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

HD中字

主演:范伟,程淑波,贾瑟,田雨,张永岩,赵乃旬,张珂,张翊,张继波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7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8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9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耳朵大有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东北某小镇,当了大半辈子火车修理工的大耳朵王抗美(范伟 饰)光荣退休。王本身患有气管病,老婆患病住院,儿子大军整天不务正业,女儿小萍跟丈夫春洋的婚姻也出现问题。虽然很多人说他耳朵大有福,生活美满,但时下的现状仍让他愁眉不展。拿着比原来少了一半的退休金,王总觉得心里没底,于是他开始琢磨找点儿事干。不过老王出师不利,老婆的病友给他介绍一个网络商务的工作,可没曾想竟是个传销组织,刚加入没多久便遭到警方取缔。在此之后,他又跟擦鞋女工、倒骑驴蹬车工、广告促销员、二人转演员、自行车修理工等各类手工艺者讨教赚钱之道,由此开始了自己别样的退休生活……同谋国语甜蜜家园凤游龙门预谋糟糕的朋友们璀璨帝国第三季双重风险妈祖偷心画师黑暗与邪恶混蛋夜羽毛2016特工家族逃亡者PlanB地球百子 第四季为了国家狂1992谁是鬼?热情桑巴人间中毒再见,黑钱胜地铜锣湾大冒险旅客烈火之吻生命之路毛骨悚然撞鬼经2022夏季特别篇奥林匹斯的陷落彩票当头她很漂亮2021日剧窒息家庭 第一季南侠展昭之困兽危笼毒岸杀人回忆录:尼尔森的自白行运超人粤语版战鼓学校怪谈 言灵的诅咒教皇的驱魔人愤怒的妈妈长夜危机恋恋红尘2023父亲的孩子系列

