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

已完结

主演:金喜善,高修,孙昌敏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3

 剧照

窈窕淑女 剧照 NO.1窈窕淑女 剧照 NO.2窈窕淑女 剧照 NO.3窈窕淑女 剧照 NO.4窈窕淑女 剧照 NO.5窈窕淑女 剧照 NO.6窈窕淑女 剧照 NO.13窈窕淑女 剧照 NO.14窈窕淑女 剧照 NO.15窈窕淑女 剧照 NO.16窈窕淑女 剧照 NO.17窈窕淑女 剧照 NO.18窈窕淑女 剧照 NO.19窈窕淑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窈窕淑女韩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永皓(高修 饰)深爱的女友死于车祸,这段悲伤的爱情经历让他回到了家中经营的小小年糕店之中,无心再在纷乱的世界里游荡,安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一次偶然中,永皓结识了名叫夏敏津(金喜善 饰)的女子,让永皓感到震惊的是,夏敏津的长相和已经去世的女友几乎一模一样。  在回忆和情感的驱使下,永皓开始了和夏敏津的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文东奎(孙昌敏 饰)出生于富贵之家,一直以来,他都在追求着夏敏津,当他得知夏敏津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永皓给夺走之时,心有不甘的他决定无论使用什么手段,都要将夏敏津夺回自己的怀抱。银河补习班人世间黑寡妇(原声版)新施公案粉色独家新闻2016海魂(2011)啤酒火箭超级英雄医院第二季我们无法阻挡心兰的故事保姆杰茜第四季东京之女玉昭令 第二季共和国血脉潘多拉的魔盒突击中央银行永不满足第一季梦中人麒麟掌冷暖人间替身纸人钻石荆途第一季为母所盗:卡蜜亚·莫布里的故事无间道3:终极无间(粤语版)逆袭女神幽灵和鲸奇异世界历险记笑拳怪招小胆大英雄靓女情怀666魔鬼复活性游戏沦落人 淪落人嗨翻姐妹行太阳不西沉クリックシネマ 好き家园青柠男女第二季他们说“我很好”和平饭店笨蛋徘徊年代两个人翻滚吧!阿信学区房72小时薛丁山

 长篇影评

 1 ) My Fair Lady

    赫本强烈的贵族气质,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劣势,就算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也挡不住她散发的光芒,所以影片一开始那种形象,让人蛮出戏的,这是赫本在本片近乎完美的表演中唯一不可弥补的缺陷。
    从上门求学那一刻起,Eliza追求的就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她倔强地要付学费,天真地以为这样便会得到多一点尊重,未曾想自己只是上流人物的一个赌注,一个玩物。
    在我看来,Higgins从来没有爱过Eliza,他所表现出的,无外乎妒忌、占有欲和虚荣。他在Eliza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了她父亲五英镑,就认为Eliza是属于他的了;他看不到自己与Freddy对女士态度的差距,像被抢了玩具的孩子一样讲出那些可笑的贬低之辞;他极尽严苛地对待Eliza,只是为了赢得一个赌注,哦,他赢了,他欢呼雀跃地跟朋友庆祝了一场,临走时才注意到角落里握紧拳头的Eliza,因为他需要她帮他关灯,帮他提醒女仆第二天早上该做的事;甚至当Eliza不堪受辱大发雷霆时,他也不当回事,只当是女人讨厌的小脾气;他认为男人诚实、正直、高尚,女人麻烦、爱攀高枝、有他讨厌的一切缺点。我看不到什么男人特有的幼稚天真,只看到一个大写的直男癌。三个小时看下来,我找不到这个人身上的任何优点。
    最后Eliza跟Higgins在一起了吗?至少最后一个镜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我不理解,既然这个版本是为了突出女主,最后让她回到Higgins家里是为了什么?如果电影版最后的意思真的是让他们在一起,那它的标签就不该是“喜剧”。除非Eliza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否则他们不可能合得来。
    按照萧伯纳的意思,最后肯定是Eliza毅然离开Higgins,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一个上流社会的语言学家,为了一个赌注想要把一个下层卖花女改造成一个举止优雅气质出众的贵族小姐,自己却是一个言语粗鄙、行为乖张、极度自恋、毫无绅士气度的人,不是很讽刺吗?然而电影却给了这样一个结局,着实有悖原作。

