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HD

主演:钟秋,周朗,卢奇,夏雨,黄海波,邵峰,葛存壮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1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2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3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4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5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6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13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14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15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热血

谈事谈不成就喜欢殴打来解决,世界人民的共性吧。

骨气,傲骨,是条汉子都应该有。让人闪出神性的光芒。


做人要自律,特别是对待他人,切不可非分。

乱世横流,读再多的书,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处理事情的思路和习惯,没有好的思考习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佛教故有了一些晨钟暮鼓的诵经习惯。

不想要就不要,不符合要求拒绝,再看看。做什么事都是这样。

 2 ) 陈老总终于还是遭了报应

  《我的法兰西岁月》是一部较新的主旋律影片,其中有这样一段史实。周恩来、陈毅、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了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外债打内战的“拒款斗争”,它们以和平情愿的名义把驻法公使骗到会场,然后借人数众多威逼其表态反对政府借款。结果会场失控,大批请愿者将驻法公使及其从员暴打一顿,达到目的后陈毅随即宣布“今天的会议胜利结束”。

  由此我不由想到另一部较早的主旋律影片《周恩来》。文革开始后,外交部成为冲击的对象,造反派要揪斗外长陈毅。于是,周恩来陪同陈毅到人民大会堂与革命小将见面,也是会场失控,小将们冲上了主席台。周恩来便指责造反派违背“文斗不武斗”的承诺,立即宣布“今天的会议结束”,还要由小将们承担一切责任。呜呼哀哉,世间果有报应乎?

 3 ) 非常真实的电影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少见的史实性很强的主旋律电影,值得鼓励和赞扬。虽然平淡无奇,亦可见时代裹挟下人们的反抗和信仰,理想,主义的力量

 4 ) ZT 青年党的兴衰沉浮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是关于近代史上的一段旧闻,侃侃曾与国共鼎足而三的**的兴衰沉浮。

  故事呢,是从民国时期四川的一个普通班集体开始的。当时成都高等中学,有一个班级,里面会聚了一批川湘籍的学生,其中有王光祈,郭沫若、曾琦、李璜等等,正所谓恰同学少年,这批人仿“桃园结义”,结为至交。若干年后,其中的大多数人留学日本,正巧碰上那几年中日关系交恶,自然而然的,大家就开始学运,反日,这都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在1918的春夏之交,这帮海龟回到了北平,联络上当时北大的李大钊,翌年的7月1日,模仿当年马志尼的“少年意大利”,他们成立了一个叫做“少年中国学会”的组织。里面的头头们最主要的是七个人,他们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钊、陈愚生、曾琦、雷宝菁、张梦九,李大钊。至于底下人,随便报几个名字,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刘仁静、张闻天、周佛海等等(阵容可以说是鼎盛,太祖当时还给主席王光祈洗过衣服,至于像郭沫若这样的人,据说因为有**挟妓、搞同性恋、酗酒闹事种种恶习,竟不能入会,郭自己也说过自己就像是个蠕动的阿米巴,愧对同学如何)。在这里,要谈谈的是其中的曾琦这个人。

  曾琦,原名昭琮,字慕韩。四川隆昌人。先是四川法政学堂,后是上海震旦大学接着留学日本,成立“救国团”,曾琦为骨干。回国和同学们筹组少年中国学会,七人当中,除李大钊外,全是四川人。因为当时北大为“士林”首脑之所在,曾琦到北大去运动,李大钊和陈独秀有意抵制曾琦。曾琦后到清华大学运动成功。“五四”、“六一”、“六三”运动,均与曾琦这一派留日学生有很大关系。其他几位创立人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钊、陈愚生、雷宝菁、张梦九等分别信仰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曾琦主张国家主义。正好当时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各派主要人物相继赴法,少年中国学会进入第二阶段。

  谈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是一大趣事。先是由蔡元培等人发起,鼓励青年留洋。注意,基本手续是这样的,先是加入华法教育学会,主要是各个省份推荐,然后统一组织赴法,由教育学会联络当地工厂接受,然后再是半公半读。

  全程从头到尾,勤工俭学的学生半毛钱都不用自己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法国在一战后形式变了,工厂不能吸纳大量的外国人工作,加上留学生本身能力欠缺,学生数量过多等等原因,失业者大量增加,生存状态趋于恶化。于是分化组合成多个派别,最重要的叫做蒙达尼派“蒙达尼派”(主张向公使馆请愿,要求政府接纳,转成公费生,每人每月补贴400法郎,四年为期,共需500万法郎。小熊按,是不是吃多了不消化的东西,自费转公费,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吗),然后就是向大使馆请愿,失败,蔡元培赴法,这帮人要求蔡出钱,(熊按,人家免费把你带到国外,你自己不能生存,怎么还有脸面开口),失败。此时,一所中法合资的里昂大学落成,于是他们又要求优先进入学校(拜托,这是面向国内招生的大学,和各位半点关系没有啊),强行占领校舍,国内正式录取新生不能入驻。

