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

HD

主演:廖凡,宋佳,蒋雯丽,金士杰,宋洋,黄觉,麦迪娜,张傲月,马君,陈观泰,熊欣欣,戴立忍,裘继戎,李博,邹家豪,卡丽娜,赵贵祥,李春遂,张蒙生,彭志,刘洪林,王宝山,刘子威,陈韦然,赵峥,李桂生,薄冰,谢勇,尚言生,杨晓波,刘妙,艾琳,刘新义,安东·夏波瓦洛,李一明,李光复,闫长海,杜月,高肖雅,鲁冠廷,柳青伶,崔陆萌,王星凯,冯启龙,任思扬,秦伯坤,赵英龙,徐悦,陈大成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师父 剧照 NO.1师父 剧照 NO.2师父 剧照 NO.3师父 剧照 NO.4师父 剧照 NO.5师父 剧照 NO.6师父 剧照 NO.13师父 剧照 NO.14师父 剧照 NO.15师父 剧照 NO.16师父 剧照 NO.17师父 剧照 NO.18师父 剧照 NO.19师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师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民国年间南派咏春传人陈识(廖凡 饰)来到天津,结识了天津武术泰斗郑山傲(金士杰 饰),为在武术界开馆立足,郑山傲建议陈识用教徒弟踢馆的传统方式达成目的。几经周折,陈识娶了一名天津绝色女子赵国卉(宋佳 饰)为妻,还收下了本地青年耿良辰(宋洋 饰)为徒代其踢馆,夫妻二人暂居 在贫民窟,防被踢馆的仇家前来寻仇。陈识与妻子原本看不上好斗好色的耿良辰,但接触后也发觉了耿良辰的可取之处。但随着第八家武馆邹馆长(蒋雯丽 饰)和军界人士林希文(黄觉 饰)的介入,天津武术界面临着一场巨变,靠武术复兴家业的愿望、对妻子的爱意,以及作为师父的责任,让陈识陷入了两难之境。无痕卡戴珊家族嘿,蠢贼推倒柏林墙致命群蜂雷普利世界奇妙物语 2009秋之特别篇冰裂实习医生格蕾 第九季猎杀天眼人生真美丽2010父辈的荣耀黑暗之夜1983庄园夫人风信子儒侠北极大冒险(国语版)金发男郎永不放弃2015堕入地球的间谍阿尔法狗东北不冷列奥纳多扁担·姑娘初遇在光年之外美丽夜女郎尸家重地街头法律第一季诅咒2023爱要往哪走反贪风暴2(粤语版)长寿商会嘿咻卡催眠裁决

 长篇影评

 1 ) 有武,有侠,不是武侠。

师父,师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父这个词,自古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别一番的意义和分量。甚至在古代,乃至到民国时期,遵循着旧时规则的门派里,师父对徒弟有着生杀大权。一如陈识所说,拜了师,学了拳,他将视我如神。
做学徒第一步,就往往是先从学如何侍候师父做起。先做人,后学艺。身为师父,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艺”或“技”,更是“人生”。

旧时的师门,相当于是一个人的第二出身。代表着这个人个人所负之能,代表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更代表着他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地位和身后的人脉,关系网络。

所以,念起师父两字来,总是沉甸甸的。电影里,师父的师父对他说,你是这个门派全部的未来。所以,他便下了可以为之付出所有的心。师命难违,这里面除了道德和规矩,更多的是早已养成的潜意识的遵循和服从。从小被师父教导大的人生,师父的观念往往造就了徒弟的三观,一代传一代,就成了门派的文化。

咏春的文化我不甚了解,但就从电影里看来。传拳为秘,真传不过两人。求精不求多。陈识求的是扬名,但是却不会真传。所以他只要一个真正的徒弟,一个可以替他扬名的徒弟,一个注定被牺牲的徒弟。

他说,好在是个小人,不可惜。

人总是这样,最开始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的心是硬的。总以为自己的信念永远不会变。总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计划中,总以为只要自己做得出,就有想要的结果。总以为……

太多的总以为,最后换来的往往只是世事难料,无力回天。

师徒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情谊。史上虎毒食子的父母尚且有,何况冷心冷面的师父。然而,陈识终究做不到,他还有追求,他还惜才,他有着坚定设局的心却毕竟是初次设局。他坚定,却不老练。狠心,却不冷血。因为,他还是个真正的武人。

师父这部片子,有着写实的粗犷画风,一拳一刀,实实在在。但风格却又极其的写意,泼墨而画,意所至,情所至。
徐皓峰,拍的是武,讲的是侠。但这部电影却不能称之为武侠。徐皓峰的武与侠,是割裂着的。现实中的武人,带着名,带着利,带着摆不脱的规矩和枷锁,求生,求死,求义。导演在他们的故事中,放了一个侠在武馆的顶头上,具体却表现在底层的脚行中。反差的讽刺着现实。

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武与侠的相离相吸,才是完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真正的坏人,也没有真正的好人。林希文杀了耿良辰,却也是剧中唯一一个读懂他的人。陈识把耿良辰送上了绝路,但最终用难以压下的不甘为他复了仇。邹馆长机关算尽,也终究只是个遗孀的苦与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得不到,舍不掉,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林希文不是必须要杀耿良辰,但是耿良辰却必须死。他打破了规矩,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成了军界势力侵入武行的一个障碍。人算不如天算,陈识步步为营,计划周密,却没算到时迁事移,天下大势。
他愤恨,不仅仅是因为耿良辰死了,他怀了几分愧疚。更是因为,耿良辰死的毫无价值。他心中的,是不甘。他不甘自己的一盘棋,就这样收尾,成了别人更大棋盘中的棋子,成了一场笑话。

