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

HD

主演: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奇道,黄觉,曾美慧孜,张奕聪,陈永忠,李志鹏,刘畅,常嘉豪,常嘉壮,陈子杰,邱文洋,汤清松,付小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武汉方言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2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3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4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5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6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3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4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5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6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7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8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19南方车站的聚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南方某城市,重案队长刘队(廖凡 饰)重金悬赏在逃罪犯周泽农(胡歌 饰)。陪泳女刘爱爱(桂纶镁 饰) 、周泽农曾经的好友华华(奇道 饰)、五年未见的妻子杨淑俊(万茜 饰),各色人等各怀心事,相继被卷入这场罪与罚的追击旋涡。冒险与爱情,人性与救赎,这场特别的“聚会”该如何收场?善恶有道一念之间。   中国导演刁亦男曾凭借前作《白日焰火》获第 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凭本片入围第 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鬼打鬼之灵幻天师男友降临!故园风雨后青少年哪吒咖啡风暴阿诺德·勋伯格电影配乐介绍两男一女三逃犯乌龙闯情关养女小心为上大捕房为你着迷2022肌肤 Pieles云裳艳后凪的新生活巾帼风云最后的宣判纯情早安越南罗马2018给爸爸的信(粤语版)明天有多远阿嬷的梦中情人相识风雨中40万分之1飞蛾第一季寻找倾城时光红色摇篮可爱的小农场第一季凯瑟琳大帝第一季极速赛道杨乃武与小白菜水中血八面修罗之九重锁格莫拉第三季没有秘密(剧版)爱·恋第三季王中王1982V字猎杀令小楼的奇幻生活

 长篇影评

 1 ) 南方车站,以及第六代导演们的集体漫游

在接受一条专访时,刁亦男解释为何选择武汉作为取景地——

“拍电影之前,四处寻找合适的空间,广东和银川都去找过。武汉是百湖之城,它的湖水样貌非常多,有不同的景观和湖水结合在一起,所以最终选择了这里。

武汉是一个码头文化的地方,人的性格都比较彪悍、非常火辣,演员都学习了这里的方言,武汉方言带给了电影强悍的气息。”

一个多月前,《少年的你》让另一个城市重庆成为热点。沙滨路、中山四路、南滨西路、魁星楼、苏家重庆铁路中学、铜元局地铁站、坝立交桥、筒子楼……重庆的空间感和魔幻色彩让该剧组毫不犹豫,“本来是要走几个地方,第一个来了重庆,都觉得不用再看了。”

《南方车站》取景武汉

两个剧组目的相似,但呈现出的艺术意旨大不同。《少年的你》侧重的是一种“现实”,而《南方车站》是更深层次的景观社会的“真实”。

最典型的不同是,重庆被高度明确,地标分明,而武汉的面目模糊,标志性的“野鹅塘”是个虚构的名字,甚至还嫁接了一些来自其他地方的风物,创造了一个让人熟悉又异域色彩浓重的环境。

刁亦男有组合标志景观的习惯。在高铁时代到来的前夕,《夜车》敏锐地展现了铁路沿线景象,工厂和烟筒,车站和车厢,审讯和监狱,马车和手套……与破碎的人性碎片交织在一起。取景于哈尔滨的《白日焰火》更是将意象集中到煤和雪上。

《白日焰火》里的雪和煤

影影绰绰,是形容这部电影风格最适合的词语。影片里,灯光和布景变成不可忽视的内容要素,影子是贯彻始终的重点。

声音则更让我惊奇。在戛纳电影节看完片,很多媒体纳罕声音是否尚未完成,人物对白时常被环境音淹没,听不清晰。犹记得剧组也曾回应是没做好,但目前国内上映的版本依然没大变化,影片对声音的处理是有意为之。

周泽农和刘爱爱的对白,像是呢喃,被头上的列车淹没,时代之嘈杂让人语变得清晰难辨。

高架桥社会

多个场面让我印象深刻。周泽农领衔的偷车团伙划分地盘,黄觉领衔的旧厂房拆迁抽签,廖凡领着队友破案、抓人,陪泳女陪泳场面……这些社会奇景的切片散落在电影里,带着实验性,像一幅幅被参观的标本。

地下聚会

有景观,则必有观景,眼睛无法绕过。镜头对眼睛的捕捉成为最重一笔。周泽农进入动物园时动物的神情,和筒子楼里躲在暗处旁观的人们,在神态上相互呼应,并无区别。

影子、围观者和聚集的人群,暴力、拜金主义和无边的黑暗笼罩,人性被暴戾的动物性挟持,现实让位于真实,《南方车站》创造了一个冷漠、单调、没有希望、被历史压抑着、充满离奇死亡且神秘、梦幻的景观社会。

梦境营造
梦境营造

【第六代导演的“漫游”梦】

《南方车站》的风格化让整部影片凌驾于现实之上,呈现出“兔子洞”般的“景观”真实。

把周泽农当作一个逃难的大侠,它就成了一部颇有现代性的武侠片。我更愿意把他当作爱丽丝,整个观影过程都被一股强烈的“漫游”感牵引,跟随着周泽农脚步,欣赏一路所见所闻,走入兔子洞最里面,那里藏着结局。

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人们会把刁亦男归到第六代阵营里。从创作上看,也的确该如此。这种“漫游”感不是独他一份,对第六代导演们而言,记录时代比讲好故事更为迫切。

“南方”剧组

为了讲明白,不得不简单概括一下——

贾樟柯是“漫游”故事的集大成者,观众跟随赵涛走过了大江南北,几乎所有贾樟柯的影片都在强调迁徙之感。在《三峡好人》里,他把镜头对准建设和拆迁的三峡废墟,而十年后又回到那里,拍摄高峡出平湖的后废墟样貌。

科长的人物喜欢游离于画面之外,在《江湖儿女》开头,镜头仔细打量着一辆公交车上乘客的面貌,“在路上”和背井离乡是当代人的重要状态。

谈论10年代的贾樟柯,绕不开《天注定》,影片根据那几年最火热的四则新闻事件改编,当姜武哼唱林冲,一种独特的新闻景观被放置在历史、文化情境里,四个故事产生了共振。

《天注定》剧照
两部作品里的三峡
特色楼房

娄烨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电影创作者。改开后上海的地铁标识、马达声远处的城市天际线,还有南京和北平……截至目前,故乡上海是他拍摄最多的城市。

娄烨的上海大多存在于两个时空,解放前和改开后。尤其是改开后,以《苏州河》《在上海》为代表,把这座改开的标志性城市记录在银幕上。

相比其他人,娄烨的独特在于情欲的景观化,同性的、异性的、扭曲的、正常的、美好的、丑陋的……直到《兰心大剧院》,这份情欲画卷已足够丰富。

美人鱼,消费时代的景观喻体
几乎所有作品都有的耳鬓厮磨

王小帅是相对最善于讲故事的一个,也是最衬演技的一个。为了再造历史情境,他的作品往往需要在环境上做最细致的风貌还原,在对白上也做精细的打磨。

吕中饰演的独居老人究竟在忧心什么?王景春为何时刻都在紧锁眉头?面对历史的梦魇,人像俨然作为一种时代画像而存在了。

王小帅的故事里,主角必须从北京到贵州寻找答案。
肖像画电影
咏梅
肖像感强烈的镜头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尽管各有侧重,弱化人性几乎是第六代导演们的共同点,想要借着贾樟柯、娄烨的电影拿演技奖或许很难。从欧洲电影吸取营养,他们的理念像《绿野仙踪》导演金-维多所说的那样,“在好莱坞,灯光打亮明星,在欧洲,灯光打亮布景。”

在演员选择上,《南方车站》是10年代几部第六代导演作品里最极致的一部。桂纶镁的形象有一点雌雄莫辨之感,清冷,扁平,却让人记忆深刻,是一张景观化的脸。

不需要深刻人性层次的周泽农,也是个景观化的人物。背着偶像包袱的胡歌,努力表演而不可得,其演技上的稚拙,恰也是周泽农的真实困境(在故事开始,他占据核心地盘,但能力并不服众),赋予人物另一层真实。

周泽农
刘爱爱

导演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在《樱桃的滋味》一书中写道:内容是电影的根本,形式服务于内容,但是,当一个导演把形式玩到了极致,那么形式足够成为内容本身(大意,非原文)。

《南方车站》把重点从故事和人物转移,让渡给景观社会呈现,剧情便也不应再是电影的核心评判标准。最合理的标准或许是,它的形式是否足够极致、足够系统。

该如何理解形式背后的美的秩序呢?比如说,对于咬了一口的苹果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它不是残缺的,一种是它是经过几何设计的苹果LOGO,一种是把10个咬了一口的苹果并排在一起。

看似黑色,却不够黑色;看似是武侠,又不明确;看似是悬疑,却又不营造反转;人物刘爱爱性格呈灰色状,不正不邪,外表胡金铨式女侠造型,行为上又是一个告密者。

观众无法再用类型片的典型特征批判,它便成功构建了另一种奇特的风格,用武侠反黑色,用黑色反武侠,自成一种美的秩序。

《夜车》剧照

居伊·德波曾指出,景观本质上不是影像的积聚,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科技时代,当人人都举起摄像头,强调银幕和观众关系的观影行为,必会成为景观社会的重要症状。

用伞杀人是一种浪漫化的表达,有网友指出了它的源头,上个世纪一部古旧类型片,在那部电影里是血浆和杀戮的体现。当它被使用在《南方车站》里,则呈现出一种光影的极致体验,它将仅仅作为一种景观被观众观看,不掺杂复杂的人性和动机。观众像影片中躲在暗处围观的住户,一起被编织到这幅奇景里。

因此,《南方车站》带有一定的挑衅感,电影的干瘪正是观众的干瘪,它对一系列旧电影风格的拆借,都归于一点——

离开人性和人的现代性,电影艺术集体呈现出为观看而特意制造景观的倾向,刻意、浅薄,就像是影片里的那首《美丽的梭罗河》,听起来高亢、清亮,但声音却发自一个活的畸形“装置”,那么这歌曲和主角、观众该是什么关系呢?

