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991)

全16集

主演:王绘春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1

 剧照

孔子(1991) 剧照 NO.1孔子(1991) 剧照 NO.2孔子(1991) 剧照 NO.3孔子(1991) 剧照 NO.4孔子(1991) 剧照 NO.5孔子(1991) 剧照 NO.6孔子(1991) 剧照 NO.13孔子(1991) 剧照 NO.14孔子(1991) 剧照 NO.15孔子(1991) 剧照 NO.16孔子(1991) 剧照 NO.17孔子(1991) 剧照 NO.18孔子(1991) 剧照 NO.19孔子(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孔子(1991)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沙娜拉传奇 第一季鸡毛梦想最佳利益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粤语周信芳的舞台艺术代课老师即刻逃亡第一季拉斯维加斯 第一季红男爵王牌保镖湘南纯爱组!童党之街头霸王环岛日记恋爱协议书阁楼里的花2014草莓之夜开膛街第五季全民情敌极道追踪荣誉团队花岗岩黑心鬼迷沙穿越烽火线足球尤物英语女帝家有贵客糗事多空中浩劫 第十三季兔女狼之窃爱迷情单身初恋日记被遗忘的季节寻求正义罗马假日桑迪顿第二季巴格诺德的夏日龙虎群英圣诞婚礼日军旗飘扬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亿万懦夫孤独的美食家第四季终结之旅菲尔王:自恋如我

 长篇影评

 1 ) 夫子从未离我如此之远,夫子又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夫子从未离我如此之远,夫子又从未离我如此之近。

人类文明发展至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三大哲人相继问世,古希腊苏格拉底、古印度释迦摩尼、中国仲尼夫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世情险峻,仁义陷落,人人自危,但同时,也是文明急剧动荡、感痛而生的时代。孔子,就是在这样,国不国、家不家的的时代下,眼看着礼崩乐坏、人心荡逸,自此而生不同之心。

然而,大时代如此,一人之力又能如何呢?夫子之路,可想而知。无怪乎夫子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称名。

几十年的好学不待言,夫子所得之乐趣,我们也不可想象。但是性命危难之际,才知道君子之难。

厄困于陈蔡之际,身体饥寒,性命危顿,命运倾覆只在片刻之间。然而万死不悔者,是夫子也。万死不悔者,是夫子之弟子也。大道之重,大道之远,夫子之困,夫子之艰。弟子之惑,弟子之虔,弟子之敬,弟子之诚。

关于孔子一生,我明明早已知道结果的,每一件大事也都知道经过的,最后一定会安然无恙的,可是当看到夫子低头、子路疑问,还是哭了个稀里哗啦。

夫子这一生,一直在强求,一直在强求。可是这份强求又是那么纯粹,那么干净,那么执着,执迷而不悔,哪怕是不赞同他理想的那些人,也对这个人无可指摘。为何中国只有这一个人可以被叫作圣人,其实不是他好学,不是他博学,不是他文武兼得,不是他弟子三千,也可以说不是他开创私学让平民有机会可以学习,而是他的明知不可而为之。

子路真是夫子的好弟子。一生能得夫子之指教,一生能得如许弟子,何其幸也。冉求,冉求,终是敬爱夫子的好弟子。冉求眼里的光与欣喜,唏嘘唏嘘。泪目。颜回之死,让人太痛心了。最深情的陪伴是颜回对夫子的敬爱:夫子在,回何敢先死。可回还是先死了啊。厚葬颜回是不合于礼的,可是厚葬颜回是合于情理的,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礼与深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道难寻,又岂可放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这一生,到底该坚守什么?守礼而死,重义而死,子路先生你后悔吗?夫子,夫子,子路万死而不悔,坚持仁道与礼仪,你是欣慰呢还是心痛呢。

夫子说,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是啊!为什么仁德之道不被世人所接受呢?

