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孤影1986

HD

主演:马蒂·佩龙帕,卡蒂·奥廷宁,萨卡里·库斯曼嫩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2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3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4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5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6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3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4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5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6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7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8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19天堂孤影198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堂孤影198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环卫公司垃圾车驾驶员尼卡德(Matti Pellonpää 饰)的老同事计划筹资组建自己的环卫公司,邀请尼卡德技术入股,但老同事不久急病突发身亡,尼卡德的生活重回一潭死水状态。尼卡德心有不甘借酒滋事,在被拘留的时候结识日后的同事米卡拉。米卡拉偶而会不识趣的妨碍尼卡德暗地追求超市售货员伊罗娜(Kati Outinen 饰),但他仍是尼卡德最可依赖的朋友。伊罗娜为报复超市经理偷走了钱盒,尼卡德帮助她找到服装店的新工作,服装店经理夹到尼卡德与伊罗娜的关系中间,但尼卡德最终夺回了自己的爱人。  本片获1987年芬兰电影尤西奖最佳影片奖。是导演郭立斯马基(Aki Kaurismäki)无产阶级三部曲的第一部。虚颜血浓于水失陷猩球残影余像安娜的迷宫恐怖公墓1989麻烦了客栈大展猴威2:滑板高手(普通话)约翰·卡朋特的郊区尖叫第一季满足第一季美女与野兽老炮儿(网络剧)天梯悉达多危险警告死神来了3英语119婚约藏爱污点艳情史多诺万的脑袋三重间谍我爱男闺蜜邻里一家人第一季卧底神探星际穿越(原声版)对手蒙特卡罗恋爱迷宫第一季关云长(粤语)恐惧2021死亡飞车3:地狱烈焰摩斯探长第十二季献给天堂的比赛胜负未决的战斗神奇2013我们家的婚礼家乡有个辣妹子九九

 长篇影评

 1 ) 光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我想,这是一部讲“光”的电影。

男主的老同事受不了平庸无为的底层生活,意欲创业,并拉上了男主,男主的黯淡的生活出现了一抹光。只可惜世事无常,伴随同事逝去,光消失了。

男主对眼前的黑暗感到无助,迷惘,痛苦。直到他遇见了他的好友和女主,生活的光又出现了。

伴随着一系列的事情,这光时而黯淡,却总是能够被不懈的点亮。最亮的光还是爱情,还有同样耀眼的光,是友情。

男女主偶然相遇,似乎是一见钟情。两人同处于社会底层,为他人所摆弄。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追求爱情。而且,在爱情之光每每快要消散之时,二人都能够脱离种种束缚,追求自己所爱,维护这亮光,并使之更为耀眼夺目。

同样,男主与他的朋友,艰难时刻相遇,始终互相帮扶。特别是他朋友借钱给他那一段,让人感受到了二人深深的情谊。友情的光啊!

最后,男女主登上了去塔林的船,想追求无产阶级的光。

电影让我看到了在看似充满着光的北欧国家,底层人民的或平庸或悲惨的命运。(或许现在有所改变?)看见了对阶级分立的不满,一些场景与情节,充满了讽刺的味道。

然而,二人前往苏联,情况真的会有改善?对于二人接下来的命运,我无法想象,但我感受到,更冰冷的未来无光可能正在等待着他们。

但是这些对他们来说,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他们已经有了人世间最耀眼的光。爱情,足以驱散一切的黑暗。

片尾曲很棒。

 2 ) 随想

第五部考里斯马基,看出了卓别林的味道来。

《天堂孤影》就是加长版《狗没有地狱》。出狱的男人,等待的女人,被歧视的阶层,心灵空虚的人们百无聊赖地活着,爱情的激流恰逢其时地出现,至于结局导演决定,总是让男女主人公抛下一切、义无反顾地离开,那是多么复杂的心情啊,里面有放弃现有一切的自弃快感、从头再来的非凡勇气、远赴异乡时的张皇以及坚定、忐忑不安的幸福,我想,男人再也不必以旁击側敲的方式去问女人“跟我在一起觉得无聊吗”,因为冒险也因为爱情他们必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浪漫、满足。最后一个镜头总是告别,《天堂孤影》里载着两人前往塔林的轮船驶离码头,前来送行的朋友发动他的垃圾车离开港口,垃圾车发动时飘出几缕烟,随风而去。告别唯一的朋友。《狗没有地狱》里火车在黑夜里飞驰,男人就着窗外的微光张望着什么,女人问:“你在看什么?”“看它还在不在。”男人回答。女人问:“谁?”男人答:“祖国。”然后火车彻底进入黑夜,再也看不见了。这是告别祖国。

