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午后

HD中字

主演:阿尔·帕西诺,约翰·凯泽尔,查尔斯·德恩,克里斯·萨兰登,詹姆斯·布罗德里克,Penelope,Allen,约翰·马里奥特,苏利伯维尔,比尤拉加里克,卡罗尔·凯恩,Sandra,Kazan,玛西娅·让·库尔茨,Amy,Levitt,Carmine,Foresta,埃斯特尔奥曼斯,加里·斯普林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热天午后 剧照 NO.1热天午后 剧照 NO.2热天午后 剧照 NO.3热天午后 剧照 NO.4热天午后 剧照 NO.5热天午后 剧照 NO.6热天午后 剧照 NO.13热天午后 剧照 NO.14热天午后 剧照 NO.15热天午后 剧照 NO.16热天午后 剧照 NO.17热天午后 剧照 NO.18热天午后 剧照 NO.19热天午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热天午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美国历史上最不完善的银行抢案。  本该是10分钟完成的银行抢劫犯罪,却变成了12小时的拉锯战。桑尼(阿尔·帕西诺饰)算是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银行抢劫犯了。一个盛夏的下午,桑尼与同伴塞勒(约翰·卡扎雷饰)闯入纽约市布鲁克林银行,准备实施抢劫。怎奈银行刚刚完成交易,金库内根本没有现钱。倒霉的桑尼与塞勒转而劫持人质,与警方对峙提出要求。但4小时后,劫案现场被围观群众和手忙脚乱的警察弄得像游乐园一样热闹。桑尼走出银行对警察的质问居然赢得了群众的喝彩。8小时后,银行劫案登上了电视节目的实况转播,大家仿佛拍电影一样高兴。而这时夜色降临,人质亦出现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究竟这场闹剧将以什么方式结束? 糊涂英雄传:烈焰圣剑十五年等待候鸟幽游白书2023高山青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女王制造者龙在江湖(1998)时光教会我爱你第一季宇宙时空之旅同妻俱乐部第四季日本的天空下我们的罗伊·科恩哪儿去了?性生活斗鱼老当益壮兄弟会2019胡越的故事水瓶座解放:最后一击白色星球北京时间2015黑幕风云2024特别响,非常近女友的男友心灵内科医生稻生知性消失的女教师魔术师:不可能的生活林登·约翰逊远古外星人第十二季冷案九美图飓风季节 2023派对浪客孔明真情假爱泰版信号空中浩劫第二十一季赌王风云苍兰诀[电视剧版]走过花季怪医杜立德2人生七年8崩坏的教育现场战斗的校园律师 やけに弁の立つ弁護士が学校でほえる怪谈2015卡贾基

 长篇影评

 1 ) FIFF15丨DAY1《热天午后》:那个炎热的午后,所有的一切都摊开在我的眼前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热天午后》,下面请看前线窘迫无奈的劫匪们折射现实的评价了!

我们敏熙:

简单来说,属于帕西诺恃靓行凶。社会性的东西有提及,但并无深入。帕西诺最后晦暗不明的眼神戏,难怪原型要写信澄清。

RIVER:

到最后,所有人都在陪着他演这出戏,他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如笼罩在那个年代美国上空的乌云那般,晦暗不明。

米米:

总是索取的太多,施舍的太少,他差点就能“逃出去”了。

阿尔·帕西诺演技真好,用那双眼睛是永远看不懂这个世界的。

松野空松:

很久没看这么搞笑的电影了,正是因为真实改编所以更搞笑,不过前面有多好笑,后面就多悲伤,原本以为评审团会认定男主无罪,果然现实就是现实。

莫扎特仑苏:

用一个俗套的故事开头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展,用一个简单的场景和故事框架构建出越战后的社会缩影,夹杂对人权的探讨和人性的讽刺,越战后电影总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大钊:

我印象中的劫案一种类似《无名之辈》的轻松喜剧,一种是好莱坞量产的动作片,而《热天午后》是完全生活化的叙事节奏,舒缓的移动长镜头既不是旁观也没有伪记录,而是一种延展空间关系的真实在场。戏剧性不应该让我们觉得假,是让我们觉得真,看看它你会相信生活蕴含了最伟大的喜剧与悲剧。

三岛行于海上:

劫匪从头到尾并未逾越出理性与情感构筑的框架,始终以平等与协商的姿态和银行职员共处,这也形成了整部电影的突破与反常。因为从开始就可被预料到结局,更多的时候展现的是对Sonny内心的观照。阿蒂卡事件的背书让他成为英雄,而当英雄提出的条件被满足时,群众变得失望与愤怒。所有触发劫案的生活背景都浮现在阿尔帕西诺的脸上。

子夜无人:

和今年那部翻拍也好致敬也好的国内电影完全不在一个维度,类型完成度相当优质,一个错漏百出的囚徒也许恰恰是这个国家最天真的赤子。银行中的人质被激荡出同舟共济的情感、全社会的气氛从焦灼中升起鼓舞和欢欣,所有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发生,连穷途末路的劫犯也成了马路英雄。他平分了这一夜的战利品然后束手就擒,仿佛是在若无其事中,他就失去了电话里爱人的声音,失去了一开始走进这里的目的和决心。

Pincent:

类型技术扎实得如同教科书,尤其是剪辑和场面调度,吕美特懂得添加类似于帕西诺奔跑时鞋子打滑且摄影机快速跟随这些设计,同时镜头也会被切换到天上的直升机媒体视角和街头的围观群众视角,让节奏张弛有度。笨贼报纸趣闻改成大型抢劫对峙喜剧,街头呈现出被萧条、越战、虚无主义的嬉皮士文化影响的社会氛围,室内黑色幽默的荒诞情节与室外氛围相对应着,同时电影又在反映当时纽约的警察暴力与公众对待警方的态度,以及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而作为草根边缘少数身份的劫匪在某些时刻成为了围观民众的乌托邦式精神领袖(《小丑》确实学了不少)。最重要的,劫匪接不接受从银行里出来(come out)构成了出柜与否的双关,因而这又是一部关于gay pride/shame的电影,外界谎称会接纳,而出来后如同一场潮湿闷热的梦的苏醒,余下只是惶然和沉痛。

DAY1的主竞赛单元场刊将在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阿提卡,阿提卡”——《热天午后》,一波三折的观影记录

1972年8月的一个下午,布鲁克林的某个街区,三个年轻人陆续走出汽车,前后脚迈进路边的一家银行。这是电影《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正片开始的一段。之前,伴随着轻快的摇滚乐,是整个纽约的扫描——藤椅上纳凉的老头们,跳进游泳池的小男孩,扶着冲击钻的建筑工人,…,一个肥胖的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出商场,她在后面还会出现的。
  
  艾尔.帕西诺饰演的桑尼,《教父》里的二哥饰演的萨尔,还有一个男孩叫杰克。当萨尔坐在银行经理对面并从箱子里拿出枪时,门口的杰克对桑尼小声嘀咕:“我们是不是应该带小一点的枪?”“枪已经亮出来了,你居然还在考虑这个问题!”。看到这里,基本上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糟糕的一个组合。可笑的还在后面,当桑尼手忙脚乱的从盒子掏出他的长枪时,杰克居然提出来要回家!“走吧走吧”桑尼也无可奈何,“嗨,把车钥匙留下”,“那我怎么回去?”,“你可以坐地铁”。
  
  接下来是更让人昏倒的场面。女雇员战战兢兢地打开保险柜,她不是因为被枪指着,事实上,桑尼象拿把雨伞一样随意提着枪,而是因为保险柜里只有1300多美元!运钞车刚刚把钱提走!而这时的萨尔才让人看到他的本来面目,他不知所措地看着桑尼,一句话也没有。

  桑尼接下来的行动多少让人对这伙劫匪有了点信心。他指示出纳的女主管把柜台抽屉全打开,所有现金,包括旅行支票都拿出来。拿的同时还避开暗藏的报警装置和专门哄劫匪的假钞,得意对她们说,我了解所有的规矩,学着点,以后你们抢银行也用得着。这里面有个小细节,女主管指责他满嘴脏话,能不能少说点?他怔怔地呆了会,当女主管走到他前面时,这才嘴巴里嘟噜着:“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天哪,这是我们熟悉的银行劫匪吗?
  
