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桑德拉大桥

HD

主演:索菲娅·罗兰,理查德·哈里斯,马丁·辛,O·J·辛普森,莱昂内尔·斯坦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意大利,西德语言:英语,法语,瑞典语,年份:197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2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3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4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5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6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3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4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5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6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7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8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9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卡桑德拉台词

卡桑德拉大桥 1、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不让我们进入他们的领土了,这也不能怪他们,这种病,他们本来没有的。 2、老是真真假假的,就连真的也当成假的了。 3、让成千上万个可能被感染的人,到处去乱跑吗? 4、靠什么才能不死去?靠天生免疫,命运,上帝,谁知道哪?谁也不知道。 5、老天显灵了,但愿多显点灵。 6、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权力。你又不是机器人,这事关千把人的死活,也包括你的死活。 7、不,你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8、你当我有意叫这些人送死?不,你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这样更残酷。 9、哪他们(志愿者们)为了什么?(为了)好让他人活下去。 10、我在你眼里一定是个恶魔。你对自己过奖了,你不过是个唯唯诺诺承上启下的人。 11、虽然现在当军人很不光彩,既然当了就得当好。我执行上级的命令,执行命令乃军人的天职。我的双手没有血迹。 12、平静的外表下,恐怖与灾难如影形随,而最终的受伤者必定是手无寸铁的民众,越是无辜者越要流尽鲜血。最后的灾难已不是肺鼠疫菌,而是政治的阴谋。医生们能控制疾病,却不能治好政治的恶毒。 13、如同无法避免政治一样,我们也无法避免自然界的病毒。稍稍能让人心中安慰的是患难中的真情,当渺小的人们面对无法逃避的灾难时,惟一能拥抱的只有身边的亲人。 14、也许世界令人绝望,但毕竟未来可待(孩子是希望) 15、如果某天把它的秘密公布于天下,可能会让所有人发疯和绝望。在强大的疯狂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人是多么弱小与无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除了仰望上帝没有丝毫的办法。 16、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普通民众都失去了选择权。

 2 ) 发现人性的美好

开始以为无非是禁锢于一趟火车的故事,猜不出结尾。后边却越看越有意思。两个空间,两种斗争。一列火车,一座大桥。大夫终于呈现他救死扶伤的美好本性,军人也终归是一个傀儡。前者大难不死,必将流芳于后世。后者无论如何,终究也不过是被监视的对象。赞其他牺牲者!

灾难前,除非自愿,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上校跟张伯伦医生两极端,利益至上实用主义与人性中自由博爱,很难去切割也很难说对错。倒是火车上人们相互协作,某种程度也算是欧洲一体化的缩影吧,私欲中罪恶贪欲,危机时精诚团结,人性的美好正在于此。

 3 ) 方舟2020

做梦也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过上了一动不动就是给社会做贡献的生活。老爸推荐了一部他们年轻时奉为经典的电影《The CassandraCrossing》。

列车滚滚前行,一边是病菌肆虐,一边是悬崖峭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前一秒还是歌舞升平里的芸芸众生,下一秒危急关头,在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乘客中,涌现出了一些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为拯救全车人而与军方斗智斗勇的张伯伦医生,为救生病小女孩而牺牲的黑人警察,身为集中营屠杀的幸存者却在最后时刻自焚的犹太商人,甚至还有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毒贩……

在前途未卜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44年后的今天,不消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无数用生命履职的医护人员在与疫情殊死搏斗,无数结束休假坚守岗位的警察在誓守“疫”战到底,无数社区工作者在基层化身战斗堡垒入户排查,无数捐助物资投入这场疫情攻坚战的仁心侠者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当然,无论什么时候,也有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唯利是图者,更有前仆后继、抢购一空的“先见之明”者……