  法国警察出动。(熊按,至此,中国人的脸面被这帮勤工俭学生丢尽)。这个时候老大哥出现了,大家熟悉的周公他们成立了旅欧少共,主张依附苏俄。不久以后大批转进莫斯科。曾琦这帮人,不主张联俄,主张国家主义,于是在巴黎近郊的玫瑰村成立了**,以与少共抗衡。自是共,青二党从少年中国学会正式分家。有意思的是,青年党的宗旨是“本国家主义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以外抗强权,力争中华民国之独立与自由;内除国贼,建设全民福利的国家”。所谓“外抗强权”指的是反苏,青年党的对应口号是“苏俄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内除国贼”指的是反赤,青年党的对应口号是建“中国式社会主义”,(熊按,偶也是才知道二句口号原始出处在这,原来太祖,世宗都和小熊一样,喜欢盗版啊,感动中)。

  然后就是二党相继回国,在理论,实战各个战线,展开连场恶斗。比如,在北平学界,青年党联络了苏联排华中受难华侨作讲座,结果被赤党当场打散了会场(熊按,具体参看当时偶然在场的,闻一多大大的详尽报道)。在上海,青年党开设了工人夜校,结果赤党冲进学校,打的青年党籍教师一死一伤(熊按,带头大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项英,项大哥),青年党也不是好惹的,回敬赤党夜校一个沪西劳勃生路英华里血案,三死数伤。总而言之,双方在1923至1927年间,基本上难分伯仲。分水岭出现在国共合作以后。开始青年党也有联国打算,不想被CP占了先手,于是转而寻求别的军头支持,连国民党都一块反了(熊按,要论历史传承,国共是多次结拜的异姓兄弟,共青是同母异父的TWINS)。

  正所谓同人不同命,国共合作,黄浦怀胎,十月期满生出了龙种。而青年党选择的是和江东孙郎合作,创办金陵军官学校。作的一套其实和他同母异父的哥哥是一样的工作。黄浦有歌,金陵也有歌,大概是这么唱的:“我车既攻我马同,男儿敌忾奏肤功,内统一,外独立,世界仰英雄。国徽五色,长使耀晴空。发轫云程钦此日,一鼓作气,先后从戎,看旌旗所指,箪指融融”。但是青年党运气不好,七月早产,生下个先天不足的宝宝,随着孙的失败,这批青年军转入东北军系统,然后就要开始下个部份。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这六年的准军事阶段。

全文
http://www.ttshu.cn/readbook/527142/123398.html

 5 ) 我总会长大的!

翟俊杰的镜头感还是不错的。 离国时,望着负重前行吃力的纤夫 ,这个贫弱的国家何不如此? 在法国,一行大雁排成人字飞过,救国找到了方向。 我总会长大的!一个发自小矮子内心中最强最有力的声音。他受过欺负,明知不敌也敢接受法兰西大汉的挑战,之后不忿的说我会长大的。他多次说过,我会长大的,长大后,再也没回过老家,没有见过母亲。 这一代人为了新中国付出的很多很多,电影只是一笔带过。

现在我们长大了,真的长大了。何止长大啊,大国崛起,有大国担当。可惜老人家还没够看到,最遗憾的是97年,仅差半年啊,他没有亲眼看到香港回归。

 6 ) 苦难造就的巨人

       16岁,他怀揣着救国的理想,和朋友告别父母,离开故土,到法兰西去寻找救亡图存的真理。他是邓小平,就是那个身子矮小却在中国政治运动中“三起三落”,被西方媒体称为“达不到的小个子”的巨人;就是内个打开中国国门,并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总设计师。

    在影片的开始,母亲在邓小平临行前给他带了三双鞋,并嘱托:“三双鞋穿完的时候就是你归来的时候。”看到这的时候我想起了孟郊的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多么的感人,三双鞋,寓意是三年,而这一去就是五年,且再也没有见过父母,更没有回到过故乡。

    在那个黑色的年代,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邓小平的家里变卖了家产让他到法国留学的。但是,巴黎不是天堂,在法国巴耶中学学习五个月后,因交不起学费,邓小平被迫中断学业。“勤工俭学”,这个出国留洋的初衷,在现实面前被抛得越来越远。邓小平留法5年时间,只有5个月的时间在学习法语,其它的时间大部分都是用来打工,在施耐德工厂当过轧钢工,在巴黎运河边上扎过花,甚至还睡过大街。在所有留法学生中,邓小平是年龄最小的,也是个子最矮的,但无疑是信念最坚的。在寻找真理的路上,有的人选择了妥协,有的人选择了放弃,但是邓小平始终没有放弃,他没有忘记,他最初到法国来的目的。只有那些失去目标的人,才会迷失在漫长的道路上。

