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等你

更新至13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剧照

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2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3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4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5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6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3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4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5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6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7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8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19千年后等你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一个夏天

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一个夏天

内陆飞鱼

昨晚,又看了一遍巴西的《中央车站》,明媚的天空,淳朴的土地和人群,即将奔涌的热泪。让我一下子,就突然想起了北野武1998年的《菊次郎的夏天》。都是一个孩子和一个老者,寻找家园、亲人的故事;都是两个没有结婚的老者,性格古怪过着寥落的生活,都是两个固执天真的孩子;片子都象公路片,一条长长的公路没有终点,车子驶过去,徒步走过去,有时能搭到顺风车;钢琴都那么地欢快悦耳,地平线的尽头老人和孩子都那么倔强,最后都是老人被孩子感化,温习和正视自己已经过去的所有夏天,已经荒废的关于亲情的记忆,孩子般地微笑了。

菊次郎去乡村疗养院,隔着玻璃,远远地看到了业已痴呆的母亲,黯然地转身;朵拉想起了16岁的大街上自己站在父亲眼前,问他,你还记得我吗,在父亲的恍惚里,伤心地离去。两个孩子,两个老人,似乎都匍匐在同一个夏天的天幕下,生动地表演着即将失传的纯真、善良、信仰、自省、感恩,那么真实以至于让我以为是真的,不是电影。然而,灯亮了,电影结束了,生活还得继续。

电影还是电影,生活依然还将是生活,长辈会严肃地告诉你,一次次的碰壁也告诉你:你必须锻造成生活的高手,交际的高手,才能生存得生动。我们一方面渴望别人纯洁,一方面却在大肆破坏仅存的内心净土,视《铁皮鼓》里长不大的孩子为怪胎,不愿与其为伍。这就是所谓成长的悖论,帝王将相,贩夫走卒,任谁也不能幸免。成吉思汗想用整个帝国换回自己童年一匹心爱的马,也无能为力。

请记住两个孩子,一个叫正男,生活在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一个叫约书亚,在南美洲高原热带雨林边上,他们从城市出发去寻找母亲、父亲;茫茫人海,三千里寻亲,幼小的身影重叠在一条叫做“寻找”的路上,旁边是一个老不正经的老人,时而快乐,时而深沉。路的尽头,在夏天结束之前,老人找到了另一个被时间损毁得面目全非的自己,孩子找到梦想中的家园。嗯,夏天,绿意盎然,一切都在成长,不论老人或者孩子,都在风里摇曳着不息的生命力。

 2 ) 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难得在家呆了一整个下午,独自看了两部片子。《3橘之恋》和《中央车站》。
 《3橘之恋》带来生活的悲哀。
 《中央车站》又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希望和相信希望的故事。
  
 相比前者,我更喜欢后者。生活是有希望的,这让我感觉很好。
  
 很多时候,我觉的现在这个世界是希望被泯灭的世界。
 人们嘲讽着希望,呵,希望是什么东西。没有希望,才不会失望。
 同时也泯灭了爱,泯灭了信任,泯灭了同情,泯灭了宽容。
  
 泯灭了这些,我们是什么?一副酒肉皮囊。
  
 幸好还留存着这些电影。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
 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
  
 这部电影《中央车站》就是如此。
 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小男孩,一次打通人类心脏的旅程。
  
 电影很平静,很舒缓。
  
 巴西,里约热内卢,躁热的城市,中央车站。
 明亮而又发黄的光线下,夹杂着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
 车站就像生命中的选择,短暂的停留是为了去向新的目的地
 人们希望或失望,快乐或伤感,来到或离开……
  
 就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朵拉和约书亚。
  
 她,韶华渐逝,面容苍白。
 在熙来攘往的中央车站
 冷漠的经手着旁人的喜悦悲伤
  
 孤独的灵魂
 失却爱与被爱的能力
  
 时间流逝着
 一日即一年,一年即是一日
  
 直到她遇到了他,一个小男孩,约书亚
  
 她为他的母亲代笔写信
 她看着他的母亲出了车祸
  
 男孩固执的想去寻找他的亲生父亲
  
 她把他带回了家。短暂的温馨片段。
 第二天,她以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把男孩卖了出去。
 爱和信任如此不堪一击。
  