  桑尼不老练的打劫营生紧接着就露馅了。他自作聪明把账簿烧掉,还没烧尽就扔进垃圾桶,于是点着其他纸张,直到顺着排风口排出的浓烟招来对面好奇的保安,他才发觉。而当他们准备带着那点可怜的收入撤离时,门口已经围满了警察和好奇的路人。
  
  这时,银行的黑人保安哮喘发作。桑尼思考了一下,把他放出去。但是当老黑人走出银行,却被一拥而上的警察当劫匪给按到警车上。桑尼和女主管一起对警察喊,他是人质!警长莫瑞提事后给了个很牵强的解释,是你说里面都是女人质的。这实在经不起推敲,连他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
  
  银行经理是个胖老头,一直都很镇静和配合。他对桑尼说,你可以把我当最后的人质。而桑尼说,看来你是个好人,记得“阿提卡”吗,警察不喜欢报纸上登出带孩子的妇女被干掉,要是扣了你,还不知道警察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他们干得出来——这是影片里第一次出现“阿提卡”。
  
  随后,桑尼举着白手绢出去和莫瑞提谈判。“别骗我了,嗨,亲我,别人骗我时我就喜欢让他亲我”“要不是那些记者,你们肯定早打死我们了”“记得阿提卡吗?!”这时人群开始骚动,本来是看热闹,没想到会被这小个子男人吸引住,一手叉腰一手拿着手绢,居然有点贵族派头。
  
  “把枪都放下,你们这些警察”,“阿提卡,阿提卡!”突然间,作为曾经的银行职员、越战退伍兵,他所有被压抑的愤怒和激情火山一般喷发出来,松开纽的衬衫袖口象战袍一样鼓动。而围观的群众也跟着有节奏的喊着“阿提卡,阿提卡”,并逐渐和警察推搡着。只这瞬间,从一个现役的劫匪,桑尼成了英雄!艾尔.帕西诺激情四溢的表演让人有热泪盈眶的冲动,即使作为被商业动作片惯坏胃口的观众,此时也跟着看英雄了,浑然忘记刚才是怎么嘲笑这帮蠢材的。
  
  这里要岔开正题说说“阿提卡”。
  
  1971年9月,纽约州怀俄明县的阿提卡监狱,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监狱暴动。共死亡43人,包括32名囚犯和11名人质。
  
  阿提卡有2254名囚犯,54%是黑人,9%波多黎各人,而三百八十多狱警全是白人,很多都是种族主义分子,这点从他们把警棍叫做“黑鬼棒”可以看出。囚犯每周只有一桶水洗浴,一个月只有一卷手纸和一块肥皂,劳作一天只有25美分,稍有违规便遭到毒打并关禁闭…。他们不堪虐待,向一名锐意改革的州教养官员奥斯瓦德递交一份申请——洗浴权、职业培训权、减少监视等等,在未发现有效措施的实施后,因为一些现在也讲不清的各种情况下,囚犯们占领监狱,控制了几十名狱警作为人质,开始与政府谈判。
  
  当然是谈判无果,而官方也失去耐心,包括当时的洛克菲勒州长也拒绝和囚犯面对面交涉。在种种混乱中,警方放弃谈判,在炸弹和瓦斯的协助下,几百名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冲进监狱,向囚犯开火……
  
  事后报纸报道,很多人质是被囚犯在警方冲入前就杀死了,而且有个人还被割掉生殖器塞到嘴里!但是据法医鉴定,所有死亡的人都是死于枪弹。而有枪弹的只有国民警卫队!有报告称:很多人是在投降后或已经丧失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开枪打死的。死亡者家属事后也仅仅收到一份死亡通知的粗糙的电报。
  
  再回到正题。
  
  不得不说,警长莫瑞提是个厚道人,虽然他居然不晓得带来的警察是不是自己人,导致另一队人马在后门爬楼逼得桑尼乱放一枪,场面混乱令人发指。但是警匪之间还是建立了点信任。所以桑尼要求一架直升机和喷气式分机。莫瑞提说直升飞机降不到这街区,桑尼也爽快的答应换辆汽车吧。桑尼甚至还很不好意思地提出要见一见自己的太太。
  