颜回告诉我们答案:

夫子之道至大,天下都难以容纳。但这是因为世人无知,并非君子的错。如果是大道没有修明,那是君子的错误,现在大道修明而不能被用,那是各个掌权者的丑陋无知。正因为如此,才更显示出夫子的伟大。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这部电视剧是1990年拍摄的一个电视剧,服化道、场景真的是朴素极了,夫子家里穷的那个造型,跟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有一批的那种穷,穷到我心里了。但是,在这种穷困更见出了文化的富有。虽然电视剧中多处与事实不符合,改变的挺严重,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来讲,已经是极为不错了。王绘春老师演绎的孔子颇得夫子好学之三昧。推荐给各位。

 2 ) 影片很好,出版太差!国有音像出版机构的文化水平啊,我出离愤怒了

在网上在线看是繁体的字幕蛮好。图省事买了dvd的正版。因为是出版物要符合规定,所以配了简体字幕,简体也就忍了。但是错误多得简直让人气愤,乃至最后我都觉得可笑。估计这个做字幕的人,别说论语了,一点国学都不懂估计。实在是!!可见这些国有音像出版机构的文化素养有多差劲,把持着出正版的权利,做这种垃圾。真是个大笑话!

哪位要是能提供繁体字的字幕拜谢了!没找到。怨念中!

 3 ) 历史剧的标准应该向《孔子》看齐

     历史剧应该怎么拍,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1990年的《孔子》,它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首先历史剧的定义一直有待商榷,有人认为条件太苛刻才把标准定的越来越模糊。导致现在穿上古装既是历史剧的定义出现。除了名字以外一切都与历史无关的同人剧也能混淆视听,摇身一变成为历史剧。简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孔子》这部电视剧,它考究到 服装、道具、礼仪、音乐、习俗等等一系列该有的都有了。很多观众甚至说可以当作纪录片来看。但历史上这段比较混乱的时间,些许记录虽然有,相比其他王朝不够详细,可见剧组幕后做了多少功课。前几集里,孔子从成年之到仕官,无处不在的礼
、 六艺与授徒。短短几集基本叙述完了孔子一生的功绩。第五集有了与老子的论道,之后便是周游列国与最后一集作春秋。 它不像其他电视剧的主角通篇说教,或者利用其他角色的台词反复称赞主角如何。更没有像其他电视剧那些做作的表演,唯一看到的就是孔子纯洁又质朴的精神和其弟子对他亦师亦友的感情。不用任何渲染,剧情有些许对论语故事的改编,从头到尾都像一瓶白开水一样,没有添加任何佐料。其中的滋味只有看罢自行品味,引人深思。
后世都把孔子潜意识里当做了圣人或是神,早在我们还没了解他的时候就着急给了定论。而孔子本身那平凡又极具魅力的人格被我们忽略了,没有到你了解的时候就已经对他有了厌倦的感觉,这是教育与影视剧的通病,悲哀!
历史剧或传记片,如果做到在叙事上纯净与精神上的留白,不要编导们给角色附会的那些说教或自以为是的评价,他应该就成功了。历史本身就很好看,原汁原味的叙事会让观众主动去思考,平白无故的添加了那些说教般的东西,或低估观众水平增加了解说的剧情,简直就是画蛇添足。让观众觉得剧组没有文化,只剩下卖弄的感觉。

