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舞

HD

主演:陈寒柏,李波,尹敬红,杨洋,唐锡萍,齐威,杨净如,朱莉,丁溪鹤,张新华,董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语言:年份:202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尬舞 剧照 NO.1尬舞 剧照 NO.2尬舞 剧照 NO.3尬舞 剧照 NO.4尬舞 剧照 NO.5尬舞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尬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村主任陈大喇叭吹牛说八角台村有国标舞队,没想到县长要来参观。为了圆谎,陈大喇叭只能弄虚作假,请来所谓的国际国标舞“大师”教村民跳舞,没想到“大师”居然骗吃骗喝;村里“四大金刚”也趁机想捞一把,把村里闹得鸡犬不宁,因此引发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故事。新主任叶兴旺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新农村群众文化让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禹城人的故事锁爱三生双面赘婿第二季恶灵稻草人祖宗十九代真相背后:虚假新闻与信息的代价白兔糖滑板女孩茜茜公主 第三季隋炀帝紧急审讯室2终极忍者2006绅士和小姐僵持小丑2019桃花泣血热恋中的他2024巴尔干边界冬狮总裁的天价前妻星语心愿之再爱杀机四起天机十二宫 第二季娘娘今日不上朝亲爱的药王大人第二季我的爱与星辰爱情有点蓝之蓝色爱情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咒语入门不知者有罪他是谁狮子今夜死亡五个相扑的少年咒怨:终结的开始武术班恰好像你的女儿

 长篇影评

 1 ) 五星好评给这届观众

00

“保罗的口袋”FIRST主动放映,我去主持个场子。

2019年1月1日,来的人不多。

放的电影是纪录片《红毛皇帝》。

在口袋做的每一场主讲,我会先给观众定个调子,比如这是个纪录片,不要去预设剧情的波动;我大多时候还会说,我们放映的独立电影或者小成本作品,摄影上可能比较糙;有时候我还会暗示观众,这片子有点闷,中途离开也是可以的。

但很高兴,《红毛皇帝》大家看得都很投入。

01

《红毛皇帝》跟踪拍摄郑州尬舞主播“红毛”几个月时间,就是一段生活记录,没什么剧情亮点。

这却成了最打动观众的部分。

那是2017年,快手兴起,红毛组了个团队,在广场上直播尬舞,啥叫尬舞,通俗说“你跳的开心就好”,这里面还存在市场竞争,一个广场好几个团队争取围观群众。跳完了,直播还在继续,画面中的手机不是被举着,就是架在自拍架上“尬聊”。红毛的徒弟来的来,走的走,一波一波,还有“前徒弟”在网上“黑”红毛,两人展开直播骂战。后来,郑州开始管理广场尬舞,红毛等人慢慢没了场地,再后来,快手也被管制,直到软件下架。

本纪录片作为毕业作品,导演选取直播这个时代关键词,却用镜头交代出了一种普世感。

02

看完电影的现场观众,我一一访问,他们都表达出了愉悦与感动。这要归功于导演的影像拼接,电影按时间顺序记录着红毛对尬舞的喜爱,为了维护“尬舞”不断做出努力和改变,仅从一些不经意瞬间能拼凑出退伍老兵、离婚等线索。观众会把五十多岁、家徒四壁和中年危机、生活困苦联系在一起,红毛却展现出一种怡然自得、一种自由。而且导演将部分镜头分给红毛的女儿,一个在乱糟糟的家中依然努力学习,表现出超然淡定的好孩子。

直播、尬舞这种生态会让一些人产生不舒服和鄙夷的感觉,但导演丝毫没有以预设评价的眼光去做记录,通过导演选择的画面和节奏控制,安抚着本不喜欢这一题材的观众,像盲人一般用手指一点点触摸物体的形状。

03

观众看完电影表现出的乐观也安抚着我的心。在听完第一个观众对于电影中的红毛还有他女儿积极地评价后,我问其他人,有没有谁有不同的感受。这样问,是因为我自己是带着悲观看完电影的。

