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要看海

HD

主演:弗洛里安·大卫·菲茨,卡洛琳·赫弗斯,海诺·费尔希,卡塔琳娜·穆勒-艾冒,约翰尼斯·艾麦亚,卡琳·泰勒,提姆·塞菲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2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3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4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5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6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3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4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5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6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7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8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19文森特要看海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小愿望心中海

一贯的德国风味,恰到好处的张扬和沉静控制在理性的框架下。伴随着英文歌一路走来的意大利风光很为电影加分。
不管年轻年老,健康还是残疾,只要满足心中一个小小的念想,就会无比高兴!Anders ist scheisse egal !有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目标与一段向目标迈动的距离。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勇气与汗水,das ist genug! Und das bedeutet alles!
Unbedingt hat jeder Man ein Will nach die Meer!

 2 ) 「三个有病的成年人之旅」

三个住在疗养院的年轻人,一位是洁癖强迫症患者,一位是极度厌食症,一位是控制不住自己时常爱打喷嚏的多动症患者。像这样的"有问题"的人潜伏在我们生活中各个角落。其实,电影有个很重要的教学意义,就是让你的眼界更宽,可以看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千奇百怪的人,而所谓的怪,很有可能只是你未曾了解这个族群罢了。就像厌食症那位女孩儿说"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异常丑陋。"强迫症说"不能将吃过的食物袋乱丢在车上。"多动症面对他人问他是否能控制自己别打喷嚏时,反问道"你能控制自己是否打喷嚏?"...其实,他们的"偏执与观点"并非完全不可理喻,只是我们习惯称之为"不正常"好吧,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正常,其中那位多动症患者的爸爸,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在得知这三个问题青年要一同驾车去意大利看海时,表现出了异常的愤怒,甚至老羞成怒将女医生的汽车也差点也摔坏了,他从未真正询问过自己的孩子到底要什么?而商业政客的特殊身份,又令他养成了,万事先把责任推向他人的坏习惯,其实,那些看上去光面堂皇的人,不一定正常到哪去,只是他们被不着边际的自信冲昏了头,于是总觉得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却未曾感觉,自己已经病得不清。非常喜欢其中有一段,三位年轻人将车停在山谷中,看到正前方山顶有一座十字架,三人便不约而同地爬到了山顶,其中一位爬到了十字架上,对身旁的同伴说"我好想看到了海.."另一位说"那不是海。"但三位异口同声地说"不过那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最美丽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开阔而自由。并且,在微风与美景的陪伴下,厌食症女孩儿却主动打开了三明治,自然地吃了起来,其实,最好的治疗,便是消除彼此的隔阂,体会幸福与快乐。

 3 ) 治愈系:那片海象征着自由和改变

整个影片基调是很快乐的,很喜欢用这种口吻来讲述的故事和病痛。其实心理学这个东西,就像黑洞一样,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中间有一道很浅的沟渠,快乐与不快乐都是相对之间,很容易就快乐,也很容易就不快乐,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片中三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主角,一个妥瑞症(男),一个厌食症(女),一个强迫症(男),男一和女一偷了医生的车一起上路,却被男二发现,所以三人一起上路,开启了属于他们的疗养之路。虽然是话题很具省思的片子,但是戏剧张力也有,看起来并不很枯燥。他们没有钱,缺少食物,只能通过偷汽油,偷食物这种方法来延续他们想去意大利看海的心愿,中途被男一从政的父亲发现,父亲和疗养院女医生一起出发找寻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的一个主题逐渐浮上水面——改变。片中的主要五个人,在经历这场追与被追的旅途中,治愈他人,也改变自己。

分人物模块

男一:妥瑞症患者文森特。会经常抽搐,嘴里时不时吐出脏话。

在影片进行到中间的时候,男一的父亲和女医生追来,眼看他们的看海旅游计划就要泡汤,关键时刻,他使了个眼色,其他两个同伴立马get到了他的意思,于是三人趁乱换了车(从原本偷来的女医生的红色小车换到了男一父亲的黑色商务豪华轿车上),在上车之前,把女医生的汽车钥匙丢掉,为自己和同伴们争取了逃脱的时间和机会。

