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林2020

HD

主演:艾森尼·贝斯利,琳娜·库德里,贾米尔·麦克雷文,费尼肯·欧菲尔德,法里达·拉瓦吉,德尼·拉旺,Cesar 'Alex' Ciurar,Rayane Hajmessaoud,Hassan Baaziz,Salim Balthazard,Elyes Boulaïche,Fabrice Brunet,Jacques Cissoko,Mamadou Cissoko,Hassoun Dembele,杰里米·特鲁伊,范妮·莉娅塔徳,拉斐尔·奎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加加林2020 剧照 NO.1加加林2020 剧照 NO.2加加林2020 剧照 NO.3加加林2020 剧照 NO.4加加林2020 剧照 NO.5加加林2020 剧照 NO.6加加林2020 剧照 NO.13加加林2020 剧照 NO.14加加林2020 剧照 NO.15加加林2020 剧照 NO.16加加林2020 剧照 NO.17加加林2020 剧照 NO.18加加林2020 剧照 NO.19加加林202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加加林202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岁的尤里一直住在加加林大厦——一个地处巴黎郊区巨大的公共住宅项目。他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当他所爱的社区即将被拆除时,尤里与朋友们组成了小小的抵抗联盟,意图拯救加加林大厦,把冰冷的水泥屋改造成梦幻的飞船。老旧公屋拆除,激起的是社会底层的嗟叹,但影片用独特的影像风格、大胆音效设计和打破常规的视野淡化了真实事件中的苦涩无奈,其散发的青春气息格外动人。加加林不仅是居民楼代号、功勋宇航员的姓氏,更是走出舱门的脚步和瞭望别样星辰的视角。犯罪活动钟馗娘子最后的追捕超时空大玩家乌托邦1983海盗风云小屁孩日记2010章鱼哥逆时杀机蒲公英家族巨齿鲨2:深渊 普通话版青春盛宴2:边沿幽冥时代2荒宅凶灵永不者第一季鱼美人刀马镇之永贞砖匠洛可2016我的88次逃婚鬼故事2017南特的雅克·德米被窃之物分租2020警视厅搜查一课长第五季秀逗男护士粉红理论神探阿蒙第四季无语问苍天绝叫看不见的罪第一季附加物2023心中的杀手2010盛夏的少年十三个原因第一季豺狼之吻第一季青蛙王子(国语版)将计就计

 长篇影评

 1 ) 暑假乐园

看加加林的时候一直在走神,倒是想了一个故事。

暑假乐园的讨论。

我与哥哥,其实是成人弟弟&幽灵儿童哥哥(我)。

幽灵&幽浮暑假调研。

小男孩主视角&小女孩助手视角,关系近似儿童版禁闭岛+孤岛惊魂/第六感,中间可以变调闪灵,也可以学寄生虫。

暑假发生在清明,年假+清明假最多15天。所以可不可以哥哥晚出场?

1、我(儿童哥哥幽灵)线:开场。我要做调查,秘密基地,父母的死亡?或者UFO幻想。有点像斯派克幻想的起手?对妹妹的交代?

前期是轻松的儿童幻想剧?安德森式的?

“哥,我是不是还有个弟弟?”

2、“哥哥”(成人弟弟)线:尾声。火灾,不用火用微波炉。皮卡丘光敏性癫痫+阴阳眼。姥爷活了下来?哥哥+姥爷?

追过来的女性朋友。结尾姥爷劝我早点谈恋爱?不要再孤身一人了。

3、幽灵侧:职业设定为入殓师?葬经

4、UFO侧:草鞋底金属虫形探测器。土炕下的UFO驾驶舱。操作台导致地球对端的异动。三道门——郑渊洁的一本什么书?超自然武装?袁大头糊墙?

记忆碎片也可以借鉴

主题是什么?仅仅是儿童幻想?