【从卡里加里到布努埃尔】

当我们审视景观时,该怎么理解?

例如:偶像和粉丝。一群粉丝跑到机场,围堵在四周,看着偶像走出来,她们把镜头怼在偶像脸上噼里啪啦一顿拍摄。

或者,一个偶像到一家办公室里送礼物,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争相围观,和偶像做游戏,让偶像拍合照、签名、直播、回答问题。

这时候,被围观的偶像和围观偶像的粉丝,彼此都很干瘪,动物性和社会性几乎是远高于人性的。偶像将自己商品化,没有人性,粉丝也聚拢成一群,也没有人性。威令与服从,崇拜与被宠爱,性别的不对等作为真实被这个场面呈现出来,正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景观风貌。

如果艺术家为了展现扭曲时代,试图为其添加人性,按照健康时代的方式创作,不免成了“说谎者”。若想要呈现真实,他们必须再造某种风格化的形式。

假设在你的脑海里有一个粉丝围观偶像的画面,那可能是一个混乱的局面,然后对比奥逊·威尔斯《审判》里的工厂场景,让二者重叠。相比现实里的场景,站在卡夫卡原著的高度,从现实提取真实,奥逊·威尔斯只是将画面中的事物秩序化了。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启发了奥逊·威尔斯的创作。我们同样也可以把粉丝围观的画面,借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重新排布序列。

奥逊·威尔斯《审判》
某男星到访一家公司引来围观

《南方车站》的塑料感会让我想起《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这是一部犯罪类型片,暗黑、诡异,它的一切都显得非常廉价和虚假,就像《大都会》里的那座城市一样。

那个时代,德国刚刚经历了一战战败的屈辱,一切都极度混乱,人们对秩序化无比渴求,纳粹主义正被酝酿,《诺斯费拉图》的影子笼罩,死亡遍布,人们哀伤、绝望、痛苦、压抑。

《诺斯费拉图》里的影子
《南方车站》里的影子

《南方车站》对影子和无意义死亡(割颅、躺死、莫名中枪)的展现,让我猜测,表现主义电影或许会是它的源流。而另一方面,西班牙导演布努埃尔——受表现主义影响,超现实主义风格——也对其产生了影响。

不妨简单把《白日焰火》和《白日美人》的剧情梗概放一起,两部作品的概念有相仿之处:

“心结未了的张自力主动接近吴志贞,却飞蛾扑火般爱上了这个女人,两个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人逐渐从惺惺相惜到相爱,随着更加亲密的接触,张自力发现了五年前的真相。”

“从最初的抗拒到完全的解放,在过程中,塞芙丽娜结识了职业杀手马塞尔,后者为这位白日美人的美艳与神秘所吸引,却也将彼此带入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混乱之中。”

《白日焰火》里的情欲戏

与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相似,布努埃尔生于1900年,赶上了西班牙内战,经历了残酷的佛朗哥独裁统治和严苛的宗教氛围,见惯了不正常、混乱无序的社会图景,故而,他的作品离奇、破碎且严肃、高深。

布努埃尔给观众带来的挑衅感,是我在观看《南方车站》时最深的感受之一。在梦境里“漫游”的体验,或许也与布努埃尔有很大关联。

【反抗与重建】

相似的历史和人的境况,正在拉近中东欧艺术与国内艺术家的距离。

另一边,消费图景和物质主义影响着观众的取舍。相比好莱坞、类型片创作者,戛纳系和已被封神的现实主义创作者,无论是表现主义电影,还是布努埃尔,都显得过於沉重、晦暗、无趣,曲高和寡,很难在国内的影迷中被普及。

把对“景观社会”的展现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集体特征,是成立的。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六欲天》),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以及后来者贝拉·塔尔(《大象席地而坐》)等等,或许在为年轻创作者们提供更恰当的参例。

当创作者集体呈现一个征兆时,谈论《南方车站》就不能孤立来谈,亦不能割裂于时代,故而,目前不少苛责的评价和观点显得非常聒噪。我们需要认真审视这些作品,它们与我们息息相关,包括但不限于——

刁亦男:《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

娄烨:《风雨云》《浮城谜事》《推拿》

王小帅:《闯入者》《地久天长》

贾樟柯:《江湖儿女》《山河故人》《天注定》

王兵:《方秀英》《三姊妹》《苦钱》

不妨试着建设性的整体观照,它们为我们“铭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图景?

这些电影肯定不是完美的。布努埃尔曾说,“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真正目标并不在于鼓励一种新的文学的或艺术的,甚至哲学的运动,而是在于推翻社会的旧有秩序,并使生活脱胎换骨。”

这句话帮我解释了观看《南方车站》时的不满足感:出身学院,饱读文学,自带高冷气质,显得很高高在上,颇有“炫耀”之感。还有贾樟柯对符号“堆砌”感,娄烨关于情欲的“悬浮”感,王小帅的“中庸”感。

因为时代带来的局限,加上审查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炫耀、堆砌、悬浮、中庸成为他们各自不得不面对的短板。

换句话说,除了将自己置身于电影博物馆,刁亦男没别的路走;贾樟柯无法深入构建人的关系,只能简单堆砌;娄烨敏感于政治符号,并没有落地的机会;王小帅已习惯于妥协。既然无法否定自我,只得与之共存。

没有了反抗性和锐度,他们目前也只存在于对个人艺术风格进行构建的层面,遑论承担让现实“脱胎换骨”的重任了。

不过,他们才刚刚步入创作高峰期,一切也还言之过早。FIN

 2 ) 那些南方的故事 (含剧情分析)

【写在前面的话】

1. 这篇影评只是我个人出于对这个电影的喜爱,想趁着还有记忆的时候记下我的感觉。看的版本是国际版本,所以不要和我说你们没看到的一些东西就是我意淫。

2. 其次,我看的时候是英文字幕+武汉话,看之前也没有写影评的打算。当时也没有机会二刷,所以人物关系有点混乱。感谢大家的提醒,文章中对于角色的名称已作出修改,

3. 剧评仍保留了在那一刻我自己对剧情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到一些观众(反正你们又不会只看我的影评,哼)。

4. 感谢大家指正爆炸声是炸米泡的声音,嗯,我爱炒板栗。

【影评原文】

出国十年,第一次参加当地的电影节。作为我们这上映的唯一一部华语片,我对于这个片子特别的期待。当然,我闺蜜更多是为了胡歌,而我是为了桂纶镁。意料之外的是,观众里华人面孔居然只占了一半,剩下的大多数是白皮肤蓝眼睛的白人,在我暗自猜想他们究竟能不能看懂这个片时,才发现全片在武汉话中展开,让我这个非武汉人也只能跟外国观影者一样,依赖简单的英文翻译。

观影当天下了一场大雨,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慢慢转小。配合影片的第一幕雨夜,让我瞬间有点分不清现实和虚幻。剧里的胡歌一改平日温文尔雅的样子,饰演起了一个留满胡子皮肤黝黑的周泽农,乍眼看和平日开摩的师傅异常相像。大多数时候的周泽农虽然偶尔也有慌乱涌出,但大多数时候总是在思索着什么。哪怕是在被追捕的途中,他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挥洒的汗水和鲜血,夹杂着强烈的男性荷尔蒙。偶尔外露的胸肌和腹部在影院里引起阵阵轻微的惊呼,让人不自觉地咽口水。

桂纶镁,我对她还停留在我初中时看"不能说的秘密"里的纯洁的女学生,一不留神才发现她就要36岁了,而距离她演‘’蓝色大门‘也已经过去了17年。这么多年来,我不知不觉中按时长大了,而桂纶镁也如约地按时成熟了。剧中她饰演的陪游女刘爱爱真实的让人心疼。男人只要付出一点钱,她就要去陪着男人“游泳”。而实际上是打着陪游的名义,做着最原始的交易。在男人和暴力主导的底层社会里,一个女人的力量太弱,而一个陪游女的力量更是低微到了土里。与本身就是盗车贼团伙里其中一个头头的周泽农相比,刘爱爱没有兄弟,没有武力,更没有与人谈判的筹码。所以剧中的她,总是低头走路,碰到警察就特别心慌,就连正常时候也能从飘忽不定的眼神中看出她强装的镇定。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她真正的家人和朋友,她更代表了在诺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丛中,被遗弃的底层人员。无依无靠,但又不是无拘无束。只能任由不同的帮派因利益把她不停拉扯。

【剧透,未观影者慎入!!】以下故事描写以时间顺序展开,特别声明本人只看过一次(因为电影节只上映一次,无法二刷...),只能按照脑海里的片段构造回忆,如果哪里描述的不对,望指正。

周泽农是武汉最大的盗车团伙里的一员,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武力,以及多年的经验在团伙里占有一席之位并有着不少追随者,成为了团伙里最大的帮派之一。然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另一个帮派以“猫眼”为首,一直垂涎着周泽农多年来掌管的一条街道,而该街道带来的利益让敌对帮派为之疯狂。

此时的周泽农刚坐完牢出来,敌对帮派以周泽农技术不行为由,向团伙的老大"马哥"申请接管这条街道,马哥起初以周泽农经验更丰富婉转地拒绝了,但敌对帮派不依不饶。最后马哥主张两个帮派进行一个偷车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帮派偷的车越多,哪个帮派就能获得该街道的管辖权。

敌对帮派还在不争不饶,此时周泽农的手下“黄毛”(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年轻气盛,突然掏出枪在敌对帮派里正在叫嚣的小混混的腿上打了一枪。两个帮派原本的暗自较量,此时被这一声枪声逼得摆出了台面。双方随即陷入了流血的乱斗中。围观的人里有男有女,还在说说笑笑地看着他们打架,好像看的不是人,而是动物在耍闹。

从头到尾周泽农都是一副看戏的样子站在聚会大厅的角落,好像这些纷争跟他都没关系。眼看打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周泽农这时才慢悠悠地离开一直靠着的墙,拿起一把车锁头进入了打斗的人群中,轻轻松松地就打倒了几个敌对帮派的人......

