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2019

HD

主演:胡琨,初俊辰,李云赫,杨了,路东,卢傲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1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2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3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4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5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6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13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14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15似水流年2019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

路东编剧、郑君奇和李龙俊联合导演的《似水流年》,将昆曲和现实进行了有效的勾连、做出了深沉的对比,舞台内外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振。《似水流年》主要讲述了一个昆曲老师傅和他的三个徒弟的故事,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做出了美好的呈现。故事的发生地是典型的南方小城,无论是情深义重还是流水栏上,叹息的、惆怅的、枉然的、守中的,吴侬软语中分明有着花非花的时光潋滟。

《似水流年》以昆曲艺术,连接起三代人的生命,和昆曲艺人们的整个青春。乍听起来,这就像极了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虽然两部电影都把焦点对准了中国传统艺术,但其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归根结底,这就是南北两种文化本身所带来的的不同。《游园惊梦》作为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经典选段,亦梦亦幻的故事,数百年来都是江南文化的代表。《似水流年》开始就像多年未启的相册,随着舒缓的音乐和一个孩子的旁白娓娓道来。一群嬉笑打闹的孩子,街道上浓重的烟火气息立刻就把观众带入了三十年的光景。青色的瓦,白色的墙,镂空的花窗和土黄色的老戏台,还有矮矮的房子和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一切安静祥和,一切都是那么漂亮。然而时光就在屋檐滴雨时,一点点流走……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此一句《游园惊梦》的唱词,不由得使人联想。如果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那么显然就太通俗,《似水流年》里有三个男孩,可以看成是人生的不同状态,即使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然而局中人却只能弱水三千唯有一瓢可饮。那三个小男孩,园中直立的情景,倒不是说唱词一样,而是那情景,很有些陈凯歌《霸王别姬》的影子,然而昆曲更加柔和的身段,并不似京剧的鬼斧神工。倏忽光年,十几年一眨眼,再回首看,他们在面对师傅责备时的表现,三个人的性格和以后的选择早已在此处定下基调。大师兄,算是最老实听话的一个,但主见不大。二师兄,则是点子多,滑头的一个。老三嘛,介乎二者之间。林家班的三兄弟,味道都很足,阳光下的笑容里,带来春天的消息,有时匆匆,有时漫长,时间总是相对。

三十年的岁月,给了时光中人足够的时空,辗转仿佛的曲折,都是人生的复调。三兄弟各有各的活泛,然而却将难题给了他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尤其是人生的路,并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做参考,即便是戏上身,依旧是不可得。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终究不能替代演员在现实中的角色。伶俐就是杜丽娘,于是在伶俐出家时,三兄弟闹事那一场,其实倒是充满了“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的无限感慨。

 2 ) 昆曲版的《百鸟朝凤》+《中国合伙人》

文/赤叶青枫

“似水流年” 一词语出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般用来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而《牡丹亭》又是昆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因此当昆曲背景题材的电影《似水流年》最终用这四个字做标题时,一语双关之意不言自明。

此片讲述了几个普通的昆曲人半生的光阴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浙江遂昌县有一个昆曲林家班,戏班中有三个学戏的师兄弟,他们一起长大,亲如兄弟。成年之后,他们那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小师妹,但小师妹却因故突然嫁给了别人,再加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曲愈发没落,戏班的生存亦面临着挑战。多重打击之下,三人离开戏班,前往大都市打拼。多年之后,历尽艰辛的他们终于在大都市站稳了脚跟,而昔日教他们昆曲并抚养他们长大的师父林班主的意外离世,令他们又重回遂昌,而一切早已物非人更非。随后“留下,还是再一次离开”这一抉择再一次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样一个故事有着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这不仅反映在片中场景氛围的营造之上,更反映在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之上。