 长篇影评

 1 ) 影评之另一种

好几个朋友推荐这电影,听他们说来,似乎是喜剧。但是找来看了,竟不知该写点什么。自《求求你表扬我》开始,范伟那种以喜剧表现生活艰辛的冷幽默就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前美女同事的话说,范伟已到了往那一站什么都不说就有戏的境界。 范伟是赵本山成就的,但我认为他的艺术成就比后者更高。 从老家扫墓回来,就想记录一些东西,结果连日加班的疲惫,终于将这件事情的实施推迟到了今日。那么,就以这些文字代替书评。实在是,平凡生活大抵如此,任何评论都显得虚弱无力。 ~~~~~~~~~~~~~~~~~~~~~~~~~~~~~ 回家的感觉总是美好且令人向往。 没有了家,那么回乡,便成为一种例行公事。 不知是不是清明放假的缘故,火车上的人特别多。记得去年的清明,还不是这样子呢。十六个小时的火车,硬座,过道里站满了人,水都不敢多喝,恐上厕所挤来挤去的不方便。我是最不愿意和别人去挤的,那么的渴望这个世界大家都能遵守规则,该多美好。封闭的车厢,坐对面的男人竟然在座位上抽烟,为了不让列车员看到,攥着烟头的手伸到了桌子下面,把我才穿了一周的耐克膝盖部位烧了一个洞。我特别恼恨别人破坏我的衣服,弄脏都不行。可是看看对面的一脸憨厚,想着在异乡讨生活的不易,还是忍下了心头的怒火,什么都没说。 车到侯马,排了半个小时的队,买回程的卧铺。硬座实在太难熬了,整个夜晚和白天,呼吸都不能通畅。辗转回到姐姐在县城租住的房子,已是下午一点多,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酸菜面条。实在是太饿了,车上什么都没吃。姐姐唠唠叨叨地说家里的鸡零狗碎,又一遍又一遍地说东家的某某什么时候结婚了,西家的某某什么时候生子了,催我赶紧结婚云云。我累得不行,一边敷衍地嗯啊两声,倒头在床上睡着了。 傍晚醒来,外甥女和外甥都放学回来了。外甥女都长到一米四了。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她才刚刚出生,眨眼就十一年了,不由得感叹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小辈儿一茬茬起来,自己不知不觉老得飞快。外甥也五岁了。记得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正病重,后来还拖着病体疼爱了外孙一阵子。现在外甥满地飞奔了,母亲却再也看不到。 清明当天,和姐夫骑摩托车回山里扫墓。两个孩子闹着要去,劝了半天终于留下了。路上灰尘还是那么大,驱车一个小时赶回村里,已是满身尘土。村子里没几个人,稀稀拉拉,基本上都搬出来了。家乡仍旧流行土葬,好大一个坟堆。父母的坟前面陷了一个坑。年前姐夫打电话说这事,我担心下雨水流进去,催他赶紧填了,他说有讲究,必须清明或其他鬼节才行。奶奶也是新坟,比母亲晚两个月去世,她的坟前陷了更大一个坑。借把铁锹一边填起坟堆,一边想,爷爷的坟里埋了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会不会打架呢,呵呵。一年回乡一次,十几年了,村子里的人倒也都还认得我,打个招呼递根烟,基本上都是叔叔婶婶辈的,即便小时候一起玩的那些比我大十岁左右的远房兄长,现在也都奔四了,看上去一个比一个苍老。比父亲年纪大一点的,没几个在世了,这一辈人很奇怪,差不多五十岁上下,就因为各种疾病离世了,每一个检查出来都是晚期。各种癌症。常年的劳累,以及铁矿带来的水土破坏恶化,大概是过早离世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年轻人,有的和我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也因为各种原因死掉了,风一吹,他们的生命就远去了。 间或听得到附近传来鞭炮声和哀哭。大多数人还没有回来。这些在外打工或做点小买卖的人,背井离乡,每年清明的回归,多半不是因为怀念,而是缘于一种应酬般的约定俗成。 上完坟,跟着姐夫回了他家,他父亲在大门口翘首盼望,看到我,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姐夫去祭拜他母亲的空档,我和他父亲聊了几句。他毫无意外地说我不能再晃下去了,要赶紧成家,这样父母在地下也安心云云。我坐上摩托车和姐夫离开的时候,他还拉着我的手,再三叮嘱要记住他跟我说的话,我说知道知道记得记得,一溜烟走了。 前晚教外甥女作文,拿着书给他念《回乡偶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由感慨,家乡的小孩,应该对我也颇为陌生了吧。我离家的时候也不过十几岁,那时候他们有的还在牙牙学语,有的还只是一个胚胎,有的干脆父母还未彼此相遇,而今,都一个个活蹦乱跳茁壮成长了,我却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走进他们诧异的目光。故乡和他乡,均非我乡。似乎另外一句诗更能表达我的心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多少回在梦里。只在梦里罢。农民的儿子,离开了土地,就什么都不是。 姐夫原本在黑煤窑里做矿工,这几年总是出事,小煤窑都关闭了,于是姐夫一时没了去处。做矿工,虽然危险,收入却也不菲。一天一百,一个月也有三千块的收入,足够一家五口开销还有节余。然而去年一年,姐夫也只有那三千块的收入,其余时间都在不断寻工和等待中度过。多少人说,矿工那么辛苦,生命还没有保障,为什么不做别的呢?何尝没有道理,十几年前我也曾是矿工,亲眼看到过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在几米远的地方变成残废,还有的,排哑炮,尸骨全无。在潮湿阴暗的地下二百米,我们心里装着的不是近在咫尺的危险,而是那可能给全家换来的衣食无忧。那些站在遥远处为我们担心的好心人,他们却从来不会明白“无可奈何”这四个字的真正分量。有一点办法,谁又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姐夫说,现在矿上死一个人,矿主会拿出几十万私了,有三十万,有五十万。一条生命化作灰尘,全家人的生活却得以天翻地覆的改善。这就是现实。 姐夫如今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人做小工,每天四十块钱,勉强够一家人的开销,如果有个病痛需要就医或其他事情,则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了。我在那里和他们商议了半天,竟没有任何好法子去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本钱可以让他们去做个小生意,甚至没有条件给他们租一个好一点的住所,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里,挤出一些,尽可能承包了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我所生活的,是一座纵使日进斗金也无法生活从容的城市;我所从事的,是一项无法通过物质来体现自我价值的事业,至少短期内不能。 站在回程火车的窗前,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嫩绿的是杨柳,碧绿的是麦田,走着走着,就看见夕阳西下,光影朦胧,山在视线里沉默不语,然后万家灯火燃起,再然后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滚滚车轮的回响。人生无非就是在喧嚣与静寂中周而复始。一个人想了很久的心事,和衣躺下。终究无法有很好的睡眠,一如这十几年来愈来愈严重的神经衰弱。母亲去世后,原本在小时候因为性格相异而彼此排斥的我和姐姐,似乎忽然意识到了血缘的重要,联系多了起来,牵挂也多了起来。然而,我并不能使他们活得更加从容,我自己的幸福,也依然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夜晚,在电脑前一边打字一边回忆,已经无法重复当时的心情。依然清晰的,是对自己的承诺,要做山一样的男人,要懂得爱,要做所爱的人的英雄。一个男人必须有一颗坚韧的心,因为这颗心所要承载的,不止是一家人,甚至是整整几代人的希望。前路仍旧漫长,然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还努力,只要不放弃。