纪录片无可避免的一件事,“藏镜头”。纪录片,最难做的就是客观,从拍摄素材到选取素材到剪辑,当纪录片成片的那一刻,它已经不是当初发生的事实了,它是一个新的东西。除此之外,镜头内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镜头,它还是这样发生的吗?这就是“薛定谔的猫”。

为了开场,我查了电影的资,关于红毛,导演也谈到,主角的一些做法,也许是意识到镜头的存在所以表现出来的。但他依然将画面选取出来,因为无处不在的手机镜头早将这个时代的人标成了生活表演者。

悲观的人甚至可以把角色所有的表现解读成一种欺骗,利用快手这个倾诉口,伪装自己生活中的无力。

这件事让我很低落,主角表现出的自由可能是为了把自己留在镜头中;女儿的成熟可能也是一种“儿童的表演”。

04

但是,你要选择乐观还是悲观呢?难道要逼着其他人向生活妥协不作任何努力吗?红毛还在努力生活不是吗?

所有观众告诉我,他们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很开心,觉得主角很乐观,觉得女儿没有被环境影响很欣慰,他们说,不要给别人贴标签。

这不是挺好的吗,影像里的人让我身边的观众变得开心了,我也会因为身边人的乐观变得更好。

所以,相视一笑还是死磕到底,都是你的选择,但是,要开心好吗?

也许这仅仅是一部电影,给了大家一个晚上的满足,但最起码没有让这个夜晚白费。

我做了那么多场电影主讲,跟观众聊天是我最开心的部分,我不会去告诉他们导演在想什么,因为,那一刻观看的人是最重要的。

感谢2019年第一天晚陪我看电影的观众。

 2 ) 他拥有了值得说道的人生

我不喜欢审丑的社会氛围,但我认为这部纪录片更多地在倾诉草根,通过红毛皇帝的视角看执念,以及直播给他们带来的生活。

我看的是2021年版本的,注入了更多唏嘘与心酸,像体味了一个人的压抑,自豪,快乐和挣扎,最后嘖出些苦味来。红毛皇帝的最后几年,像一个平凡人压抑了半生,突然找到个泄洪口,抓住闪耀了最后值得说道的光芒。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名气根本不算啥,但对他们来说,黑暗无光的角落里,这辈子有可说道的内容了,也在纸质材料里留下了名字与事迹。尽管他们知道世界正在窥探他们,正在边笑边谈论他们为什么那么奇怪和肆然。他们是固执的,是野草般蓬勃的生命,但也承受不住命运的戏弄,最终受病痛折磨去世。

结尾比前面都要有力量,后来,红毛皇帝走了红毯,和众星合影,心满意足。后来的后来,他开了发廊,也患上绝症,病重与女儿痛苦分离,看她远去后才痛哭流涕。各位尬舞主播来看他,瘦成树枝一般的他再次站起来舞动,会让人突然想起他尬舞的初衷。

“曾经带着女儿在发廊埋头苦干,太压抑了,就找迪厅夜总会等地方去跳舞。”

忘不掉他在狭小昏暗的房间里开着迪厅七彩炫灯,整个屋子飘浮着色彩斑斓的光点,他朝天舞动着。

另外,更忘不掉她的女儿不卑不吭地接受新闻系同学偶尔露出不太合时宜窃笑的采访,在片尾,她写下谢谢你们为我黑暗的世界里带来一束光的信,就像黑暗角落里探出墙去,那生机勃勃的牵牛花。

 3 ) 红毛皇帝顾东林去世:一名尬舞网红的江湖生态

4月16日早上6:30,“红毛皇帝”顾东林在老家河南商水去世,享年60岁。 此前,他患上恶性“细胞瘤”,病危,曾经的粉丝和舞友纷纷赶来,在家门口支起直播架,即兴起舞。

在2018年FIRST影展上,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专业的岳廷导演带来了纪录片《红毛皇帝》,关于郑州一位“尬舞”主播的江湖人生。

