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

正片

主演:北野武,岸本加世子,大杉涟,寺岛进,渡边哲,白龙,矢岛健一,芦川诚,大家由祐子,つまみ枝豆,柳忧怜,玉袋筋太郎,北野井子,森下能幸,藤谷美纪,山本圭子,津田宽治,宫松,山上贤治,伊藤淳史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花火 剧照 NO.1花火 剧照 NO.2花火 剧照 NO.3花火 剧照 NO.4花火 剧照 NO.5花火 剧照 NO.6花火 剧照 NO.13花火 剧照 NO.14花火 剧照 NO.15花火 剧照 NO.16花火 剧照 NO.17花火 剧照 NO.18花火 剧照 NO.19花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花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西佳敬(北野武饰)是一名警察,几年前女儿不幸死去,现在妻子(岸本加世子饰)患白血病已到晚期。好意让他去探望妻子的搭档堀部(大杉涟饰),则在任务中严重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与轮椅为伴。后来西在一次逮捕行动中处理失当,又导致后辈田中(芦川诚饰)丧生。引咎辞职的他,想着供养田中的寡妻(大家由佑子饰),接近并安慰老友堀部,黑社会紧追着他索讨利息,这一切都令西感到不堪重负。他决定铤而走险,做件冒险的事情,将一切做个了结。最后,西陪妻子做一次没有归途的旅行。塞外奇侠动物性本能日本细菌战致命魔咒重生之媳妇熬成婆桃花泣血记老表发钱寒荒漠恶种睡衣晚会大屠杀2蚂蚁雄兵刀山火海2我好好活着狗仔杜宾妹妹1995哪啊哪啊神去村白垩纪世界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第十一季朝鲜精神科医师刘世丰致命快感1995星语心愿之再爱最是烟火慰平生华门儿媳玄璃美人煞我是谁我的外星人舅舅去往更高处血液机器第一季寒枝折不断 电影版狗剩快跑东港谍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粤语版)津门烟云绝世魔仆骗假不留省港旗兵不是闹着玩的不安感 第三季内衣少女 粤语来处是归途白宫管道工

 长篇影评

 1 ) 北野武的浪漫

北野武在日本影坛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来他是黑泽明钦定的接班人,黑泽明称在北野武的身上看到了日本电影的希望;二来是北野武为人之怪诞,正如他电影的风格一般,经常让人摸不准头脑。北野武本人出于自嘲,还专门拍了一部解构自己的《双面北野武》,对自身存在的多样性进行解读。这种站在以作品为中心的他者立场上建立起来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批判,实则有妙处。

一是没有人会比自己更加清楚自己(当然这也会有例外,毕竟每个人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会不同),但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在对自己的一生追根溯源时,总能比局外人看到更加清晰的局部和残余,毕竟只有我们才能洞悉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为你人生转向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元素大多带有私人性,外人很难知晓。创作者在这点上有着我们常人没有的幸运,他们在作品中倾入自己的感情,做为和解又做为补偿。

二是众所周知北野武狂放不羁的地图炮特性,自己拍出一个解构自己的作品予以自嘲,相当于对他人宣称:其实我知道自己什么样?我眼中的自己比你们眼中的我还要糟糕复杂。将自己置于一个较低的位置,从而取得道德点上的胜利,嘲己也是嘲人,类似于王朔的《我看王朔》。

北野武这种在他人看来变幻莫测和难以揣摩的性格,反倒是影迷们喜爱他的原因。这种多变性也体现在北野武导演的作品之中,必须承认北野武确实是日本新浪潮之后,最让人惊喜的日本导演之一,也无外乎黑泽明会将其视作日本电影的希望。因为在北野武身上,既潜藏着传统基因,又存在着独属于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又有着多样性,使得北野武的作品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细看北野武的创作生涯,几乎没有什么主题是他掌握不了的:黑帮、暴力、温情、浪漫、爱情、残酷、童趣、幻想、恶趣味。北野武的作品无所不包,有时甚至会在一部作品中容纳在观众的常规思维里看来不可能兼容的多种主题。作为一个电影界的杂食者,北野武以其高度自觉的作者意识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框架,拓宽了电影类型的边界和创作的可能,这恰好也是日本新浪潮及其之后的导演所努力追求的,北野武和岩井俊二等也因此被称为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手。

传统的叙事手法和类型套路早在战后一代便被穷尽。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等对于古典叙事已然登峰造极,这样一来便让后世的日本导演处于一个无话可讲的困境,于是只能转头探索新的电影语言,即是探索新的可能,也是对已成定式甚至日渐腐朽的传统电影的反叛。

北野武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从他的导演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开始,他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生活的诗意。这种诗意是突发的、随性的、偶然的、散漫的、无序的。不注重完整的戏剧效果和观众所希望看到的故事流畅度,而是让人物的情绪与动作、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成为电影的重点。《花火》便是北野武这一美学追求的成熟之作。

《花火》中北野武饰演的主人公,可以看作是《凶暴的男人》的延续,二者皆是被孤立边缘化的警察。但这种孤立与边缘化又不只存在于这两部作品之中,可以说,在北野武早年的作品中,主人公的身上都带着这一层流放性和孤立性。

《奏鸣曲》中在海滩上玩耍的黑帮成员,逃离了残酷严苛的丛林法则的他们,在被流放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他们孩子气的一面,但在后来的剧情中我们也得知,他们只是被牺牲的一盘棋子;《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男女主人公存在的先天缺陷,在一开始就将他们从所处环境中孤立了出来,剩下二人彼此的宽慰与陪伴,冲浪更像是一种对抗被孤立,妄图超脱自身缺陷的象征;《菊次郎的夏天》更加直接,全片故事讲的就是一个老顽童和一个小孩被流放的公路历程。

这种流放性和孤立性弱化了角色自身所带的社会性,让他们游荡于现代工业体系外的边缘环境,北野武似乎很享受这种剥离了现代化体制束缚下的自然。可能他认为只有将人真正视为单体的个人,而不是工业体系下的统一符号,我们才有讨论这个人的余地(《坏孩子的天空》则相反,它讲的是将两个富有活力的少年丢进体系之中进而变质的过程,但北野武在片尾又让他俩返璞归真)。

北野武这种去社会性的身份设计有别于大岛渚、今村昌平等创作者。后者着重于刻画人物在社会权力和伦理下被压制得扭曲变形的撕裂感,这种撕裂感最终导致了人物走向极端化的悲剧。而北野武并没有去渲染和解释,他只是捕捉,捕捉影片中行动的人物,捕捉生活中的平淡。北野武的电影不存在极端化的戏剧高潮,他的电影节奏如同他所钟爱的蓝调,是舒缓的平静的。