 2 ) 一片歌舞升平中,社会阶层差异的无奈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我比较欣赏里面的唱段,包括“wouldn't it be loverly”与观看赛马时的合唱,都属于悠扬动听的歌剧类音乐。
上层人民的生活固然很美好,可是一旦与另外阶层相比较,难免不会看出那些所谓“上流人士”的虚荣、虚伪和浮华。
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赛马那一段,贵妇名媛们总是以服装和举止来打量别人,费尽心思进行梳妆打扮,整个赛马场简直成了争奇斗艳的美女聚会。而伊莉莎根本不是此圈内人,在诸多与天气和健康有关的话题里进退为难。
再假设,若知道了她本是一低俗的卖花女,那贵族青年是否还会天天到她窗下来凝望,来为她歌唱?大概避之也不及吧。
现实本就这样残酷。
而当席根斯终于把当初“脏乱差”的卖花小姑娘打造成了上流社会的窈窕淑女,才发现她已无去处——底层劳动人民是不敢与这样的“小姐”亲密接触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他们都老实本分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靠一点微薄的所得来维持生活。而那些吃穿不愁、无所事事的贵族阶级,大概也不接受这么一个“无政府无身份无来头”的女子,虽然她的风度气质远超过那些正宗的世袭的贵族小姐夫人们。
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这个被社会和试验者塑造出的淑女,只有无奈地叹息。

 3 ) 看电影之前是不是应该看看肖伯纳的剧本呢

我知道窈窕淑女的大致剧情,在我开始喜欢老电影的时候,尚没有影碟这玩意,于是我把肖伯纳的剧本当作课外读物。应该说肖伯纳的剧本满是讽刺,教授是被讽刺对象,作者讽刺的是那个时代所谓的上流社会精神。这个戏剧剧本是出色的,只是被改编为音乐剧后,削弱了讽刺内涵,大家更注意的变成了音乐
当音乐剧搬上银幕,因为赫本,观众甚至连音乐都不要了,干脆只看美女大变身,于是讽刺、抨击、音乐等等在粉丝眼里都成了空气,连比顿精心设计的服装,配角们出彩的表演,配唱们优美的歌声都只是赫本的配衬

 4 ) 《My Fair Lady》和《Pygmalion》的 Higgins

电影里经常说:“Do be reasonable!” 那我就假装很 reasonable 地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与1964《窈窕淑女》相关的版本,还有1938由萧伯纳编剧的《卖花女》,以及萧伯纳的原著。

与1938版本和原著相比,1964《窈窕淑女》显得更加娱乐化。其讽刺不及1938版本和原著,并且我认为,1964版本更改了原本的主旨。其区别在 Higgins 的变化。

(在评论之前,我必须谴责暴风影音,为什么流畅比标清还慢?)

1938的 Higgins,明显态度要恶劣很多。1938的 Eliza 独自坐在街头哭泣,Higgins 上去说“Woman,立即停止这讨厌的哭声”;1964的 Eliza 大吵大闹,叫道“Let 'im mind 'is own business and leave a poor girl alone!”,Higgins 才说“Cause this detestable boohooing instantly!”