关于网络直播的纪录片看过不多,这部是挺喜欢的一部。导演岳廷在红毛皇帝去世当天写下∶尬舞不死,老铁再会。毛哥,一路走好。

《红毛皇帝》导演岳廷FIRST映后

剧情简介

“红毛皇帝”顾东林离过两次婚,独自拉扯着上初中的女儿婷婷。年轻时爱蹦迪的他,如今无聊了只能去公园里蹭别人的音响跳舞。2017年的直播浪潮,将他和舞伴们群魔乱舞的形象推到了公众面前。从此,“尬舞”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庭、爱情和生活。

《红毛皇帝》导演岳廷的话:

首先我在进入河南郑州之后,最开始关注到的是“红毛皇帝”顾东林这样一个特定的个体,他本身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他跟我们想象中的网红非常不一样,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没有太多的文化,个人经历很复杂。

在他人生后半期的时候,突然互联网直播软件进入到他的世界当中,就好像他的生命中多了一个自变量一样,他的人生可以产生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他就希望让自己得到肯定,获得别人的认可。

但是在他尬舞的这一个时期里,现实的境遇与设想的世界是背道而驰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苦难。而我一开始是想拍一个郑州尬舞群像式的片子,那时候我给这个片子取名为“尬舞江湖”来反映他们这些尬舞网红的一种江湖式的生态。

后来,因为这个片子只有我一个摄像,全程单机拍摄,考虑到可能跟不下来郑州形形色色的网红,所以最后还是选择用红毛一个人来串联整个尬舞的生态圈。至于尬舞本身,他也很有意思的,虽然看起来很像群魔乱舞,但这本身就是很适合影像去呈现的一种形式,跟那些美女坐着和人聊天的形式还不太一样,他们是一个可以在室内室外等多个空间转换的直播形态。

我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是第一次去郑州,我还想尝试把我对郑州的一些特殊的感知和郑州孕育出来的这一些人的关系做一个交代。

这个片子我一边剪一边给身边的一些朋友看,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这种类型的片子。有一个同学说这像一个喜剧片,他看每一个镜头都觉得很搞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当时只剪了半个小时,但是另一个朋友就看出了生理反应,他会觉得恶心,他无法理解这世界上竟还有人这么活着。所以我带着各种各样地纠结慢慢把这个片子剪完。因为我想探讨的并不只是尬舞这个特定的群体和形式,而是我国到底有多少人是我们所忽视的,但他们才是占了大多数的。

这样一群人一直缺少一个话语的出口,突然,晴天霹雳一样来了这样一个天送神器,他们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进行自己的文化创作。

我想展现的一方面就是这个网络媒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像红毛他原来一直是一个体制内的人,他当过兵,在国企待过,后来做理发师,但接触了快手之后,他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被改变了。

为了适应他,我也在拍摄的时候做了很多改变,每天早上我要11点起床,因为他11点才会起床开始做直播,然后一直要播到凌晨四点钟左右睡觉,这于我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他的生活是被改变了,他的整个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片子里面一样,他交了很多朋友,多了很多粉丝,甚至有粉丝来给他当女朋友,他还多了很多敌人,他跟媒体跟公权发生了很多别样的故事,他的生活在被这个媒体所改变,但同时他也在创造着这个媒体。这个片子也拿给快手老板看了,快手刚创立的时候他的出发点也不是想做成现在这个样子,快手现在的模样是快手每一个用户的功劳。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和一个全新的媒介在交互的过程中互相发生着改变,而我所关注的是使用快手的这一批人,可能恰恰是我们来FIRST看电影的或者是在高校里面的学生平时所忽视的一群人。

之前也跟一些资方的人谈,他们看过片子后觉得这个片子里边是不是有很多部分是摆拍的。其实我有一天晚上拍他跳完了要回家的时候,我蹲在地上拍,突然红毛说“我来帮你”,我那时候还没有看到边上有个人,然后一个扫地的阿姨就从我的画面的右下角走进画面里了。

