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风景

HD

主演:米哈利斯·齐克,塔尼娅·帕拉依奥罗葛,斯特拉托斯·楚措格卢,伊娃·科塔曼尼多,阿利基·耶奥古利,瓦西利斯·科洛沃斯,Vasilis Bouyiouklakis,伊利亚斯·洛戈塞蒂斯,万格利斯·卡赞,斯特拉托斯·帕希斯,米哈利斯·扬纳托斯,基里亚科斯·卡特里瓦诺斯,格里戈里斯·埃万耶拉托斯,扬尼斯·菲里奥斯,Nikos Kouros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雾中风景 剧照 NO.1雾中风景 剧照 NO.2雾中风景 剧照 NO.3雾中风景 剧照 NO.4雾中风景 剧照 NO.5雾中风景 剧照 NO.6雾中风景 剧照 NO.13雾中风景 剧照 NO.14雾中风景 剧照 NO.15雾中风景 剧照 NO.16雾中风景 剧照 NO.17雾中风景 剧照 NO.18雾中风景 剧照 NO.19雾中风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雾中风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为了寻找从未谋面但常常出现在梦中的爸爸,Alexandros(Michalis Zeke 饰)在与精神病人海鸥(Ilias Logothetis 饰)告别之后,跟着姐姐Voula(Tania Palaiologou 饰)混上了去德国的火车。他们被交给警察,在见了舅舅(Dimitris Kaberidis 饰)一面后,又趁着大雪从警局逃跑。他们看着一匹马在眼前死掉,Alexandros痛哭流涕。他们结识了演员Orestis(Stratos Tzortzoglou 饰)和他的剧团,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在大雨中,他们搭上了一辆卡车,为此Voula付出了被司机(Vasilis Kolovos 饰)强奸的代价。重逢的Orestis将他们送至车站,Voula却不忍与其分离。但当看到Orestis与他人(Socrates Alafouzos 饰)勾搭时,Voula带...连体阴人质2016约瑟与虎与鱼们兄弟姐妹四十早安公主大浴场一条狗的使命2降龙神掌苏乞儿2波吉亚家族第一季天伦印第安人乔赤裸特工(粤语)捍卫者2017圣诞童话疯狂的契约I”s机不可失第一季热浴盆时光机2天才基本法贴身情人胖虎日记少年叶问之危机时刻生化寿尸国语狙击精英:秘密任务力争上游战火女教师鬼画符 鬼畫符招魂2015丁香惊蛰2004神奇的真菌斩、若是如此恋爱播放列表

 长篇影评

 1 ) 人生要越过多少条边界?

    这片子让人感到绝望,在观影过程中,我几度想要退缩。

    12岁的姐姐和5岁的弟弟终于到达了边界,在此之前他们已历经漫长的旅途,他们渴望看到雾中的风景,但他们的躯体却不能伴随灵魂越过边界,因为那是一个绝望的终点······

    安哲罗普洛斯充满了希腊人特有的哀伤。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却在历史浩劫中迅速被西方世界抛在身后,先是被罗马人和土耳其人欺辱,到了近代又被德国人欺辱,二战时整个希腊千疮百孔,直到如今它们的人均GDP依然远远落后于德国和意大利,成为欧盟中少数几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希腊人原有的文化优越感逐渐消失殆尽,一些怀念往日美好时光的人感到迷惘,忧伤,绝望。安哲罗普洛斯的作品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某种这样的倾向。