譬如老一辈的林班主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他都因循守旧,重视传统,宁死也不愿顺势而为;身为80后的三男一女四位主角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传统,则经历了从盲从到迷茫,从逃离到回归乃至自主革新的曲折过程;而身为90后的林家班养子,则明显更具有自我意识和叛逆精神,敢于当街向自己的“三个爸爸”大声说出心中的愤懑与不满。

而就剧情而言,这部《似水流年》可视为昆曲版的《百鸟朝凤》+《中国合伙人》。

首先在这一故事中,昆曲元素贯穿全片始终:一来林家班师徒三代人的命运起落及相互交织,几乎都与昆曲兴衰有关;二来遂昌县中的昆曲老戏台“牡丹亭”的拆毁与重建,也对全片的剧情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不难看出,戏里戏外,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幕后主创,都对昆曲有着浓厚的情结,在这一点上,此片与以燃魂唢呐动人心的《百鸟朝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略有不同的是,《百鸟朝凤》的重心是在探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及传承,而《似水流年》则更侧重于反映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化对普通个体的冲击及影响。二者没有好坏高下之分,只是后者相对而言更接地气儿一些。

其次,师兄弟三人结伴闯荡大都市的相关桥段也颇有点《中国合伙人》的味道。

一开始,三人初来乍到,都是一文不名;之后一度分别独自打拼,发展亦有好有坏;待三人在非典时期把握机遇,联手创业之时,因对外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对内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终于做出了一番成绩,出人头地。至于后来三人回乡二度创业,对昆曲元素与时俱进地开发、利用与革新,尤其是重建昆曲老戏台“牡丹亭”,更是彰显了三兄弟的初心与影片的格局。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悲欢离合,情比金坚。人生起落,甘苦自知。暮然回首,唏嘘万千。

 3 ) 《似水流年》: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如果你喜欢昆曲,一定对浙江省遂昌县不陌生。遂昌之于汤显祖,就如同柳宗元与永州,苏东坡与杭州。东方戏圣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但正是在担任遂昌县令期间,他创作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牡丹亭》,也让遂昌成为了昆曲的发源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浙江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古老的昆曲面临着深重危机。如何传承和光大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项严峻任务。即将在3月29日上映的《似水流年》,讲述的就是“林家班”三兄弟与昆曲、与牡丹亭的不解之缘。影片由郑君奇、李龙俊执导,胡琨、初俊辰等主演。

《似水流年》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8年一直延续到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正是《牡丹亭》中的佳句。在遂昌,昆曲艺人林翰文一生痴迷表演艺术,并成为县城戏台“牡丹亭”的守护人。他的三个徒弟天分不错也得到真传,却成为了昆曲没落的牺牲品。他们的小师妹长大成人亭亭玉立,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选择;他们收养的孩子开始懂事,却一天天地感受到了世道的无情。

三兄弟之间也有过矛盾与敌意,但终究能够携手前行。他们勇敢地离开家乡,坚定地放下昆曲,在陌生的土地上奋力打拼。而他们的师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挽救昆曲的血脉做着最后的努力。当得知师父遭遇的不幸之后,已经小有成就的三兄弟,再一次勇敢地携起手来……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似水流年》并没有过于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震慑眼球的特效场面,更没有那些让人诟病的狗血爱情桥段,却用饱含真情实感的故事,细腻生动的细节,加上一众演员的精彩诠释,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三个孩子从小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牺牲,可等到他们即将成人之时,却得不到进入剧团的机会,而剧团本身,也因通俗音乐的冲击而难以为继。古代的艺术需要传承,但情怀却不能让三兄弟生活富足,无法让师父安享晚年,也无法留住小师妹,甚至生计都成了问题。

万般无奈之下,三兄弟离开了家乡,告别了师父,放弃了昆曲,奔向了陌生的大城市。这里当然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太多的诱惑,可能也会是陷阱;这里赚钱当然更容易,但太多的变数,无法给人以归宿感;这里当然没有昆曲的一席之地,但三个人的内心,其实对故乡永远难以割舍。