一张超市贴出的温馨贴士一夜间席卷网络,成了缓解当下大家紧张神经的黑色幽默。这绝非夸大其词,更非偶然个例。楼下大润发超市,平时货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疫情一开始,各品类货架就让人一扫而空。想必,这就叫“吃不了的兜着走”吧?超市的贴士所言非虚,毕竟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就在那摆着,谁又能独善其身?这份不合时宜的“先知先觉”,如果出现在拒绝野味上,想必此刻大可少些谈疫色变吧。

我们总以为人力胜天,享受活在生物链顶端的优越感,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为活血拔了穿山甲鳞片,为清热禁锢活熊取胆汁……2003年,一场SARS让我们认识了果子狸。2020年,一颗新型冠状病毒让我们看见了教材里人畜无害的蝙蝠是何面目。毋庸置疑,中华美食爱好者探奇之心不死,来自大自然的报复就远非特例……

 4 ) 写在2020肺炎期间

肺鼠疫,封闭的列车,无知快乐的旅客,远在电话里的指挥官。

围聚在车厢弹琴唱歌的嬉皮士,年轻的情侣,胖胖的婴儿和小姑娘,熬出集中营的犹太人,修女,伪装成牛郎的毒贩、追捕他两个月的警探,和他傍上的恋爱脑的军火商太太,还有知名医生和他分分合合的作家(前)妻,以及一条漂亮的狗。

一列感染瘟疫的火车的命运,是被变道至波兰的卡桑德拉大桥坠毁。“所有西欧国家都拒绝这趟列车在自己的领土上停车卸客。”半道上停车被荷枪实弹地指着,封闭所有车窗,被注入氧气,搬上画着➕的纸箱,其实是炸药吧。即使高浓度氧气开始治愈感染者,被决定了命运的火车也无法停下,被放弃的人也无法逃离。

昨天看到说基督教的一个核心故事是一个人因为他的德行而受到惩罚,这是我们最无法接受的结局(我写完后看到李文亮医生去世了)。

于是医生和前妻,像今天的那对医生护士夫妻在走廊相拥打气一样,在列车走廊里互问安好。毒贩为了全车人冒险而死,即使再之前他嘲笑阔太幻想出的爱情,在出发前也对她有了关爱。

最终火车被分成两截,前一截的车厢和人随大桥坍塌爆炸焚毁,后一截堪堪停在桥边。本来看到一半我已经想说“对不起我不相信了”,跟看微博一样。但最后算是好结局,氧气治愈病人,希望阳光也可以,列车上的人合力分开车厢阻断向末路狂奔,相信我们也可以。

只是最震撼的,一是指挥官说“你以为我有意叫这些人送死?”最终他以为全车覆灭后落魄离开,他的下属回复电话“上校在监视中。”一是医生,列车上的主心骨,在前妻问他前半截列车上的人怎么办时,说“我只能管后半截。”

剧透完了,还是要相信。

 5 ) 必定驶向卡桑德拉大桥

    必定驶向卡桑德拉大桥
    文/夜飞雪

    1976年,冷战还未结束。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了一部名为《卡桑德拉大桥》的影片,观众们把它命名为“灾难片”,该影片的拍摄手法与内容成为此后灾难片的经典模式。

    故事其实挺简单,两名恐怖分子想要炸毁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实验中心,行动失败,其中一名被击毙,另一名沾染了实验室的肺鼠疫恶性传染病菌逃上了开往瑞典的火车。为确保病菌不被扩散,有关方面下令封死列车,并让列车改道开往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人为制造翻车事故以掩盖真相。

    倘若人们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就会从故事中看出微妙的东西来,比如预定的旅程和改道后的路线,还有出场的各类人物等。尽管三十年已过去,细细研究,我们还是会发现许多并不会随着时光流逝的奥秘,历史总是相似的,这部影片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规性的哲理,包括我们平常人惟恐避之不及的政治。

    我们先来看看两条行车路线:

    原路线:日内瓦(瑞士)→巴塞尔(瑞士)→巴黎(法国)→布鲁塞尔(比利时)→阿姆斯特丹(荷兰)→哥本哈根(丹麦)→斯德哥尔摩(瑞典)

    改后路线:日内瓦(瑞士)→纽伦堡(前东德)→卡桑德拉大桥(波兰)

    这两条路线完全不搭边,原来的往北,而改道的列车却驶向东方。改道的方位不可思议的相差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可以命令列车不顾1000多名旅客的意见而驶向陌生的东方?

