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2014

HD中字

主演:孔都孜扎依·塔西,拜合提亚尔·艾则孜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真爱2014 剧照 NO.1真爱2014 剧照 NO.2真爱2014 剧照 NO.3真爱2014 剧照 NO.4真爱2014 剧照 NO.5真爱2014 剧照 NO.6真爱2014 剧照 NO.13真爱2014 剧照 NO.14真爱2014 剧照 NO.15真爱2014 剧照 NO.16真爱2014 剧照 NO.17真爱2014 剧照 NO.18真爱2014 剧照 NO.19真爱201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真爱201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风景壮美的新疆阿勒泰,孤苦无依的女孩王彩霞(索星雨 饰)一路流浪至此,只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哥哥王云辉(王揆森 饰),路途的颠簸曲折让王彩霞又累又饿身患重病,幸运的她遇到了善良的阿尼帕(孔都孜扎依·塔西 饰),阿尼帕将王彩霞带回了家中,尽管家境贫寒,但是阿尼帕还是尽己所能,提王彩霞治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彩霞的身体渐渐复原,与此同时,在阿尼帕的帮助下,她终于和哥哥团员,而王云辉同样无家可归,阿尼帕用自己矮小的身体替他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家庭一点一点的扩大着,这里生活的都是和王彩霞兄妹两境遇相似的孩子。孩子们长大,成人,离开了阿尼帕的大家庭,去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但曾经的回忆不会褪色,阿尼帕妈妈的爱亦不会改变。花瓶缉魂 緝魂泯灭天使今晚在U型酒场禁锢之塔撒谎大师开放关系布拉格的大学生1926纯酷秘笈追踪双螺旋第二季主妇胜!野性任务甜美错步一个人的武林不知者有罪傻冒经理英雄200212把椅子1970刀山火海2杀无赦第一季夏日铁血:生死隧战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悬赏658公里、阳子的旅途血族 第一季午夜凶铃:凶铃再现潘朵拉金蛋宝鸭在世界尽头相遇耀眼女子降龙之白露为霜半生缘1997共犯者2015吕梁英雄传幸福合同江边旅馆父子攻防战怪物2021超能第一季皇后归来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翻译】《True Detective》首季播完后主创Nic Pizzolatto的深度访谈


【在《True Detective》首季开播前和播完后,美国娱乐新闻网站HitFix分别两次对主创Nic Pizzolatto进行了采访,本篇是3月份播完后的访谈,1月份开播前的访谈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88531/

水平有限,欢迎挑错。下面所有方括号中的内容,都是我的补充说明。——译者dormant】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hitfix.com/whats-alan-watching/true-detective-creator-nic-pizzolatto-looks-back-on-season-1/1


《True Detective》创作者Nic Pizzolatto回顾第一季访谈

——为什么这么结束?整个阴谋规模有多大?关于第二季?

By Alan Sepinwall 2014年3月10日


今晚早些时候,《True Detective》播完了第一季,随之结束的还有Rust Cohle和Marty Hart的故事。我在此回顾了季终集,也是为了给我们在季度开播前就进行过的对话做个了结,我和该剧创作者Nic Pizzolatto再次对谈,话题涉及季终集和整个季度(以及关于第2季模糊而有趣的暗示,它还没有被正式预定,但我怀疑只是因为HBO希望等到签好想要的演员时再宣布)。现在马上进入正题,以免你觉得相比行动派我更像是个空谈派【原句是That's coming up just as soon as I strike you as more of a talker than a doer,没把握译对】。


问:该剧的结构就意味着你可以对结局做任意安排,甚至杀死两个主角,因为你可以在下一个季度全新开始。为什么你在结尾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方式?

Nic Pizzolatto:这是一个刚开始时就已经构思好结尾的故事,那就是Cohle会很清楚地表达,没有感伤或者错觉,以乐观的方式。采取那种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正义获胜,那是本剧最初设想中最关键的一个元素。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我想通过角色的真实需求,来跟着故事走。要杀死一个或两个家伙将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甚至有一个想法,让更加神秘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会凭空消失,Gilbough和Papania【那两个黑人侦探】不得不收拾残局,没人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或者完全走超自然的路线。但是我认为这两种选择都太容易了,这样会否定本剧一直在追问的现实问题。退回到超自然的方式,或者走杀死一个角色这样的简单戏剧化的路线,以迎合观众的感情,我觉得会伤害整个故事。我觉得更有趣的是,这两个人能获得一种解脱,让Cohle能够认同这个世界存在幸福的可能。因为这两个人共同失败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不承认幸福的可能,我并不是指宗教意义上的。我们这样安排Cohle,他并没有做180度的转变,也许只改变了5度,但是他在结尾处所做的乐观暗示,并不是一种感情用事,而是完全基于现实。考虑到这些角色的经历,对我来说好似很难想出一种办法能让他们活下去,在八集结束后还能活得更好。然而现在他们将在剧集之外继续永远地生活下去,他们并没有做非黑即白的转变,只是在黑暗的心灵中获得了一定的解脱。他们并没有闭上眼睛,逃避自己作为男人的失败。当他们离开时,已经有了不同的变化。


问:关于Cohle在结尾处的顿悟,剧中大量涉及虐待,有时来自有组织的宗教,其中的一半又是通过没有宗教信仰的Cohle的视角讲述的,他在描绘人类存在的毫无意义方面极具说服力,而且富有激情。

Nic Pizzolatto: 他的抗议确实太多了。这是整体编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就类似在整本书还没读完之前就提前评论个别章节,一些关于Cohle的哲学和信念的问题我不会过多谈及。我从不认为Cohle在撒谎,我只是觉得他希望绝对的虚无就是真理,就如同一个重生派基督徒会希望耶稣的重生是真的,对不对?这就是那种如果你本来就确信的事情,你就不会到处一直说个没完,对不对?


问:你给了Cohle很多机会,特别是前5集,来表达他的信仰系统。读到关于本剧的大量评论,有些人被Cohle的言论深深打动,有些人觉得他说的都是扯淡;有些人认为剧作者也觉得Cohle很有天分,而其他人觉得作者知道Cohle说的都是在扯淡。你希望观众对Cohle的言论持什么看法?

Nic Pizzolatto: 我不想通过告诉观众“这是这个意思”、“那是那个意思”来限制他们的想法,我的意图是挖掘事物永恒不变的本质。认为Cohle的理念是狗屎的人请注意,你就是把叔本华和尼采叫狗屎。他并不是像一个大学新生在吃披萨时的夸夸其谈,那是叔本华对生命的思想,我认为那就是Cohle的吸引力,或许直到你看完整八集才能获得解脱。确实,这些言论极具说服力,也是说得通的, 但这并不比Theriot牧师在帐篷下进行宣讲时告诉你的故事更真实或更虚假。有人问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很明显,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很讨厌这种问题。但是我知道他们是在询问一个主旨——一个围绕所有发生的事情的主旨,所以我必须想明白。对我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主旨的话,这个剧告诉你的是——不断告诉你的就是——一切都是故事。Cohle告诉你你自认为是谁,你的身份,这是你自己告诉自己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宗教和哲学就是我们编给自己的故事,Cohle把它们描述成自我解脱的方式。在审问犯人时他就特别擅长让犯人认罪,因为他给犯人提供了获得解脱的空间。Marty说侦查就是在犯罪事实发生后再拼凑故事,当他在第五集中重温自己的故事时,你可以看出来Marty曾经告诉自己这个版本,而到了现在他又告诉自己另一个版本。本剧从来不关注超自然现象,但它却关注超自然的想法,这影响到了故事的进展。所以说如果《True Detective》有一个统领全局的主旨的话,我可以说就是作为人类,我们仅仅就是我们在生存和死亡之间的故事——所以当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时,请一定小心。


问:我总是在回想我们在剧集开播之前的采访,当我让你和其他关于连环杀手的电视剧做比较时,你说你根本不关心连环杀手。我们作为观众应该如何严肃对待选择Dora Lange这种案件?还是仅仅为了表现两个人的办案水平 ?