后来我想了想,这个镜头极有可能是他意识到我在那儿拍摄,所以他刻意的要表现出来这样一个状态。这个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我们都觉得纪录片它的核心是真实,但我也在拍摄中不断思考,我们能够记录下来的,到底哪些是真实的事,哪些是因为镜头的出现而产生了一些对人物的干扰和影响,这个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我也做了很多思考,后来我觉得也应该把这些画面给放进去,你不能因为他在镜头面前做了可能存在表演性质的生活举动就完全都把它给割舍掉,因为我的拍摄对象他天天面对手机屏幕进行表演,那他在我的镜头面前再有这种纪录片式的表演也未尝不是另外的一种记录。

做纪录片的导演可能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你在跟一个人去交朋友,拍片子他的片子之后,随着时间慢慢的延长,你会发现这个人一开始是这样的,慢慢成了那样,后来发现他是这样的,最后那一幕你甚至没法把它放到片子里。

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背后可能都藏着很多惊涛骇浪的东西,红毛更是如此。

所有的纪录片导演都很困扰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天都在盼望着要不要出点事儿啊,快发生点什么事吧,我没有这种担心,在拍摄期间非常顺利的每天都在出事,但是也像大家看到的,这个片子好像没有结局,好多事情都不了了之。

可事实就是这样,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情,可每件事情都没有解决,我一直也拍得很困惑,但后来觉得这也确实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4 ) 顾东林:一个浪子,一些现象,一种人生

手机面前的顾东林,和大多数网络主播一样,操持着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通用句式“感谢老铁”“社会我毛哥”感谢着无数人的围观,一边完全地打开自己,释放自己,把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完全地曝光于公众语境下供人把玩乃至亵玩。在他爆火的半年中,多数时间他要面对的是双重镜头——网络大众的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导演的摄像机也在盯着。他就那样真实、纯粹地保持着一副浪子的形象,他的玩世不恭和对女儿、女朋友的关爱存于一身,他的善良在面对真真假假的炒作与背叛时无能为力,他的认真在公权力的阻挠之下难以在夹缝中施展。人到晚年,借着网络直播的东风,寻找到了以尬舞的形式拓宽生活、连接外部世界的有效途径,于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附着到了网络直播这一生活方式之上。“此间乐,不思蜀也”,当用一种纯客观、理性的视角去分析,可能会悲哀于网络和技术的发展对一个人的异化,而拿出感性的态度去公顷于他,又会深深地为他能够寻找到一种乐在其中的生活意义而大感喜悦。

所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去年看过的《杀马特,我爱你》,想到了那一场十年前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网络草根狂欢,背后的核心在于社会话语权的争夺。当整个社会的话语权蛋糕突然被做到了网络世界中,各路公知刀光剑影你来我往杀红了眼的尘埃里,一众身处社会底层的三无青年,无学历、无背景、无发展,在东南沿海的血汗工厂中被剥夺了大块青春,突然呐喊着要求表达自己的心声,要借助网络这一媒介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好奇自己、研究自己、加入自己、重视自己;他们要关注,不在乎赞美或是批评;他们要释放自我,不在乎扮演的是美人或是丑角;他们要与外界连结出更多的纽带,不在乎以家人抱团的方式还是互相争斗的方式;他们要在社会再生产对自身的无穷压榨中挣扎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意义,不在乎自己的名字将会在历史的活页上被涂抹成红色或者黑色。

与之类似,在飞速跃升的7亿多数量的网民群体中,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网络日新月异的潮流所抛弃,当一个操作简单、声图并茂的短视频平台摆在面前,任谁都会想抓住这个通道,打开一扇通往瓜分社会话语权蛋糕的道路,哪怕代价是人格被异化、名字被解构、形象被质疑、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被迫参与到无休止的言语评价的围猎之中也在所不惜。