四月日历。

 2 ) 以梦想之名,创太空奇迹!奇幻现实电影《加加林》欢喜首映浪漫独播

聚焦一位宇宙少年经历,电影《加加林》入围“欧洲三大奖”: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推选片单、第33届欧洲电影奖发现奖、第47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

《加加林》曾于今夏在北京法国电影展放映,影片在剧本创意、影片配乐、摄影调度三方面均有着令人惊喜的呈现,被网友评价为“戛纳不停办能拿大奖的水平”,线下放映后掌声如潮。

非职业演员艾森尼·贝斯利凭借本片夺下2020年西班牙赛维利亚欧洲电影节影帝宝座。

梦想、宇宙、向死而生……在困苦的贫民窟,一位少年以毁灭为代价的飞天梦喷薄而出,其中折射的是对颓败现实的反抗及对“家”的渴求,它无比浪漫,更掷地有声。

去太空不遥远

“钉子户男孩”送自己登月

热爱宇宙的少年尤里和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同名,住在巴黎市郊的贫民窟——加加林社区。

社区年久失修,被政府列在了拆除名单中。

尤里和朋友霍桑,新结识的吉普赛女孩戴安娜穿街走巷回收旧电器,希望靠修好社区内的老化设备让政府回心转意。

好景不长,经实地评估,政府正式下达了拆除令,所有居民被迫迁出。

霍桑离开,尤里被母亲变相遗弃,没有居民的加加林成了空洞的废墟,只有建筑工人每日敲敲打打。

尤里和几位“钉子户”是这里最后的居民,废弃的大楼在他们眼里反倒成了失落梦想的化身。

没有了打扰,尤里着手将加加林打造成真实的太空舱,这里有星图,有温室,更有被吞噬的无边寂静和城市透出的点点星光。

尤里打造的太空舱可实现自给自足,就在这郊区的废楼里,他以梦为马,即将引燃自己的登月之梦……

影评将《加加林》称为“从瓦砾中铸成的梦”、“一场星空成人礼”、“令人大开眼界的城市幻想”。

在《加加林》前,从未有人想到一部底层拆迁片可以联通宇宙,全片不仅没有怨天尤人的悲观情绪,反倒充斥着向希望进军的张力。

镜头充满了迷幻的失重感,空灵的电子乐应和着广袤太空的无垠,少年尤里对加加林的“保卫战”恰似行星上的小王子,孤勇而决绝。

影片同时启用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光是寻找主角尤里,主创就花了6个月。

尤里的饰演者艾森尼·贝斯利因一张传单与电影结缘。

戴安娜的扮演者琳娜·库德里经验丰富,2020年,她凭借影片《帕皮卡》夺下第45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化为星辰的市郊、堪比太空船走道的楼梯间、飞船母舱般的大楼,以闪光灯拼成的星辰海洋。