女一在男一抽搐的时候,会趴在男一身上,希望能减轻一点男一的痛苦。

女一男一在露台上接吻,二人讨论起华尔兹,也是专属于他们的浪漫了。导演是在告诉我们,不论身处何时何地,是否生活和心理出现了问题,人都有追求本真的快乐权利。

在他们爬上了十字架的时候,男一指着远方的山说:“我好像看到海了。”男二说:“这不是海。”女一:“这已经无所谓了。”简单的三句对话,他们想要看的,不是海,而是自由;想要获得的,不是外界的新鲜空气,而是不同于疗养院的快乐本真。他们坐在十字架的顶上,这一趟旅途没有白费。在看过所谓的“海”之后,一路没有进食的玛丽终于大口啃起了食物,这也是在说明,玛丽的病在慢慢变好,要知道,治疗心理疾病不在于药物,更多的是心情愉悦。那些个癌症患者被判死刑的,为什么能“奇迹”般的活那么多年,还不是因为他们心情好嘛!

女一:厌食症患者玛丽。

男二:强迫症患者亚历山大,好像是文森特(男一)的室友,我感觉他除了强迫症,还有点洁癖哈哈哈。从一开始男一过来和他一起住,他就不让男一上厕所,后面他开车的时候,看到男一在车上吃饭,还特地叮嘱男一不要把吃过的东西乱扔,还递给男一湿巾让他及时擦手。包括影片中有镜头给到他在汽车后座换衣服,正说他们是在逃亡路上,这种换不换衣服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男二没有忘记自己追求干净(其实是强迫症➕洁癖)的作风。甚至在他们需要买东西的时候,男二去便利店的第一句话不是询问食物,而是先买一次性手套。男二的强迫症还体现在巴赫上。巴赫是西方近现代音乐之父,音乐是很著名,开头就已经交代过了男二很喜欢巴赫,在他们夜晚休息的时候,男二也没有忘记在天台上表演巴赫的乐曲,他是巴赫的死忠粉了。男一和女一的掌声不仅是给他鼓励,甚至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男二对巴赫乐曲的掌握程度很深,强迫症做起一件事情来,认真且细心,在这里也能表现出导演对强迫症患者的人文关怀。

感觉男二也喜欢女一,在看到女一和男一亲密互动的时候,他先是表现出emo的神情,后来直接把车开走了,不管女一和男一了。最后二人在一个有巴赫的地方找到了男二。

男二吃醋于女一和男一的情感,在他跟男一打架,自己浑身是血时,他发问:“你们都已经有车了,为什么还要回来?”男一:“我们不是为了车,而是为了你。”通过这次旅途,三人的友谊更深了,就算是心里略微有点疾病的人,也值得拥有友情和爱情。

在三人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导航上的那片海,但玛丽(女一)却因为厌食症发作而晕倒,男一和男二紧紧拥抱在一起。此时男一的父亲也已经找到他们了,父亲和他一起坐在沙滩上,遥望那片海,二人拥抱,这一抱,也算是和解。

女医生:在女一的描述中,疗养院的女医生也是曾经患有跟她一样的病(厌食症),所以女医生非常讨厌她,每次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讨厌食物的自己。这是不是可以间接地可以说明白虽然女医生疗愈了,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应该是免受病痛的困扰,但是曾经的厌食症给女医生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不然她提起这个并不会如此忌讳。

男一的父亲:是从政的大官一类,不缺钱,但是缺乏对儿子的关爱,甚至一定程度上以儿子为耻,不然不会如此着急的把儿子送入疗养院,其实是不想让儿子败坏自己的政客形象。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他第一时间被女医生通知说他儿子不见了,他的第一反应是责怪疗养院。而不是先反思儿子在哪里,不是第一时间去找儿子,还说自己事物很忙,赶着开什么会之类的,这不是一个正常关爱孩子的父亲应该有的反应。开头的时候,父亲有说文森特(男一)的母亲之所以会酗酒发生意外,都是因为文森特的这个病,也许在文森特母亲离世后,父亲是怨恨文森特的,所以在父亲跟女医生驾车追赶的旅途中,其实也是对自己理应对文森特付出的父爱的追逐。在影片中段的位置,三个孩子开走了他的车,他那个存着所有人(包括许多重要工作信息)的手机也落在了车上,他开着女医生的车跟她共同上路追逐,中途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中他跟那人说“这个事情你自己处理就可以了,不用来问我”,其实这就是初步的改变,根据前面交代的,如果他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同时又不想放下这些事情的话,他绝对不可能说这个。这也可以说明,他对文森特尘封已久的父爱慢慢复苏了。