十年前的杀马特群体掀起的草根话语权革命,十年后被短视频平台数量庞大的“土味小伙”“精神小妹”们完美继承并发扬光大。十年前的杀马特群体大多满足于圈地自嗨玩着邦联制松散家族管理,十年后的各路短视频神仙们开始更为猛烈地输出内容、输出生活方式、输出独特而感染力强大的价值观,并玩起了人身依附般的封建师徒家长制管理,借助更多的表达渠道,打造出一个个具有强大人气的草根领袖。蛋糕在被瓜分,也在不断做大,并被做成各式各样的外形,涂抹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幻化出奇奇怪怪的口味,传递到层次不同的群体视野里。顾东林作为个中典型,带着他的徒弟们,联合尬舞圈子的各位贤达,外争郑州各大公园广场,内统选秀明星、反尬舞联盟和豫剧票友,以快手直播为主阵地,一边作为史官秉笔直书尬舞圈三大战役,一边作为斗士连麦PK引领着自己缔造的尬舞潮流,成为现象级的社会存在,既是课堂上优秀的研究案例,又是一出活生生的人间喜剧。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南京某李姓市民一直在唱。网络时代的发展给了我们排解孤独的途径、释放内心的通道,同时也拿走了一部分我们本就有限的目光和精力。凝视网络过久,网络亦回以凝视,更多的孤独感被溶解在了网络的无边海洋里,身边的现实中同样会冒出更多的孤独取代短暂的满足感——家人彼此忽视,现实朋友的疏离,爱侣之间的磨合也因缺乏了保时保质的沟通而愈发艰涩。当人陷入网络的牢笼之中,直至生命终结,是该称赞其完美地为自己热爱的所谓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理想和行动,还是该批评其未及时脱身回归现实最终仅仅活成了一个符号呢?曲直是非,难以定论。

更重要的,是要感谢导演,感谢其在三年之后,为本不算特别出色的本片增添了新的内容。影片原有的结尾之处,一种淡淡的虚无自心底油然而生——无论是对人的表达,还是对现象的展现,都为深入到震撼人心的程度,故而难以抓住想要深刻评价的要点。然而紧接着又续上了主人公生命最后时刻的情节,当顾东林消瘦干瘪的身躯顶着硕大的瘤子从轮椅上艰难站起机械般地与众人互动跳完生命中最后一场尬舞,当陌生的热心网友高小姐为蜷缩在床榻的病人打开动感的音乐时那老人嘴角流露出掩盖不住的痛苦的微笑,当旧日的影展上意气风发的主人公手持奖杯与烫金红皮证书面向真正的媒体舞动起来,当字幕为我们细数了昔日舞王转型成为公益达人后留下的几许网络遗产,那一瞬间整个观影的视角不得不出现巨大的转变——从新周刊定义的“一个热词,一些场景,一种态度”转变为“一个浪子在一些现象中的一个人生”,全片的核心落脚点终于回归到了主人公的故事中来,也终于给足了一个深刻的关于人文关怀的讨论空间。一个引领了一时社会热点现象的主角,终于活回了自己的真实生活之中。

顾东林已逝,尬舞潮流却不会停歇。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一个草根谋求发声的社会现象的生命将经久不衰。

——2021.05.28

P.S.顾东林已逝,其女儿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保持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但目前即将步入大学的她丧失了生活来源,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本片组织的各城市放映,并积极登录“爱发电”APP搜索“纪录片《红毛皇帝》官方”伸出援手施以捐助,支持顾东林的女儿婷婷在大学期间的学业生活等必要支出。电影从来不仅是电影,它应当成为更伟大的事物!

