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瞒天记

HD中字|国语

主演:阿贾耶·德乌干,塔布,施芮娅·萨兰,拉贾特·卡普尔,伊西塔·杜塔,莫伦诺·贾达夫,皮拉桑纳·凯特卡尔,尤盖莎·索南,帕拉斯莫什·帕拉布,瑞瑟·查达哈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其它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2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3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4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5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6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3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4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5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6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7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8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9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一刻我分不清对错,我们很抱歉”

“我们也很抱歉,我希望我像你们一样仁慈,但我只是四年级辍学人。我有一个妻子,我有两个女儿,这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另外的。有一天我的世界,来了个不速之客,他想破坏我的世界。我们阻止他,我们祈求他,但是他不听。结果意外发生悲剧,我们送走了不速之客,去了一个不能回来的地方。我们带给了你们痛苦,我想说无数次对不起,我在我内心这样做,然而我们不能做其他事。我的家庭对我太重要,我可以为她们做任何事情。我可以不惜代价,那一刻我分不清对错,我们很抱歉”——《误杀瞒天记》 对于印度电影,上一部印象很深的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一部《误杀漫天记》,冲着“高智商”的标签搜到的。单从“高智商”来说,这部电影看下来,前期铺垫的平淡,与后期布局的高潮,相互呼应,一直很紧张一直有悬念,很过瘾。但是更让我深刻的就是整部电影最后男主的这段话。 电影通片用“罪犯”的视角描述这个事情,可是从头到尾,我们的心里却不把男主一家定义为“罪犯”,甚至一直为罪犯的布局捏一把汗,跟着他紧张,跟着他一起思考如何去隐瞒"罪行"。小时候,我们很看重是非观,好人是好的,坏人是坏的。渐渐的,接触了更大的世界,经历了不同的故事,才理解世界上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但是内心依然相信“无罪”与“有罪”的区分,终究是杀了人打了人,是“有罪”,无论你是什么理由。 “那一刻我分不清对错,我们很抱歉”。人是个感性动物,无论行为思维多么理性,动机的来源终究是离不开感性的。不然我们真的和计算机没有什么区别了。男主的整个布局几乎是理智的,缜密的思考,理性的表现,精确的判断。但终究归宿到他的感性:他爱这个家,他对不起监察长的一家。但从这两点,也就决定了犯罪的来源和结局。犯罪的来源是感性的,犯罪的结局也是感性的。一个善良的人可以随时“被”犯罪,就像男主的人生一样,基于他内心的感性,很多的“那一刻”就走向了犯罪。一个变态杀人犯,即使有再多的理性因素(他可以很好的去设计犯罪,很好的布局犯罪),也终究会归案。他用理性逃过了一次犯罪,或许他选择重新做人,但是他终究逃不出内心的“对不起”,或许他无所不惧继续大开杀戒,即使是标准的正态分布也会有尾部概率:小概率事件

必然发生,终究会露出马脚。只是时间的问题——“不是未报时候未到!” 很多弹幕说,男主千万不要说最后的那段话,如果他们带了录音笔怎么办! 而我想说正是男主说出了这些话,他才走出犯罪的感性,带不带录音笔只是男主的运气的成分(当然男主也聪明的在陈述中绕开了“关键词”)。也正是因此,男主的“罪犯”身份得以“归案”。 承然,整部影片最精彩的还是男主的理性部分,印象更深刻的是这是一部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不得感慨一下,牛人无处不在,与学识与身份与金钱无关,或许与性格与基因有关系。罪犯就好比编写程序的码农,警察就好比调试程序的码农。不过是if+elseif+else的语句,每个人的判断与分类确实天壤地别的。我可以读懂你但是我发现不了bug或者我真的读不懂你,罪犯就可以从法律的角度自由了,我可以读懂你又发现了bug,罪犯也就“惩之以法”了。这么看来,法律有什么用?法律的if+elseif+else如果要是被罪犯发现了Bug,那就是一个套利的漏洞,无成本的"犯罪"条件,更准确的说是有罪的无罪。当然,我觉得法律还是有用的,他的有用点在于不健全的体制下的决定权威,在那种环境下没有法律的漏洞,但却多了更多比例的无罪的有罪。就好比世间的一切,都是双刃剑。 既然这样,从一个向往美好不曾去想卷入编程游戏的大众来说,能做的也只有:学会缜密的思考问题+学会接受下行风险。但都是很难。罢了,那就只能去做:更好的享受未知未来人生已知的今天吧。 2016-9-5

