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正片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 福建年份:2005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高三 剧照 NO.1高三 剧照 NO.2高三 剧照 NO.3高三 剧照 NO.4高三 剧照 NO.5高三 剧照 NO.6高三 剧照 NO.13高三 剧照 NO.14高三 剧照 NO.15高三 剧照 NO.16高三 剧照 NO.17高三 剧照 NO.18高三 剧照 NO.19高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高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纪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真实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  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呼吸2018暴风中的雄鹰雷场相思树侯斯顿第一季未来的回忆踏血寻梅杀人漫画沉船搜索者澳大利亚第一季珍珠翡翠白玉汤Live Escape三脚猫部队如何做爱可能爱上了你落难见真情红气球记忆森林赏金猎人寒战2国语甜蜜的冲动郊区男孩七天七夜边桥谜案第二季急速反击威龙杀阵2乔琪·斯通:梦想人生篮球兄弟第五季双食记草莓之歌齐天大圣之五指山异怪里相棒3暗影游戏幸福谷 第二季卡塔吉娜号的最后航行风铃爸爸快长大茅山道人警察学校5:迈阿密之旅小警风云之寻金记警察世家第十一季暗夜情报员新步步惊心绑架2

 长篇影评

 1 ) 虫子一样的生活

本来没打算上来再写。直到刚才看完《高三》。

看得我很想哭。很难受。

那好多个捂着耳朵背书的早自习,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班主任,激将法也好同情心也好鼓励法也罢妄图用一切行得通或者行不通的办法来激起你的上进心的各科老师,从来也没记住的政治试题……还有周围人很努力,自己很茫然的时刻。

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很久远我以为会忘记的那一年。那个充满困惑充满退缩然后又自己努力调节情绪的日日夜夜,那个在卷子和作业之间煎熬并且反复告诫自己要忍住不去看小说的窘境,那个所有人都紧闭着双眼努力背书的时候,突然好像被掐掉电源睁开眼睛茫然四顾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的瞬间,那个多休息一会儿就好像要下地狱的罪恶感。

有多少次想走下去,就有多少次曾经想放弃。

我猜,再也不会有一个时刻,能像高三一年一样让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的全部生命的意义就是测验以及名次。我的全部的生命的价值就在卷子上面铺陈开。我的全部的悲喜都和一两个选择题有关。世界上再也不存在无所谓的东西。活得像只虫子,或者比虫子还不如。但是虫子并不是没有感受的,而虫子的感受也不是无所谓的。尤其是像我这种,对自己太认真的虫子,念一本书做一份作业打一次练习卷,一边在表面上做着该做的努力,一边在心里翻来覆去的对手里的事情觉得茫然、麻木、不知所措。

不断地、反反复复的,体会着我自己。

高三的压力,怎么说呢,并不在于最后的结果的好坏。而是在每天早上,看到别的人很努力的背书或者很顺畅的解出一道题;也在每次发考卷的时候,看到错过的题目又错了或者出现了新的不会做的题目;还在每天深夜,当天的卷子没有做完然而次日上午还有测验,究竟要不要去睡觉;而像每个长假,长周末,以及寒假,每天都看不到一个人,自己坐在书桌前,一边做练习一边静悄悄的走神,然后回过神来又非常罪恶非常懊悔的时候,孤独感就被无限放大,以至于想到,在这个宇宙中,人类如果真的是唯一的智慧生物的话,该怎么办。而每当这些时候来临,我都会有种很特别的感觉,我不清楚我在做什么,该怎样做,而一旦想到,别的人不用浪费时间在考虑这种弱智问题上面,或者对这种弱智问题已经心知肚明的时候,我就愈发的焦虑。

