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1990

HD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玛丽·麦克唐纳,格雷厄姆·格林,罗德尼·格兰特,弗洛伊德·怀斯特曼,坦图·卡丁诺,罗伯特·帕斯托莱利,查尔斯·罗基特,莫里·柴金,吉姆·赫尔曼,Nathan Lee Chasing His Horse,迈克尔·斯皮尔斯,Jason R. Lone Hill,托尼·皮尔斯,Doris Leader Charge,汤姆·埃沃雷特,拉里·约书亚,柯克·鲍兹,Donald Hotton,Annie Costner,史蒂夫·里维斯,韦斯·斯塔迪,吉姆·威尔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2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3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4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5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6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3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4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5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6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7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8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19与狼共舞199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与狼共舞199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邓巴中尉(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在南北战争中立了大功,政府为了褒奖他,给了他任意选择驻地的特权。邓巴渴望着一种全新的生活,于是选择了遥远偏僻的西部哨所塞克威克。这里住着大量的印第安苏族人。  一开始苏族人把他的到来有着抗拒,当邓巴主动接近和了解他们的生活,并搭救了一个从小在苏族长大的白人少女后,族人和他之间的关系开始回暖。他得到了一个印第安名字:与狼共舞。邓巴的骑术让族人惊叹,他的善良被大家称赞,和白人少女也日久生情。一次对抗外族入侵的战争中,邓巴更是被封为了苏族人的民族英雄。  然而马背文化的没落已成必然,白人士兵来到这片土地,驱赶苏族人,捕捉“叛徒”邓巴,这片朴实的土地慢慢改变了容颜……猪妖传宝贝儿死亡电梯重案实录之犯罪天才友罪2018破天荒龙门飞甲少了一些人夜鹰的单相思无间行者之生死潜行(国语版)龙生九子2022坐情敌的出租车爱在异乡李察王三世丑小鸭历险记女帝伟大的亚马逊:大河的秘密野鸭变凤凰第一季真爱洛奇2英语冷酷无情 冰咖啡毒杀案辛巴达航行七海爸爸别骗我悲情红与黑一屋哨牙鬼热血姐妹团阴阳跨界人北国江南恋上纯喫茶1蛇蝎女佣第四季机器人战警运囚生死斗窃玉偷香飓风营救第一季幸福街第二部人狼游戏:地狱东邪西毒(国语版)老男孩2009卡拉鹰盂兰神功国语我们的女孩第四季玫瑰战争空中浩劫第二十一季冰峰游戏迷幻年代:爱与瘾