    我们得回返到影片的开头,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大楼的警报声走入的并不是日内瓦保安人员,而是一名上校身份的美国职业军人。原来,被恐怖分子沾染的肺鼠疫病菌是美国秘密研究的,他们以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进行生化研究不会有人过问,没想到却被两个闯入者打翻。绝对不能让美国秘密研制生化武器的丑闻泄露,这是主宰那车人命运的惟一理由。

    我们知道1976年冷战还未结束,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国家按各自的利益结成两种联盟:北约和华约。剩余的一些是中立国。列车本来从中立国瑞士开往中立国瑞典,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联盟顿时瓦解——巴塞尔、巴黎、布鲁塞尔相继拒绝了列车停靠在她们的领地,即使同属于北约的法国与比利时也不例外。列车不能凭空消失,上校想起了遥远的波兰,他有一个可以私下里交易的重要人物。波兰属于华约组织,与美国正处于敌对的非常时期。但是波兰答应了上校的要求,让列车绕过卡尔巴千山,穿过卡桑德拉大桥,到亚诺的隔离区。

    消息传到奔驰的火车上时,乘客们还在悠闲地谈情说爱。让我们看看这些分别出场的重要人物:

    上校麦卡其——美国军人,代表政治、军事与国家利益

    医生斯切娜——病菌研究者,代表WHO

    医生张伯伦——拯救病人的英雄,代表良心与人道主义

    作家珍妮弗——张伯伦的聪明前妻,代表爱情与记录

    犹太老商人——代表集中营屠杀下的一代幸存者

    军火商太太——代表依靠战争而发财的权贵阶级

    毒贩罗比 ——前登山运动员,军火商太太的情夫,代表洗心革面的投机分子

    黑人警察 ——代表正常程序下的公民保护者

    生病小女孩——代表希望

    感染的恐怖分子在车厢里大量接触人群,当他在行李间死去时,其他乘客已有发病的趋势。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恐怖分子竟然来自中立国的瑞典,如果是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一定来自中亚并操着一口阿拉伯语。

    医生斯切娜与张伯伦很快找到了病菌的控制办法,但是上校并不愿意让车停下来,在卡德拉桑坠毁是他不再更改的决定。敏感的女作家从犹太老人的痛苦中知道了卡德拉桑是一座不能承受重量之桥。但把守列车的军人断绝了停车的念头,列车上的乘客只能自救。自救的方式异常惨烈,靠着黑人警察的一把手枪,乘客们在张伯伦的带领下与军人们展开了博斗。毒贩罗比和黑人警察相继战死,最后在犹太老人的自焚中,炸开了最后几节车厢。而前面的车厢在冲过卡桑德拉时,大桥坍塌了,列车摔进大河引起大爆炸,河面上漂满了无辜者的死尸。

    列车最终没有抵达亚诺隔离区,幸存的人们带着病菌一起自由逃生。影片选在亚诺作为此行的终点,是因为那里有着史上最残酷的集中营。老犹太的妻子儿女就死在那里,他逃跑了一生不愿回到波兰,但仍旧埋骨亚诺,所以他说“这是宿命。”