 4 ) 寻根时代的《孔子》

  1991年,山东电视台拍摄了由王绘春主演的16集连续剧《孔子》。直到如今,这仍然是最好的一部孔子的传记片,甚至是最好的先秦古装剧之一。
  无论是从影视剧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角度,将摄影机对准圣人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镜头中表现的圣人,是道成肉身的虔敬复现?还是荒唐的树立牌位或偶像?这是颇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基督教等宗教语境里,这种冲突尤为明显,众所周知,马丁西克赛斯拍摄的《基督的最后诱惑》因表现了基督对性对信仰的某种“好莱坞”式的态度,曾引起宗教界的抗议;而帕索里尼拍摄的《马太福音》却因为写实般的营造了《圣经》的“屏幕神迹”而博得教皇的赞赏。两个影片的不同命运证明了,古典的圣人与现代人制造的光影形象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张力。
  孔子亦然。即使在儒家内部,对孔子究竟是伟大的教师还是没有权杖的王者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更何况现代思想界对孔子的各种“还原”“解构”了。而付之于影视形象,从1940年费穆导演的《孔夫子》,到近来连续涌现的胡玫版《孔子》、张黎版《孔子春秋》以及日本、韩国拍摄的电影、连续剧和纪录片,更是各个不同。但无论从篇幅到意蕴和氛围的营造,还是内涵的挖掘、人物的表现,都无法超越王绘春版的《孔子》。
  何以言之?
  观众几乎都能指出这部戏显而易见的优点:戏里的孔子事迹严格遵守已知的史料,除了早期的童年形象外,极少有虚构的情节。我们能很容易的看出情节基本来自《史记孔子世家》《鲁世家》和《论语》。成年后特别是招收弟子后的孔子,独白与对白几乎没有多余的话,多半取自《论语》的语录。导演精心为这些原本没有语境的“语录”创造了历史与政治的具体语境,即使不见得全然认可,但态度是务实和严谨的。片中的孔门师徒和诸侯大夫,对话少而精炼,且多数于古有征。
  如今很多古装戏都标榜自己如何重视如何忠实的复现古典时代的生活场景,然而并没有几部戏能做得到。《孔子》里的宫室、服饰、礼仪、饮食等场景却做到了,没有花花绿绿的奇装异服,没有奇怪的发型和冠冕,没有虚假花哨的宫阙与草坪,更没有穿越的食物、水果和器具,连吃饭时的礼仪、进入厅堂脱履坐席、佩剑样式等细节都展现的一丝不苟。使得整部剧作的时代氛围质朴而真实,令人神往。
  因此,有了上述两个基本的条件,孔子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导演的确是谨慎而小心的,塑造的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核心,他的学习、从政、教育、著述等行为,都围绕着“克己复礼”展开。这个孔子不是流俗所以为的沉闷而呆滞的道德家老夫子,而是具有政治才能和深邃思想的教师、贤才、圣人,也是命运坎坷、不为世人理解和使用的丧家犬、流亡者、不合时宜之人。
  总的来说,这一孔子形象是目前所有影视剧里最能自圆其说、最朴素、绝无夸饰的孔子,足以改变流俗的谬见,这也是本片最优秀的地方。
  好了,现在我要谈论这个片子的不足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作者站在八九十年代的思想立场,把对孔子的叙述,看做是一种“寻根”,一种对往昔传统和古老生活的美学礼赞,而缺乏哲学的沉思,也就无法使片子具备一种锐利的思想性。
  简单解释一下。这部片子不时的演绎一下长河落日、黄河滩涂,不时的表现宫廷乐舞和祭祀场面,但这些桥段投射给观众的感受,是沧桑而悲凉的没落感。与八九十年代的“寻根热”“文化热”十分契合,放在今天来看则失之于迂腐。置身于此情景中的孔子,固然忠实于史料,但有意回避了其他的可能性,譬如今天颇为流行的今文经学对孔子“素王”的政治哲学解释。而我们也很难说这个孔子是“古文经学”性质的,这个孔子只是文献学或者美学性质的。因此,孔子迅速的被偶像化了,片子中的孔子感人、悲怆,但只是文化长河的遥远源头,不是一粒种子,只是一块牌位。儒家思想何以在后世大行于天下?仅仅就是靠“克己复礼”么?是否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些问题的思考,在片中是缺失的。
  当然,这是一种苛求了。因为九十年代不可能拍摄出一个经学化的孔子。而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看,这一带有强烈八九十年代思想痕迹的孔子,也别有一种特色。倘若与当时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大河滩涂”“黄河落日”的影视作品《河殇》对看,更可以解读出言外深意,更可以作为后世回顾八九十年代中国思想转折的注脚了。
  总之,《孔子》值得一看,除了前几集的“孔子童年”部分有些摸不着头脑,人物过于呆滞而近“十佳少先队员”,后面的剧集越看越有味道。美学的享受也是醇厚而回味无穷的。最后,主演王绘春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在《雍正王朝》里饰演八王爷的话剧演员,看过《孔子》后,才觉得他足以流传的角色还是孔子。片中,当我看到诸如颜回死后的哭丧、子路之死、孔门弟子聚餐等场景时,不知道怎么了,我居然会抽泣起来,此时此刻敲字回想,还真是不可思议呢。