北野武电影中的角色,也没有以往黑道人物的威风八面,嚣张跋扈,或是豪气冲天。北野武从寻常人的角度出发,去还原去除了身份地位包裹之下的人的自然情感。同时,他们所携带的身份地位又在拉扯着人物的行为思绪和处世准则,形成一种不可控的割裂,一种不可解的介质,强化了人物命运的未知和迷茫。

北野武电影中的黑道人物,谈判如同开会,杀人如同例行公事,公事处理完之后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没有丝毫的传奇性,平凡如你我身边的街坊。北野武将角色身上的社会属性压缩至最小,着重表现人物作为普通人的困境,额外身份的加持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他们的身份成为他们烦恼和困境最大的加害者。

《花火》中的主人公虽是警察,但这无法摆脱同事残废和殉职的事实,也无法拯救自己已经病入膏肓的妻子,一系列的负担反而让自己落下了一屁股债。在影片的后半段,北野武开着改装的警车抢劫了银行,并将得来的钱寄给殉职同事的遗孀,偿还了自己欠下的债款,协同妻子去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北野武解决原先困境的方式,竟是以抢劫这种反自我社会身份的行为去完成的,这样的行为安排显然是北野武最大的黑色幽默以及对冰冷工业体系的最佳讽刺。

这种散漫诗意化的生活节奏,反戏剧高潮的处理方式同样延续到北野武对于暴力场面的调度上,影片中没有为了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而刻意剪辑出血脉膨胀的快感。北野武虽被冠以暴力美学大师,但他所擅长的却是隐藏暴力和捕捉瞬间的暴力,而不是表现和突出暴力。在这里,我们不妨用《奏鸣曲》的两处情节作为对北野武暴力手法的一种补充。

《奏鸣曲》结尾,北野武饰演的黑帮大佬,为了替兄弟报仇和为自己讨一个公道,手持步枪,单刀赴会,与别墅中的两大黑帮集团展开厮杀。如果换成吴宇森来拍这段戏,必定会大肆渲染主人公的侠义行径,以一挡百的英雄气魄,反派枪手们接连倒地的慢镜头画面,可能还会适时飞出几只白鸽。

但北野武并没有落入常规套路的泥潭,当音乐响起,枪声随之回荡在黑夜之中,此时的观众却只能在别墅外看到屋内子弹射出的花火带来的闪光,镜头偶尔剪辑到室内,看到的也只是漆黑一片中人物手持枪械站立着的开枪姿势,花火带来的瞬间光亮映射着主人公冰冷的面孔和对立集团的狰狞,没有任何站位和跳跃,只有机械式的重复性开枪射击,人物看上去像是一具具冰冷的杀戮机器。

北野武在这场戏中,彻底颠覆以往对于枪战场面的认知,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隐藏暴力。他给你听声音,给你看黑暗中的瞬间,但他并不想给你看一出完整的动作,因为这对于北野武来说毫无意义。暴力,本就不是应该渲染的东西,你只需要知道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如何的残酷。

《奏鸣曲》的另一处暴力情节,是电梯内的对峙。在这场戏中,镜头机位以静态固定的方式呈现,从每个人物的面部特写到三人站立的关系,再到最后电梯内的整体环境,紧张的氛围在一步步上升,直到北野武一伙所等待的目标出现,氛围凝固到最高点,继而暴力在瞬间发生。

如果说在《奏鸣曲》中,北野武还有为了戏剧张力而事先营造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到了《花火》中则彻底将这种戏剧铺垫抛弃,只留下必要的逻辑顺序场景和瞬间出现的不可提前预知的血腥和残酷。诸如筷子插人眼,以及雪地豪车内的枪杀。北野武电影世界中暴力的发生是如此的干脆利落,不带任何一句废话。

北野武注重暴力的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为生活中的一切本就是不可知的,谁也不能料到下一秒在街头拐角处会发生什么。电影语言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导演的才华高低和创作习惯,还体现了导演的人生观和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导演观察生活的方式就是他用来展现电影事件的方式。北野武无疑注意到了生命的无常和暴力的不可控,一切都是随机的。北野武像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突发的暴力在警示着银幕前的观众:不要妄图揣测我电影中的戏剧规律,就如同不要妄图揣测生活。人的力量如此渺小,人的存在如此微不足道,你永远不知道暴力和灾祸何时到来。

人物的去社会性、暴力的突发性让北野武的电影像是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小孩。他充满天真的浪漫和肆无忌惮的幻想,但他又是那么捉摸不透。我们观察一个人,有时非常费解,我们不明白他的行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折与变化,与我们先前所认识的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不是他,我们不熟悉他完整的成长境况,只能通过看到的局部来串联起他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片面的,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的看法其实都存在留白和跳跃。

北野武的电影就是如此,文本的留白和事件之间的跳跃让我们对把握北野武电影的主题时常难以下一个具体结论。如果说省去中间过程的情节轨道仍存在着事先事后可以察觉的逻辑,那么不兼容事件间的串联则更像是对生活散漫无序的诠释。

《奏鸣曲》中间的三十分钟,都在讲述黑帮成员在海滩上的玩耍与嬉闹,与戏剧主线毫无关联,像是生活碎片的拼贴;《花火》后半部分北野武带着妻子旅行的段落,也是这种处理方法。这些看似与主线毫不相干的生活碎片,我想才是北野武想表现的重点,起码是塑造人物和突出主题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果说之前人们常规思维中的电影是戏剧是小说,那么北野武的电影则更像是诗,他不叙事,他捕捉生活,他描绘意象。影像在拍摄出来之后已是实的确有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改变它所带着的内涵,但我们可以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同古典诗句,一座山,一片湖,一艘船,一个人,他们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但基于某种主题或氛围将之串联起来,便有了新的涵义,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也就是我们读到的诗。

《花火》中的北野武在解决生活带给他的困境之后,带着妻子远行,旅途中我们看到了影片前半段不曾看到的东西:北野武及其妻子的笑容,一个野兽刑警孩童的一面。这些事件与先前的情节毫无关系但又互为补充,补充的不是具体情节,而是人物的内在心境。这些碎片化的情节完善了角色,与前半段形成对比的同时使得人物更加立体,更为真实。北野武电影中的情绪张力永远是向内积聚而不是向外抒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平淡之下涌动着的感伤,妻子即将离去,他只能通过这种微不足道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先前因社会身份而迷失了的家庭身份。