背景音乐里面,1938和1964版本也有很大差别。当 Eliza 在训练的时候,1938的背景音乐听起来很怪异,让人提心吊胆,场景是 Eliza 晚上睡觉又睡不着,脑中整天浮现自己训练时候的场景,表情痛苦,像是留下了心理阴影。不过她的进展倒是比1964的 Eliza 好得多,1964的 Eliza 练习了3天还没念好 A、E、I、O、U ,1938的 Eliza 倒是念了两遍 A 就可以说 The rain in Spain... 了。但是1964的 Eliza 倒是更欢乐,还自 High 了一首 Just you wait。由此看来,1964的 Higgins 就没有1938的 Higgins 显得残酷了。

1938的“见家长”(去 Higgins 母亲家试验)和1964的看赛马都让 Eliza 大出洋相。然后1938的 Higgins 说“胡说!我说我会把贫民窟女孩变成女公爵,我就要做到!”然后用强硬的语气说“Eliza! 别哭了!如果我给你另一次机会,你会努力吗?”1964的 Higgins 只是说“Eliza 可以办到”。(当然这跟这个情节的时间顺序有关系,1964的 Eliza 看完赛马晚上就要去舞会了,而1938的 Eliza 还有时间训练。)还有一点,1964的 Higgins 在舞会前跟 Pickering 谈话时提到“它填补了世上最深的鸿沟——阶级和灵魂”。而1938的 Higgins 未谈及阶级问题。由此看来,似乎1964的 Higgins 更不把 Eliza 看作是他的产品。

1938的 Eliza 将要继续她的训练。此处影片给出了 Higgins 大量的表情包和语言:“No!”“I've told you 500 times! You drive me mad!”"No!"而1964版本里没有相应情节。

然后1938的 Eliza 将要练习跳舞了。“123 123 123……哦天啊,Eliza 没有一点节奏感!”看起来痛苦无比;而1964的对应情节在赛马前面,Eliza 突然炼成的一晚(The rain in Spain... 竟然练了那么久,你看看你1938的师姐),Higgins 和 Eliza 忘我得跳了起来(Pickering 自嗨),很 High 的场面,把仆人都叫醒了。然后 Eliza 还献曲一首《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管家太太叫她都不肯睡。1964的 Higgins 更加不像是其它某些影评里说的那个丑恶的形象了。

说到睡觉,1938的 Eliza 马上就要到相应的情节了1938的管家太太说“晚上3点了”,1938的 Higgins 反应是“我们再复习一遍!大使!大主教!!皇后!!!……”管家太太说“四点半了!”Higgins 说“现在从头再开始!”Eliza:“不行,我头痛!”Higgins(强硬地):“如果我能坚持下去,你也行!”Eliza:“我不行。”Higgins(拿起盖在自己头上的毛巾):“这拿去!(开始复习)大使!”Eliza(把毛巾盖回 Higgins 头上):“我受不了了!”

与之相对应的1964版本的情节则刚刚在 Eliza 突然炼成之前。1964的 Pickering 也说“晚上3点了,Do be reasonable!”,与此同时,四点半的1938 Pickering 也说“Do be reasonable!”。两个 Higgins 都说“I am always reasonable.”1938的画面到此切掉,伴随着 Eliza 痛苦的哭声;1964的 Higgins 则离开座位,走向 Eliza:“我头这么痛都能坚持,你也行。”Eliza:“I've got a 'eadache, too.”Higgins 无声地把头上的冰袋(?)盖到 Eliza 头上,并且安慰说:“我知道你头痛,我知道你很累。我知道你神经感到麻木。但想象一下你就要成功了,想想看你在解决的事。英国语言的神奇美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最高贵的思想从人心中流出,承载在这充满非凡想象力的音乐般悦耳的声音之中。这就是你所要征服的。你一定能够征服它。”(慢慢地走回自己的座位)“Now try it again.”于是 Eliza 忽然炼成,于是大家 happy 地跳起舞来。1964 Higgins 的 reasonable 倒是可以说出一些 reason 来,1938的 Higgins 倒显得不要脸了。

接下来1938的 Higgins 说:“时间到了,叫那些化妆的人全来!”管家太太愤怒地说:“你看过待宰的羊吗?”1964的相应的装扮情节则刚好就在他们跳舞之后,看赛马之前。(这样说也不太对,1938的 Eliza 是为舞会而装扮,而1964的 Eliza 只是为看赛马装扮。然而 Eliza 去舞会之前并没有相应情节,我只能对到这里了。)Higgins 和 Pickering 在一遍商量要买什么衣服,说要给 Eliza 一个惊喜;1938的 Higgins 看着 Eliza 脸上满是泥的痛苦样,还说要“多加一点泥”。