这些极度平凡的风景,在导演的镜头下演变成一场穿越星海的无悔旅程。

冲破现实的阻力,前往人类终极梦想之地,这种向死而生的浪漫青春逼人,令人难忘。

贫民窟不颓唐

老破旧小区亦有骄傲梦想

《加加林》星光熠熠,上映后好评如潮,电影背后的故事亦值得人关注。

加加林确有其地,落成于法国共产主义盛行的1963年,然而,随着共产主义在法衰落,这座社区走向颓败。

身为廉租房,加加林的居民多为移民及社会底层,房屋不仅老化失修,背后高发的社会问题更令人头疼。

最终,政府考虑“抹除”贫民窟加加林,建筑师邀请非科班毕业的两位导演范妮·莉娅塔徳与杰里米·特鲁伊为社区居民“留些纪念”。

导演们一看到这幢T型的红色大楼,顿时觉得很有缘分。

他们首先完成短片《加加林》,在拆除前完成了长片的拍摄工作。

《饥饿游戏》《波斯语课》的音乐人尤金·加尔佩里尼与萨夏·加尔佩里尼为影片配乐。

听闻拍摄,许多加加林的住户们特意赶来,为“老朋友”出一份力。

电影主要在社区实地拍摄,少部分另一幢仍在使用的居民楼。

在拍摄时,就已经有很多居民从加加林搬走,他们留下的家具、老照片成了影片素材。

从类型上,加加林属于“郊区电影”,从影片的内核来说,《加加林》讲述的也是远离市区,被“母亲”抛弃的一群人。

300多间公寓,每扇门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亦是记忆的集合体。

在居民和主创眼中,加加林这幢近60年历史的大楼具有生命,它并不破败,它承载着从这里出走的年轻梦想和世代居民的深深眷恋。

尤里的摩斯电码不仅是信息工具,也是加加林全体居民的呼喊:他们的社区有着光荣的历史,他们拒绝被粗暴贴上“贫穷又落后”的标签。

无论得意失意,加加林始终像一位守护者,平等地给予这里的居民以庇护。

影片中,身穿宇航服的尤里最终完成了“登月”。

那一刻,他完成了宇航员加加林、自己和加加林大楼的“三位一体”。

《加加林》代表着没落生活中不灭的英雄理想,尤里的回归代表新生,而梦中的加加林,则一直向上,飞往广袤星空,飞向希望诞生的地方。

《加加林》

欢喜首映 全网独播

 3 ) 梦之飞船|我用梦想造了一艘飞船,与月为邻

一座以宇航员加加林命名的公共住宅即将拆除,男主角尤里带着对社区的爱,和因为热爱航天事业所学习的知识,积极的开始为社区进行改造。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即使他努力把居民楼改造,但终究也逃不开被拆迁的命运。在大家纷纷搬离社区的时候,尤里主动也被动的留在了这栋即将拆除的楼里。从崩溃到振作,尤里最终在这栋废弃的楼里实现了自己的宇航梦想,建造了一艘属于自己的“飞船”。

我没想到这个电影看得我热泪盈眶,明明是一个有点残忍的拆迁故事,以卵击石的社会观察常常都是以有点压抑甚至无奈的方式表现的,但是这一部的导演却以一种温柔浪漫,甚至有点英雄主义的感觉去塑造了一个天真又实干的少年的故事。当最后的灯光亮起,加加林公寓飞向天空的时候,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想我被震撼的不仅是导演的想象力,也是一种飞向宇宙的梦想的力量。

太爱了这段晒太阳
星图

我们看到后半段的时候一直在感叹身影的优秀!绝美灯光和温柔的画面,特别是一些比较超现实的画面,把想象力拉满!配合调度和美术,就让人特别容易和这个少年共情。我看到改造后的走廊,电梯里的闪耀灯球,整面墙透光的星图,三个人一起在紫外线灯晒太阳,隔着城市的摩斯电码…这些细小的光亮是梦想,是希望,就像是一丝微光最后汇聚起来,照亮了整个加加林。

很难想象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真的非常非常美丽也感人。是个小故事,电影也不长,关注的也是一个小少年,但却非常的震撼人心。那些对于梦想的追求和践行,寡言的少年凭借一己之力去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其实在很多片段是可以窥见现实的残忍的,同伴被打被驱逐或者是女主的临时居所被毁掉,但导演竟然选择用积极的温柔的方式去描绘它,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是会有不同的展现。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会照亮所有前进的路,与月为邻,与月同行。

在光亮下起飞的加加林

 4 ) 反叛“科幻”