    影片想要表述的太多了,无论哪一条线索都会引发人们的追问与痛苦。结尾时麦卡其上校对斯切娜医生说:“你要珍惜自己。”这句话出自好意,他沉痛的表情已预料到了他自己与斯切娜此后的命运。果然,军方的电话告诉观众,上校与医生都已处于军方的监视之中。此前,麦卡其面对斯切娜的责问时,他如此回答:“虽然现在当军人很不光彩,既然当了就得当好。”而我们知道的是,奥斯维辛大屠杀的重要执行者艾希曼在1961年的耶路撒冷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执行上级的命令,执行命令乃军人的天职。我的双手没有血迹。”与此类似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无能,在美国军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中立国不能保证人民的安全,本应救死扶伤的实验室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帮凶。一切都充满讽刺,又是那么可悲。

    距二战结束已经二十年了,是谁给了麦卡其上校毁灭1000名无辜者的权利?计划如此周密,如果不是弱小的人们奋起反抗,亚诺河又要增添更多的冤魂。意大利、英国、西德的制片人与导演们大胆地将列车开往纳粹集中营,不言而喻他们是在暗示美国军方无异于纳粹的本质。只要有国家存在,有种族冲突,有利益较量,任何生命都可以牺牲。这是我们永远要面对的事实,这种事实与战争和平无关,战争与和平从来都是相对的。平静的外表下,恐怖主义与灾难如影形随,而最终的受伤者必定是手无寸铁的民众,越是无辜者越要流尽鲜血。影片最后的灾难已不是肺鼠疫菌,而是政治的阴谋。医生们能控制疾病,却不能治好政治的恶毒。

    通往卡桑德拉的大桥果然崩溃了,它怎能不塌呢?破败的大桥承受不了从西方而来的滚滚车轮。东方之旅一路上萧条阴暗,搬离的残舍,倒塌的教堂,冷清的坟茔,无不显示着政治的后遗症。1991年之后的波兰很快加入了北约,东西方融为一体,下次再拍灾难片时想必不会选择波兰了吧。

    如同无法避免政治一样,我们也无法避免自然界的病毒。稍稍能让人心中安慰的是患难中的真情,当渺小的人们面对无法逃避的灾难时,惟一能拥抱的只有身边的亲人。2003年非典肆虐时,我发现深圳结婚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原来打算拖几年的情侣们一夜之间戴上了结婚戒指。张伯伦医生与珍妮弗作家在死亡之际破镜重圆,想必他们不会再离第三次婚了。爱情总是在特殊场合显示,贩毒者罗比虽然一直利用军火商太太在欧洲各地贩卖毒品,但他在跳窗前一刻把她托付给珍妮弗,这简短的一句话足以让今天对爱情丧失信心的情人们动容落泪。

    黑人警察为救生病的小女孩付出了生命,这预示着美好的希望——也许世界令人绝望,但毕竟未来可待。房龙在《宽容》的末后写道:“等到象屠杀无辜的俘虏、烧死寡妇和盲目崇拜一纸文字这样的不宽容成为荒诞无稽的事,宽容统一天下的日子就到了。这可能需要一万年,也可能需要十万年。但是,这一天一定会来到,它将紧随着人类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征服自身恐惧心理的载入史册的胜利——而到来。”但是在1940年再版后记中,他又重弹悲观的调子,“这个世界并不幸福”,“我们如今的时代还没有超脱仇恨、残忍和偏执!”

    我不敢对人类自身的秉性抱有太多期待,世界总是被邪恶控制着。东德解体时,解密的几公里长的档案震惊了世界,如果美国中情局某天把它的秘密公布于天下,可能会让所有人发疯和绝望。在强大的疯狂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人是多么弱小与无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除了仰望上帝没有丝毫的办法。医生说,“病菌的感染率是60%,不发病的除了自身免疫力,就得靠上帝了。”2003年非典时期,我连续发了八天烧,就在第七天的夜里我写好了遗书。我一直坚持着不去医院,也不让任何人知道,与其说医学院毕业的我相信自身的免疫力,还不如说我对隔离病房充满恐惧,我害怕在那里没来得及帮我确诊就把我推进了火化间。好在上帝庇护了我。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普通民众都失去了选择权。在各种邪恶力量的主宰下,疾驰的列车除了开往必然坍塌的卡桑德拉大桥,还能开往哪里呢?

