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岁月2006

HD

主演:贾梅尔·杜布兹,萨米·纳塞利,罗什迪·泽姆,塞米·鲍亚吉拉,伯纳德·布兰卡恩,马修·西莫內,阿萨德·包伯,贝诺提·吉欧斯,梅拉尼·罗兰,安托万·夏佩,奥雷莉·埃尔特韦特,托马斯·朗曼,蒂博·德·蒙塔朗贝尔,Dioucounda Koma,Philippe Beglia,Momo Debbouze,Abdelkim Bouchareb,Abdelhamid Idjaini,Abdeslam Arbaoui,朱莉·德博纳,Othman Ilyassa,Mohamed Nesrate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法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2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3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4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5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6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3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4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5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6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7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8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19光荣岁月200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荣岁月200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至1945二战期间,一群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教小伙子应召入伍,被编入法国军队,参加对德国的反击战。阿布戴卡德( 罗舍迪·泽姆 Roschdy Zem饰)因通过军事理论考试而被授予下士军衔,在上级命令下带领同乡的弟兄们编进严厉的马丁尼兹中士(伯纳德·布兰肯 Bernard Blancan 饰)的队伍中。在首次训练中,矮小伙萨义德(贾梅尔·杜布兹 Jamel Debbouze 饰)在应对中士投手雷的考察时险些酿成大祸,幸好中士出手敏捷,反应神速,才让这批新兵幸免于难。在战斗中,这些新兵表现神勇,特别是下士,中士对他另眼相看。午餐时,出于对非洲士兵的歧视,食品分配极为不公,为了各种族士兵权益,下士不惜以下犯上,贸然顶撞了中士,两人是否就此结下私人恩怨?非洲士兵们的命运又何去何从?患难真情2002异星契约百万美元宝贝(粤语版)铁甲狂猴之亡命雷霆蔑视:残酷不伦史小子有种誓言2018X档案第七季贾斯珀购物中心念念魂断加尔各答剧场版 假面骑士Kiva 魔界城之王廉政风云国语借刀杀人(粤语版)开心家族青苹果2001哑女情深总裁在上8:偏执爱成狂火星生活 第二季包青天之诡墓空棺刘家媳妇完美隐藏拉布库拉达姐妹魔法刑者荒岛甜心已经跟你说过了,请当作无事发生风险马屁王布米卡凶宅幽灵火女一路向暖第二季吸血鬼猎人巴菲第六季十全九美之真爱无双黑客之都第一季使徒行者2繁花 沪语版抠门兔的精致生活融掉低等生物巨乳娘战僵尸惊笑学院爱情真善美山炮进豪门隧道

 长篇影评

 1 ) 所谓法国也不过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不是战争场面的壮观宏伟,而是那些二等士兵的信仰。
有多少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还愿意相信正义,有多少人在面对明知是死的结局里还愿意义无反顾,总之,我不可以。
电影有三个场景让我哭了很久,话说已经很久看电影不哭了,但是在面对那些平淡的没有大场面没有大效果的画面时,心里最人性的那个地方还是被碰触了。
第一个是小个子回到普罗旺斯的时候,他说,我救了我的国家,尽管我从没见过我的国家。我从来是都不愿意相信这样的力量的,仅仅依靠着一个未成谋面的梦想就可以为他付出所有,更何况在这个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祖国里他得到的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他在法国人眼里不过是一个穆斯林,或是一个卑贱的下等人……反观今天,多少人还对自己的国家有这样深刻的情感,又有多少人在面对自己的祖国带给自己的痛苦的时候能够依然深爱她?
第二个场景是在去阿尔萨斯的途中,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任何理由前进了,没有指挥官没有弹药……可是中士任然前进,他说,去阿尔萨斯是我们的任务,即使要付出10倍100倍,我们也要付出……在这样一场彼此都知道去了就是送死的战役里,因为心里的信仰因为一直以来的理想所以他们前进了。然后,个人觉得这4个人捍卫那个小村庄的部分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4个带着一点理想主义的天真的在面对那么多欺骗和歧视之后还愿意相信赢了这场战争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自尊自由的勇士开始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
第三个场景与其说让我哭泣,不如说让我深深的为当年的法国政府感到一丝汗颜。当记者拿着相机去拍摄那些完全没有在流血付出的法国士兵并赞扬他们保卫了法国的时候,最后活着的那个中士默默从前面走过,而那些成果却是他和已经死去的那3个勇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啊。但是他已经没有在面对不公平分配西红柿以及在得知晋升只针对法国人时的那种激昂那种愤愤不平了,那个时候的他还是相信他可以最终得到法国人的认同的,此刻的他凄然发现公平从来都不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可怜人罢了。何其可悲……
影片结尾的字幕是一个升华,在如此对不起那些二战士兵的历史里,法国政府还是有脸去拒绝为退休士兵支付养老金,原来一个一直标榜人权的国家也不过如此!!