倘若不是有林希文的介入,按照陈识和郑老头的谋划来,耿良辰会在他眼里死的是应该而值得。或许,他会有几分惋惜这个大才,却不会升起愧疚与愤恨。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在时代变迁的面前,个人的谋划,或者一个门派,甚至是一个行业的谋划,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在这场对峙中,武馆输的毫无悬念,甚至是主动让步退出。侠是种精神,名和利却是切身关系到吃饭喝水赚钱的。没有物质基础,何谈精神?武馆行当中的种种规矩,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维护。挥着武的大旗,安慰得不到侠,做不到侠的自己。

林希文说,如果他活着,武行会有意思许多。可惜这样有意思的人,有骨气,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身上唯一体现着侠的武人,耿良辰,却必须死。一群鸭子可以啄死一只天鹅,这不需要道理,自然界自古如此。

徐皓峰,怀着侠的理念,写了一个现实的武的故事。赤裸裸血淋淋,却偏偏一刀一刀的分明。让观众没有余地去躲避,就像蜀山奇侠传里的血迹,翻开,就必然看到。

有侠的人,未必有武,武不是侠的必然条件。有武的人,未必有侠,有武又有侠,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影片的结尾,与侠无关。耿良辰已死,侠成了茶摊上口口相传的传说,成了埋藏在社会层次深处黯然的保留。
影片的结尾,是武的苍凉,大写的末路苍凉。邹馆长强撑着的气场,随着电影结束的倒计时,一秒强似一秒。每强一份,都愈加强烈的透露着苦苦支撑的外强中干。当她用刻意的稳操胜券的姿态,用刻意提高的声音,宣布咏春已绝的时候。我从这片段中,读懂了邹馆长所说的: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装装样子嘛。确然,她深有体会。

侠已逝,侠已隐;武已空,武已绝。

武侠只是梦。

 2 )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徐皓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规矩二字。但是有些年代,规矩已不再是规矩。军阀的介入,礼乐已崩,武林已逝······所谓的规矩都是有权有势人定的规矩,那些重要也不重要的规矩,和情义道义已经在一个取舍之间·······

       蛋糕早已瓜分完毕,新来者要想加入就必须付出代价。陈识就是这个新来者,这个闯入者·····但是不管陈识这样试图分一杯羹的外来者还是林希文这样觊觎大位的强权者都会被抹掉,因为他们永远斗不过即将到来的二战纷争动乱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什么都不是,什么也做不了·····

     不愧是金马的最佳动作片,手起刀落、干净狠辣、自成一派的写实招数,在冷兵器的交锋上算得上是经典。因为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身体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就没有余地了,生死就在一瞬间。咏春派有句话说的就是“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的瞬间,就已经见输赢了,不可能再碰第二次了,这时候就看谁能利用这个杠杆变出来杀招,谁的力量更大,转化更灵活。这是徐皓峰的原话,这是他这些动作创造的精华。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 这人离我两百米 我心念不强 再远 怕不能应验········· ” 宋佳不愧她影后的名头,旗袍加身,风韵诱人、眼神迷离·····乱世女子的挣扎矛盾深情,拿捏分寸感绝佳······徐皓峰真不愧是重度直男癌患者,总归有把女人当附属品的痕迹,陈识骗她、利用她,她还是那么爱他·······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结尾那场一气呵成的巷战,如今大屏幕上的武打电影,已难得能够欣赏到这种可以让人一口气可以看到爽的精妙武打,真是久违了啊·······

 3 ) 《师父》还原真实武侠,开启江湖新纪元

  徐皓峰开纪实武侠文学之先,他在文字间再现逝去文明。编剧武侠大片《一代宗师》,导演武侠电影作品,他在一招一式中还原武术诗意。钻研传统礼仪风度,考证古代社会结构,他追古问今,守文人风度,传武林情怀。徐浩峰导演以武侠小说家的身份成名,2011年开始担当导演,凭借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叙述方式在华语影坛初露头角。,2011年,其首执导演的古装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 2014年,徐浩峰凭借《一代宗师》荣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之后首次涉足商业电影,执导拍摄 “武林传奇”电影《师父》。该片改编自导演自己的获奖短篇小说作品,导演徐浩峰通过功夫切入,以武术传达人理,展现的是民国时代的社会结构,没落时代的真实风貌。

 《师父》讲述了一段民国时期咏春北上背景下的个人悲欢,重新拾起失传的武林遗事。它并未避讳触目惊心的利刃与鲜血,“刀背藏身”既有行走江湖的谨慎犹疑,也有闯荡江湖的坚忍算计,又有颠覆江湖的灵肉相博。

  《师父》相较于胡金铨徐克的雄壮浪漫,只有刀背藏身的真实。相较于徐导的·《倭寇的踪迹》故事更完整。武林绝学的传承和江湖的风云无常这一命题,从《一代宗师》中延续了下来,但本片的镜头语言则极其凝练,故事推进速度跟武打动作一样干净凌厉,毫不拖泥带水,让人目不暇接地走进那片武林。

 廖凡饰演的师父陈识化身一代咏春“武”神,一袭长衫,手持利刃,杀气外露的凛冽眼神完美展现宗师风骨,而“我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得按世上的规矩来“,其中无不透露着师父身处浮生乱世中却忠诚着对门派的坚持与对现实妥协的无奈,似人似神,难下评判。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这人离我两百米,我心念不强,再远,怕不能应验。”海报中的台词也预示了陈识与赵国卉这一对乱世男女由各取所需捆绑在一起到渐渐产生真情的乱世情爱,而如此如祷告如祈求的言语,让师娘的角色更增添几多风雨飘摇的无奈情愫。

  蒋雯丽饰演的邹馆长为“利“之化身,“老规矩,逃了就等于死了”,如此举重若轻对生死大局的面对,配合身着潇洒西式男装,气度璨然,在风云诡谲的武行之中,尽展刚柔并济“女中英豪”本色。