 长篇影评

 1 ) 《与狼共舞》细节分析

一、 故事发生时间:
开始主人公邓巴面对的敌人被成为“Tucker”,估计是对塔克县的居民的称呼。而塔克县是现在西弗吉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县,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是合众国和联盟国的交界处。而根据电影最后的字幕往前推断,“红云战争”发生在1876年,一年之后苏族酋长“疯马”向美国政府投降,即1877年。1877年倒回13年为1864年,而预计邓巴与苏族从开始接触到离开应该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美国内战、养伤的时间,电影大体应该在1862年开始。
二、故事发生地点:
邓巴在养伤之后被掉到一个新的地方,字幕给出的是“Fort Hayes”与“海斯堡”,根据查询“海斯堡”可以查到在美国堪萨斯州有一所大学叫做“海斯堡州立大学”,而其英文名称为“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所在地为美国堪萨斯州海斯镇的西南方。海斯镇位于堪萨斯州西北部,离内布拉斯加州非常近,也符合苏族人曾经在内布拉斯加州生活的史实。
三、 海斯堡里范布若少校自杀:
邓巴养伤结束到海斯堡报到时,是向一名叫做范布若(Fambruough)的少校报道的,而可以注意到范布若少校在对话时行为有明显异常,并在随后开枪自杀。假设范布若是本身就有自杀倾向,只不过恰好碰上了邓巴来报道,那么其实也可以解释。因为范布若少校在签署任命书时只是随手拿张纸并没有按照正规程序安排,这样的确可以解释为何之后邓巴被遗忘,而范布若原来并不认识邓巴,并非有意陷害。但是范布若少校在邓巴离开之后有过关于皇冠的对白,并且自杀前说了一句“The king is dead,long live the king”。对那句英文的查阅最早出于马克•吐温的小说“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小说出版于1881年,按常理和电影所处年代出入过大。但是结合小说内容,老国王亨利八世驾崩后,继任的却是假冒的皇子,倒也符合那个两种社会意识对抗的时代。这里推测范布若少校其实是一个奴隶制的拥护者,在得知联盟国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绝望自杀。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葛底斯堡战役,在1863年7月结束,在此完善电影时间轴。
四、 赛德格威克堡(Fort Sadgwick)在哪:
通过谷歌地图,可以在美国找到Sadfwick,位于内布拉斯加州与科罗拉多州的交界的东北角,于分析二相吻合。
五、 马的名称由来:
邓巴的座驾名叫西斯科(Cisco),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根据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得来的。皮萨罗是西班牙著名的殖民者,主要功绩是征服印加帝国。而皮萨罗是死于合伙关系士兵迭戈•德•阿尔马格罗(Diego de Almagro)的追随者,也符合西斯科死于邓巴的同胞这个情节。
六、 两只袜子:
这只狼在电影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身上富有多重含义。首先,狼是草原上的原始居民,而苏族人也是当地的原始居民;其次,狼是群居生物,但是两只袜子一直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并与人类进行亲近,这里有明显的邓巴的影子;两只袜子最后受伤于押解士兵的枪下,这里一方面它代表了前来营救的苏族人,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被同胞伤害的邓巴。不过不得不说明的是,两只袜子和帕克(出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并不具有同样的意义,帕克完全就是派在孤独时创造的另一个虚构的动物化的自己,而两只袜子是真实存在的。
七、 踢鸟第一次遇到邓巴时为何慌忙逃跑:
当时踢鸟正在试图抓走西斯科,而被赶来的邓巴叫停,并狼狈逃走。首先,踢鸟并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后面他带队进攻另一个部族可以证明;其次,邓巴当时是赤身裸体,而踢鸟衣着整齐,还有简单的武器。我个人分析如下:一、苏族部落内已经对偷窃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将其定义为罪恶,而踢鸟的行为正是偷窃;二、邓巴是赤身裸体出现的,而在原始部落里出于对生殖器的崇拜,对裸体的人更为敬畏。
八、 苏族的头饰:
根绝观察,苏族几个主要人物的头饰(羽毛)数量如下:踢鸟——5、6个、风中散发——3、4个、石牛——4个、十熊——2个、邓巴——1个,而数量变化是在苏族出征之后出现的现象。考虑到部落的酋长一般是指定或者世袭,所以我不认为羽毛的数量代表在部落中的地位,而是参加战斗的次数的表示。十熊作为酋长,并不是那种富有攻击性的人(从他妻子讲的故事推断),这是一个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年龄,一般年长的人羽毛数量更多。
总结:
    《与狼共舞》在我看来属于典型的学院派电影,从剧本到配乐、服装、化妆都一丝不苟,甚至在语言上都最大化的贴近真实。而剧本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使其在1990年奥斯卡上载誉而归并不偶然,唯一的小瑕疵在于3小时56分钟的电影时长(我只看过《飘》比它长)的确不适合在电影院播放,就算现在通过网络下载想要细致观看也很有难度。西部片虽然是美国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却很难入评委们法眼,在这里凯文•科斯特纳自制、自导、自演了一部这样的作品,公平的面对那段充满鲜血和痛苦的历史,深入的思考了关于现代文明和古老文明最直接对抗下的人性和选择,不得不说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

 2 ) 具有文化历史美学价值的经典西部片

西部片后期的经典之作《与狼共舞》(Dancce With Wolves)是好莱坞明星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剧情长片,影片描述在美国南北战争末期,北军中尉邓巴与拉科塔印地安人的故事,电影的对白多使用拉科塔印第安人语言,配以英语字幕,这在当时的美国电影圈很罕见。

本片获得七座奥斯卡金像奖,票房也大获成功,象征着西部片在好莱坞的复兴。2007年,此片因为它「文化上、历史上、美学上」的重要价值,被选为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

《故事开篇》是美国南北战争战场,战事焦灼之际北方联邦军的一名军官约翰邓巴(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脚已血肉模糊受伤严重,他忍痛穿上军靴, 犹如壮士赴死般毅然策马奔驰穿梭在南军的枪林弹雨中,他奇迹般毫发无伤平安而归,并强势助力北军转败为胜。