Nic Pizzolatto: 这并不是一个空的载体,这就是我在此要说的,这并不是从他俩办过的案子里随便挑的一个。这与他们所追捕的人既是罪行的受害者、也是行凶者是休戚相关的。在某种程度上,凶手是剧中所反映的文化风貌的肉体表现,剧中的背景多次描绘了那些被污染的地貌,也提供了暗示。某些人是在自然的状态下慢慢被腐蚀的,就是这个恶棍(没有更合适的词形容他了)是杀害女人和小孩儿的凶手,那么他的价值观是和错误的信仰紧密相关的——我确信如果你能重温第7、8集,可以拼凑出足够的历史信息,Sam Tuttle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了Errol Childress在新千年头十年的经历。这绝不是凭空出现的,我认为凶手的价值观和具体罪行是地方特有的,不仅源于性格,也与生存的环境有关。在1995年,如果仅仅安排一个无法侦破的抢劫案【所以才设定了连环杀人案】是行不通的。Cohle、Marty和Errol,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父辈的再现,如果你留意他们的背景的话。


问:在第七集中,Cohle向Marty讲述了他所调查出的罪证,以及在录像带中所看到的,都表明有一群人在犯罪。但到结局时,只抓到了在棚屋里的Errol和他的父亲。还有其他哪些人涉及到了Cohle和Marty调查的案子?

Nic Pizzolatto: 录像带中大概有十来个人。你可以看到邪教组织好像很快就开始分裂了,然后在当地总是存在着亡魂。如果你跟着Childress这个名字,你会想起Childress治安官是Marie Fontenot消失时的治安官,一个叫Childress的警官在2002年Guy Francis自杀时曾经接触过他。我曾经研究、了解的那些阴谋论,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当阴谋论有存在的需要时它们就变成了阴谋论。如果让Marty和Cohle把经过50年的历史沉淀才形成Errol Childress这种罪犯的土壤突然彻底清除,或者把录像带中的所有人抓获,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对我来说重要的就是Cohle所说的:“我们并没把他们全抓住,Marty。”然后Marty说:“我们也没打算全抓住,现实就是这样。”这不是一个你能把一切都清理干净的世界,我们尽职尽责,但是显然有我们无力触及的层面。


问:在第八集的开始,我们看到Errol走进大房子,正在放《西北偏北》【1959年由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悬疑电影】,他开始学着James Mason【片中演反派的演员】的口音,然后又换成一些其他的口音,这是什么意思?

Nic Pizzolatto: 这是创作他这个角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曾经的设想是,当他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时,因为脸上的伤痕所以声音含混。我给他设定的背景是,他是通过观看这些老电影才学会正确发音的。这就把我们带回了讲述故事的理念,是不是?一分钟前,他听上去像Andy Griffith【美国喜剧电视明星】一样的好男孩儿,下一分钟他听上去像James Mason,而当他想用真声时,他听上去就像被伤害、被损坏过。当Cohle来到Carcosa时,他又换了完全不同的口音。


问:这是一个讲述两个男人的故事,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经历。其他角色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映衬Cohle和Marty。在全剧中仅仅塑造两个真正重要的角色,到底有多大的挑战性?

Nic Pizzolatto: 确实很有挑战性,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之一。如果安排一个角色组合,会容易得多。在组合中,你可以切换到其他人的故事里,你至少有半打角色在经历个人问题。但本剧只关注塑造两个性格,透过两个视角。在结尾的场景中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他们的视角动摇了。在Marty告诉了我们“绝对的正义”是不存在的之后——这也是我们告诉自己的故事,真正的罪恶得不到惩罚,这很难被人接受。如果有人曾经读过我的散文,他会发现文章里都是富家女类的角色。我的另一个挑战是,如果某些角色仅仅与Cohle或Marty单独存在关系,那么他们只有一、两句台词,就需要只通过这一、两句台词生动体现出角色的经历和立体感。


问:我不知道第二季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对第一季的反响会不会对你如何处理第二季产生影响?

Nic Pizzolatto: 只有一个影响,就是我意识到我需要保持神秘感,不能太直白。


问:关于第二季你能透露些什么?

Nic Pizzolatto: 好吧,现在说还早些,但我可以告诉你,第二季是关于坚强的女人、坏男人,以及美国运输系统的神秘历史。


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凭空写了整个剧,而且对于电视界来说你也算是个新人,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响。当此剧一出,观众为之疯狂, 产生了很多关于the Yellow King、 Lovecraft【美国恐怖、奇幻小说作家】以及其他事情的复杂理论,看到你的作品能有些反响是什么感觉?

Nic Pizzolatto: 我觉得这很棒,我真的这么认为。对我来说,这就是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意义,这就意味着观众会从作品中影射自己。我曾经喜欢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和我的私人感情层面产生联系。我曾说过我对Robert W Chambers【美国恐怖小说家,1895年发表了恐怖故事小说集《The King in Yellow》】的作品唯一的兴趣就是它作为一个故事在美国传说中存在一定地位,而且它是关于通过一个故事让人变得疯狂的故事,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还对奇幻恐怖小说营造的气氛感兴趣,关于奇幻小说我只想说这么多。我也确实察觉到了这个故事与奇幻小说更相似,这不是我的初衷。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在看《True Detective》第一季时想读一本书,我会推荐英国詹姆士国王钦定版的旧约全书。我不会推荐任何人去买Robert Chambers的书,那本书并不怎么样。我认为康拉德和福克纳比Chambers和Lovecraft强多了。我希望当这八集故事整体呈献出来之后,能够引起新一轮的评价。即使没有,对于现有的反响我也很高兴,不能更美妙了,我已经很惊喜了。我还记得三个月前和你谈话时还要说服你:“这个剧只是听起来和其他剧类似”,“我知道,我知道”【原文如此,不明白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妻子有一天读到过一个评论,说我是生活在荒漠中,而且还组织了某种邪教,(笑)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想,对于这个剧希望你去探寻的所有问题,剧里都做了回答;不希望你问的问题,最好自己去思考。

