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浪的远方

HD

主演:周子龙,李媛媛,罗明友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3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4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5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6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7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8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19阿浪的远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阿浪的远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阿浪的远方》简介

《阿浪的远方》讲述的是一个酷爱诗词的青年教师,告别城市的喧嚣,追求自己诗词的梦想来到了贫困山区任教,在一所只有16个学生一个老校长之间发生的温暖而又励志的故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阿浪酷爱诗词,为了追求他的诗和远方,来到了二郎山小学,开始了他的诗词栽培计划。

刚开始,当村民知道阿浪只叫诗词对他强烈的不满,人们渴望孩子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但是阿浪的教学理念与这里的家长还有孩子相违背,无法理解阿浪对诗词的热爱还有想要发扬中国诗词的理想。

剧中王小花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孩子,她带头反抗阿浪的教学方式。

在老校长和阿浪争吵的一段,也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一段,阿浪与校长相辩论,阿浪阐述自己只想教诗,老校长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阿浪争辩,说过一句:“一个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成就学生的梦想。”

阿浪在做思想斗争之后,很快他改变教育方式,认真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能阻挡他追求远方么? 答案是否定的,他课后创办了扫地王诗社,吸引了孩子参加,这应该是阿浪最开心的事了。

故事总会遇到曲折,当所有人正开心的时候,他们出游作诗却突然下暴雨,阿浪保护了孩子,有心结的小花由于妈妈也是下雨找她,走了,她一直都有心结,在此时阿浪也在这里解开了小花的心结。

安全到家后,县里要求合并学校,阿浪力争留下学校,带领孩子编排了天籁之音。

最后引起关注,留下了这所学校。

观后感

昨夜熬夜看完了《阿浪的远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内容引起极度舒适,也推荐反复观看。

是的,在当今社会,阿浪的远方以乡村教师的题材,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夸张的剧情。山川之美,人文情怀之美,简简单单的叙述,却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人生。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在面临家长的质疑的时候,还有面对苦口婆心教授却不听的学生的时候,在被别人嫌弃,你一个男孩子跑去教书? 每当这个时候都想放弃,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底正不正确,但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心灵得到了净化,当老师不就是要像阿浪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孩子么?

所以,如果是同行,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你会得到很多的共鸣,不是同行也可以看看,毕竟这么好的电影,很难遇到。

《阿浪的远方》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工——众——号:剧透360 回复电影名直接观看://pan.baidu.com/s/1IWfrOc5YdYZ7B5vt1-othQ

 2 ) 李阿浪的远方 孩子们的远方

我没有生活在山里,所以也不懂那些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是怎样,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及学校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怎样。

看了《阿浪的远方》,对山里孩子们的情况有了一点点了解,看到后面也很感动。我觉得这是一部题材很棒的影片,通过一个小时三十分钟的演绎,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山区的教育情况,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呼吁人们要更多地关注乡村教育。

故事从一个叫李阿浪的老师讲起,他是一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县里的一所初中教授语文。由于他酷爱古诗词,常常课上到一半,就讲起古诗来。

学生不满意,校长不满意,因为李老师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来教,他们也非常不认同他的教学理念。

二郎村有一个小学,叫二郎山小学,极其缺乏缺乏老师。如果没有老师去任教的话,孩子就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去县里上学。李老师就向县里请示,请求调到二郎村。他觉得这是他的机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有最纯净的心灵,才能孕育最美的诗篇;只有最偏远的山区,才能让我们尽情飞扬;”他要去二郎村教诗,去追求诗和远方。

李阿浪去到二郎村,本地的孩子、家长和小学校长都很开心,也很欢迎。因为李老师的到来,意味着这些孩子不用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最小的孩子只有六岁,于他们而言,这一个老师拯救了全村人。

因为李阿浪真的很爱古诗词,所以他第一天上课讲的都是古诗。校长知道后摇头,找李老师谈话,请他按照教学大纲来教,还要教孩子们数学、语文拼音之类。因为孩子们的梦想是升学考试,上县里的初中,读市里的大学,他们要走出山区看看外面的世界。

李老师不为所动,仍然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反对、家长反对、校长也反对,在跟学生以及家长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后,李阿浪妥协了。

他开始按照教学大纲教授课程,只是他不再教诗了,他的脸上也没有笑容再显现。

李阿浪是真的热爱古诗词的。如果你喜欢做一件事情,开心的时候做,不开心的时候做,独孤的时候做,难过的时候也做,那么这件事情一定是你最最热爱的事情。可现在他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他而言,也是一种折磨。