要我说,我这种性格的虫子,高三那一年竟然没做什么很出格的事情,真是万幸。

我非常非常的感谢我的两位老师,刘建玉和周曼云,在高三这一年,两个人对我照顾有加,许是看穿了我有边缘性格的缘故。在我写不出像样的高考作文,还抱着自以为是的随笔不放的时候,周曼云老师和我推心置腹的聊过许多次,完全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从办公室出来,学校已经很安静的没有人了,一个冬天的傍晚,开始下一点点的雪,路灯打过来,天上地下都是亮晶晶的一片。而刘建玉老师,仿佛每次说话都不当真,每次说话都在开玩笑,直到最后分配完去各个考场陪同老师之后,还假模假式的逗我说,到时候我去你考场看你啊。但是其实他带的不是我的考场,而我是非常希望在自己进场前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是他的。可能是我的表情流露出了这个意思,也可能是真的两个老师临时对调,反正当我第一天走到我考场所在学校门口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了他,他仍旧是开玩笑的拍了我一下,我却一下觉得很安心。

当然也要感谢高一的张皓老师。没有他就没有所有的后来的我。

扯远了。我要说的是,高三是这辈子最真实的一段日子。

 2 ) 请问你算哪根“葱”?

“在一个空荡荡的酒吧里,有个人一直在拼命的灌我酒,灌啊灌啊,然后就把我带到一片长满了葱的地里,指着那些葱问我说,你算哪根葱?”
这是一个普通的高三女孩,在一部片名就叫做《高三》的纪录片里,面对镜头述说的她的一个梦。老实说,我被她的这个梦、她讲述这个梦时几许焦虑几许茫然的神情,深深刺痛了。

《高三》记录的是,福建省一个普通的县城中学里,一群2005届的高三学生们,琐碎、重复乃至疯狂的整整一年的生活。把镜头对准这群学生的时间往回倒上8年,在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县城中学里,我也曾经历过属于我的高三生活。
都说是日新月异,都说是与时俱进,可是,光阴已经流转了整整8年,一切的一切,却似乎都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老师们的“告诫”仍然是,人生能有几回搏,高三不搏何时搏?搏也不需多,请搭半条命;家长们的“叮嘱”仍然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生们的“学业”仍然是,康熙在位多少年?答曰61,诸如此类。
当然,一定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也确实不是没有,譬如,我那会儿还在说“邓小平理论”,纪录片里的学生们都已经在说“三个代表”,再譬如,我高考那天进考场之前,我的母亲塞到我手里的是一只粽子,说的是,“儿,中!”纪录片里的母亲们塞到学生们嘴里的则是西洋参片了,说的是,“含一片,多10分!”

我很同情片子里那个叫做王锦春的班主任。他实在太不容易了。这边要督促说“勇往无前,舍我其谁”,那边要鼓励说“失望畏我,我何惧之”;这边要大骂早晨赖床不起的学生说“还读个鸟书,不要读了,他妈的”,那边还要苦口婆心的跟沉迷网游的学生谈条件说“算我求你,一个星期就去一次,其它时间不要去”;这边忙着劝诫“早恋”的学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边还得疏导高考前10多天竟要临阵脱逃的学生“实在不行,就去拜拜佛烧烧香”;最后,学生们上考场前,他还得“战前总动员”,高呼“旗开得胜,大功告成”,滔滔口才俨然不能逊色于奥巴马……
可是,我又实在不能不痛恨这样的老师。他在片子的开头就说,“我知道很多专家、学者都会有看法,但是,只要是局内人,就肯定会理解我们的做法。”他还举例说,“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是,南京的一些中学尝试了一些做法,结果呢?结果就是他们的升学率下去了!很多本来可以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考不上了!”OK,你说得貌似有理,振振有辞,可是,你真的不觉得你保守求稳因循守旧怯懦胆小得缺乏想象力缺乏哪怕是一点点的激情?难道你就一点点都没有痛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被所谓局内人可以理解的做法,“灌”成了一根根擅长适应拙于创造、长于技术缺乏想象、表面顺从内心分裂的“葱”?