女医生和男一父亲的互动也很有意思,二人在追逐孩子们的过程里,一开始互相看不惯。在第一站去汽油站老板那里,男一父亲想去沟通,却气冲冲出来了。想必他一定是跟老板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甚至拿权利压人(感觉后面文森特开走他的车,把他那个存有珍贵信息的手机扔出窗外,也是导演给他的一个小小的教训)。女医生进去后,我本来以为能跟老板商量成功,问出线索或者是让老板不要告孩子们,但实际上她也失败了。他们二人这局谁也没有赛过谁,二人不情不愿继续上路。

女医生的车由于之前被三个孩子开走,造成了违章,后来换车之后,被警察扣。在接受调查等待时,男一父亲对女医生说,其实在他心里,二三年级之前,文森特是个很出色的孩子,他足球踢的特别好,自己去哪里都喜欢带着文森特,但是从文森特开始发作这个病的时候,他便觉得很难管教文森特,文森特退出学校足球队的时候,他的妻子很高兴,这里也说到了他妻子去世的原因(肺积水)他连妻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并且他是在两天之后才见到妻子的遗体的。

从派出所出来之后,男一的父亲竟然询问女医生,“你觉得呢?”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自以为是的政客形象。这一幕也说明他彻底改变,学会跟人沟通商量了,更有人情味了。

玛丽晕倒后,女医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的疗养师,此时还是男一的父亲帮助她,告诉她她很优秀了。

影片最后,男一说:“到人群中去。”他们走到了人群中,跟周围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4 ) “偶尔带你去看海”

这是刚申请QQ 的网名,哈哈哈哈。

影片开始那首音乐,真心舒畅轻松,喜欢。

这是最轻松的公路电影了,多动、强迫、绝食,都是怪病,却没有表现的难过 悲伤,你看玛丽支持文森特打熊孩子的那段,孩子最单纯了表现社会对本来就不公平的他们会是本能的歧视,那又怎样,怼露西老师,你怎么不知道是他自己在路边跌倒的呢,哈哈。

你们得承认我是当中最有远见的,难道你们出来不花钱的吗,一万五千多欧元,那为啥第一个加油站不付钱呢。强迫症的你才是影片最重要的枢纽转折点,默契的把破车的钥匙扔了,在草地上顺利的将单车变摩托,那瞬间我都想拥有一辆奥迪了,哈哈。当然,最后那次假装偷零食的你,显得智商爆表了,因为一开始的你就知道她俩要偷偷旅行,还有你的模型。哈哈。

我一直认为玛丽是露西老师的女儿,敢爱敢恨,甚至敢死,没力气了文森特跋山涉水,爱上了文森特干脆越走越远去更南边的非洲。

十字架的那个旋转镜头,美爆了,路上的风景也没爆了,头一回主角颜值不高的他们,让我觉得这部电影舒服、舒畅。

我认识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力气很大,家里的电脑键盘鼠标玩着玩着就烂了,他爸爸也为此操碎了心,肌肉会抽搐,方面自己创业本想带着他也很听话,但还是怕hold不住,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孩子。

我大学的舍长,智商爆表,高中自学程序写游戏外挂,带领宿舍除了我以外的其他六个人用外挂赢游戏币(甚至RMB ),开学没一个月就开始幻听,家里治疗一个月后正常,但现在快十年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在吃药。

敢爱敢恨的我无遇见了,但遇见的太早。成了我参加的第一个朋友的婚礼,都还没大学毕业呢。

——

其实每个人都有病,人生路上能在一块欢愉甚是难得,我好像看到了那片海。

 5 ) 最好的治疗就是把自己调整到病人的高度,因为你可能病的也不轻

其实五个人物都有病。

文森特的父亲冷酷,麻木,自私,不近人情,自己一手造成儿子对自己的疏远和厌恶。

女医生治疗手段粗暴,同样不近人情,尽管她的出发点是好的。

一个粗暴无情的父亲和一个简单直接的医生又怎么能治好抽出的儿子和厌食的女孩以及有洁癖的孤儿?