 2 ) 非版“狼牙山五壮士”——一群没能得到应有待遇的非裔法国军

《days of glory》(《光荣岁月》)是一部需要被铭记的电影,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虽然它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而是那段历史和那些荣耀的岁月中,为法国乃至为全世界人民自由,尊严和兄弟之情而战的北非士兵们。本片没有紧凑详实的情节,但它却能以五名北非战士的鲜明性格和他们在山地战,丛林战和巷战中的表现来表达那段历史,一种精神和一种理想。当然,除了那段历史需要我们铭记,北非士兵的不公正待遇更值得同情。

非版“狼牙山五壮士”

虽然情节并不一样,性格更有差别,但是战争的主题,同样数目的士兵和为自由为理想所表现的精神不难让中国人将这5个北非士兵和狼牙山五壮士联系起来,故名“非版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性格迥异,参军目的各不相同,但他们有着同样的信念,“祖国”——法国能胜利。虽说他们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深层次上说,为了自由,尊严和兄弟情谊而战是一致的。

“小子赛义德”
(年轻 责任 知恩图报 尊严)

说他年轻,我们从外表可以看出,一副涉世不深缺乏经验的样子。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士马丁内兹接收新兵那天,他将手雷套在赛义德身上让他拔出来,结果他把保险环也给拔了,差点害得战友们炸飞天。

说他有责任,知恩图报,在这么一个年轻人身上的确是相当难得。为了不让母亲再忍受贫困,明知去参军意味着可能和爷爷一样有去无回,他还是别了母亲应征去了。对他来说,参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和家庭摆脱贫穷,这出于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后来在阿尔萨斯支援美军的任务中,他可以拒绝,但为了自由和尊严的这份责任,他参加了。即使途中遭袭,队长受伤可以放弃任务时,他还是和战友一起肩负着那份责任。最后,为了救病床上的马丁,这不仅仅是责任更是对他救命之恩的报答,两人双双被炸死。知恩图报还表现在他主动跑到中士房间感谢救命之恩,并倒咖啡以谢。在随后的生活中,不断地为马丁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说他有尊严,表现在他发疯似的要杀马苏德。因为经常帮马丁做事,马苏德视他不是男人,还给他取了个女人的名字——“特丽莎”。为了挽回男人的尊严,他把刀贴在马苏德的脖子上逼他道歉。其实他根本不需要证明甚么,征兵的号召“是男人就参军取,为了祖国,将德国人赶出法国”已经证明了他的尊严,更何况北非士兵为了法国而战的事实本身就在不断地表现着他们的尊严。

“神枪手马苏德”
(爱情 责任)

为了爱情也许不是他一开始参军的理由,但是爱情确实他战争的动力。在马赛认识了法国姑娘伊莲后,他们相爱了,他喜欢她美丽的外表,也顾不上祖国拒绝和法国姑娘来往的现实。他们相约再见,承诺回来再续情缘。马苏德在军中不断的写信给伊莲,但是由于军中对北非战士的信件审查,他的信没有一封被寄出去,当然也就不会有回信。他虽然怀疑过伊莲的忠贞,但还是相信伊莲在等他,还想方设法像回去见她(但没成功)。

他的责任体现在对伊莲的一夜之情的负责和对写信给她并回去见她的承诺的坚持。信是写了,可没寄出,甚至想偷跑去见她,也没成功。要是最后的支援任务完成,他一定能回到伊莲身边,可惜他在巷战中牺牲了。他的责任更表现在作为一名北非士兵为了法国解放而战的事实上,那种精神,那种责任和尊严...