几部电影看下来发现考对俄国执念很深,男女主人公前去的远方总是俄罗斯。考对俄罗斯文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偏好。

考善于制造些出其不意的小冲突,然后又往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从故事的角度来看是不流畅的,像由一段段颇有仪式感的僵硬小品组成,时时平地出险峰,暂时地阻断观众的视野,而后再给个通往“柳暗花明”的幽径。

考的电影中,人物的言行是否符合常理、故事走向是否处在舆情可控的规范之内,这些都是次要的、可以忽略的,重要的是考的用意,当然还要看到他的审美。

在考的女主角们的骨子里似乎都活着另一个女人,那个随时可以打开门出走的“娜拉”,可以勇敢爱恨,可以冲破,可以反抗。

之所以尝出卓别林的味道是因为考也在幽默,一个伤心的人在讲冷笑话,他想逗别人笑。一会儿又改变主意,或是觉得自己有失自尊,还是庄重些的好,也许是想起来逗人笑并非他的终极目的。于是逐渐板起面孔来,装作冷酷的样子。苦喜剧,我们姑且这样讲,严肃活泼,笑中带泪啊。

 3 ) 你知我有多孤单?

看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总是有趣的。

特别偏爱的演员老是那几位,这部的A角是另外一部里的B角,随便一个路人看着都眼熟。还有以墙挂照片露脸的方式客串纪念(《没有过去的男人》,马蒂·佩龙帕),简直就像找茬儿和连连看游戏,观众屡玩不爽。加上他的影像环境停留在充满复古色彩的80年代,时间的变幻与几位演员的轮番登场给我造成混淆,所以曾在某一刻(《勒阿弗尔》中主角的妻子,扮演者卡蒂·奥廷宁出场时),我感叹道,天啊,她竟然这样老了!

卡蒂·奥廷宁,《天堂孤影》

你也会不自主的将这些演员曾经诠释的各个角色相互代入,比如《升空号》中的狱友正是《天堂孤影》里勇敢夺爱的男主角,当他说自己犯下凶杀罪时,你就会觉得他必定是情杀无疑;当《薄暮之光》的保安小哥(詹·海帝安饰)出现在相隔10多年的《希望的另一面》中时,你便会想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他与那个默默爱他的餐车女孩生活的如何?

詹·海帝安(右),《薄暮之光》

相似而模糊的角色设置与固定的演员班底,在为阿基电影营造流畅延续感的同时,也成为隐藏其中的特殊彩蛋。所以,不要再说谁谁谁是熟脸了,既然影像记录他们的体态面容正在阿基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空间容量之中,那么就把这当作是他们真实的人物串场吧。

充斥着高昂歌声的赫尔辛基,永远干净与萧瑟并存的街道,不变的电车与餐馆,门口揣着手抽闷烟的男男女女,万般苦涩,往日时光。数十年如一部,被从不超过90分钟时长的影像尽收到底。

作为阿基考里斯马基“无产阶级三部曲”第一部的《天堂孤影》,便是由上文提到,与他合作最多的男女演员(马蒂·佩龙帕与卡蒂·奥廷宁)共同主演的电影。

马蒂·佩龙帕,《天堂孤影》

熟悉考里斯马基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主题永远是“孤独与希望”

开场十分钟,被朋友拉伙一起创业的男主角,经历了惊喜与意外的几度波折。转机总是赶不上危机,还没说几句话,他那壮志踌躇的老朋友,作为未来好生活的希望象征,就那样死在了垃圾车下。

相比较而言,阿基的前期作品似乎更冷、更狠、更加直接。人物的苦涩和反应的主动性更大一些,影片同情的眼光则更淡,暖意也没有那么突出,甚至都不曾出现,这一点体现在《火柴厂女工》里尤为明显。