事后马哥跟周泽农说这个事情要有个交代,而周泽农说自己会处理不听话的手下。没想到在询问手下的时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身上都买到了枪。可能周泽农也没想到,在他进监狱的期间,这武汉市里的情形开始风云涌动。周泽农此时默默地把从手下那没收的一把枪揣进了裤兜,此时他的内心可能是:既然我手下能买到枪,说明对方也极有可能持有枪。而这次的偷车比赛,可能不一定那么简单。

周泽农的手下正教训擅自开枪的小年轻,此时的周泽农靠在窗边看着他们

偷车比赛开始了,双方都在激烈的拉锯中,一辆辆电瓶车被拉到了指定的地点。明晃晃的车灯代表着一个又一个犯罪的事实,赤裸裸地告诉大家犯罪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而周泽农从一开始就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果不其然,他的顾虑是对的。敌方帮派成员故意引诱黄毛进行飙车比赛,并在路上放了障碍,导致黄毛在过隧道的时候被安全杆切断了脖子。紧接着对方向尾随的周泽农开了枪,此时的周泽农在失去手下,和枪伤的巨痛中变得意识不清醒,慌张的他在逃离时误把正在巡逻的警察当做了敌人,盲目地开枪导致了一名警察的死亡。而正是这一枪,让周泽农背上了30万的悬赏,和无数人的心怀鬼胎。

周泽农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也深知自己插翼难飞。与其直接被捕,周泽农希望由妻子杨淑俊去举报他,好领30万的悬赏。周泽农让自己妻子的弟弟,去找妻子。然而此时的大舅子正被警察监视着所以只好去求助另一个朋友华华的帮忙,希望华华能够让杨淑俊去见周泽农。华华不便出面,让自己手下的陪游女刘爱爱去劝杨淑俊见周泽农,大家相约在广场见面。

刘爱爱和杨淑俊前后脚来到了广场,两人分散开来掩人耳目,刘爱爱融入了广场舞的大队中,杨淑俊则是在小摊贩前装作是顾客。可笑的是当枪声响起之后,观众才发现广场上的人其实都是警察假扮的,陪着刘爱爱跳舞的是警察,买东西的店主也是警察布置的。一开始穿着荧光鞋跳舞的广场舞者,突然变成了黑夜中一个个敏捷的身影,把刘爱爱和杨舒俊一开始的小聪明照的如此的愚蠢: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暴露在警察的关注下。

电影里有很多枪声,每次枪声都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比如说一开始黄毛的那声枪声,比如说周泽农打死警察的这一声枪声。导演就像跟你玩游戏一样,用各种现实生活里的爆破声,让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真的枪声。待你发现原来只是炒栗子时的爆破声后,还没松一口气之时,紧接着就是密集的枪战。观众的一颗心一直被悬挂着,无法放下。最后,杨舒俊的弟弟在广场的枪战中身亡。

受了失去弟弟打击的杨舒俊坦白是警察让自己做的一个局,她自己也突然发起羊癫疯。华华没办法,只好让刘爱爱去见周泽农告诉他这个事情。影片就回到了一开始刘爱爱和周泽农相遇的那一瞬间。两个人在商讨对策,周泽农知道自己的妻子无法再来找自己,而目前的他随时有可能被抓住。而一旦被抓住,这30万就轮不到自己妻子手里。周泽农希望刘爱爱能举报自己,到时候分钱给妻子,刘爱爱满口答应了。

车站的这场戏毫无疑问展现的是周泽农的智慧和胆识。第一,他通过车站口暂时的混乱,大摇大摆的和刘爱爱一同混进了车站。当刘爱爱问他为什么偏要选在人多的车站,他说警察目前肯定在偏僻的地方搜查,顾不上人多的地方。果然,警察连动物园和私人赌博场所等偏僻场所都搜查了一遍,顺道还立了几个小功。第二,他让刘爱爱报警举报他,然而在他刚准备进去车站自投罗网时,突然考虑到警察有可能会怀疑根本不会在火车站附近出现的刘爱爱,从而怀疑他们骗悬赏金。第三,周泽农觉得这个时候华华也不是可以依靠的。就问刘爱爱华华答应给她多少钱。刘爱爱支支吾吾地说两万。周泽农此时明白:连冲锋陷阵的刘爱爱也只能拿两万,这样下来保不准华华会私吞这笔钱,一点都不会留给自己的妻子。

周泽农知道自己要为妻子做点什么,但是目前他的形势太被动了。刘爱爱其实也知道自己忙活半天也只是为他人做嫁妆。但无奈自己的力量太微弱了。她深知,哪怕自己拿到了30万悬赏金,在华华,敌对帮派的虎视眈眈下,自己根本没有保护好这笔钱的能力。此时一辆火车轰鸣而过,刘爱爱想到了一个方法,然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在导演的静音效果下,无论怎样都听不到只字半语。但这只听到火车轰鸣的15秒,预示着刘爱爱和周泽农正要向我们展开一个在有限时间内的大布局。

首先周泽农跟刘爱爱去了她平常陪游的浴场。刘爱爱和周泽农在船上呆了一个晚上,结束后周泽农给刘爱爱一张票子。这个可以帮助刘爱爱在面对警察的询问时站的住脚,可以有底气的告诉警察我在服务他的时候认识了周泽农,使得接下来的事情可以发生的更可信。另一方面,刘爱爱也观察到华华在私底下偷偷和马哥见面,事实证明了华华并不是真心想帮周泽农的妻子争取这30万,而是希望自己独吞。

刘爱爱假意投靠了周泽农的敌对帮派,告诉他们自己在帮华华得到那笔30万的悬赏金,而且知道周泽农的下落。敌对帮派因此把华华做掉了,帮周泽农和刘爱爱解决了一大患。紧接着刘爱爱假意引诱周泽农去了敌对帮派的巢穴,敌对帮派怕周泽农被警察抓到后暴露他们的罪行,想要提前杀他灭口,没想到被周泽农反杀,几个敌对帮派的核心成员依次被解决。周泽农用华丽的雨伞杀人,和高超的反追查能力炫技了一番后,成功逃出警察的追捕。

为什么我认为这些其实是刘爱爱和周泽农提前商量好的,关键是周泽农之后对刘爱爱的态度。如果刘爱爱真的是背叛了周泽农投靠了敌对势力,我认为手上已经几条人命的周泽农在遭受背叛差点致死的怒火中,不会介意再拿走刘爱爱的性命。然而周泽农除了骑着摩托车跟着刘爱爱转来转去,任由摩托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没有对刘爱爱展现出应有的怒气。刘爱爱的躲避和求饶也显得很做作,更多的像是在给旁观群众演戏,好让他们到时候也成为自己的证人。

刘爱爱为了逃避周泽农的“追赶“,”“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另一个老大“阎哥”集会的地方。这里的阎哥是什么身份没有明确交代,但极有可能是接管华华势力的人,可能也对赏金打着自己的算盘。阎哥认出了刘爱爱是华华的人。如刘爱爱所料,阎哥跟随她出了车间。(为什么我认为这也是提前安排好的,是因为一向低着头做人的刘爱爱在这个时候破天荒地说了几句狠话。按照她的地位她是绝对不敢和阎哥反脸,所以只有可能是另有打算。)果然阎哥听后非常的生气,拽着刘爱爱去到偏僻的垃圾场“教训”了她一番后,却被周泽农从上而下的打穿了头颅。至此,最后的一个威胁已被消除。所有能威胁到刘爱爱拿到赏金的人,都已经彻底去了另一个世界。

最后,周泽农和刘爱爱去了一个面馆,周泽农突然说要吃东西。刘爱爱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周泽农的最后一顿饭了。她给二人各自叫了一碗面,周泽农拿到面后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刘爱爱此刻站起身,她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她慢慢地走出了面馆,虽然镜头没有拍出来,但可以猜到她指引警察去面馆抓捕周泽农。

此时的周泽农吃完了自己的那一碗面,又把刘爱爱的没吃完的面拿过来接着吃。他吃的如此快和着急,与剧中大部分冷静的表现相比,让我在想他是不是真的很饿。后来回想,才知道他应该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做个饱死鬼罢了。吃完面的周泽农,拿出了手枪,开出了让警察们蜂拥而上的一枪。在装模作样的一番逃亡后,周泽农被击毙了。得意洋洋的警察们觉得抓到周泽农是他们的能力过人,还在周泽农的尸体旁合影留念。躺在地上的周泽农尸体和兴高采烈的警察们形成鲜明的对比,黑色幽默的艺术在此时彰显的淋漓尽致。