后面情节总算统一起来了。1938的 Higgins 和 Pickering 说“真是又笨又傻,感谢上帝总算结束了”。值得一提的是,1938的 Higgins 说到“这真是无聊之至。”Pickering:“你不认为这非常刺激?”Higgins:“我一看到你放弃,我就立即毫无兴趣。我再也不玩假女公爵的游戏。”“游戏”是个值得注意的关键词;而在1964版本中没有相应的关键词。由此看来,我倒是觉得1964的 Eliza 因受冷落而发火有点不讲道理了。Eliza 是 Pickering 和 Higgins 的赌注,她一早就知道了,两个版本的卖花女都是这样的(不是某些影评说的,Eliza 最后发现她只是一个赌注而发怒)。Higgins 和 Pickering 在庆祝,不是很正常吗?我认为,这确实是 Higgins 的功劳而不是 Eliza 的。Eliza 换了别人,Higgins 一样可以成功;Higgins 换了,就没有人能够提升 Eliza 的社会地位了。

在 Higgins 找拖鞋这一段,在萧伯纳原剧本里,Higgins does not look at her,还很大声地嚼苹果;而在1964版本电影里有很大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1938 Eliza 出走的时候,不顾警察,说:“为什么不能有人爱我、吻我?再吻我一次!”充满正义感,可以让女权主义者和反对中产阶级的人们大谈特谈。但是1964 Eliza 并没有这么做。她只是说:“Words! Words! Words! 太 TM 烦了!有本事 show me!”讽刺的效果就大大削弱了。

这文章说的是 Higgins ,那就说回 Higgins 吧。他们(两个 Higgins)早上起来发现 Eliza 不见了,1938 Higgins 找记事本的时候说:“我的记事本呢?”管家太太:“Eliza 知道。”Higgins:“可是她走了,该死!”管家太太:“那就自己找吧,该死!”管家的“该死”是个重点,体现 Higgins 的恶毒深入民心(我瞎编的)。在 Higgins 母亲家,1938 Eliza 问:“皮上校,实验结束了,我可以当我自己吗?”Higgins 抄起不知道什么东西要打她。当 Eliza 跟 Pickering 说话的时候,Higgins 轻蔑地回头说“Ha!”而1964 Higgins 只是内心不忿。谈及 Eliza 会不会回去时,1938 Higgins 说:“在三周之内你会回到贫民窟!”Eliza:“我相信我再也不会发出那种声音……AAooww!”Higgins 手舞足蹈地说:“Vicory! Victory! AAooww, AAooww, AAooww, AAooww, AAooww!”一点也不尊重;而在1964版本里没有相应情节。

谈到“我的态度和 Pickering 一样时”,1938 Higgins 还提到“你可以回来或去死吧”“如果你不喜欢,回贫民窟去,贫民窟的日子真好,充满暴力,不像科学、文学、古典音乐、哲学、艺术”,1964版本省略了这些话。此外,还有被替换的句子:“I'm not going to have my MASTERPIECE thrown away on Freddy.” 改为 “I've made you a CONSORT for a king.”此处显得1964 Higgins 更把 Eliza 当人看。

有趣的是,在1964版本里,这些省略的句子用来唱《I Have Accustomed to Her Face》,用来表现 Higgins 的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恶毒的措辞都是 Higgins 自嗨,表达对 Eliza 的怀念,他没有当面对 Eliza 表达出来。1964 Higgins 是主动打开了他的留声机;而 1938 Higgins 是被动地打开的。1938版本对 Higgins 的怀念表达不够充分(这方面音乐剧是个优势),只是在家里摔了东西,偶然地打开了留声机,然后 Eliza 就回来了。(哦天啊,这爱情也太容易得到了吧。)