我们可以说北野武的电影像拼凑吗?这个论调显然不成立,但我们也要警惕部分创作者因才华有限而落入北野武式的圈套,北野武的生活碎片可不仅仅是拼凑那么简单,这个取舍与选择的过程也是创作中的关键。生活如同一件满溢着食材的储物间,食材不分高低应有尽有,导演像是一个厨子,在挑选食材之前应该先明白自己的菜要以什么标准作为定义,是甜是咸是辣是酸,而不是慌了神见到还行的便抓,最后炖出来的只会是一锅味不可评的杂烩。这是近年来内地某些所谓文艺电影显露出的毛病,呈现生活不等同于复制生活,它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电影语言和电影主题之上的。

北野武的事件虽然跳跃,但他注重整体的连续和内在的饱满。如果没有事先各种困境对主人公造成的束缚,后半部分夫妻旅行的悲情程度尤其是结尾海滩上的那两声枪响的力度明显会削弱不少。北野武抛弃戏剧张力,但他在不知不觉间通过生活化的事件积聚起影片的情绪张力,北野武的叙事不是水平的引导而是垂直的填满,直到影片结尾积聚到一定程度,便通过适时的想象力调动让观众的观影情绪满溢出来,而这种事件填充所带来的情绪溢满,观众也只有在看完全片后才能知晓。这是一种对生活高度细腻的感受力才能带来的创作水准。

回到《花火》这部电影本身,北野武的这部风格成熟之作,将其之前作品中的元素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统一到了一个完整的容器之内。血腥的浪漫,残酷的柔情,现实与童真的碰撞,命运的不可控,这些元素在其之后的作品中亦反复出现,但在之后却未能再次达到《花火》的高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花火》的主题和形式的高度吻合,以及北野武在人生命运转折之后的心境变化。

《花火》既是北野武风格的定型,也是他面对新一次生命历程的宣言。电影中的主人公对生命的态度是向死而生,是一种自毁式的尊重,是一种传统武士道式的殉道精神。北野武带着妻子漫游,享受着生活本应拥有的恬静与美好。但这美好是如此短暂,如同升上空中绽放片刻光彩便消失的烟火。我想,片名《花火》的含义应该在此,在影片的后半段,在这短暂而绚丽的旅途之中。

电影的结尾,那个象征着夫妻二人早逝女儿的小女孩在海滩上愉快的玩耍着,扯着飞不起来的风筝,夫妻二人互相依偎着,妻子说着: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北野武并不答话,如同往常一样,摆着一张冷酷的脸,由于他戴着墨镜,我们也无法推测此时他内心的波动。镜头转至全景,移动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涌动着起伏着,突然间两声枪响打破了此刻的平静,打破了观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好思绪,镜头定格在小女孩错愕的神情上,电影也到此结束。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处留白,又是北野武惯用的隐藏死亡。不同的是,原先的隐藏是为了淡化暴力,如今是为了不破坏美好的梦境。这是一出悲剧吗?北野武将这对夫妻杀害是出于刻意吗?是为了诱骗观众的眼泪吗?我想他只是因为不忍心,他只是希望帮他们早点解脱。他们的命运是那么的不幸,生活已让他们透不出气,影片后半部分的旅行大概是他们一生中少有的温暖。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有限时间内所获得的意义,他们二人在穷途末路之中探寻到了光芒,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吗?北野武适时的让他们终止于这幸福的时刻,就像天空中瞬间绽放又瞬间熄灭的烟火,虽然短暂但起码存在过精彩过燃烧过。这是北野武的浪漫,残酷而柔情。

 2 ) 人间开始绝望,上帝才开始歌唱

《花火》里却有些最让我难忘的东西,那就是那些北野武的画作:一只白马,头是一朵金灿灿的葵花,两只蝙蝠,头是水红色的兰花,甚至猫眼,也是白色的马蹄莲花,还有绽放在黑色夜空里的,灿烂的焰火,还有反复出现的樱花主题,碧蓝的河水边的樱花,以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那张画,在粉红色的樱花深处,一个穿着灰绿色衣服的人的背影,在这个人的身边,一把短刀插在泥土里。还有,我最喜欢的那张画——它出现在末尾的字幕里: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站在开满红色和粉色花朵的墨绿色旷野里,花朵渐远渐疏,逐渐成为墨绿色背景上鲜艳的点,墨绿色像是暮色四合,而鲜花没有什么畏惧,“非常的骄傲”。不是一颗温柔敏感的心,没有耐性去画这样的一些画。这些异常美丽、脆弱的画作表达了电影没能成功表达的那一部分诗意,“现实生活是通向彼岸必经的一根独木,生命是撞向夜空的一股股瑰丽的烟火。”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什么?还有那些反复出现的“凝视”,时不时地,北野武扮演的警察就会面对镜头,毫无表情,沉在那里,像是为了看下一个镜头里自己的背影,又好像是暂时灵魂出窍,脱离了电影里的自己和现实中自己的肉身,冷静而饶有兴味地站在远处看看这个人间的自己将怎么继续下去,又像是深深地腻了,在那里,我想起了D.H.劳伦斯的话:“但是他们的心里有一个焦灼的紧张点,眼睛里有一片黑暗,一生都显露着。”

 3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花火》看北野武电影

纵观当今日本影坛,北野武或许是在世的导演中在人气、知名度和成就这三方面综合系数最高的一个,早年传奇般的经历以及兼具编导演于一身的才华更是为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北野武执导的电影甚多,但若要举出几部代表作,那么《花火》必定榜上有名。该片曾收获过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诸多奖项,是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复兴的标志性作品,并一举奠定了北野武在国际电影界的地位。

《花火》是十分典型的北野武电影,故事情节简单,但意境深远。在这部电影中,可以找到许多北野武「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电影语言,以及残酷与诙谐、暴力与温馨相交织,时而沉郁凝重、时而舒缓轻柔,既绚烂又朴素的独特美学。

本片的剧情和线索相当简明。西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警官,但却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妻子身患绝症,已经到了晚期;同事堀部在执行任务时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并被妻儿抛弃;另一个同事田中则被罪犯打死,家里还有遗孀需要供养。为了帮助他们,西警官不惜向黑社会欠下大笔债务。当得知妻子将不久于人世后,他打劫了银行,还了高利贷,安顿好了堀部以及田中的遗孀,毅然陪妻子踏上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北野武用了一种松散的、片段式的、充斥着闪回和蒙太奇的叙事方式来加以呈现,在画面的剪辑与拼接中体现出极具个人风格的极简主义。