不论是声称自己代表了真实的纪录片还是本就基于虚构的剧情片,影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必然带有一种虚假的性质。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得不假借那台不在场的摄像机来进行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摄像机代替了眼睛,引领我们进入影像的虚构现实,正是在这里真实和虚构发生了一种无意识的断裂,将观众存在的现实与影像空间置于一种真与伪的二元对立当中,这也使得在影像中创造一种交互性的双重文本得以成为可能。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法国新浪潮左岸派的电影人们就敏锐地发现了依据这种对立进行创作的可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涅斯·瓦尔达那部著名的《五至七时的克莱奥》。影片叙述了在两个小时中著名歌星克莱奥在巴黎游荡的故事。为人称道的是,整部影片的时长与影片叙述的时间几乎等长。而在影片中我们体验到的时间似乎要比我们所认知到的“两个小时”还要长得多。根据瓦尔达所说,她正是利用了影像的“主观时间”和观众的“客观时间”的断裂,并且隐秘地不断提醒观众“断裂”的存在,从而构造了这部片的两重文本。而从头至尾两重文本平行的运作,给观众切入主人公内心的同时制造了一种别样的疏离感,与克莱奥在被预言将死时个人与外部世界隔膜的状态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而2020年入选戛纳新长片名单的、由范妮·莉娅塔德和杰里米·特鲁伊两位导演共同的长篇处女作《加加林》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断裂,以构建双重文本的形式对科幻片这一类型进行了彻头彻尾的解构。

在开头关于尤里加加林的纪录影像过后,影片直接用一段迷幻的电子合成器氛围音乐和夹杂着电流的模糊人声将观众带进影像的空间。当观众期待着影片里出现那些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未来景观时,呈现在大荧幕上的却是司空见惯的混凝土建筑,只不过导演选取了几个非常有趣的机位,只将整个建筑最具有设计感和未来感的部分呈现在大屏幕上,仿佛人为地故意制造一种身处太空的假象。

而在接下来进入到叙事当中,导演们仍然不厌其烦地制造着这种假象。他们在电影里选用了大量本应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电子ambient音乐,观众很难不回忆起那些耳熟能详的科幻电影中的配乐:《星际穿越》、《地心引力》还有《星际探索》。而在后来主人公尤里的个人行动中,这种刻意的假象制造变本加厉。在尤里测试楼道的灯的场景中,尤里打开手电筒的那一瞬间,观众看到地上散落着一地的垃圾。这提供了一种联想:仿佛背着包的尤里来到了一个无人之境正在探索,就像《普罗米修斯》一类的太空惊悚片里来到未知之地的人类小心翼翼地探索一个陌生的空间。而尤里打开天窗的时候天窗缓慢的运动和带有一点气声的声效就像是宇宙空间里宇航员打开飞船的舱门。以及尤里在电梯井里维修电梯的时候,两位导演用仰角镜头将电梯拍出了发射井的效果,而耳边不断传来的电流声更加强了这种幻觉。甚至在后面的剧情中连卷帘门升起的情状都像极了太空中机械运动的缓慢姿态。在这部影片中,这样模仿传统科幻片的桥段数不胜数,仿佛两位导演在持之以恒地告诉观众,你们正在观看的是一部科幻片。

从创作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暂时搁置影像和现实之间的对立而将其理解为一种异样的摹仿。自古希腊时期开始,摹仿就作为一种自然主义的文学原则被运用到文学创作当中。区别于表现说,摹仿说认为艺术根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和再现,强调艺术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以生活本来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在大多数以摹仿的方式创作的影像中,现实和影像总是一致地运作,影像通过一种宣称自己的真实性(与现实的一致性)的方式隐瞒了现实与影像断裂的事实。而两重文本的创作者则是通过不断提醒观众“断裂”的存在,以此来创建一对异质的文本。

我们不难发现《加加林》完全是依据摹仿说的原则来创作的一部影片,它始终在通过摹仿刻意地唤醒我们对于现实的某种记忆。但问题随之而来:它究竟在摹仿什么?

当然,它不会是在摹仿现实意义上的太空生活。因为太空生活对于大多数人完全是虚构的。摹仿论的原则规定了它不能摹仿一样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可被摹仿的“太空生活”?