有影评对“她属于我,我为此花了5英镑”进行评论。其实1938版和1964版的意思完全不同。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1938版本如果是要表达讽刺,Eliza 最后还回去真的是个受虐狂(不知道萧伯纳为什么这么编剧,他自己的原著都不是这样的);但对于1964版本,Eliza 回来的结尾会更好。Higgins 在改编之后完全变了样,温和了许多,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剥夺者;但又不能太温和,不然 Eliza 出走就没法解释。1964版本爱情元素多了,更倾向于娱乐,而不是讽刺。

继续阅读:音乐欣赏

(任何人可以转载或使用本文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但不得对其进行修改。)

 5 ) “清醒的阶级意识”

阶级有其重要功能。

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

在萧伯纳(Bernard Shaw)的作品《卖花女》(Pygmalion,曾改编为电影《窈窕淑女》)中,希金斯教授虽然不认识卖花女伊丽莎,但对两人之间的关系拿捏却是丝毫不需犹豫。

原因就在于:他一听到她讲话,就知道她是一个下层阶级的人,几乎可说是任他宰割——例如,将她当作棋子,打赌可以把这个卖花女假扮成名媛淑女而不被看穿。

每个人出生就属于特定的阶级,而破坏阶级就是污染了个人,也污染了整个社会。

一个人的迦缔决定了他的职业、他的饮食、他的住处、还有他的结婚对象。

结婚对象只能来自同一个种姓阶级,而他们的子女也继承同样的阶级。

只要出现了新的职业或是出现了一群新人,就得先判断他们属于哪种种姓阶级。

 6 ) 《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终究还是屈服于物质

十九世纪伦敦某天的夜晚,一群打扮夸张的贵族,在看完歌剧后陆续散场。突然的大雨,将没有及时走掉的几位贵族困在了门口。长相清秀的卖花女伊莉莎,看到了商机,准备在这群贵族身上,赚出未来几天的饭钱。平克林上校准备花三便士,买下伊莉莎的花。就在此时一位语言学家亨利席根斯,对伊莉莎粗俗的英语发音大感兴趣。所以记录下了伊莉莎与平克林上校的对话,这让伊莉莎非常的不安,以为自己哪里冲撞了席根斯。当席根斯教授,解释说只是对她的发音感兴趣后,伊莉莎依旧不依不饶,完全像一只受了惊吓的猫咪。不过席根斯教授,很快就对伊莉莎失去了兴趣,反而对平克林上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克林上校是一位研究印度梵语专家,两人一见如故。席根斯教授在众人面前吹嘘自己一番:只要经过他的训练,粗俗卖花女也可以成为优雅的夫人。在给了伊莉莎6个便士后,我们潇洒的教授携着平克林上校,扬长而去。

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伊莉莎牢牢记住了,席根斯教授的一方豪言壮语。她登门造访,希望能够通过教授的训练,改变自己粗鲁的发音,从而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走向新的未来。伊莉莎的表现虽然粗鲁,但她的可爱打动了席根斯。平克林教授也被,伊莉莎的执着所打动,他提出了一个赌约。这让争强好胜的席根斯教授更加心动,他欣然接受了挑战,准备开始训练伊莱纱。毕竟没有任何一位英国绅士,会拒绝一场严谨的赌博。

慈祥的女管家皮尔斯夫人,准备先将我们可爱的伊莉莎小姐打扮的体面一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伊莉莎,如在梦里。导演很灵活的运用了,伊莉莎与席根斯教授社会阶级上的差距,来制作一个类似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笑点。席根斯教授是一个单身主义者,他不想因为爱情,让自己变得牵肠挂肚,失去理性。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去爱上一个人的话,他的人生将会是不完整的,所以大家还是不要盲目的尝试单身主义。不过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席根斯教授对人,对于爱情的态度会逐步发生变化。这也是一种观影的乐趣,人们都乐于看到主角能够成长。