在众人认为他即将受到拔擢赏识,军途一片光明美好时,他却自愿请调到充满危险与未知的西部荒原边疆驻守。这跌破众人眼镜的选择完全缘自他对战争的厌弃与质疑。于是一个孤独寻求生命价值的英雄踏上一段探索与凡俗价值截然不同的旅程。

但当他随着补给蓬车抵达边疆营地时,却发现此地早已被弃守,基于一丝希望,于是他单独留守在该营地里,并开始自己在荒野上打理生活,也与一只狼结成朋友(此狼因脚上有两片白毛而被他称为「双袜」),邓巴中尉的营地离一个拉科塔营区不远,他也逐渐发展出与拉科塔人的友谊。

在碉堡驻守时,邓巴逐渐认识这群印地安人,学习他们的语言之后,他对印地安人的认识也由原本的疑惧转为钦佩、向往,最后,他离开营地与印地安人一同生活。这段无疑是表达了反战的思想,两种不同文化的人,如何因开放的心胸,善意的互相尊重彼此帮助,进而成为互相欣赏平等的好朋友。而不是相互攻击的仇敌。片中邓巴和拉科塔好手捕捉野牛的一场戏,镜头以仰角拍摄硕大的野牛奔驰时中箭倒地朝镜头冲来的瞬间,低沉有力的撞击声和扬起的大片尘土不仅满足渴望刺激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也衬托出印地安人英勇矫健的身手。而本片也精心安排呈现出许多南北战争时期白人和印地安人的生活文化,让观众能看见当年草原上印第安文化的风貌。

在白人和印第安人、印第安不同部落间,战争仍然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篇章。历史上,白人残暴大量屠杀了印第安人,死于印第安人仇恨报复下的白人也不少,反战者唾弃战争,仍然无法避免弱者为反抗强权压迫侵略,保护家族而勇敢抵抗的战争,这也是导演认同师出有名的战争。做为英雄人设的主角当然是为公义扶弱的一方,他投入为保护拉科塔而抵抗美军与猎头族的阵营。

最后邓巴与妻子颠踬跋涉在冰雪漫漫的险峻峡谷中,企求将事实真相公诸于世。这里象征人类为追求正义和平的道路是何等的崎岖困难,也是英雄无法避免责无旁贷的生命道路。

《与狼共舞》是独立制片体系下的作品,虽然没有庞大制作预算,但是呈现的却是一部不输好莱坞电影的杰作。本片有深刻浓厚的人文视野,中心主题严肃的探讨反思了战争、英雄、正义、生命等等重要价值传递表达十分成功。镜头大量摄取美西草原的壮丽开阔自然风光,整体呈现出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经典作品。

 3 ) 看《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看了《与狼共舞》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想哭哭不出来,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复杂吧。

  电影里有许多东西是美好的。电影的第一部分便向我们证明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要做到“融合”,并非十分艰难的事情。

  想到曾经谈到某种特异功能:只要心里想着什么,对方便知道了。主持人随后解释:这样的能力在人类还不会用语言交流的时候便存在了,并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出现了语言之后便消失了。突然之间觉得异常感动。《与狼共舞》所说的融合,就是这样的融合。人与人之间语言不通,但是他们的心灵相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亦是如此。这实在是一派美好的景象。

  而现实是残酷的。这句话实在不假。不断的战争,无休止的掠夺,流不完的鲜血摆明了那样的美好景象只不过是一个梦境。在世界存在的某一天起,一种情感油然而生——仇恨。人们对仇恨如此牢记在心,日积月累,一代传一代。后来的人们对仇恨如此盲从,如此笃定,硬是认为这是合乎所以的,没有道理可循的。仇恨越来越大,像乌云一样笼罩天空,无处不在。

  为什么呢?为什么现实注定是残酷的,美丽的梦境注定只是一个梦境呢?因为世间充满了仇恨。可是又为什么充满世界的是仇恨而不是宽容、理解、关爱、照顾呢? 我想,是因为欲望。