 5 ) 尬

尬舞的尬和尴尬的尬是同一个意思,本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事物脱离了原本的场域,进入另一个场域,尬就产生了。红毛的舞蹈本属于八九十年代的迪斯科舞厅,搬到广场上,广场市民被尬到,搬到快手上,全国人民被尬到。别说土味迪斯科,就是现在live house,摇滚音乐节,拎一个人放到广场上蹦迪,不一定比红毛不尬。这是人类一种原始的心理机制,人希望自己所处环境是熟悉的,任何异质的侵入都会被视为威胁。科技不发达的时候,每个人所见识的和所影响的都有限,尬的情况不多。互联网时代,原本分隔的场域彼此侵入与碰撞,尬的情况越来越多。然而,见尬不尬,见得多了,不熟悉的也会熟悉,再见到不熟悉的也不会那么排斥甚至愤恨。

尬是双向的,公司举行聚会,一个人穿了休闲装,其他所有人都是晚礼服,穿休闲装的和穿晚礼服的都会有尬的感觉,但占多数的晚礼服处于强势。休闲装和晚礼服对调,休闲装就会处于强势。

红毛在法院门口反复纠结戴不戴帽子,在他心目中,法院是正规神圣的地方,他意识到了自己和法院这个场域不协调,他自己意识到了尬。在广场上,在人群的围观与喝彩中,他如鱼得水。但是他内心难道一点没有尬的感觉吗?我想最初也是有的,但是休闲装误入了晚礼服,最好的办法就是佯装镇定,“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跳舞是红毛的生计和兴趣,既然不能退出,就要努力去维护他。

尬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权力结构。

短评里有一个“我们看不起红毛,婷婷看不起后座毒瘤”,还是不一样的,如果电影院里有人开闪关灯、打电话打扰我看电影,别说看不起了,我直接上去抽他,但是网络上谁谁谁咋样了关我屁事。

 6 ) 随记

父亲的生活和女儿婷婷相处同一空间 却像是屏蔽了彼此 ”魔幻现实苦旅“

互联网世界的新居民 / 内心自我创造的新世界 / 生存空间和社会规则的博弈

红毛对于自己的观看人群是认知模糊的 在快手上的主播挂在嘴边的”全网“只不过是互联网用户中最小的一部分 一半是占据了话语权的明星和社会知名人物 一半是普通网友 一半的一半才是因为15年农村智能手机普及后疯狂涌入的大批底层用户 不具备消费力 不具备辨别力 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有落差感

体现当代乡土农村的真实现状(大批务工人员的出走 劳动力流失使”土地“这一与农民深深绑定的生存基础断裂 再次回到农村的人迷茫空虚的生活被这一观看形式所填补 而留在城市的农民工依旧在这样的观看形式中寻找心理归属 成了观看者和创作者的主要来源)

在最后看到红毛的粉丝和具体数据的时候 还是忍不住感慨 在流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他依旧不算是个真正的”网红“ 以尬舞这类夸张的形式发泄无以言说的生活困境 但依旧不算有力的存在 仅仅只能存在于小城镇的文化语境之中 偏偏这个语境之内也充满了反对之声

在从城市出发的观看心理当中 充斥着居高临下的骄傲感 往往都是鄙夷且猎奇的一瞥 本片充斥集中着此类矛盾 却在红毛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的一生中 叙事不断转化为更高的命题 (类似生存方式的选择和困境)

暗线埋得十分高超 即网络暴力的存在 在导演给到几个直播时候的手机特写时 屏幕上不堪的秽言让人无法转移思考的目光 因为他的直播间还没火到弹幕飞快刷屏的地步 而那尴尬的言论就长时间的停留着 红毛继续着他的话题 无视的同时回答着不属于弹幕的问题 引起兴趣的地方是 这样一个对网络世界只有固化认知 对生活阅历也只有年岁上的积累的中年人 该如何化解这比现实社会更加复杂的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伤害

而他选择无视 后面他女友的爆发将这个尖锐的问题推到他不得不面对的时刻 甚至在安慰她的同时也没有关掉直播 而是采用悄悄话加上自己一直以来所奉行的一套社会规则来化解 显得笨拙又可爱

 短评

这场映后是目前主持的几场映后我最喜欢的一场。为什么导演要拍红毛,我想我有点懂他了。

8分钟前
  • FeiY
  • 推荐

导演发掘了在红毛皇帝这个快手网红的背景之下广博的社会学维度,一个被公园,互联网直播和执法者以及PTSD创伤构建起来的魔幻底层场域。

11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低俗不该被清理,究其原因还是有些人甚至是大部分人自觉高人一等罢了。若要讨伐红毛的问题大可以在“公开场合开直播”上面讨论一番,其余的都只不过是借着低俗的口号要打倒一切不同于自己的理念罢了。

