东岸前进了3公里后就被芬兰第4师挡住了。在湖的西岸苏军第45近卫师和第109军在Konkkalanvuoret 附近的小丘被芬兰第48猎兵团拖住无法前进。不过,苏联第27团坦克团的坦克倒是强行攻下了Portinhoikka 汇合点,打通了前进的道路。苏联第178师向芬军第6猎兵团第1营防守的Saarela地峡发起进攻但是被击退。与此同时,第97军进攻芬3旅的防御地域收获甚微。芬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不少部队极有可能被分割包围。芬兰第四集团军面临着丧失VKT防线的危险。芬军决定将作为预备队的第18师,17师一部以及第四师的几个战斗群投入战斗进行反击。下午,芬兰装甲师也投入了战斗。芬军计划利用反击将Leitimojärvi 湖西侧的苏军逼回出发点。苏军第27坦克团被全歼,只有六辆坦克被俘虏。
第三阶段(6.27- 6.30)包括德军第303突击炮旅在内,越来越多的援军被投入到战斗中去。随着芬军零散地投入战斗,集中组织防御已不可能所有的芬军部队分为两个战役集群:Björkman 集群和Puroma 集群。苏军实力也得到了加强:一个装甲旅、两个装甲突击团和4个突击炮团赶来增援。芬军计划将Leitimojärvi 东面突入的苏军4个师(46近卫师、63近卫师、64近卫师、268近卫师和近卫坦克第30旅)从三面突破来个“包饺子”,以此夺回主动权。芬军两个战役集群一路突进,最后在相距不到1公里的时候被驻守Talinmylly 村苏军的顽强防御击退。芬军这次突击失败,一方面是因为苏军装备大量坦克和重炮,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讯不畅,几个营各自为战结果被各个击破。Puroma上校日后在谈到这次进攻时仍为在Talinmylly 村外未能合围嗟叹不已。不过芬军的反击赢得了72小时的休整时间,芬军的有生力量第6师和第11师赶到了战场。一些地段有小规模坦克遭遇战。6月28日,芬德空军也开始了回击,芬兰轰炸机和德国施图卡开始轰炸苏军地面部队苏联空军也不示弱,第276轰炸航空师轰炸了芬兰装甲师的指挥部。芬军司令奥伊什中将命令所有部队稍作后撤,苏军也立即攻了上来。6月29日是芬军在整个战役最艰苦的一天,所有的部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过一天的血战,芬军总算稳住了战线。
6月30日,芬军从塔里全面撤退。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芬军在这一地段每天损失近800人。

 
【伊汉塔拉: 7月1日-7月9日】
在接下来战斗中,芬军集结了本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炮兵部队进行轰击。这一方案是由芬军炮兵司令Vilho Petter Nenonen上将提出的,目的是可以更快地修正射击误差。这个时候伊汉塔拉地域成为了战役的关键,芬军利用这一大规模炮击粉碎苏军的进攻矛头。这一行动的火控系统将同时指挥21个炮兵阵地,近250门炮向同一目标进行轰击;火力控制员不单独指引某个炮兵阵地射击,这就使快速集火和快速转移目标十分便捷。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项世界纪录(?)
据苏方将领S.P. Platonov中将所著的《列宁格勒战役1941-1944》(Bitva za Leningrad 1941-1944)记载:
"我军接下来的攻势没有取得进展。.敌军在这一地段集中火力,成功遏制了我军的攻势……在持续三周的攻势中,从 6月 21日 到 7月中旬,列宁格勒方面军右翼的部队没能完成大本营6月21日的最高指示。"
芬军此次行动,调动了卡累利阿地区全部炮兵的一半,其中包括了德国303突击炮旅的StuG III 突击炮(赫希伯格公爵注:苏军也经常在火力装备时把Su-152当固定炮使用)。芬军在接下来的行动里发放了库存的“坦克破坏者”
7月2日芬兰方面截获了苏军的通讯电报,得知苏63师和苏30装甲旅将于7月3日凌晨4时发动进攻。次日晨,芬德轰炸机各40架轰炸了苏军部队,地面的250门大炮则向苏军阵地发射了4000多发炮弹。当天6时,200架苏军飞机和步兵部队也发起了进攻。但是到晚7时为止,芬兰人仍然控制着阵地。
7月6日苏军冒着芬6师18个炮兵营和一个重炮连的猛烈轰击总算达成了一些突破。但在次日就被击退。在13:30 和 19:00的两次反击也未能取得成功。到7月7日,苏军将进攻重点转向Vuoksi 河地域,并将骨干部队抽出来调往爱沙尼亚作战。7月9日,苏军已无力再突破。但战斗仍在继续。


