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小怪 1989
更新:正片
导演:张刚
主演:马精武,姚二嘎,顾艳,莫岐,高英,沈伐,喻国煌,赵丽华,赖云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9
简介:小学教师梅阿满为学校办厂的事去外地出差,屡遭不顺,倒霉的事接连不断。梅阿满遇上一身恶习的无业少年姚小胖,闹了一路笑话。住旅馆时,姚小胖走错房间,致使一个被拐卖的农村姑娘游秀英和阿满稀里糊涂的住了一夜。没想到,秀英却看上了本分的阿满。阿满遇到早年的学生,今天已是动人女作家的春梅。春梅一套性开放的理论吓的阿满叫苦不迭..详细 >
1.男女主没能在一起我是不满的。私以为导演彼时观念可能还是趋于保守的,会觉得老夫少妻的不合理,因此没安排他俩在一起。2.讽刺效果拉满,种种不好的现象行为至今仍存在,因此今人看起来并不违和。比如国营单位脸难看、事难办、观聊主义。影片讽刺的元素太多了,简直拉满了。铁路部门买票难,票贩子,基层直阀者值珐风格流氓化,人口拐卖,聚众赌博,街头行骗,观聊主义,正腐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关商勾结、崇洋媚外、过度开放等等。3.七个钟姓人都是同一演员扮演,讽刺意味大大增强,导演是想说他们都是一个丑恶样子的,无甚区别,几乎到处都是。4.影片就像陈佩斯的《傻冒经理》,把时代的乱象逐一讽刺了,且入木三分。
原版人在囧途,一人分饰八角,农民与七个儿子,讽刺庙堂与权贵。立意很厉害,只是今天看,不耐看了。
“报告和文件上写得是不错,可是它没有落实到实处。”80年代的电影可真敢拍。
"怎么越长越像我见过的那些人"
好作品还是有的!和现在的喜剧相比,除了幽默,还有讽刺,更有隐喻,这方面,一点不比让子弹飞差。好喜剧,来自人民,来自生活,笑过之后,更有反思。与电影人共勉。
人在囧途,拍的挺疯的。“古伦木”姚二嘎在电影里沉迷赌博,被阿满打了耳光三番两次劝诫,终于在片尾悔过自新。但是现实中,他染上毒瘾,师父陈佩斯也劝他戒毒,只不过现实不是电影,终了还是没能阻止他死于毒品。
有趣的是,影片里那些打着为群众服务的名义,却只为自己功利的人都是由同一个演员演的。影片所讽刺的一切,是今天都不敢呈现的。
张刚戏剧团的“阿满系列”凭借小时候的印象给分,现在看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么好笑。
讽刺闹剧,还蛮刺激的,因为三十年后的今天很多话不能说了,连听到“月经”、“胸罩”这几个词,都使我感到惊讶。小胖妥妥的搞笑担当,“我可不搞同性恋”,印着“男子汉”的T恤好潮!阿满不肯跟旧情人出国,她说“你可真是物美价廉的中国知识分子”。秀英表达对阿满的喜欢,居然可以这么大胆。“走错床”被《人在囧途》拿去用了。老实的阿满守着一包现金出行,想到《天下无贼》。飞机故障的桥段想到《八两金》的开头和《不见不散》的结尾。
剧中一人分饰七角来讽刺官场中人都是同一样子真是有意思,还有因为飞机出了点故障,空姐发纸张让大家写东西,众人的反应有趣极了!很有深度的一部电影
八四年,大桥下面表达的是十年浩劫之后鼓励个体经济发展和两性关系思想的解放,八九年的大惊小怪又在说逐利、放纵的社会下的种种社会怪像,间隔仅短短五年啊。
阿满行走荷尔蒙,铁面无私心赤诚,神通小胖从旁助,旅途枯木把春逢
老电影单纯的好看啊~20180204
后面宁浩的疯狂系列,编剧是春梅吗?哈哈哈哈哈哈(错,是可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小时候看过一点点片段,一直想看,终于找到了,超喜欢这个故事
电影《人在囧途》应该是在这部老电影的基础上创作的吧,但是这部更具讽刺性。
指望前路能顺利,谁知处处有莫歧!……与人在囧途的渊源纠结其实太自我封闭,就连本片的疑似最近灵感源1987年约翰休斯的落难见真情或者更早些的高仓健幸福黄手帕,也只是整个公路撞喜题材中的二手三翻。两星半
肆意吐槽僵化制度,新时代人情喜剧,人在囧途原来是有无法超越的模板的
年代的关系,里面的笑点都挺尴尬的。关于男女关系,你说那时候的人真的那么淳朴,老实到迂腐,也不见得。改革开放的初期,官僚主义墨守成规更为普遍,从所长“七个分身“这样的段子就可见一斑。影片讽刺是到位了,那时候并没有提出和谐社会,歌颂新时代为主的说法,相反,针砭时事,批判与质疑是整个80年代的主流。不仅仅是电影,80.90年代流传至今耳熟能详的春晚小品、相声,内容大多都是围绕当时的社会现象,批判体制改革,既有愤世嫉俗的草根青年的气势,又聚焦小人物的生活。现在看起来大胆前卫,当时这样的作品层出不穷,习以为常。
无形讽刺最为致命,我是处长,我是国家宝贵财产。八十年代的人在囧途,天下电影一大抄,抄来抄去也就这么一点故事。 姚二嘎,阳光灿烂的日子 傻大个,最后吸毒毁了自己。 剧中,他才是游刃有余,新时代的产物,老师老死板,终将被淘汰,而自己不自知。个人悲哀,看不懂时代,相反女情人出国有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