“下士卡德尔”
(上进 自由 尊严 兄弟情谊 平等)

卡德尔给人的最大印象是他的上进。他一出现就是在军队的考场,通过考试他成了下士。当然他并不满足于下士,他一有空就拿着《陆军军官条例》读,希望能当上中士,甚至更高的头衔。

其实,我们在深入的思考他上进的原因时会发现,他要证明北非士兵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晋升,从而表达一种自由平等的愿望同时挽回他们的尊严。一次就餐,他们被拒绝享用西红柿,气氛之下他将一箱西红柿踩个稀巴烂。这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与法国本土的战友们并肩作战,在同一战壕里,抵抗共同的敌人,也应该有西红柿。子弹可不看人下菜碟。”为了平息骚动,上尉答应给每个人一个西红柿。卡德尔不断的通过语言,行动表现着他们追求平等的要求,他认为北非士兵可以当将军,没甚么不可能,至少可以试试。最后他选择支援美军的任务,并在只剩5人,且马丁受伤的情况下,担当其指挥任务。这是响应戴高乐将军的号召,为了世界人民的自由,为了尊严,为了兄弟情谊。可悲的是,最后只有他幸存,而且并没有得到事先的晋升承诺...

他的兄弟情谊也是相当令人敬仰的。在军中,他就像是一位老大哥一样照顾着其他士兵,帮助其他战友。当赛义德因误拉手雷被马丁痛批时,他在旁边说情;当战友伙食上受歧视时,他出面抗议,获得了西红柿;当赛义德和马苏德发生口角,他出面劝架;他站出来表示晋升方面北非士兵的不公,他建议赛义德识字...

卡德尔虽然没能晋升,但是在观众面前,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认可他的成绩,认可他的才能,他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将军了!

“中士马丁内兹”
(善良 两面性)

从头到尾这个长着阿拉伯脸的非裔法国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善良。虽然一开始训练新兵会给人一种严厉甚至不讲情面的感觉,但是这掩盖不了他默默的关心这些北非士兵的事实。我们听到他告诉士兵要勇敢,害怕时抽根烟;我们看到他救下了赛义德;看到他不但没有训斥卡德尔踩烂西红柿反而向上尉反映该给北非士兵同样的待遇,尊重他们,不歧视他们;我们看到积极向上反应北非士兵的英勇;看到他建议他们放弃任务返回军中...很多很多不外露的关心。

不过在现实面前,他也只能适应,只能隐藏他作为非裔的事实。法国军队中的种族歧视是很严重的,很现实的。虽然士兵们为了法国的解放,心甘情愿的战斗着,但是现实是他们总是处在不公正的待遇中...为了在那样环境中生存,马丁也只能隐藏他非裔的事实,当赛义德发现他的身份是,他甚至威胁说要杀了他。他的两面性不是他本性的表现,而是现实的逼迫,我们从他关心那些北非士兵和为之奔走疾呼中可以理解他,这样一个无奈的中士。

“虔诚的亚西尔”
(金钱 虔诚 好哥哥)

个人除了卡德尔,比较喜欢的是这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也许他为了金钱而参军的目的很狭隘,也许他夺取战利品的手段近乎强盗(拿走手表,竟打算撬嘴找金牙),也许他告诉弟弟参军目的很不高尚,但是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哥哥,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金钱而战的参军目的出于家庭贫困的社会现实和为弟弟争取更多金钱找个好老婆的一份责任,当我们看到他在雪地里脱掉弟弟拉比的鞋子为之取暖,自己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弟弟林中阵亡时,他哭天喊地,撕心裂肺的叫着“为什么,真主,为什么”的时候,我们的心灵难道不会受到一股暖流的冲击?