卡蒂·奥廷宁,《火柴厂女工》

似乎还没有走到被社会无情践踏后,于爱情中求得栖息之所的那一步,《天堂孤影》中的男女主角,就是那么纯粹地、一见钟情地,谈了场真实无比的恋爱。也是从这一部起,我们开始看到爱情,是如何在底层人民无奈挣扎的生活当中产生波澜的。

对于男主角,哪怕我只是个垃圾工,我没钱,我性子闷,一旦爱上了,我就要对你好。有情敌,我也要坚强。你走了,我还是爱你,生活残酷,却有希望,因为我不相信你那么没有良心。看着吧,我正好好学习英语呢,最后我总能带着牛气与自信,让你跟我走;

对于女主角,一言不合就被辞退的操蛋日子真是过够了,生活的窘境让我看不到爱情的光。不是非你不可,我在犹豫、观察和试探着呢。我爱上了你,可我不甘心。我跟别人好了,我终于进来高级餐厅吃饭了。知道吗,我记得跟你来过这里,但是那次没位子。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你知道我有多孤单?爱真让人伤脑筋,但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心;

而朋友呢?他知晓一切。

善解人意的朋友兼工作伙伴

高福利政策下的芬兰让你衣食无忧,不必冻死街头,不必饿坏肚子,但你仍旧是孤独的。你的孤独和无助没人管,你受到的冷漠与轻视无人过问;别人骗了你,你安慰自己这没什么;爱人离开了,你也只能放着狠话,你何不现在立刻就走?

引发孤独异化的冷漠危机,是阿基电影故事中的大敌。它可能是《希望的另一面》中的移民局,《升空号》和《薄暮之光》里的小法院,也会是火柴厂女工那双无情的父母……在《天堂孤影》中,女主角供职的超市就是一台冷酷机器, 它将女主角推入爱情热浪,也用地位和阶级的思想,渗透给她对于爱的踌躇不定。

“你何不现在就走?”

与此同时,学习英文的男主角还没有放弃努力。

录音机里发问:“And it's a lot of fun too, to be in love. Do you think so? ”

他急忙按下暂停键,一字一句的录下回答:我对这个话题相当熟悉。

还有面对女友的突然变卦,他不甚关心原因,只是目不转睛的说完狠话,接受了一个离别的吻,没表情的带上墨镜。朋友问他病了吗,回答,是的。我们还去收垃圾吗?不去。看着这一幕幕的我,有点想笑,又很想哭。

你带给我的只有悲伤和痛苦/但那没关系/我能装作无所谓/我不会告诉别人/如果你现在离开我/我将心碎/但不会表露出来/……

女主角那一次匆匆离开,右手拎着全部家当,左手则拿着一个收音机。阿基电影中,无数次出现了唱片机、车载音响、收音机,最热烈的地方永远是有乐队演奏的酒吧。人们静静地听着,喝着酒,内心深处暗流涌动,表面却只有烟雾缭绕。沉默寡言,擅长冷眼旁观的北欧人啊!心思都在歌声里,爱恨从不愿说出口,那种冲动与无畏,单纯与浪漫,伤感和纯情,全归给阿基一手的音乐好品味上了。

从垃圾车里捡出来一张唱片

啥都没有也没关系,还有音乐唱出我心声,总能把丢了的爱找(夺)回来;要我一辈子干垃圾行当我自然是毫无怨言,但我不能给冰冷机器打工,要我死在硬邦邦的车轮之下,这才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人生——既是阿基影像中,乐观、朴实、忠诚又浪漫,倔强而勤奋、一意孤行、说一不二、眼里不揉沙子的芬兰人。

谁都有资格追求爱情。哪怕是个垃圾工,也可以拼尽全力向往更好的生活;爱情是平等的,哪怕是在这不甚公平和充满压迫的社会。

最后,《天堂孤影》以阿基的特有方式迅速扭转。

甩了服装店老板,他是谁?不认识。

男女主角一下子硬气了起来,抛下一切,“私奔”前往塔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临时起意式的冒险和逃离,在其后面作品中逐渐形成风格。