15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与一句傲气十足且充满不屑的“生理不适”相比,导演用极近客观的视角在展现这群“另类”的现状以及视觉符号背后的“人”才是更应当在去评判之前去做的,在红毛皇帝背后也隐约看到了所谓“主流价值”之外的民间图景,仍有许多的生态值得去了解。不知是不是想多了,政府的管控总带来悲凉。

20分钟前
  • Devlali Number
  • 推荐

作为快手用户看着很亲切,主角是2017年郑州尬舞大军里的一员,可惜现在所有人都被取缔了,题材好,切口有话题性,丢掉新闻属性,人物再沉进去一些会更好。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因为看到腾语涵的《舞迪斯科特》入围了鹿特丹电影节,这部电影中就有红毛皇帝顾东林,在友邻的推荐下,立即去B站看了这部电影(导演自己上传的正版片源,且是2021年纪念版)。看完以后,内心真的百感交集,五味杂陈,非常复杂!尤其是当看到片尾红毛在临死前被其他博主继续跳舞蹭流量,所谓的死亡直播、坟前蹦迪,又想到他三观超正的女儿将孤苦无依,就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过魔幻了。虽然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看似不高,但是它的确起到了为像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观察这个世界撕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尬舞——一个因为互联网直播而突然迅速兴起又衰败的又特别又诡异的细分领域。我觉得尬舞能火的原因一个在于曾经的街头卖艺网络化,另外一个在于普罗大众审丑心态叠加了凑热闹的心态。同时,尬舞对于这些人来说,无非是作为底层人士的谋生手段罢了。

22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今天早上6点半因癌症去世了。平常看快手的没看过这个电影,看过这个电影的不看快手,这可能就是某种当代断层吧。

25分钟前
  • 铃木仁子
  • 还行

终于有人关心快手了,还是挺开心的,可以看到快手主播在手机屏幕后的另一面,挺难得。可惜暂时觉得挖得还是太浅,也有些凌乱。作为一个使用快手近两年,每天最少两小时的用户,我觉得,快手可以聊得话题还很多,期待更多。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红毛皇帝》里的尬舞在快手根本不算最火,但导演做到了从一个点反应一个面。我很喜欢导演的真诚,一个人拍出这个来其实很不容易,他的剪辑思路很成熟,按时间的线索罗列空境。而被很多朋友诟病的“挖的浅”是我个人觉得是缺少一种对比,缺少一种反思。从创作的角度再跟拍一组红毛的徒弟,在跟拍红毛的女儿,当这三条故事线汇集在一起,我觉得更能反映出教育才是彻底根治低俗的唯一途径。

34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推荐

宏观表层来看,根本原因是在如今娱乐至死的时代,技术革新加上人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追求眼球经济使得网络直播上升到井喷式发展,但同时由于行业爆发带来的野蛮生长和同质化竞争,也造成了乱象丛生。向深度剖析,落实到个人层面,种种原因使得仍然有很多人都不像我们过得那么“好”,在某个角落,谋生异乎寻常地困难。并非所有事情都有那么多道理和规则可言,所嗤之以鼻的可能在某些方面能获得你想不到的东西,或是不知不觉就会与自己的生活交叉而参与进去。另外任何人都会有其七情六欲和生老病死,看似低俗的父亲却可以培养出令人仰望的优秀女儿……这是逃不掉的魔幻现实苦旅。立意很好但还是过于宏观表现社会现象,而少了一丝细腻的人情味。不要只开启上帝视角俯瞰,多来人间走走