我说他虔诚不仅仅是他对真主的虔诚,更是他对耶稣的尊重。当他和弟弟进入一间教堂时,弟弟发现了教堂募捐箱准备将钱据为己有时,亚西尔阻止了弟弟,并告诉他那是犯罪,是羞耻。他还指着耶稣的像说“他们的神受了很多苦”。他对基督教的神的尊重和理解从侧面反映出他对真主是多么虔诚,对伊斯兰教是多么的信奉。

一群没能得到平等待遇的非裔法国军

作为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为了宗主国心甘心愿战斗的例子,估计在整个世界史上都实属罕见。这群招募自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北非士兵却为了“祖国”——法国的解放冲锋陷阵,表现出的不仅是他们的尊严,更是为了人类自由而战的精神。可是法国人是如何对待呢?——当被问及伤亡人数时,上校说道:“一场伟大的胜利。我们祖国法兰西沦陷以后,第一次打败了德国人。法兰西不仅恢复了荣誉,也获得了同盟国的信任。”他们的战争居然为的只是荣誉和信任!实在是令人气愤。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共同的军队中,北非士兵和法国士兵却是极不平等的生活在两个世界。观影时我所觉察到的不平等程度远没有写这篇文章时所深深体会到的甚。“不平等”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愤慨,简直就是“歧视”,文化上的歧视,如病毒般的存在,如此之多。

I 倒咖啡
中士的咖啡由普通士兵乃至下士倒,体现的是一种等级,在军中可能也存在,但是,这倒咖啡的角色总是那几个北非士兵

II 伙食
好的伙食是给法国兵的,而北非士兵的伙食就差了点。甚至连伙夫都欺负人,不给黑人西红柿吃,他还理直气壮。

III 炮灰
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是北非士兵。都说战场上挨枪子的机会是平等的,冲在前面的真的和冲在后面的,甚至在防御工事后面的平等吗?显然不是。一场战役后,一具具的尸体,裹着白布,很显然是阿拉伯传统的葬礼,我们明白很多北非士兵阵亡了。虽然纳粹令人憎恨,但是他们在心理战中运用的传单上的话实在有理:“政客们让你们(北非的士兵)充当炮灰,替法国人送死。穆斯林士兵,你们并非天生的奴隶…”

IV 晋升
除非你相当出色,像马丁内兹那样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否则作为北非士兵永远没有法国士兵晋升快,甚至没有晋升机会。同样为下士,迪里厄没有多少战功,却和马丁一块晋升,马丁为上士,迪里厄为中士。然而卡德尔最后在任务中幸存,上尉却没理他,甚至将他编入了另一个中士的队伍中,还是下士,而那个下士是他努力考试得来的。想想,如果他没有去考下士,不知道需要多久,他才能晋升为下士,可能一点机会都没有,牺牲的那几个士兵就是很好的例子。

V 信件
当兵的写信是他们和家里联系的唯一方式,但是,他们的信件居然是要审查的。OK,也许是为了军事机密,那么审查后是不是应该寄出去呢?马苏德写的三四封信没有一封寄出去,害得伊莲以为他阵亡了。原因很简单,他是北非士兵,法国人不放心,那些法国士兵的信可没搁置呢。

VI 劳军演出
军队中的劳军演出对于士兵来说是身心的一次放松和愉悦。法国人给这帮北非士兵的劳军演出是甚么呢?两个芭蕾演员的芭蕾演出,原因可能是军中有部分法国兵。法军根本不关心他们,要是真的重视对这些士兵的慰问,即使没有阿拉伯文化特色的节目,至少也得安排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只可惜他们不在乎,随后士兵们一个个都走了,北非士兵不是没品味,而是文化差异导致的。

VII 回家
挽回荣誉和信任的一仗后,有很多士兵回家了,这里面没有北非士兵,全是法国士兵。军队的回答是,没有船可栽他们回北非...

VIII 支援任务
上级告诉卡德尔,美军在阿尔萨斯遭到攻击,需要支援和弹药补给。这么艰巨、危险的任务交给了北非士兵来做,说是他们是最勇敢的,最有经验的。是吗?还是他们好欺负?其实对于这次行动的原因,我有一点怀疑,等到他们到阿尔萨斯,根本没有美军,只有一群不知情况的法国人。一个老人说:“法国人吗?大部队呢?”我感觉居民知道会有大部队来解放他们,但是确是一群北非士兵。我估计美军需要支援只是借口,目的是要他们去冒险拖住德军,然后大部队可以顺利进攻。最后,等到法军来的时候,就只剩下卡德尔一人了。以上校名誉保证的嘉奖和晋升呢,已然…不仅卡德尔没有得到晋升,甚至连对他的安慰都没有...