 2 ) 不要小看了电影

电影诞生之初是饱受质疑的,在文学、戏剧这些元老面前,电影只能算作是“把戏”,卢米埃尔镜头下的火车朝着观众开去,着实把人吓了一跳,认为这是魔术,后来的乔治•梅里爱当真在电影里变起了魔术,但电影发展到如今已经120年了,早已从魔术变成了艺术,变成了产业。
电影业发展至今,虽然有过衰落,出现过危机,但推陈出新的电影人挺过来了,并留下了无数的传世经典。为什么电影还能继续发展下去,甚至在当下炙手可热?我觉得原因在于电影的与时俱进,在于电影的多功能。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电影便提供这种需求的满足,于是电影就有了观众基础,也就有了市场,但观众的胃口时刻在变,这就要求电影人要有灵敏的嗅觉,能够时刻抓住这种变化,以变制变。电影技术的飞跃便是其中的一变,从胶片到数字,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3D到IMAX,特效已经越来越炫,动作捕捉也日益成熟,画质与音效已经渐趋极致,电影已经不仅仅是看了,而是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为什么人们会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有人说电影能给人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实现的原因又有很多种,比如影片本身是一部喜剧,角色的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比如影片歌颂爱情、传唱友谊、刻画亲情,结局各得其美,比如影片的演员是个万人迷,影片的导演拥有扎实的口碑,或者影片的故事让人满怀期待,这些都构成了人们走进电影院的快乐所在。也有人说电影能给人带来启示与共鸣,总感觉电影中的某个角色就是自己,看电影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过程,这种感觉是奇妙的,当电影散场,他们依旧沉浸在电影里,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还有人说电影是一把刀,插进了他们的心里面,那种痛让人无法忘怀。
像一把刀的电影往往讲的是人性,能够戳中观众的心窝,比如《狩猎》、《素媛》、《辩护人》这样的电影,本文要讲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亦是如此。
这部电影给人的思考有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很多人来说,没有家就没有归宿,也就没有了活着的意义,本片的主角维杰就是这样一个把家庭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他竭尽了聪明才智保卫他的家庭不受外界的侵害,这种精神是值得感动的。二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爱”这个词也有个度的问题,爱并不是越多越好,本片中死者萨姆的父母米拉和玛赫斯对于萨姆的爱,就有些过了头,米拉是监察长,玛赫斯也是高官,萨姆明显属于官二代,并且萨姆是二人好不容易生下的唯一的儿子,二人极尽宠爱,所以造成了萨姆吊儿郎当、惹是生非的局面,这样的爱是可怖的。三是维杰作为一个四年级辍学生,想出了一个如此周密的瞒天过海的计划,着实让人惊叹,这当然要归功于电影,是电影教会了维杰保护家人的方法,维杰说,在电影里可以学到一切,通过考试不能教会你任何东西,而电影可以。