这种极简主义首先体现在「大音希声」上。在北野武的作品中,语言或对白从来都是稀缺物品,以至于难免会有观众觉得单调乏味。北野武曾表示过:电影最好的表现形式是默片,如果能在简单的行走、静坐中把意义表达出来,比台词、动作的效果更好。在《花火》里,主角西警官的台词加起来不满二十句,而西警官的妻子甚至更是只有一句「对不起,谢谢你」。语言上留白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其一能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视觉上,通过画面来感受镜头语言的力量;其二,成为了「少而精」的点睛之笔,以西警官妻子的「对不起,谢谢你」来说,便起到了直击观众内心的作用,既表达了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也暗示了之后悲剧性的结局。

幸而,在大段大段的无声画面之外,音乐成为了填补北野武电影缺乏对白的有力武器。在宫崎骏之外,北野武或许是久石让合作最多的一位导演,因而我们能在许多北野武的作品中听到大师优美的配乐。在《花火》的许多段落,不时有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用对比来提醒观众故事在表面的温馨美好下蕴藏着残酷的走向。片尾枪声响起,音乐戛然而止,只留下大海的潮声,予人深刻的印象。

极简主义的另一面则在于「大象无形」。如果要问最喜欢北野武电影的哪个方面,那我个人的回答便是「画面」。在他的电影中,固定镜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我们经常可以在北野武的影片中看到大量面无表情的特写,以及一个人呆呆地站着或坐着的中近景,甚至是没有人物的空镜头。而即便有运动镜头也是以缓慢的居多,很多段落仅仅运用了几个静止镜头的拼接便完成了叙事。北野武曾说:「人类的目光总是习惯跟着跳动的对象,因此跟着动作很多画面是很轻松不需费力的,看多了自然就麻痹了而不会思考。但要目光紧盯着一个不动的对象时是比较费力的,它得要集中精神才行,这样才能强迫观众去思考。」因此,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他要采用这种类似漫画般的方式来诠释电影了。

同时,复杂的色彩也一样为北野武所不喜,蓝色(被西方电影界誉为「北野蓝」)是他使用的最多的一种色彩,阴冷、压抑,却又带有平静、包容的意境。《花火》最后一幕是在海边,蔚蓝色的大海见证了西警官夫妇的最终归宿。

在《花火》中,另一个被多次运用的手法是重复蒙太奇。在含有大量静默场景的电影中,重复蒙太奇的运用起到了串联与强化的作用。比如戴着墨镜站在车旁的西警官,比如驶出废车场的警车,再如田中被罪犯打死的情形。这些画面的反复出现对阐述西警官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动机都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北野武电影还有一个标签式的特点,那便是在一部电影中可以体现出多种元素的有机糅合,暴力、喜剧、黑色幽默能够形成毫无违和感的统一,让观众得到悲中带喜、喜中带悲的感受。这与北野武早期曾做过漫才演员和喜剧演员是分不开的,对于情感的表达,他说过这样的话:「有意让观众哭,结果观众真的哭了,这样的电影,我觉得一点品位都没有。本来保持‘不行,我不想为这部电影流眼泪’的态度,但结果还是流了眼泪,如果有这样的微妙感觉,那部电影肯定是有水平的。」

这样的例子在《花火》中亦不胜枚举,影片中既有诙谐幽默的桥段(西警官踹翻洗车工、蛮横的废车场老板、西警官与妻子的猜扑克游戏等等),也有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桥段(西警官与妻子吃蛋糕玩七巧板、爷爷带着孙子看大钟、海边放风筝的少女等等),这些小插曲不仅为影片带来了温暖,冲淡了酷烈的暴力成分,同时还呈现出生活的美好,反而进一步加强了整部电影的悲剧效果。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一下本片中堀部警官的那些画作。堀部在花店外看花的这场戏是《花火》的经典桥段之一,导演通过类似幻灯片般反复切换实物花朵和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出堀部对绘画的热爱乃至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事实上,这些画都是出自北野武本人之手,我们不能忘了他在「导演」的身份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全方位的艺术才华都在他的影片中得到了展现。

日本是一个推崇克制、自省、甚至是死亡(自杀)的国家,热爱樱花便是他们潜意识中「在最美的那一刻凋零」的真实写照。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北野武,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死亡」这一元素始终占据着最高的位置。在《花火》里,「死亡」是西警官自省的结果,也是他求得救赎的手段。他把妻子的罹患绝症、同事的身亡和致残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因此,他选择了将希望留给大家,将绝望留给自己,抢了银行、安顿完朋友,带着妻子共赴黄泉。

生命便如夏花烟火,转瞬即逝。当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珍视的东西即将离去时,别的真的不再那么重要了,莫如把生的机会送给更需要的人吧。这,就是北野武和《花火》对于生命意义的反思和体悟。

 4 ) 花是在无尽苦难中所幻想的幸福之花,火是在漆黑路途上无法触及的希望之火

在《花火》里,山田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时常看望已经殉职的战友的妻子,临走时也为何度买了一套新的绘画材料。在他重情义的深处,其实是内疚与自责。

朋友与自己抓捕犯人时中枪殉职,虽然自己也被革职,但他依旧归咎于自己的鲁莽;

何度因为等在医院看望妻子的自己,意外中枪成了残疾,最终也妻离子散……

从山田戏弄路边打棒球的少年开始,他已经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希望,在山田敲打寺院的钟时,他是一个反抗规则的人;

当山田在湖边将烤好的小鱼递向妻子时,我们能感受到先前连手都不愿意挽一下的他对妻子的爱;

从头至尾对高利贷一行人的行为也宣泄出了山田一直压抑着的不满,这种不满有对社会,有对命运。

修车厂厂主撞到路人的车反而强词夺理武力威胁,这是一个毫无法律可言的弱肉强食的社会;

抢银行时,山田背后目睹一切的男人自始至终无动于衷,这是一个冷漠麻木的社会;

在湖边呵斥妻子,不要给死花浇水的陌生人,这是一个欺软怕硬而又无情的社会;

在高利贷处开枪打死趾高气昂不愿还债的“客户”,以及后来因为一句话就打死同伴,这是一个虚伪而又唯利是图的社会;

山田抢银行回来遇到的无理求助“警察”的路人,这是一个素质低下妄自尊大的社会;

山田对于挑衅的人以及贪得无厌的高利贷的抗争与发泄,这是一个只有以暴制暴才能有一席立身之地的社会。

山田穿着警服开着警车去抢银行,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他和那些真正的警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而已;