当然,如此问责一个老师,并不公平,因为说到底,老师自己,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而已。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政治,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注定只能培养小心翼翼的官僚阶层,然后,我们的小心翼翼的官僚阶层,又注定只能制订这样的教育:学生无非两种,成绩好的与不好的,前者是改造好的榜样,后者是需要继续改造的对象;没有人关心个体的悲欢和渴望,失落和绝望,只关心身体,纪律、课程、思想教育,如此种种;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连“思想”都不关心,只要身体老实,思想可以随便,政治试卷上,你一定要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试卷上,你一定要写某些历史规律是必然的,这么答就得分,不这么答就没分,如此而已,至于你是不是真的这样认为,并不重要。就是这样,如此这般,子子孙孙,无穷匮矣。
马克斯•韦伯说过,一个优秀的社会,大抵需要三种禀赋:认定自己的价值目标以及对此的生命关切和献身精神;由价值关切所产生的现实使命感和责任伦理;对现实超越感情的冷静判断和洞察能力。可是,我们的官僚阶层没有这样的禀赋,我们的教育也没有这样的禀赋,我们的社会当然就不会有这样的禀赋,那么,谁来,怎么,救救孩子?

 3 ) 此间的少年

我们被毁损,我们在修复。
时间在无声的流淌,但有些日子就是很扎眼,引出一串串的话题和记忆。
六四之后是高考。

我默默期待将来能有个美好的大学生活,那是与眼前的高中完全不一样的。我能呼吸自由的空气,干喜欢干的事情,上网,睡懒觉。
我把所有的美好憧憬都寄托在那个不久之后的日子,为此,付出许许多多。
甚至被毁损。
这一段日子就该是凤凰陧槃前的锤炼。
就该默默忍受它在我心里割开的伤口,不去想已经发生什么,就当没有看见。

过了这个日子其实也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甚至极度失望。面临积累下的问题,我还要重建,还要修复。
在高考前,女生月经来了都尽量吃药避开。
但隔过这两天,隔过那三年之后的紊乱呢?

为什么当时我们没有面对成长所有的问题?
因为没的选择,错过了机会,也就无所谓什么凤凰还是野鸡了。

五一在单向街看了《高三》,很轻松的记录片,实际上,那天晚上坐满的的人都是学生模样。圆明园本来就离海淀的大学群不远,自然很多人来缅怀。结果回头看那些日子,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那些日子苦中有乐,当时是苦,可是现在透出乐来了。
我在豆瓣上给了它完美的评价。尽管自己的经历并不是想象中的完美,但若干年后也是会看出乐的。


http://smallsmile1984.blogbus.com/

 4 ) 我那走失在路上的半条命

  整个高三,我的书桌后面都贴着一篇从《青年文摘》上剪下来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和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是关于一个成绩不怎么好的女孩子考进复旦的故事,我记得她在文章里写起那个学校沸沸扬扬的凤凰花,心生向往。
  那是2002年的冬天,我的世界天昏地暗,我总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哭,后来因为睡眠不足,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整个夏天,我都充满了遗憾,可是我没有给任何人说起我的遗憾。
  那是2003年的夏天,高考完之后填志愿,我的班主任一直在问我,你已经想清楚了吗,你真的要放弃吗?我去教务处拿推荐表,教导主任说,你真的就只填这个志愿了么,可以再高一点的。我的父母说,你自己决定吧。
  后来,我坚持填上另外一个大学的名字,我开玩笑地说,那个学校有全中国最漂亮的樱花啊。再后来,成绩单和分数线下来,我看到我已经远远超过了我梦寐以求的复旦许多许多,我什么都没有说,启程去了另外的城市。
  我从来没有给任何人说,那时候我是多么地恐惧。我的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如果志愿填错了,我就要重来一次这噩梦一样的高三,如果这样的经历要重来一次,我是活也不想活的。
  所以,我真的只是遗憾,我从来不后悔我做了那样的选择,因为,我真的,很害怕。

  看《高三》,看到的是和自己一样的时光,彷佛看到了那时候坐在同一个教室里,那些形形色色的脸。从高三开始,我们都有一个同样的身份——毕业班的学生,而我们的的身份界定开始越来越明晰了:优生,中等生,差生。
  前两天在MSN上遇到一个小姑娘,说起纪录片来,就讲到了高三,她说:“当时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的,但是你应该没有那么大的感触,因为我看的时候刚刚高考完,可是你现在都大学毕业了。”
  我没有再给她说我是怎样也心酸得一塌糊涂,你知道有些东西如果没有忘记,那么当它全部浮出海面的时候,便是怎样也无法止步。