 2 ) 【自译】编剧尼克·匹佐拉托谈汤马斯·黎哥提*和《真探》的秘密

编剧尼克·匹佐拉托谈汤马斯·黎哥提*和《真探》的秘密


作者: Michael Calia
原地址:http://blogs.wsj.com/speakeasy/2014/02/02/writer-nic-pizzolatto-on-thomas-ligotti-and-the-weird-secrets-of-true-detective/


(剧照)

马修·麦康纳与伍迪·哈里森在剧中
James Bridges/HBO


  HBO推出的《真探》一剧,兼具惊悚与神秘元素。该热门剧集——由明星伍迪·哈里森与马修·麦康纳分别饰演Martin Hart和Rustin Cohle探员——富于H.P.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惊悚感,以及源自罗伯特·W·钱伯斯*惊悚故事集《黄袍魔王》中的描写与意象。这使得该剧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打开了“怪奇小说”和“恐怖小说”世界的大门。
  监制兼编剧Nic Pizzolatto通过电邮,与Speakeasy分享了更多《真探》中预兆式的文学与哲学内涵,以及他最爱的几位恐怖作家。


——Speakeasy:如果要推荐几部独立的“怪奇小说”和“恐怖小说”作品,你的选择是?

匹佐拉托:这可不容易——一方面,我想提几部铁打的经典,可另一方面我也想向人们推荐一些小众佳作。比方说,我会推荐洛夫克拉夫特或者爱伦坡,但他们已是名家。而新近作家中,我会选择汤马斯·黎哥提,莱尔德·巴隆,约翰·兰根和西蒙·斯特兰赞斯等人。如果剧粉想了解与钱伯斯《黄袍魔王》同时代的作品,我会推荐卡尔·爱德华·瓦格纳的短篇故事《夜梦之河》或者最近的文集《卡可萨一季》。


——你第一次听说或阅读黎哥提的作品是在什么时候?

  大约六年前我第一次听说黎哥提,当时是莱尔德·巴隆的首个文集让我意识到这个全新领域的存在。我开始四下搜寻同时期佳作来读,而“黎哥提”这个名字在任何圈内讨论中都会首先被提及。我找不到正在发行的纸质本,而即使是二手书,价格也是我那时负担不起的。但是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几本,他的文字有种梦魇般的抒情性,迷人而富于幻想。


——在你看来,黎哥提的哪部作品影响力最强?你更喜欢他的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你读过他的非虚构作品《针对全人类的阴谋》吗?

  我读过,这部作品非常有力。作为读者,我认为与其视之为一种哲学,不如称之为作者更为影响深远的“终极自白”:一个自身即是怪物的纯粹恐怖故事。在(《真探》)的第一集里,就特地设置了两条故事线(本不需要重写的)以致敬黎哥提。当然,你也发现了这一点。
  Cohle在前几集中宣扬的,是一种带有反生育色彩的虚无主义思想,而在这一方面,我应该毫无保留地推荐:《一位反生育论者的自白》、《被解放的虚无》、《此星之尘中》、《Better to HaveNever Been》,还有很多萧沆*的著作,它们都在我的书单上。其实早在来好莱坞前,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下一部作品中将有一个侦探角色是(或自以为是)虚无主义者。我读了好几年的E.M.萧沆,他一直是我的最爱之一,而且奇怪的是,他也是使我获益最多的作家。作为一名警句家,除却尼采,无人可媲美萧沆,同时,他的诸多哲学思想也反映在黎哥提作品的字里行间。不过比起实际上非常富有趣味的萧沆,黎哥提要更加使人不安。探索这些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对于“人性实质上是一种错乱”的批判,没有人比萧沆和黎哥提更为深刻。


——你对哲学的总体感觉如何?

  要从个人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会尽可能远离一个虚无主义者的身份,不过通常,我的个人哲学都会被认为是悲观的。我会管自己叫“现实主义者”,或者一个受了围困的“浪漫主义者”。然而,毫无抵抗地直面萧沆和黎哥提这一类艺术家的思想,直面他们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和湮灭的观点,总是免不了在最深层处受到一种力量的影响,使得自己的思想也越来越根深蒂固。
  而说到冷酷无情的侦探设定,还有什么比萧沆和黎哥提的世界观更无情的了?他们让最冷硬的犯罪小说作家都成了业余爱好者。和《针对全人类的阴谋》相比,米奇·斯皮兰的冷硬简直就是泡泡糖。
  我延迟对Cohle在前几集中抱持的哲学思想的讨论,是因为我不想让人们对Cohle这个角色,或者这一季的最终目的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Cohle的整体形象,还有这个剧的全过程,只有播完完整的八集才会明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观众们并不需要明确或进一步钻研这些联系就能享受这部剧。同样,我也不希望任何人带着虚无主义的假设来看剧,或是把Cohle简单粗暴地平面化成一个反生育论者或是虚无主义者。Cohle的形象远比这要丰满。正如我先前所说的,Cohle可能倾向于一个虚无主义者,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个人物,则会透露出许多不同于此的信息。对他而言,似乎“一切都毫无意义”,但实际上,一切事物的意义对于他反而过于沉重。他太容易被情感所驱使,太敏感,他在乎的太多,这让他不像一个真正的虚无主义者。而在他自言自语般的长篇大论里,我们怎么会察觉不出一个屡次抗争,却往往失意的人所散发出来的绝望气息?当Cohle说出那些不言而喻的事实,这不是和Hart谈论规矩和界限的重要性一样,都是些看似真实,实则虚渺的观点吗?也许这就是Hart在第三集里对Cohle说的那句“你听起来很恐慌”所指出的东西。
  但是他表达的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却并未因此减轻,而这正是我当前对这部剧感到不安的地方。连环杀手并不让人心慌,电视节目里总是有着比这糟糕千百倍的东西。真正使人心慌的,是这部剧强调出的人性。这些东西经过哈里森和麦康纳极其颠覆性的演绎,立刻变得温和而容易接受了。然后,我想你会发现,随着剧情的深入,这部剧将不断颠覆他原本的颠覆性。



【Nic Pizzolatto同时也是故事集《此处与黄海之间》与小说《加尔维斯顿》 的作者,其作品已于2010年出版,并有望改编成电影。





注1:汤马斯·黎哥提 Thomas Ligotti:美国恐怖作家,“新怪奇文学”的代表。资料可见维基或其个人网站
注2:H.P.洛夫克拉夫特 H.P. Lovecraft:美国恐怖作家,著有《The Call of Cthulhu 克苏鲁的呼唤》等,资料可见维基
注3:罗伯特·W·钱伯斯 Robert W. Chambers:美国作家,后文中提到的《黄袍魔王 The King in Yellow》的作者。该书是一本超自然灵异恐怖故事集,由十个故事组成,前四个故事提到了“黄袍魔王”,与剧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注4:萧沆(Emil Cioran, 1911年-1995年),罗马尼亚旅法哲人,二十世纪怀疑论、虚无主义重要思想家。有罗马尼亚语及法语创作格言、断章体哲学著述传世,以文辞精雅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见称,具体可见维基




 3 ) The Mystery of Mythos——神经与神探

好吧既然最后光明战胜了黑暗两位马里安叔叔幸福快乐地在一起了这篇评论可以不必看了噜!