  然后桑尼就和萨尔商量咱们去哪个国家呢?萨尔居然说“怀俄明”,而那些似乎已经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质们后来还商量去荷兰。只有桑尼,说我们去阿尔及利亚吧。在阿卡提的谈判中,也有囚犯提出要去一个“非帝国主义国家”。
  
  桑尼的太太被警察接来了,是个男人!原来,桑尼抢劫银行的初衷就是给他这个“太太”做变性手术。
  
  这时候,我已经准备好情绪等待一场感人肺腑的爱情道白了,然而,“太太”里恩却昏过去了。再醒过来的时候,却是在警方的威胁下给桑尼打了个电话,一边说你快把我逼疯了,逼得我要自杀;一边说你跟警察说说,你们抢银行跟我没关系,否则他们要控告我是同谋。——这个亵渎爱情的家伙!
  
  沉默到现在的萨尔也来凑热闹,你跟电视记者说说,只有你是同性恋,他们居然说一对同性恋去抢银行!我可不是!
  
  而原来支持桑尼的群众也开始分化,有诅咒变态的,大声咒骂屁精的,也有新加入进来的同性恋支持者。
  
  桑尼都快要崩溃了,他对银行经理说,我外面要应付警察,回来还要安慰你们,你以为这营生好过?要不你来试试看!,好像他变成家长或者企业里殚精竭虑的当家人一样。——这世界可真够荒谬的。
  
  这时,桑尼想起他真正的太太,于是挂了个电话过去,开头说的那个胖女人接了电话。她絮絮叨叨抱怨着,哭诉着。本来桑尼和观众都在期待着能说点体己话,可这女人就根本不会给这机会,逼得桑尼火冒三丈,而那胖女人哭得更凶,话也更多,已经没力气的桑尼只能挂掉电话,睁着双空洞的大眼睛什么也没看,就是我们熟悉的艾尔.帕西诺的那双空洞又深不可测的大眼睛。
  
  义无反顾的桑尼之后又回绝了母亲的劝降,留下了遗嘱,银行经理和女主管见证:1万美元的保险5000给里恩——他唯一爱过的男人,去做变性手术;剩下的给妻子——他唯一爱过的女人,和孩子。然后他们拉着人质一起上了来的汽车。汽车司机是个黑人,本来桑尼要他开车,都差不多说好了,黑人突然说一句:你要干就干白人(white meat)。桑尼不知那根筋搭错,换回来已经接管现场的FBI指派的司机,当然那司机也是FBI。
  
  在肯尼迪机场,坐在后排的天真的萨尔居然会再一次听从司机的劝告,把枪指向车顶,得到的回报是洞穿额头的一颗子弹,而桑尼,满以为就要拥抱阿尔及利亚了,还后悔没要求在飞机上准备点汉堡皮萨,此时也成了阶下囚。他无比悔恨得看着担架上萨尔的尸体,之前还亲密无间的人质在被解救后看也没多看他一眼。深夜的肯尼迪机场人声嘈杂,引擎轰鸣,桑尼的心却孤凉晦暗得象深海的海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72年的纽约,桑尼的原型约翰被判入狱20年,实际上他只服了7年刑就出来了。当然那1万美元的保险也没拿到。
  
  1975年,导演西德尼.鲁梅特根据一则报道触发灵感,拍摄了这部帕西诺认为是自己最好的表演的电影。有评论说,这部电影反映了美国70年代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威廉.曼彻斯特在他的书中给尼克松执政的这段时间冠以“分裂的合众国”的名称。学生运动、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故事发生前的那段时间大概是美国运动最多的时代。人们眼花缭乱,根本来不及消化应接不暇的变化。人类是登月了,越战的泥足还没拔出,曾经的反共急先锋尼克松和中国共产党握手,之后的水门事件…。这是一个伟大到混乱的时代。人们对一切产生怀疑,家庭、宗教、民主政权,这些美国人引以自豪的价值根基,全部开始崩塌。象电影里的银行经理,居然会忍不住也要“f**k”,之后向女下属道歉;象那些围观的人群,稍微煽动一下就敢和警察冲突,然后被塞进早准备好的大厢车;象那个女主管毫不犹豫的甩掉警长的手,说我的姑娘还在里面呢,我不会跟你走的。……
  