因此,最好的治疗似乎应该是他们三个之间互相的安慰,理解和扶抱,所以就不难理解文森特善良的规劝玛丽至少吃一点东西,以及对洁癖孤儿一顿暴揍后说出我们只是想找到你而不是车子的话语。只有三个人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才能治疗或者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创伤。包括最不懂事的洁癖孤儿也在旅行的过程中慢慢懂得这个道理。

至于那个不懂事的父亲和缺乏方式的女医生,他们更像是在寻找三个病人的过程中达到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救赎,找到内心深处曾经温情脉脉的自己,只不过是生活的残酷和考验已经让他们的感情麻木,灵魂坚硬。我更愿意相信最后在三个病孩继续治疗创伤的同时,两位中年人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和两人生活轨迹的交汇点。他们最后放心的让三个孩子自己履行,就是觉得最好的治疗就是让受伤的心灵相互慰藉,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居高临下的指导和呵责,学会从病人的角度看问题,也是父亲和女医生的成长和觉悟。

现实生活也是一样的道理,貌似理性冷静的我们做着一个个仿佛正确合理的决定,遵循似乎最经济高效的人生轨迹,但何尝不是迷失了本来的自我,失去曾经拥有的感情和感觉。像弱智儿童们一样身无分文开着破车作一次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也许是最好的治疗和拯救。

除了三人坐在十字架上的镜头,文森特和爸爸拥抱的镜头也令人感动不已。总之,值得一看。

 6 ) 走,到人群中去---《文森特要看海》

影片由一场葬礼开始,男主文森特是位患妥瑞思综合征的病患,肌肉会时不时抽搐,骂脏话,像打喷嚏一样无法控制。他并非生来如此,在9岁前还是一位踢球很厉害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这个突然来临的病症,让他不得不与母亲相依为命以抵抗外界的各种眼光,而母亲的突然离世,让文森特失去了支柱,父亲忙于政务,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毅然将他送去疗养院,美其名曰是让他得到更好的医治,实际上是摆脱他的一个借口而已,车上的寒暄,心不在焉的与医生交谈,离别时尴尬的拥抱,在文森特将选票丢到垃圾桶的那一刻,就宣告与这位冷漠的父亲的诀别。

文森特在疗养院里被医生安排与患有强迫症的亚历山大同一个宿舍,同时在玛丽的热情邀请下熟悉整个疗养院的环境,玛丽是一位厌食症患者,在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文森特与自己特有的默契,她的热情绝非偶然,她深知新来的文森特在疗养院里待一个月以上一定也是沦为行将就木的一员,而此刻她需要他,当她看到文森特对待围墙外嘲笑他的孩子们时,冲动又很男人的样子,她的嘴角露出微笑。

玛丽必须出走,因为她很快就要被医生强制治疗,在与医生发生争执的过程中,偷到她的汽车钥匙选择这场冒险之旅的队友。而室友亚历山大看似被迫强行进入他们的这场冒险之旅,实际上是他期待已久的一次变革,这个蠢蠢欲动的强迫症男人,怀揣着丰裕的补助金,他也终于也要疯狂一次了。

谁不期待一次度假呢? 是的,看似偶然的组合,突如其来的冲动,目的有所不同的三人组合,在汽车冲出疗养院的那一刻,内心的狂喜是一样的。

去意大利,去看海,出发。 话说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 一边是刚逃出来就遇到各种社会现实,信用卡被冻结,加油站逃单,汽车雨刮器失灵的三个人组合。 一边是火爆脾气的女医生和文森特父亲的互相指责和埋怨,面对这堆麻烦事,医生要找回玛丽否则她会有生命危险,父亲要找回这个“麻烦儿子”,两个人一起勉强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踏上寻找他们“之旅”。 在汽车上的互相不理解,文森特劝说玛丽吃东西,亚历山大碎碎念的卫生事宜,文森特还未从丧母的悲伤走出来,三个人的磨合才刚刚开始。

很快,医生和文森特父亲找到了停在路边的三人组合,文森特父亲态度强硬的带走他儿子,一位恨铁不成钢的父亲的破口大骂,让文森特更加坚定的要逃离,父亲正要驾车离去,被医生喊了回来,在父亲下车归还医生包的时候,文森特给了一个眼神,亚历山大抢走医生的车钥匙往草地一丢,三个人默契大爆发的冲向那台奥迪车,此时背景音乐响起,三个人又一次得逞,继续向前。

而另一边二人组合焦头烂额的还在互相责备对方,寻找钥匙,打火开车追赶,电话轰炸,在文森特把父亲的电话往窗外一丢的那一刻开始,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哦吼,一趟真正意义的自由之旅才开始...