那一颗被扔进火堆里的子弹像鞭炮一样飞出,又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权力公器与子弹一样,使用者可以用它来杀人,也可以用它来制造美好。

不知为何,对于寺院大钟前爷爷告诉孙子不到时间是不能敲钟的规则,我感受更多的不是教育与懂事,反而是这个社会不断告诉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应当遵循它的规则,而不是去改变它。

在电影里从最基本的色调与运镜到主要人物的经历与境遇,无不体现出电影所探寻的社会的黑暗与冷漠。

先前何度曾说山田家的处境要比自己的惨的多,最后直到中枪被自己妻儿抛弃,此时的他远比山田痛苦。就整部电影来说,山田度过了短暂但幸福的时光,而何度则是漫长且孤独的。

像是在山田离开何度的那个镜头,看不到边际的海面和毫无生气的海滩包围着他。观众和片中人物一样,被犹如为世界所抛弃般的极度绝望感笼罩,令我们如梗在喉,无法疏解。

何度轮椅下突兀出现的那株草,不知道是被潮汐冲上来的海草,还是陆地上被轮椅带上来的草,我更偏向前者,这株海草的处境就像何度一样被自己的世界所抛弃,就像只有穷人才能理解穷人,何度将它扔回了海中,也许他也希望能有一只大手帮助自己走出这个困境吧。

在何度自杀未遂后,身处医院的他收到了山田的包裹,出院后何度回到了海边,拿出了先前自己想要的贝雷帽,正着戴,斜着戴,最终觉得不合适又塞回了怀里。

这个贝雷帽象征何度过去的想法,就像他曾经认为自己除了自杀没有第二条路一样,然而从自杀被发现到被救回,也许他意识到自己曾经所想并不适合自己。自杀对于自己来说就像不合适的贝雷帽,自己也可以像母亲说的一样找一个爱好,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粗略的说,电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山田,一条是何度,山田的故事线是对社会的不断抗争,何度的故事是一个失去希望的人和他的画。

从山田与妻子之间了无言语的生活,我们不难看出两人因女儿的突然离世产生了难以愈合的裂缝,妻子的绝症与山田的辞退又令这个已经难以将其称之为家庭的两人雪上加霜,山田所能做的只有在与妻子相处的短暂时光里,尽力的去修补着濒临破碎的疏离。

妻子手里的七巧板贯穿了始终,七巧板就像两人的关系,虽然散乱不堪,虽然表面无言,彼此的内心都是想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起始两个人在餐桌上拼凑无果,在旅游途中这块七巧板才逐渐完整,两人的感情也渐渐和好如初,而在七巧板完成之后,他们两人也决定共同离开这个世界。

在两人的旅游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便是在湖边大声呵斥妻子不要给死花浇水的陌生男子,毋庸置疑花代指妻子,这种行为亦暗指社会以及命运的冷酷无情,同时也像是在告诉观众,不要被这些场景所迷惑,也不会有奇迹发生,不要抱这种无用的侥幸。

何度的第一幅画被他扔在了海边的草地上,表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海边的一对夫妻与孩子在海边玩耍,何度的丢弃意味着抛弃了不现实的想法。后来他路过花店,绘画的灵感便喷薄而出,这些画中的事物都没有眼睛,或者说是没有面孔。花本代表美好的东西,画中的事物也同样表达了何度的某种希冀。也许面孔与眼神也是他们的外壳,他希望在这外壳之下是像花一样美好的东西,而不是令他心碎的虚伪。

何度的最后一幅画是那透过漫天大雪照到雪地上的一束光,而光芒所照之处,也正是自决之地。

鉴于电影后半段山田与何度关联甚微,此画意蕴的真正所指想必也不会是借何度的行为来指山田。

有关这幅画的唯一交集,即是山田在此方雪地里处决敌人时开出的的最后一枪,一次蒙太奇后,彼方画作中的雪地,也撒满了鲜红的颜料。这幅画作的元素与构想,不禁让我想起先前《小丑》

愿我的死比我的生更有价值

也许这也同时已经成为残疾而又孤独的何度心中所想,至于何度最后的结局,北野武导演并未过多赘述,可能他依旧在画着他的画,可能他又一次企图自杀……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自他坐上轮椅的那一刻起,他那丧失希望的孤独的心,已经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这是一个压抑而又冰冷的社会,与其像何度漫无目的地活着,不知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倒不如像山田一样与妻子作永远的陪伴,并且在那一边还有他们的女儿。

如果山田没有自杀,他终将如何度一般,孤苦伶仃,一无所有。

 5 ) 花火,最美丽的绝望——[Se7en观影笔记]

Se7en今天挑的片子是北野武的《花火》。有些空旷的教室,零散地坐着十几个人,四周很沉重的黑色,一直很安静。时而沉郁时而浓烈的色彩,时而大段沉默时而暴烈出现的声响,那些绝望而深沉的情感,就是今夜的花火。十年之前在第54届威尼期国际电影节上,这部电影获得金狮奖,据说在公映式上观众们深受感动,鼓掌声长达十分钟之久。而我们现在只是静静地散去,消失在暮色中。也许我该留下点什么。
    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片名原文为《HANA-BI》的电影,HANA是日语的花,BI是火。这部影片用美丽的鲜花和燃烧的烈火来象征爱与暴力,来体现生与死的主题。北野武饰演的是一个面目冷峻沉默寡言的中年刑警西佳敬,刚刚失去了孩子,妻子也罹患白血病。而他一直的伙伴兼搭档堀部有个表面上美满的家庭。故事在西的主线展开,而堀部的经历是对西的命运的解释与暗示。
    为了追捕一个嫌疑犯,堀中枪导致下肢瘫痪,家人为此离开他。而西和同事在对嫌疑犯的围捕中又目睹一位殉职一位受伤,他认为是自己失误导致了这一切。所以会对已死的罪犯再补上四枪,为此而离职。为了朋友和家人,这位昔日刑警向黑帮借了高利贷,为爱人治病,给同事遗孀提供帮助,给堀买他想买而又买不起的画笔和帽子(堀在海边的轮椅上曾经提到想画画排解忧愁),只为了让厌世欲死的堀有意义地活下去。这让西自己陷入窘境。但面对黑帮喽罗的讨债,他从来就不曾屈膝过,总是以暴力说话来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最后西用一次优雅而霸道的抢劫银行的钱偿还了债务,和妻子做了最后一次旅行。为了不让旅行受打扰,他甚至只身一人解决了为钱而来的黑帮老大一伙。两个一直沉默相依的生命,就如同途中为她燃放的烟火一样,绚烂盛开在最后的路上。但就像堀部的画一样,满目雪白的地上出现血字“自决”,那触目的惊心就是西的命运,残酷至烈。在那个蓝得深邃但自由翻腾的美丽大海旁,两人安详镇定地看着一个少女在徒劳而快乐地尝试放飞永远也飞不起来的风筝,身后是两个来逮捕西的警官,西的昔日同事。镜头拉远,在九石让空阔优雅的音乐中,只剩下突兀而出的两声枪响,和少女茫然的脸。
    十年之前的镜头运用,现今看来都依然个性十足。虽然很多手法如情景转接现下已被用滥,但《花火》丝毫没有匠气之感。他呈现的是不完整破碎的情节,但却分明诉说了一个完整内敛的故事。北野武九五年因摩托车事故受伤的脸令片中的西的眼角总是神经质地抽动,冷峻,寡言,但充盈着不可言喻的力量,一种近乎绝种的男人的气质。还有通过堀部,镜头展现出来的北野武亲自绘就的花形拟人拟物画,对电影的画面起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丰富和调节,超级惊艳的想象力。
    最喜欢的是那场旅行。面对的是不宣自明即将来临的死亡,要告别的是,是沉闷悲伤的过去。西的妻子有孩童般天真美丽的笑容,尽管沉浸着悲伤的容颜几近苍白。但北野武不甘心生命就此淡去,所以安排了很多有生命传承意义的孩子的相关镜头。比如那个童车,那双小鞋子,画纸上不时出现的小孩,西敲钟给那小孩听,还有最后放风筝的那个少女。而在旅行中那些温馨的画面,是生命之花,生命之火,尽管短暂但绚烂至极。
    那是花火,那是最美丽的绝望。