     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也许对人生的思索才是他们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远在德国的父亲”是片中两个小家伙寻觅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充满了隐喻意味。其实父亲存不存在并不重要,德国是否真是能带给他们幸福的地方也不重要(尽管它是80年代的希腊人最想移民的地方)。这两个名词的涵义非常宽泛:如果你喜欢,它们可以指代人生旅途中人类想要追寻的任何东西。但无论旅途如何艰险,最后的结果早已经注定:你只能在雾中到达那个想象的地方,人永远追寻不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就是安哲罗普洛斯通过影像传达给我的绝望!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名字除了《雾中风景》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边界”,从小女孩和弟弟独自上了火车开始,两人就不断地一道道的边界,弟弟第一次为了食物在餐馆打工是越过了边界,小女孩被卡车司机强奸是越过了边界,小女孩爱上了即将服兵役的男青年也是穿越了边界,后来男青年载他们来到了海边,海岸线又是一条边界,一条陆地和海洋的边界。他们看到了一只直升飞机吊起来的大手,在我看来,那是从天穹外伸进来的命运之手,而它指向未来的食指早已经折断了,它渐行渐远并且逐渐消失在天空的边界——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命运将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最后姐弟俩终于到了国境线,也就是整个希腊的边界,在这里,他们到达了绝望的终点。而这终点就是无法穿越的死亡。死亡才是我们每个人所能到达的真正终点。

    人生就像是穿越一道道边界,小的时候,我们越过家的边界来到学校;上大学后,我们穿越城市的边界;某一天,我们又越过了祖国的边界去往陌生的国度。

    在另一个层面上,为了成长,我们又在心智上越过一道道边界。我们不断地越过我们情感的边界:感到前所未有的狂喜,绝望和哀伤;同时我们又越过了心灵的边界:邂逅了一个个知心好友以及一生的挚爱。
    我们不断地打破又重塑自己的形象,并且试图穿越自己思想的边界。数十年后,你再回头看看,你最终得到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了吗?你寻觅到了“雾中风景”了吗?你感到生命的荒诞和无奈了吗?

    也许人生的真相就是如此吧!
     

 2 ) 说说“雾中风景”

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像Hot Fuzz那样,能让你从打瞌睡的状态到看完后异常兴奋,科恩兄弟和凯文史密斯的作品参照这个类型。还有一种,则是“雾中风景”这种,你必须保证自己是非常清醒的状态看,如果你开始时候是瞌睡的,只会越看越瞌睡,但如果你精力正盛的时候去看,会咀嚼出很多味道,塔尔可夫斯基、和一部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参照这个类型。还有些是因人而异,介于这两者之间,例如我看“乱”和“牯岭街”就看得异常high,但看“加勒比海盗”就差点看睡着了……

好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雾中风景”是我看的第二部安哲的电影。安哲的电影总是以太多极美的象征性场面,给观看者以言说的欲望,但是安哲的影象本身,就像是一些极美的画或者雕塑,你可以分析他的技法、手段、花絮,但你要阐释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只能用自己的眼、耳、心去感受。在这部影片里,又一次见识了他大量动得静止一样的长摇镜,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完成了从一个完美的构图,到另一个完美之间平滑的转换。例如直升机从海中吊起那只大手的时候,镜头一边缓缓升高,静止,凝视,从最初从海中脱颖而出时给人的震撼和惊艳,但渐渐变成空中两个小黑点的时情不自禁的唏嘘,都在这一个镜头中默默完成,接着镜头又慢慢后移,海岸上三个在看的人显现出来,情绪又由转化到主人公自身命运和这个场景的相连,原来的唏嘘更进一层。

类似这样的手法使用的很多,让人惊叹的是,他的镜头很美,但这些美和现在CG做出的“完”美效果不同,就好象米洛斯的维纳斯,似乎从泥土中爬出来后的瑕疵更为她自身的美添上了一层脱俗。安哲的镜头就是这样,仅仅对周围的场景稍作人工甚至一点修饰都没有,就能发掘出美感,例如我最喜欢的下雪的一段,大雪落下的瞬间,所有雪中的人都宛若塑像来仰视这上天的恩赐,但这宁静里,两个天使样的孩子奔跑的灵动又将场景贯穿,流畅而温和。这中间,也许稍微和生活不同的地方就是,人们在雪中停顿的时间稍长了点,但在安哲极富诗意的眼里,这就可以对美在此间进行捕捉。于是,道路泥泞的小村,灯光阴暗的歌厅,大雨滂沱的公路,甚至破旧的车站,都在这样的眼中,变成了美的代言。而且无论是雪中仿佛静止下来的人群、被吊起的大手还是雾尽头的树,都含着某种神话的意味(恰好和老基与老塔的宗教意味相对),这是他的美所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场景是现实的,但这美,却是来自对场景的超现实发挥。