1891年,记者安博罗什•比尔斯突发奇想写了一篇恐怖小说《一位卡尔科萨城的居民》。Carcosa这个地名,有可能是来自于中世纪阿尔比派在法国的据点卡尔卡松,但这就是丹布朗的考据领域了,先不越界。总之这篇恐怖小说写某人在一片陌生的荒野上醒来,不记得自己是怎样离开家的,身处天寒地冻却不觉寒冷,四周明明黑夜却视物如白昼。后来路过一片坟地,忽然醒悟自己已死,而身处的荒原是数百年之后已遭废弃的古城、他曾经的居所卡尔科萨。比尔斯在文末表明,这个故事是由亡灵自己通过灵媒之口讲述的。

四年后,某言情作家罗伯特•钱伯斯偶然看到这篇小说,惊为天人,于是借鉴了卡尔科萨这个地名、以及同样出自比尔斯之手的牧羊人之神哈斯塔和哈利湖等,写了一系列12篇恐怖小说结集出版,名为The King in Yellow 。中文版2005年由百家出版社出版,译名黄袍魔王。钱伯斯的主角们都是在读过被诅咒的禁书The King in Yellow 之后陷入了半疯狂的境地,”被黄色咒符所标记“。尤其是前四篇《名誉修复者The Repairer of Reputations》《面具The Mask》《在龙宫In the Court of the Dragon》和《黄色咒符The Yellow Sign》。黄袍之王小说中对于这本虚构的书提及不多,仅有几段“引用原文”,如下面这首诗《卡希尔达之歌》。

Along the shore the cloud waves break,
The twin suns sink beneath the lake,
The shadows lengthen
     In Carcosa.

Strange is the night where black stars rise,
And strange moons circle through the skies
But stranger still is
     Lost Carcosa.

Songs that the Hyades shall sing,
Where flap the tatters of the King,
Must die unheard in
     Dim Carcosa.

Song of my soul, my voice is dead;
Die thou, unsung, as tears unshed
Shall dry and die in
     Lost Carcosa.

出自黄色咒符篇首,但中文版没有收录。朵拉的笔记本上可以看到她抄写了第一和第二节,还有'the king's children are marked"以及闭着的眼睛。眼睛这个意象似乎无法从钱伯斯这里找到出处,期待编剧揭秘。但是这个mark就是黄色咒符,在原文里是黄衣之王背后的标记。

回到钱伯斯,文中对于黄衣之王这部剧作,其他就都是片段的侧面描述了,斥其为邪恶之书却让人欲罢不能,比如:

我祈求上帝诅咒这作者,因为他以其绝妙、惊人的作品诅咒这世界。文中的坦率令人发指,它蕴含的真理无可辩驳——世界正在黄袍魔王的面前颤抖。

还有:

是谁写出这等词句,像水晶般晶莹,似涓涓泉水般清澈悦耳;如邪恶的宝石,虽施了毒还那么耀眼夺目。啊!那应受诅咒的恶灵,竟用这等文字啃食心灵,这字句,无论愚氓还是智者都能深谙其意;这字句,比珠宝珍奇,比仙乐更令人心怡,比死亡更加可鄙!

很爱伦坡吧。

后来来自星星的洛夫克拉夫特先生偶然看到钱伯斯的小说,也惊为天人,于是借鉴了很多梗融会贯通在克苏鲁故事里。比如让人发疯的禁书The King in Yellow变成了死灵之书Necronomicon;比如第四篇The Yellow Sign里面,监视着叙事者,追问“你可曾见过黄色咒符”的守夜人化成一滩脓血,验尸的医生表示这人死去至少好几个月了,这个梗也被洛夫克拉夫特改头换面成The Thing on the Doorstep里意识清醒地被锁在腐烂死尸中、忧伤溶化在基友门前的爱德华•德比。

第五集,在Reggie关于黑星、黄王和时间轮回的一番话【黑星升起,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在梦里见过你。你现在在卡尔科萨与我一起。他看见了你。时间是个圆圈】之后,黄衣之王忽然间在各类评论中人气飙升,甚至有克苏鲁粉讨论起本片会不会笔锋一转搞成supernatural,两位真探会不会转型代理灵界事务。你们脑洞大的可以召唤旧日支配者了拜托。查理在第三集不是说过?有个地方叫做卡尔科萨,是有钱人举行邪教仪式、献祭女人和儿童的。而且信众Reggie和Dora背后也有着”黄色标记“。非常有可能,这位杀人如麻的黄衣之王只是某个头壳坏掉有钱人的代号,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片尾出现的tuttle。但是,在意识到剧集和克苏鲁的关联之后,好像突然找到了Rust那段关于提线玩偶评论的出处。

“德尔和帕波第曾阅读过《死灵之书》也看到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根据《死灵之书》所画下的那噩梦般的图案。当我提到远古之物时,他们肯定会知道。神话中声称它们出于一个玩笑、或是错误而创造出了所有的地球生物。”

from 洛夫克拉夫特《疯狂山脉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

洛夫克拉夫特的世界里对于人类的藐视可见一斑。这位来自星星的男人认为人的价值与蝼蚁无异。在那些异形神明面前,人类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绝望地妄图固守住思想中最后一丝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平凡和正常的观念。而对于少部分拼命想一窥混沌诸神一鳞半爪的越界者们,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发疯这个永恒的结果。诸神的秘密得以被失智的狂人守住,然后新的越界者再次出现,时间又将陷入一个衔尾蛇般的轮回怪圈。正如Rust一边玩儿易拉罐小人一边说的,“这个维度外的一切都是永恒,永恒俯视我们,我们看到的是天球,而他们”【指指头顶青天】”看我们只是一个平面的圆圈“。

仅仅第五集,我们还不知道Rust和小马最后到底看到了什么。但2012年Rust的精神状态其实无限接近于那些不小心碰触到宇宙本质的克苏鲁重症患者。他追寻凶手Yellow King的过程,延续了克苏鲁主角们无一例外沉迷于黄衣之王剧本/死灵之书/混沌知识的自毁之路。他和克苏鲁故事的主角们一样拥有丰富的知识,记忆力超群,但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所探究出的真相实在太过严酷,以至于累计数十年的常识和兢兢业业遵守的法则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他意识到了人心无可名状的神秘与恐怖,对于命运的必然性产生无与伦比的悲观,从此变成一个混吃等死的虚无主义者。

Rust说:人生如梦,总有一只怪物在最后等着你。虽然我们肯定的是这只怪物不会是结合了章鱼和蜘蛛特征的异形,但造就了2012年两眼空洞Rust的,是和远古众神一样深深根植于人类模糊本性深处的黑暗。

PS. 第五集片尾曲ELI的歌词, Eli, you can't tell left from right; Eli, your eyes are black and white, 让我想起了混沌之神阿萨托斯⋯⋯
PPS. 说到底编剧也没解释为啥这个教的教徒见人就说I know you,还有rust为啥叫priest?