 2 ) 被抛弃后,我选择站着去死

一,光荣退休

王抗美, 当年单位的技术骨干,修火车业务一流;当年单位的文艺骨干,长征组歌的领唱。当年的自己样貌周正,我抗美指着算命上的照片说"这跟我年青时挺像"。如今的自己,只能怀抱着光荣退休的镜子,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落魄的街头。

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年是共和国的长子,石油,煤炭,钢铁甚至先进的工业技术大力支援国家建设。工业学大庆,铁人王进喜的精神影响着全国工业发展。同时,东北又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坚决支持的地区。在建国初期,东北工业基地就像王抗美年轻时一样,在单位是骨干,在家是顶梁。随着东北资源枯竭,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东北的发展模式也像王抗美一样,到了光荣退休的年记。王抗美依然唱着长征组歌,念着高尔基的海燕,抽着大前门,一句“叔呀,你怎么起个女的名呐?”让他突然警醒,看来时代真的变了。

二,一块五算后半生行不?

王抗美算命,其实是在找后半生的发展方向。 东北的城市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在大工厂里建了一个城市,而不是在城市中建了一个大工厂,当大工厂面临困境,城市建设便积重难返。环境,文化,经济,人文不但落后,更无法容入到国家大的发展环境之中。 退休的王抗美空有一腔豪情却迷失了方向,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这个曾经自己建设的世界突然不带自己玩了。有技术,又不能在大街上摆摊修火车,当过长征组歌领唱,又不能在小剧场走穴,蹬三轮车,肺又吃不消,王抗美应该去干什么?当重工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东北老工业基地又该如何振兴呢?

三, 欢迎整死!

“你贿赂谁呢!”王抗美打飞小贩的洗发水。“小伙子你看,你这个是灰,不是鞋油!”王抗美帮擦鞋大姐解围。“肺病是不是工伤无所谓,有这几百块行,没有也困难不到哪去。”王抗美跟领导说。“我一看,我比春阳还膀,我干点什么不挣钱呀。”王抗美跟老伴说。虽然困难,王抗美依然保持着善良忠厚老实人的本质,不死皮赖脸向单位要政策,不贪占小便宜。能力有限,路遇不平也能从容出手,死要面子,活受罪,为的是那一点点尊严。但是家庭的不安,终究是任何正常人所担不起的,老伴重病,姑爷出轨,儿子不争气,王抗美在重重压力下艰难支撑,终于老爸的困境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王抗美头顶着啤酒男说,“整死我,来,欢迎整死。”他头顶着的是对自己的命运置问,到底怎么了?怎么就这样被抛弃了呢?怎么生活就如此艰难?这一切是为什么?在骑车摔倒在路灯下,王抗美漠漠地看着昏黄的街灯,他明白了,这就是生活,是不能忍受也得忍受的,纵然去死,也得站着。

尾声

在影片的结尾,王抗美骑着破自行车缓缓前行,伴随着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歌声。全片我唯一的担心之处,是王抗美最后歌声的高音上不去,结果还是唱上去了。路灯昏暗,前路、身后,漆黑一片。

过去的辉煌属于过去,终会归于虚无。前路昏暗,但是该来的总会来,因为天亮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不担心王抗美,因为他有纵然长征,也会坚定向前的情怀与魄力。挨打就要站稳,去死也要站着。

 3 ) 欢迎整死!