 6 ) 花面兽身——感北野武电影作品《火花》的暴力美学

暴力的起源我们无从谈起,早在生物诞生之初就已产生,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然则电影史上的“暴力美学”,是指起源于美国,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1967年阿瑟•佩恩导演的《邦尼和克莱德》,1969年萨姆•佩金•帕导演的《野蛮的一伙》,1971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发条橘子》,1976年马丁•斯科西思导演的《出租车司机》等“暴力美学”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艺术观念,其实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山姆•派金帕是暴力美学的开山鼻祖,发明了用慢镜头、圣歌包装血腥射杀场面的技巧影观。最后由香港的导演吴宇森其浪漫化、诗意的武打、动作的极度夸张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而最终完成其美学定义。反哺美国,经过经过昆廷•塔伦蒂诺的发扬又启发了奥里佛•斯通等人的一些影片如:《英雄本色》、《低俗小说》、《杀手雷昂》、《变脸》、《天生杀人狂》、《黑客帝国》等影片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性作。

    而本文仅仅以《火花》(日本以“暴力美学”所著称的导演之一——北野武的巅峰之作)来阐述作者对“暴力美学”的些许浅薄的认知。

Hana-bi
 

又名: Fireworks / 火花 / 烟火
导演: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上映年度: 1997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音乐导演:久石让
制片人:森昌行、柘植靖司、吉田多喜男
副导演:清水浩
主要演员:北野武(西佳敬)、
放映时间:105分钟
1997年获第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一说到北野武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影片的中的暴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打人、踢人、杀人的血腥场面繁多,而且这些暴力往往是突然间满不在乎地发生的,来的精准而直接略带些许飘然。轻盈而扎实的落到我们的眼睛里,往往我们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已经结束。那些暴力场面十分血腥却是那么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的辎重感觉。
接下来我们从《火花》本身说起:整个影片是以严肃与幽默穿插进行的叙事风格来拍摄的,典型的北野氏“暴力美学”的作品。影片一出场就是北野武那个木然的脸庞对着两个工人模样的蓝制服用局部特写和远镜头穿插施以暴力,以其中一个蓝制服鼻子上带着血迹为北野武洗车结局,而暴力的具体过程予以省略。而当蓝制服在汽车的前盖滑下来时,北野武一脚踹向他的屁股打翻了旁边的水桶,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对白和背景音乐,安静、黑色。而接下来北野氏的御用演员接连出场——岸本加世子 (美幸) 大杉涟(饰堀部泰助)、寺岛进(中村靖)、白龙(饰东城正次)。白龙还是一样的对上恭敬玲珑、对下鲁莽粗暴。他的暴力显得朴实真诚。其习惯动作就是拍打下属的头部并粗口连篇。与北野氏沉默而迅速的暴力形成一个反差,再加上岸本加世子的纯真的微笑,大杉涟略带悲戚的表情。是整个演员阵容在安静而严肃的大背景里显得微妙丰富。

   北野武在影片里的那副小墨镜配合着他郑重的沉默把一个有着人格分裂症的警察扮演的惟妙惟肖。这样他的迅速而干脆的暴力方式就显得十分自然。而对于前后的判若两人的角色转变也毫无矫饰之感,无论是买警灯、喇叭、改装偷来的出租车——去抢银行,杀高利贷者。成为大盗,逃犯。都是应为那次同事在眼前被嫌疑犯残忍杀害,使得自己对着已死的嫌疑犯连续开枪直到没有子弹为止。之后这一切的暴力行为导演都在这次同事的惨死上做够了道德上的铺垫,其次加上最好的搭档中村靖在刚刚给家人打完电话后就被犯罪嫌疑人打成的下身瘫痪的情况。使观众坚决的站到了北野氏这边,不知觉中对北野氏的暴力行为给与了完全正面的肯定,从而在北野氏进行暴力的过程充满的正义感。当“坏人“被杀死,银行劫案成功等镜头完成,使观众心底的快感随着北野氏干净利落的暴力一起升华成一种畅快淋漓的道德美感。(其实这样的手段在之前香港无论是浪漫的武侠题材,还是现实的黑帮暴力题材都会使用这一套道德蒙太奇来改变观众的审美判断,不过北野武用的也是那么得心应手不露痕迹。)

   当然,作为一个负有盛名的导演其自己的拍摄风格自然有期独特之除,其暴力的讲叙出来刚刚上面说的用剧情去铺垫去美化之外,更通过述说的语气、镜头的剪辑、演员的个性出演、久石让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和精简巧妙的对白等等来强化主题和烘托影片的氛围,最终达到以暴力的美感去打动观众,使观众在这短短的100来分钟内体会一场残酷而充满希望的视觉和心灵之旅。