IX 忘却
法国人令人气愤的地方,不仅仅是他们没有知恩图报,更是他们歧视北非士兵,忘却那段历史。忘却的不仅仅是卡德尔的晋升之允,更是战后对北非士兵养老金的支付,他们居然可以赖了士兵的养老金!

这就是一部北非士兵光荣岁月的电影,这就是需要我们记住的那段历史和那群战士!

 3 ) 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这部电影中的士兵们,来自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其他法国的殖民地,他们为法国而战。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爱国的责任,却又不断遭遇自己作为二等公民所面临的窘境,哪怕是共和国一直以来宣扬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黑人和阿拉伯士兵们不许吃新鲜的西红柿,升职仅仅是针对本土出生的法国人而言,非洲军团连战数月也不能撤退、休息。 这种歧视和我们现在社会中那些自以为自己很高傲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你们不过只是出身好而已 我不喜欢那个下士,是因为他一直在鼓励其他的士兵,要相信法国,相信博爱,相信会公平,可是最后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以下这段对话印象深刻,当下士去找上校要求他履行升职的承诺时,连近上校身都做不到,就被旁边的警卫拉开了,让他去找他的中士。 - 去找你的中士 - 他死了,我的上尉也死了 - 那你的排在哪里 - 我没有排了,他们全死了 - 中士,你需要一个下士吗?这里有一个(对另一个人说)...... 看到这里,真的觉得很残酷,这充分表明了不要以为战争中的英勇会博得他们殖民者的认同,这些人是永远没办法同法国本土人同起同坐的。 正如片尾所述,法国政府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还是一直拖欠这些阿拉伯战士的退休金。 而在德国人面前,不会因为我们是阿拉伯人,是二等公民,而也区别对待,不会把子弹往我们身上打......