后来他创办了青山诗社,虽然只有三名成员加入,但李阿浪每天还是兴致勃勃地跟他们讲诗词的创作,同三个孩子一起交流学习。

刘二球同学在李阿浪老师的影响下,学会了写诗。他站在讲台上念了诗的第一句:一上一上又一上,引来一阵“这也算诗”的哄笑;他念第二句:一上上到山顶上,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前两句他是有些胆怯害羞的。念后面几句时,他合上手里的稿纸,抬起头,目视前方,极其镇定极其自信地念出了最后几句:举头红日屋梁低,二郎山巅有二郎;二郎者,二球也。

待念完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刘二球会写诗了,一时哗然,大家都想加入改了名的扫地王诗社。

因为一次诗社的活动,让这些孩子对李老师更为信任了解,也让李阿浪对这群孩子有更多的认识,对自己也有更多的思考。

县里要整合资源,打算把二郎村这座小学撤销,让孩子们去县里读书,也可能会把李老师调回县城。但是孩子们的哭喊声,请求李阿浪不要走的祈求声,这一幕场景,这句句呐喊,在他面前眼前停留响彻很久。

李阿浪要拯救这所处在危难中的小学,他要让县里的领导听到这些孩子的声音,他带他们去参加了市里的中小学生歌唱比赛。

这些孩子穿着他们自己的名族服装,穿着李老师送他们的小白鞋,缓缓地走上舞台,镇定自若。

说实话在小演员开口唱的时候,真的被她那好听的、清脆的、悦耳的歌声吸引,还有那个最小的小朋友,他的跟读,让这首歌有了不一样的意境。

不管是单唱,还是全体合唱,我都觉得这首歌是极富感染力跟吸引力的。唱罢,全场几百人站起来为他们鼓掌。李阿浪做到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叫《阿浪的远方》是极好的,他本就喜欢古诗词,去追逐诗和远方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虽然梦想跟现实之前有些差距,但是他在改变自我后,才真正地帮到山里的孩子,找到了他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找到他了他所谓的远方。

孩子们的远方是外面,他们要升初中考大学,因为有李老师的教学,他们才能走出山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觉得李阿浪的远方和孩子们的远方是相辅相成的,是孩子们成就了阿浪的远方,也是阿浪成就了孩子们的远方。他们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与支持下,慢慢找到彼此,找到自我,找到生活的方向。

 3 ) 我敬佩阿浪们

关于山村教育和支教,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的母亲曾是一名山村教师,在近二十年的岁月里,她辗转于交通不便的村庄里,从有五六十个孩子学校到后来只有三四个孩子的学校,见证了山村学校的落寞。

其实对于更好教育资源的追求,不仅仅在大城市才有,农村同样存在。小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大村庄,大村庄里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县城,而县城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去省城。老师们也希望去资源相对较好的大学校,小村庄条件艰苦,基本上是留不住老师的。像我母亲这样自愿往深山里跑的公办教师属于极少数。

我上中学时,母亲所在的那个山村不通汽车,爬山路进村要三个多小时。村长带着孩子们在村口迎接母亲时,指着远处的山头豪迈地和母亲说:史老师,你放心,用不了两年,我们的路就修好了。直到四年后,村里不再有学龄期儿童,母亲离开那个村庄时,山路还没有修好。

母亲后来去的那个小山村,路是通的,勉强有三轮车可以进村儿,但出行依旧不方便。留在村儿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食用水要步行半个小时进山打泉水,母亲每次都背个大水桶,中途休息好几次,才能带回来小半缸水。学校教室屋顶漏雨,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学校
随母亲步行四小时,进村时拍的照片
这是母亲背水回来的身影,她说路太远,不让我跟着去,我坐在院子里看着远处她瘦小的身影在山路间起起落落,偷偷抹了半天眼泪。

母亲在这个山村里待了六年,送走了村里最后一个小学生,学校也随之撤掉了。后来母亲去的那个学校也是一个复试班教学的地方,母亲在那里一直到退休,学校最终难逃教学资源整合的命运。

山里的条件确实艰苦,吃穿住行更是不方便,母亲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山村教师,她没有阿浪那样美好的理想,教师对她来说就是一份职业,把孩子们教育好,教授孩子们知识,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责任,我从来不认为母亲作为一名教师有多么伟大,甚至在我年幼时是怨恨她作为母亲的失职。但是,我尊敬她,也佩服她。

我自己也是师范院校毕业,也曾去山区支教,教育孩子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然而生活远比理想更复杂,不是说你有一颗赤诚之心就万事大吉的。除了诗和远方,我们还要面对的是生活的压力,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我曾经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无私的教师,然而现实确是,熊孩子们每天都把我气个半死,每天要和几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斗智斗勇,也是心力交瘁。学校食堂的饭菜永远都是老三样,宿舍冬天暖气极差,半夜都要冻醒,村里的小卖部买不到我想吃的零食,每天上完课就不知道干什么的夜晚更加难熬。支教生活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面对着光秃秃的大山,我不禁有些恍惚,如果真的这样过一辈子,生活会不会太无趣?