伊莉莎游手好闲的父亲查理,听说女儿住到了伦敦富人区,以为她攀上了高枝,准备来讨点生活费。伊莉莎出生于一个离异家庭,她甚至不知道母亲是谁,有一个脾气很不好的继母,和整天游手好闲只知道喝酒的父亲。但她乐观、勤劳,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更好的生活。在一番交涉后,席根斯教授被查理的一番话气着了。他表示伊莉莎随时可以跟查理回家,他不会加以阻拦。这让正打着如意算盘的查理,如坠冰窟,他最后竟然开价5英镑,卖掉了伊莉莎。有道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贫穷会让人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哪怕是现在,为了几万块卖儿卖女也是很正常的。如何能够解决贫穷,解决贫穷思想,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不过我们的席根斯教授,毕竟是个上层社会的贵族。欣然接受了报价,并支付了5英镑。伊莉莎就这样被他父亲抛弃了,或许这是女权主义还没觉醒之前的女性地位的真实写照。

可怕的训练让所有人身心俱疲,但席根斯并没有为之放弃。与往常一样,这天他们又练习到了凌晨3点。就在大家都睡眼朦胧之际,突然开窍的伊莱纱终于把口音矫正过来了,这让教授和上校感到欣喜若狂。感觉到了这几个月来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曙光。于是教授当机立断,决定带着伊莱纱进行一场实战训练。伦敦的赛马比赛这种贵族云集的地方,正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伊莱纱用她优雅口音,与周围的人大谈天气,就在平克林上校长出一口气的时候,伊莱纱显露出缺乏真正贵族内涵的缺陷。这让后面的试验,几乎变成了一场灾难。不过却俘获了贵族小伙子弗雷迪的心,这个角色个人感觉就是一个用来表现伊莱纱,被改造成功的过渡性角色,他的作用在之后会慢慢凸现出来。

在赛马比赛上,令人失望的表现,让教授意识到贵族的身份,不仅仅是衣着和口音,而是一种内涵和气质的体现。在总结错误后,新一轮的学习开始了。6个月后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如期而至了。伊莉莎以平克林上校远房亲戚的身份,来到宴会上。早已脱胎换骨的伊莉莎显的雍容华贵,甚至于得到了女王大人和王子殿下的垂青。于是大使夫人,派出了卡帕锡教授,来打探这位犹如天女下凡般的伊莉莎的底细。卡帕锡教授,是一位精通32门语言的能人,也是席根斯先生曾经的门徒。不过宴会上伊莉莎所展现出的老练、得体以及那份淡然,让卡帕锡丝毫没有找到破绽。他在羽纱而归后,竟然宣称伊莉莎是一位真正的公主,一位血统如多瑙河般纯正的匈牙利公主。这次确实成功了,哪怕是对礼仪和口音上最挑剔的人,都无法找出伊莉莎的缺陷,席根斯教授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堪称神迹。席根斯和平克林对于将那群只知道以貌取人的贵族,玩弄于鼓掌之间而感到沾沾自喜。

但伊莱纱并没有那么喜悦,感觉两个男人沉醉在自己的胜利中。完全没有将这次的成功,与伊莱纱的努力联系在一起。她感觉自己只是个试验品,在实验成功结束后,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是回去继续做她的卖花女么?这种焦虑和不安全感,让伊莱纱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当女人看不到未来和不安时,他们总是会试用利用,争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伊莱纱与教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只言片句中,让我们有些了解到了伊莉莎不安的真正来源,她似乎爱上了这位颇有绅士风度的教授。所以在试验结束后,没有理由再继续留在教授身边感到了焦虑和不安。但是抱定单身主义的教授,并没有看出伊莉莎感情的变化,他继续用他惯有的理智和渊博的知识,以及对于阶级上的认知,去责怪伊莉莎的无理取闹。这让伊莉莎感觉到了真正的失望,所以选择连夜跑路。