答案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科幻片。从60年代的《2001太空漫游》开始,也许还要更早,科幻片就在持续地构建我们整个人类集体对于太空生活的想象。在漫长的塑造中,人类逐渐对于太空生活产生了一些被反复确认的观念,这些观念共同构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太空生活”,构成了一种“观念性的现实”,一种“非现实的现实”。而《加加林》正是在摹仿这种虚构的“太空生活”的同时,以一种虚构的日常的姿态对存在于我们整个观众群体脑海中的观念现实发起了挑战。

我们完全可以把《加加林》虚构成一个软科幻故事:一个星球因为资源的枯竭被废弃,因此所有人都一个个被迫离开那里,而尤里是留守者,他最后一个离开。但没有人知道他还没有离开,在最后星球要被完全废弃前,他发出信号,最终获救。这个文本正是在观众的脑海中潜在运行着的文本,正是观众被导演鼓动,在心中期待着的片中片。

导演通过一种对传统科幻片桥段的怪异移植反复提醒着观众“断裂”的存在,有一对异质的文本产生了。而循着导演的引导,观众可以惊奇地发现,原来在他们的期待中运行的科幻片和影像里进行的现实主义剧情片其实是一个东西。他们进而意识到,原来“太空生活”和日常生活几乎是完全同质的。日常就是一种奇观。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前,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甚至是社区间流浪了。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

而两个导演甚至还不满足于此。在影片结尾的地方,主人公尤里在生病产生的幻觉中,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无重力的宇宙空间。在这里,观众和影像之间又产生了颠倒。影像呈现出的“真”太空生活在观众的理解里反而成为了“伪”的病理幻觉。两位导演似乎不仅渴望表明太空生活和日常生活二者的同一性,他们还希望表达二者之间甚至还有一种可转化性。在日常是一种奇观的同时,奇观也被认为是一种日常。它并不具备任何超越性的含义。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两位导演高明地以一个现实主义的文本达成了对传统科幻片的彻底颠覆与反叛。

 5 ) 在废墟里飞向太空,在下雪的屋顶登月

将登月和对居所、家园的探索与重塑相对照,也是巧思。越是孤单的人,越是会将目光投向遥远苍穹的一轮皎月。被母亲抛下后,无以为家的尤里在行将爆破拆毁的加加林社区中建造了自己的太空舱和独一无二的宇宙,绿植郁郁葱葱,星图光怪陆离,面包却早已过期,极致而残酷的浪漫。 片子前半部节奏松散,情节细碎,中段渐入佳境。视频片段和建造过程穿插出现,预示尤里「登月」之旅的开始。本片不少运镜都颇有叙事性,比如仰拍加加林社区天花板再扫到天空的月亮,比如依次扫过仰躺着的达利、戴安娜、尤里,达利看向戴安娜,戴安娜又看向尤里,隐喻三个人的关系。 我很喜欢尤里砸墙、穿过一个又一个已搬离邻居的家、阅读和收集他们的生活痕迹——尤里的宇宙源自加加林社区每一个人,和尤里和戴安娜深夜用红色灯互传摩斯电码这两个情节。也很喜欢尤里在切断电线后失重漂浮的设计,他「保住」了这栋楼,他在里面遨游。那一刻,加加林社区是属于尤里的。

加加林社区不只是10幢大楼,还是无数人的生命记忆,以至于会有那么多人带着花来看它被爆破,像参加一场葬礼。难怪片末小男孩说「加加林社区是大楼,但说起它时我会把它当作一个人。」以后看到爆破旧楼场面,或许除了摧毁与重建,我还会想象每一个窗子里曾经的袅袅炊烟,每一栋楼曾经的万家灯火,那些家庭,那些故事,那些人。

 6 ) 直到大楼崩塌

要爆破了。“十,九,八,七……”电影进行到第90分钟,巴黎加加林社区的旧日居民们抬头望着那幢T形结构13层砖红色大楼,倒数到一,工程师按下爆破键;这时,仍在加加林大楼内的黑人男孩尤里也按下他的自制系统。接着,他进入失重状态,四肢舒展,身体后仰,在被他布置成太空舱一样的屋内慢慢悬浮,像老资料片里的宇航员那样飞向太空。