车子一直向着海边的方向开去,三人组合也在慢慢的试探中去了解对方,亚历山大财不露富的假装在便利店偷东西,也许他还没有建立好相信彼此的信心,文森特在试探玛丽对她是否有情,玛丽在试探自己是否真的能抛开自我厌恶去接纳另一个人。 “我想山顶是平的”“爬上去看看”“我看到远处的海了”“那并不是海”“管它呢”

爬上十字架上的他们看着眼前的风景,导演在制高点来了个360的旋转,时间仿佛定格在那一刻。他们在美景前驻足,玛丽开始主动进食,亚历山大也放下戒备告知自己有一大笔钱可以供大家继续前行,在三人的欢呼中似乎一切慢慢变好,可在文森特和玛丽往进一步发展的关系中,打破了刚维系起来的一点平衡,嫉妒,厌恶,玛丽的保留没得到文森特的理解,亚历山大害怕被孤立闹的小脾气,任性独自把车开走脱离三人的队伍,麻烦好像又接踵而来。

在路上的时间长到仿佛足够我们慢慢的去思考很多事情,另一边的医生还在自责自己对于玛丽的态度过于强硬导致了他们这次出走,而父亲也在慢慢的思考自己是否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忙碌的政治生涯是否一切值当,对于太太的死自己是否内疚过,文森特父亲一贯的一意孤行,在高速上超速被交警拦下来,二人组被带去询问处理,而他们两个组合之间也因为交流慢慢的缓和了气氛。

文森特和玛丽在小镇上找到了奥迪车,亚历山大没有走远,他在等着他们,他只是害怕被孤立闹的小脾气,文森特和玛丽拿了钥匙也没有弃他而去,三个人在旅馆的互相宣泄,矛盾冲突,仿佛是儿时打闹一阵就好了简单情谊,他们内心需要彼此,对方是自己的勇气来源,简单的一次握手言和,足以抚慰到心灵的最深处。

车子一路向前,两个组合的人马陆续到了海边,在奋力冲向海边的同时,玛丽突然的病发,又一次的将情绪拉到谷底,她被救护车带走。文森特完成了带着母亲来看海的愿望,他呆呆的望着远方此时父亲走到他身边文森特说:“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就足够了”“起码你把该做的都做了”父子两个第一次真正的交心,在大海见证下的终于真正的拥抱了。

医生在玛丽病床前说了那句“抱歉”医生和文森特父亲之间的那句“谢谢”文森特在玛丽病床前的那句“我救不了你”玛丽的大喊“带我离开这里”大家仿佛在一夜之间释怀了,豁然了但似乎美则美矣,了则未了。

当两辆车一前一后的驶过屏幕,留玛丽一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父亲看出儿子的不安,医生看出亚历山大通过这次旅行发自内心的开心,文森特决定下车,父亲也并未阻拦,停车的那一刻,各自都找寻到内心真正想要去探索的地方,或许这才是这趟旅程正确的打开方式。

导演安排了这次“公路之旅”,除了超级美丽的风景以外,也安排了三个不同病患的角色,文森特的先天不可治愈的妥瑞斯综合征仿佛有一个怪兽在身体里控制这他,亚历山大的强迫症是精神和行为上的自我控制,而玛丽是心理上的厌恶和拒绝,三种不用的病症他们尚且不能够理解对方的处境,对于正常人来说导演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共情,也没有渲染同情和怜悯,“我们谁都救不了谁”,包括医患的关系,亲情之间的矛盾,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美丽的风景,我们驻足欣赏,再次启程时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未知,如何面对内心的自己,这场旅程是否只是一次出逃或是一次自愈?导演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我想也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 那就先“到人群中去”,亚历山大在人群中毫无保留的去看各种各样的人们,文森特在人群中大胆的释放自己,也似乎看到了将来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开怀大笑的样子…… 只有真正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去接纳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复杂多变的世界。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走,到人群中去。接受洗礼,接受摧残,接受蜕变吧