  “鲜肉武生”宋洋饰演的耿良辰深困“局”中难自拔,而“太顺理成章的事情,总有危险”,这样的言语让耿良辰在影片中的处境充满了疑云。海报中刀械相见,满目杀气,似乎也可以预见他在片中的坎坷命运。黄觉饰演的军阀林希文将“权”玩弄于鼓掌间,“我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一个有骨气的人,你徒弟是”,言语中透露着孤傲与霸气,却又夹杂着英雄惜英雄的百般无奈。

  “戏剧泰斗”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义”字当先,“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让郑山傲这个角色略显老骥伏枥的悲凉,以西装马甲搭配衬衫的典型民国造型出镜,手执一支雪茄,尽显历经世事的成熟与沧桑气态,却又浑身散发着世外高人的洒脱气质。

  片中的动作戏份量很足,庞杂中见精纯,包括师父的咏春和天津十八家武馆,花色不可谓不繁多,但徐皓峰给统一了风格,不管是惊险的八斩刀,诡异的乾坤日月刀,精巧的子午鸳鸯钺,凶犯的方天画戟,都以挟刀揉手的方式进行比拼,刀刀不离咽喉,险相环生,让人捏着冷汗看完全场。在讲究特效和3D的今天,《师父》或许不够华丽,不够精彩,有点儿跟不上时代,但是它是大时代的还原,是情义气节的还原,在一切都消失了的年代,它更接近于真实,还原了无可挑剔的老派动作戏。徐皓峰所秉承的武学信念与唯真唯信的一招一式,正在刷新观众对此的刻板印象,描画着充满变数的江湖新纪元。

 4 ) 江湖事,事过不问因由(涉徐浩峰作品涉剧透,慎入)