安哲的诗意,和某些所谓诗人的所谓诗意相比,他是从来不以忽视现实为代价的,他的影象美本来就构筑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他不会为了刻意的需要,而对丑恶熟视无睹,只是这些事情,经过了他的镜头,不带有强烈的憎恨,但却带着一种默不作声的悲悯。如片中,小女孩被卡车司机强暴的场景,镜头死死地以中景凝视着那个罪恶的后车蓬,除了自然杂音,没有任何呼救或者象征不妙境地的音乐,只是这样冷冷地凝视着,这时候卡车的不远处,停下了两辆轿车,上面有人走下来,这不是通俗剧安排的好人按时到场,而是根本就是路人。车上的人只是下车,换了辆车乘,然后就开走了,对事件没有施加任何影响。但这个设置却对观众施加了影响,安哲折磨着为小女孩揪心的观众们,好比让海中遇难的人看见船,但却发现是海市蜃楼一样,而且那两辆车停得还格外地长,折磨着你的神经。他残忍吗?残忍的不是他,现实本来残忍。他像一个忧伤的观众,想哭,却发现是个哑巴,只能无声地流泪。完事后的司机,似乎带有罪恶感地爬出来,靠在车上,而这时候镜头才慢慢逼近那漆黑的车厢。小女孩艰难地爬到门边,没有说话,只是倚靠在车壁上,裙子里不住地淌了很多血出来,她没有哭也没有哀伤,只是漠然地抚摩着自己的血,涂抹在车壁上。安哲始终将自己的视角和这些让人沮丧、悲伤的事情保持着距离,但他的镜头本身,在流泪。和“永恒和一日”中那个贩卖小人蛇的场景一样,没有声音,只有象征着正邪的明暗对比,但可以感到的,却是这无言镜头里压抑不住的浓重情感投入。

下面想说说影片的象征部分了,前面说了,他的电影实际是拒绝阐释的,可是,人总是想说话的欲望,姑且我就在这里胡说两句,纯粹当成是我借题发挥吧:

片中角色设置很有意思,主人公是两个孩子,但准确来说,五岁的弟弟是代表着人的童年,而十二岁的姐姐则是少年时代,那个善良的摩托车手是青年,而龌龊的卡车司机则是明显的中年,最初出现的孩子们的伯伯(翻译如此,我觉得应该是舅舅),一头白发,可以归入老年了。童年的孩子最是灵动,小大人似的四处走动,甚至跑到小餐馆“打工”,尽管也会有眼泪(这个后面再讲),但总的来说,是个飞速发展的向上期。但进入少年时代,没有童年的单纯,十二岁的姐姐更多谨慎和老成,在虚张声势力求充当大人的时候心中更多是迷惑,而且和童年时候比更容易受到伤害。到了青年,总算发展到了全盛时期,一切都已经趋于成熟,对理想的追求、对人性的信任都没有丧失,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打击(戏上演不了),但还不至于消沉,还是带有旺盛的势头。但进入中年后,变得现实了,连个挑衅都不敢堂堂正正面对,只会酗酒和带着目的地装成好心,去欺凌少年。等到了老年,现实到了头,什么险也不敢冒,畏缩地等待死神的召唤(这最后一个我的揣测比较多)。这五个阶段中,又尤以童年、少年和青年最为安哲所重视,他们曾一度携行,但终摆脱不了分别的宿命。

而对于主角那两个姐弟来说,姐姐更像是代表着理性主义,冷静、坚定,带着个弟弟勇敢地往德国那个根本不知道有没有数的父亲那里奔,但理性的结果是,被无情的市侩所欺凌。而弟弟,几乎不在乎去哪儿,完全听姐姐的话,只是每次都更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能相对着姐姐,象征着一种非理性主义——我不得不承认,胡说这些,是因为他抱着那只垂死的马哭的段落,让我想起了尼采。