影片《加加林》(2020)开头是一段发生在1963年的黑白影像资料:巴黎市郊民众聚集在法国左翼党派于塞纳河畔建立的新社区加加林,热烈欢迎来参加社区落成典礼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这栋耗时约两年建成的建筑有私人浴室、电梯、宽敞的厨房,象征着当时法国共产主义的活力,是一个有生机的乌托邦。20世纪后半叶起,加加林容留了大量经济条件不佳的外来移民,并成为左翼党派一个坚实的选民据点。但五十年多后,社区与其发起的政权都已衰落,由于电梯损坏、水电设施过时、地基下陷、卫生状况糟糕等问题,法国政府宣布拆除加加林,原地建生态区。这是电影的发生背景。那是2019年,片中三百多户贫困者长居这栋大楼。

16岁的男孩尤里——他的名字就取自首位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生长在单亲家庭,被隔壁的邻居照看长大,痴迷于太空旅行,对加加林社区有深厚感情,一心抵抗拆除计划,拉着朋友侯萨姆、住在附近的罗姆人女孩戴安娜一起四处搜寻二手材料,试图通过修复老化系统的方式拯救社区,然而除他以外,老邻居们对此兴趣缺缺。政府派人检查,认定加加林的楼体合格率只有85%。

“为什么不合格呢?”尤里和政府人员争执。就在这时,烟雾警报响起,人群赶忙四散逃开,一片混乱,尤里的疑问不再需要得到回应。随着剧情进展,我们得知,警报就是他朋友侯萨姆的父亲拉响的,以他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人希望离开已老旧的家,改善不富有的生活。

加加林的拆除工程持续了16个月,引起许多国际媒体的报道关注。《纽约时报》一则新闻中,大量加加林居民在起重机动工的那个周六聚集在一块儿,观看红砖的撕裂、倒下。一位住龄超过十年女士形容,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认识彼此的大家庭,加加林的拆除“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加加林社区过去常作为背景版出现在灰暗的现实主义题材影像中,以高贫困率、犯罪多发、毒品交易著称。新闻报道中的当地居民形容“这里死路一条,没有未来”。但《加加林》不这样。这部电影是范妮·利塔德和杰里米·特鲁伊两位新导演2014年同名短片的延伸,可以说是一部套在个体航天梦外壳里试图留住消散社区记忆的作品,于去年夏天获得戛纳电影节新长片导演作品提名。导演们用该片重构了加加林天真的浪漫和诗意:1963年,这里代表了一个党派的荣光。2019年,这里成为一个少年守护的梦想。

大楼逐渐清空,人们骂骂咧咧地撤离,断水断电断暖气,整栋楼除了尤里和与他恋爱的戴安娜,只有一个来蹭住的贩毒小伙。被妈妈抛弃的尤里要完成一件不可思议的任务,将这栋建筑改造为飞船。根据宇航员在YouTube网站的教程,他在自己的公寓中搭建大棚,铲土、种植农作物,放置滤水器,设置紫外线照明,制造尽力逼真的太空舱。电影的后半程由现实向奇幻过渡,加加林社区成为了主角本身,宽屏构图下,影片以出色的视觉效果展示了尤里的超现实乌托邦:公寓楼像是航天器,下雪的屋顶如月地表面,本来充斥着碎瓦杂物、尘土飞杨的大楼内部变得光亮清洁。

爆破将近,尤里控制大楼灯光系统,发出代表“S-O-S”的摩斯码,然后在轰鸣声中,他像宇航员一样掠过灰色的楼梯井,飞出大楼;在橘色太空服的包裹下, 弹出加加林社区,飞向太空。接着,电影给了我们一个仰角镜头,加加林社区整个地腾在空中,被拯救于炸毁的命运,如宇宙飞船将要回到母仓。

 短评

窗户上的宇宙星图,楼道里的太空飞船,高楼间的摩斯电码,见证着男孩流浪、寻觅和求救,即使身在阴沟也要仰望星空,楼体爆破化作火箭点火,男孩灵魂飞升,轻轻地说:妈妈,告诉他们,我乘太空船飞走了。