可见,电影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在电影里,我们可以饱览名山大川,回到过去,走向未来,洞悉他人的生活方式,体味他人的情感,紧跟时代潮流,见识科技前沿。但电影也有让人警惕的一面,比如《古惑仔》系列就曾经掀起年轻一代的血雨腥风,这种给社会带来动乱的盲目跟风也得归咎于电影。
电影的力量不容忽视。
《误杀瞒天记》之所以精彩,全在一个“瞒”字上。
当安玖一棍子将萨姆失手打死的时候,一向宁静的家庭就与当晚的暴雨融为一体了。面对这种人身威胁,母女极力恳求,但丝毫动摇不了萨姆邪恶的内心,拿起棍棒自卫这种事本来无可厚非,但失手杀了人,其情节就变得严重了,这是道德与法律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复杂的辩论题。
面对这样的难题,维杰的思路十分清晰,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怎么保护呢?维杰很快找到了他的求助对象——电影。
影片的整体结构是回忆式,一开场维杰出现在新修的警察局,镜头开始转为他的特写,从上半身到脸部再到双眼,然后回到以前的时间点,他正在看电影,是一部摩托追逐的动作片。这是电影这个工具的第一次出场,而电影第一次发挥用途是在马丁的饭店,一对夫妻的儿子因为还不了贷款被高图德警官非法抓走,维杰建议他们使用人身保护令,而人身保护令这个概念正是他在电影中学到的。
而维杰在电影中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贯穿了他的整个瞒天计划。
第一步:将尸体埋在院子里的堆肥坑,清理犯罪现场,捡起SIM卡(处理尸体、消灭证据这种戏在犯罪电影里都是小儿科,SIM卡由于具有追踪功能,是警匪电影里警察追踪逃犯的必备工具之一)。
第二步:处理萨姆的汽车(维杰一边开着萨姆的车,一边在脑海里快速翻阅那些毁掉汽车的电影镜头,或者制造车祸,几车相撞,或者开下山崖,或者开进河里,根据实际情况,维杰选择了采石场的湖),买了一部手机,装上萨姆的卡,并将手机扔进一辆货车。
第三步:独自一人去帕纳吉,买了奶油面包,买了三张电影票,在ATM取了钱,买了三张回程车票(这一步的目的是保留票根,证明谎言中维杰一家人6月3日在帕纳吉,并在当天乘车返回,而ATM的监控也进一步证明了维杰6月3日确实去了帕纳吉。这一步是为了制造物证,明显也是从犯罪电影而来)。
第四步:在6月4日带着全家人去帕纳吉,在一路上留下人证,具体的方法就是见到一个人就说他们是去帕纳吉听经,包括客车售票员、餐厅老板、旅馆老板、电影院放映员,并重复了维杰6月3日做过的事情,比如买了奶油面包、看了一场电影,然后乘车返回。而旅馆的记录是维杰偷偷写上去的,在2号加上他的名字,4号的房间用了假名。另外,他预定了高玛严德6月2号讲经的DVD,当然,他用的也是假名,并在回家后一家人一起仔细观看了DVD,知晓了整个讲经的内容(维杰的心思之缜密,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可谓毫无破绽,这是优秀的罪案片一贯的作风)。
第五步:调整家人的心态,与家人对口供,统一口径,确保警方询问时没有纰漏,并且强调无论警方采取任何强烈的手段,都不能松口(事实上警方很快通过汽车、手机、野营名单这些线索,锁定了维杰的嫌疑,先是找到了维杰的女儿安玖,到校长室问话,安玖回答得天衣无缝,警方又到维杰家里调查,维杰拿出了物证,警方没辙,然后米拉在高图德的肯定下又将维杰一家四人分开审问,但四人的口供完全一致,就连最小的女儿安奴都坚持己见)。