【损失】
芬兰方面称苏军在塔里-伊汉塔拉战役中损失了近300辆坦克,主要是被飞机和“坦克破坏者”击毁的。120-280架苏联飞机被击落
芬兰军队报告说自己有8561人在战斗中阵亡、受伤或是失踪。按照苏21集团军的每日战报和十日总结,苏军伤亡达18000-22000.伤亡数字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21集团军有25%的部队并未参战。

【影响】
塔里-伊汉塔拉战役的结果和芬兰在其他战线取得的一些战果使苏联高层确信:征服芬兰是得不偿失的。红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却被芬军击退了
塔里-伊汉塔拉战役可能是苏芬续战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结局——或在某种意义上,是两场战争——包括1939-1940年苏芬冬战——最终结局的决定因素。塔里-伊汉塔拉战役最终促成了苏芬停战谈判。
苏联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那封电报被截获,这使得芬军提前做好了战斗准备并坚定了防守决心。当然,芬兰Salpa防线在1944年秋季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1944年夏末发生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战事导致了苏芬谈判,使芬兰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得以继续存在。苏芬间的停火协议于1944年9月4日7时正式生效,但是之后24小时红军仍与芬军发生一些小规模的交火。

【相关行动】
在塔-伊战役进行的同时,7月4日,苏联第59集团军向维普里湾的岛屿发起攻击。但是在7月10日进攻芬兰本土时被德国第122师击退
7月3日苏军在塔里战败后,第23集团军试图于7月4日在Vuosalmi渡过Vuoksi河,尽管守河的只有芬2师一个师而苏军有三个师,但是苏军未能扩大登陆场。苏军一直试图突破直到21日才放弃。
由于塔-伊战役的胜利,维普里湾北岸的Kivisilta –Tienhaara战线和Vuosalmi的渡口也得以守住 。在维普里湾和拉多加湖东北岸芬军都取得了一些战果,特别在Ilomantsi战役中芬军围歼了苏军两个师。
7月12日,苏军接到命令停止进攻。芬军侦察兵注意到大批苏军军列载着坦克和车辆驶离芬兰前线。后来这些部队都参加了对柏林的进攻。
7月12日,苏联开始主动向芬兰提出和谈的要求

 4 ) 来自IMDB的简介

豆瓣的简介其实是个短评,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改正。下文来自IMDB。

苏联军队在1944年6月突破了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防线,以压倒性的力量前进。不知何故,芬兰军队必须找到反击的力量,千方百计反击他们。大理 - 伊汉达拉战役是北欧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斗。这部电影通过五个不同的故事描绘真实的事件。

概要
Tali-Ihantala 1944是一部基于实际事件的电影。这部电影描述了北欧国家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芬兰人的一场决定性胜利而告终,最终确保了芬兰的独立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战斗中个人和单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生存需要运气,站在残忍的韧性和残酷。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而只有少数人还活着。这是一个关于捍卫我们国家的故事。