    2006.5.14观影片《卡德桑拉大桥》有感

 6 ) 卡桑德拉大桥

7天长假,有幸重温了一部自认为最棒的灾难片,《卡桑德拉大桥》。火车上发现了一名烈性传染病人,健康的人们阴谋让火车走上不归路----一架废弃多年的大桥,和大桥一起毁灭在无人区的深谷。。。全片的故事情节、演员表演、特技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很难想象这是拍摄于1976年的影片。
    
影片充满令人窒息的气氛和矛盾:究竟是舍弃一千多个无辜生命还是让病毒四处扩散;究竟是听从上级的命令还是眼看看自己走向绝路,这一连串的客观矛盾和心理矛盾让人惶恐中力求片刻的清醒和理智,剧情的深入直接抓住了观众最脆弱的那根神经,它对病态的发作和死亡的展现十分写实,展现了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无知的斗争,——病毒还没杀人,人却相互残杀了!层层欺骗造就了一车无辜的人们,而人类自我的毁灭的确比什么都可悲。
    
在现实的无奈中,他们都共同接受了悲惨的、极不人道的结果——大桥下漂浮了太多的冤魂,但都无发说清谁对谁错。
    
在2003年,在我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SARS之后,这种惊人的相似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究竟是戏剧来源于生活,还是生活拷贝了戏剧呢?

 短评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6分钟前
  • JnzRr-
  • 推荐

小时候都被里面的病毒吓着了。。多年后回味此片,原来恐怖的不是病毒,而是政治阴谋!!

9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力荐

西方内乱所导致的致命病毒危机最后被美国军情局转向华约国家波兰境内,火车停靠被封厢的情景让集中营的幸存老者(李·斯特拉斯伯格)喃喃自语好像噩梦重现,如此犀利的批判刀锋,也难怪此片在以北美为主导imdb上不受待见,有专业评论更是不吝词汇大加挞伐,俗套泛滥,过气明星,逻辑荒谬,甚至辛普森的后发命案都成为影响此片品质的负面因素。但你也不能说豆分的相对奇高是中国影迷站在意识形态对立面所致。还是必须要考虑到经典国配怀旧情结。

10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今天中央六再次播出,不愧经典电影,尤其是译制片里的经典之作。即使以今日眼光来看,剧情设定依然是很出色的,影片节奏非常紧凑。作为灾难片,最大的灾难不是瘟疫,而是黑暗的政治之心。最后那句“他刚走,女的也走了,我会派人监视”令人不寒而栗。另外,本片里的恐怖分子还可以是欧洲人(瑞典人),而之后的欧美商业片里恐怖分子设定基本都是…

12分钟前
  • 说的对啊
  • 力荐

按功利主义,当权者选择牺牲一部分人去满足所谓的多数人的利益,可惜他们往往没想到一点,那就是意料之外的失控。其实本片的病毒只是一个壳,真正心寒的是人性的自私、冷血、恐惧、相互怀疑和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医生和作家的那一吻,才显得弥足珍贵!8.2

1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比病毒更可怕的往往是人类本身,因为后者会为了掩盖事实去舍弃无辜者的性命,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只是尽职的表现。

1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在腾讯上看的译制配音版,配音和嵌入的港或台版字幕有不少出入的地方,看起来是规避了颜色笑话和一些政治暗示。本片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冷战背景下的大制作,大手笔啊,很有一些镜头设计让我吃惊,放在类型片里绝对是典范好学生。在如今这个契机下观影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丧逼感,在封闭的环境和死亡时限的紧逼下,每一个人都被未曾露面的最高权力一边监控一边放弃。如果不自救,没人能救得了自己。如果不牺牲部分人,所有人都会被牺牲。这惊天的狠招放在今日的语境里竟也毫不出格。戏剧影视文学总是提前昭彰制度丑恶,而人类总是在步步为营中堕入轮回的恶果。

20分钟前
  • 陈小睡
  • 推荐

小时候看的 印象深刻

22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我觉得剧情简介都比电影紧张刺激,拍得平庸了...