这姐弟俩向远方的德国的进发的这一路,像是人类追寻的一个过程。童年和少年时候带着这样的梦,尽管也许思路完全不同,就这样闭着眼睛大着胆子向前冲,不走到希望之地绝不回头。而到青年时候,仍然会追寻,但所遇到的痛苦就会更多,所以就会招致中年和老年的卑琐。在这追寻的一路,有善意的帮助,有邪恶的窥探,但更多是无非好坏的漠然。戏剧的舞台被迫让出,并非人们厌恶戏剧和这些演戏的人,只是那些项目收益更高,也许那些事情是本来不存在所谓的友善与恶劣企图,但对脆弱的每个人而言,只有被造成的结果。只是安哲最后还是给了个希望,穿越看不见的雾走到最后,远方是一棵树,不管是不是橄榄树,终于可以看见两人快意地跑过去了——第一次他们俩跑起来不是为了逃走。

 3 ) 就让我们平静地煽一次情

令人失望的是,《雾中风景》非常好看。
很多人都指出安氏的煽情,而他们其实是对的,即使要求或许严苛。
无论是一片迷茫中远处的树,还是一开场迎面走来的乌拉和亚历山大,
或者是火车缓慢行进中站台上迷茫的孩子们。
但是这就是我要的煽情,而煽情这个词汇在此刻可以豁免成为褒义词。
它不会是即时性的消费,不会象《勇敢的心》那样大喊“freedom”也不会象《阿甘正传》把生活说成一盒未开启的巧克力。
这一切感情的微澜是内心深处的一股暗流,潺潺流动毫无声息。
每个画面轻易富有摄影构图上的美感,又严谨又具有不含人工色素的那种朴素。
而正是这种朴素造就了十足的宗教意味。
亲见父亲死去的安哲罗普洛斯却让乌拉和亚历山大在电影里代替他寻找假想中虚无的父亲。
电影悲惨的一幕是在亚历山大一声声“乌拉”里,他的小姐姐却为永不能完成的路途失去童贞。
但是更悲惨的却是后来乌拉在车站开始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美貌来获得旅资。


电影原声是Eleni Karaindrou的《Music For Films》ECM 1429
这才看到吹tenor saxophone的居然是大腕Jan Garbarek。虽则对Jan素来无感觉,但他冷列的风骨的确适合Eleni Karaindrou,也适合安哲罗普洛斯。

 4 ) 上帝的沉默,和没有终点的悲伤

对于《沉默三部曲》,按照安哲自己的说法,《塞瑟岛之旅》是历史的沉默,《养蜂人》是爱的沉默,《雾中风景》则是上帝的沉默。
那么,什么是“上帝的沉默”?

如果说《雾中风景》是关于乌拉和亚历山大的旅行,那么所有其它的,都只是他们旅途中的过客,悲剧的制造者、参与者和观众。我所说的“其它”,包括:列车员、对他们毫不关心的舅舅、濒死的马和婚礼中的人们、搭载他们并强暴乌拉的卡车司机、酒吧的侍者与客人、解散的演奏团、被直升飞机吊起的大手、奸诈的餐馆老板、吹奏的老者、车站的士兵,和奥列斯特斯——尽管他是如此的特别。
乌拉和亚历山大的旅行从梦想开始,到现实结束,从美好开始,到绝望终止——他们躲开家里的母亲,去寻找远在德国的父亲,那个只存在于梦中和信纸上的父亲,两个童年的旅程被痛楚一路裹挟,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尽管某时有奥列斯特斯的帮助,但他显然不是救世主),直至电影结束,他们到了德国,似乎离梦想更近,但现实依旧遥不可及,因为父亲本不存在,甚至连母亲都已然缺席。
那个时候我明白:上帝的沉默,就是对人类苦难的袖手旁观。