 5 ) 以小博大的苏芬战争

2022.06.23

1944年的战役是苏芬最后一次战役,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几天后苏联向芬兰发动总攻。苏军赢了战争,芬军赢了尊严。小国对抗大国,芬兰又一度站队纳粹德国,战争拼的是国力,芬兰毕竟是小国,其战争动员潜力远远不如苏联,面对不可能战胜的庞然大国,芬兰军队只能是以战求和,让苏军承担不起胜利的代价,最终还是英美苏之间的大国博弈,让苏芬重新签订协约,芬兰虽然割地求和,但避免了类似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赢得了今天的富庶自由,北欧海盗的后裔,真的惹不起。

芬兰是一个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在战争初期,芬兰紧跟德国,又避免全面靠拢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芬兰一方面在表面上维持和德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又萌生和苏联停战的想法。在拉普兰战役期间,芬军在苏联的巨大压力下进攻德军,但又避免和德军的冲突全面升级。所以,芬兰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也是大国博弈中小国求生存的常见做法。

这场战争基本上打成了拉锯战,你今天打过来,我明天打过去,这种消耗战对于小国来说极为不利,芬兰侦查兵从望远镜里看见苏联的坦克源源不断的用火车运来,惊呼俄国的供给似乎没完没了,兵员在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这就是小国和大国之间的差距。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芬兰士兵的头盔和军帽很杂乱,都是德式的,武器则大部分使用苏军的波波沙,还有德械装备。

 6 ) 大森林里面打个没完

1,战斗接着战斗,很紧密,没有任何多余东西,可就是分不清到底是谁打谁

2,演员的动作表情什么的个人觉得有点轻喜剧,怪怪的感觉,像老电影

3,很多芬兰连队士兵们之间的表现,都是很乐观英勇的,俄国人始终很神秘,每次冲锋时务必迅速,可就是看不清他们的样子

4,这么美的大森林,为双方都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可看片过程中我老在想,大家至于把那些大铁怪物开到森林来吗?坦克也就在路上林中路上还有点作用,敌人全部分散隐蔽你怎么找啊?这么些森林,你真就能真正占据吗?好多炮弹直接把树炸断了啊,多好的木材啊!

5,这么辽阔的大森林 ,如此美妙的大自然,自以为文明的人类啊,在里面辛辛苦苦打来打去头破血流这是干什么嘛?

 短评

道具似乎做得不错,纯男人战争戏,但就是觉得缺乏高潮……

2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谨以此推荐给二战影片迷!基本上没什么故事,也没主角,看了以后对海报人物已不记得了,但是里面的战争场面相当过瘾,声效尤为震撼...一部标准的战争片。

3分钟前
  • 草头
  • 推荐

看的云里雾里,弹幕撕得很开心。往好讲,节奏不错,朴实,精确,还原,不加渲染。而另一面是,切换不清晰,层次几乎平面。可以说,这是一部军迷专属电影。7

6分钟前
  • 严冬
  • 还行

很写实的电影,突现惨烈,没有高大全

11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平实的角度,道具倒是满专业的。

14分钟前
  • 牛大
  • 还行

看1944的时候度娘跳出来这部芬兰战争片的搜索词,看豆瓣倒也有蛮高的评分。实际看完的感觉,不是很成熟的电影。主线模糊,人物刻画模糊,战争场面的表现也比较业余。属于有想法,有史实但芬兰电影水平就这点的感觉。

16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还行

全片最大感受就是毛子有无穷无尽的萨特卡,而琴魔除了斯特姆没有能打的。不过相对于主体思想英雄传记,这是真正的纪实战争片。主角伤亡惨重,最后仅仅守住基本地盘,而不是光荣伟大的胜利。

17分钟前
  • 一次性射出成形
  • 力荐

在爱沙尼亚再次被苏联占领的同时,芬兰人血战1944,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主权,保住了每一位芬兰国民超高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

18分钟前
  • 旧城
  • 推荐

牛,很好的电影

21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道具很优秀。其它方面一般般吧。前100分钟芬军都是败,没明白最后10分钟怎么就扭转战局了,是因为终于敢于使用炮兵和空军进行狂轰滥炸吗?