因为《钢的琴》才回去看这个电影,虽然《钢的琴》还没有上映,但作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就能在院线上映,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电影拍得不错,就是前半段有点散,让人看的总想走神,不过还好范伟的精彩表演,才让前面有些松散的剧情也算是有声有色。可以说电影是范伟的独角戏,若不是范伟演的那么好,电影可能还要打点折扣。
范伟演的是个铁路工人,因为我也是个铁路上的孩子,所以看着就觉得亲切,由于得了哮喘,不得不退休了,可他却停不下来。家里有常年卧病的妻子,虽然住院费给报销,但是每月的退休工资供养不起老婆的营养费。他也不想问姑爷伸手要钱,虽然姑爷有钱,他更不能问儿子要钱,影片后面儿子一出场,就看出是一个没出息的儿子。所以他只能一个人去找找看能干点什么,他想去骑人力车,结果气喘;想去二人转剧团表演,老板冷冷的问会唱什么,他说会场长征组歌,结果已经唱不上去了了;想去擦皮鞋,看到有人擦完不给钱,又挣不到钱,也就断了念想,总之是干啥啥不行。
可生活并不是就只是这样简单的放过他,姑娘和姑爷闹离婚;儿子没出息;原先引以为傲的铁路文工团领唱的头衔和长征组歌的名头也不管用了;最后去看老爹,看到老父亲在弟弟家就挤在几平米的地方,还要给一屋子打麻将的人烧热水,再看看老父亲连出去吃一顿像样饭的勇气也没有的窝囊样,他实在是裹不住怒火了,用头顶着要打他的人说“来整死我吧,我正不想活了,欢迎整死!”
作为一个三十几岁的导演,张猛明显比一些其他导演更怀旧、更写实,这让人想起了意大利导演朱佩塞托纳多雷,同样是三十几岁,同样是将自己家乡的事情搬上荧幕,朱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拍出了回家三部曲。张猛没有朱那么浪漫的镜头,但是张猛更有记实感。电影里铁路工人的形象生动的像是活在我周围的人一样。我家也是铁路上的,小区里也净是退休的铁路工人,他们以前的工作让人羡慕,电影里那个开网吧的小老板也对身为铁路工人的范伟羡慕无比,因为就算是退了休,老伴的医药费依然有人给报着。但是说起其他的他什么也没有,抽烟也只抽大前门,说是抽的是个信仰,其实那是因为这烟最便宜。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小区门口看见一个人,犯病倒了,昏迷之前还要交代别人,“送我去铁路医院,可以报销!”。领唱长征组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剧团给老板试唱,虽然最后唱不上去了,他依然唱的热泪盈眶。但是老板一脸冷漠的表情,和后面正在演出的二人转演员,都在无情的说,你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
最后范伟也没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发泄着说“欢迎整死!”然后在深夜无人的街上,唱起《长征组歌》,镜头渐渐拉远,范伟的身影让人绝望。

 4 ) 我那破败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东北

我发现电影里出现的东北总是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比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的鞍山,纪录片《铁西区》里的沈阳铁西区,以及这部片子里的集安市。在我印象里,也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特别是在冬天,草木早已凋零,满眼不见一点儿绿色,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人们穿着深色的、厚重的衣服,神色木然地走在街上,隐藏着心中的痛苦和疲惫。