好吧,如果我曾经说过:“安哲的长镜头就像泪水缓缓滑过脸颊”,那我承认,至少在《雾中风景》里,不是这么回事。《雾中风景》里的长镜头,只像是“尖利的长针缓缓刺入心脏”。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幅关于悲伤的长卷,每翻开一页,长针就向心脏刺入的更深一些,直至穿透,或者千疮百孔。
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当卡车司机像拎小鸡一样把乌拉拽进卡车后厢,而后镜头就静静的停滞在那里,没有任何声音,卡车车厢像一个巨大的黑匣子,包裹了一切反抗、挣扎和痛楚,但还是有什么挣脱了出来,那时我的心忍不住的痛了一下,无法遏止的悲伤扑面而来。
我想起伯格曼在《夏夜的微笑》里说的:“最终将我们推向对绝望无动于衷的,是我们无法保护任何一个人免受任何一刻的痛苦的事实。”

我不愿再去回忆并复述乌拉和亚历山大旅程中的一块块碎片,那将是无比痛楚的写作经历。我想谈谈奥列斯特斯,这个俊秀而善良的男人,在电影里唯一的作用,就是化身为一把强弓的弓弦,以把痛苦之箭更准、更狠的射向乌拉,他不断的帮助姐弟俩,给他们吃的,安顿他们睡,载他们前行,还帮助他们躲过警察的追捕,他在乌拉最痛苦的时候,成为她的精神支柱,而后又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轰然倒下——像一座破旧的神庙。他无奈,甚至比在演艺团解散时更加无奈。因为他无法替代“父亲”,甚至无法成为“爱人”。也许这不是他的错,那到底是谁错了?
上帝依然沉默。

当乌拉和亚历山大到达边境,那棵孤独的树出现时,我想起了塔可夫斯基的《牺牲》,那里面也有一棵同样的树,和同样的孤独,伴随着同样绝望的“亚历山大”。两部大师电影里,一少一老两个“亚历山大”,最终都走向远方深不可测的绝望,是惊人的巧合,还是宿命的延续?
《牺牲》的结尾,亚历山大的儿子浇灌着那株象征了新生命的树苗,而在《雾中风景》里,即使乌拉和亚历山大躲过枪击,到达了那个迷雾背后的“德国”,我仍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安哲的电影,悲伤从来就没有终点,只是从一个车站来到了另一个车站。

 5 ) 一个比远方还远的地方。





       快去睡!我们什么时候要走?快去睡!可不可以告诉我那个故事?又要再听一次吗?
    一开始只有黑漆漆的一片,后来光线才出现,那道光是从黑暗中某处产生,然后陆地开始从海里浮现,接着产生了河流还有湖泊。然后山岳也开始出现了,接着是花朵和树木。动物们也陆续被制造出来,鸟儿开始鸣叫。是妈妈,这则故事从来没有说完过。她总是在那时打断我们。

    我们是想写信告诉你,我们决定出发去见你,我们从来都没见过你,所以我们都好想你,我们一直在谈论有关你的事,妈妈如果知道我们不见了,一定很生气,我们心里其实是很爱她的,所有请不要觉得我们不在乎她,但是她真的一点也不懂我们,我们不知道你长的怎么样,亚历山大跟我提过好几次,他常梦到你,我们真的好想你,有时候在我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自己,听见了身后的脚步声,我觉得是你的脚步声,当我回头一看,发现一个人也没有的时候,心里真的觉得好孤单,我们不想给你带来负担,只是希望可以有机会了解你,之后我们就会乖乖离开了,如果你想要回信的话,就随着火车的声音告诉我吧,哒旦,,,哒旦,,,哒旦,,,哒旦,,,我就在这,在这儿等着你,哒旦……哒旦……

    亲爱的爸爸,我们怎么可能等得了那么久?我们一路上就像是叶子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这个世界真是太奇怪了!一大堆公事包,冷死人的火车站,好多好多我们,听不懂的话跟手势,还有吓死人的晚上!不过我们真的很开心,继续王前方迈进,

    亲爱的爸爸,我们真的距离好远啊!亚历山大说在他梦里,感觉上你好像很近……只要他伸出手,应该就能碰到你了,我们仍继续旅行着,飞驰而过的,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有时候我们觉得好累啊……累到不知道,哪边是东哪边是西,甚至快忘了爸爸的事,跟着就迷路了,亚历山大又长大一点,他现在比之前严肃多了,他可以自己解决要穿的衣服,说出一些,你绝对意想不到的话,这几天我一直病得很严重,感觉心力交瘁……现在已经有些慢慢转好了,但德国真的好远好远啊!