最后的最后,刘爱爱拿到了30万赏金。而杨舒俊的出现,让观众和警队队长一样惊讶,到此刻才反应过来,原来之前是一个局。全片唯一的一个安慰,就是刘爱爱并没有辜负周泽农的信任。两个弱女子拿着这30万的现金,消失在了警队队长若有所思的注视中....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想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首先作为我最喜欢的男演员之一,胡歌在这部戏中有非常大的突破,我对他的演技给予极大的赞美,并且对他的颜极为肯定。我个人对周泽农这个角色有些感想。从周泽农杀死敌对帮派成员时镇定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对杀人习以为常,一个经常杀人的人在肯定会在气场上改变一个人,然而胡歌始终非常淡定,作为观众的我无法感受到他这个角色的狠辣和残忍,只会有种他在替天行道的感觉。前期在黑帮内和逃亡过程中,基本都看不到周泽农慌张的时候。跟华华和猫眼相比,胡歌演的周泽农缺少一种市井气息,以至于观众不能完全把他和角色融合。作为犯罪片狂热爱好者,我个人对罪犯的表演张力要求比较高。当然也不排除我潜意识觉得胡歌太帅了,和我想象中的罪犯形象联系不上。

第二,这个布局是刘爱爱提出来的,对于一个陪游女能提出这样的方案我个人是觉得不太能接受的。如果刘爱爱具有这样的智商,那么她不至于还只是一个陪游女。在那个环境下,人想要正常的活着都已经如此不易,思维大多已经固化,很难能突然想到这些点子,除非这些想法一直就存在她的脑海里,但片中又并没有铺垫,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bug。但也可以解释成周泽农提出了他的建议,两人把方案设计的更好,这也未尝不可。

第三,就是刘爱爱和杨淑俊在广场那里其实已经向警察暴露了,警察完全可以推断出刘爱爱和周泽农串通好领悬赏金。然而后期警察好像都不认识刘爱爱了一般,这个是我不太能理解的一个地方。如果不是bug的话希望有人可以解答一下。

观影体验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棒,无论从拍摄手法,镜头布置还是对话,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准。招待所,广场舞,盗车,陪游女这些画面和题材都非常接地气,但不会让人觉得怪异。很难得能看到这样类型的中国电影,再次为中国制造感到骄傲。非常推荐大家去品的一部电影,希望能和看过的朋友一起讨论,补齐我记忆中的碎片,关于南方的那些故事。

 3 ) 一条专访导演刁亦男:越是黑黢黢的人,身上越有光

专访刁亦男导演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今年戛纳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昆汀·塔伦蒂诺看得不亦乐乎,“这是我近几年来看过最美的电影”。导演刁亦男,擅长罪案、黑色、爱情元素的结合,5年前,《白日焰火》一战成名,在柏林电影节上擒得金熊。

《南方车站的聚会》讲述了一个逃犯被警方通缉,一路逃亡,保全性命的同时,他有更大的目标:将通缉自己的30万赏金,送给5年不见的妻子。

胡歌饰逃犯周泽农

逃犯由胡歌饰演,此前,他已经近2年没有接戏,正处于职业的迷茫期,胡歌说这次把自己变成了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去接近一个边缘小人物的内心和气质。

一条专访刁亦男导演

一条参加了金鸡电影节《南方车站的聚会》首映,专访了导演刁亦男,“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狂野的东西,特别是边缘的人、弱小的人,他的梦也许更强大,电影应该去展现这些人非同寻常的举动。”

自述 刁亦男 撰文 倪蒹

南方车站的聚会

和5年前的《白日焰火》相似,《南方车站的聚会》延续着一个内核,边缘人物怎样重新找到自己的尊严和存在。

片子的英文名是《野鹅塘》(The Wild Goose Lake),故事发生在武汉野鹅塘湖区,那是一个鱼龙混杂、管理失序的城中村,胡歌饰演的周泽农是当地电瓶车盗窃团伙的一位领头,他的团队与另一方爆发火拼惨案,周泽农背上人命,遭到警方通缉追捕。

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逃走。他在夜色中流窜,只是试图让5年没见的妻子,拿到悬赏缉拿他的30万赏金,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影片非常风格化,可以说是一部悬念环环相扣的警匪片,有85%是夜戏,霓虹灯和夜晚建筑的轮廓,勾勒出舞台般的效果,胡歌饰演的逃犯像是舞台中的困兽。

胡歌回忆起刚拿到剧本,就发现它的可读性非常高,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悬疑小说。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评价:“电影没有拘泥在中国电影的传统之中,而是对黑色电影和警匪电影在美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制服》

迄今为止,刁亦男只拍过四部电影。但是每一部都狠狠地往前走了一大步,是一个拥有强大自我进化能力的作者。

第一部作品《制服》,还在模仿现实主义电影。第二部作品《夜车》,刁亦男真正找到了个人风格,描写在夜晚出没的边缘人物,城市的背景不再重要,转而抽取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南方车站的聚会》

第三部作品《白日焰火》,不像《夜车》那样沉迷于冷硬的自我表达,而是把个人风格和黑色犯罪类型片结合,是一部商业片包裹的文艺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最高荣誉金熊奖。

新作《南方车站的聚会》在自我表达的同时,在类型化上做得更彻底,影像上更加黑色电影风格化。同样着迷黑色电影的昆汀·塔伦蒂诺在戛纳电影节看了首映,说这是他近几年看过最美的电影,看完第二天越想越喜欢。

剧本刁亦男写了2年,结构来源于《一千零一夜》,一个人给国王讲故事,如果他讲得不好,国王不满意,他就会被当场杀掉。第一场戏,就像是《一千零一夜》的开头。一对陌生男女,胡歌饰演的逃犯和桂纶镁饰演的陪泳女在雨夜相遇,胡歌开始跟她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影片在讲故事和两人躲避追捕中交织进行。

胡歌和刁亦男在金鸡电影节首映现场

首映现场,胡歌多次表达刚接触这个角色时的惶恐。周泽农是胡歌出演的第一个电影男主角。原先他掌握的演戏技巧都用不上了,比如电视剧里说台词的方式、一些套路化的肢体表达。他需要从内在接近这个边缘小人物。

“在进组之前,我和导演有一次彻夜长谈,那晚主要是喝酒了,我把内心的顾虑、不自信、忐忑都跟导演表达了,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胡歌为了感受武汉城中村的环境,在网上定制了一套保洁服,背后写着“泽农保洁”(他演的角色叫周泽农),穿上之后在外面乱逛,就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甚至还有人走过来问:我刚扔在这的病历卡你看见吗?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桂纶镁和万茜

主演桂纶镁也是提前3个月住到了武汉城中村,学习方言,“她真的跟邻居相处得很融洽”。

“我看万茜(饰演逃犯的妻子杨淑俊)刷墙的那两下,几秒钟的镜头,她不练一个星期出不来。胡歌他中途肯定不能去出席任何活动,一走,人物的形体就回不来了。看电影就知道,这些演员,进了组,他们就出不来了。”首映结束后,演员张颂文说。

胡歌和桂纶镁在拍摄湖上的戏

影片采用了大顺拍的方式。绝大多数电影为了节省成本,会集中把同一场景发生的戏、同一个演员的戏一次拍完。刁亦男却坚持完全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拍摄,这非常难,但能让演员的表演状态更准确,也让创作更自由,不会说结尾一早就拍好了,没法调整。

电影幕后,刁亦男和胡歌

刁亦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他上学的时候沉迷先锋戏剧,曾和孟京辉一起计划在中戏操场的煤堆上演《等待戈多》,后因校方干涉而取消,无从发泄的几个年轻人就穿着军大衣,在图书馆门口和煤堆之间走来走去念剧本。

编剧出身的刁亦男,被形容为电影圈的“隐士”,朋友圈很少看,也没有微博。在跑电影宣发的路上,刁亦男带着一本厚厚的《战争与和平》,“最近刚刚把《战争与和平》看完,写得非常棒。我想让宣发的生活和阅读平衡一点吧,否则宣发完了,我会觉得心里很空落。”

以下是刁亦男导演的自述:

这个故事在《白日焰火》之前就有了,2012年我在听一首音乐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想起来这样一个故事。歌词听不懂,但是旋律非常浪漫、非常伤感,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被追捕通缉的逃犯,我值几十万赏金,在不可能求生的情况我把它送给谁呢?送给我爱的人吧。

当时觉得有点矫情,记录了一下就扔在一边。直到2014年,我看到一个新闻,东北有一个逃犯被通缉,他躲在了村子附近的小山上,周围都是追捕他的警察,他知道自己肯定是逃不出去了,而且天气冷到他已经不能抵抗。他发现小卖部旁边贴着一张通缉令,自己值十万块钱,他就决定把这个钱兑现,想办法让亲人去举报,钱最后给了他的小姑还是堂叔。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当中真的发生了,让我重新审视之前的胡思乱想。

剧本里面,逃犯周泽农已经5年没有回家。也许因为觉得给不到老婆孩子好的生活,他每天生活在边缘底层,不抱有任何希望地活着。直到他知道自己的命值30万的时候,他给了老婆孩子继续活下去的支持。

他用这种特别极端的手段来完成自己对人生的最后一个祈愿也好、救赎也好,在那里获得了可以和生媲美的死,也拯救了自己的过往。

越是黑魆魆的人,身上越能看见光

桂纶镁饰演的是一个陪泳女。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陪泳女这个职业,我在广西的时候真的接触过,北海市的一个银滩上面有很多游客,就有很多陪泳女去拉客。她们都是来自边缘农村或者小城市的女孩。

我想用镜头去记录这样一种职业的边缘女性的生活。女性本身就是一个秘密,希区柯克说,一头金发就是一个秘密。我认为这是女性的魅力所在,女性的另外一个魅力是可以不动声色地把你背叛。