 4 ) 有始有终的诚意典范(剧透注意)

一向不喜欢冷硬派,不喜欢冷硬侦探去戒酒会刷时髦值的一贯特色,也不喜欢他们唧唧歪歪的愤世嫉俗言论,这些言论能让很多人找到共鸣,但我从来不是其受众群,因为我想看破案。TD从海报到基调,再到嗜酒的Rust絮叨着的那套虚无主义,真是活脱脱的冷硬范儿,但是侦探们真的在认真破案,追寻线索的每一步都很让人信服——这点很像谋杀前两季,踏踏实实靠着每一次看似无聊或者信息寥寥的家访找到线索,线索不一定让他们离真相更近,有时甚至走了一条更迂回的路,但都奠定了下一步行动的基础,或者作为伏笔在后期出现,而最后真相的水落石出,也是靠这一块块拼图,一步步调查出的线索得出,没有偶然,一切都靠侦探的慧眼和行动力。

任何侦探作品能做到这点就算得上有始有终了。TD的开篇给我惊喜不小,但有点担心编剧会不会玩脱或者无法自圆其说。一季破一个案,案情铺陈太大,说不定就会像谋杀第三季那样烂尾——所有的“正经”线索都没有指向答案,主角在最后一集靠一个无关线索biaji一下发现了真相。

好在HBO不但把持住了哔格,也把持住了案情走向。我们跟着主角,从被害者联想到失踪女孩,从而找到第一件重要证物——carcosa的手编藤架,调查自此进入正轨;

从被害者身份出发,找到了大农场和ex(支线:调查死者拿到的教会传单,在教堂找到神秘符号→调查教会,绿耳怪第一次被提到,在当时看来是条死路,但确实是条真线索),无收获;

主角另辟蹊径,找到了凶手的另一个受害人,调查死者身前关系,男朋友勒杜浮出水面,勒杜与DoraLange的ex曾是狱友,头号嫌犯确定;

勒杜是个cook,主角们用自己的办法突破层层关系网找到了人,两个嫌犯均死亡,案件看似告破;

7年后某犯人告诉主角,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并且说出了yellow king等细节,案件重启;

回访抛尸现场、案件关系人、失踪女孩的学校,发现更多手编藤架,教会支线变成主线,牧师提供教会学校的重要情报,首次提到思源计划;

侦查过程屡屡受阻,思源计划负责人塔图尔的嫌疑越来越大;受害者、勒杜的兄弟、学校学生均提到了伤疤男,动物面具等细节出现,与塔图尔家乡风俗相符,飓风后藤架的数量也证明了罪行还在继续;

塔图尔家中找到了罪案录影带,确定了其是cult之一,该人不久死亡,此线断;

寻访曾经的女佣得知了伤疤男的身份,案发现场照片推断出其油漆工的职业(与绿耳怪呼应),根据缴税记录和营业执照找到凶手。

不难看出,破案的这条线一方面很扎实,得出结论的过程经得起推敲,演绎推理的度把握得正好,没有太无趣,也没有过于神奇,大多数时候都在拿证据说话,看来严谨作风的警察和蹦蹦跳跳的侦探就是不一样。当然,其中也有灵感迸现的时刻,比如Rust在教会线陷入泥潭后彻夜搜到了另一个受害人,这才真实反映出了好侦探的本质——勤恳调查+适当的发散思维。

这是TD带给我的惊喜之一:剧情严谨,而且没有罗里吧嗦凶手的动机凶手的悲惨童年凶手的心理状态,鼓掌。

第二重惊喜来自于角色塑造——Woody最近演了太多的疯子,比如耳熟能详的黑密曲,当我发现在这对搭档里他演了“正常”的那个后,有点意外。Rust和Marty是双男主模式里经典的互补型,一个社交达人,一个孤僻怪胎。Marty像所有时期的典型“好男人”一样,体面地生活,理直气壮地做着其他体面人士会做的一切,比如出轨,并且为自己找理由;Rust看起来颓废又怪异,唠叨着谁都不懂的东西,直觉敏锐的天才却被众人视作怪胎,尽管他三观正且责任感强。这个组合里外互补,每个人都有点问题,并且是对方无法理解的人格/生活问题,我知道这种组合会被slashfan视作心头好,官方也渐渐默许了partnership的温情走向,但让我最满意的始终是——Marty的角色非常现实,非常饱满。

各种剧集里不止一个乖僻天才,他们通常痛恨社交、嘴巴毒、不在乎别人、干什么都不讨喜。Matthew把Rust演绎得很棒,但现在这种“sociopath”类的角色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反倒让我觉得要把普通直男塑造好,比塑造freak难得多。Marty是个相当立体的角色,其生活方式和态度代表了一大堆直男(当然是直男中还算有良心的一部分):工作顺利人缘好,红旗彩旗都不倒,并且他像所有出轨的直男一样,善于为自己找背叛妻子的理由,很典型的做法,就是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我工作压力大,你还不理解我,不是我变了,是你变了”,似乎说多了就成了事实。他当然不是坏人,但却像大多数男人一样,占有欲强、善妒、受不了指责。Marty所经历的中年危机比我看过的任何一段中年危机都有力度,不作不死,但还是忍不住作,生活不可能那么正常,每个“正常”人都有自己的黑历史,而Marty就是个典型的代表。

第三个惊喜来源于叙事。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插叙和平行剪辑的风格像极了致命魔术。TD里的非线性叙事并不旨在体现哔格,和致命魔术里一样,它控制着剧情的节奏,以及最关键的:人物动机和悬念。

前6集,纵向上表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大家好奇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主角们如何走到今天这步;横向上是Marty和Rust的POV交替剪辑,让大家了解他们那时那刻的想法、此时此刻的疑问。而统和这些的则是一个新案件,询问人三缄其口的样子也是一个悬念——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问Rust和Marty?为什么对两人的态度不同?是他们抓错了人?难道Rust真是幕后黑手?

这种叙事的好处就是由镜头决定时间切割点,得以把平铺直叙的调查和高潮迭起的动作场景安排在必要的时刻展现;由第三方询问引导话题,得以在案情和家庭私事间无缝转换,并且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那时或现在的心理活动,体现角色的成长和改变、他们之间的分歧或默契所在,甚至能制造出喜剧效果,比如串供那一场。

交替剪辑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如今未曾见面的双男主之间的张力和火花越来越足,每集都更足一点,让观众格外期待真正重逢时的爆发,后两集不负众望,线索汇集,角色摊牌,剩下的就是并肩战斗了。经典的追逐动作场景,一个是第四集最后Rust专家难度的单机视频攻略,另一个就是最后一集cult总部的较量,像是在温吞水里扔进一粒泡腾片,憋了几集的劲儿一块儿爆发。

案件质量高,角色塑造好,叙事角度碉,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探最厉害的三个点,如今大多数罪案剧都做不到这个了,它们只能在苦情侦探和重口案发现场里选一个,要是艺术指导给力就谢天谢地了,比如汉尼拔这种。可惜,汉尼拔里不破案,光补脑。真探拍出了汉尼拔本该拍出的水平,如沉默的羔羊一般,破案线扎扎实实地行进着,同时具备有时炫极,有时意味深长的镜头,第四集7分钟的长镜头足以显示其诚意,布景和艺术指导美妙但又不夸张,一切都是刚刚好。

没想到的是,它居然是个温情结局,着实让人感慨海报上的白黑西部风真是大骗子。镜头掠过善与恶的决战之地,沿着时间线回溯,案发小屋、制冰据点、运河、田野、布道场、学校、把他们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的那棵树——一切始于此,一切终结于此,Rust和Marty会回归一切发生前的正常生活,因为时间并不是个无休无止的循环,他们跳了出来,债已偿清,无需回头,因为人生有伴。

真是相当有诚意的剧集,期待第二季的双女主。

======
ps. 看到一篇观察入微细思恐的分析:http://www.douban.com/note/337958782/
这个设定很有道理啊!