 为男孩的命运捏了把汗
 幸好,她良知仍在
  
 从此,一老一少,踏上了寻找约束亚之父的旅程
 那是出于爱,出于希望
  
 旅途是漫长的,两个人在流逝的时间中慢慢地走近了。
  
 朵拉母性的爱渐渐地转移到了小约书亚的身上。
 而她在约书亚的孩子气似的劝告下,涂上了口红,找寻到了自己。
 甚至,在旅途中她找寻到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算回归了真实的自己,或者说本来的自己,没有伪装的自己。
  
 小约书亚是要去找寻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
 清脆的声音,清澈的眼神,倔强的神情,时而愁苦的面容,是电影中珍贵的灵动。
 小家伙执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让人感动。
  
 有时候自己是多么怀念年少的时光啊。
 单纯地可以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单纯地可以有自己小小的理想,单纯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没有顾忌地自我着自己,没心没肺地快乐和忧伤。
  
 在他们两个走投无路的时候,小约书亚想到了让朵拉继续写信赚钱。
 “亲爱的赛覃,我从巴夷亚纳一路走过来……”
 “主啊,感谢你让我老公不再喝酒如……”
 “莉欧提娜,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给我母亲,玛丽亚朱赛。”
 “给我未婚夫,圣保罗的彼得。”
 “给我父亲,吉赛达席。”
 “感谢耶稣今年给我们田地雨水,我来到邦吉酥,献上十个彩色烟火,赛巴奇蒂安。”
 于是,我们看到那一个个朝圣的人们感激的幸福。
 让人唏嘘,让人动容。
 是啊,心存感激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
  
 电影中有好多宗教的东西我不是十分理解,但那种宗教仪式的氛围却能够感染我。
 其实,这段旅途就是某种追寻,追寻心灵的归宿,和宗教的某种作用是相通的。
      
 电影中印象深的还有天上的云朵,空旷的原野和天上自由散漫的云融合起来,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可能在这样空旷的地方居住,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心情也会是自由的。
  
 小约书亚的父亲已然不在了,但他还有两个哥哥。
 朵拉给他们念了父亲给母亲的信,大家明白父亲是爱他们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哥哥对约书亚是那么地亲近,他们三个在一张床上睡着的情形是那么地和谐。
 他们兄弟三人本来就应该在一起的。
  
 轻轻的掩上了门 彷佛是失落了什么 却又似乎实现了什么
 是该退场的时候了
 朵拉穿上约书亚给她买的裙子,擦上口红,上路了。
  
 最后朵拉和小约书亚分离后,朵拉在汽车上给约书亚写信。
 “如果你想回忆我,就看看我们的合照。我这样说,是怕有一天你会忘记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有一种要冲出窗口的趋势。
 时间的冲涮下,有许多东西想忘掉却永远记得,有许多不应该忘记的却禁不住时间的磨耗,真是奇怪的事情。
 人们在时间面前永远无能为力,只能任时间摆布。
  
 朵拉还说她是多么想小时候和爸爸在一块的情景,这种感情其实一直在她心里,她却刻意地埋了起来。
 直到现在才最终地承认了。
  
 旅程丰富了干涸的心灵
 挂念甜美了朵拉的生命
 中央车站喧哗依旧 却再不茫然 再不寂寞
  
 小约书亚找到了归宿,她也是。
  
 分离是痛苦的。
 当朵拉和约书亚含着泪水看他们的合照时,心里却应该是幸福的吧。
 一个幽幽的结局。
  
 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
 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小约书亚和哥哥们生活在了一起。
 多年以后,当他长大的时候,会不会仍然记得朵拉?
 白云下的空旷的原野,有风吹过。
  