桂纶镁饰刘爱爱

陪泳女和逃犯,这一对男女萍水相逢,带着各自的目的。在逃犯逃亡的过程中,陪泳女是他唯一可以和世界产生联系的一个人,也是他完成赏金计划的唯一途径。两个人都是孤单的灵魂,没有明言对对方的支持,而是用行动,我觉得这样的关系是迷人的。

他们不是一种纯粹的恋爱关系,也不完全是一种敌我关系。陪泳女的温暖温柔,恰恰给这个男人带来了某种障碍,他要去克服这些温暖柔情的、像水一样的东西,去迎接非常冷硬的死亡和暴力。

这部电影始终对爱、友情、道德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同时又赞美了上述所说的这些东西。往往越是黑魆魆的人,身上越能看见光。在他们两人相处的过程中,闪烁着一些人的微光,最后一刻都完成了各自的约定。

万茜饰周泽农的妻子杨淑俊

周泽农的妻子也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她被警察要求配合调查,但她最后发现自己的丈夫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作为一个女人,她本能地选择了不配合。从法律上来讲,她是不被支持的,从人的角度来讲,她又是特别合乎逻辑、合乎人性的。

情与法,会在这个电影里面做各种博弈,那么总是人性的力量占上风。

在武汉找到了电影里的“江湖”

故事设定是发生在野鹅塘,一个三不管地带,一个湖泊旁的城中村。拍电影之前我们四处寻找合适的空间,广东和银川都去找过。武汉是百湖之城,它的湖水样貌非常多,有不同的景观和湖水结合在一起,所以最终选择了这里。

武汉是一个码头文化的地方,人的性格都比较彪悍、非常火辣,演员都学习了这里的方言,这也是他们进入角色的一把钥匙。武汉方言带给了电影强悍的气息。

我们把武汉所有能拍的城中村都拍到了。全片动用了2000个群众演员,因为我们拍摄本身是实景,所以就地去挑选的演员。

比如说在廉租楼里面,我们晚间拍摄要开枪,非常怕扰民,我们的制片部门就很聪明地选择了楼里面的居民当群演,这样他们本身也参与到了电影里面。

拍小偷团伙的时候,选择当地的一些“小混混”来扮演,你从外面找别人来演,他们会不高兴的。而且他们扮演得都非常准确。

“小偷大会”

电影里的小偷大会也不是我编的,2012年的时候,武汉真的发生过“全国小偷代表大会”。当时来自全国各省的小偷代表都在武汉聚集,把一个快捷连锁酒店的一层包了下来,互相交流经验、分地盘,也搞盗窃比赛,后来他们被举报了。

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觉得特别适合排一出舞台剧,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用进来了。

胡歌以为自己拍到一半会被换掉

想到找胡歌来演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胡歌的一张照片,那个形象特别地打动我,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叛逆和不羁的胡歌,那张脸后面有很多故事。

我去上海找他,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可以合作、容易合作的演员。剧本发给他之后,很快他就回复我了,说他看完剧本,消化了一整天。

他其实是有些不确定,因为跟他之前演的角色差别非常大。他说:导演,我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在进组之前,我们有过一次彻夜长谈,聊得非常开,包括塑造角色、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觉得一个导演和演员合作,首先要彼此信任,坦诚地交朋友。

每次顺利完成需要两人默契配合的戏份,就会有一个击掌的动作

进组之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比如不自信、焦虑,他把这些情绪都保留下来,因为这种不安感和周泽农是非常吻合的。

他甚至想过拍到一半就会被换掉。有一天拍完他的戏收工,晚上我是有别的事,就说胡歌,我去你那找你一下,结果一进门,他就很紧张地看着我,我说你怎么了,他说导演你知道吗,你刚给我打这个电话,我以为你来是要让我离开剧组的。我说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我给他看了安东尼奥尼、布列松的电影,和他聊表演。表演只是画面里的一部分,是趋于中性化,趋于透明的感觉,生活中我们不会时时刻刻吹胡子瞪眼,比如坐那儿发呆,别人看不见内心的翻江倒海,但这个人突然冲到楼下,你才会从这个动作回想他刚刚的安静状态有点问题。

这次85%是夜戏,演员经常工作到凌晨,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胡歌遇到困难的时候始终是一个状态——非常平静,有时候让我觉得他是一部表演的机器,不停地去执行一条一条的要求,那时候我觉得他内心一定有某种动力支撑他去完成那么艰苦的拍摄。

拍完他和小镁(桂纶镁)在湖上的戏,那天我觉得终于完成了一些重要的拍摄,回去的路上,就把这首诗发给了他:

什么也无需诉说,

什么也不应该教别人,

这颗黑色的,野兽的心

多么忧郁,多么美好

什么都不想教别人,根本就不会说话

在世界灰色的深渊中遨游

像一只年轻的海豚

这首诗的作者是曼德尔施塔姆,它是我这个剧本的座右铭,我写剧本的时候偶尔会在心里面默念这几句诗,它就是剧本里人物的精神状态。

《白日焰火》剧照

世界是丛林,我们是动物

《白日焰火》上映的时候,媒体说这个导演筹备了8年。实际上,我也不想筹备8年,只是因为找不到投资。

当时花了一两年时间,一方面是大量的看片,一方面是疯狂的阅读,阅读了大量的电影理论史。我发现商业作者电影在美国新好莱坞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部商业片也可以融入作者的风格,像科恩兄弟、大卫·林奇等等。

《白日焰火》原先是一个相对文艺的版本,后来受外力的影响,又结合了黑色电影、黑帮片的类型元素,这些东西恰好也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何乐而不为呢。

找到了黑色电影美学之后,内心其实就很踏实了。相比《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影像上做得更加彻底。比如通过影子来讲述,很契合黑色犯罪类型片的调调。黑夜把一个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这个人,所以我们感觉到了某种神秘诗意和梦的气氛。

片子里的暴力趋于日常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用刀和枪,有时候一些日常的物件突如其来地让暴力降临,所以更加恐怖。

日常生活当中的暴力很多,每分钟都会发生,我们不能去回避它。我们可能会用一种游戏的方式来去观看暴力,同时跨越它,让我们内心对自己,对人有更清醒的认识。

世界在这个电影里面被描述成丛林,人物像丛林里的动物,呈现出他们本能和所谓生猛的一面,以及动物的无辜、神秘、柔情的一面。

在我小时候,我们有一个全城都知道的逃犯越狱跑了,警察围捕了很多天没有抓到他。一年之后,他终于落网了,警察就问他你当时是怎么躲过我们追捕的,他说他是躲在动物园的大象馆里,和大象同吃同住,将近两周的时间,就这样躲过了追捕。

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就让片中的逃犯也躲进了一个动物园,警察这些更凶猛的“动物”就去围猎他,动物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混杂在一起,都很焦灼,都要求生。

虽然是一个黑色电影,但我不太喜欢纯讲故事,那就是一个骨架式的结构。我更喜欢故事周围连带出来的碎片,不是只想给观众一个故事,还想给观众一个世界。

《南方车站的聚会》

我想拍边缘小人物强大的梦

我是在西安电影制片厂里长大的,父亲是电影厂的文学编辑。我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是文艺思潮非常澎湃的一段时间。西影厂那时候在吴天明厂长的带领下,涌现了很多年轻的导演,而且他们也没有经过体制的漫长等待,直接就可以作为导演或者摄影去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所以非常有活力,那个气氛让人非常留恋。

西影厂每周都会有电影看。武侠片是从小就喜欢的,比如胡金铨、楚原。《白日焰火》里,男女主角在电影院看了一场老片,放的就是楚原的《侠女十三妹》,我们国家第一部武侠片,1983年的。

后来我很喜欢日本的黑泽明,还有小林正树、篠田正浩,他们都有独特的暴力美学,我潜移默化地在电影里面重新解构这些东西。

周泽农很像楚原武侠片主人公,沉默寡言,不说身世,行动很有形式感。楚原电影里没有一个男主角是叽叽喳喳的,都是不说话,出场下着雨,戴个草帽,要杯酒,沉默寡言。

《南方车站的聚会》结合了地理空间上对江湖的概念,以及我内心深处对江湖的理解。他们虽然是边缘的小人物,但是有着非常强的道德判断,文明世界里往往是复杂的计算,可是在他们身上是特别本能的,毋庸置疑地去完成他们认为对的事情,非常简单,但非常珍贵和高贵。

我觉得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狂野的东西,特别是边缘的人、弱小的人,他的梦也许更加强大,那电影也应该是去展现这些人非同寻常的举动。

 4 ) 《南方车站的聚会》:风格大于故事,当代电影的形式焦虑?