熊孩子们的课间操时间
熊孩子们送给我的雪人

后来,我没有从事教师行业,支教时带过的孩子们成了我唯一的一届学生。短暂的支教生活,让我更加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她的环境比我支教的地方还要艰苦的多,可是她却坚持了一辈子。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山村教师更加值得我们敬佩。尽管时间短暂,我并没有教给孩子们很多知识,但是孩子们却惦记我很多,在我走后的第二天,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借了电话打给我,诉说没来得及的当面告别,我在电话这头很没形象的哭了。七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可能连名字都叫不全了,依然有几个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我,仅仅为了说一声,老师,我想你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年少时我过分苛求,孩子们不可能都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段过程缓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我把《阿浪的远方》推荐给我的同学看,她问我是不是类似于《死亡诗社》?我想了想,一点儿也不像,《阿浪的远方》就像是中国老师的成长史,我们怎样协调教育和教学?我们怎样处理教学大纲和教育方式?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理想和孩子们的未来?

我敬佩所有的阿浪们,愿你们怀揣着诗和远方,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毕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希望,未来我能够重回教师行业。

 4 ) 热爱

这是一部情感真挚的电影,尽管许多细节非常机械化,但瑕不掩瑜,反倒应在电影院上映这样的电影。阿浪哥是名牌大学的文学系毕业生,出了校园后立志当一名弘扬中华传统诗词的教师。他教学方式极为激进,整堂课整个学期就是讲古诗词。为什么他敢这样忽视每个学校必有的教学大纲,采取偏激的素质教育方法呢?因为他笃信作为学生的孩子骨子里就热爱诗词,是敢于同应试教育的考分制相抗争的。

 5 ) 梦想与远方的力量

电影《阿浪的远方》让我想起经典法国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同样都是一位老师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感染着学生,并与学生一同经历成长的故事。两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也有不同,《阿浪的远方》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太多的商业化元素,整体基调活泼轻快,略带一点诙谐幽默,呈现出一种清新温暖,恬淡舒适的日系风格。

影片拍摄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影片中每一个镜头的取景都真实地展现出村庄里的原生态美丽景致。除此之外,参演电影的演员除了男主角李阿浪,其余的都是当地的素人演员,虽然他们完全没有表演基础,但最终在荧幕上的表现都着实令人惊叹,甚至是年纪尚小的小演员都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

这是一个关于“执念”的故事,主角李阿浪是一位对诗词抱有强烈执念的青年教师,他从城市的学校里辞职远赴二郎村支教,从一开始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村长以及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到反对,再到“扫地王诗社”成立后却历经波折,但幸运的是,最终他带领着十六名学生一起实现了自我成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李阿浪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不完美,就像是一个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青年。在旁人看来他有些痴傻,他对于诗词的情怀是执拗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的,但他的快乐也是简单纯粹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简单纯粹才使得无法与现实对抗,他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把所有的课程都改为诗词课,完全忽略了学生们要考试、升学的现实,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李阿浪的的执念与学生王小花的执念产生了碰撞。

女学生王小花是村长的孙女,从小喜欢唱歌,却因为小时候独自外出唱山歌,父母着急寻找不幸跌落悬崖,从此在小花的心里埋下了很深的愧疚。父母生前一直期望小花能够走出村庄考进北京大学,对于小花来说她的执念是完成父母的遗愿,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内心的愧疚。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使得她看起来有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是在这些自我塑造的保护壳之下,她也只是一个十四岁叛逆纯真的女孩。

王小花的成熟叛逆遇上李阿浪的简单执着,实际上是现实与理想主义的碰撞,于是形成了全片最大的一个戏剧冲突。小花认为升学考试才是最重要的,她想要考进县城里的好学校,而李阿浪却偏执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于是王小花的反抗就像是一个导火索一般,通过她的村长爷爷和乡民家长们的参与,李阿浪逐渐从受到大家认可和支持的状态下转变成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另外一名学生刘二球是少数支持李阿浪的学生,他淳朴懂事,在木讷的外表下实际上也有着自己的执念,他的执念相比李阿浪和王小花而言并不强烈。刘二球在受到诗词的熏陶以后破天荒地尝试着自己创作了一首诗,一时间令大家刮目相看。“扫地王诗社”成立之后,在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无动于衷的时候他第一个举手加入,他在李阿浪失意地坐在河边发呆的时候给予安慰,刘二球的支持就像是当理想主义险些倾覆之时依稀摇曳的希望火种,他的执念亦是他性情中的善良和质朴。