 5 ) 《真探》剧情脉络梳理

说实话,不喜欢这电视剧,因为喜欢悬疑推理类的故事片搜到这电视剧的,看豆瓣评分超过9就下载下来看了,带着倦容睡意看完的,完全不像以前的看的侦探片节奏紧凑明快。这完全是个话痨片,不停的说话。。。。所以看完也没太记住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查案的逻辑过程,到豆瓣来看看高手的脉络梳理吧,没找到,发现很多豆友评价电视剧怎么怎么好的方面都不是我在意的,我最在意的是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在其他网站看到一个脉络梳理,好像豆瓣没有,就转过来吧,作者不详,原始作者有意见的话发站内信我吧,分割线以下是转载类容:
----------------------------------------------------------------------------------
建议大家看讨论区的图文版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748120/discussion/57251968/
  
  前提:看完第一遍后,大概懂了,但对出现的众多人名,家族名完全记不住,逻辑也不太顺,翻遍豆瓣影评也没找到有内容全梳理的文章,于是趁着清明节(我会告诉你有个晚上做笔记到夜里三点战战兢兢爬上床嘛)看了第二遍,边看边记,记了有十几页纸(顿时觉得剧组真的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的笔记该有多厚啊),总算把剧情理通了,也遗留一些问题,会写在最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
  
  
  一. 坏Boss团-三大家族
  1, 塔特尔家族:山姆.塔特尔(人渣一号拥有众多儿子孙子还乱伦)、其儿子比利.李. 塔特尔(牧师,市内公益活动负责人,思源计划倡导者,就是拉斯特从他家搜出恐怖录影带)、比利.李. 塔特尔的堂兄弟埃德温. 塔特尔(州长,州参议员)
  
  2, 勒杜家族:雷吉.勒杜(被马蒂一枪爆头的那个恋童癖);其表亲德沃尔.勒杜(手榴弹炸死的那个胖子);他们除了参与邪教之外,还与摩托车黑帮团体合作制毒品,这也导致他们被警官拉斯特找上门来。
  
  3, 柴尔德里斯家族:泰德.柴尔德里斯(90年失踪的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失踪时母亲上报,泰德是治安官);比利. 柴尔德里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主要负责整个沿海地区学校、教区装修,就是最后一集被疤脸男绑在小屋里那个老头);
  最后一位,疤脸男-威廉. 柴尔德里斯,比利的儿子,塔特尔家族中山姆.塔特尔的外孙,他的脸是小时候被父亲烧的,有恋童癖,心狠手辣,就是拉斯特所说的一种“非典型神经病-将身体上的肉欲依附在社会所不容的幻想和实践中(恋童杀戮强奸)”,一个“十足的疯子。
  总结:这些家族生活在路易斯安那州伊拉斯附近,他们信仰的教义是桑泰里厄教(非洲一宗教)和伏都教(百度百科伏都教,又译“巫毒教”,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的融合。他们崇尚沼泽文化,崇拜恶魔,拿女人和儿童献祭,同时他们大部分还都是恋童癖。
  
  塔特尔家族就是成立塔特尔教会,成立基金会,建造宗教学校。把装修学校教堂的活给柴尔德里斯家族做,然后他们一起在晚上带着动物面具(老人们都带了,三个年轻人威廉,德沃尔,雷吉就没带),拍照、猥亵教堂学校里的小孩(一宗罪),抓女人,小孩到树林石头阵里来杀害祭奠(二宗罪),再凭借家族势力来掩盖丑恶行径,如成特警队、特别小组把案子控制(三宗罪),也有可能那些残害动物,亵渎坟墓的事也是他们干的,因为他们崇尚恶魔呀。
  
  能叫上名字的坏人有这几个,当然肯定家族里还有别人参与,比如马蒂找到的山姆.塔特尔的黑人女佣,人老了脑子糊涂了,但她还是说“你也知道卡寇莎?庆祝!死亡不是终点!”这句话明显是邪教聚合杀戮时说的口号,说明女佣也参与了。总之,很多人参与,poor kids。
  
  
  二. 正义英雄
  1. 拉斯特:在阿拉斯加州长大,1989年前在休斯敦劫案组。后来女儿出了事,调到扫毒组。拉斯特看到一个罪犯对女儿注射冰毒,忍不住射杀了他,免于牢狱,但被要求做卧底,1993年射杀三个贩毒的,自己也身中三枪,被送到精神病院呆了4个月。当局为了补偿他,于1994年调他到路易斯安那州(本故事发生所在地)成为一名州属刑事调查员。
  有睡不着,做噩梦,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可怜的人儿。
  1995年破了朵拉.兰案之后,2002年帮忙审问抢劫杀人犯盖伊.伦纳德.弗朗西斯时,犯人说真凶仍逍遥法外,还在杀人。犯人被邪教威胁后自杀,拉斯特觉得不对头,开始重新办案。因为马蒂老婆和他的事(咳咳)与马蒂关系破裂,回到阿拉斯加钓了8年鱼。查尔湖案发生,拉斯特想要回来“彻底解决这件事”,就于2010年回到路易斯安那州,自己偷偷调查,后来被州警怀疑,也觉得自己调查资源不够,重新联系马蒂,两人一起办案。
  有志有谋有勇有情,堪称“四有中年典范”
  
  2. 马蒂:会做事,会做人,有强大的怜悯心,但也有缺点(花心不忠撒谎忽视家庭等等。。)
  出轨两次,第一次被原谅,2002年离婚。然后遇到一个案子,一个混蛋想把孩子放进微波炉烤干,决定再也不想看到这种丧尽天良之事,于是辞职,开了10年私家侦探所。于2012年和拉斯特接上头,和好如初,继续办案。
  
  
  三. 受害者(按时间顺序)
  1.特里.古德瑞(对拉斯特警官说再不走我就要伤害你的潦倒老人)的儿子桑尼在一所塔特尔学校读书,失踪;1985年罗伯特.杜曼的儿子失踪;88年牧羊人之家(塔特尔学校开办的幼儿园)里的小男孩托比.伯莱尔,其长大后成了一名男妓,“我把那些想成一场梦”
  
  2.玛丽.方特诺特,女,1990年10岁时失踪。是拉斯特和马蒂调查朵拉兰案件时寻访社区时得到的一个信息。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玛丽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玛丽又成为其中的学生。玛丽经常在叔叔家玩,被邪教某个人渣看上,拐走(证据是叔叔家玩具房有树枝王冠),生祭(恐怖录像里就是她)。玛丽的母亲发现女儿失踪后,提出报告,但当地治安官泰德.柴尔德里斯(邪教一员)说女孩的妈妈卖淫吸毒,说他认识女孩爸爸,知道女孩跟爸爸走了,女孩妈妈就没再管和男人私奔了,其他人也没再管。
  