近日,刁亦男导演的新片《南方车站的聚会》登陆院线。影片的上映带来了分裂的评价,有人极为欣赏电影独特的视听风格,但也有人批评它只是一种风格操练,而缺乏真正的人物与内核。而这种形式的转向,其实不只在刁亦男身上,某种程度上,在他所属的第六代导演群体中,成为一种普遍的尝试与探索。

第六代导演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关于这个群体,争议和讨论一直非常热烈,每当有新片出现,网络上必然掀起口碑的撕裂和话语的纠纷,由此可见,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力和影响力是具有持续性的。近几年,他们不但纷纷在国际电影节有所斩获,也获得了一定的票房肯定。其中,《江湖儿女》《地久天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影片都可谓是一个个舆论和话题的操练场。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在一般的分类中,刁亦男被归为“第六代”导演的范畴,但与他的同辈人张元、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等人不同,刁亦男不是电影学院系统出身。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他先是做先锋话剧,然后以编剧身份进入电影业,直至新千年后才开始拍摄电影。

刁亦男入行的最初两部作品并没有获得公映,成为了所谓的“独立电影”。这类电影在2000年前后独具文化意义,用影像开启了中国人对自身处境的另一种书写,人们普遍认为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对社会的态度。

撰文|余雅琴

01

第六代导演

共同营造了中国黑色电影风格

在很长一段时间,刁亦男都被认为是一位迷恋“黑色电影”的导演,仅有的四部导演作品(《制服》《夜车》《白日焰火》《南方车站的聚会》)都在试图构建一套中国黑色电影叙事和风格。因此,刁亦男的作品的确也越发显示出他对黑色电影风格的掌控力。

但是,如果仔细考察,黑色电影的风格实际上在第六代导演中普遍存在:《东宫西宫》里主人公游走在一个边缘地带,不得不与代表权力的警察纠缠,讲述自己的欲望故事;《小武》里的主人公是个善良的小偷,他被曾经的好哥们嫌弃,被心爱的风尘女子辜负,被自己的父母背弃,最终被打压得尊严扫地;《苏州河》则是一个背叛爱情的边缘人物如何找回所爱的故事,为了钱,男主人公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他只能在“美人鱼”的传说中自我麻醉。

黑色电影(Film noir)的来源很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当人们厌倦了某种主流的善恶分明,这种主题晦暗的电影就流行开来。这类电影的主人公总是受到官方与犯罪集团的两面夹击,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我们同情主人公的遭遇,却又很难说他是清白无辜的,因为所有的暴力和危险往往因为贪婪和性欲,这是人性的恶。

但与此同时,黑色电影往往还蕴含着这样一种叙事逻辑,主人公作恶并非生性邪恶,他是被各种势力所裹挟,是被命运推动,更是被社会环境影响的。每一个悲剧都是必然的偶然,因此,这使黑色电影就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性和哲学性。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在刁亦男的电影里,他将对人性的绝望不断地演绎,在犯罪和欲望的故事里,人的挣扎显得卑微和可笑。他的故事里的人物总想用变幻身份的方式来摆脱困境,结果总有无形之手导演更大的悲剧。

《南方车站的聚会》也是如此,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以胡歌饰演的周泽农刚出狱就因为帮派斗争卷进杀警案件之中,由此展开了一场没有开始就结束的逃亡。电影不断使用闪回,将事情的真相一点点从迷雾中拨开。

电影的片名就有些绕口,颇有一种诗意,英文片名“The wild goose lake(野鹅湖)”则给人荒凉感,这都与这部电影营造的氛围很契合。刁亦男显然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在一些访谈里他也不避讳谈及钱德勒或波拉尼奥对自己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么判断,在刁亦男语焉不详的叙事下面有个文学的底色。因此,刁亦男所拍摄的那些悬疑故事并非以推理见长,而是胜在营造黑色氛围。

英文片名“The wild goose lake(野鹅湖)”

可以说,作者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对人性的失望,与一般的黑帮片不同,这部电影里的义气和人性异常稀薄,电影围绕着一个个背叛和“举报”,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处在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物链中,不由自己掌握。

为了警方悬赏的30万,各方势力被卷进不可知的命运,周泽农的亲朋和敌人为了得到这些钱不惜营造谎言和阴谋,却也付出了各自的代价。事实上,周泽农没有真正的“逃亡”,他的命运是既定的,就是走向死亡。他只是希望死得值一点,用假举报换得这些钱作为妻子的安慰(尽管以自己信任的女人刘爱爱出卖为代价)。最终,周泽农死在警察枪下,妻子从刘爱爱那里分到了钱,但警察目睹了这一切,阴谋终将败露。

性与暴力似乎是刁亦男电影的一个主要的母题,他电影的戏剧性也由此展开,吸引力法则也是靠此建立。刁亦男的电影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中国人如何处理欲望和现实的关系,如果说,日常生活中人会选择压抑自我,那在极端环境下,个体又会如何选择?

因此我们得以观看中国院线空间里最大限度的暴力场景:飞车削首,雨伞杀人,献血淋漓,杀伐果断。《南方车站的聚会》似乎得到某些古龙武侠小说的气韵,侠义却荡然无存,只有深不见底的黑暗。

02

中国艺术电影中

奇观化和表意符号有其合理性

一直以来,批评家就质疑中国艺术电影导演刻意将中国社会景观化,如果说张艺谋一代是将民俗景观化,贾樟柯一代则是将现实景观化。贾樟柯在自己的最近剧情片《江湖儿女》里也植入了不少类似的元素,只不过作为符号大师,他将这些所谓的奇观都进行了有效的意义转换。当贾樟柯用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UFO的将临,主人公还浑然不觉外部世界已经改天换地,这种直接的隐喻很容易让观众找到现实对应。至于电影里的坟头蹦迪、江湖卖艺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片段,贾樟柯以“江湖”为名将其合理化。电影中的“江湖”最后消失在公共摄像头之中,所谓奇观也为之消解。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对中国奇观的展示逻辑与《南方车站的聚会》相似,都以改革开放城市化问题矛盾集中的城中村作为关注对象。不同的是,娄烨以城中村问题讲痴男怨女,他是将情感里的纠葛进行了奇观化的展示。以两代人的多角恋作为主线,展示了金钱的贪婪如何异化人性,演绎了一场变革时代的悲歌。而刁亦男的趣味显然不在于爱情的痴缠,他就是以城中村的空间作为自己电影的发生场域,在这个奇幻空间里发生的残酷事件似乎也与大的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很难区分电影所呈现的究竟是奇观还是现实。

而王小帅近期的《地久天长》是一部试图书写中国人与时代的主题宏大的作品,电影讲述时代和家庭的关系:计划生育导致的三口之家组成了一种三角形结构,一旦置于绝对位置的儿子缺失之后,这个家庭结构也随之倒塌。家国的隐喻在王小帅新片里体现得很明显,他也同样使用了大量的表意符号,比如巨大的毛泽东塑像以及代表着时代精神堕落的筒子楼里的“按摩”广告牌……

在网络上,也有人批评《南方车站的聚会》将中国奇观进行了集中性的展示,过于堆砌和刻意。大部分的观众恐怕也会产生如此的观感,电影除了对暴力和情色的直接展现,还有大量对魔幻中国的再现。电影以周泽农的行动作为电影的主线,不惜牺牲故事主线展现奇观。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导演的叙事是游移的,设置了大量的闲笔,用心而细致地将故事的发生地——武汉郊区某城中村的社会进行了细致的展现。因此,我们不难在电影文本中寻找各种隐喻,周泽农东躲西藏的郊区发生的各种奇观,可以被看做是个奇幻缩影:

一群警察追捕周泽农进了一个动物园,深夜里,只能看见一双双诡异动物的眼睛;周泽农和陪泳女刘爱爱逃进“美女蛇”表演区,人头蛇身美女唱起了《美丽的梭罗河》,多棱镜将这两个人变成无数个人;还有那些在城乡接合部跳广场舞的人,有一些竟然是穿着发光鞋的警察扮演的……

可以这么说,这部电影所呈现的世界有点像个中国奇观主题乐园,观众跟随着主人公的步伐进入其中,游走并且观看,俯身其中,参与人物的命运走向。这些看似庸俗的中国奇观正是周泽农所不理解的新世界的一部分,周泽农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他被社会隔绝,世界变化太快,他最终的迷失和困惑具有很强的隐喻性。

周泽农虽然是电影的主角,但是电影关心的并不仅仅是他的命运,而是借由他的眼睛观看的那个外部世界,那是一个危险而刺激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暴力和背叛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不是没有暖色,而是太稀薄,最终将所有人吞噬。

03

创作焦虑带来了

第六代整体上的形式迷狂

如果说,第五代导演的共同母题是思考民族和国家,第六代则普遍表达个人遭遇和私人情感。刁亦男的电影不是没有社会思考,而是藏得更深。用他的话说“风格是抵抗所有庸常和腐败的武器”。

前文提及,刁亦男的作品里有一种更浓烈的文学性。文学不是故事,刁亦男往往不追求讲述一个严丝合缝的故事。他喜欢留白,喜欢营造某种氛围。《南方车站的聚会》不是孤例,对形式的探索,则是近年来中国艺术电影作者的一种普遍转向。甚至可以这么说,一种对形式的焦虑正在中国艺术电影的生态中弥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电影被认为是叙事的艺术,我们对一部电影的判断往往基于文本。事实上,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元素,其视听语言的表意作用往往被观众忽略。

树立风格是当下艺术电影创作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说,目前一部分导演沉迷在对中国社会新闻的拼贴和乱炖,另外一批导演则走上了探求形式美感的道路。《南方车站的聚会》绝对是一部具有高度形式感的电影,其中的片段几乎可以无缝移植到美术馆。刁亦男显然对影像艺术进行了借鉴和挪用,电影中的人物被笼罩在霓虹灯的照耀下,诡异而失真;而一些幅静帧的留白,则让电影多了一些刻意的停顿……

尽管艺术片导演有着丰富的素材库,但是当“穷山恶水黑社会,警察妓女长镜头”的叙事被一再演绎,电影究竟还能表达些什么?形式主义和“迷影”倾向,是当下艺术电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形式和内容之争,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定的形式,需要相应的内容去承载。当题材上的探索和挖掘受到种种限制的时候,电影人转而向形式的突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转向。

《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南方车站的聚会》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电影尽管安排了数个角色,但几乎每个角色都是功能性的人物,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这么说,电影真正的主角可谓是强烈风格的视听,这就是一部强视听而弱情节的电影。

此外,我们如何理解电影里一些不合理的艺术创作呢?比如为什么连摩托盗贼都有多把手枪,敢于暴力袭警;为什么周泽农想让自己的直接关系人妻子举报自己,不怕警察怀疑;为什么陪泳女这种见不得光的职业可以在一个无人看管的野湖边大量存在……我理解这是导演对社会新闻的一次再演绎,但这种密度和夸张,多少影响了观众的真实经验和电影产生更有效的互文和对话。