 5 ) 夫子之道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吗?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大道。但屡屡受挫。 国君们表面上对孔子礼敬有加,但实际上却认为孔子迂腐古板,他所谓的治国大道虚无缥缈、不合时宜。 因为孔子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愿意同流合污,屡屡受到冷落和排挤。到了最后,孔子和弟子们的饮食和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在这种颠沛流离境遇中,一些弟子开始动摇,提出:“夫子的大道可以降低一些标准吗?” 明确表达出这种想法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高柴等。这些弟子都是名见经传的人物,可见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有代表性。 我自己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就不能稍微降低一些标准呢?与其大道完全不能推行,难道不能稍微变通一下,部分推行总比束之高阁要强吧? 这样的境况,产生这样的想法,人之常情。孔子的弟子们会这么想,我们也会这么想。 但孔子并不这么想!为什么?为什么他一定要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弟子们呢? 包括后来冉求回鲁国为官,作为季孙氏家的宰臣,才能出众,治理有方,比如建立了更多的粮仓、收上来了更多的粮食赋税、扩充了军队、打了胜仗等。但却遭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甚至要开除他的弟子身份。 我一度为冉求鸣不平,觉得孔子迂腐而小题大做。冉求作为季孙氏的臣下,当然要忠君之事了,难道要他跟季孙氏对着干?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结合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常情才慢慢理解了孔子的坚持有多么可贵! 人之常情是容易不断妥协的。工作中如此,生活中也如此。 比如在一年开头,我们为自己的团队制定了工作计划,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 但第一季度过去了,进度有些拖拉,质量也没达标。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会讨论,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毕竟大家都不容易啊!毕竟工作还是有进展的嘛!做了总比没做强!稍微降低一些标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进度一拖再拖,质量大打折扣,全年的计划估计也只能完成一半了。有什么办法呀!大家都没闲着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也不能太伤了大家的心呀! 最终一年过去了,年初的计划进展的如何呀?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 又比如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制定过各种人生计划:健身计划、读书计划、旅游计划、……等等。一开始还是激情四射,信心满满,但过不了一个月,就开始各种松懈、各种降低标准了。今天太累了,算了,就不看书了。新播出了一个好看的电视剧,今天晚上就不锻炼了,追追剧吧。到年底一看,买的一摞子书只翻了十几页,办的健身卡快过期了也没去几次。唉,懊悔啊,恨自己啊!这一切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普通人的行为逻辑。我们总能为自己的妥协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现实情况如此嘛!我们总要生存嘛!人也要放松的呀!差不多就行了,何必为难自己呢! 于是,在不断的妥协中,我们从计划的这头滑向了现实的那头,最终一事无成。 曾国藩曾说过一句话:“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初时看到这句话,觉得太过分了,太不近人情了。难道做不成圣贤,就一定是禽兽吗? 我想曾国藩想向世人表达的意思跟孔子是一致的:立志要坚。如果你对自己树立的目标不断妥协,因为不为世人所理解就不断降低标准,最终你的目标将荡然无存。 大道一旦降低了标准,就没有了大道,就是这个意思!

 6 ) 这部电视剧创造出了《论语》发生的场景

今天在B站上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当做电视剧看,《孔子》是部极其优秀的作品。无论编导演,还是服化道,以及编舞和配乐,都尽其所能还原了春秋风范,无可挑剔。尤其是配乐,配合剧情,恰到好处,而且是真正的雅乐,庄重肃穆。有些弹幕却反而以为这样的音乐有些阴沉,我只能感到悲哀,因为雅乐不再为人所熟悉,而且雅乐中的庄重不被观众体会。 对《论语》的展现也是十分卓越。随着剧情推进,孔子说出了那些广为人知的语录,创造出了发生场景。《论语》因为是语录体,每句之间没有上下文和发生的历史情景,让读者难以理解。电视剧以孔子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串联起了这些语录,创造出了对话的场景。有了这样的场景,《论语》也能让人理解。举个例子,就是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场景,是在子见南子之后。孔子遭遇了南子的打压,心中有怨气,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就是场景啊!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以前更多的是当作学习交友作君子来理解。拿整部电视剧作注脚,却读出了一丝悲剧色彩,正如剧中南子和颜回所说,这句话孔子抒发的是不被理解的情绪和作之不止的志向。 这部电视剧堪称完美。短短十六集,既显示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背景,又描述了孔子一生的轨迹和师生情谊以及孔门弟子的活动,同时有十分巧妙地创造出了《论语》言论的发生场景。尽善尽美!