5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3rd HIIFF# 展映-天涯海角。入围Cannes 2020片单。感觉可以在一种关注混个小奖或者拼一下金摄影机……完全没想到能在一部法国片里看到“东愁”(一查发现加加林城是法国GCD政府修的……怪不得所有表征几乎相同),匹配剪辑做得实在是太有想象力和太浪漫了(以改造公寓匹配空间站,以点火爆炸匹配失重,其实这结构就是个《大保镖》嘛),以边缘写边缘(罗姆人少女与黑人和阿拉伯人小哥都边缘,加加林城也是巴黎光辉下的“恒星边缘”),前面需要再连上[流浪的迪潘]和[悲惨世界],影片用浪漫和想象力来表达抵抗,套路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了。

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过去与未来,繁华与衰败,前进与历史…天际之于人类,有种妙不可言的浩瀚;而少年与社区,两种释义的“加加林”,同样被串联为更为奇特与诗意的展开。借由一个新闻事件与发起的社会讨论,再成为让人动容与个性的成长宣言;当中的路程如梦似幻,又情真意切。导演做到的,青年演员完成的,都如此之多。

13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我们与月亮为邻。”「加加林」成为抵抗的堡垒,成为逃逸的飞船。

1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37. FFT# 妈妈 雪落在我的空间站 w/ Leon

22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推荐

不及Mercuriales十一。

25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B / 选择了过于陡峭的视点。一方面,美妙之处正在于通过摄影机的中介,将主角的目光与意志转向外部:既勾连历史影像,也对当下的非空间进行“太空化”。这种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张力最终达到了极点:被抛弃于废墟中的xx人口被爆破再度清除的那一刻,恰恰是他超越重力遁入宇宙的一刻。然而另一方面,问题也在于,这种视点实在太过悬浮:易于比喻、抒情,却难以预先探入废墟和其他人物的内部。于是中段只能看到剧作意志如何驱赶一个个配角,如何贸然构造出新奇却又移植感浓郁的科幻空间——然而凿穿墙壁之前的空间难道不同样重要吗?试图用一根创造的丝线坚决牵引、上升,却忘了这样的故事多么需要对变迁的“材料”进行绘制与综合。实在有点可惜了。

2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今年戛纳不停办能拿大奖的水平。以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命名的即将被拆迁的大楼,当所有住户都被迫搬走后,一位留守男孩把房间改造成飞船,准备在大楼爆破时飞向太空!从未想过一个巴黎钉子户的故事能拍得如此魔幻现实主义,残酷中带着小清新。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太多毁灭和破坏,只有少数人能在废墟中仰望星空。男主就是加加林。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每年能有一部这样的影片真的太幸福。是太空片!第一人的痕迹,太空生活的温室,比邻星的倒数,飞向太空的起点。没想到一个名叫加加林的电影,寄托着对故土家园最深情的眷恋,她与水瓶座一样,应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镜头摆脱了地心引力,它的失重自旋和轨道运动在地表成功塑造的太空影像,使得楼宇呈现空间站式的秩序。那段星星间的对话太棒了,一闪一闪亮晶晶,投射给你我那最后的光芒,我们知道自己都是寂寞的星星(跑偏)。最后的时刻就是桑德拉踏上陆地,皮特重回地球。年度十佳。

32分钟前
  • 吃查3000
  • 力荐

脚印踏上楼顶仿佛初次登月,塔吊变幻灯光好像点火助推。我把公寓当成太空舱种植蔬菜,公寓替我收纳全部宇宙记忆。我打通整层墙体替加加林发布求救信号,城市高空变幻所有灯光回应我摩斯密码。被城市驱逐的人就像星球的边缘物质,尽管光芒微弱,恒星依旧需要它。当我经常提及一栋建筑,它便获得了生命。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2020大厦漫游,用失重和颠倒的镜头扫过旋转的家宅,穿行走廊像是穿过一节节太空舱,城市林立的楼宇化身星辰市郊,而穿过黑夜的摩斯密码则如茫茫太空两颗遥远恒星互放的光亮……人类一面安家,一面向往宇宙。