等了快两年,终于上了,满怀期待的入场,院场空空。也对,如果真的满场了,不合情理。 在徐浩峰的影评集《刀与星辰》中,可以看出徐浩峰对陈凯歌是有一定推崇的,认为陈凯歌是当代导演中有文化的。与之相对的就是没有文化的,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笑话,说的是那些年的文艺圈不像现在这么轻浮,谁的片子好看,谁的片子不好看都有公论,而片子拍的不好,只有一个评价,这个导演没文化。 《道士下山》的电影版期待了很久,虽然我很理解徐浩峰对陈凯歌的推崇,但是谁能想到《霸王别姬》和《无极》是一个导演拍的,所以在没看到预告片之前我还抱有一丝希望,但看完预告片,唉,让老婆自己去电影院吧,我不浪费这个票钱了。当年看一个访谈,说最早的《霸王别姬》是81年的岳华版,但反响不好。后来徐枫找陈凯歌拍电影版《霸王别姬》,陈凯歌不接,说功力不到。后来过了些年,陈凯歌说可以了,这才开始。读到以上这段文字是在看过《无极》之后,为此又刷了几遍无极,最后终于看明白了一些,其实《无极》还是写了些东西的,比如体制,思想等等,但都是一个点,一层皮,没有深入。而之后的几部电影更是流俗于表面,只是抓热点,而不去剖析背后的东西。再类比一个导演陆川。处女作《寻枪》其实是姜文的作品,应该是大家捧场,成名作《可可西里》其实是类型片,抓的点好,不是导演的功劳。到之后的《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九层妖塔》全都是抓眼球的路子,而片子本身都不堪入目,开始玩路子了。回到正题,陈凯歌毁了《道士下山》所以纵观一下拍摄前后,徐浩峰几乎没有露面,没露面就不用多说话,不然都不知道说什么。其实前后也说了一句,是好奇陈凯歌会拍成什么样,当然,没有然后了。多嘴一句,想起《三体》电影版拍摄,媒体访谈刘慈欣,怎么找一个网游公司拍片,不怕拍毁了。刘慈欣说,有的拍,总比没的拍好。想想当下《芈月传》的改编权,唉,一言难尽。 《倭寇的踪迹》如果剖去打斗场面,其实也是一部难得的好片,虽然台词不像一般电影一般流畅,表演略显生硬,但与电影要讲的故事,还算贴合,慢慢看,有味道。但加上打斗场面就完了,写小说可以硬一点,写实一点,但电影如果这么拍路子就错了。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电影里的文戏把小说里的留白意境拍出来了(今年的《刺客聂隐娘》类同,现在影人浮躁与网络小说一般,恨不得掰开揉碎让你明白,就是因为写不明白,拍不明白留白的意境),很难得,但文武脱节,文戏里的冷笑话放到武戏里就变成了一个大笑话。 《倭寇的踪迹》或许让徐浩峰明白了电影应该怎么拍,所以看《箭士柳白猿》的预告片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武戏变得好看了。可是左等不见上映,右等不见上映,想来是投资方对徐浩峰也没有信心,搁置吧。 到徐浩峰为《一代宗师》做编剧,跟墨镜王学习学习,算是出师了。再拿《镖门》练练手,赚个口碑,行了,可以自己玩了,陈凯歌自己玩蛋去吧~sayounala。 以上算是这个电影出品的背景资料。 《师父》出自徐浩峰短篇小说集《刀背藏身》开篇第一个故事。短篇小说,有多短?一本书不超过20万字,平均每个故事在3万字左右。三万字能讲一个故事?可以,只要作者有文化。对应的就是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但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复述电影或是小说的剧情了,捡能说的,说一说。 开武馆是有难度的,不是想开就开。这在很多电影里都有先例。从《倭寇的踪迹》到《叶问》到《一代宗师》到《镖门》都是如此。不是你功夫高,拳头硬就能开,玩规矩一样玩死你。《叶问》里叶问胜了,但事后洪爷来讲规矩,叶问就认为是为难自己,其实不是为难,而是难为。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入了一行就要守,不守,迟早出局。有了规矩,就有了变通,踢馆是个技术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伤了人情,门开得了,但开不下去。所以让徒弟去。电影里有一段没有明说,师父是不能认耿良辰这个徒弟的,只能说跟我学过,但我管不了。不能认这个徒弟,但也不能完全不认这个徒弟。不认徒弟是面子上不伤人情,认了徒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踢馆成功的事实,认不认是个面子上的事。 再说一下耿良辰的身份,脚夫。注意开头的时候就是,耿良辰初见师娘的那段,脚夫在拥挤的道路上拍打前方的汽车,再到后面后面脚行老大带人群殴耿良辰,可见其实脚夫还有有一个隐含的身份就是混混。脚夫,扛包,这种苦力活,车场码头在戏剧中也是打架斗殴的多发地带,他们其实都是有别于职业混混的类混混。而混混和武行是对立的。在徐浩峰的《武士会》中详细的解释了,中国从古代到民国的制度管理问题。庙堂的归庙堂,江湖的归江湖,百姓的归百姓。一般百姓家庭有了问题,要靠长老,士绅,先生解决,本人德高望重,以道理决。只有民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上到衙门。这是庙堂与百姓中间的一条线。街面上的流氓、混混,士绅等等管不了,衙门也管不了,那谁来管?武行镖局管,武者管理街面秩序。电影中陈识多次强调耿良辰是个小人,不仅指他觊觎师娘,同样指的是他的身份,不入流,毁了就毁了。 在徐浩峰的武林体系中,师徒关系是颠覆性的。巧合之处可以回忆一下民国时期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碧眼狐狸和玉娇龙的师徒关系,同样是师徒之间互相玩心眼,都是藏着掖着。《道士下山》小说中彭家的师徒关系只能算是管中窥豹,到了《武士会》中李尊吾前后几段师徒关系已经鲜血淋漓。真正的传人不好找,也不好教,得到一个大才是师门大幸。电影中陈识一次次感慨耿良辰是大才,说不可惜是真格的。说到此,那为什么不收郑山傲介绍的弟子,不仅仅是陈识看出此人难为大用,更是因为传承隐秘,不敢收,不敢留,不敢教。段姓弟子离开前磕了两个头,第一个是见师父来了行礼,第二个是郑山傲示意下的离师拜礼。这个徒弟收的儿戏,走的也儿戏。反观郑山傲要学陈识八斩刀近身缠斗的真功夫,同样要一个头磕在地上,功夫是陈识磕着头学来的,不论谁要学,也得磕着头学。一个门派的秘密,或者说真功夫,是极其隐秘的,按照徐浩峰的说法是法不传六耳,所以哪怕是师娘都不知道耿良辰真正学拳的地方是在外面。按照小说里,耿良辰受伤回天津想起师门功夫就要毁了家中拳桩上的秘密,在电影中是陈识自己毁的。这代表着一个门派的不传之秘。说到这儿,想起老舍的一篇小说《断魂枪》,哪怕无后,无传人,传承宁可断了也不能轻易传给外人。 说回来,陈识说耿良辰是大才,可以教真功夫,是因为耿良辰能学会真功夫。但陈识自己又何尝不是大才,将一门功夫练到极致的,哪个不是大才。耿良辰安心受师父摆布是认定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但最终还是死在一口气上,陈识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样的师父教什么样的徒弟,教出什么样的徒弟。 陈识与郑山傲在关于真功夫是否应该传世的对话中说道,师门重誓,一代里面真传不能超过两个人。这种师门传统是否是阻碍国术发展的根源?首先有一个问题,就是教拳是不是可以大班授课。其实不止是武学,古代的私塾,族学也一样。大班授课,教的都是基础知识,深一点的也是传世显学,真正的知识还是只有世家少数人掌握,同样也是私学。而私学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其实仔细想想现代学校也一样。义务教育就是大班授课,大家学的都一样,区分的是分出三六九等,层层筛选。到了高深处必定是导师制,而导师制是因为必须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材施教,这样的性质注定不能大班授课。