  这电影里的每个细节都暴露出人群和权力机关的对峙关系,人们对传统观念的怀疑态度。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为什么?“受伤的还有美国公众对总统职位的尊重,因为它使美国进入了战争;美国公众对国会的尊重,因为它曾经不断为这场战争拨出巨额款项;美国公众对法院的尊重,因为它没有裁决这场战争不合宪法;美国公众对民主制度本身的尊重,因为,事实证明在影响决策者方面,它实际不起作用”(《光荣与梦想》商务版1816页)。
  
  然而,也是同一本书里说,美国“为变化本身而崇拜变化,把变化和进步看作是同一回事”。
  
  7年后,虽然“桑尼”没有搞到保险金,却从电影中收益7500美元,他给了“里恩”2500美元去做手术。1987年,早已成为伊丽莎白的“里恩”死于艾滋病引发的肺炎;而约翰,在2006年死于癌症。
  
  2004年,阿提卡监狱死难者家属获得纽约州的1200万美元安置费。

 3 ) 属于那个时代的抢劫

    这部电影拍摄于1975年,是根据1971年的真实事件改变而成的,之所以强调了两个时间,是因为在我看来影片中的这次银行抢劫案有着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反战运动、性解放、无政府主义、嬉皮士、同性恋,美国的六七十年代充斥着这些今天看来还很叛逆的词汇。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男主角与《出租车司机》中的罗伯特德尼罗一样是越战老兵,一样被社会所抛弃,为了生计而奔波,迫不得已铤而走险。影片的几个场景都是耐人寻味的,当帕西诺饰演的桑尼与警察对峙的时候,围拢了许多的路人,他们为桑尼叫好欢呼,这样的态度在今天难以理解的,这样的态度也只属于那个时代。警察维护的是政府的利益,游行示威是对抗政府,抢劫银行与警察对峙也是,在群众看来桑尼与自己的立场一致,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桑尼选择了一种更勇敢也更激进的方式,他应该赢得欢呼。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了,有的都是叛逆的激情。

     如果说路人对桑尼的支持不过是借此宣泄一下在那个时代已经毫不新鲜的情感,那么桑尼与人质间飘忽不定的界限着实让我难以揣测。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一个人会本能的产生恐惧,这一点在人质身上都有体现。但更多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双方更像是一种碰巧相遇,然后按照既定的身份做着属于自己的事但又不得不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大家彼此了解、互相认同甚至相互关照、形成默契。我不清楚这种状态有几分真实几分虚构,有几分是属于那个时代有几分也可能发生于现在。

    人质在手的情况下,警察难免要见机行事,多少会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但像桑尼这种可以自由的在银行门前出出入入,大呼小叫,警察却不敢有任何举动,警长还要拼命的让大家放下枪退后的情况,我是第一次看到。前面是恣意的劫匪后面是欢呼的人群,警察窝囊的夹在中间有点里外不是人的感觉了。而他们如何见机行事,如何在机场部署擒凶这些多少让他们拾回些面子的事,先前都没有交代。影片大部分镜头也都无私的给了桑尼,他基本主导着事件的发展方向,但他也预感到自己的结局,这种结局影片也仅仅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更像是例行公事一样的交代一下,而那份遗书在我看来多少有为那个时代做结的意味。

    影片中桑尼是个双性恋,开始我以为是杜撰的,最后才知道真实中的莱昂已经做了变性手术。看来我小人了一把,那个时代的疯狂已经不需要今天的我们添油加醋了。

    当然这部影片是属于帕西诺的,他的表演使得整个事件即使脱离了那个时代来看也同样不朽为一次伟大的抢劫。

 4 ) 一点幻像

想说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

sal中枪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活。曾经,你也莫名其妙地,步入到某些一团糟的局面中,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一切又是那么困难,你只好使劲浑身解数,似乎将局面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终于,你看到了,那架期待已久的飞机就在眼前,喷着热气,隆隆作响,你不禁开始想象下一秒它就载着你飞向遥远温暖的热带,摆脱眼下这一切,开始全新的生活。尽管可能你心里也有质疑的声音,告诉你这不会是真的,哪里会有这样的好事,然而你眼前的飞机是这么真实,幻想未来又是这么值得期待,于是你便无法怀疑这一切了,何况你也没得选。但最后,子弹还是射了出来,打中你的头,果然这一切不过又是生活的圈套,你的来回折腾,早已在别人的设计当中。最后一声枪响,俩眼一黑,什么飞机、热带、阿尔巴尼亚,都是假的,你也完了