37分钟前
  • Elanor
  • 还行

红毛去世特别剪辑版。其实作品差点意思,新闻系学生的暴力令人难忘,看见熟悉的街道感觉回到郑州

40分钟前
  • 墨西弟
  • 推荐

八又迷影组的授权放映活动。挺神一人,虽然俗虽然土但一点不让人讨厌,俗得真诚。看完让人唏嘘,这样的群体其实就在身边,只是我们平时不去关注而已,幸好还有纪录片。顾东林的女儿特别懂事,不是那种让人心疼的弱小,而是坦荡清澈的坚韧,现场很多人都被女儿的状态打动了。后来从张劳动那里得知婷婷已经考到省外一所本科院校,大家的捐助分四期,每年一次打款,能够支持她四年的学费。万幸。#补遗#

45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FIRST观影第十一场。选题很好,但可惜没能挖掘尬舞皇帝这个人物背后的深度。无论是尬舞,亦或是快手,还是公权力的映射,都比较浮光掠影,导演说这是自己的硕士毕业作品,所以拍得很仓促……以及,看电影的时候,数次想起大学时候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第一代尬舞皇帝刘东立和李新义

47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如何将一个无数媒体报道过的群体排出新意是很大的挑战。影片算是将碎片化的报道整合梳理了一遍,用不断进入的字幕交代故事的起承转合,拿不是很切合的空镜头作转场,略显零散和单薄。第一章尬舞的繁荣期有点素材不够,如果沸腾更猛烈,也许之后三章会有更好效果。

48分钟前
  • 沙丘
  • 推荐

尬舞不死,老铁再会。毛哥,一路走好。

50分钟前
  • 牛三牛
  • 力荐

这就是纪录片的魔力吧,你永远无法预设成果会是什么样,即便有没拍全的遗憾、主题不断发生偏移,反而可能迎来惊喜,这也是纪录片记录时代变迁的使命意义。比如这部,导演一开始想拍快手主播群像,然后决定单拍红毛个人,没想到刚开拍就赶上了直播行业急剧洗牌,这位60岁退伍老兵、郑州土味尬舞之王接连遭遇社会审美争议、媒体争相报道、监管部门封禁,个人与体制的对抗成为新的看点,大大拓展了电影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位清华硕士的毕业作品,他没有掺杂任何倾向,但能看出是带着思考去拍的:“快手是一种民间自觉文化创作,我想展现人与媒介交互后彼此产生的改变”。主人公本身也很有意思,海报和片中骑摩托的红毛特写很有标识性,天然带着一股接地气的幽默感。红毛女儿的性格反差也很生动,爹在屋里直播魔性尬舞,女儿一脸淡定认真学习,而且三观超正

5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7.0/10(First2019山传站第六场)乍一看确实土了点,但确实是纪录片最原初的面貌,甩了《重返狼群》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民粹货色十条街不止。叙事巧妙,细节考究,网络暴力作为暗线贯穿其中,埋得相当成功;父亲播快手,女儿刷二次元的交叉剪辑足见导演之功力。最喜欢的是主线结构——红毛一直在想方设法绞尽脑汁跟体制迂回,到最后依旧还是被体制所激怒,这种荒诞感,无论从哪一方看去,都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吧。

57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推荐

1、对于直播、网红双重绝缘体的我来说,该片是一次草根网红和直播世界的双重科普。2、红毛的女儿婷婷是个人格健全、心态健康的孩子,大概与她有一个如此与时俱进的父亲有关。3、“媒体工作者”对婷婷采访那段,剥削味道特浓,有点无耻了,却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纪录片伦理本身就是矛盾体,不少伟大的纪录片都难免违背“伦理”。4、凹凸镜线上共阅看的,磕磕绊绊,断断续续,没看完整。

6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还行,不过呢,典型清华新闻传播教育下的产物,理论都ok,就是缺乏激情,跟主角没有共振,太冷静太置身事外,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说是追求风格吧,也没做极致,摄影不行… 发现导师是尹鸿,那么…一切都通了… 真是… 怀念周传基先生

1小时前
  • S.Dummy
  • 还行

first主动放映 高校的某种错位和荒谬

1小时前
  • 番薯地瓜马铃薯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