这样看来,“无产阶级三部曲”是可以被戏称为“逃离三部曲”的。而且,相比较《升空号》的坐着船驶向未知,以及《火柴厂女工》更为绝望的悲剧结局,《天堂孤影》中的“跟我一起去塔林吧”浪漫大胆,让人对爱情和未来都充满向往。栖息在孤独中的两人,终于可以摆脱生活暗影了。

即便是在高福利的芬兰,也会有很多不完美、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寄居社会边缘的可怜人存在,也会有人受伤流泪,也会有人需要关心和关爱,需要尊重。阿基考里斯马基用这一种不变的视角给予他们同情,用在影像中创造美好而平等爱情的方式为他们的希望建造梦巢。电影里的happy ending未必都能顺利实现,但这份愿望也能算作另一面的希望,不是吗?

请记住,孤独是常态,而爱能带来薄暮之光。

http://music.163.com/song/4197204/?userid=552420741

- END -


 4 ) 无力感是生活的基调

又是三部曲?就蓝领来说比中国的生活要多彩的多,酒吧,歌厅,娱乐,而中国怎么说呢,特别是在工厂打工的人,他们没有一点娱乐,也就是有个网吧可能,真的是可怜,但是南方的一些电子厂周围的环境也是可以的,有人就有商业机会,还有的工厂是开在一些村庄附近,当然就没有那么的娱乐什么的了,但是可以经常回家,而且最变态的是,因为机器成本什么的,机器是不会停止的,所以人是完全没有生活规律的,有些人是白天上班的话晚上正好可以睡觉,但是如果上晚班的话,大部分家里会有事什么的,基本上就不睡觉,但是就工作来说,这样的工作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别给我提什么生活美好,扯几把蛋,没有标准,也有人在流浪,连个家都没有,什么都有,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我们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你有可能成为你看到的任何人,流浪汉,打工仔,白领,各种形形色色,又完全不相关,但如果有一个机会,全是一个样的,那就是任何人可以成为任何人,这种不确定性一直在我的心中飘动,这种感觉不是说我们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国,我是说每个人都被捆绑在自己的躯壳里,就像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的男主角一样,所谓自由应该是精神和灵魂的自由,我们被自己的身世,性格,外界,思想捆绑,甚至成为虚无主义着,最后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因为生活看得到摸得着,结结实实,非常踏实,但是我们的禁锢也是异常的现实和结实,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空隙来钻,所谓空隙就是你的大脑没有被控制,你的行动还算自由,而你还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你必须了解现实和自己,因为你不是幸运儿,你不是,你知道世界的运作方式,然后你被生活不由自主的挤到一个狭小的空间,然后你开始想象目前的困境,你的梦想,你的现状,你的一切,像是灵魂出窍,然后观看自己的一生,你发现你最大的遗憾就是困惑和迷茫,我想这是现在大部分人的状态,生活尚不追着你跑,你对这个世界懵懵懂懂,而每天所接受的是一些垃圾,垃圾电视,垃圾新闻,垃圾游戏,你生活在虚幻中,然后某一天,你的父母告诉你,你长大了,该自己面对现实了,然后把你赤裸裸扔到地球上。然后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眼前穿过,仿佛你是透明的,你想象着一万种人生,每一种都比现在这种生后充实,有趣,而偏偏你选择了这个,你问自己是自己选择的吗?有一句话怎么说的?当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什么,你可以忍受一切生活,确实是这样,这是主动的不管怎么来说,

有些人的生活单纯简单,工作,生活,过一百年也觉得没有什么,没有好坏,只有生活,千百万种生活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像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其实这只是一种生活而已,没有任何的价值判断,这就是好电影了,把一件事加上自己的风格给你看,但是同样的导演不太爱冒险,或者当时也许是受气氛的影响,像谁说的,小成本电影拍点阶级地位较低的人的生活,不管怎么样,赔不了,真是一个奇怪的世界,也许这个世界还是向好的方面在运转,当然郭敬明也算是一个另类,他拍些夸张的富裕的生活,不是说他拍的不好而是他不敢深入,他的定位是学生,怎么说呢?当你是小孩,像是金纸糊成的世界,小孩子看了,满眼金光但是然后呢,还有什么,没了。