一部好的电影固然可以提供一个非常丰富的可以被各种解读的空间,但是其文本本身就应该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形式和内容的断裂是这部电影一个无法忽视的缺陷。不管视听风格多么华丽或者如何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依然无法弥补剧情上的漏洞。而它最终发展为一个空洞的形式主义行动,无法做到和内容、人文精神相匹配。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问题也是如此,当娄烨以一种类型化电影的方式讲述故事的时候,作为一个以解谜为核心的犯罪电影,故事本身的狗血和不合理没有让观众很好地参与到解谜的过程(电影悬念塑造得太潦草);而过度密集和跳跃的剧情也没有给予观众(尤其是不熟悉娄烨作品的观众)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样一个几乎被巧合堆砌的叙事中,故事是闭合的,将观众本能够延伸的部分阻挡了下来,于是,我们只能通过电影之外的知识去强化我们对电影的理解。而这理解的层次是否足够丰富就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认同这部电影。

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批导演突破了中国的主流院线空间,他们试图开创一种新的电影语言,一种新的观看方式,要来对抗僵化和专治的主流审美。因此,观看《南方车站的聚会》是需要门槛和理解力的,也需要把这样一部电影放进整个文化环境去考察。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余雅琴;编辑:走走;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在公号对话框回复“赠书”,即可获取书评君为你准备的福利。

 5 ) 关于《南方车站的聚会》的10个误会

就像刁亦男导演的上一部电影《白日焰火》刚刚上映时那样,喧嚣复杂的声音充斥着,争议、讨论,喜欢的特别喜欢,不喜欢的找不到感觉。但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后劲巨大的电影,看过之后你想忽略它是不可能的。

五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白日焰火》是一部多么好的电影。在《南方车站的聚会》上映时,我们才发现,时间的洪流早已经把《白日焰火》推到了那么远那么广阔的地方,知晓和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那么多那么多,比想象中多很多。

可以想象《南方车站的聚会》也会是这样:时间会给它证明。然而与《白日焰火》不同的是:这是一部在影院观影会得到最好感受的电影。电影营造出的光影、制造出的声音,越大的屏幕越适合欣赏。所以趁着上映,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在大银幕上欣赏这部难得一见的、极其特别的国产电影。至于怎么“难得一见”,相信看过的人都有感触。不会有第二部这样的电影了。或许只有刁亦男有机会拍这样奢侈的电影:资本、演员、题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观众之一,想为看过或者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做一个简单的解读。这解读是个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或许会帮助你找到更多观看这部电影的乐趣。

下面就是关于《南方车站的聚会》的10个误会

1、虽然电影制造出了巨大的压迫感来追击人物,比如胡歌,像一只受伤的动物一样脆弱又凶狠又美丽;比如桂纶镁,弱小、机灵又惊恐不安;比如各个群演,不知不觉就已经殒命,甚至围观的人也莫名被流弹击中。命运无常,追击、杀戮、血花四溅……但这是一部非常温柔的电影。温柔到当结束时《美丽的梭罗河》的歌声响起,满屏群众演员的名字时,你会想哭。但却不知为什么而哭,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所以在哭。可能仅仅是为生命这件事的悲哀和美丽而哭。可能仅仅是因为杀戮之后的歌声而哭。

2、很多人觉得文艺电影可能会深刻,或者观影要求高,或者以为会很闷。但不是的,这部电影非常好笑,笑点密集到莫名其妙……我观影过程中笑了好多次,周围人也一片笑声。而且不是那种生硬的笑话,就是生活本身的幽默。

3、虽然都说这是一部警匪片,但不如说是一部武侠片,或者一部狩猎片。这里面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社会化的“善与恶”,而是动物间的关系,是丛林法则。这也大概是会出现动物园这个场景的原因。动物不知道人在做什么,人与动物之间互相并不理解,但人与动物到底有多少区别?或许就在于:人对死亡的认知是不同的。而这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电影,是人对死亡意义的追求如何区别了人与动物。

4、有人觉得不解:“为什么周泽农几年不着家,最后关头心里却只有妻儿?”我:“废话,中国男人不就是这样吗?天天惦记着要赚钱要忙事业不着家,最后才发现自己真正拥有的只有他抛在背后的家庭,或者说最后情感的落点只能是家庭,是爱与血脉。什么兄弟,都是假的。”

5、城郊社会图景不是为了猎奇,不是迎合什么口味,而是将之升华为一种霓虹灯审美。与其它喜爱拍此类电影的导演不同,刁亦男导演事实上是深深爱着这些,觉得那很美。他不是为了展现破败,而是挖掘出了属于他的独特城市美学。就问谁不想看那山顶车灯的流光?就问谁不想在湖面泛舟?就问那闪光鞋谁不想要?

6、虽然都以为文艺片要反应社会,而这部电影也确实几乎无穷地展现了足够而丰富的社会景观。但显然,导演一向对体制性、结构性的东西没有太多兴趣。他电影里的人物受困于最普遍人类的困境,直达最本质的地方。他追问的是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彻底的存在主义者。所以如果用社会化的思维来考量这部电影,就过于狭隘了。导演没想讽刺什么,他镜头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甚至连猫眼猫耳,他们的恶都是天然的,是道德没有办法抵达的地方。

7、有人说看不懂,然而这甚至是一部无须多么看懂的电影。如果觉得自己没看懂,大概是想多了。这是一部场面镜头精心调度、光影精妙、演员贴切、情绪自然的“空间”电影。它是用来欣赏和让观者身处其中的,而不是用来分析的。只要你投入去看,就仿佛自己在场一样。就像有人说:“观影途中,感觉自己身中数枪。”这才是观看这部电影的方式。

8、也无需分析人物。导演这次不再执著于传统的人物塑造,这反而是我觉得最佩服的地方,一个创作者要抛开这些去追求属于他的创作自由,重建他对创作的理解,简直是勇敢。他这次有了更特别的追求,他要描述的是地缘、天气、时代、我们……是真正的“浮世绘”电影。

9、或许你觉得最残酷的是那些暴力的部分,是叉车、雨伞、很多很多的枪声。然而我觉得最残酷的却是:“你吃粉还是吃面?”是一碗面,又一碗面,是辣椒,是醋。是狼吞虎咽的来不及。原来人类进食是这么残酷的事情。你看了就会懂我在说什么。

10、虽然很多人以为我会喜欢动物园、筒子楼的枪战,或者湖边船上这些名场面。但不是的,我最喜欢的是等待的部分。是前一天他们约好第二天湖边见,刘爱爱早起就开始等,她转来转去,挑衣服,换了一条裙子,站在湖边等他。有客人来了,点了她,她心不在焉,走着,不开心,继续等待。然后,她看向那个转弯处,周泽农出现了。她往前继续走,露出了一点点点点微不可见的笑容。

就是这份意义完全不明的等待,是我认为其中最浪漫的情感,这不是爱,而仅仅是一点不可言说的情感,却甚至比爱更动人。当然,在湖边泛舟很浪漫,一起看车灯划过很浪漫……但我认为最浪漫的是这个:是片刻的真心与不知名的快乐。

 6 ) 南方车站的聚会 朝闻道 夕可死矣

死亡是每个人的宿命,上帝早已为它标好价格。我们与死亡对抗的能力微弱,说什么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最大的胜利,不过是找个最好的兑现方式,把自己留给最好的买家。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30万就是周泽农的标的,他原本是警匪同时追逐的一块肥肉,却反客为主成为野鹅湖畔盛宴的主人。始于南方车站的聚会,每个赴宴者如蝇营狗苟贪相毕露,唯有周泽农半醉半醒地在餐桌上酩酊起舞,杯光剑影血染伞幔,把一场仓皇逃亡,变成了优雅的欲擒故纵,连最后的死亡,都成了精心设计的一部分。他是野生的猎物,亦是优雅的猎人。

优雅是很稀缺的品质。不知道从哪个节点开始,整个世界都变得激进起来,推崇成功、贩卖焦虑、渲染仇恨,一边描绘着酒池肉林的愿景,一边随便找个标准就划清敌我阵营。与这个亢奋时代交相辉映的,是那些情绪饱满的电影更容易与观众共情,更容易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很可能正是那些被夸张、放大的情绪,消解了我们的细辨善恶能力,制造了沟通理解的障碍,也拒绝了逻辑构建的可能。

我们像被温水熬煮的青蛙,彼此看着对方面色潮红,以为是狂欢的兴奋,忘了它很可能也是死亡的印记。强行把感受变成真理,正是一切失控的开始。

插叙这样一段感受,正是我最喜欢《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地方,导演把一个血腥的故事,讲得沉着、浪漫、哀伤。它模糊了警匪大众的界限,冷漠地呈现欲望是如何调动了人的兽性,不分阵营的使人虚伪、狡诈和残忍。宛如一头动物的逃犯周泽农,反倒有情有义、有里有面。为把赏金留给妻子,他并没什么靠谱的计划,不过是在笔直的路径上见招拆招、神鬼不惧。他是规则的执行者,也是规则的建立者,唯独不是规则的破坏者。他熟知人性的恶,也善于分拣庸众之恶里残存的善,唯一的武器,是平静地识破了人心。

周泽农这样的人物,在华语电影里是很少见的,他明明沉沦底层,浪荡不堪,却活得纯粹、透明。比起群众演员与生俱来的烟火气,周泽龙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形而上的设定。作为悲观主义者的我来说,是很难相信丛林社会里,会出现这样干净的个体,过于理想化的人设,老让人担心周泽农像穿了皇帝的新衣。