 5 ) 伏天后晌

Dog day afternoon.网上翻译《热天午后》比较贴切,虽然我觉得伏天更显得闷。所谓“黄金万两”实在是不着边际。
Al Pacino的早期片子,形象很有张力很帅的。

下午在永康路那个书吧看的。到的时候片子已经到了末尾;有两个从头看下来的人说支线太多,走了。然后老板又给我们从头放了一回,让我觉得那俩人没太用心看,老板说他们是来混圈子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开始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有Sal的存在,这样一个戏份不多不少的里子角色,平白无故加进来不是一个好导演该做的。可惜透露的也很少,只告诉我们他参加过越战,坐过牢,不知道怀俄明不是一个国家,还有被一些人认为的有点迟钝。Leon戏份不多,处境是失业,没有朋友,因为要跟人交流决定离开Sonny。比起Sonny承受了许多的重负仍然一直坚持负责并且表现不错,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人都是被周围的环境压迫着的,虽然一个抢银行另一个没有,一个坚持说明自己不是同性恋而另一个是,他们都被压迫得很痛苦,试图去作些改变。
再看主角,一个一直以来的模范型人物,一个健康而有责任感的男人,被迫选择抢银行,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太过的不专业,虽然很熟悉银行业务却不熟悉抢劫规则。(还被激发了大家都有的表演欲,让警察头头Moretti抓狂。这个可以理解啊,人质和送外卖的家伙都如此。)包括银行经理、警察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内地的社会形象,却并不关心这些事情。经理希望他按常理拿了钱就走,警察希望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主持人希望他努力工作挣钱或者说点什么有卖点的东西,最后出现的Sheldon也希望他是被“暴徒”Sal蒙蔽的好公民。可惜他不是,在齿轮运转的夹缝里他显得很不协调。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阴谋破败。却让人有点惋惜。除了Sonny是主角,他在关心人质时得到的钦佩,透露出为了同性恋伙伴的动机时得到的理解,高喊Attica时得到的欢呼,(1971年Attica监狱犯人因为反抗警察对黑人穆斯林的不公正待遇,劫持人质实施暴动,警察处置不当,造成29个犯人和10个人质死亡。)都给他的正面形象加了分。只不过这仍然无助于整个环境对这些人处境的莫不关心。
Sheldon的形象坚毅决断,熟练老到,跟Moretti的手足无措对比鲜明,是一个暗处的亮点。也正因了这样人物的存在,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他们其实是有可能理解边缘人的,虽然惯性和责任会蒙蔽住他们的心思。

 6 ) 热天下午

这才是真实的抢银行,其他电影里的抢银行真的只是在拍电影。真实,震撼,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炎热烦闷的夏日午后,简单纯朴的动机,两个抢银行的幼稚家伙像是在向这个病态的社会宣战。吕美特大师超强的场面调度,阿尔·帕西诺影帝级的表演,年轻时那眼神简直勾魂摄魄。

影片没有铺垫,开场就开门见山。斯德哥尔默症候群太有趣了,使得电影前半部分让观众入戏的欲罢不能。风格现实而又平实,看完依旧回味无穷。

 短评

一万分经典,阿尔帕西诺四十岁以前最好的电影和机会。您年轻的时候演单细胞生物都能精湛成这样,而现在您终于能有机会演复杂的老头了

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完全反高潮,万万没想到的那种故事走向。以前的导演真幸福啊动不动两个多小时还有闲工夫拍街景空镜,搁现在紧巴巴的恨不得故事都没讲完就被90分钟给咔嚓死了。

1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一名银行抢劫犯,一个双性恋者,一名越战受害者,一个中年失败者。有关政治,有关信仰,有关爱情,有关仇恨。一切是如此真实,但一起都已经灰飞烟灭。

1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真的很有爱阿混蛋!可结尾怎么那么苦呢突然一下子人全没了只剩大把大把的警察把他包围TAT他只是想搞点钱给男朋友变性啊!!!!!!!!!!