因为刘二球的支持,“扫地王诗社”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就连王小花也主动表示想要参加诗社里的郊游活动。在郊游结束返程的途中突降大雨,十六名孩子和李阿浪被困在雨里,却依旧相互鼓舞大声唱着改编成曲的《赤壁怀古》,也正是因为这场大雨,王小花和李阿浪终究是解开了彼此之间的心结。

在电影的结尾,剧情伴随孩子们在全市中小学歌咏比赛上合唱的《声律启蒙》达到高潮,清脆悦耳的歌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演唱结束之后王小花轻轻后仰身子,冲着后台的李阿浪送上一个俏皮可爱的微笑,这是整部片子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因为在影片前期的王小花几乎是没有笑容的,她沉默、生气、忧伤、不屑,负面情绪贯穿始终,然而故事却是定格在她的笑容上,这样的设定是十分动人的,与其说是李阿浪影响了她,不如说是诗词的魅力改变了她。

无论是李阿浪、王小花还是刘二球,他们都曾经在自己的执念中迷途,而后又在执念中碰撞出成长的催化剂。其实至始至终她们的执念都不曾消失,只是他们在有所经历有所成长之后都领悟到,执念并非是一意孤行的自私和执迷不悟的偏执,而是从执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成为更加温暖成熟的人。

纵观整部影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风光和人文精神是本片的一大看点,另外,农村教育和支教也成了影片上映之后的一大关注点,并且引起了《美丽中国》等栏目对此现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激起了广大观众和网友对于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热潮。在如今这样一个以情感、古装、玄幻为主流的电影市场中,《阿浪的远方》可谓是清新脱俗,用最质朴天然的情感和美好和谐的镜头来呈现最为现实和必要关注的现状。

然而在这些“世俗的现实主义”背后,影片所表达的“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正是故事更为深层次的内核,这样的对立,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王小花和李阿浪就是两个立场的不同持有者。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在故事以外,都同时存在着这样的对立面,着实颇具意味。

李阿浪这样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就是时下流行的“诗和远方”本体,他的执拗和锲而不舍,表达得十分简单直接,他让我看到一个质朴、天真、纯粹的追梦赤子初心不改的模样。李阿浪是幸运的,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他也是勇敢的,活得自由而肆意。影片通过刻画出这样一个鲜活的 “痴傻憨人”,从而酝酿出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道理,极不切实际的理想即便是没有实际权力作为后盾,但一样可以让人产生最大无畏的胆气,毕竟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是一枚徽章。

 6 ) 举头红日屋梁低

伏案几日写笔记,脊柱酸累。 依靠在床上看了部小众电影《阿浪的远方》,说的是在城市教书的老师阿浪虽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只教古诗词。当然这跟学校的教学大纲是不符的,所以他申请来到偏远山区去教书,希望能够延续自己教授古诗词的梦想。来到了二郎山小学教书十六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故事。 里面扮演学生的小孩子都是城市来的,比起真正的农村孩子少了点淳朴气息,王晓花的扮演者李媛媛,感觉她的情商是、领悟力真不一般。让小孩子们学习侗话,也是很难得的。 “举头红日屋梁低”这是剧中的李二球作的诗句之一,谈到谈到偏远山区的小学无非是教育问题,如今在农村父母但凡经济上允许都会送孩子去城里读书的。 “诗和远方”大家都很向往的哦,其实那些把田园生活描绘的很美的视频、诗句、照片,有点不厚道的哦。你该知道农村的空巢老人有多少?垃圾又被扔在哪里?让你去农村住几天啊,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感觉很美好的样子,终老于此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你连手机都离不开,又怎么会舍得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啊,内心向往仅此而已了。 电影是全程在贵州省从江县拍摄取景的,让在城市的人来演绎农村的人只能说贴近了人物,生活在农村的人常年劳作风吹雨打,岁月磨砺的痕迹会在脸上、手上显露出来的,常年干农活的人手粗糙、有老茧。看过一个叫《铁道游击队》的电视剧,山东媳妇在湖边洗衣服,镜头给了她的手特写那是细长白嫩的手啊,还留着长指甲。 电影的风景很好的、梯田、吊脚楼、古树、糯米饭、水牯牛。那句“憨包”,也就是傻瓜啊的意思很贴切,老家的人骂人傻了也是叫憨包。从电影的意义来说是呼吁大家关注教育分布不均衡的农村山区,我想这就够了吧。 《举头红日屋梁低》 2018年10月22日