24分钟前
  • heima624
  • 还行

还挺喜欢这种纪录片似的电影。看他们各种捡装备也挺快乐(虽然挺惨的其实。开不成Panzer能让我开个StuG III也行啊!

29分钟前
  • Mephistopheles
  • 还行

和前篇《冬季战争》一样,属于后续战争的《1944年塔里-伊罕塔拉保卫战》以普通士兵或者说普通人视角来看战争,连将军元帅也是普通人的样子。虽然是芬兰稳固国本之战,但一点没有“弘扬”民族主义的高调,老老实实地拍死亡、逃跑、英勇。想想苏军“解放区”被蹂躏的惨状,芬兰人实在太幸运。

32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苏芬战争的芬兰角度~

34分钟前
  • 老探戈
  • 推荐

流水账,怎么评价这么高。同名爱沙尼亚电影也一样,这还不如那个。

35分钟前
  • 满地
  • 较差

这是二战一个非常局部的战场,隶属于同盟国的芬兰与苏军的战争。这部片子让我深深体验到啥叫节节败退,就是一段连着一段的各种撤退,扭转战局的竟然是情报,就比较微妙了,可见情报在战争中虽然不起眼但是很重要,芬兰虽然是个小国但是这场战争打的有点现代战争的味道了,空军对陆军的制约,步坦协同作战等等,体现的很明朗。影片并不好看,一旦没有炮兵或坦克火力掩护,步兵们就是开两枪一顿跑。没啥大意思

36分钟前
  • Hq丨Zx珊瑚灬
  • 还行

在战场上,如果你的亲朋好友穿着敌方的制服向你冲过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举枪把他射杀。打仗就是这样,把无数鲜活的生命变成不会思考的杀人机器,再用无数这样的杀人机器成就一个“伟大”的党或国家,至于打的旗号是反万字还是镰刀斧头都不重要,本质是一样的

40分钟前
  • 巴巴罗萨
  • 推荐

分数:65 胶片拍摄制作,画面颗粒感有些过于粗糙,各别镜头甚至为雪花点。整体节奏把握有些乱,有些散。影片也无唯美调色,光线一般,但拍摄风格还算写实,制作踏实,不炫技。花絮:作为德军的芬兰籍军队对弈苏联军队,热衷使用苏联轻兵器。

45分钟前
  • 天姿高朗
  • 还行

1941年6月芬兰与德国结盟入侵苏联,在列宁格勒北部转入堑壕战。1944年列宁格勒解围,苏联欲通过一场攻势迫使芬兰退出二战。6月9日突入卡累利阿地峡,突破贝鲁斯托夫防线。14日在萨哈奇拉和库特瑟卡地段突破凡梅尔苏-泰帕VT防线,芬军装甲部队在库特瑟卡发起反击但遭到失败。20日苏军占领维堡,芬军后撤至维堡-库帕萨利-泰帕VKT防线重整。25日苏军试图从塔里突破防线,却在雷提莫加维湖遭到顽强阻击,大量坦克被德援火箭筒摧毁。西岸苏军攻占托林霍尼卡汇合点,却被芬军预备队逼回出发点。27日芬军两翼迂回,在塔林米里村遇阻合围东岸苏军失败。30日苏军突破塔里。7月3日根据监听所获情报,芬军通过大规模炮击和轰炸阻止苏军进攻伊汉塔拉。7日苏军抽调骨干部队前往爱沙尼亚,已无力突破防线。随着芬军在各战线取得防守胜利,迫使苏联坐到谈判桌前

48分钟前
  • 无泪之雨
  • 还行

老毛子是野蛮、贪婪的代名词,谁和牠作邻居谁倒霉。芬兰人民还是有板眼的。阻挡了苏俄赤化,不然,那有后来的诺基亚。电影拍得一般,但属于全景式,可以帮助了解那一段历史。给4星。

52分钟前
  • 爱看电影的猫
  • 推荐

芬兰方面的道具精良,剪辑连贯

54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