记得一个纪录片中所说的,原子弹的威力极为强大,而原理却极其简单。仅仅只需靠两个普通的大学生和几本基本原理书就能自制一颗危害力极强的原子弹。“人类终于制造出毁灭自我的武器。”为什么往往丑恶的东西更容易得到,而美好的东西却似乎极难呢?我想这也许是上帝考验人类的手段,又或者这恰好证明了人类的丑陋——如果人类把花在发明原子弹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上,这个世界又会美好多少呢?可是,到底为什么人类总是要做这样的自取其辱、自寻毁灭的事情呢?我想,还是因为人类无可遏制的欲望。

  是欲望,让我们的行为动词中出现了抢夺、侮辱、残害、欺骗……是欲望,让我们的情感世界中出现了仇恨、嫉妒、冷漠、虚荣……是欲望,让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充斥着战争、武器、暴力、不和谐……是欲望。一切一切的丑恶归根结底是欲望。

  何时人们才懂得欲望是毁灭人类的根源,何时人们才懂得遏制欲望呢?影片快结束时,印第安人高呼着:“你能永远把我当成你的朋友嘛?”我们的白人主人公紧紧促着眉头,始终没有回答——《与狼共舞》没有给我们答案。之后,一匹狼站在山顶,高高地仰起头深深地竭力地悲鸣——它也渴望着这个答案——但是没有人能够回答。

  影片的最后留给我们一段话:

  Thirteen years later, their homes destroyed, their buffalos gone, the last band of free Sioux submitted to white authority at Fort Robinson, Nebraska. The great horse culture of the plains was gone and the American frontier was soon to pass into history.

  伟大的、文明的、武器先进的白人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终于毁了印第安人的家园,不留给他们哪怕一寸土地,甚至剥夺了他们的生命。

  我以为二战当中的排犹运动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脑海中敲响警钟,而事实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4 ) 关于文明与野蛮的悖论

应该说,最初的时候,邓巴中尉是以文明者的形象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他的军装衣料考究,他写日记,他拥有一切文明人都拥有的特质。而那些印第安土著的苏族人则衣不蔽体、身上涂满象征民族图腾的颜料、手拿原始的弓箭,看的时候甚至会暗暗担心这些人会不会是远古的食人族,会把这个孤零零的白人吞的连骨头都不剩。
但人是耐不住寂寞的种群,套用一句哲学的话来讲——人具备社会的属性,哪怕这个“社会”仅仅是一个印第安的部落。草原的生活让邓巴首先结识了一头狼,而正是与这头狼的接触使得印第安的苏族人开始认可他的存在,并由此诞生了他的印第安名字——与狼共舞,这个名字同时还是这部电影的片名以及主题。印第安苏族的野蛮形象也在邓巴的融入中一点点淡化,这群人热爱自然、热爱自己生活的家园、相互依赖、相互信任,构成的事一个和谐自然的大家庭。这是邓巴从未接触和感受过的,他一步步走进这个家庭,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所以,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邓巴义不容辞的拿出了文明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枪,这些枪帮助苏族人取得胜利的同时,苏族的单纯与原始开始不复存在。
下一步就显得那么理所当然,白人的军队开始进驻这片土地,这些接受过文明教育的人在一开始就用武力对待他们的同胞,仅仅是因为邓巴的穿着打扮是印第安土著的打扮。他们对他拳脚相加,他们把他的日记一页页撕开当做厕纸,他们向“两只白袜”开枪,不是为了衣食,仅仅是为了找乐子狂欢。当他们被印第安人全部收拾掉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是那么活该,那么罪有应得。
可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悖谬就这样出现了。表面上,印第安的一个孩子干掉了一个美国士兵,而事实上,这个孩子却因为杀掉一个人而变成了白人文明侵蚀掉的第一个受害者。
当白人的枪声在这片土地上响起的时候,印第安文明注定会伴随着这一声枪响烟消云散。影片的结尾用字母向我们揭示:十三年后,他们的家园毁了,野牛群也消失了。在内布拉斯加州罗宾逊堡,最后一群苏族人归顺了白人,伟大的平原马背文明消失,美国边疆成为历史。
看到这,真的很难说清,究竟谁是代表了野蛮,谁又代表了文明。看似文明的白人却在暴力血腥的对待着自己的同胞,对待草原上的生灵;而看似野蛮的印第安土著反而明白对自然的索取不能过量,明白要爱护自己极爱那个中的每一个成员。但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印第安的混血后裔今天活跃在美国影坛,主演世界闻名的爱情魔幻电影《暮光之城》,不知道当他被问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自由宣言的火炬下,那些土著的文明,包括印第安、也包括墨西哥,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不知道美国电影学会将这部电影评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候,是不是想向那些被野蛮侵占的文明表达一丝微弱的悔恨与歉意。