 我想会的,象杀手LEO之于小女孩玛帝尔德
 在他们的生命中总会带有某个人的痕迹,他们会一直记得那个人。
  
 看完电影,想着最后一幕那两个流泪的人。
 一老一小,各自举起圣像前的合影,他们是幸福的。
 追寻到最后,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而我一个人坐在底下发呆,我的耳朵边有别的声音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底有最清澈的水,最干净的矢车菊。
 在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身上,相信和追求无尽的爱。
 后来的人,把她叫做海的女儿。
  
 。。。。。。

 3 ) 寻找耶稣的过程

《圣经》不愧是一本影响至深至远的作品,从它诞生之日起不断的有人在试图解读这部作品,从宗教、文化到精神等等,不可胜数。当然也有很多的影视文学作品都在采用这样的题材。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逃狱三王》,其中有很多隐喻性的场景都跟圣经或者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有关。这种类似的方式我在昨天看到的一部电影中又再次见到了,这部电影就是《中央车站》。

    故事似乎很简单,就是关于一个老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寻找父亲的过程。让我很感兴趣的除了故事中透出的浓浓的亲情之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小孩的名字叫做约书亚,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个叫做摩西,一个叫做以赛亚,而他的父亲叫做耶稣。于是帮人写信的老女人带着小男孩寻找父亲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惯于撒谎的人在纯洁的少年的引导下寻找耶稣的过程。这让我想到了17世纪班扬的《天路历程》,基督徒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天堂。虽然电影的结局部分她们没有找到耶稣,但两个人的人性都得到了升华。或许天堂并不存在,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这一个美好的天堂,只是她有没有发现了。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是嘈杂而喧嚣的,人心浮躁,老女人朵拉在这里帮人写信,表面热情而细心,其实把那些寄托这人们情思的信件都藏在了自己的抽屉中,让人空自期盼。人们在这里倾诉着自己的痛苦和愤怒,对亲人、情人还有“耶稣”。警察无情地枪杀了一个小偷,仅仅只是因为他偷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商品。暴力、浮躁、冷漠在这里充斥,甚至包括朵拉,无情的帮人们写信,无情地将信件收藏在自己的抽屉中,仿佛自己能够给人们的人生做主。但当他们踏上流亡的路程他们才真正地活了过来。远离里约热内卢的小镇荒芜而贫瘠,甚至连电都没有,但是人们却是那么的乐天知命,他们虔诚的膜拜着上帝,感恩的活着。在朵拉的信纸上写下的是对上帝的感激,对情人的思念,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面带笑容,充满感激。耶稣没有在这个地方找到,但是约书亚找到了他的两个哥哥,他们是那么的自然纯朴,脸上是自然的笑容,让人感动。朵拉把约书亚留在了这个纯洁的地方悄悄的走掉了,而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朵拉了,她变成了那个有情有义的,会借用别人的口红来美化自己的女人。一个全新的朵拉出现了。在这个纯朴之地她获得了新生。耶稣不在这里,但他已经安在了人们的心里。

 4 ) 微光般的希望

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刻,躺在床上以最懒的姿势看了电影“中央车站”。
两个小时的影片,没有一秒钟快进,也没有中途去打开什么网页,就这么安安静静看完了。
我给电影打星的标准向来是:故事还不错但忍不住快进看完的,三颗星;故事吸引我的注意,居然没让多动症的本人去做别的事情,四颗星;如果让我完完全全认真看完了,并且在看完之后还不想去做别的事情而是在思考的话,五颗星。
“中央车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之前没有看任何的剧情简介,对它一无所知,它只是不凑巧地躲在我的硬盘里,又不凑巧被我在一个无聊的晚上双击打开。像是一场邂逅。
所以当我看见朵拉小姐坐在车站流淌的人流后静静写字的样子,我以为这大概是个善良的老女人。在我的想像里,这应该是一部关于秘密的电影:孤独的老女人,在别人的信件和感情中生存,或者像是可爱的艾美丽小姐一样,收集着他人带有感情印记的东西。
错得多离谱!朵拉小姐把信件随手撕掉或是扔进抽屉的时候,我想,这个老女人真是坏极了。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对待别人的信呢,不仅仅是信件,还有信任啊。瞧她脸上的表情,冷漠、自私、坚硬、不可接近。瞪大眼睛的样子,活生生像是巫婆。