三兄弟当然无法继续唱戏,但学艺期间养成的良好体魄,却让他们可以吃更多的苦,跑更远的路,甚至眼界也比普通打工者更高。在茫茫都市中,血浓于水的情谊,更是一份无比珍贵的财富。他们终于将危机变成了机遇,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成功者,幸运儿。

另一方面,他们的师父则无可奈何地慢慢老去,看着昔日热闹的剧团无人问津,曾经庄严的戏台面临拆迁,而他的抵制与反抗,却像唐吉坷德大战风车一样无力。而他们的师妹,明明对爱情非常期盼,明明心中有喜欢的对象,却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为影片平添了太多悲剧色彩。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三兄弟暂时的离开,只是为了更好地归来。他们并非追求衣锦还乡的虚名,而是抱着回报师恩、造福桑梓的真心。尽管这一走的时间有些长,留下的遗憾有些多,但他们之后的表现,既没有辜负师父教诲,也没有违背自己的人格,更让无数人为之喝彩与感动。影片传递出的正能量和进取精神,是当前的电影市场非常需要的。

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影片对时代的还原颇见功力,服化道上相当用心,剪辑与配乐也相当精准。玻璃弹珠、红豆冰棍、不倒翁、传呼机等,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感同身受;男孩的海军衫、运动服,女生的牛仔裤、连衣裙,配合他们纯真的面孔与羞涩笑容,自然无触发无数人的美好回忆。而三兄弟千帆过尽,归来依旧少年的豪迈气概,有情人经历时光催残依旧相信爱情的执着,无疑更让我们感动。

 4 ) 汤显祖诞辰纪念片

好震撼!居然公益活动放映的片子还未正式上映!确实是一部遂昌县、昆曲宣传和汤显祖诞辰纪念片。

风景美,摄影拍得也不错,但确实故事情节不够流畅,80年代戏只留下海魂衫么?年青演员(可能确实理解不了30年前的岁月)表演痕迹太重,90年代几场戏过于煽情,确实象《无问西东》一样太主题先行。3个高徒加师傅应是4帅哥颜值抢眼,师妹脸凹很上妆,整体打7分。

 5 ) 电影《似水流年》就是写给昆曲的情书

电影《似水流年》追忆的不仅仅逝去的年化,还有逐渐被大众淡忘的艺术瑰宝昆曲。时代在飞速发展,人们都在努力地挣钱,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回过头来看生活和艺术,《似水流年》就是一部能够勾起观众无限回忆的电影,我们曾经忽视了那么多宝贵的回忆,我们今天的样子,是我们年少时想要成为的样子吗?“不忘初心”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同时这部电影还展现了昆曲的优美和典雅。

《似水流年》这个如诗一般的片名,典出明代汤显祖戏剧《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影片的主人公是自幼学习昆曲的林家班三兄弟,他们那首的剧目就是《牡丹亭》。

师兄弟三人长大后为了生计离开故乡,他们非亲兄弟,是师兄弟,不过情义深厚。师兄弟三人应该都是80后一代人,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初,当时各地的戏曲事业还比较发达,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比较单调,听戏也是一大乐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港台流行音乐、迪斯科、KTV、美国大片涌入了,以及年轻一代人的成长,到了新世纪,戏曲已经曲高和寡,即便是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也难逃被群众冷落的命运。

所以,自幼学习昆曲的林家班师兄弟三人要奔赴深圳寻找发展机会,他们宁愿去做装修工人、房屋中介、街边卖唱,也不愿意坚持学习昆曲了。不是他们那么想放弃,时代的大环境已经不能让他们依靠昆曲来维系生活了。

《似水流年》虽然说的是昆曲的衰落,展现的还是林家班三兄弟的个人成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三兄弟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了成功,拥有了财富,他们开始对昆曲进行保护,这就是对应了影片的主题“不忘初心”。

影片创作者对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看得很清晰,昆曲和其它地方戏曲一样,都在面临着生存危机。不能说真的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戏了,而是戏曲工作者应该努力把观众拉回到剧院,让新一代观众去认识昆曲之美。戏曲文化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拥有了一个不错的表演舞台之后,在21世纪,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更多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昆曲呢?