  同年12月,一个小姑娘被绿耳朵面怪追到树林里,幸运逃脱,那个绿耳朵怪就是戴着面具的疤脸男。
  
  3.莉安.奥利弗。女,1992年22岁被杀害。学校-光明之路,男朋友是雷吉.勒杜,91年离家出走与雷吉私奔,进入邪教,被杀害祭奠恶魔。拉斯特也是查本州以往大量的死亡照片发现莉安的死亡样子同朵拉的很像,进而查出其男朋友雷吉。州警当时办理时说其是溺水身亡,将此案糊弄过去。
  
  4.朵拉.兰,女,1995年28岁死亡,死亡地点伊拉斯附近的甘蔗田。就是这个带着鹿角,蒙着眼睛,背后有撒旦标志的尸体带着我们进入故事。父亲出车祸死了,朵拉在西班牙湖附近的妓院做妓女,人不错,平常会去一个步道团体-基督之友教会,听奋兴牧师的宣讲。朵拉的前夫查理.兰因为伪造支票进入监狱,查理的室友是疯子雷吉.勒杜(因为制造冰毒摇头丸入狱,以前还因强奸12岁小女孩但因为证词不足被释放(个人渣))。在监狱里查理就给雷吉看朵拉的照片,雷吉假释后,就让疤脸男威廉去基督之友教会找到了朵拉,被教会的一些人看到。朵拉加入了邪教,被洗脑。跟朋友们说起自己加入了一个教堂,要当修女,并在日记本上写下“我闭上眼睛,看到身穿黄袍的国王正穿越森林“。最后自己成为祭品,先吃下冰毒、致幻剂,接着被捆绑,用刀折磨,强奸,勒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朵拉妈妈家有一张朵拉小时候被一群带着动物面具骑着马的人围着的照片,所谓“惭愧星期二”的狂欢节现场照片,说明朵拉小时候就可能受到了这方面的熏陶,所以长大更容易被拉入邪教。
  
  5.凯里.瑞德(被拉斯特和马蒂从森林里救出的小女孩)和已经死亡的小男孩(95年1月被劫走)。凯里.瑞德虽然长大了,精神也崩溃了,但还是对拉斯特警官说出了“带疤的男人最可怕,大块头“这一重要线索。
  
  6.斯蒂芬妮.L.科迪士,女,2010年18岁死亡,查尔湖案。正是此案将拉斯特和马蒂重新聚集。
  
  总结:受害者很多(1)拉斯特说州里失踪人员,沿河区域是其它地区的两倍,而沿河区域正是柴尔德里斯家族维修公司拥有大量工作合同的地方。(2)最后一集,疤脸男家附近土地里挖出大量人类骨骼(3)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之后,肯纳艺术家一直看到各种棍子达成的东西即王冠,并拍了照片,拉斯特警官推测飓风使很多人要么失踪要么离开,警察也不在,邪教因此快活了好一阵。
  
  
  四. 关于邪教:
  卡寇莎:就是最后那个石头阵“在这里飞升“
  王冠-恶魔网:由玫瑰刺、嫩藤条,柳条编制的,非洲土著习俗,
  螺旋符号
  光明之路学校:塔特尔家族曾资助一所幼儿园叫牧羊人之家,男妓托比.伯莱尔和失踪小女孩玛丽.方特诺特就在那里呆过。1988年,牧羊人之家被指控猥亵儿童被迫关闭,两年后,更名为光明之路学院在鹈鹕岛重新开张,莉安.奥利弗是其中学生
  
  我的问题:
  
  1.悬赏广告牌上的“who killed me“里的14岁的stacy gerhart.
  是怎么回事?我查了百度,没有这个案例。难道她也是邪教的受害者,那拉斯特警官应该把她案卷翻出查受害的样子等之类的呀,若是失踪,那就还不能确定是“killed”呀,总之,这个广告牌的意义是什么?
  
  2.关于铝、灰和精神病之间的联系?
  
  3.这个邪教到底谁是头?大人物们根本不愿意疤脸男把尸体放到甘蔗田里让大家知晓,疤脸男还放了两次,造成两次公众轰动,意义在哪里?威慑?自己想死了?还是像拉斯特推测的炫耀?按辈分,疤脸男是大人物们的孙子,侄子,儿子,一词概之-就是大人物的晚辈,可以做邪教头吗?还是不看辈分,看修为?
  
  4.火烧毁的教堂上有画的恶魔像,朵拉尸体后也有用蓝色树脂画的螺旋符号,作为一个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lz表示完全可以测出成分来源,进而对比找出厂商等呀,不过95年是有点早(lz说话不腰疼忽略忽略)
  
  5.细心的豆友发现杀害三个亲生孩子的母亲“沼泽地的美狄亚“夏尔曼.布德罗也是光明之路的学生,我查了百度,没发现事件缘由,并且杀害自己孩子同光明之路邪教杀害别人孩子又如何联系,请高人解释这一情况。
  
  6.疤脸男最后一集对姐姐(不知怎么称呼先暂定啊)说“自从我留下印记已好几个星期了,他们去看了吗“什么印记,查尔湖案是2010年的事,此时已到2012年。
  
  7. 我看马修•麦康瑞在奥斯卡最佳影帝获奖词中说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上帝,他是个基督徒。此片中他却饰演一个完全不相信耶稣的虚无主义者,完全同内心抵触,却演的那么棒!赞
  
  未完待续,有空可将两位伟大警官的破按顺序梳理一下。
  欢迎大家指教讨论!
  感谢这部伟大的作品!

 6 ) 试播集剧本摘要

2010年写的早期版本,为懒得看53页原稿的朋友们列出主要区别以及一些依然可供参考的信息,一窥编剧Nic Pizzolatto的脑内:

1.原故事背景为阿肯色斯州(<-杰夫尼克尔斯的地盘嘛...),案件发生于1990年,当前询问时间是2010年5月,两段访问没写具体日期,询问者始终没有出镜,也没有录入问题,能听到的仅仅是两人如何回答问题。描述过去事件时大量覆盖现在人物的旁白进行解释和点评,幸好现在剧中没用那么多旁白。

2.Marty现时点56岁,领退休金退职后开办私人侦探社,穿得体面暗示赚得不错,现在为浓密的灰发,板寸,过去为深色头发,高大魁梧。Rust现51岁,职业不明,形象描述得跟目前剧中一模一样,过去描述为块头比Marty小,深色头发,沧桑的帅哥。两人的性格和现在拍出来的完全一样,台词改动不多。最初制作方给马修麦康纳送剧本是希望他演Marty Hart的,你们参考剧本感受一下。

3.Marty是土生土长的阿肯色斯州人,阿肯色斯大学本科毕业后从警。自述“我一直是运动员,不喜欢坐办公室”所以选择警察的职业甚至退职后也坐不住。猜测是体育生。从现在第一集里和老运动员的对话看,应该设定也还是体育生。