这部片子应该与《天水围的日与夜》对照来看。做人真的很难!贵姐说:有多难?可王抗美会说:确实很难。老婆卧病在床,需要他伺候,需要花钱;又偏赶上他退休,收入大幅减少;姑爷有钱,可是不但指望不上,还玩起了出轨;儿子不着调,家里的事情根本不管不问;跟弟弟王援朝过的老父亲每天连顿正经的饭都吃不上……这一系列的负担和烦恼一起向老王压过来,让他喘不过气。这些其实就是我在《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评里说的电影“该有”的内容。老王遇到的问题也困扰着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百姓,可是为了电影的表现内容,这些问题集中在电影所容纳的两三天的时间里、在老王一个人身上爆发,于是老王这个人就有了代表性。电影里,老王似乎什么都不顺,有的只是对过去一点点辉煌的回忆和留恋。其实这也正是东北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

电影里给了一张写着“周杰伦”的一块钱几次特写。这张钞票到了老王手里,花出去,又回来。我把这解读为一种联系。老王就像一个多棱镜,反射着与他打过交道的人,这些通过这一块钱与他有联系的人(网吧店主、数码女、修车人)也像他一样在最底层过着艰苦但顽强的生活。所有这些人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东北乃至中国的草根社会,表面上麻木而猥琐,下面却充满了惊人的生命力。

p.s.再说点儿题外话。刚刚看到新闻,葫芦岛的杨家杖子开发区和辽阳市弓长岭区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加上第一批名单上就已榜上有名的阜新,我的老家、奶奶家和姥姥家都已经涉及到了。东北的很多城市都是资源型或者重工业型,为国家作着贡献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侵扰。东北历来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更是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大家都知道,在一个儿女众多的大家庭里,长子意味着什么。在忍辱负重、不计后果地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资源之后,我的家乡已经垂垂老矣,变得步履蹒跚、不堪重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之后的东北老工人也面临着生活窘迫、后顾堪忧的现实问题。搞了几年的“振兴东北”之后,我没见到什么起色。真的希望这样的影视作品多一些,再多一些,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东北百姓的生活,不要一提到东北就想起白山黑水,一提到东北人就想起赵本山和小沈阳。

 5 ) 必须去买《长征组歌》

看《马大帅3》时,觉得如果在赵本山靠捡垃圾度日,范伟试图自杀那里,喊——停!那么就是一个完美的现实主义作品了。后来的安排太虚假,有曲意逢迎“构建和谐社会”的嫌疑。
这个电影就很好。
除了王抗美被形象设计的那段,除了类似于“咱抽的不是价钱,咱抽的是信仰”“来吧,整死我吧!欢迎整死!”这类经典台词的出现,我忍不住笑了几次,从头到尾我都看的很心疼。让我想起我身边这些父辈的人。
东北人看这个片子更能产生共鸣,这些人,这些人所处的环境,这些人生活的困顿,真就是这样。所以说,张猛是当下已经很稀有的有想法、有耐心、有深度、有足够观察力的电影创作者。
我觉得评价一个作品好不好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让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的人(如果还有的话)来看的话,他们能否从中明白里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能否明白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憋屈,为什么难受。
所以,有共鸣的,才是好作品。
所以,必须要挺《Lucky Dog》一下。
老爸和朋友们很喜欢《长征组歌》,每每一起喝酒,他们都会用筷子敲着碗边大声地唱,听来,凄凉也凄凉,振奋也振奋。
结尾处,王抗美在宽阔的马路上,在路灯照耀下骑着破车飞奔,完美地唱出了《长征组歌》里面的高音部分,镜头越拉越远。这时,心里稍许有了些安慰。毕竟,还是得好好活着不是。

 6 ) 一些细节

一:王抗美的眼镜上标签还在,很土,真的很土,但是真实。

二:王抗美算命算到命好,很慷慨地又拿出一元钱给那姑娘。他抽烟只抽一块五的大前门的。

三:老王女婿手机铃声居然是新闻联播开始音乐,说明这个赵春洋很可能是我党干部。

四:老王穿的是大红秋裤。

五:老王对女儿、姑爷说房间冷,说明屋内没开暖气。

六:王抗美要面子,只从单位拿了一个橘子带给妻子,却为姑爷准备了两个苹果、两只香蕉。

七:与老张喝完酒,送饭去医院,妻子吃完饭以后,拿出一本小书摩挲了一下,那是《圣经》。中国底层民众相信基督教的越来越多,电影通过这个小细节反映了一下。

八:王抗美把写着周杰伦的一元钱给了算命姑娘,后来却从公园转轮摇奖那人那里又得到了这张一元钱,并把他给了修车师傅,最后修车师傅又还给了他。难道算命姑娘会去公园玩转轮?可能是这钱几经流转到了转轮摊这儿,考虑到只是两天之间的事,也可能两人就是两口子。