她在门口遇上了,痴情的弗雷迪。他依旧在等着伊莱纱回心转意,这位痴情的小伙子,在赛马场一别后,就被丘比特的爱情之箭射中了。他每天夜里,都会到席根斯的楼下,等待着心目中女神的垂青。但心烦意乱的伊莉莎,暂时还无法接受这段感情,但小伙子依旧没有放弃。回到贫民窟的伊莉莎,已经变成一位淑女的伊莉莎,真的还能够适应原来的生活吗?正在伊莉莎踌躇之间,伊莉莎的父亲查理,穿着体面的从酒馆里走出来。因为席根斯的一句玩笑话,伊莉莎的父亲查理,竟然继承了一位美国富翁的财产,变成了一名绅士,席根斯可真是杜立特尔家族的贵人。当然这里也很明显的嘲讽了,美国暴发户,对于文化的无知和权威的迷信。

杜立特尔家族一跃,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一份子。伊莱纱的父亲查理从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浪子,变成了一个具备中产阶级道德观的绅士。金钱改变了查理的生活、改变了杜立特尔一家的生活品质,也改变了伊莱纱的未来。他们的这种改变,主要来源于金钱,当某一天,他们将失去金钱的时候,他们还能回到原来那种生活么?虽然中产阶级,是一个稳定社会的重要支撑部门,但他们为了维持住,这样体面的生活,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和代价。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群体的增多。大家也需要开始考虑,金钱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两人的交谈中,伊莉莎知道了自己被5英镑卖掉的残酷事实,也清楚了查理即将迎娶伊莱纱的后母。伊莉莎在得知自己被卖的消息后,黯然神伤的离开了查理。

席根斯和平克林上校,在意识到伊莉莎离开后焦急万分,开始四处寻找。漫无目的的教授,溜达到母亲家,准备诉苦时,意外发现了伤心的伊莱纱。两人一见面,就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伊莉莎觉得席根斯对她并不重视,依旧觉得她是一个卖花女。而席根斯表示自己对谁,都是这个态度,让她不要再无理取闹。随着两位主角载歌载舞,两人竟然开始互诉衷肠。虽然这里转变的,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而这个转变,让整个影片的走向,开始往喜剧方向倾斜。一个傲慢、冷漠的单身主义者,最终被自己所塑造出来的女性所打动,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啊。这姑且算作是一种日久生情吧,到此影片走向了总结,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一部为奥黛丽•赫本量身打造的经典电影,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剧作《卖花女》,而同名音乐剧在百老汇演出接近3000场,在当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口碑和人气。这种才子佳人似的大团圆故事,受众面较为广泛。大明星+大IP+极高的人气+大资本和不错的改编,帮助这部电影走向了巅峰,也让我为奥黛丽的风韵所倾倒。不过仅仅只有这些,就能拿到奥斯卡八项大奖么?这显然是不够的。

电影成片于20世纪60年代,正是第二次女权运动在美国蓬勃开展的时候。这部电影,通过对于伊莉莎的改造,让她从一个自由奔放的卖花女变成了一个温文尔雅的贵族小姐。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完全是一个通过金钱、地位将女性束缚住,并且将其变为男权所主导思想下的女性形象。电影的主角,毋庸置疑是席根斯教授,他是一个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将人从变为中产阶级的圣人。如此巨大的能量,感觉比美利坚总统还要光芒万丈。这种举手投足间,将伊莉莎家族变的富裕起来的设定。是告诉当时社会,被女权搞的头疼不已的美国佬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搞定那些思想越来越危险的漂亮姑娘。所以这部金碧辉煌的电影,到头来不过是为了压制女权主义抬头的宣传工具。让姑娘们成为金钱、地位、绫罗绸缎、宝石的奴隶,而不要去跟男人抢夺权利和地位。其本质,依旧是要让女性成为男人们的附庸品。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毫无争议的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毕竟这种思想,是美国主流白人男权主义者希望看到的。

 短评

经典修复重映,算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歌舞片了。前半部分还只是俗气的麻雀变凤凰,后半部分一下拔高到男女平等的层面:既是关于淑女,也是关于君子。男主改变了卖花女的谈吐外型,但没改变她对平等和获得尊重的渴望。赫本美得好像空谷幽兰啊,就开始那个污言秽语的疯婆子造型把人给吓尿!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But by and large, we are a marvelous sex." MARVELOUS! 不过我这个年纪实在是看不动三个小时,而福尔摩斯说着说着唱起来一秒变美国人心都要碎了。Pygmalion记不得了,但(难道只有我觉得)电影本身已经很恶毒了吗。作为音乐剧几乎说得比唱的还好听,鉴于部份卡司是配唱部份在用说的蒙混过关……