24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像这种经典电影,老妈很早就买回来屯着,什么魂断蓝桥、遥远的桥、保镖、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东方快车谋杀案、卡萨布兰卡...都是在我高中时看的。

28分钟前
  • 楚楚不动人
  • 力荐

将火车封死,禁止乘客下车,甚至连空气都流不出去。这就够震撼了。让火车经过卡桑德拉大桥更是凶残狠毒,既能杀死所有人,又像是意外。既能控制疫情,又可以甩锅。即便后来人们发现高浓度氧气可以杀死病毒,被感染者有可能被治愈,上校还是坚持原计划,一定要弄死所有人。不仅要杀死乘客,连士兵也不留活口。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心狠手辣,惨无人道。把所有人杀死,疫情就控制住了,真是逻辑鬼才。他以为他已经把所有知情人都杀死了,殊不知自己也是知情人。他只知道上司派他来负责这件事,殊不知上司还派了其它人盯着他,说不定下一步就是除掉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以为他已经够黑了,殊不知他还是嫩了点。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部电影是看完《釜山行》之后看的。顿时觉得釜山行逊色了。一则题材上,细菌感染与传染病是日常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二则,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这部电影讽刺了官僚主义和国际政治,罔顾人命,政客为稳定为秘密,宁肯牺牲无辜者的性命。第三,电影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很真实。

31分钟前
  • 在焉
  • 力荐

这部片子令我想起了三鹿毒奶粉的知情不报。

32分钟前
  • 考拉
  • 还行

冷战年代,必然有其恐怖和白色恐怖,也有不能言说和不可讲述,奔向死亡之地的列车,是铁幕后的波兰,也是当年的纳粹集中营。剧作在扭曲中传达着一些有趣的价值观(比如死板的德国人之类)。那个年代的大巨片,却又不是美国味道。其中的科学设定傻到不能忍。当然,索菲亚·罗兰真销魂

3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太牛了,如今重看仍然津津有味,神采奕奕的配音,无以伦比的剧情,每一秒都充满紧张感。其实想起来,这部电影小时候也就看了一遍,记忆却如此清晰,爱理查德哈里斯,爱年轻的索菲亚罗兰,当年的片子有如此多的性暗示,一路的欢声笑语和最后的血流成河,堪称一切灾难片的鼻祖。2012年3月7日。d5译制经典

37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灾难片,动作片,更是政治片。

3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情节紧张,对政治的讽刺更是自白而辛辣。

40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有条热赞真是阴阳怪气,被害妄想吗?众所周知非典并非爆发于06年,再说整个车厢能有几个人看过这部电影,乘客们能由高铁无故停车立时联想到卡桑德拉大桥?有被笑到。不知从哪听来的给最高领导让道,这样毫无根据漏洞百出的发言这么多赞?屁股够歪的。

42分钟前
  • 拿一个大满贯
  • 推荐

看过许多遍,一直都很喜欢的上世纪70年代灾难大片。这是一部有先见之明的传染病电影,拥有那个年代一流的明星阵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军事的,另一种是医疗的。经验主义的科学方反对军事解决方案,两种方法是相悖的,都忽略了乘客的建议。影片拥有令人惊叹的航拍镜头,瞠目结舌的残酷高潮,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灾难片。当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它的效果难免陈旧,但讲故事的方式十分沉稳,我发现这是当今许多大型灾难片所缺乏的。

4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所有的故事都是预言故事,最厉害的不是电影,是如今看电影的人依旧有不少在说:我觉得让火车坠桥也没错啊,牺牲1000人,拯救全世界不好吗?不好,因为我们都在火车上

48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