九:电影最后,街道上的横幅表明,王抗美生活的小城是鸭绿江边的集安。集安是高句丽的古都,而电影的执行导演与不少职员都是韩国人。韩国人对集安有特别的感情吧。

 短评

范伟演的好啊!影帝风范啊!

9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也没见范伟耳朵多大啊,这部电影真的太恐怖了,里面的事情现实到让我觉得恐怖。不过最后终于闹明白一件事,自家日子还得自家过啊,指望不上别人。恩,有一点点像男版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是一点点

12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范伟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演活了,特别生动自然,也感人至深!

13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生活,不容易啊! 退休工人难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节确实很接地气!从这一点就可以感觉,这应该会是部很有情怀的电影!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总觉得内心没有得到充实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 电影中那些王抗美找工作时出现的搞笑情节,确实挺不错,但也让我同情!那些流行歌曲,也还不错!

1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简直好得让人颤抖。张猛是个好的观察者。看这部电影,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接拍《一切都好》。不是什么艺术对商业的妥协,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现生活,不是说质量稍高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1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先算命还是先设计?-先交钱。

21分钟前
  • baobaodu
  • 还行

当范伟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唱起长征组歌的时候,我在想当他唱完,四周的黑暗和寂静会将他再一次吞没,生活的悲剧不会因一时的豪气而消失,那首歌更像是他彻底湮没在生活之中的葬歌。

23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特别棒,范伟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很到位,特别是感情拿捏的很准!

24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千百个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所淹没,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有人以微薄之力为其写书立传,然又有谁敢为千千万万的他们埋单?

2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既然给了《钢的琴》四星,那这部就该是五星。相比之下音乐与画面结合得更自然,且带着诙谐戏谑自嘲的意味。写实的场景和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市井小人物都曾经出现在身边的生活里。范伟演得很好,情感克制却让观众非常入戏。生活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措无力和无奈,被打成一地碎片,也闪着微光。

31分钟前
  • Dreamer-Echo
  • 力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M7SQ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范伟10年前的封神之作,号称影史上最催泪的喜剧片,太真实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689142

33分钟前
  • O型血
  • 推荐

小人物最难演,范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演员。很多时候好电影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期待越高反而失望越大,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心里一亮。

36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这片各方面都比《钢的琴》处理的得当,分寸掌握的极好,悲中带喜,让人笑里带泪。PS:范伟是个好演员。

40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很心酸,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怎样还是要过下去

44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手法技巧还是粗糙幼稚了,尤其前半部分。最痛恨配乐,七拼八凑令人烦躁,丧失注意力。明显模仿早期的贾樟柯与孔雀的理念,但都不太成功。比较好的细节也有,比如在援朝家与老爸的对话,还有结尾的远景长镜。这片子竟然是蛇头豹尾的结构,后面挣回了分数。

4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看得蛮感动的,我身边的叔叔伯伯就是这样的生活,善良、纯朴但是也倒霉

54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写实主义手法,不温不火,却是无比黯然无比荒诞。小人物见大社会,处处都是讽刺,处处都是无奈,处处是黑色。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老无所依啊,太真实。哎哟这片,相当可以了!范伟同志真影帝。8.4

5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像是纪录片了。草根和底层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破灭,无处可逃,中国中年男人的悲哀。对其中剥鸡蛋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5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

58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东北贾樟柯,写实性非常强,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脸谱人物,乃至那些流行歌曲,都太让人熟悉不过了,往前往后各捣10年,好像百姓都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变。中国电影史上其实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电影,不过事实却是如今想这样拍敢这样拍的电影人确实越来越少。范伟(至少)10年前就该拿(至少)金马影帝了。

1小时前
  • 柯里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