 4 ) 光荣岁月――自由与尊严的伟大作品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影片,如果本着血腥与战争的话,那么也许此片会令许多人失望的,而且此片的背景已经注定这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反战影片,虽然它讲述的的确是二战时期的事情,虽然它也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但本片中对自由对尊严的宣扬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作为一个时代的揭示,此片也许更能表达出某种我们极力高呼的东西,那就是自由。
不可否认,《自由宣言》是法国带给全世界的一个财富,公平,自由与尊严,这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享有的基本权力,但在法国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里,也许它也并不能极大程度上的实现,这是一种悲哀,尤其是对于这群为了法国解放,为了抗击纳粹而英勇作战的士兵们,这种感觉是无奈的,甚至是一种戏讽的背弃。
虽然影片中的五个重要角色各有性格各有追求,但他们同时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很明显,这是一部团结的影片,这个阿拉伯裔子民的团结为此部影片的重中之重。
故事发生在二战末期,即1944年与1945年两年的时间内,作为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北非国家的阿拉伯人参与到了战争,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却解放他们心目中的祖国――法国。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殖民地的人竟然将法国当成了自己的祖国,但他们永远不是法国人,这一点贯穿了影片的始终。
首先,这群北非士兵总被派往战争的最前沿,他的勇敢虽然为战争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却是惨痛的代价,更客观地说,他们实际上是被赋与了敢死队的任务。从古至今,这种敢死队的角色大抵只有两种,一种是死囚的交易,免除死刑却必须在战场上以性命相搏,这是一种赌搏,而另一种则是一种誓言,大多是为震军威而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但这些北非士兵却两者皆不是,而是一种歧视的做法。于是,他们便在这种歧视下成为了战争的最早牺牲品。
但这种歧视远不如此,例如西红柿的分派,例如永远不能踏上法国土地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这群北非士兵注定不被法国人认同,注定是一群被抛弃的军队。
为了法国的自由,却得不到尊严,这令这群北非士兵无法理解,而这种矛盾对根植在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下士是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战士,他很天真地认为只要通过学习便可以得到法国人的认可,于是他一面英勇地作战,一面抓紧时间学习。但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当他目睹了升职者只能是那些法国人的时候,他多少有些绝望,他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法国人,在法国人的眼中,自己永远是一个异族者。虽然他为此打了中士,但事实上他并没有放弃过这种幻想,于是当影片最后时刻,面对危险的时候,不仅仅是勇气为他做出了抉择,更重要的是一种尊严与信念,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些事情来,这已经无关自己是否能融入进法国的社会中,无关自己是不是能够得到升迁,而仅仅是一个象征,一个能够让人们记住的任务。但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当他所有的弟兄都死去的时候,法国军队的进驻却没有对这群阿拉伯人提出任何赞许,记者的镜头下是法国军人,他的尊严并没有如他所愿的那样得到满足,于是他只能落泊的生活在法国,孑然一身,享受着战争所带来的伤痛。
枪手同样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在他的家乡,他不能与法国女人结合,通过战争,通过为了法国解放而英雄地战争,他认为自己能够享受到与法国人同等的代遇,包括与法国女人的正常的爱情。爱情虽然依然存在,但由来以久的观念令军部的人将信件阻隔了,于是,这段爱情也随着他躺倒在火箭炮而灰飞烟灭。这是一个浪漫的悲剧,但更是现实的反映,爱情被歌颂了,但爱情更多地在枪手这个角色身上成为一种符号,与下士的学识一样,这是一个象征,但这种象征在歧视的法国人眼中依旧苍白无力。
小偷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并没有大的理想,只是希望随着军队改善自己的生活,但当他们走到法国人所信奉的基督面前的时候,他看到了耶苏的受难,这是无关信仰的受难,是有关自由的战争。在这个人物身上,导演以一种很现实的笔触表明了任何宗教中的平等与自由。于是,小偷尊重法国人所信奉的宗教,这与影片中对阿拉伯人的歧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偷在下士的鼓动下也参加了最后的一仗,在他死的时候,也许没有任何对那种歧视的反抗了,所拥有的只是英勇,只是对自由的渴望。
Jamel的表演依然出彩,看过《天使爱美丽》与《女王的任务》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个矮子的。在这部影片中,他的想法似乎更加简单,那就是解放法国,这是唯一的标准,并不想通过这个战争证明什么,也不想得到什么。于是,他那种傻傻的样子得到了中士的认可,但正因为如此,他却被阿拉伯人排斥在外,成为一个貌似小人的角色。但当他发现了中士的秘密之后,他这才发觉自己太过幼稚了。被欺骗的感觉令他开始反思作为一个阿拉伯人为什么要为殖民主作战。但这种反思的力量是极其微弱的,最后他还是同意了下士的决定,并且最后在营救中士的过程中献出了生命。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的善良与无欲无求则恰恰是法国人所需要的,换句话说,法国人在这场战争中要的只是战士,只是武器,而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可能成为法国人的人。Jamel的角色极具象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当时法国人心目中的殖民地阿拉伯人的地位。
中士是一个悲剧型的人物,影片中他是与这些阿拉伯士兵直接对立产生冲突的一个人物。但当每一次冲突之后,他面对上司而为自己的士兵说好话的时候,我们似乎只是认为这个是一个好的长官。但Janel的无意发现令这个人物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暴光,他的法国人身份得到了质疑,于是,他变得与那个下士一样,为了尊严,他隐藏了自己的身份,这种表现的悲剧力量是极其可怕的,说明当时似乎只有一种可能能够认法国人承认。这种承认是一种欺骗,就象《人性污点》中的那个教授一样,可怕的社会观念。
影片的拍摄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似乎在告诉法国人不要忘记了这段历史,这是一群被历史遗忘了的英雄们,他们的功绩应该得到赞扬,因为他们同样为自由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一部关于阿拉伯人自由与尊严的伟大史诗性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韩兮
2007-3-15于通州