《似水流年》为我们展现了昆曲演员的人生经历,也是在现在昆曲的兴衰。昆曲有其独特的魅力重新让观众认识昆曲,是新一代昆曲演员的责任。而《似水流年》则给观众打开认识昆曲的一扇窗,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接触到昆曲,并对昆曲产生兴趣,这就是电影的无限魅力。

《似水流年》是献给一代人年华的诗歌,也是献给昆曲的情书。

叮铃铃/文

 6 ) 《似水流年》:昆曲之美,兄弟之情

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或者深入了解中国的一些很有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的传统文化了,甚至对于一些最应该得到传承的精髓文化也逐渐淡忘了,我想,这其中就包含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

其实这种汉族传统戏曲中比较古老的剧种形式在当下已经很少被大家提及了,特别是80后,90后以及00后的年轻人对昆曲更是了解少之甚少,这也是当下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部分,也是在学校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部分。而在3月29日就要在全国院线上映的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似水流年》,它的主要故事背景就是以明代汤显祖原创的戏剧昆曲《牡丹亭》为创作背景,融合了70、80、90年代的年轻人共同学习,共同经历,共同创业的故事为核心,为观众打造的一部充满情怀,充沛情感的影片。

电影《似水流年》的故事线很清晰明了,主人公是三位从小跟着师傅学习戏曲的男孩,他们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被家人送到了浙江省遂昌县的林家班跟着林师傅学习昆曲,从昆曲唱腔到身段再到武术动作,三个男孩从小就有板有眼的刻苦训练,在他们心中真正融入了什么叫做“戏比天大”的昆曲精神。他们用自己切身实际的付出努力在当地试图让这门戏剧发扬光大且得到传承。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观众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制作单位的满满诚意,不管是电影中从80年代开始的浓郁怀旧风,还是展现其昆曲文化的表现形式都可谓用心良苦,让观众始终随着三个男孩的视角一起成长、历练、抉择、坚守到最终的成功,也让大家从最初的认识昆曲到传承昆曲再到昆曲的衰落以及后来的保护昆曲,都充分的见证了在浙江遂昌地区的昆曲文化的变迁历程。这其中是包含了人们对于昆曲的认知度,对于社会的变化,对于文化的更新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电影《似水流年》中它不仅仅是展现了昆曲文化传承的部分,它也融入了很多关于情感的传递,包含了三兄弟从小到大几十年的兄弟情,包含了三兄弟与师妹之间纠葛不断的感情,也包含了三兄弟与师傅与捡到的弃婴男孩之间的亲情,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情感是极具饱满的,每一种情感的背后都渲染出了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的故事,既有感动,感慨,也有惋惜、遗憾。

影片中胡琨、初俊辰、李云赫三位演员饰演的三兄弟其实很有年轻人的代表性,他们三个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和对事情的看法与思维,老大为人敦厚诚恳,他对任何事情的看法都趋于传统,他也是三兄弟中最踏实靠谱的一位;老二相对精明圆滑一些,他不仅有商业头脑还大胆有想法,他生存的本领是三兄弟中最强大的;老三属于那种乖巧伶俐的类型,他唱功极佳,不仅昆曲唱得好,对流行歌曲也很在行,属于在艺术领域很有发展前景的人。三位演员把三位主人公诠释的很接地气,既表现出每位男生的不同性格,又在电影中把兄弟情融合的很好。