武术,更有甚之,不是不教,而是不到火候教不了。 片中两段师徒关系,一段在陈识耿良辰,另一段在郑山傲林希文。都是同样的师徒互相算计。郑山傲借林希文军阀的关系以为找到了武行的出路在军队,却错估军队的野心与胃口,这一点与邹馆长相同。规矩是历史的沉淀,哪怕现在看来再无理再不合时宜,在当时必定有其深刻的意义。其实满口规矩的天津武行犯了武行最大的规矩。军阀插手武行,是庙堂深入地方,插手街头政治。断了乡绅世家的乡党制,中国古代讲人制,人制依靠的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的人情威望,靠的是乡邻百姓的口碑,一个人的道德高度决定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庙堂深入地方,不讲人情讲法制,坏了人情。将乡里政治从道德约束变成律法约束,失了礼,这个礼是孔子的礼。但其实军队与武行从来也是关系不断的,只是其中有个度在。武学出于军中杀人技法,形意拳脱胎枪术,有传闻承自赵云,后传姜维至周侗至岳飞。陈氏太极据说根源 也是戚家军。军士退伍,藏兵于民,这是武行之始。到后世武师参与军队团练是回归。虽然有这样的因缘但还是要守住一线。 林希文欺师灭祖,自以为与邹馆长达成了共识,却不知踏破了底线,天津武行借陈识之手报仇,斩断军阀深入武行的手。邹馆长老谋深算,衣服代表身份,军服代表军方,换了便服代表武行,这是为杀林希文埋伏笔。 之前看过一个朋友说,天津国术馆叱咤风云的内家拳三门,太极,八卦,形意都没有出场。其实不然,只是隐去了名字。看过一个访谈,说徐浩峰送廖凡去练武,言明,学明白了,打的是那么回事,就说我们打的是咏春,如果没练明白,就换个名。电影里陈识是明说自己练的是咏春了,这是练明白了,可以让内行人看了。但其他人恐怕是没练明白。郑山傲的角色在小说中是八卦高手,与林希文对打最后手指按在林希文脸上这是小说中的一个桥段,八卦掌的绝招金丝抹眉,废人双目。小说中郑山傲与陈识切磋,见识到陈识的标指时感慨,八卦掌里有一招金丝抹眉专废人双目,还在想是不是只有本门有这么一个绝活,但见到咏春的标指异曲同工,可见天下武功有相通之处。但在电影里,这个相通之处就变成了八斩刀的近身缠斗与挟刀揉手的技法。完全不提金丝抹眉,是怕引出八卦,引来麻烦,误会。内家拳里八卦门在片中有关照,可以看演员,有名有姓,也可以看兵器,均有出处。八卦门一是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兵器是用鸳鸯钺的戴立忍,包括用大闸刀的陈观泰。陈识对郑山傲八斩刀近身缠斗之时,郑山傲入了魔障,刺伤陈识,也借此逼出陈识的杀招。切磋不是分胜负分生死,陈识懵了,不敢动手怕引起郑山傲作为武者的下意识反应,只能大声喊郑大哥,后见无用才刀架脖子自己爬起来。这是一次不胜不负。说起来这一段也是后面林希文算计郑山傲的铺垫,学刀时作为徒弟的郑山傲暗算了陈识想逼出绝招,后面师父郑山傲以为徒弟表演时打错了,却不料是真动手被算计,乱拳打败老师傅。同样是照应前文郑陈对决,林希文也逼出了郑山傲的绝招金丝抹眉,但郑山傲看见段锐的枪退缩了。既然不能留个善名,至少留个善终。陈识对八卦门的鸳鸯钺,初一探输了半招,再一探算是赢了,但考虑到戴立忍的角色行动不便,其实是个不输不赢。陈观泰的大闸刀是从《武士会》里出来的,讲刀法其实不在劈砍,在于抹,劈砍都是为了掩饰,刀锋回来时抹的一下才是杀招,用大闸刀是为了用身体感受刀抹回来的那股劲。再多一嘴,小时候听《白眉大侠》里面说白云瑞的绝招回光返照绝命刀,一刀劈过去你躲了,但刀抹回来才正要命。其实很多真东西还是藏在这种看似玩笑儿戏的东西里的,明白的自然能听明白,不明白的,也就当个笑话。电影中天津本土三大高手其实都是八卦门的不同分支,虽然没有提名,但也算是点明了地位。三个演员中,陈观泰本人就是武师出身,算是有真功夫,本人练的是大圣劈挂,但说到底是外家拳。所以内家拳,不显名,却有出处,不输不赢,都留个面子。 破大闸刀的是鸳鸯钺,临阵换兵器是片中一个精妙处。八斩刀对鸳鸯钺,陈识大意一上来就被制。奇门兵器有奇门用法,一个门派的兵器是一个门派武功的代表。咏春长短桥,标指,小念头,都是近身缠斗,取中取直。片中演绎多次的八斩刀就不说了,基本是拳法的延伸。对阵小混混的长杆也有名头,是咏春的六点半棍,《叶问》里工厂一段也用过。六点半棍是长棍,而且较齐眉棍等长的离谱,但握法却只是一端,看似大开大合其实还是小范围缠斗的路数,棍法在于双手所握的方寸之间。那鸳鸯钺呢,《童林传》中有过介绍,四尖九刃十三锋,专制长兵器。《一代宗师》里提到八卦掌贼,贼在何处?不走寻常路。八卦掌打的是弧,绕的是圈,与咏春其实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电影中陈识与戴立忍两次交手,最后虽然赢了但其实没有见到八卦门弧圈的真谛。戴立忍递兵器算是惺惺相惜,也是考较,我八卦门的真功夫没使出来,你赢了我,有没有领悟我门武功精妙之处。陈识接过鸳鸯钺破闸刀,这是武功的相通之处,一通而百通。从武功上讲,奇门兵器的克制性在这段闸刀对鸳鸯钺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说回头,在武馆中陈识对闸刀阵的时候,有试探的成分,但未尝不是没用真功夫。只是兵器上克制的太厉害。观后文巷战,八斩刀作为水军近战兵器对于传统长杆兵器的克制是相当有效的。刀挡一别就可以把对手的长兵器别飞,同时另一手的武器可以伤敌。但对抗闸刀不行。闸刀太长,太宽,且重而厚,既是武器也是盾牌。刀重刃长,一只八斩刀根本控制不住闸刀,但如果双手八斩刀控制闸刀,闸刀却只需要变换一下角度就还可以伤人,因为锋刃太长。但鸳鸯钺不一样,四尖九刃十三锋,一只鸳鸯钺就可以用两只爪角控住对方的武器,而且控住的同时,有尖有刃有锋,均可伤人。观影的朋友可以着重看一下最后巷战的部分是否如我上文所言。 电影结尾做的算是一个团圆的结局,暗示了很多。小说最后是个不得见的结局,不得团圆,也不作暗示。不能说好坏,只能说喜好,各有千秋,但我喜欢电影的结局。郑山傲的结局是去南美洲,女主角开始也说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嫁到南美洲种可可。南美洲是那个年代的一股思潮,未开发的处女地,代表远离尘世,远离闹市。种可可其实说的是喝可可,在南美洲自己种,自己喝,自给自足的生活。 本片的配乐啊,怎么说呢。有些地方刚刚好,配合着影片中打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但结尾一段,印象最深就是陈识破门逃出武馆时,配乐悠然响起啊,脱戏啦。剖去这一段吧,其他的部分都很好。 本片的台词部分,虽然有嚼头,但还是很生硬,这是小说转化成电影的一个必然问题。书面语言向口语的转变。插一句,网络小说之絮叨多少也是因为口语性的叙述无法满足语言的精炼要求。 文戏的留白,徐浩峰的电影《倭寇的踪迹》,参与的电影《一代宗师》,再加上这部《师父》在留白的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这其实是一个你能用多少镜头语言把一个故事讲明白的问题。也是一个导演有没有文化的标准之一。把观众当成傻子的导演,自己才是傻子。 最后讲一个笑话吧。说胡金铨拍《空山灵雨》拉不到投资,就自己叫了几个老板,喝茶摆龙门阵。聊了一下午,忽悠得几个老板投资,最后叫好不叫座,投资方自认倒霉,因为的确是好电影。说导演拍电影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忽悠投资,投资我拍电影吧,一定挣钱,挣大钱。第二步是忽悠自己,你是大导演,你什么都能拍,拍什么都获奖。第三步是忽悠观众,来看吧,电影非常好看,不看后悔一辈子。绝大多数导演,在前两步都成功了,只是最后一步失败了。从胡金铨那个年代到现在,半个世纪了,绝大多数导演,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都是人家胡大导演玩剩下的,唉。对于现在的国产片,能把故事讲明白,就算是及格了。 2015年12月13日 夜