41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虽然用“钉子户登月第一人”这样的评价显得很轻浮……但是……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另一个《佛罗里达乐园》,剪辑、音乐、摄影加分,但仅限于此了。

4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历史中,加加林连接人类和宇宙,让人类在几十年间寄情于太空,于无垠中探索。youri在社区的维护与遨游,从冒险家到“第一人”,穿梭现实拆迁的无情又放眼于星空,正如同人类突破层层困难的太空探索。与月为邻,从过去的宏大叙事凝视太空,到回归边缘群体仰望星空,虚实影像穿插下,魔幻现实中交合缄默和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渴望太空,对社区的缝缝补补是对旧亿的留恋,又如同他对偶像的维护,对归属感的恐惧,地面的束缚太重又太轻,精神的归属感无处安置,思绪的凝重阻碍失重的实现,砸碎已被宣告死刑的墙壁,让一方浪漫改造现实,遣散难以言表的压抑,在倒计时中,让理想主义的光芒在加加林中简陋的模型中爆裂,在星辰市郊的眼神中再度鲜活。youri让我想起小时候我面对旧屋拆迁的无助,我们需要让科幻浪漫小品唤醒理想的光辉

50分钟前
  • Sanders03
  • 力荐

四星半。加加林是Yuri向往的太空英雄,加加林也是Yuri无法割舍的居住社区。社区内外见证的是底层移民生活的无助,Yuri的心灵内外则是对梦想的执着写照。当待拆社区成为Yuri的理想空间站,痛苦和喜悦都变得如梦似幻。导演范妮·莉娅塔徳和杰里米·特鲁伊,把同名短片延展为处女作长片,保留了故事的基底同时,又延展出丰富的作者性表述,非常有前途的两位导演。

55分钟前
  • HarperDie
  • 力荐

3rdHIFF#色彩的泡沫,城市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平静地覆灭)。图景早已化作坟场:无可奈何地消耗着能量——用追逐来对抗,吸收于空气中的氧气。“运动”是属于远离地表的执念,所以得以扭转 得以延续空间里黏稠的质地。“他”迷恋星空,就此感受失重,黑夜给你和我附上两束绚烂的光影:予死寂的现实,予相拥的星体。透过空隙或许可以无视时间,忍受眩晕上升到这无人深空,厌恶这沉重的肉身,唯有流放,才能与灵魂共舞。

56分钟前
  • NanSLi
  • 推荐

非常惊喜的观影经历!现实与幻想交织下的太空生活浪漫到极致,让人屏息欣赏。

57分钟前
  • 三七
  • 力荐

最底层民众的拆迁遭遇,到了法国这里,仍旧能够生发出意想不到的新希望。

60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3.5 就算那些稚嫩的小聪明,和有些跳脱的段落,最终也被吸入到影片内核(由真实影像构建起的强大能量)和呓语(镜头运动和主观视角)之中。叙事本身已无需明确,留下情绪足矣。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作为填充物的情感与想象背后是社会人类学基础。《加加林》是巴拉德的反面。城市内部被边缘化的群体与住宅团地中的某种宇宙主义,在住户的消失后记忆结晶为一艘宇宙飞船,导演篡夺了库布里克式的太空旅行科幻,在摄影机的旋转与漂浮中形成失重感,漂浮意味着被排除在城市话语之外。正如科幻电影中的结构关系:飞船-大楼的内外异质,城市的开发与重建批量生产“波将金村庄”与围墙背后的ghetto。加加林来自于法共建造的住宅项目,与苏联宇航员同名,并在影片中与纪录影像并置,因此不难理解影片隐约传达出的Nostalgia与威社色彩,正是在这种俄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同“未来的”现实主义)气质之下,“美好的过去”被美化,与加加林同名的Yuri也无法将自身配置为一个幽灵——如同《巴克劳》或拉吉·利——出没于拆除与爆破之中。

1小时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