也是基于此,我很喜欢刁亦男导演对胡歌的选择,也很喜欢胡歌的完成。胡歌合适的地方,是他身上美而不自知的钝,和与生俱来的间离感,这些让他与周泽农这个角色形成了完美的共鸣:内心坚定和外在随遇而安,是面对生活的两种面孔,你看不到他急扯白脸的争辩,也看不到他气急败坏的遮掩,禁欲是其由表及里的光芒。周泽农仅有的失控,除了船上的性,就是最后狼吞虎咽下两碗面条,泄露了原始的本能。导演不动声色地审视了周泽农两个小时,紧拉硬拽后的放手,是对这个角色最厚爱的深情。

周泽农被符号化了,被创作者亲手祭祀;群众演员演得再如鱼得水,不过是在电影里放置的生活模型。于我而言,电影里最有意思的角色是桂纶镁出演的爱爱,电影从一场车站圈套式的接头开始,我们随爱爱盲目又机警地跃入了这个故事,被识破、被魅惑、被嫌弃、被怜悯、被同化,真正认识了偶像化的周泽农。

不等雪崩,就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苟且求生时,我们如爱爱一样,心不甘情不愿的陪泳,时不时就沦为干洗机上的鱼肉。寻求刺激时,我们也分不清机会和陷阱,急匆匆跳进生活预设的赌局。爱爱最开始也是庸众的一员,她是企图在周泽农身上分一杯羹的,却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继而害怕他的危险,最后还是接受他的感召。爱爱和周泽农的默契,或者说我们和周泽农的情义,到底是哪一刻建立的呢?起点是野鹅湖的一捧漱口水,终点是临别前的两碗牛肉面。

电影里,爱爱是我们进入和观察周泽农的视角;电影外,爱爱就是我们。电影里,周泽农是唐吉坷德式的西部牛仔,电影外,周泽农是我们面对死亡恐惧,可能做出的最完美回答:既是“道可道,非常道”;又是“朝闻道,夕可死矣”。

 短评

“如果生命注定是场失败,如果崩溃必将到来,我们便尤其赞赏那些自觉地选择了这失败并彻底承担起这一失败的人。” ——写给周泽农

6分钟前
  • 奥利奥麻薯
  • 推荐

不及白日焰火。由于镜头和叙事都太僵硬,导致优秀的布景和灯光塑造的氛围都让人觉得虚得泄气。表演一般,胡歌的角色可以演得更好,并不是沧桑扮相就能显得有演技,他的情绪传达还是有欠缺,不灵也很难动人。三星给美术,枪战,和个别不错的令人捧腹的台词。

11分钟前
  • 布鲁克林大竣
  • 还行

开了无数枪,死了十个人。大概是这么多年最凶狠的国产片,很难得!

15分钟前
  • Mirror
  • 力荐

和《无人区》《荒蛮故事》异曲同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演变成命案的故事。本来这件事都翻篇了,黄毛还要去开一枪,不仅导致自己被爆头,还连累周泽农被追杀,才有后来的把警察看成了猫眼、猫耳将其误杀。猫眼、猫耳是典型的不在乎杀人坐牢的人,招惹了他们,要么他们把你打死,他们坐牢,要么你把他们打死,你坐牢,赢了输了都没好下场。宁愿吃点小亏,也不要和他们硬碰硬,这就是垃圾人定律。要是黄毛不开那一枪,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当然,如果不发生这件事,周泽农也不会发现所谓的义气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只需30万,就能让任何一个出生入死的兄弟出卖你。被常朝出卖,被华华出卖,被刘爱爱出卖……他知道这次逃不掉了,反正横竖都是被卖,不如卖给家人孩子。这世界太现实了,凡事都有一个价格,甚至连人命都明码标价,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1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真是观感特别奇特的电影,一方面光影和镜头登峰造极,氛围奇佳,另一方面又分分钟想问导演:为啥偏偏选了这么两个人来演?大概是史上最不像逃犯的逃犯和最不像鸡的鸡,每五分钟都要分神脑补这要是曾慧美孜和廖凡就好了,一切情节都会合理化一万倍,包括那一坨口型都对不上的塑料武汉话,真的,不是演得不好,就是不合适

19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4.5;不无匠气的高度纯净形式美,讲究到刻意的视听语言,全世界都流行的(乡土)霓虹美学搭配大量夜戏低调布光,无论从文本剧作还是镜头拍法,均搭建出地道黑色电影模式和骨架,啊真希望国内多几位这样会拍的导演!三场会议令人印象深刻——黑帮、警察、拆迁队,构成类全景式的「聚会」,横剖社会生态面,荒诞讽谑,轻触社会议点又点到为止。「南方」真是一个绝好意象,潮湿暧昧犹疑未知,雨夜笼罩的宿命走向(更有梅尔维尔之味)。高光场面不少:1、塑料大棚内外的影子互映;2、决战段落楼梯上下的影子:3、墙上旧闻的剪辑;4、几个凶杀和情欲的段落;5、两人对话时被雨声淹没(故意消音)。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电影没有沉浸在传统中国电影模式中,在美学上有创新。也被角色吸引,胡歌作为电影新人这份答卷交得不错。

28分钟前
  • 艾肉克
  • 推荐

就说说个人的观感吧,优缺点都很明显:视觉很类型风格化,南方的潮湿和错杂很亮眼,动物园一幕尤其喜欢,动作暴力戏码也很有温丁风格。但成片有些粗糙,段落之间也不太连贯,剧作的细节也需要打磨,人物没有立起来,听完讲创作意图也觉得欠思考,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3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比预期还惊艳,绝对要看最好的大银幕!塑料城市CBD幕下的城中村飞地挽歌,极其绝妙而高级的双层猫鼠互文游戏。如果说白日焰火是对逝去年代的悲情感怀,那南方车站则是聚焦最为当下的,被驱逐的,多余的人与事,堪称非遗性的影像保护。

34分钟前
  • 水怪
  • 力荐

3.5星: 感觉像贾樟柯拍的武汉,廖凡很帅武汉话也正。总之,冲着片名来的,没想到名字比电影本身出彩。

38分钟前
  • unlords
  • 还行

题材很有突破性,对导演和演员都是一次挑战。刁亦男上次柏林拿了金熊,今年作为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不是没有道理的。

41分钟前
  • 吓死了
  • 推荐

刁亦男似乎把他平生所见所学一股脑堆在了电影里,但真的只是堆在了电影里。

4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土耳其阿达纳电影节展映中,除了我的回顾放映外,就只有这一部参加过戛纳竞赛的中国电影,国内还没放,就去看了。现场对白声音小,又是说的湖北话(开始还以为是四川话),许多地方听不清,还得看英文字幕理解,没怎么看好。外国观众倒是很多,看后说像好莱坞的犯罪片。导演拍黑色犯罪片的技艺是很不错的,只是几个主要人物都单薄、空泛了些,血腥、杀戮、色情虽多,也无法给片子增加分量。

44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那只给面加醋让时间暂停的手,是命运对他最后的温柔。

49分钟前
  • 木由
  • 推荐

野鹅塘湖区,一场由电瓶车引发的惨案,鼓噪出小镇一隅柔黄湿粉的浮世绘。恃凶者贪于汇聚、稽查者享于汇聚、甚至连路人都乐于汇聚其中,谁也无法置身罪案之外。刁亦男用近乎执拗的视觉光影,为暴力着上如梦似幻的脚注,更制造了专属于他的血腥奇观。

52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刁亦男的美学向来自成一体,这次居然更加极致,雨夜追逐可以入选年度最佳镜头。影片本身充满了导演语境下的疏离感,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角色的挣扎与和解都令人唏嘘。刁亦男调教演员功力令人叹服,在他的镜头之下,桂纶镁一如既往绽放着缥缈的美丽,而胡歌拥有了破碎的梦幻色彩。

56分钟前
  • Cyril
  • 推荐

坐在电影院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回了家,而不是在戛纳。电影里的街道都看见了童年

1小时前
  • 我可我可我可
  • 推荐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这部作品里变得极为重要,人物并不是扁平,而是人物被环境融化(戏剧脸谱化)了。尤其在满墙的报纸和新闻图片里,与剧情无关的旧新闻挟持了男主角的痛苦。我们不得不考虑艺术家有限的表达空间,从而肯定这部电影在强化个体和时代的关系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更或许男主角和女主角走走停停,背后或许有贾樟柯的影子的,而美丽的梭罗河又是一腔内在的姜文(黄秋生弹唱)情怀。当时代的列车在头顶上呼啸走过,桂纶镁、胡歌、你、我或者谁的“呻吟”和“呢喃”便都听不清了……

1小时前
  • 南悠一
  • 推荐

7分吧,风格很突出,华语片挺难得。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对《白日焰火》的一次呼应,或者说,以这种方式,给《白日焰火》中的桂纶镁一次补偿。影像上则更风格化,也是最考验观众的一环,光影是黑色电影式的,非常人为的布光,各种对影子的使用,一个被阴影覆盖的城市。之前也曾考虑胡歌和廖凡角色可以互换,但还是这样更好,因为胡歌出演这个角色,才会让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感情更为复杂,而非好与坏的二元对立。同时,借角色的逃亡,去环视那些光怪陆离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喜欢《白日焰火》的人大概率不会喜欢这部,胡歌付出的所有努力就是把自己给搞成了一个二手张鲁一,桂纶镁的角色更加莫名,而且整个人越来越像小男孩了(要真是小男孩那故事可能还好看点)。当然最好笑的还是黄觉,专门跑来演一场〇〇戏,上一部是廖凡这一部是黄觉,刁亦男下一部准备再找谁来〇〇桂纶镁啊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