 6 ) 雾中风景

我对安哲罗普洛斯一直有种仰望的姿势,因为敬慕,一直不敢轻易碰触那些描写民族悲难的作品,但他却是任何热爱电影的人无法回避的。这次终于跟着大一的师弟师妹们一起看了《雾中风景》,却已经是这部影片诞生的20年后了。

人生本就如缓慢流淌的河,绵延向前,偶尔会从河底冒出一两个气泡,但随即又沉入河底。那些过往的悲伤痛苦快乐欣慰都最终融在一起,在人生尽头,临死的那刻,不知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还会有多少能浮现在我们脑海。在人生旅途中,那个最终极的寻找与叩问是什么呢?在影片的开头,通过姐姐乌拉的口,安哲告诉我们:“一开始有些混沌,后来就有了光,然后光和黑暗就分开了……”这是她临睡前对弟弟亚历山大的话,也是《圣经·创世纪》对我们说的话。随着母亲在房间外亮的灯,我们开始得知犹如那丝丝光芒,将要进入两姐弟的故事,与他们一起踏上寻父的旅程。

 
童贞

对于从小就没有父亲的人来说,父亲的概念理应是模糊的,亚历山大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与敏感,这条寻父之路他比乌拉更为坚决。

乌拉说:“那天,我想要放弃了,我想回家。可是弟弟却不愿意。”对于亚历山大来说,肚子饿了,所以找小食店的老板要面包,对老板的刻薄也没有怨言;即便没有钱,对流浪艺人的音乐仍然要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地坐在那里聆听;看着乌拉跑开,坐在海边,他与奥瑞斯蒂斯只是远远望着,并不上前。安哲通过一个年幼的孩子来告诉我们接受、尊重、理解的含义。

在一个小镇,一对新人欢天喜地的举行婚礼,新娘新郎在雪地中拥抱,亲朋好友们从房子里冲出来,可亚历山大却对着一匹垂死的老马哭泣,他两手相握端正的站在那里,年幼的他或许是第一次看着死亡以无法遏制的姿势逼近。远处的欢喜与近处的悲伤被安哲放在同一个镜头里,却如同相隔两个世界,冷暖自知 ,悲喜自知。我常在快乐的时候突然悲伤,常在人多的时刻感到孤独,你会么?




我们寻找的“父”真的存在么?他是否真的在我们所以为的地方等着我们?通过姐弟俩的舅舅,我们知道在德国的父亲不过是母亲安慰孩子们的说法,他们其实是遭人唾弃的私生子,他们的父亲不知身在何处。本来应该唾手可得的父爱因为缺失变得珍贵,注定的路途也必定因为坚定的愿望变得神圣。我没有信仰并且绝对的悲观,从来不相信会有人驻足那里长久的等待。所以这样的旅行对于我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生。每一次远行虽然都有契机,但我知道其实它们都是为了我自己,失去或得到都是自己。当亚历山大和乌拉成功搭上火车的那一刻,在他们依偎着靠在一起时,这条艰难的寻父之路和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奥瑞斯蒂斯,他们在路上遇见的男子,拾起地上的底片,对亚历山大说:“要仔细看”,似乎透过迷雾看得见些许风景 ,后来的很多次,亚历山大常拿着它站在光亮下。是啊,要有光,才会雾散云开,要有光,我们才能得以看见。只是,茫茫长路,我们怎样才能找到?