 5 ) 矫情

昨天看完电影,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朋友圈好评如潮,可我觉得这样的影票实在矫揉造作。同样是装B,可与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编剧之一便是本片导演)的境界相比,相差实在太远了。恰好看到一篇我很认可的影评,引用过来给大家参考,也权当是表达我的感受了……
 

以下文字转自“澎湃有戏”:

影片散场之时,我听到某观众两字直白的评价:“矫情”。
矫情和拗造型其实是必需的艺术创作态度,艺术家干的都是矫情的事。有的矫情得好,比如王家卫,观众大部分能懂,所以他专注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爱欲二十年。即使近些年新作故事支离破碎,面对《一代宗师》,观众也不得不承认那画面都美得像画一样。

观众懂了。
《师父》的问题恰恰是故事条理清楚,人物立场清晰,但感觉上却很拧巴。剧中人的处事方式说不出哪里有怪异之感。其实《师父》也不少《一代宗师》那样的凝练金句,徐老师也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比如上文所提“一道疤够你荣耀一生”,或是“我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或是小宋佳表达自己立场“男人对女人不重要,女人过的是自己的生死”。
 
这都是些强调自身价值的绝决台词啊……相比《一代宗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或是“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所差别的在于前者有劲而无情,后者情意皆存。

 
观众懂不了《师父》里的人物。

 
所有的武林宗师都是阴谋算计、尔虞我诈,观众发现之前从没有导演把争名夺利的故事演绎得那么超凡脱俗,还能口口声声都是为了门派和武林大业。也许在徐浩峰导演的历史研究中,民国武林确实已经集体堕落到了欺世盗名、摇摇欲坠的境地,但他褒贬不定的暧昧立场却仍妨碍了观众去真正理解剧中描述的武术界真相,去同情任何一个武师。
 
传统武侠片中“侠”的意境和追求在《师父》中荡然无存,精神内核的萎靡是拗着造型说的那些金句也无法提振的。《师父》是一部精致的武打片、武术片,有招有板,却缺乏拿得住的大气韵。《绣春刀》在价值取向上除奸臣报社稷的伦理观即使传统,也要比《师父》更易获得观众的理解和认同。
 
所以徐浩峰注定是一位怪才,一位江湖中的异人。若是片面追求武学招式,而忘记了学武之心,缺乏对人伦常情的观照,那最后无非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走火入魔。
 

 


<图片1>

海报中的造型恰是蒋雯丽自始自终在剧中的样子,微微抬头,始终(且只有)一副表情!!!



蒋雯丽剧中装B的角色,换做国内该技能登峰造极的教主来演,岂不更惟妙惟肖???

【完】

 6 ) 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纷乱世道,唯有刀背藏身

徐浩峰的《师父》,是没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这是电影刚开场,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随即冒出来的第二个念头,但这绝不是第二部《一代宗师》。

《师父》和《一代宗师》很像,同是咏春、踢馆、独行侠一样的武师侠客,时间线应是叶问后,台词正是《一代宗师》范儿,毕竟徐浩峰是《一代宗师》的联合编剧,但没了王家卫掌镜的肆意,台词反而妥帖了不少,“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我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得按世上的规矩来”,台词短道理深,跟里面的武打场景一样。这才是徐浩峰的骨徐浩峰填的肉。

王家卫的电影,不管放在什么时代,都是讲孤独,《一代宗师》讲的是叶问的孤独,宫二的孤独,一线天、张永成的孤独,在大时代小时代背景下人类永恒的孤独。

而徐浩峰的电影,是有侠的,男男女女,红尘过往,就像廖凡手上的兵器,唯兵器尔,内里还是功夫,而徐浩峰的功夫就是“侠”。可惜的是,他把侠放在民国,写的是侠的没落。

“武行不是黑帮政客”,是邹馆长下的定论。规矩就是规矩,是无数人维系的面子,偌大江湖,靠的法度就是规矩,而规矩,就是人情。侠义,就在这份人情上。

但侠义没落了,世情变了,人情就跟着变了。邹馆长说,“这世上的事儿,不就是装装样子么?”《一代宗师》讲了面子和里子,这部片里也是一样。只是王家卫若即若离,徐浩峰刀刀见肉。他的打戏都是近身肉搏,没有一点点花头,利落爽快,即便是穿着旗袍的女武师,也没有一点点轻慢之意。

<图片1>
还会忍不住跟侯孝贤的《聂隐娘》比较,同样都是写意,侯孝贤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徐浩峰练的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侯孝贤拍的是入世的人,存的是出世的心,而徐浩峰相反,写的是出世的人,有的却是一颗炽热的入世心。

影片尽可能地还原了民国时期天津的群像,街头讨生活的人,武馆的人,政界,军阀混战,武侠小说的兴起,白俄和咖啡馆,非得要对旧时代老天津有点儿了解才能觉出味来。

徐浩峰是有野心的。

姜文拍女人大腿,那真是一种纸醉金迷的赤裸裸的肉身诱惑,徐浩峰拍女人大腿,看得是练舞的人对肌肉力量的控制,与练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木见林。