 5 ) 为了忘却的纪念

1943年,在战场上自古鲜尝胜利快感的法兰西,终于依靠北非殖民地后裔们的奋战,吹响了对德第一声胜利的号角。

他们生长在遥远贫穷的北非,唱着神秘苍凉的歌曲,他们的先辈甚者还死在法国殖民者的刀枪之下,然而为了海之彼岸从未踏足过的“祖国”,他们却不远万里,转战各地,英勇奋战,直至献上自己年轻而鲜活的生命。他们只是希望能通过战争摆脱贫穷,赢得认同、自由和尊严。

然而他们的宗主国,那个一直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度,却从没给过他们应有的荣光,赐予的只有歧视和侮辱:他们总是被命令冲在最前线;西红柿没有他们的份;升职的只能是本土出生的法国人;甚至他们的爱情也被“祖国”的人民扼杀。

影片最后的阿尔萨斯战役,当所有的弟兄都英勇牺牲,卡德尔奋战至法国军队进驻,得到的不是赞许,而是冷落和傲慢,记载胜利者的镜头也没给他留下丝毫的位置。

他们都是被遗忘的英雄,注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然而他们的追求和牺牲、团结和勇气应该被铭记,他们所建立的功绩应该得到彰显和尊重。

身为北非阿裔后代的导演Rachid Bouchareb,以全新的视点,将这段被忽视的历史搬上银幕,让我们跟随这些北非士兵重新审视那一段光荣岁月。

 6 ) 原来这不是我的祖国

    得奖与否是我们衡量一部影片值不值得观看的重要指标,我选择观看阿尔及利亚电影《光荣岁月》的原因正是它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令人震撼的是,影片的五位主要演员竟然共同分享了这一殊荣。在我的记忆中,这样的情景十分罕见,似乎只有法国影片《八美图》中的八位女主角共同获得过法国恺撒奖最佳女主角奖,不过恺撒奖还无法同金棕榈奖相提并论。看过电影我们发现,这奖杯,与其说是颁发给这些演员,毋宁说是颁发给影片中的那群士兵,这更像是法国人迟到了60余年的道歉与认同。

  这是一部关于勇气与牺牲、危险与团结、英雄与无奈的史诗之作(《纽约时报》对此句有莫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群来自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青年投身到法国军队中,希望解放“祖国”——法国,赢得属于他们的荣誉与尊严。然而事实告诉他们,除了他们自己,几乎没有法国人认同他们,他们同样付出了生命,收获的却只有苍白的精神鼓舞和空头的许诺。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精神与他们无关,美丽的法国姑娘不属于他们,看书识字的权利不属于他们,探亲假不属于他们,甚至连新鲜的西红柿也没他们的份。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能够对他们一视同仁的事物的话,那恐怕只有德国人的子弹了。

  他们终于发现,这个“祖国”与他们格格不入,信仰不同、肤色不同、地位不同,他们无法从“祖国”身上获得荣耀和归属感。他们终于明白,这不是他们的祖国,他们一生也无法抹去殖民地的烙印。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他们就是亡国奴。也许是被殖民的年代太久远的缘故,他们竟然忘记了这一点。

  一个为之流血牺牲的国家,却不属于自己,这个认知是极端痛苦的,失望与无力感油然而生。也许孙基桢能够体会他们此时的痛苦。(孙基桢是朝鲜人,1936年作为日本殖民地人,代表日本参加柏林奥运会,并获得马拉松冠军,在领奖台上,他低下了头,用鲜花挡住了胸前的日本国旗……)

  终于,这些士兵决定为自己而战,他们渴望世界记住他们的光荣岁月,他们希望让世界知道,有一群来自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青年,成为第一批踏上阿尔萨斯这座历史名城的“法国人”。然而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光荣属于法兰西,不属于他们。那些战死的人也许才是幸运的,而活下来的只会感到一片空虚和困惑,以及无尽的伤痛。历史就这样开了人类一个玩笑。但只要还有国家,只要还有人类,这样的玩笑就会周而复始地开下去。

  在影片中,每当这些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战士牺牲的时候,就会响起那悠远苍凉的北非民歌,这歌声仿佛是在接引这些逝去的人们魂归故里。与这歌声相比,雄壮的马赛曲在影片里显得暗淡无光。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