接着是一桩轻描淡写的杀人事件。杀人的人恍若捏死一只蚂蚁。这一时刻起,才注意到电影开始变得不同。每个人对待杀人事件的态度是如此之漠然,显然对他们而言,赶上下一趟列车比一个被杀死了的小偷要重要得多。画面依旧明亮,像天上的太阳一般明亮,亮得晃眼。太阳总是无辜地看着一切,不关心更不怜悯。朵拉小姐收拾着东西,挤上列车回家。是啊,她只需写那些不会寄出的信养活自己就好,哪有那么多工夫管别人的闲事。

约书亚出现的时候,觉得这个小男孩的眼神格外早熟,这种似乎能看穿一切的眼神并不来自于演技上的训练,而是真正在生活中磨砺而成。据说,小演员是导演从千余名小孩中选出的,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擦鞋童。怪不得。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不会有那样清澈又倔强的眼神。还有那些自然而然的拘谨与羞涩(比如第一次去朵拉的家的时刻),非常能打动人。

故事看到一半,我想到“菊次郎的夏天”,两个故事是如此相似,以至于没办法不联系在一块。“中央车站”摄于1998年,“菊次郎的夏天”在2000年上映,因此我断定北野武一定看过“中央车站”。
同样的关于寻找的故事。朵拉与约书亚,菊次郎与正男。约书亚寻找想像中的父亲,正男则是奔向想像中的母亲。朵拉冷漠,菊次郎暴躁。朵拉有关于父亲的伤心往事,菊次郎的母亲独自生活在养老院。都在公路上漂泊,都遇到一些人,都没有钱而搭上顺风车,都能没完成寻找的最终目的却在路途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重新获得爱与信任的能力。

沃尔特·塞勒斯与北野武不同的是,他在这一题材的驾驭上更加具有野心。虽说北野武惯常用暴力的方式表达影片的内容,但在“菊次郎的夏天”里,铁汉也柔情了起来,破天荒地玩起了小煽情,用一些可爱的细节去展开故事,比如天使书包和铃铛,机器舞还有原始人。好笑之余被小小的温情打动。而沃尔特·塞勒斯不是,他更冷静地去处理寻找的过程。从头到尾使用高亮的色调将画面变得具有冲击力,粗暴并且直接。他甚至一开始让朵拉把约书亚卖掉以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当朵拉的良心在轰隆的列车声中复活中,她救出约书亚带他踏上旅途,于是,寻找在彼此强烈的不信任中开始。

对朵拉来说,她并非心甘情愿上路。一方面是自我对抗中良心稍微占了点上风,迫使其做下这个决定;另一方面,没得选择,救出约书亚后就惹上了大麻烦,不走的话大概会像小偷一样被打死。(她把约书亚卖给了前文中那个一枪打死小偷并且若无其事的家伙,所以小偷死亡事件不光是对社会现实的一个揭露,同时也是一处伏笔)
约书亚则是完全无法信任她。母亲拜托朵拉写的信,她压根就没寄出去。之后又被这个老女人卖掉。如何去信任?然而除她之外又没有可相信的人,母亲猝死,甚至不知被埋在何处。唯一能信任的只有父亲,父亲在未知的远处,能带他前往的只有身边这个凸眼球满脸皱纹的冷酷女人。没得选,于是就此上路。