1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这片子出处充斥着无奈和悲凉,最后结局真残酷

1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前半部分真是笑翻了,导致后面的严肃部分有点难以适应。不过整体不失为一部经典佳作。抛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的预期是阿尔·帕西诺带领着一帮银行员工远走高飞阿尔及利亚痛快双周游……

2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前半部很暴笑,后半部很凄凉。影片的案件原型甚至更狗血,这几名劫匪在进行这次挫到爆的抢劫前,其实已在别的银行笨手笨脚失败过两次,然后他们就去看《教父》练练经验,接着就是本片的剧情了,桑尼的原型还向银行职员说了《教父》的经典名言:“这是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 不久后,《教父》的其中两位主角就亲自来扮演他们了……另外,桑尼的原型最后将本片的版权费和利润送给他的基友做变性手术,不过人家变性后就跟其他人私奔了……大陆常拿“亚提卡事件”来论证美国的民主是虚伪的,但把曾经发生过的丑事摆上台面让人去骂,未尝不是一种知耻,至少好过“躲猫猫”吧。

23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成功的抢劫只能是抢劫者的派对,而失败的抢劫就可能成为所有人的派对,这个封闭空间以外的群众,媒体,同志群体,无不陷入无意识的狂欢,集体窥视着一个“偶像”的诞生。Al Pacino 饰演的这个酷聪明但sweet 的劫匪确实太有说服力,在泪眼汪汪中,我也好希望“人质”能有人回头看一眼他。

24分钟前
  • shu
  • 力荐

“劫匪劫持了人质还嚣张的跟警察提要求——给我拿子弹来!”

2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冷静的癫狂!精彩至极的表演!伟大的吕美特!伟大的帕西诺!

3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9.1;你撒钞票的那一刻人们才现出真实的狰狞

32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1.前半段偏向喜剧,后半段深邃而悲情,整体风格趋于自然主义(长镜,零配乐,免俗套)2.银行劫案折射出美国70年代初社会万象:越战,LGBT,种族,运动,阿提卡... 3.阿尔·帕西诺生涯最佳表演之一,口述遗嘱与结尾眼神戏极具感染力。4.凯泽尔即兴表演“怀俄明”。5.开篇布鲁克林街景蒙太奇+1。(9.5/10)

3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阿尔·帕西诺最好的电影! 他作为一个劫匪,比起冷漠的FBI和媒体有人情味多了。还有他的同伙SAI,也是个单纯的家伙

40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狗日的下午

43分钟前
  • 惑星国王
  • 力荐

想跪下喊阿尔帕西诺爸爸!虽然人很多,但这就是桑尼一个人的故事,阿尔帕西诺用盛世美颜和神级演技撑起125分钟的闹剧+悲剧,闪亮亮的鹿眼满满的故事和情绪,睫毛盖下来的时候你没有流泪但观众却为你心碎了。节奏闷得像片名一样,故事熬得人像蒸桑拿却欲罢不能,然而这不正是生活本身吗,众生皆苦,桑尼不过是沧海一粟却看得人无法承受,所以这电影值得五星。

45分钟前
  • 开了一朵花
  • 力荐

Kiss me,when i'm being fucked i liked to be kissed a lot.

50分钟前
  • juju223
  • 力荐

什么叫好电影,看这部影片就知道了。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这两个劫匪,应该是影史上唯二两个见到所要求的飞机的劫匪吧,虽然也只是见到,但却是劫匪影史上很大的一步了。

59分钟前
  • solate
  • 推荐

教父的几位在本片中均有登场 沙尔哥哥这里演帕西诺同伴 戏份和台词虽然不多 但性格描绘却极精妙(凯泽尔总适合演这样的角色 他死得太早了)劫匪和人质一片和谐 警方阴险而愚蠢 这样的设定颇接地气 悬疑气氛揉杂人情冷暖 轻松与惊险总在须臾之间 尽管片长两个半小时 却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冗长乏味 好片!

1小时前
  • 文泽尔
  • 力荐

用chinglish的翻法,译名可为“狗日的下午”,真实案件的斯德哥儿摩综合症为什么总是恰巧发生在银行抢劫上?看来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卢曼特正是洞察到了“幽闭空间”所带来的戏剧性,本片是“以戏剧的眼光看电影”的最好注释。

1小时前
  • 37°2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