 5 ) 在狼的呼啸中思考

狼,首先给我的印象是孤独,但它潜在地隐喻了一种悲怆而坚强的信仰!在这个平静的周末晚上,思绪又一次汹涌了,我说不出这是对主人公和印第安民族友情的敬意,还是对人性的欲望和残酷的现实的黯然神伤,但我想终归是此刻我已沉浸在狼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与狼共舞》这注定是一部不平凡的电影,尽管它用了冗长的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平静地一个感人的故事。“与狼共舞”,是纯洁善良的印第安人赋予邓巴中尉的一个名字,优雅而怆凉,奠定了整部影片那种诗意而忧伤的基调;又是一次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但狼终究是孤独的,不为人理解的,片尾山顶狼的那声呼啸就注定了它的命运,这到让我想马修·连恩的那首《布列瑟农》,悲伤的萨克斯与哀婉的苏格兰交相辉映,倒显示出一种宿命的感觉,这与影片美国移民和印第安土著居民间的隔阂与最终屠杀的必然性到有几分相似了!我想约翰·巴里出色的配乐有可能是受它的启发。
    
    如果说野牛在影片中是印第安人的生活的图腾,那么狼就直接映射了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民族。整部片子始终以邓巴中尉和一匹狼之间的感情转变,来带动他与印第安人之间从隔阂到融洽的过程。但既然是宿命,他就永远不可能属于这个民族,虽然他努力地去适应他们的习惯与生活,并且也爱上了这种感受,但文化与交流是两个民族间的事情,一个人终究还是无能为力的,现实的残酷依旧不能使他们的净土不遭破坏。正如最后那匹狼被美国士兵射死就直接隐喻了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必不可免。这又不得不让我想到《最后的武士》,类似的情节,同样面临的是一种文化即将被扼杀,但似乎后者比前者幸运,至少以一群人的流血促成了统治者的觉醒。所以当看这部影片时,对于狼与印第安的宿命感我是抱着一种奇迹出现的态度在等待的,但结尾处银幕上打出的一行英文字幕还是叫我失望了,惟有狼的那声呼啸在盘旋,好象一种控诉,我不由得陷入沉思,许久不想说话。
   
    影片中极力表现了印第安人生活中的仪式和习俗,除了为了宣扬印第安文化,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以外,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形成一种人性的反差,以印第安人之间的融洽善良来反讽美国人利益为先,欲望为先的贪婪与狰狞。正如影片中邓巴中尉带领苏克斯部族人击退入侵的敌对民族时说,“我从来没有经过这样的战斗,这和丑陋的政治目的无关,也和领土,财富争端或者救人无关,人们为了保护事物储备而战,这样会帮助我们度过整个冬季。只为保护妇女和孩子的生命,爱那些仅离开几英尺远的人…”这和影片开头时的那场战斗完全不相同,可见这种原始的单纯在现在社会已经是如此罕见,甚至通过这场战斗,邓巴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而影片的语言又是极富表现力,开始当邓巴极力想要融入印第安人的生活时,他说了生硬的印第安语,而语言障碍的逐渐消除,也正是他与这个民相处族融洽直至产生感情的重要伏笔。而最后快要分别时,族长“踢鸟”竟说了踅脚的英语与邓巴告别,说明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非常深了,这种语言的切换也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把人物情感把握得尤其到位!让我不禁对凯文·科斯特纳的执导水平也刮目相看啊。
   
    狼,呼啸了…是带着复杂的感情的,这一叫也乱了我的心神,我似乎能够隐约地明白二战时犹太人被排斥或者卢旺达大屠杀的原因了,可我想不通的是人类欲望居然可以使我们异化得自我毁灭,自取其辱,难道这样做就是所谓的涅磐了吗?别给我找借口,一切皆因你人性之中的原罪。我另一个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能够拍得这么出色呢?