第六步:在二十多天后,再次在助手侯塞、饭店老板马丁这些人面前提起讲经的事,再次带着一家四口去了帕纳吉,跟所有6月4日接触过的人再次相遇,再次重申他们6月2日来过帕纳吉听经(因为一般人对于二十多天以前别人发生的事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了,有时候自己做了什么都记不起来,当维杰再次讲述的时候,他们觉得有那么回事,只是时间上不确定,但维杰又一次强调了时间是6月2日,他们也就接受了,将记忆中维杰一家来帕纳吉与6月2日这个时间对应了起来,这是维杰的高明之处,他拉拢了汽车售票员、旅馆老板、餐厅老板、电影院放映员这些人,成为了他的有效见证人,谎话说多了,也就变成了事实)。
通过上述六个步骤,维杰制造了6月2日与3日他们一家在帕纳吉听经的人证和物证,也就排除了接触萨姆的嫌疑,身为一个监察长的米拉靠着自己的直觉和推理能力,将维杰这个瞒天计划识破了,但却找不出丝毫证据。恼羞成怒的米拉又一次带走了维杰一家,耐不住性子的她直接采取了刑讯逼供,高图德成为了她的施刑人,高图德可谓人渣中的人渣,彻头彻尾的坏蛋,他吃饭不给钱,还私自挪用承包商的钱,贪赃跋扈,他毫不迟疑地对维杰、南迪尼和安玖都实施了残暴的殴打,但三人的定力很强,维护整个家庭的信念毫不动摇,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无奈之下,毫无人性的高图德将目光转向了小女儿安奴,他连小女孩也没有放过,也正是这丧尽天良的一招,高图德获得了安奴的招供。
电影发展到这里,观者也许会认为维杰的计划泡汤了,他终究没能包住火,但事实上这却是编剧设置的一处虚惊,因为从本该埋尸体的堆肥坑里挖出来的,是一条狗的残骸。
这又是维杰的缜密之处了,他坚持了一个原则,有些事情的真相只能他一个人知道。每个人对于他人的信任都不是百分百的,即使是家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可以做到坚定不移,所以他留了一手,他私下将尸体转移到了新修的警察局下面,这个秘密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他会保守这个秘密直到死去,因为这个秘密关系到他一家人的安危。
一个人不能没有家,它可以为了家做任何事。
维杰一家人被暴打,而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小女儿安奴也未能幸免,当堆肥坑里的证据不成立的时候,他展开了还击,他深知群众的力量,舆论当中正义的力量,在媒体面前,他痛斥了高图德这类丧心病狂的警察的暴行,于是,群众的拳头落在了十恶不赦的坏蛋的身上,让他吃到了苦头,得到了偿还。事件一经曝光,涉事警察均得到了惩罚,米拉和玛赫斯也被停了职,可以说,维杰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而帮助他获得胜利的最大功臣,是电影。电影教会了他一丝不苟、设陷布阱,将不利形势转化为有利证据,触类旁通,这功劳得算在悬疑电影身上,细数那些悬疑大师,希区柯克首当其冲,现如今的诺兰、大卫•芬奇、大卫•林奇和布莱恩•德•帕尔玛都是佼佼者,他们总能发掘一个让观者大开眼界、豁然开朗或者捶胸顿足的点,然后惊叹于真相的不可思议。《误杀瞒天记》也足够让人惊叹,深刻反映了电影的教学作用,并且维杰不是用电影来犯罪,而是保护自己以及家人,这一点更加令人欣喜。
所以,不要小看了电影,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绝不止娱乐。
片尾,米拉和玛赫斯以父母的身份面见维杰,他们希望维杰说出真相,他们自责、道歉、伤心欲绝,但一切都已太迟。维杰说,我只是一个四年级辍学人,我的家庭就是我所有的一切,但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想要破坏这一切,于是发生了悲剧,我想说无数次对不起,带给了你们痛苦,但事已至此,我会为了我的家庭不惜一切代价,那一刻,我分不清对错。