    具体说来整个影片充满了幽默的场面,特别是到影片的后半部分,、从那个废旧汽车回收站的老板撞到那个面包车司机的争执,斥责偷出租车的小偷,到卖车给北野武抢银行,都以一种纯真憨厚而霸道的性格配合那满脸的横肉和螃蟹一般八字步,着实可爱。北野氏开着自己改装的警车去抢银行的那一段,堪称黑色经典,他一反香港与好莱坞劫银行其看似训练有素和专业的劫犯形象,用警察的模样(经典的反讽)连蒙脸的丝袜也省却掉光明正大的打劫,一言不发,仿佛只是去取本属于那身制服本身的钱一般坦然自若。(让泥巴想到《天下无贼》里的经典片段——打、打、打劫拉啊~~,严、严、严肃点、点。)这样的为了给朋友买画具、给殉职的同事家小补偿的打劫行为的进行方式,是泥巴第一次看到,当时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完后却大笑不止。当然除了这样的黑色幽默之外,还有许多温暖感人的幽默场面比如:北野氏在“取款“成功后,配妻子旅行时放烟花,但烟花被点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了反应,北野氏与妻子相视一笑之后,只好走进看却就在北野氏凑近身子看的同时眼花却飞了出来,把他一下吓得后仰躺在草地上;还有在汽车内通过反光镜猜牌;在自动快门牌照的最后一秒一辆汽车从他们前面驶过;在寺院的中午为了让那孩子听到钟声而去敲本来是帮王才能敲的大钟等等一系列的幽默都充满的童趣而无比温暖。而这些幽默为那些血腥而暴力的画面与社会现实的黑暗残酷进行调和,使观众的情绪在暴力里得到些许的放松,既揭露了现实和人性丑恶的一面,也不断的给与人们以温暖和安慰。这种幽默搞笑而并非周星驰里那般无厘头的搞笑,而是有所指的深刻反讽,也许这和导演的人生履历有关(当过计程车司机、脱衣舞秀场的喜剧演员,1973年与兼子清组成对口相声团体〈Two Beat〉,活跃于电视及广播界,并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欢迎,成为日本80年代相声热潮的灵魂人物。)所以北野这幽默感是那么自然而深刻。就如他的暴力正义而发人深思。

   其次镜头的剪接就如北野武的黑色幽默的叙说与严肃的悲哀交接出现,对本片来说就如悲惨事件的出现毫无征兆,显得十分突兀而残忍的,当刚给老婆孩子快乐打完电话后,被嫌疑犯枪杀成半身不遂,而在此同时北野武正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外面灿烂的阳光下微风温柔抚摸着窗外密集树叶,安详而梦幻。医生在说其妻子时日不多了,外面的搭档却被无情的被枪杀。这样的画面剪接在影片中有多处应用:用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残酷血腥的镜头相互交叠出现;用蒙太奇镜头组接顺序的不同;暴力特写与唯美远镜头迅速穿插;安静的长镜头与晃动的特写剪辑的连续交替使用;外加背景音乐里小提琴与贝司、键盘的一唱一和。整个把暴力的残酷、快感同时诉诸观众。加强其真实程度,让观众在视觉、听觉、味觉甚至触觉上都浸泡在暴力的快感和正义的喜悦中。
    
  影片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在人物的对白上的精简和静音处理的暴力场面,特别是北野武本人不是飞到迫不得已绝不说话,无论是是在病房在家与妻子的相对无语,用同事的嘴去道出自己的前后因果和处境,还是在同事面前的沉默,特别是在“坏人”面前更加是不浪费半句。能用画面去讲叙的绝不会用台词和音乐,能用声音表达准确的就不会去用镜头其直接拍摄之用画外音省略画面的直指,最典型的是影片结束时镜头对着海面毫无表情的海浪的两声枪响,间接的道出悲情结尾和第一次出现同事殉职的血腥场面的静音处理。给观众一种隔离感和陌生化处理,使悲伤来的不那么强烈,甚至给观众一种希望,那个放风筝的孩子纯真的奔跑带走的那些关注,那两声枪响的种种可能性。画面外的枪声和静音的处理无一不再淡化悲情淡化暴力淡化绝望。通过很多其他道具的能指与所指,来诠释人生的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如那只在孩子手中永远也飞不起来的只能上下乱串的风筝,最后被北野武扯下了爽翅,却也没有停止对飞翔的渴望和实践,经管注定会失败但不曾放弃,使得其结局更加扑朔迷离,完全交给了观众自己去选择。把接受美学的观念完美的运用到了作品当中,让观众一起来完成了这份暴力人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给作品下最后的定义,可谓东方人的智慧巧妙的展示出来。夺得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是理所当然的了。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影片中那些北野武自己的绘画作品,那些鲜艳的颜色一点也不热情,相反的却给人以巨大的沉寂感,悲怆感。特别是那些以花为头的人鱼鸟兽,惊秫的感觉混合着希腊悲剧的力量使人一下被 震慑住,意识瞬间空白后突然充满一种反抗的无穷力量,英雄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久石让煽情的音乐的鼓舞下一种对美的向往和崇拜压倒了一切占据着观众的整个意识,不断升华成为心底一股永恒的旋律。这里的暴力仿佛已经没收了道德的社会属性,成为了一堵华而不实城墙。在自由女神的指引下冲进了“美”的殿堂。怡然自得。
                      

       
                       本文为泥巴之原创
                    转载请联系本人http://niba5.baodoo.com

 短评

男猪脚北野武加起来不到20句台词,女主角没有台词。久石让配乐,但有好几个地方故意用了静音,效果反而更好。北野武式的温柔和浪漫,还有一点点他惯有的小玩笑。有些血腥,姑娘们慎重。但是里边的画都好看。

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1997威尼斯金狮奖。1.生与死的蓝色奏鸣曲,暴力与温情的别样并置,契如菊与刀,花与火。2.沉静镜头,寡言语,突兀的硬切与闪回,久石让配乐。3.隐忍中的猝然暴起与折翼的风筝。4.面瘫后的北野武,抽搐的脸颊与跳动的左眼皮。5.花首动物身插画,点彩,俱难忘。6.海涛收尾,画外打斗与前景遮挡构图。(9.0/10)