12分钟前
  • edie
  • 推荐

赫本一眼倾城,更难得的是越看越有韵味,不愧为绝代女神。

17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赫本真是高贵优雅好像一直黑天鹅

20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赫本將片中角色難度十分大的賣花女一角完美的詮釋,哈里森與赫本的對手戲也堪稱完美的搭配。語言學家和賣花女的故事看上去似乎是愛情戰勝身份懸殊的例子,可是如果賣花女沒有變成淑女,語言學家就是一輩子和她朝夕相對也不會愛上她。故事終究是故事,滿足了普通人的幻想,看過之後,生活仍然要繼續。

25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很棒的一部歌舞喜剧片,赫本好美

29分钟前
  • 美美哒Cindy
  • 推荐

奥黛丽赫本那张脸,看一万次还是会发自内心的感叹,真漂亮,真有气质!

31分钟前
  • ╯^╰
  • 推荐

好好看的一部老电影!赫本真的永远的女神!

34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赫本真的是美的不像话,永远的女神

39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想起以前一个台湾老师说:你不知道呢 英国人特别歧视带口音,所以我狂练口语天天听BBC(在制片厂即将崩溃的前夕,作为歌舞剧的本片保留着那个时代最后的气韵……(赫本在本片中的演技用“炸裂”以形容

40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半年学好英语的歌舞版 外加如何嫁给百万富翁快速指南 坚定了我学好英语的决心

41分钟前
  • uma
  • 推荐

这部电影应该像经典文学一样传世而不朽。除了塑造了两个典型形象之外,对所谓中产阶级道德之虚伪进行了各种冷嘲热讽,无不辛辣而有趣,往往一语中的。赫本纯真、优雅、俏皮,真的像天使一样,表演还这么富有层次感。伊莱莎一行参加舞会大获成功之后,所有人陷入疯狂的喜悦,而主角伊莱莎却被冷落,被忽视,犹如尘土一般,弃之墙角,不闻不问。这一切和当时伊莱莎终于能发出“A”字母时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伊莱莎慢慢退到一旁。然而她去哪里,哪里就是画面的中心,那些在一旁欢庆的男人们犹如小丑一般可笑。本片尤其精彩的地方是在对比男女思维的不同之中,完成了对男权主义的讽刺,男人们的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同情心匮乏等弱点,平时都隐藏在彬彬绅士的外衣下,如今褫其华衮,被揭露无遗。本片在这一点上为女性发声,艰克可贵,值得歌颂。10分。

42分钟前
  • 楚先生
  • 力荐

很简单的故事却足足抻了近3个小时。开场的赫本吵得我头疼,是不是那个年代流行夸张派演技啊?但是后来可人的样子确实招人喜爱。

44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个人赫本的这部电影比罗马假日还要好看,虽然有些片段显得拖拉了点,也很占时长。慢慢看,不着急。

47分钟前
  • 微澜
  • 推荐

没有纪梵希,也就没有赫本。一点不夸张

4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想起自己看过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到高中的日记,我的同桌写给我:欣萌,你说所有人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至今我还记得你看《窈窕淑女》时流下的眼泪。你美极了,像桃枝在空中摆——而只是远看着,我觉得美而已。

54分钟前
  • unidolphie
  • 推荐

经典就是经典,女神永远的女神,还有什么好说的

56分钟前
  • 天秤座的胖子莹
  • 力荐

叫兽没能跟上校在一起 失败

59分钟前
  • 马连良梦露
  • 还行

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抡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6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上英语课时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就喜欢这种女主有变身情节的片,两个多小时的片确不会觉得冗长乏味,挺有意思的

1小时前
  • 潇潇暮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