 短评

光光从服化道和对礼乐的还原就值得五星,对孔子的刻画也不是英武的政治家,或是迂腐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理想有原则的学者。美中不足的是剧情篇幅比较短,结局有点匆忙。

3分钟前
  • 阿笨猫
  • 力荐

用心又尽力,很难想象这样的电视剧的出现。断断续续看了很久,是因为剧本身就不想让人快速消化。节奏奇慢,只有在最安静的时候才看得下去。考证太棒,可惜当年经费不够过于简朴,可话说回来现在还能有谁这样拍?那一代前辈自己在给自己拍绝唱,就像孔子在他的时代一样。

7分钟前
  • 芒砀
  • 推荐

基本是都是按照《史记·孔子世家》与《论语》拍摄的,这部剧对先秦时代的礼仪考证做的很到位。也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那个寻根文化下的中国影视文化。

12分钟前
  • 中国的华莱士
  • 力荐

第一眼就征服我的,是服化道方面的极致还原。要做好此类传记历史剧是很难的,首先要有一部剧该有的戏剧冲突;其次在创作方自身对孔子其人生、其思想有着深刻的把握,经过巧妙的艺术手法消化、反刍,保证所有观众能够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所以本剧对孔子的刻画好在这两点:第一,在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境界。第二,对于孔子这一充满争议的文化符号,成功做到了批判性赞美,由此在史观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14分钟前
  • 求缺
  • 力荐

人若能将华夏的礼乐典籍尽皆掌握 取其精华 被加以丰富 才可称得上博学 人若能像文王周公那样 使天下太平昌盛 才可称得上多才

18分钟前
  • .
  • 力荐

有教育意义

19分钟前
  • 阿呆同学
  • 力荐

服化道叹为观止,张黎版逊色多了,尤其是编舞,每一出都设计用心,真正构筑了春秋礼乐的图景(虽然礼乐崩坏,但礼乐仍在)。

24分钟前
  • 倒行逆施
  • 力荐

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浓厚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热和寻根热的痕迹,如把孔子塑造的略显呆滞,如对孔子童年的刻板刻画,但磅礴大气的表现风格、严谨的服饰礼仪、悲凉苍茫的影像气质,已经足以使此片不朽。子路死,颜回死的场景,师门聚餐饮酒的桥段,都令我怆然而涕下。

26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堪称教科书一般的一部电视剧。

28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这部很经典了。

33分钟前
  • 南峰
  • 推荐

孔鲤不错,出境太少了。。。

36分钟前
  • Sunny rain
  • 力荐

经典

41分钟前
  • LSomnusy
  • 力荐

只记得一幕:一个奴隶男孩大叫“孔先生说了,奴隶也是人!”,然后被割去了舌头

44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文王操

47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力荐

坚韧悲良有余,温和之气不足

52分钟前
  • 正统文化代言人
  • 还行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必将有公义的冠冕为我留存。”

57分钟前
  • 江欲燃
  • 推荐

看过几集,缺点明显,节奏慢,另外时代变化太大,中国落后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逐渐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于重视个人发展而不重视生产力发展。

1小时前
  • 山人
  • 还行

根本让人感觉不到是在拍电视剧,就好像真的是先秦历史再现一样,古朴苍凉的氛围,孔子坎坷不凡的一生,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整个制作组非常棒!

1小时前
  • dp
  • 力荐

何其荒凉!王绘春的老年孔子是迄今大陆影视古代人物的巅峰了。重刷第三遍。

1小时前
  • 种瓜得瓜
  • 力荐

非常考究。原来先秦的古人这么朴素,从衣食住行到礼仪到情感都有一种朴素、纯真的美感。

1小时前
  • 夏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