《欧洲二十四面体》中有个短篇,讲一对父母带着他们怀孕的女儿去找神父,希望她在神父面前能说出孩子的父亲。女孩对神父说自己也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因为她从未与任何人发生过关系,她还是处女。神父一脸茫然,说:“没关系,那个男孩子是谁?处女是不会怀孕的。”可是他忘了,玛利亚也是处女。我们的原罪是因为我们不信。所以我们做不到执着的上路,更无法抵制无处不在的诱惑。


成长

这是一部令人绝望的电影,安哲用了如此直接的方式让乌拉进入到成人们的世界。在那个巨大的卡车敞篷下,乌拉用手推开沉重的布帘,腿上的袜子早已被撕下,她的头发凌乱,呆若木鸡的坐在那里看着手上的血。镜头一如既往的诗意,只是沉默的对着卡车,但那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却是整部影片我最如坐针毡的时刻。当卡车司机将乌拉拖下车,我就知道将要发生的事,但当它真的发生时,我却仍然如此惊愕并且难过。

奥瑞斯蒂斯,那个用车搭着乌拉和亚历山大逃走的流浪艺人,有着俊美的外表和温柔的心,向父亲一样照顾姐弟俩。他对乌拉说:“快乐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海边,他像大人似的对待乌拉,邀她跳舞,可是她却跑开哭了,大概是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宝贵的童贞。她时时盯着奥瑞斯蒂斯,什么都不说,就只是这样看着。那晚,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终于决定去找他,推开门,床上空无一人。后来,在他带他们去的那个昏暗酒吧,她看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男人们,似乎明白了这个像父亲般温柔的男人无法给自己想要的爱,于是拉着亚历山大离开。在路边,奥瑞斯蒂斯抱着乌拉痛哭,“我不想就这样分离…我不想就这样分离”,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谁都是这样,心脏像要碎了,腿在抖,好像要死了”,无法互相慰藉的旅程如何再继续?这一次是真正的分离。

最后,在靠近目的地的最后一个车站,乌拉对一个陌生军人说:“我需要395元钱。”他站在那看着她,不敢让自己往肮脏的地方想,但却又无法阻止。他尴尬的抽着烟,紧张的看周围的人,然后缓缓朝阴暗的地方走去。乌拉终于熟知成人世界的规则,就如《天浴》中的秀秀,有着残酷青春的女孩们会以为身体是获得的唯一途径。我很担心乌拉,不知她将来的人生将会怎样。

 
忘不掉影片中那只巨大的手,被直升机从海中缓缓吊起,用来指引方向的食指消失不见,留下刺眼凛冽的断纹。手中仿佛在握着什么,实际上空无一物。

 短评

“不论如何,情感一旦公开鲜明的表达出来,它马上就有一些虚假的东西,成了做戏与卖弄。真诚的人从不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的情感总是蒙了一层面纱。只有虚伪的人才用情感作秀,为了给大家看他们有多敏感。”

6分钟前
  • 老袁
  • 力荐

C / 第二部安哲,作为中期作品还是比繁复匠气的《猎人》成熟一些。但是整体的观感依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①单个画面与单场戏内的画面意识似乎远盖过整部电影的流动性构建,整体更像是“用美的画面展现故事”的思维;②相比人物运动方式以及场景景别选取、美术设计、长镜调度等所形成的僵硬的美感,配乐显然是太过机灵且用法粗糙了,好多处沉默的情境构建差点成功就被轻易破坏;③奇观与符号的运用还是觉得不够灵,漂浮的诗意始终没落地。

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有些故事能触摸到自己内心的反而不能真正喜欢它,也不能真正评论它。

9分钟前
  • Lasir.H
  • 还行

啥呀这个是。慢。俩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弟弟什么都不懂就算了,姐姐都过青春期了,还连个护照都没有钱也不拿吃的也不带就陪弟弟去德国(他们又不会德语)找都不知道名字、身份、相貌的爸爸(而且都不确定他们爸爸是不是真的在德国),这不是犯二呢么?最后到了德国又怎样,未来只有比来路更艰辛。

10分钟前
  • 阿依达
  • 很差

由两个过度成熟的小孩演的一部闷骡子片儿,长镜头多的就如同在夜色中狂奔的野驴,文艺成萝卜了!!

15分钟前
  • 人倒馍散
  • 推荐

这是让我非常难过的电影

19分钟前
  • Adieudusk
  • 力荐

看安哲罗普洛斯的雾中风景。就象是一场大雾弥漫开来。起先我在这迷雾中昏昏欲睡。几乎都已经睡了过去。后来又醒来了。女孩坐在卡车的边缘,血顺着腿一直流下来。她的神情静默,甚至并没有哭泣。那个男人跑走了,弟弟在大雾中呼喊着姐姐的名字,向另一个方向跑去。他如此静默地讲述了一场伤害。是的,真正地痛苦发不出声音。一直都是这样。那该是一种缓慢而压抑地折磨。

24分钟前
  • 紫漠
  • 推荐

你见过如此悲伤的童话吗?