昆曲之美,与兄弟之情,还有同样感人至深的三兄弟与小师妹对林师傅的依恋之情,杂揉贯穿于这部电影的始终,也是电影最大的看点,但凡是世间凡人都很容易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打动,而这种打动中的意义,我想就是所谓的中国昆曲艺术的传统;弘扬传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需要我们中国人共同努力传承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要去做,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这部电影《似水年华》就用它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上演了一出该如何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示例,希望大家都可以走进影院一同观赏。

 短评

文艺片子,在全国全面传承和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导演这一部以昆曲为背景的核心元素作品是值得表扬的。但商业电影时代,文艺片很难拍得好,对导演要求也非常高。这片子的导演还挺年轻,80后,对传统文化的见解和演译,带有其浓浓的主观色彩。导致不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角色编排上,存在一定的违和感啊。

2分钟前
  • 许多多
  • 较差

除了一些时代印记,整体故事结构糟糕,镜头冗长,说的是梨园事,编导里没有谁真懂梨园中人,何必去拍这个一个自己都不了解的领域呢

6分钟前
  • 王择成
  • 很差

尬。刻意。硬凹感太明显。误打误撞本来要看的是同名斯琴高娃演的,越看越怀疑看的不对,果然不对。踏实了。

9分钟前
  • 开坦克的舒克
  • 较差

88年就吃脆皮雪糕?有根冰棍儿就很幸福了。

13分钟前
  • pippo
  • 很差

啥子鬼都来了

15分钟前
  • 很差

一代传承 昆曲

20分钟前
  • one day。
  • 较差

被名字和昆曲主题骗进去,看了一半不行了……立意挺好,但还是加油吧

22分钟前
  • zvjbxbm
  • 很差

旁白太出戏了

26分钟前
  • 我是呦呦呦的猪
  • 很差

电影本身来看,给0星,不解释。 导演自己反思去吧。给一星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昆曲、牡丹亭等,仅此而已。

28分钟前
  • 竟然是鱼
  • 很差

本人寻片源的滑铁卢!以为是斯琴高娃老师的作品,结果看了个毫无逻辑毫无电影感的狗血玛丽苏垃圾片,想碰瓷时代记忆碰瓷传统文化碰瓷长镜头却样样不得行,rnm,退💰!

30分钟前
  • 梁摸鱼
  • 很差

昆曲宣传片 还可以看一下 但没感觉到昆曲魅力啊

32分钟前
  • 易墨
  • 较差

为什么不敢给人评分?这电影特么到底想说什么?一盘菜烧糊了也端上来

37分钟前
  • 断翼天师
  • 很差

昆曲

41分钟前
  • Tapir
  • 较差

剧本一般,内容没有深度,以昆曲为背景和题材但是没有充分运用好元素…

42分钟前
  • 왕서기
  • 较差

被片名骗进来的。中途感觉不对,80年代的片子怎么出现非典和奥运了?而此前我还看得津津有味呢。

45分钟前
  • 神户酩人
  • 较差

看错了,原本是要看斯琴高娃的《似水流年》的,唉,豆瓣右侧的链接坑人。关于这部,一部浮于表面的文青之作,建议回去学习《百鸟朝凤》300遍。关于传统文化没落的电影不是不能拍别的,但一定要展示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来

48分钟前
  • Demo
  • 较差

有点年代感,硬伤太多

53分钟前
  • zolker
  • 很差

无语,我看错了,啊啊啊啊,我花了97分钟,看错了电影,我要看的是斯琴高娃的那个,我就说这电影怎么找不到我夸的地方呢,叙事散,故事无聊,无非是自我感动,很无聊

58分钟前
  • 云雀叫了一整天
  • 还行

冲着昆曲和传统文化去的,三位主角都很帅,但编剧确实不敢恭维,立意不高,水平偏低,可惜了诗意的片名、昆曲的绝佳素材,江浙那么多的文化不能挖掘,白白浪费资源。

1小时前
  • lily
  • 很差

我当年怎么会想看这片的?看到三个男性都爱上小师妹然后撕的时候我就……了

1小时前
  • 明月 花枝 你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