 3 ) 印度电影不可阻挡的多元化趋势——《误杀瞒天记》观后感

      
      


       近十年来,印度电影在国际上可谓是玩的风生水起,坦白说,作为一名关注印度电影近三年的影迷来说,我早已习惯了被印度电影的各种新气象刷新自己的认知,尤其是越演越烈的多元化趋势,让人不得不为印度电影人的创造力和野心而感叹,但即便如此,当一部印度犯罪悬疑片摆到我面前时,我还是被小小惊艳了一下,因为这类作品在印度电影中实属罕见,而且此片的起点甚高。
       故事讲述了一桩误杀案件,主角维杰为了让女儿、妻子免除牢狱之灾,打算制造出假的不在场证明。这位四年级就辍学的聪明人,是个电影爱好者,他从大量犯罪电影中汲取灵感,安排出精妙的布局,但是面对狡猾、精明的检察长,他能成功吗?一场智力游戏的较量就此开始。尽管具体细节,有诸多差异,但此片案件的结构,还是不由得让我想到日本经典本格推理小说《嫌疑犯X的献身》,这本小说曾被誉为本格推理的终极作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本片起点甚高,它突破了常见的凶案—侦探—破案的犯罪电影格局,悬疑点也从谁是凶手,转移到了谁将赢得这场智力游戏的胜利,新颖却不乏悬疑!
       除了一个出色的案件,影片还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那就是主角维杰,虽然只接受过小学四年级的教育,但他在案件应对中表现出的智慧,足以讽刺那些相信课本教育高于一切的人,事实证明,学校之外,可以学到知识的地方很多,只要你真的用心,维杰对电影真挚热忱,最终回报了他,而这恰恰是检察长一上来就失策的地方,可见根据一个人的学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相当不可靠的。
 
精明的检察长在观看口供录像


       这些年来,印度电影最大的进步就是在于电影内容开始关注印度社会现实,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影片中都能得以管中窥豹,此片也不例外。案件的起因——视频敲诈案,就可以反映出印度女性的地位低下,男性对女性尊严那种近乎不屑的态度,真是让人看的牙痒痒,而片中的警察更是令人发指,平日里随意勒索民众,办案时仰赖暴力逼供,完全视司法为无物。社会现实元素的加入,让影片脱离了简单的犯罪片,而变得非常厚实,然而印度社会是否真如影片反映的如此黑暗呢?毕竟印度政府并没有干预这样摊自己台的作品上映,更没有因为所谓的“社会价值核心”考虑,而像国产片《心迷宫》那样,在影片结束后,打上一行“罪犯最终还是向司法机关自首”的扫兴字幕,不但如此,此片甚至还以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尾嘲弄了司法机构。
 
被暴力逼供的维杰一家


       当然,此片的瑕疵也是显而易见的,近三小时的片长让人屁股都要坐疼了,在进入案件正题前的45分钟实在有些多余和冗长,尽管有些铺垫不无道理,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编排一下,应该可以缩减至15分钟以内,这样就不会太过考验观众的耐心了。
       熟悉印度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其实这是一部翻拍作品,原版来自南印电影《较量》,南北印电影互相翻拍彼此经典作品的情形很多,但是大多数中国观众只知道北印电影,即宝莱坞影片,其实要说创作力和想象力,个人认为南印影片要远超北印作品,为人熟知的《功夫小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巴霍巴利王》等统统都是南印影片,而阿米尔·汗的代表作《未知死亡》同样是翻拍自南印,造成南北印电影差异的根本原因来自两个地区的巨大文化差异,而事实上,我认为印度电影能在近年呈现爆炸式的多元化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印度电影人与日俱增的野心,更因为印度内部自身的多元化现实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逐步浮现的结果。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不会再为了印度电影出现了新的影片类型而感到吃惊,印度电影的多元化趋势已然不可阻挡,而我们则会渐渐将之视为常态。
 
      ——————————————————————————————————————
 
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也欢迎有兴趣写印度电影评论的朋友投稿,将会署名并附带原文地址。

 4 ) 嫌疑人X的献身?!