 短评

《文森特要看海》形式上和另一部德国公路片《敲开天堂之门》差不多,主角都是身患重病从疗养院、医院偷了车,一路奔逃去远方看海。不过《文森特》青春味道浓重,小清新和摇滚夹杂其间,少了《敲开》里和警察劫匪追追打打的黑色。三个人有厌食症、强迫症、妥瑞症,不算绝症,德国到意大利沿途风光很好。

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德语课散伙电影,字幕都没有于是没怎么看懂细节,时不时有英语配乐,再加上拜仁似的蓝天白云绿地和远山,老师跟着成绩单发了一张纸,她从我们每个人的文章里摘了一句关于生命的话当作纪念,和这部电影的文艺气质相得益彰,怎么之前没发现德国人这么文艺。。。

7分钟前
  • Mamula
  • 还行

最后那个镜头也太好笑了吧

11分钟前
  • 江河海
  • 还行

这一部应该是个起点,Florian David Fitz至此自编自演自导了几部拥有同样元素的影片,涉及疾病、朋友、旅行、终点等素材。

1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公路电影 有了一路好风景 和恰到好处的配乐 应该就算是成功的了~ 挺不错~

19分钟前
  • ROYA
  • 推荐

风景好美啊!!!可是我不太喜欢这个结局啊。。。

22分钟前
  • 敛财童子mo
  • 还行

今天德语课上看的,一路轻松愉快。当然看点主要还是在男猪脚。

25分钟前
  • 瑾昕猻
  • 推荐

将有名的公路片借鉴了个遍,再加上流行的文艺范儿结尾,实在俗套到家

26分钟前
  • 还行

风景真美!结尾稍差。女主竟然是香水里的卖杏姑娘

27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同一题材的电影有很多,这一部,只能说,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29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SIFF14。小清新公路电影,小清新配乐。虽然不如“敲开天堂之路”,但风景不错,阿尔卑斯山的晨雾不错,男主不错,强迫症的Alex不错,男主的橘红色Tee色调不错。Alex的孤儿抚恤金令我一震:“你们真以为没钱还能生活下去?”

33分钟前
  • jagpumpkin
  • 还行

小制作,小清新,公路片,那个寻找自我,释放自我的旅途。

37分钟前
  • imaginedragons
  • 力荐

厌食症强迫症间歇性抽搐症(有个专有名词,忘记了--!)在一起的公路片,本来以为他们会相互治疗,虽然没有痊愈,至少彼此感到了温暖,这也许比想象中的完美结局要更加真实感人

38分钟前
  • 路其牙
  • 推荐

蓝天,白云,好看的风景,轻快的音乐,主人公却是妥瑞氏症、强迫症与厌食症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德国电影周开幕片

42分钟前
  • Scarrie
  • 推荐

感悟、感情、感性

45分钟前
  • Hom
  • 推荐

曾有个二百五说他觉得自己有妥瑞氏症,才促使我找来看。妥瑞氏与强迫症、厌食症走在一起,正如电影说的那样:“可以治疗,但不表示可以治愈”。生之痛在于不可痊愈,相互取暖与温存,走到梦中之地就比什么都要美丽……另外,这不是摇滚党的片子,在德国这种地方,你们所谓的摇滚只是纯种的小清新。

4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ost三个特别的人

48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还行

一部让我情不自禁爱上的电影!一部让我感动并从中获得共鸣的电影!沿路美丽的风景,好听的歌曲,有我喜欢的演员们,还有我喜欢的角色们。当看到三个人坐在山顶的十字架上望向远方的景色,那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52分钟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在路上,总有故事在发生,似乎每个人都会有心的发现。这就是公路电影的美好,风景如画般的悦目之后你不知道下一秒的会有怎样的故事。友情,爱情,亲情的种种表现,都融在海的浩瀚与波澜不惊的平静之中了。我也要去看海。

57分钟前
  • Morga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