2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头一次是这样的,当你的心不断跳动时,你以为自己会因此心碎,不过就是这样罢了,第一次的经验都是如此。你的脚在抖,你想死吗?”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海滩那段,以及全片,如长卷画般将暴力的无数种形态——成人针对孩童的暴力、男性针对女性的暴力、历史针对当下的暴力、国家针对个人的暴力、社会针对艺术的暴力、现实针对信仰的暴力——全部摊开来展现,但又不是袒露,是在卡车货帘的背后,你知道暴力在那里、在发生,但它又不在眼前,因此更恐怖也更悲戚。这是诗性的力量。

36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人生的旅程,犹如观看雾中的风景,命运颠簸、前途渺茫。很多象征主义的镜头,静止不动的成人、婚礼、死去的马和孩子们的对比,不断出现的黄衣人,从水中浮出的手。成长过后呢?并不是清晰美好的梦想,而是迷雾之中不辨方向的前路,以及已经变形的成人世界。那只巨大的手,指引方向的食指已经丢失。

41分钟前
  • 尧耳
  • 力荐

雾中风景,如诗美丽!我看过的最诗意的长镜头来自安哲罗普洛斯,但这份诗意的长镜头呈现给我们的却是成长的残酷。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一段残酷的成长/寻父/溯源旅程。1.绝美至悲的电影诗,创世纪,底片上无踪的雾中树。2.赏雪,垂死白马与婚乐队,小提琴手来自[塞瑟岛之旅]。3.要下雨了,我的羽毛会被淋湿的。4.与过气[流浪艺人]重逢,百感交集。5.海中的断指巨手,后在[尤利西斯]复原为肢解列宁像,迷茫无助。6.黄雨衣同[永恒一日]。(9.5/10)

4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客观地说影片很好,但对我个人来讲,节奏基调过于缓慢压抑,有点死气沉沉,整个观影过程如同被掩埋在几十吨混凝土下面,直叫人透不过气来。好在片中还有个小家伙比较惹人怜爱,也算是靠他盘活了整部电影,使我有了勇气和毅力把这片看完。

48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安氏的代表作 ,记住那个著名的360度摇镜头

51分钟前
  • CARSON
  • 力荐

感觉内容稍微平淡了点,故事又显得刻意,没能支撑起这么漂亮的长镜头和诗意。

5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我们可以相互沉默,相互凝望。我看到黑夜、灯光、还有你。如果我哭喊,将会有谁听得到?因为生命本应就是没有终点的流浪。

56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这是诗啊这是诗啊。面对现实和成长的阵痛,总有一个声音在追问,你害怕吗。你之所以回答不怕,因为相信黑暗中总会有光出现的。安哲罗普洛斯的镜头仿佛长得有一个世纪似的,把所有悲伤和温暖都蔓延得到处都是。

57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我被不断地震惊,震惊再震惊。非常多的长镜头,一点也不腻。动物的死亡和婚礼的喜悦在一个画面里定格,女孩被强奸后用处女的血画下的耻辱印记,没有食指的手的雕像在海上飘荡(没有方向,没有路可走),还有那声“砰!”。寻父路上一切品尽,最后,你们终于看到了雾中的树。

58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第一部安哲。在寻爱的驱动下,电影变成了缺爱与无爱的容器:奔跑的新娘,垂死挣扎的马,曲不得终的小提琴手,找不到舞台的戏班,无声滴血的卡车厢,连下凡般的上帝之手也沉沦而残缺、渐行渐远。剩下最后一丝缝隙,留给了短暂入室的光,凝固时间似的雪,骤停的哭泣拥抱,留在深渊前的钞票,和相信即存在的雾中风景。

1小时前
  • Ocap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