有点东野圭吾的经典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感觉,除了结尾的处理,整体框架跟故事走向都是极度相似的。同样都是为了保护家人(小说里是暗恋对象一家母女),通过误导警察来对犯罪日期的确定来掩盖真相,甚至包括男主的最后一手,只不过影片没有走到那一步,但相信如果事情败露,电影里的男主肯定也是会这么做的。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前半部节奏略慢,压缩到两个小时会更好一点。幸好没有印度电影里通病的唱唱跳跳,有那么一段,家人在犯罪后的第二天在忧郁的歌声中各种恍惚,我差点以为他们就要开始跳了,幸好!幸好!
       剧本的严谨度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不过有几点细节会让人有所疑虑。首先就是印度的监控问题,除了取款机,别的地方一个监控都没有吗?既然女警已经开挂式的怀疑出男主的掩护手法,既然印度警察连手机信号去过哪里,在哪里消失也可以准确测出,在这样的技术水平下,城市里的监控覆盖应该不可能只有银行才有吧,起码路口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监控的吧。彻查她所怀疑的2号当天,男主活动范围内的监控绝对是她可以办到的。如果一定要说印度的现状就是这样,只有姑且接受这个设定。
       第二就是,所有人都记不住准确的时间,这个有点过度戏剧化处理,总有人会有那么点关于自己或者他人的特殊事情发生,从而记住特殊的时间节点的。比如那天拉肚子,那天跟人吵架了,那天丢了钱包,甚至那天心情不太好什么的。一个人可以模糊日期,但所有人都记不住,被男主主观强调一下就记住错误的日期,这从概率上是说不过去的,你不能当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傻子啊。当然,一切为了剧情,这点理解一下,还是能接受的,也许就是那么巧,案件证据链的每个人物都在那一天度过了极其平庸毫无记忆点的一天,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就是,女警推理出案件经过那段略假,缺乏充足的怀疑理由而进行开挂推理。在一切证据都显示她的怀疑是错误的时候,缺乏一个坚定女警内心怀疑论点的东西支撑她,如果这个推论让坏警察高图德来说,也许更合理一点。虽然他是个坏警察,但他作为警察的敏感度还是不错的,比如说他在饭店里故意说找到黄色轿车然后在镜子里观察维杰的反应。这一点加上之前他看到维杰开走黄色轿车那一幕,足以坚定让他做出女警那样略失理性的推理,可惜电影里坏警察没有被设定成警察团队里的大脑,只是觉得让他做出推理这样更合理一点,个人感官而已,不喜勿喷。
       但,依旧不妨碍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犯罪电影,借网友一句,印度没有光腚总局吗?哈哈

 5 ) 国产版10大败笔,不如这一版

误杀比很多翻拍电影都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编剧上存在一些瑕疵,感觉不如原著。

1、印度版男主逃过一劫,看的心里爽,国产版男主最后自首,看着憋屈。男主说他也很冤啊,编剧非要让他自首。

2、印度版没有把羊埋在人家祖坟里的桥段,而是把狗埋在自己院子而已。但国产中男主把新鲜的羊埋在人家祖坟,最后曝光在媒体下,试问,祖坟他们家的人可以忍吗?不会追查到底吗?男主当初只把尸体挖出来就行了,根本没必要把羊埋进去,多次一举,搬石砸脚。男主说他也很冤啊,编剧非要让他埋羊。

3、挖棺材时候,掀开棺材板时,大家都看见棺材盖反面很多很多的血抓印了,这时候只需要提取血迹中的DNA就证明被害人在这里被闷死了。有人说是当时混乱,没人看见。有人说,即使警察看见了,但舆论不许警察再追查到底了。我觉得都不合理。试问,在那么多媒体和记者面前,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出现在棺材板上,就算一两个记者没看见,也不可能都没看见,而且这个镜头也进入到媒体镜头里面了,全国观众也都看见了。试问,正常棺材里面怎么会有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这肯定不正常啊,不要把记者和老百姓当傻子啊。记者和老百姓说,我们看见了,我们也不傻,但编剧非要让我们没看见,让我们当傻子。