4.Marty大二时认识当时为大一的Maggie,婚姻维持了25年,后14年和Rust搭档(we were married for twenty-five years. And for the last fourteen I worked with Rust Cohle.)。

5.Marty右手无名指始终戴着大学的校戒。

6.Rust调职过来前在路易斯安那州、再之前在德克萨斯州做警察,家庭背景没有提,工作经历、婚姻和女儿的情况和目前剧中讲的一样,丧女时年龄为26岁。阿肯色斯州的地区检察官助手来盘问他,怀疑他是内务调查部门派来的卧底要找现任地检的茬,Rust表示自己没有任何其他意图,纯粹想来办凶杀案。

7.原剧本里Rust的绰号是The Banker(银行家),原因也是那个大本子。现在改动的原因想必是找了马修就得设定德州生活背景、然后就把绰号也双关了一下Tax/Tex吧。

8.Rust的别名Crash是Crash Test Dummy之略,就是撞车测试时用的假人模型。
SALTER: They call you that because you bust things up?
COHLE: It was a joke with the ITTF. Short for Crash Test Dummy.

9.原剧本里Rust住在阿肯色斯西北部的彩虹公寓(RAINBOW APARTMENTS),描述为荒野中孤伶伶的一排砖房,格局跟汽车旅馆差不多。

10. 原剧本里Rust手臂上的纹身是“火焰和骰子”。

11.1990年的案发日期为3月5日,即Rust女儿的生日(拍出来的是1月5日)。早期剧本中被害女子背部多了一双黏上去的深色鸟类翅膀,少了遮眼布和背上的印记,号称天使遇害事件。也没有5年前小姑娘失踪这条线。

12.原剧本里主角登场次序:现在的Marty回忆Rust的情况→过去的两人初登场,场面即为Rust第一次来吃饭,小马一开门看到对方已经喝醉了→现在的Rust回忆当年那件大案→过去的两人奔赴案发现场。顺便说揪领带,至少这版剧本里是没有的,写的是:Hart puts a hand on his shoulder, takes the flowers and leads Cohle in.

13.我不知道揪领带是谁的主意(←这么纠结一个被剪掉的画面真的有必要吗)但我知道Rust的自我介绍本来仅仅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自认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句话是马修麦康纳加上去的,访谈里有说。

14.这版剧本里自我介绍完后Rust还对小马说“你有兴趣的话我待会儿借你两本叔本华看看”,我觉得小马要疯掉了……

乐意看53页原稿的朋友,戳:
http://zh.scribd.com/doc/202188298/True-Detective-Pilot-by-Nic-Pizzolatto

 短评

竟低于预期,没传说中那么好。从双主角多层次的表演、对观众起到绝佳诱引作用的配乐到精致无死角的画面,都让“电影感”在一部剧里发挥到超越多数电影的程度。但故事缺少了实打实的东西,着重腔调,风韵有余扣人不足,最后甚有装逼嫌疑的文末升华。惊艳,但远不足称神。

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看了四集以后,我确定,像<真探>这样不主打噱头不主打男色女色不主打卖萌卖腐卖肉不主打大场面不主打多角恋而以慢却后劲十足的叙事方式和冷峻的氛围还有主角的化学反应为主打的良心剧,真的应该多一点

7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力荐

马修帅到吐血,案情慢到吐血,用半辈子来查一个案子真是要把人怄到内伤的节奏,这剧不给Netflix发行实在天良丧尽!!!!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由本格悬疑渐次展开为人物志,调性题材都像十二宫,叙事平缓却暗潮汹涌,细节堪寻味;马修伍迪两位戏精,表演能放也能收;摄影运镜完全是电影规格;节奏虽慢但不磨人,每个场景信息分配都满格,一集迅速坠入情境,案情悬念与莫测的拍档关系则构成了双重推理。Rust是基督再临,导演是变故事为意境的高手。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电影水准的高级剧,台词酷到没朋友,俩男主角之间的火花比案子精彩多了

16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在电影越来越像命题作文,美剧越来越流水线的情况下,《真探》有着自己独特的纹理,只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滴水不漏的故事,整部剧的三幕式结构完全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人物的对白写的聪明极了,双雄最后都划出一道魅力十足的人物弧光。这种剧就像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难以复制。★★★★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纸牌屋那根本就不叫事儿了

19分钟前
  • 米四张儿
  • 推荐

《神探夏洛克》跟这个比起来就变得好幼稚。。

22分钟前
  • 海洋之 婧
  • 力荐

后劲太TM足了,越回味越上瘾。

2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一部480分钟的电影,两个孤独男人的半生。兼备剧集的细节空间与电影的镜头语言,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幽暗尽头寻光。牵扯人心的并非追捕真凶,而是两人与时间的搏斗,以及对自我的重建。

24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在Matthew McConaughey 身边,Woody Harrelson都显得正常无比

25分钟前
  • Z
  • 推荐

导演你确定你拍的是小银幕啊喂!片头黄暴宗教爱国SM一个不少,配乐鼓点洗脑,节奏慢的刚刚好。两位叔的假发和演技一样闪闪发光。明知看的是春番还是想颁奖给这剧怎么办……唯一想吐槽的是,看见鹿角出现的时候,没人考虑过要查查受害人有没有内脏失踪的么?可能已经被汉尼拔博士拿去炒肝了啊!!!

27分钟前
  • ANNA
  • 力荐

我问苍天,这剧为什么这么屌?

30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力荐

这就是被神夏脑残粉黑惨的剧啊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样子啊,打个五星再看好了(。【——真爱———看前与看完的分割线———如探———】哈哈哈哈看完真探结局的我好像不记得自己听说过有部剧叫神探夏洛克了!!等等....什么,你确定夏洛克是神探?!

35分钟前
  • 9C拜卡搞学习
  • 力荐

德州素以三大特产全世界闻名:扒鸡,扑克,马修·麦康纳。

3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纸牌屋》《权利的游戏》再好看也是上乘的通俗文学,《真探》则已然是严肃文学了,它的行文之慎重,笔力之内敛,叹为观止

38分钟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第一集,嗯,第二集,哦,第三集,卧槽!第四集,WTF!第五集,Amazing!第六集,OMG!第七集,WOW!第八集,ToT.

43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好处不多说了 noir 南方 克苏鲁 哥特 这几个主题凑到一处 再将探案的务实交织于务虚气氛当中 想不好看都难 一季一个案子 两个主角 在路上式的探案节奏 即使拍成三部曲式电影也并无违和感 那个六分钟长镜头未来或可称为模糊电影与剧集界限的里程碑 可惜反派渲染稍有不足 长镜头若放在最后来用 或可更好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2014,HBO献上两位迷人的马脸男主角,祝您马年行大运!

50分钟前
  • 香蕉豆丁
  • 力荐

哈里森抱着个粉红色的大杯子吸着吸管等病床的马修醒过来,马修说Are you watching me sleeping,两人咕哝了一阵以互竖中指结束,我深切地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叫#真爱#。以及这片之于我也是真爱。

53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