 短评

据说演员都是素人,所以演技方面我不做评价,但是这导演和编剧总不是新人了吧,用点心可好?粗制滥造的剧情和牵强附会的梗。两星,多的一颗星给最后的歌

4分钟前
  • 云烟过雨
  • 还行

侗歌版的声律启蒙是什么神仙音乐

9分钟前
  • 曲若木风
  • 还行

初看略显尴尬,看完片尾曲还在耳边回响,淳朴风就该是这样嘛。

13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通过影片也许你能更多关注这个支教的群体,他们产生的价值,评论区请好好说话。

16分钟前
  • 纤纤
  • 还行

年少时的诗和远方,随着长大慢慢进入心底,如果条件允许我也想回到那种“诗”的生活。

18分钟前
  • 简单
  • 力荐

最后的大合唱真的好听

19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二蛋这个名字不好,所以改名为二球……

21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较差

很质朴的电影,喜欢它讨论的问题、美丽乡村的景色和小演员的“演技”。

22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一个关于教育和梦想的故事,像阿浪这样的老师不多了,这样的电影也不多了。被贵州山区的孩子们质朴的歌声打动,强烈推荐!

27分钟前
  • 敲钟小和尚
  • 力荐

题材关注山区教育,淳朴感人

28分钟前
  • 星月孤痕
  • 力荐

诗词最终还是带来了梦碎,是其本身就属蒲柳之姿。也许有天各种体裁都将被遗弃,但诗意本身会与人类纠缠到灭亡。

32分钟前
  • Sahara
  • 推荐

其实这种最单纯的喜欢什么的人,就是看见就两眼放光的样子吧,但是明显喜欢诗和教诗也不是这样子的,剧情太不合理了。不忍心两分,勉强三分吧。

37分钟前
  • 微苒
  • 还行

三星

40分钟前
  • 请保持高冷
  • 还行

我擦,不到90分钟我竟然哭了三次,诗与远方为什么感人,就是因为它们都能让你逃离庸常,但最重要,还是能让真情相接。编剧很会煽,孩子很会演,人物有前史,广普最经典。

42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太造作了啊啊啊啊

45分钟前
  • llao
  • 还行

不好看

50分钟前
  • 输入昵称
  • 很差

从剧作到表演都太成问题了。故事老套不说,态度也极其暧昧,诗歌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似触及了对教育理念的批判,可主创自己也知道,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应试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这个浅尝辄止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矫情的。后半段,诗歌彻底成了课外兴趣,但它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影片几乎没有涉及。看到最后,学生们一起唱诗看起来和唱《团结就是力量》没啥区别,成了纯粹的集体主义的鸡汤。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明明是个现实性很弱的故事,最后还要整个纪录片式的照片墙,给我们交代剧中人后来的命运改变。意淫得也太过了吧。

52分钟前
  • 子戈
  • 较差

不知道最热门赞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状态。泥石流场景里面,老师可能比有些“男子汉”更有担当。如果一个人只能凭外表就看出性格的话,那世界就单纯多了

56分钟前
  • 是只源石虫
  • 力荐

喜欢看电影的其中一种享受是:在留下新的记忆时也唤醒了曾经的美好回忆。虽然电影在故事编排、拍摄表演等方面都有让我不满意之处(好些故事情节跳跃、缺乏起承转合;蛮多演员表演不太自然,王小花扮演者李媛媛算是儿童组个人感觉比较好的一个…),但整个观影过程却蛮舒服(因为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青山浑水与我的家乡地貌有些相似;阿浪是个喜爱诗词的老师,教小学生们诗词知识、带他们游山玩水……而我则是喜爱影音的“孩子王”,曾经有一群经常玩在一起的小朋友,一起看电影玩游戏(电影看多了,以至于后来都玩起“听歌或配乐猜片名”等比赛…),一起爬山涉水(拍合照时喊的口号是“大龙猫”…)……P.S.:看片时经常联想起上个月刚看过的《孔二皮进城记》。& 外甥杨有一件和二蛋穿的那件“黄色飞机”同款的T-恤。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电影清新可爱,但一开始把老师设定成一个智障,并且花很长的篇幅教育这个智障老师,实在让人无语

1小时前
  • 白木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