<图片2>
这部戏里没坏人,也没一个好人。

最大的反派应算是黄觉饰演的督军副官林希文,他插手是为了一统武行,这源于他的见识和身份,“武馆必没落,前途在军界”,从这个角度看也没什么错,而且他不下死手留有余地,最后夸小耿的几句倒是见了真意。

林副官对背后势力督军和师父郑山傲评价准确,强者和聪明人。督军虽然一直没有露面,却是这风云诡变的背后之手。而金士杰老师饰演的津门武行老大郑山傲,是个很复杂也很普通的角色,是武痴,也是识时务的“生意人”,老骥伏枥,也是廉颇老矣。他对陈师父和传真艺,虽然存了几分狡黠,但,是真心的,后来的事情,他也看出来了,津门的老大早已不是他了,这是科技和武技龙头位置的交替,所以他也认了。他是聪明人,但侠丢了。简而言之,他是影片的内核,侠和没落都在他肩上。

廖凡演的陈识陈师父,看着是主角,却不过为着名利,要在津门闯出一番事业,和郑山傲并无两样。他是眼看着徒弟被带走的,一早就设下计谋,说出了“毁的是个小人不可惜”这样的话。虽然后来立定主意要为徒弟报仇,但见了枪也软了,最后的反起不过是为了保命,并没有“封门大战,以寡击众,力尽而亡”这样瑰丽的壮烈。

蒋雯丽看得透彻。这里也不会有挟持了女人逼主角出手相救的戏份。人心的软弱,有了女人,贪了生,逃跑了,就算死。没有侠义的武人,跟死没两样。而她步步为营,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守住男人的大业。年纪轻轻嫁给天津武行大佬,男人死了,她以一己之力挑起重担,“男人打天下,女人要守住”,个中辛酸血泪又岂是一部《师父》可言语。

真正“高贵”的倒是一开始贼眉鼠眼的徒弟,他轻佻,自负,但为了天津人一口气,硬是走了死路,得了个“有骨气”的评语。他喜欢的女孩子,临死怕吓着她,也远远看一眼走开。邪气的笑容,前头觉着心术不正,这里倒显出暖意。没有那么多煽情,悲情都在《蜀山剑侠传》的血内页和最后推的几下车里。

金老师宝刀未老,和廖凡对戏是酣畅淋漓;蒋雯丽是提名金马最佳女主的戏,有劲儿,但我估摸着输在劲儿拿得太足,反倒显用力过度;演徒弟的宋洋很好,用师父廖凡的话说,是大才,查了一下,徐浩峰的两部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都是主角;美的是小宋佳。

男人并不会尾生抱柱,倒是女人违背了不离开天津的誓言,就像《色戒》里的戒指,陈师父的三皮箱珍珠换了师娘真心。小宋佳尺寸拿捏得很好,上海女人的千娇百媚,东北娘们儿的烈性,奇妙地融合在她身上,腰肢款摆,旗袍穿得,素衣也穿得,任是无情也动人。

<图片3>
徐浩峰是懂吃的,五十螃蟹,街面上的茶汤,精致器皿里盛的咖啡,俄罗斯饭店的面包,面包店牛角面包,跟大多数导演一样,拍吃的,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展示细节,但他又不仅仅限于展示,片里面的人把食物吃出了一种仪式感。

我上一次看到这么描写吃,真心地爱吃,但又绝不会弄得跟舌尖上中国似的,是重读古龙的小说。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在院线的导演,还有谁能拍古龙,应是徐浩峰。他痴迷江湖的侠义,而且把这种侠义都拍出来了,虽说这侠义偏生不在武行,而在脚行。

并不是陈师父取脚行老大的纽扣,姿态和动作让我想起了陆小凤的灵犀一指,而是他展示的这种江湖男女感情、武师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规矩侠义都更像古龙的武侠江湖。

他喜欢的女人,都是古龙小说里推崇的女性形象,刚柔并济,既是受难者,也是纾难者。

有人说徐浩峰一定很爱小宋佳,因为他把小宋佳拍得太美了,真的,每一个场景都美。师娘在字幕里是有名字的,叫赵国卉,“国”字太重,还是叫“师娘”好。她代表一个导演/编剧/小说作者对理想女性最完美的想象,美,媚,冷,有往事,有担当,“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腻在身上柔弱无骨,坚韧起来也如磐石一般。

床戏拍得很美,吃螃蟹吃得也很美,完全不是上海女人教吃螃蟹那种温婉腔调,糙得很,师娘一顿要吃50个螃蟹,壳垒一桌,吃得很用力,像将军的炖肉,“肉好吃,吃肉,快吃,多吃 。”

另一个女人,其实也是别人的师娘。蒋雯丽攻气爆表,又何尝不是一个年长的小宋佳,你注意看她与郑大哥对谈时,墙上的结婚照片。“他犯的事,我担着”,是师娘,也是邹馆长。也曾经是娇滴滴的少女,而如今已经变成执掌风云阴诡难辨的掌舵人,不过是一场担当。

沙曼,贾乐山,杜先生,这样的人物设定,实在太熟悉。

郑师父笑谈新欢白俄舞娘:“她从小受穷,当然会很自私。但男人的钱,不就是让女人骗的么?”更是深得古龙之精髓。

虽然徐浩峰显然更喜欢《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推介了好几次,而平江不肖生原著改编的《火烧红莲寺》因是武侠电影的鼻祖,也当了主角。

是致敬,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踢馆吧。就像这场打六点半棍,梁朝伟演过,甄子丹演过,徐浩峰让廖凡再演过,但他俩让这场老戏焕发了新的生机。