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0分钟前
  • BayKa兔子
  • 力荐

你可能不信,其实我身负超凡魔力。我能猜出你手中扑克牌的花色,轻松破解七巧板的谜题。能让晚钟在亭午敲响,会让花火重新绽放。我会变形术,能把出租车变成警车。我会隐形咒,抢劫银行都畅通无阻。我掌握所有不平凡的魔力,却拯救不了平凡的你。每个人的脸都是不同的花朵,就像我们的寂寞,全不相同。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重看#冷面暴烈与抵死温柔的交汇,无望荒诞与心碎温柔的嵌合,数度泪目,又屡次忍俊不禁;人生的底色是荒凉,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虚无;最爱三幕:大杉涟以无数个点拼成无法言说的想念,突然响起的钟声在午后光线里凝结,结尾永无停息的蓝色海潮中的枪声,所有戏剧场景在喑哑中达成。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能自己剪接的導演值得敬佩,敢剪善接者更是。畫與畫面在銀幕上的交錯發揮了蒙太奇,問題是:蒙太奇重建了甚麼?絕非人物內心的具現,而是重建時間本身,重建是一個人從動筆的感觸到畫畢間一路的抽象波盪,比轉瞬的心情與乍現的靈感更大也更悠長者--以蒼白生活來殺死蒼白生活(瘂弦)。

14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强烈北野武式风格的最初集大成作”,这个讲法很虚。但当他的各种元素,暴力、沉默、轻视台词、画面叙事、音乐,所有标签都要加个“北野武式”当前缀后,他的个人风格就确实明了到极难脱离画面进行描述。我不知道没有了久石让的配乐后,他的电影形式会不会还能保持这样的力度,但在这里,他运用得极好

17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A / 几乎把先前所有我认为的缺陷都扭转为优点。人物看似“僵硬”却服务于某种“滑动”的主体性与悬浮的宿命感; 悲与喜、暴力与温情的杂糅通过精妙的蒙太奇嫁接出“湮灭”式生物一般的灵动起伏; 游离却别具捕捉能力的剧作将一个模板之中的自我审判故事解放,人物心理层次与时空叙事的隔阂完全打破。笨拙的人生哲理图解既视感完全消失,成为一曲《你从未在此》一般的死亡漫游。

21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社会我武哥,人狠话不多!是个狼灭!这电影说话比做事要难,直到第31分钟北野武才开口正式说了第一句台词,严重怀疑北野武是不是借自导自演的便利这样就不用背台词了,哈哈。94年的车祸导致面瘫使得他只有一个眼睛会眨眼,饰演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角色相当合适哇,赋予了角色额外的独特气质。片中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出自北野武之手,尤其是那些脑袋开花的画儿格外瞩目,曾经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看过北野武的艺术展,正是这些画,相当喜欢。揍起人来也是干脆利索,真是文体两开花。电影的转场剪辑也比较出色,使得各种意象的使用恰到好处,配合久石让的凄美音乐一起食用效果极为出色。北野武骨子里是一个极为浪漫的人,电影里那些饱含个人气质的幽默和温馨都无比触动人心,最后海滩上左右相依的画面美如画,终结于两声枪响,猛男落泪!

26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总之一句话:我老婆得了绝症,所以老子可以乱来。你们必须同情我,因为有久石让。

28分钟前
  • Bejdlxl
  • 较差

很好。不說話就打人。

30分钟前
  • 緩慢
  • 推荐

一开始的各种闪回可能会感觉有点混乱,其实是好简单的一个故事。铁汉柔情最让人招架不住!北野武也知道自己怎样是最帅:见面不用说话(他好像在进入后半段前一共就三句台词)直接把人咣当了。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作为艺术家的北野武只关注可供索引的日常语言(台词),也许是深知语言乃最不纯净、污染最严重之缘故。尽量削弱语言污染后,电影呈现出一种静默的美学:引发观众凝望,自主探寻画面意义;更加关注自然声音;淡漠简约地抗拒强烈思想的输出,使得感情如暗流般流动;创作者也因此显得高深、神秘和冷酷。

37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缺乏睡眠果然不能看这片。太慢了,几次都要昏睡过去。

41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哥們兒就這麼暴力,哥們兒就這麼美學……

46分钟前
  • 趙小漁
  • 力荐

平成年代,基本上就是北野武的电影年代,难怪黑泽明说,以后日本电影就靠你了!要看纯爱,暴力,黑帮,亲情,友情,搞怪,冷酷、温情……你要的一切,他都能完整给你!所谓暴力美学、北野蓝调,也许是排解寂寞和焦虑的方式,这部算是一个巅峰。

5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好电影经得起无数次复习,意味着也就无所谓剧透。在暴力的底色上书写温柔,在沉默的底色上书写酷烈。活得淡然无谓,死得无畏决然。女主只有两句台词,男主不超过20句台词,仅有的寥寥几句,也完全不承载叙事任务。画面中,主要人物的前景会被无意义的杂人大面积遮挡。这种拍法几乎是侯孝贤、是枝裕和。北野武的天然直觉是如此准确,一起手就给你做减法,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导演不知道高几筹,连演技都是浑然天成,这个人身上的维度太奇妙了,横看成岭侧成峰。集中一段时间连刷几部北野武,过后再看其他电影总会嫌话多。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如果第一部北野武不是看的花火,那么花火也不过尔尔。疯癫的话,不及双面那部;残忍不及大佬和极恶非道;温情又不及菊次郎。但是,确实又各自都占了一些。画作的部分能够给人一点惊喜,自制警车的情节也漂亮,暴力的况味缺乏了些吧。当然,片子始终是名声在外,首选不会错,虽然各方面都差了那么一点点

53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A+】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黑泽明曾经对北野武说“日本电影的未来就靠你了”,因为北野武真的理解什么是电影。在观影中我不止一次赞叹与北野武在电影中所营造的一种温柔又孤独的氛围,突如其来的暴力和贯穿始终的沉默,都在无形之中扩大这种穷途末路的疏离感。《白日焰火》受本片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无论是猝不及防的枪战与死亡,还是深植内心的孤独与自责,都出奇一致。但很显然,相比较与《白日焰火》里的“纠缠”,《花火》里的北野武明显更加“淡然”一点。北野武的暴力美学在本片异常直接、简洁,而他特有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却不止一次让我揪心。久石让的配乐简直是天作之合,搭配电影更能表达出这种残暴的“末路温柔”。当然,电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北野武的画技,也许他拍这部影片就是为了办一个“影像画展”也说不定呢。

5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第一次看这片时候没啥感觉,重看感觉完全不一样。最后北野武老婆说谢谢对不起,还有在潮汐声中知道最后的结局,真是揪极了。再一次证明生来是电影就理当在电影院看,再一次证明在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分数比电脑上看至少多一颗星,再一次证明有时对公认的好片无感,其实原因只是没在电影院看而已。

6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