4、印度版的被害人是被锤死的,国产的是在棺材里面被闷死的,还留下了数道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这个有点恐怖了,结合片头,男主在棺材里面吓得大叫,可知这件事不仅给观众,也给男主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印度原版是个爽片,国产非要搞这么一个恐怖情节,让人看了憋屈。受害者说,编剧你出来,我要弄死你,你是不是心里变态,只要我被他们家人杀死,就能推动剧情,但为啥让我死的这么惨,你是不是心里变态?吃瓜群众说,本来我们是挺同情这家人的,但现在更同情这个犯罪,你想想,如果你被人拍晕了,醒后发现自己在棺材里面,腐烂的气味,下面躺着死尸,蛆顺着头发往嘴里爬,吓人不,死刑都没这么惨的。

5、印度版的男主高大威猛帅气机智人缘好,最后也得了善终。国产男主也有他的优点,但结局很惨,不仅锒铛入狱,而且他周边的朋友都已经不信任他了,这点可由最后采访他朋友那段能看出来,当记者问男主朋友,男主是否冤枉时,他的朋友明显犹豫了,在他朋友的心中,男主可能不算坏人,但欺骗自己,利用自己做假证,实在也不算是好人。男主说,随便了,编剧你搞死我得了,我自己都憋屈的不想活了。

6、首尾看似呼应,实则矛盾重重。片头男主越狱,倒叙说明男主片尾入狱后要越狱。但为什么啊?男主不是自首的吗?怎么还越狱了?不想蹲监狱,那就别自首啊?男主说,我有苦衷,但我不能说,编剧说他还没想好怎么编,不让我说。

7、印度版里的那个男警察是通过镜子反射男主表情,来确定男主就是杀人犯,进而上告的。国产把这一段用在女警察身上了,但这导致坏的男警察这边的怀疑证据不足啊。最后男警察真的就仅凭直接、模糊的背影来一口咬定男主。是,我们知道他俩有矛盾。但原版的男警察是报复+充分的理由,而国产变成了报复+全凭感觉,原版的坏人,不仅坏,还有智商,国产的坏人,依旧坏,但智商已经没有了,当然国产片基本都是这样的。男警察说,我坏我承认,但我不傻啊,是编剧非要让我做个傻子。

8、印度版里的女警察,就是最终boss,没有调查男主的录像带,直接推理出男主的作案过程,显得更牛逼。但国产里面的女警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有理有据,让手下查阅了男主看过的所有推理悬疑剧,又把简介读给她听,她才推理出男主的作案过程。主角聪明的时候不需要解释,但反派不许随便聪明,这也是国产的通病,正面人物破案用聪明的大脑,反派人物破案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运气,反派人物明明片子开头很聪明,遇到我们的男主就智商急剧下降。反派人物说,编剧sb,我不sb。

9、印度原版最精彩的镜头,就是最后10几秒里,男主那句“你和你的警察局会永远保护我们”,伴随着振奋人心的bgm,男主潇洒走出警察局,也解释了受害人埋在了哪里。神来之笔,小人物对抗警察局,从险胜,到完胜,封神片段。而国产这段,没有了,删掉了,影片顿时少了一半的精彩(另一半精彩是原创里面的女警察想明白男主是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据时,也是伴随着振奋人心的bgm。两段bgm,两次封神,一次给反派,一次给男主,但最后男主胜天半子,险胜一筹。原作里的boss丝毫不弱于男主,甚至智商远强于男主,只是失子心切,乱了分寸,一时着急,满盘皆输。原创里面,是正反实力相当,男主侥幸获胜,这才叫精彩。)国产虽然加了一些精彩部分,但原创的几段精彩部分,都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原作8分的话,这部只能4分。原版说:版权都卖给你了,你却把最精彩的片段都舍弃掉了,拍了一堆前戏,好不容易到高潮,你却跳过了,中国人,真隐忍啊。