看完电影,我把徐浩峰写的同名小说《师父》看了一遍,因为小说作者做了编剧和导演 ,所以很尊重原著,基本上保持一致。改动的是蒋雯丽的角色,变了邹馆长的性别,也为她丰富了不少细节,好莱坞男明星的照片没了,结尾留了念想,女人和男人都去了同一个方向。

最大的变化是主题,按照小说里,陈师父说“武行是自欺”,显然已经认了武行的没落,而电影里的动乱,“咏春拳绝了”,无声电影配钢琴旁白,军阀乱世的浮生之感,反倒有惋惜之意。

看完书,原以为懂的作者心思忽然又不懂了。

但很喜欢他在自序里写的一段,“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开武馆是陈师父的念想,电影明星瓦伦丁诺是师娘的念想,守天下是邹馆长的念想,看书摊是茶汤姑娘的念想,武侠世界是徐浩峰的念想。

“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纷乱世道人如刍狗,唯有刀背藏身。


原文来自我的微信号「卖电影的豆腐店」(tofumovie),欢迎来店。

 短评

依旧是徐皓峰式仪式感镜头与演员调度及写实武打设计,只不过这次终于用对了地方,观赏性和娱乐性显著提升,点映场笑点密集。前半段讲规矩,后半段讲气节,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辑利落巧妙,台词有风韵而不装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气看到爽,动作设计精妙绝伦,铁质音响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称快。

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往事

6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真刀真枪的肉搏,三两下高下立断。妈呀宋佳太美了。旗袍粗布都气定神闲,条儿太顺。男人打天下,女人的天下在方寸之间。茶汤铺子姑娘救耿良辰,二话不说就拔匕首,帅死了。蒋雯丽为守住男人家业,蛇蝎心肠还是帅。这些女人活得好利索好迷人,爱上了,“他犯的事,我担着。”

7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推荐

在那个年代,规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动作戏必须给360个赞,特别是片尾的那场巷战简直就是经典~宋佳不愧是影后,那演技啊·····穿旗袍演民国女子简直就是一祸水啊·····实在是让我这一女子都为之倾心啊·····

11分钟前
  • 黎声如雨
  • 推荐

动作架势有板有眼,各种兵器五花八门,画面唯美清新,却并不沉闷。

12分钟前
  • 汤平
  • 推荐

差不多就是我的年度最佳了吧。极具风格,包括故事、台词、动作设计,和王家卫相比,在影像和配乐方面稍嫌不够精致。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环境,动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全部中意。

16分钟前
  • 达到厂
  • 力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武打片了——恰到好处的舞台化、人物的卡通化及剪辑的程式化制造出了极具趣味的超现实画风,将圈子的仪式感、动作的韵律味和戏曲的表现力都发挥尽致。最后十八般兵刃统统上场的巷战堪称经典。唯一美中不足:廖凡毕竟不是练家子出身,身形沉重不服人。小宋佳惊艳。4.5星。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徐浩峰的电影,人物性格本来就是短板,找这些熟脸来演怎么看怎么怪,配乐太low更是完全出戏

2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制作上去了,恶趣味依然在。不掩饰对大洋马的喜爱,不掩饰几欲在每个带女人画面当场喷发的直男口味,依然是练家子、老规矩和民国武林那点破事,这次多了点编剧上的阴谋悬念。本以为溜之大吉就烂了尾,结果刀阵大法还是挺满意,当做视觉上的奇技淫巧也好玩啊。败在人物像兵器,还是没感情。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三部开宗立派。这部成功踢馆。期待徐老师下一部更大成本的制作,能够弥补一下这一部的些许制作上的遗憾。

2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这样的功夫打法配上这样的剪辑,看上去更加的稳快准很,剪辑也给功夫带来另一种不一样的风味,一个大写的爽。表面上还是处处规矩的江湖,人物都要端出一股范儿,只是人物之间的感情始终上不来,就像功夫或者踢馆一样,一切很凌厉,一切又都冷冰冰的,没情绪始终也就少了情感冲击力。★★★☆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会配乐就找个日本人啊,规矩都不懂。

31分钟前
  • 小海
  • 推荐

动作干脆利落,台词有底蕴。文武齐全,年度最佳!

35分钟前
  • 曾经我是一朵花
  • 推荐

忽如一夜直男来,奇淫怪趣大腿开。

3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廖凡有种粗糙的肉欲感,宋佳有种刚硬的妩媚态,蒋雯丽有种豁朗的柔韧劲,金士杰有种笑隐的沧桑气,黄觉有种闷骚的纨绔风。很合眼缘的五个人同框,期待值略盖过影片风貌。角色像是捏浮在画纸上,有钝感,缺少一点浑融。

41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无规矩,不方圆;坏规矩,如缰锁。守规矩的,是庸人和蠢货;破规矩的,是强者和聪明人。所谓传统,成也规矩,败也规矩。需要传承,亦须颠覆。乱世的江湖,更见人心之险恶;逝去的武林,都在文人的笔端。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片子好不好?好,很好。喜欢不喜欢?不喜欢。徐浩峰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但我感觉就是一位邪派高手,非王家卫、李安这样的名门正派路数。所有角色都有像是导演棋子,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文艺调调、硬桥硬马功夫片、小说戏剧式的叙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憋着股劲儿,让人看得不放松,难喘气。

47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这道疤,我留的,是你这辈子的荣耀!”这部电影从此爱上天津!

4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装逼两个字,一横一竖;装好了站着,装不好躺下。徐皓峰能站着装完一部片也不容易。世上规矩已太多,电影里的规矩居然更多,何必呢?民国题材真是电影宝库。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三星半。仍然是徐皓峰味道的武侠电影,所有人都端着演,端着说话,造成一种距离感。不过这个故事很有趣,有阴谋,有爱情,有牺牲,也有义气。而那些武学、门派、规矩之类的讲述,也一如既往的知乎体和科普范儿。让你看到更多的不同。结尾巷战犹如怪奇兵器展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