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

第22集

主演:王晓晨,郑奇,吴玉芳,李明,晨梓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剧照

八千里路 剧照 NO.1八千里路 剧照 NO.2八千里路 剧照 NO.3八千里路 剧照 NO.4八千里路 剧照 NO.5八千里路 剧照 NO.6八千里路 剧照 NO.13八千里路 剧照 NO.14八千里路 剧照 NO.15八千里路 剧照 NO.16八千里路 剧照 NO.17八千里路 剧照 NO.18八千里路 剧照 NO.19八千里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曲折有情节

    江玲玉和高礼彬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结婚了。他们回到了上海。周家荣此时已声名显赫、不可一世。而江玲玉与高礼彬却生活窘迫,长期营养不良,损害了他们的身体,礼彬得了肺病,玲玉怀着身孕却不得已还要为生活而奔波。  
 一个雨夜,玲玉准备写稿揭发周家的罪恶。在回家的路上,不幸昏倒街头,礼彬和朋友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医院找到了她……

 2 ) 站后的伤与痛

前段演剧队抗日宣传流水账,后段尖锐批判发国难财和战后的腐化堕落、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等弊端,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猛烈交锋。说教太重,让白杨对着镜头喊出“这是人的世界呀,永远不把别人当人,永远人吃人,这个世界是不会太平的”,直接字幕质问观众的责任。但那些批判、抨击,今天依电影本身有不轻的意识形态先行和教育意义,但很多对物价啊民主啊贫富不均啊机会均等啊的吐槽,七十年后看依旧有效。故事饱满,演员出彩,尤其那段阁楼提琴,云开月明,比《一》不足比《十》绰绰有余。结尾处理有些做作了,去掉那个添足的结语会更好一些一小时,正和片名一样,“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太想以这一对爱人为锁链,串联一出贯穿中国八年抗战直至解放的史诗。但是因为拖得太长,元素拉杂太多元,最后节奏没法掌控了。结尾收得很潦草。可惜了。原本应该震撼人心的高潮始终没有出现。

 3 ) 有些东西从来没变

片名想到了凌峰的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小时候对港台的消息很感兴趣。

关于八一三战役。

艺人。

坏东西。谴责汉奸行为。想到现在逢“反美”、“反日”、“反韩”等就有人跳出来让各种罢买的,人家国家都没说话,你自己都未必做得到就来道德绑架甚至强迫剥夺人家选择的权利。

接产室。

结尾以提问结束,让观众反思,倒是罕有,可能那个年代的电影不少见。那个大大的问号,一定启发了《太阳和人》的白桦老师。

国难当头,该干嘛还得干嘛,该结婚还是得结婚(何况是胜利日,更加值得庆贺),该欢喜还是得欢喜,总不能都是哭哭啼啼,凄凄切切,毕竟生活还得过。就像疫情封闭下,很多人自娱自乐或者“与众同乐”、苦中作乐一样。整天惨兮兮的反让人更难熬,更易生病。

麻将真是什么时候都那么受国人欢迎。又想到Y情下,有人在家打麻将结果被红袖章冲击打砸的事。有了一点点的权力就膨胀,何况这权力还是违法的。

看到了奇梦石老师的名字。这名字太特别了,所以很小就记得。但对他的样子是没印象的。

还有陶金老师。

导演之一王为一哎,《七十二家房客》的导演。

 4 ) 要点回忆

1.江玲玉和高礼彬到表哥家里时的场景,每个人的神情仪态。江和高对于姨夫姨母深深想念却在这样一种豪华的环境中感到很不自在,姨夫姨母送上最诚挚的关心问候,表哥那疏远的礼貌,表哥女朋友那扭捏嫌弃的姿态,表姐虚心假意的热情,一幅“阖家欢乐”图却道尽了社会各个阶级的多种面貌。

2.大量的带有政治色彩的台词,具有强烈的说教意味。

3.江即将倒在路边时川流不息的汽车环绕着江,就是江内心的折射

4.高幻想江回家上楼梯的画面,用了叠印的特效

5.拉小提琴

 5 )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很早以前就听说这部片子很好,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一直没有能真正静下心来看这部影片,终于啊,都2020年了,我才看了这部片子,然后就颇有一种我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忏悔之感!

这部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点联动的意思,男女主角都是陶金和白杨,所以,刚看这部时,我都有些跳戏了!这部两人的表演空间发挥,可能就不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了,但从剧本、场景角度来看,

窃以为这部其实比一江春水向东流更好,但是名气上就逊色很多(这里没有拉踩的意思),说这部好的意思,更展现了普通热血青年年对于抗战的全身心投入,注重描写抗战时文化艺术工作者颠沛流离的生活,抗战后工作生活却更加艰难,描写手法上注重细节,少戏剧张力。

比如,1这部更写实,战时,艰难抗战,但热血沸腾;战后,辛辛苦苦生活,理想被现实击溃。可一江春水向东流,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能够利用好各种关系,最后扶摇直上,俨然大鳄,虽然很有矛盾冲突、戏剧张力,但也太传奇了。 2热血青年和接收大员们的生活、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一窥好人的受难,钻营者的无耻和敛财。

总之,这部就给人普通人都能有的遭遇,最后一个问号,是主创在问我们,我们也会扪心自问,男女主角的遭遇,我们何尝不是经历者,冷漠旁观者,就有感同身受之感;而一江春水向东流虽然也能带来震撼,但始终都有看戏之感,有感慨,但更多是指向外的,而不是指内的。