我喜欢这个结尾,配上歌词,生活总让我们绝望,怎么办呢?离开,不管怎么说,带着一种悲伤的气氛,离开也许没啥,但是在那一瞬间,我是自由的,我面向一个未来,我把这个操蛋的生活抛在屁股后面,也许电影是真的带着一些政治隐喻,但现在看来,连隐喻也没有了。

 5 ) 困苦中的浪漫 清冷中的唯美

我真是爱死了aki的片子。影片的每一小部分抽出来都很平凡现实冷酷,那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困苦生活。而所有的情节凑在一起,却真的是带有超现实主义的浪漫色彩。结尾美妙极了,像一首散文诗,像一幅水粉画,像一曲温婉的夜曲,动人心脾。
在aki的故事里,男主人公都很完美,兼具善良、正直、勇敢与柔情,甚至还会有一点文艺青年的小调调。aki影片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却总是突如其来,而后又坚定不移。在天堂孤影里,女主并非一下就爱上了男主,她犹豫了,面临失业的困扰,她走投无路,但又不甘心和一个垃圾清理工在一起。是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还是选择一个更好的男人,女主最后问:“你能养活我们两个人吗?”他回答:“小菜一碟。”
你能明白吗,当你真的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时,真的经历过这样的选择时,你会明白,当你被放弃时你亦会明白,那四个字并不一定是真,却是真的勇气与责任。我想任何好的作品寻求的不是画面中虚置的人为的解读过程,而是心领神会,而是唤起那些自我阅历产生的共鸣。这或许会教人强化自己心灵里的自我意识,感知身边发生的一切,或许抑制住关于未知的冲动情绪,或许勇敢地开解自己渐渐地释然。即使皆非如此,至少涌起的感动能让人觉得自己并非麻木。
aki的故事中同样钟爱友情,配得起朋友二字的那个人总是能够无条件地奉上友情。最后是巨大的商船带他们离开,奔向前方,未知的新生活。
看看aki的片子吧,教男人学会如何做一个男人,看看aki的片子吧,真的很棒!

 6 ) 苦难的生活会因此改变吗?

居然这已经我看的第四部阿基的电影了,第一部是《没有过去的男人》、第二部是《火柴厂女工》、第三部是《浮云纪事》、第四部就是这一部《天堂孤影》,总体都挺喜欢的。阿基和布列松是两个极端,布列松影片里的演员从来见不到第2次,而阿基的影片里就是那几个演员几张脸转来转去,也不违和,都是底层小人物。

阿基的电影都是冷静到极致,甚至悲观绝望,可是结尾来了个反转,阴沉沉的天太阳突然就登场了,强制给观众一个明天的希望(除了《火柴厂女工》)。《没有过去的男人》和《浮云纪事》里这样的反转我都能接受,可是这一部还是有点牵强,主要是我没法理解主人公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是因为孤独的时间过长了,需要有人靠近取暖吗?两个生活中如此不得意的小人物走在一起能擦出火花吗?也许吧!

 短评

曾经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男友是个收垃圾的工人,如今,与男友一同坐在垃圾车里,脸上却闪烁着充满幸福的笑容。爱情是无产阶级仅剩的骄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芬兰影史十五佳NO.14

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友情 爱情

5分钟前
  • 还行

最后依然是上了一艘大船,那红色的镰刀锤子,航向苏维埃的塔林。年轻时代的卡蒂·奥廷宁,稍微折腾一下也没那么丑了。

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哎呀,坏坏的可耐的阿基大叔阿基大婶啊……

13分钟前
  • iceman
  • 力荐

顺着作品年表开始看阿基,有点理解为什么仁科喜欢这个导演,确实很戳文艺青年的点。

18分钟前
  • 子夜吴歌
  • 还行

8/10。清垃圾箱时捡到一张唱片,卑微的苦中作乐也能点燃希望;喜欢男女主角初次相遇那段,她的大红衣服在冰冷的环境色调里格外热烈,主动要求帮他扎伤口,两人的脸胀得偏红;餐厅门卫、服装店老板借口阻拦进入,饱受打击的底层仍不把悲伤挂表情上接受怜悯,顶多独自醉一场,缄默是他们争取尊严的方式。