路上邂逅的卡车司机,很值得一提。老好人一个,生活在车上,伴侣就是公路。(好吧,我承认我又从菊次郎的夏天里找到了类似的家伙,就是那个开着车四处流浪的光头。)有意思在于,导演在这里故意设计了一个桥段,让朵拉老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开卡车的家伙。我是觉得从这个瞬间起,朵拉小姐的形象才算是完全立体了起来,她也是个女人,需要爱和被爱,长期的独身生活并非因为冷酷和无情,而是因为情感的无从获得。当有合适的人出现的时候,她的渴求变得热切和焦灼,最后活生生吓走对方。冷漠老女人一下子变成了可怜的没有人爱的单身老姑娘,即便口红涂得再鲜艳,却只能默默坐在路旁,陪伴在身边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尤其是,这个孩子还故作成熟地说,你涂口红的样子还挺好看的。可怜的朵拉。

一段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仪式,众人虔诚的膜拜,约书亚的奔跑,朵拉在小房间中的昏倒,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朵拉枕在约书亚的腿上沉睡,他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她醒来,向他微笑,然后拥抱。与其说是两人关系的融合,倒不如说是宗教所带来的觉醒和安宁。安静的长镜头,一如既往的明亮色调显得很温暖。
再次写信赚钱时,一切都不同了。或许还是神的功劳,每个人脸上都带上安详和满足的深情,说出的句子都是关于感恩和关爱。朵拉和约书亚脸上一直带着笑。
约书亚扔信的动作,其实是种信任的表现。他开始体谅朵拉的感情后,已经认可了她的一切,不管那是对是错。然而,信任常常是交互的,朵拉从约书亚那里学会了信任,于是她毅然走向了邮局。这一刻真是百感交集,朵拉千疮百孔的心脏终于愈合,从寄出信的一瞬间里,寻找的意义已经实现,救赎也已经完成,是不是能完成寻找的过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然而意外还在后面。不得不再次感叹导演的野心。
父亲耶稣失踪了?两个哥哥,摩西和以赛亚?(带有无法忽视的宗教意味的名字)本以为故事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却又在一封信里发现了另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父亲,女主角是已经死去的母亲。信写得如此美丽和忧伤,简直像一个童话。影片的结尾,寻找,变成了等待。约书亚和哥哥们一起等待父亲的回归,不论这等待将会有多么漫长。
而朵拉独自离开,等待新的生活如同曙光一般从地平线升起。她终于重新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终于学会去相信,终于看见了希望,即使那希望渺茫,像黎明前无法捕捉的微光,但它毕竟是来了。

于是,朵拉的流泪,我以为那便是幸福了。

 5 ) 《中央车站》:深刻的爱的记忆,是生存的标记..