 6 ) 《八千里路云和月》

战后电影,昆仑电影公司拍摄,现实主义风格,用大量纪实性的叙述方法,用纪录片的风格再现生活原貌,将抗战的艰苦与抗战胜利后百姓所遭遇的不公形成对比,产生对观众控诉的效果。该片既有明显的纪实风格,又富有表现色彩,在抒情中蕴含着批判的激情,展现了当时社会秩序混乱与不公以及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短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8分钟前
  • 木石子
  • 推荐

其实片子刚开始还有段戏中戏的设计呢,要是真把戏中戏的结构一直贯穿全片,这电影就真是碉堡了。故事内容跟当今时代还真是呼应啊,好多当时的弊病现在又死灰复燃了。表哥按今天某些女生的说法,也算是个持之以恒的痴情人了,都成人妻了还追求不息。不知怎么得这片子让我想起《南海十三郎》。

11分钟前
  • 刘康康
  • 还行

史东山的特色是出色的场面调度。不过,我所以为佳的部分全在前一个小时。至于后面一小时,正和片名一样,“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太想以这一对爱人为锁链,串联一出贯穿中国八年抗战直至解放的史诗。但是因为拖得太长,元素拉杂太多元,最后节奏没法掌控了。结尾收得很潦草。可惜了。原本应该震撼人心的高潮始终没有出现。

12分钟前
  • 推荐

看了此片,体会到了当时的知识青年和劳苦大众是以何种心情期盼和迎接新社会的来临;可是再看看当下,无语

16分钟前
  • Rechkov
  • 推荐

《八千里路云和月》跟《一江春水向东流》差太多了,意识露骨,说教严重,剧作结构单一且涣散,人物命运起伏性不强有小打小闹之嫌。

17分钟前
  • 虎折
  • 还行

昆仑影业公司 出品 从个人命运也家庭关系切入,叙述人生,探讨现实,深刻揭示社会矛盾与本质,具有透视社会历史史诗风格,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审美表现力,推动电影历史的创新,形成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好nb

22分钟前
  • lee
  • 推荐

情景剧史诗,战后纪实风格代表作,战时艰苦抗战与发战争财、战后贫困潦倒与富有显赫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国统区的统治黑暗。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看的黑白版本,两个小时的。挺好看的。

32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教育片,结尾实在是令人吐血!

37分钟前
  • abc
  • 还行

前一个小时剧本几乎没有任何矛盾点,后一个小时渐入佳境。结尾的那个问号直到今天看来依然敲打着每个人们的头颅。其实政治,千年来都不过一首单曲循环的歌曲。

40分钟前
  • qckf2001
  • 推荐

太多独白以及表演太过话剧腔,进步倒是满进步(只差明说演剧团就是共产党了),小市民阶层也很善良。基本属于女性视角,就观视结构而言,直面摄影机的大段激昂台词倒是在突破“第四堵墙”。特写较少,运动不甚得章法。言而总之电影化程度不算高,过场戏略好一些。音乐只用作转场。

4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66年后,大光明依旧人头攒动。人生如梦,白云苍狗。

4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15th SIFF闭幕日6.24,特意所着的旗袍正合身。电影本身有不轻的意识形态先行和教育意义,但很多对物价啊民主啊贫富不均啊机会均等啊的吐槽,七十年后看依旧有效。故事饱满,演员出彩,尤其那段阁楼提琴,云开月明,比《一》不足比《十》绰绰有余。结尾处理有些做作了,去掉那个添足的结语会更好一些。

52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白杨大妈说着说着,就直接对镜头喊话了,中间还各种卖眼骚……前面还OK,中途打开天窗拉小提琴的也可以。可惜,结尾弱爆了。

5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一个理想主义者家庭的困局。生个孩子多好玩啊……

59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还行

日本国立电影资料馆 大问号一出来 日本观众笑场了

60分钟前
  • 井颯
  • 推荐

这么说教真的好吗?

1小时前
  • zitsunari
  • 还行

关于社会环境的褒贬时弊,老一辈的导演是如此地忧心社会

1小时前
  • 长风向晚
  • 推荐

囤积居奇,抬高物价,扰乱金融,破坏抗战,都是你。你的罪名和汉奸一样的。别人在抗战里,出钱又出力。只有你,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想一想你自己,死要钱做什么,到头来,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开镜很赞的战争剪影,后面剧团辗转南方各省积极宣演的串场剪辑,都表现出史东山不俗的导演功力。可一进入角色互动主剧情,影片就陷入到即使不以今日眼光也很难消受的各种技术缺陷之中,特别是那个几十年前侯宝林相声就吐槽过的糟糕“国语念白”。批评的总体来说没错,却又不可一概而论。公平地说,应该是:老演员比年轻演员好,男演员比女演员好,女演员在情绪激动时(白杨痛斥表哥无德)要比平常说话情事撒娇时更好。再说剧情部分。与同期的一江春水和万家灯火相比,本片的格局企图要更大,弱化了“命苦”,突出了“气节”。可问题是导演自身的历史社会视角就极其有限,观点阐释既不可避免地流于肤浅,更由于上面提及的技术问题而显得尬尴。影片最好的一场戏,白杨失踪陶金焦虑上楼幻影,恰恰是因为终于舍大去议扬长避短回归到了自己更擅长的苦戏中……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