    生活的苦难,造就了邓小平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看到以后的邓小平,无论在长征的途中,还是在文革中两次被打倒被批斗,他都没有屈服。我们不能不说,邓小平的坚韧性格不是在留法勤工俭学时完成的。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在法国当外国劳工的悲惨经历,他将不可能成为邓小平。”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如果有谁问起邓小平这一生最难忘的岁月,我想他一定会说,他在法国留学的那段日子,那段日子虽苦,却磨练了自己的人格,融身低层群众,让他知道群众最需要什么,并且还让他还学习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使他的思想在形成时期没有走弯路。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并不孤独,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革命先驱,像周恩来,聂荣臻,王若飞,蔡畅等。这些人都给了邓小平以很大的帮助,无论在物资上还是在精神上,周恩来就剩20元的时候,和他一人10元平分填饱肚子,蔡畅夫妇宁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他吃饱。这样的友谊形成在这样的岁月,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从邓小平留学法国,历尽磨难的经历中,我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邓小平所带来的富裕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饱尝过饥饿的痛苦,在求学期间,我们从来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因此而去珍惜这样的生活。相反,因为幸福来的太容易,就变得很放纵,不懂去珍惜,上了大学后,无所事事的我们,除了游荡在网吧,台球厅外,我们很少走进图书馆,那个我们本最应该去的地方。期末考试我们挂了科,交重修费的时候,我们却很少想起父母挣这份钱的不易。看完《我的法兰西岁月》,我从伟人邓小平的身上找到了心灵的归处。我想说大学不是用来荒废的,在以后三年学习中,我们应该重拾起我们最初来到这里理想,并且带着丰硕的果实离开这里。以报答那些在远方默默关心我们的父母和在80年前为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革命先辈们。

 短评

我觉得作为一部电影挺好。

5分钟前
  • 阪本先生
  • 力荐

官腔!

9分钟前
  • 回力猴子
  • 还行

太蠢了。要看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这个电视剧的。看完了才知道自己看错了

12分钟前
  • 不二
  • 还行

留法岁月真的是意气风发,这才是少年啊,演员很棒,把意气风发这个词诠释的淋漓尽致。印象很深的是周恩来浑身80块,拿60去订做西服,在外是代表国家形象在他后来的外交上确实做到了。如果我有此峥嵘岁月,老来回忆往昔也是不枉此生了

17分钟前
  • 特立独行的猪
  • 力荐

有沙溢哟~

18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小平.你好.

23分钟前
  • Tsring.
  • 推荐

“莫妮卡,今天是星期五,我来赴约了。”

24分钟前
  • 西北偏北
  • 推荐

这是初中学校安排看的电影3

26分钟前
  • 妮妮崽
  • 推荐

我知道这种片子在豆瓣不可能高分。我还是觉得ta担得起五星。

27分钟前
  • 一块像玉的石头
  • 力荐

激动人心。。。但是这种片子放在现在不应该被禁么……

28分钟前
  • Friskit
  • 力荐

还不错,最初都是理想主义者,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32分钟前
  • 朔风
  • 推荐

郁郁着打开央四,居然不带停歇地认真看完这个主旋律,还真有些打动人的细节,“我信马克思,不信巴枯宁”,相信那个年代的荷尔蒙选择。

3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我!就!是!要!和!你!在!一!起!_(:з」∠)_

41分钟前
  • 88pulani
  • 还行

= =

43分钟前
  • 咯哥
  • 还行

好……………………基…………………………(我不正经~!我切腹~!!!!!

48分钟前
  • 森赛Z
  • 力荐

特意挑了这部陪爸爸一起看的,很温暖。任何的政治斗争刚开始都是很纯洁的,我很喜欢年轻时小平,年轻时的党。一旦专制,似乎任何政党都会变得面目狰狞起来。

49分钟前
  • 爱流浪的鞋
  • 推荐

在电影频道观看的主旋律历史片。现在很多人对主旋律电影很不屑,我觉得很多这类影片都拍得很有诚意,有许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片中向我们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在法国留学时的经历,他们的激情,他们的友谊,他们的信仰,他们的责任,让人羡慕,让人敬仰,让人汗颜。现代人在这方面已经缺失了太多,这个时代不缺乏物质,而是精神!

53分钟前
  • 小有™
  • 推荐

高一,艺海影院,中学教育片。当时还流泪了 就记得这么多

58分钟前
  • 朱安
  • 推荐

有志气。。

60分钟前
  • ⚆ᴥ⚆
  • 力荐

牛逼

1小时前
  • 贾马尔·马里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