2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爱考利斯马基就是爱一种肥皂剧 演员、台词、调调 一万年不变你也不烦

21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太喜欢了,是那种拿出手机备忘录记笔记的喜欢,对无产阶级的孤独感刻画没有流于俗套,而是非常地冷峻和轻巧。

23分钟前
  • 皮格马利翁
  • 力荐

不知是否有人会像我一样认为此片和北野武那部奇妙地互文。芬兰初夏,阴郁的海...

28分钟前
  • 鸡塔
  • 力荐

垃圾处理从86年开始,问我想要什么没意义,你带给我的只有伤和痛,佛罗里达只有芬兰人和唐老鸭,你能养活我俩么小土豆。。阿基典型的风格

30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考里斯马基总是很有趣:)

34分钟前
  • 闻人林
  • 还行

老鼠与人类的基因差别只有15%左右,沙发土豆肥皂剧和考利马斯基的区别也差不多,不过前者乐于展示张牙舞爪或面目扭曲,而后者则把那些浅薄完全摒弃,冷的彻骨也热的灼心。

3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和《升空号》其实差不多,甚至是最后也同样是以坐船离开圆满收尾。依然是无产阶级的爱情故事,但可能是三部曲中我最不喜欢的一部了。3.5

3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我居然好喜欢阿基早年的这部!爱是人最后的尊严。男人自语道:“我从很多个角度考虑过爱情,比如伤害和不完美也是一种乐趣,而身处其中的人却都很严肃。”结尾的歌,如同咏叹调,情感直白:“抬起头,我的爱人。你看那灯火通明的公园,我的心在思念你,在这里孤单地跳动。请快些吧,快回家吧。人生啊,如此短暂。快回来,你给了我一切。但爱人啊,尽管我这样请求。我知道这都是徒劳的,尽管我思念你,日日夜夜。不要迎向我,因为你也知道,生活只会带给我们痛苦。别匆匆回到我身边,这里的阴影会把你淹没。别匆忙,看这美丽的世界。在这里,看不见泪水。”

38分钟前
  • 夜第七章
  • 力荐

“我什么都不需要。我是尼卡德,以前是屠夫,现在收垃圾,牙齿和胃都不好,肝也不行了。”收垃圾的男人每次见到心爱的女人都要带一束花,要有多爱,才能回答的这么卑微。不许诺未来,全然交代过去和现在,情话无聊又动人。

43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我是来带你走的,蜜月旅行总不能一个人去”,真他妈的浪漫。他们未来或许仍逃离不了痛苦,但上船的时刻他们无比幸福

44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把时间打乱,《火柴厂女工》重生后变得冷酷无情厌倦男人,碰上了另一个时空男版的自己垃圾车男工,两人结婚后去了《勒阿弗尔》,过了平淡幸福的几十年,帮助了一个黑人小男孩,happy ending。这是阿基的电影宇宙。

46分钟前
  • 判官
  • 推荐

匆匆看了后半段,结尾觉得很浪漫

48分钟前
  • Sandrelli
  • 力荐

“无产阶级三部曲”第一部。听了张大磊的推荐来看,还真是相当动人。考里斯马基的体系太强大,以至于他的这种高度限制的表演方式(绝对可以顺到德莱叶-小津-布列松的体系里,反而不是塔蒂-罗伊安德森-苏雷曼这个体系……)与其实有些离奇的情节在体系里非常自洽。对孤独感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别忘了这片其实是个风格独特的情节剧啊,差点还走向黑色电影)。开头垃圾车的段落真是漂亮(一瞬间穿到肯洛奇-达内那儿)。剪辑风格干脆利落,居然都不留气口……

5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开场的赫尔辛基收垃圾佬太酷了,“没有极限”,“可信赖的垃圾处理,始于 1986 ”。不过这部电影和贾木许那部片子的名字,未免太像了吧。而且我明明没看过——怎么一直念叨要坐一趟去塔林的游轮呢?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