 6 ) 与狼共舞

屠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排斥华人,这就是美国的人权历史。关于黑人反抗的影片尤其多,正面印第安人的毛鳞凤角,华人的基本没有。当年能拍出这么一部影片,无论从创作方式还是价值观念都是一次创举。只可惜,印第安人已然几近绝种。
关于忠诚、勇气、理解、友谊、爱情以及人性的善恶面,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伴随着杀戮和剥削而来。影片配上业已消逝的神秘西部处女地的美丽画面以及无与伦比的约翰·巴里式恢宏配乐,珍惜回味那仅存的良知和美好吧~
赛德克巴莱加上与狼共舞让我对土著居民有了可能偏正面的具体形象。踢鸟和吐吐沫多有诸多相似之处。让人想到人类社会原始状态与现代的异同,以及亲近融入自然的状态。

 短评

别样的野性风情,一直很喜欢这种西部片,看看大自然,再体验那里的历史文化。

7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 我无法理解我朋友的死 现在我明白了 他的离开就是为了你的到来 "

10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推荐

多元展现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情调融为一体的伟大史诗,世界电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4小时片场,有一种深刻隽久的心灵震撼。8.9

1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KevinCostner心中的西部,绝美的镜头记录下了鲜为人知的历史,荡气回肠中夹杂着对人类文明的反思,文明是侵略者的遮羞布,历史是伪善者的赞颂词。影片拒绝了西部片那种文明与野蛮对立的叙述主题,而是将其转换为一种体现当代文化意识的主题: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对话。结尾邓巴中尉选择回归自然意味深长。影片以远景和大远景的摇拍把昔日的西部荒野拍得如诗如画,广袤而令人神往。JohnBarry的配乐气势不凡

16分钟前
  • 莱尼圆
  • 力荐

如果不是最后40分钟军队的到来,这一切在我心中都是美好而神圣的,在与苏族人交往前,邓巴满怀希望军队可以到来护卫边境,可当他了解了印第安人的习性之后他才发现,真正需要守卫的其实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边境,而是土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17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力荐

一部4个小时的长电影,一直断断续续地三天才看完,值得找个下午再重新完整看一遍。P.S.音乐很棒。

21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一部值得让你一个人在屏幕前默默看一下午的电影

25分钟前
  • 打盹的拉布拉多
  • 力荐

野蛮与文明,文明与冲突,冲突与暴力,混乱与秩序,自然与社会,宏大叙事下的微小细节,一部经典的电影史诗。抛弃电影中那些经典又让人震撼的镜头和大气磅礴的配乐,情节上的张弛有度的叙述也是极佳。不可多得的西部经典,不可错过的人类学与社会学教学片。

2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对狼的侧写在美国西部文化里也很流行啊,其实不太理解这种,但是能感受到影片里面喷薄的热情,了解到西部的一些文化

32分钟前
  • 我是谁你又是谁
  • 推荐

看西部片总是提不起精神,不过剧情还是挺精彩的

33分钟前
  • 罐儿图样图森破
  • 推荐

好吧 我觉得这片子太自我陶醉了

36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看得我好心疼:荣誉没了,US的马没了,穿袜子的狼也没了。(03:56)

39分钟前
  • 何碰碰
  • 力荐

看完它,我知道了与狼共舞 是一个很美的名字!

43分钟前
  • 天问
  • 力荐

真够长的,题材仍旧让人提不起兴趣

48分钟前
  • 潇潇暮雨
  • 还行

凯文·科斯特纳一鸣惊人的导演处女作,忧伤、纯朴、诗意满满。展现印第安人与白人间的文明冲突,却一反常态地站在原住民一边批判殖民者,《阿凡达》与本片故事架构极为相似。摄影美到爆,场面调度更不用说。同为自导自演并获奥斯卡的史诗片,本片比《勇敢的心》在立意和思想性上都高出不少。(9.5/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不批判却胜过批判

56分钟前
  • RIVERSDIARY
  • 力荐

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中间专门留了五分钟放音乐好让观众跑去撒尿。为导演日后的连年衰运扼腕叹息

60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1.旷远的大草原上落着温柔的雪,豪迈的血液中流淌着细腻的情。2.反思之作,不再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和征服,而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压,不是对白人的称颂,而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3.繁荣的都市不是向往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才是归宿。4.对待大自然,不再讴歌政府,而是呼唤着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看了以后好想当印第安人啊。

1小时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他是阿凡達祖宗

1小时前
  • aigohyua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