10、胸小。胸说:mmp。

 6 ) 一点感想

电影节奏不算快,但也慢得恰到好处。一开始循序渐进把维杰正直善良的形象刻画得很好,也为后面剧情的走向埋足了伏笔。

中间看到sam的行为真的是恨不得冲进屏幕去阻止他。然后又看到警察局的部分人滥用刑罚,越发觉得维杰“以暴制暴”的行为还挺正确的,而且那还是他们一家的无奈之举。

很喜欢结尾维杰的台词,有时候警cha没法帮你伸张正义,只有自己能。不过还是要相信法律的,如果人人都不守法,社会也就没有什么秩序可言了。

 短评

我不想被洗脑,他们全家,二号去听经,晚上去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6分钟前
  • 垫底王
  • 推荐

两年内被翻拍了三次的电影,讲一个终日看电影解闷的男人如何与腐败的警察斗智,最终保护自己家庭的励志片,片子前半个小时令人觉得是宝莱坞中产阶级的肥皂片,完全可以缩减到两个小时完事,还好后半段的剧情令人刮目相看。

11分钟前
  • Adarkwalker
  • 推荐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

15分钟前
  • 鹿鸣
  • 力荐

这个片子打破了印度电影在我心中歌舞喜剧风的印象,计谋设计得不错,结局出乎了我的意料,加一星。

16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力荐

在一个无法伸张正义的年代,在一个坏人不会遭到法律制裁的国家,你是选择自认倒霉,还是选择以毒攻毒?虽然是误杀,虽然他们被偷拍、被威胁,虽然他们才是受害者。但是,死的人是督察长的儿子,而且督察长还很腐败。走法律途径注定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只能用非常手段。把4号、5号发生的事“转移”到2号、3号、从而制造不在场证据的点子太赞了。而他们让所有人帮助自己做伪证的计谋更是神来之笔。一家人把所有人再见一遍,巧妙和他们交谈,让这些人以为他们上次是2号、3号来的,从而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无意间做了伪证。电影最后维杰两次走出警察局的交叉剪辑画龙点睛。他将督察长的儿子埋在警察局的地下,因为只有将腐败和黑暗踩在脚下,才能在上面建立起正义和公平。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他一个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1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编剧高能,四十分钟才进入正题眼瞅着就要睡着了的我后两个小时一路"我去"飚到结尾,一支舞都没跳的印度电影要珍惜。

21分钟前
  • 回望长安已苍老
  • 力荐

那什么,其实我并没有看,只是牢牢地无法忘却“二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23分钟前
  • 天是红河岸
  • 还行

千万不能得罪一个天天看电影的人👍

24分钟前
  • _小肥肥不腻
  • 力荐

编剧高能,四十分钟才进入正题眼瞅着就要睡着了的我后两个小时一路"我去"飚到结尾,一支舞都没跳的印度电影要珍惜。

29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爸爸看过的电影里,一定有《嫌疑人X的献身》……╭( ̄▽ ̄)"

34分钟前
  • 推荐

这才是审查之外应该有的结局,想看到一个逍遥法外的父亲,而不是莫名自首的凶手。

39分钟前
  • 用戶
  • 推荐

你和你的警察局会一直保护我们的:)

42分钟前
  • 不长叶儿的树
  • 推荐

两个妈妈巨漂亮

45分钟前
  • gzfifi
  • 力荐

整个观影体验超爽,流畅又很紧凑,而且符合人性,关键是反面的角色刻画得也很棒,所以不是一边倒,今年看得几部印度电影都不错。

48分钟前
  • 舍瓦希伯来
  • 力荐

天一碰见了四年级辍学生

53分钟前
  • 今言
  • 推荐

结尾应出现字幕:“第二天早上,维杰带着女儿、妻子到警察局自首”

57分钟前
  • 阅片无数
  • 推荐

前三分之一过于冗长。后半段比较精彩。前半部分如果能砍掉一部分,会好很多。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还行

2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3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1小时前
  • 尘缘
  • 推荐

最后警局出走和埋尸地点重叠的分镜简直是神来之笔

1小时前
  • 眼里有我
  • 力荐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

1小时前
  • 豆友4726985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