鲁泰发表于2008年09月23日 20:48 分类: 爱S光影 权限: 公开 “我现在和你们成了朋友,这一分手却往往是永远...”这是电影里卡车司机在离开前的一句话。卡车司机是朵拉与约书亚在旅程中结识的一位朋友,一起的时光不能用天来计算,在和朵拉短暂的交流中萌生了情愫,最后却因信念的不同悄然离去。 我想,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朋友,短暂的邂逅,却是一生的长久。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被各地影评家赞为“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之一。自首映于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后,便荣光裹身,先后荣获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女演员奖,第四十六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第七十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评论家用这样的语言欣赏影片:“Central Station”is that film that speaks to your head while it touches your heart. 故事从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开始,形形色色的人迈步下车、涌散开去,喧闹与沉静 、欺骗与真诚 、无知与智慧,相互渗透。在朵拉的信纸上记录的是每一个朴素精彩的故事:真诚的老人原谅欺骗自己的朋友,年轻的小伙激情洋溢地表达爱意...约书亚和妈妈是为了找到父亲耶稣,过上全家团圆的日子。对约书亚,耶稣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神圣的。因此在朵拉说他的爸爸酗酒、打人的时候,约书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并一直坚持自己对父亲的崇拜和父亲对自己的喜爱,纯真倔强又心怀梦想。 每天工作完回到家,朵拉会约好友艾琳对白天的信件进行筛选,在主观地评论每一封后,冷漠地把自己认为不重要的塞在抽屉里或者当场撕掉。当这个秘密被带回家中的约书亚发现后,心虚的朵拉搪塞其词,告诉他明天就会寄出去的,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心中却另有谋划。 第二天,在兴奋享受用约书亚换回家的遥控电视时,面对艾琳的的怀疑和责问,朵拉情绪很低落,经过一夜的焦虑辗转,善良的天性终被唤醒,天一亮便找到了人贩子那里救回了约书亚,犹豫地踏上了陪约书亚寻父的大巴。 寻找的路程是艰难的,在下一个车站,以为摆脱约书亚的朵拉如释重负地转过脸时,无奈地发现约书亚近在身旁,而这还不是最要重的,关键的问题是约书亚装着旅费的背包也被远去的班车带走了,基本的生存没有了着落,生活像断了线的风筝。 但旅程总是可以继续的,在饥饿的饭店里,他们遇到了卡车司机凯撒,享受了两顿免费的小餐。而在两个老朋友关于小孩从小接受宗教洗礼的谈话中,有趣的一幕发生了:饥饿的困扰迫使约书亚趁着他们谈话的空悄悄地偷拿了一些吃的,朵拉知道后,对约书亚严肃批评,自己却借着送回去的理由进行整包的搜刮。这里让我想起了在影片开始,车站里抢劫的贫民被警察当场击毙,周围人们毫无惊诧的一幕。 银幕下的我们没理由不相信生活的细节就是这样真实。在电影中,有卡车司机的帮助,朵拉和约书亚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弱者都可能得到帮助,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有多少故事在发生,而有多少是关于爱的? 有时候,电影就像我们的老师,它用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感染人们尊重一些关于爱的教育。 卡车司机离开后,短暂的无奈让朵拉拥窗而泣。失落过后,用手表换到了去往目的地的车票,大篷车行驶在对“灯神之母”的呼唤声中,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约书亚想给心目中的爸爸一个好印象,“精心”梳理一番后找到了信上的住址。打开栅门,欢快的音乐响起,导演用一个渐远的长镜头展现了约书亚对家的渴望,火热的眼睛奔跑在空旷的大路上。 然而,家在何方?无助的失落再一次侵袭约书亚。长久的期盼一下子落了空,接踵于希望而来的是难以承担的绝望,寻找之路还很漫长。被饥饿和无助充斥着,面对朵拉的数落,约书亚愤懑离去,两个无助的灵魂追逐在黑暗的灯火中,在最绚烂的绽放里,朵拉晕倒了。 清晨的阳光洒在安静的石板,朵拉躺在约书亚的腿上,这一刻是绝无仅有的温馨,相信这就是爱了。 上帝给了我们大脑和双手,让我们思考和劳作。聪明的眼睛发现了生活的气息,在约书亚的叫卖声中,朵拉开始写信赚钱。写信的时候她微笑着注视,对满怀希望的寄信者不再是毫不客气的冷漠,而是用心去传达他们的感激和向往。 发现爱,在寻找父亲的旅程中。观众在体会着他们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变成了剧中人,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再一次辗转,他们来到了“世界的尽头”,在最后一刻遇见了约书亚同父异母的哥哥以赛亚和摩西,他们诚实劳动、相信亲情,过着安定的生活。当一封尘封已久的信拆开,一个伟岸的耶稣形象在朵拉的朗读声中走近人们身旁,他们的父亲对生活有计划、对亲情有向往、相信爱情,也许酗酒只是为了排除无法联系到安娜的苦闷,他是一个好人。 耶稣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影片中不时有这样的呼应,在旅途中引导约书亚祭挂母亲遗留的手绢,最后完满地把并不打算寄出的信放在最好的位置,犹豫的善性海阔天明,朵拉在爱的召引下完成了心灵的找寻。 在寻爱的过程中,“信”和“车”也理所当然幻化成故事的主角,在广袤的南美大地上温暖传达这一段爱的信息。人们上车下车,就像生命中的相识和擦肩,在车上成为友好的旅伴,分享彼此的生活。而这些寄托着希望的信更是如同在风中飘扬的手绢,是生命中无法忘却的泛黄记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展现巴西的过程。在天高地远的国土上,人们过着各式各样的生活,有时悲哀地沉默,有时快乐地罗嗦。在一种宗教的朝拜气氛里,整个国家都在寻找着,在这寻找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的隔膜也逐渐消散。本片导演Walter Salles,素以探讨“放逐与寻找自我认同”的主题而著称。这部片子的海报上这样写着:“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家园...”。电影中折射出的正是这种人性的回归与探索之旅。耶稣、约书亚、摩西、以赛亚这些圣经里的名字,多次出现的圣母画像,祭拜灯神的神秘宗教仪式,无时不在传达给我们光明的信息。而耶稣这个名字在戏里有了更多的含义,代表着一种对真理和信仰的追求。 因为,人们自来到这个世界就不断寻找着,虽然寻找的路程漫长艰辛,但仍然相信美好存在着,就像约书亚坚定地相信耶稣会回来一样。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打开朵拉在回家的路上写信给约书亚的温暖记忆,《Central Do Brasil》缓缓响起:“约书亚,我很久没有写信了,现在我正在写信给你,你说得对,你爸爸会回来的,他跟你说的一样好。记得以前跟我爸坐火车,他会让我一个女孩子一路大鸣汽笛,当你开着大卡车上路,别忘了第一个让你开车的是我。你跟哥哥们住比较好,你值得拥有的我无法给你,如果你想回忆我就看我们的合照,我这么说是怕有一天你会忘记我...我好想我爸爸,好想一切的一切...” 人在旅程,爱在旅程。 电影里这一段我最喜欢的配乐-《Central Do Brasil》,在公路上,每一段旅程开始的时候,和着巴西特有的地理风貌,在昏暗的夜晚、凋敝的村庄、灰黄的沙漠、远山上很低的白云中缓缓流淌,温暖中饱含哀伤。在静静的黎明、约书亚与朵拉微笑着淌着泪的脸上,终于完整地撞击在每一个观众的心灵,轻快的钢琴独奏和着大提琴浑厚的弦音交错揉合出电影里温暖的悲悯。此刻,苦痛的生活也将熨烫出温柔的眷顾。

 6 ) 《中央车站》

不愧为“全世界最好看的影片之一”。
就摄影而言,也着实耐人寻味。
摄影师运用大量的仰视及平视,体积对比等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对导演所要表达意图的探索。故事伊始,画面构图便以朵拉为主,占据大部分的画面,而此时,摄影总谱也偏向冷色调及阴暗,运用大量长镜头以加强对观众的压抑感。而后朵拉与约书亚同行寻找父亲的路途中,随着双方的经历越来越丰富,感情越来越亲密,朵拉与约书亚的构图比例逐渐开始平衡,甚至还出现了,朵拉睡在约书亚腿上这一经典的一幕。此时的摄影总谱转向了暖色调及明媚,运用一些节奏性很强的快切镜头,轻松快乐的释放观众的情绪,也暗喻了导演安排的“寻根”之旅使得干涸的心灵得到了自我救赎。
约书亚是这样,朵拉是这样,巴西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吧。

 短评

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No.1。很讨喜的公路类型片,简单的千里寻父记,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完美勾勒出巴西社会的面面观,爆棚的化学反应和充满力量的表演将情感传达直击人心,让人感同身受,平缓的节奏反而让情绪在舒缓有力的配乐及故事中缓慢发酵,最终让人泪流满面。★★★★☆

4分钟前
  • yihan1010
  • 力荐

一个不太好的人做好事,心里的挣扎反而更感人。。。

5分钟前
  • Jean
  • 推荐

什么时代我们总是还需要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不管眼前多么漆黑一片前面总有什么值得期待

7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父位的缺失、以及有被最后父亲与母亲的信件相会的那幕感动到——2016里约奥运开幕式多首配乐出自于此,以及吉祥物Vinícius也与本片男孩扮演者同名。

11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不要让值得记住的人成为那些匆匆而去的过客

14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在车站做了半辈子昧着良心的事,朵拉在遇到约书亚后,让自己走完了一程心灵的轮回。

15分钟前
  • Mr.Charm
  • 推荐

我想导演想追寻的并不是主人公小男孩未曾谋面的父亲,也不是老女人消逝的对生活的激情。在那个困顿迷茫的年代,中央车站,是整个巴西的缩影吧,我想影片想唤起的应该是国家的振兴。

1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很推荐这片,演员好,讲述得好.

18分钟前
  • 小約
  • 力荐

以为这种电影必然一眼看到头,也以为再大的情绪波浪,亦多少有所免疫,但原来还是有几度出乎意料,被风干的口红,被尘封的信笺,还有最后一刻被击溃的防线。总以为见够了糟糕的事情,却总有更糟糕的疾苦兴味盎然地等待下一次沮丧,总以为生离死别就是最戳的死穴,没想到笑着落泪的开阔通达,也可以灿烂得心头泣血。两个人演得真是好生动情,人与人之间的救赎,太珍稀了。不过当曾当过老师的朵拉把约书亚骂到跑掉,还是挺难过,今天跟一个初中同学聊起中小学老师说过的许多尖酸刻薄话,还有那些势利态度,都很感叹这些对敏感的小孩来说真不失为劫难,真庆幸,我们都幸存了。师德与为人父母之道,同样极其珍稀。四星半。#资料馆#

2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皱纹,肥胖的身躯,冷漠和伪装出和善的狡诈粗鄙的老女人。小孩子的早熟,瞳孔里尽是惹人厌的怀疑。回想起童年的时光时你一定会喜欢那个时候的你,连泪流满面也不惹人疼惜。这个世界充斥着腐败和狐疑的气味。无人可信无人可依赖,恶与恶之间就如此散开。但任何黑暗中都依然会有人性的闪光点将你推向温柔

24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何处是我灵魂的家?在人生的中央车站,那些人们,爱你、怨你、恨你、念你,终究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不要忘记他们,记得想念他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舒缓渐进的剧情击碎人心。

26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感性的对这片无法拒绝,对比从里约开始一路上巴西都是那么的糟,到最后唤起的又都是那么的美好,不停地希望失望,这种反差的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祈祷中的人性之光,圣经里的名字用得好,感化下上帝的子民温暖自救。金熊奖影片银熊奖影后,配乐经典,小男孩有些像马德里金童托雷斯和劳尔的合体。资料馆

28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可能电影外的故事更打动我。小男主和“何以为家”一样,都是通过电影改变了人生。善良让他在车站乞讨时也只说真话,善良让他在试镜本片时叫上了所有的鞋童。他的善良,无需考核。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懷念一切。」

33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美而有趣的人的故事,鲜活、诚恳、现实感强烈,同时具备朴素而自然的精神升华。

3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底层狡黠小人物有缺陷的良心与从冷漠到互相靠近的剧情远比圣母题材更打动人。同为公路寻亲片,此片比《菊次郎》多了浓郁的天主教圣方济各色彩,从约书亚,以赛亚,摩西一门三兄弟的名字上可见一斑,永久缺失之父更直名耶稣。女一号长得着实像我某七大姑。另有最萌的小正太。

4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把你送回家,让你找到爸爸,可我的爸爸不爱我,我只有偷偷哭泣。

43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如果早有人欣赏她涂口红的样子,赞美她穿蓝色衣裳的样子,也许她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想想这女的远比这男孩可怜,无边的冷淡、从小缺少父爱和周遭的不信任充满其人生,庆幸的是,这一路来发现,“耶稣”就在身边。8.3

4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有一种最原始、真挚的情感慢慢浮现。最后孩子追着她的汽车一路跑,然后她一直难以抑制的哭泣,我也难以抑制的落泪。。。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心冷是因为曾经受到过伤害,心暖是因为正在被感动。

54分钟前
  • 炫3D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