  我还记得我们那个全省最好的高中里,大家是一同经受着怎样地狱式的特训。
  我在那一年里买的参考书比我整个高一高二加起来的还多,我在那一年里做掉的题比我以往十几年加起来的还要多,我在那一年里上课说的话传的纸条,是我迄今整个人生最沉默的时期。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励了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梦想,总之在那样的岁月里开始思考人生的去留,想远走高飞,就是无论如何都想远走高飞,书柜上贴满了自己写的小纸条,全部都是励志的话。
  天还没有亮就起床,一起起来的还有小心翼翼的母亲,她总是会比我早起来半个小时,做好早餐才把我叫醒,然后我再行尸走肉一样梦游在上学的路上;睡觉的时间从凌晨一点到五点不等,有时候做题做得疯了,就一头栽进去,等到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早都已经没有办法睡死过去了,又或者,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已经在桌子前倒下了。
  困,就是困,除了困还有怎样的感觉,我从前是个熬不住夜的人,经过了高三,连通宵都不怕了。

  我那时候并不是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所以高考的时候在班上考了个第三让所有的人都跌破了眼镜,我的班主任说,你果然就是那黑马。可是我爸说,你很辛苦了,真的很辛苦了。
  开学之初的时候我就死缠烂打地在班主任那里哀求,和班上成绩最好的男生坐在了一起,开始像他一样每天在下课以后拖住不同的老师问不同的问题,每天都问,每天每天都争论不休;我开始向他一样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题再做题,下午放学也是做题再做题,做到天黑了再回家吃饭,吃完饭接着再做题。大量的卷子、习题册、还有自己买的各种参考书,每天都有任务,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那时候连累都不觉得累了,只是想着,赶紧考完吧,考完了我要好好睡半个月,然后,我一辈子也不写字了。
  后来高考,我的同桌莫名其妙地落榜了,他就是与我截然不同的那一个,他的志愿,稍稍高了那么一步。他留在了当地的一所大学,成绩一直很好很好,后来,保送去复旦读了研,就是那个我最最向往的复旦。
  他落榜那一天,我翻同学录,看到他曾经写着:为了我的北大,你的复旦,我们都要拼了命啊。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稍有察觉,其实人生才刚刚开始啊。
  在片子的开头,班主任说过,请你们拿出半条命给高三,没有人会因为太用功太努力而不行了的,所以我不要你们的一条命,只要半条。
  几乎所有的人都搭上了半条命,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还有家长,大家像抗敌小分队一样成立了一条统一战线,人人自危。
  病态的究竟是我们,还是社会。
  看到片子中他们着魔了一样的生活和口号,其实我们的努力不过都一样,全部来自于内心的恐惧。有人哭着挣扎着往前走了,有人放弃了逃避了,有人茫茫然不知所以。
  如果病态的是社会,那么我们之所以要变得那么病态,不过是因为我们恐惧于我们不能生存下去,我们都想生存下去,看到广阔的天空和所谓的梦想。
 
  我有一点想要追访一下这些学生后来都变成了什么样子,在考进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他们遭遇到的,是和当初完全不一样的状况。
  说什么辛苦这一年幸福千百年,说什么一生之中最苦的时候,那都是为了他们的斗志而故意说出的话,实际上无论高三这一年如何,走了还是留下了,狗血的人生还没有拉开帷幕。
  我用整个大学的时光来弥补了我在高三那一年损失掉的娱乐和休闲时光,毕业以后漂泊到了另外的城市,然后开始了一轮有一轮的死磕,我总是在想去他妈的教育吧,谁他妈也没有给我说过人生是这样的莫名其妙充满了势利,谁也没有给我说过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可是就是有那么多的不公平。
  我那曾经彪悍过的半条命,竟然不知不觉就走丢了。

  昨天晚上我看完了这个片子,什么也写不出来,一觉睡过去却梦到了自己拼命拼命在做题。
  然后,今天,北京下了雪。
  看着这样的冷清清,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自从高三之后,我再也没有拼命去做过一件事情,哪怕是半条命。
  总想着走捷径,在别人的一劳永逸面前常常迷失自己,隔三差五地被生活打败,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想着放弃吧天塌下来也有个子高的人顶着地塌下去也有矮的人垫着。
  我真的以为我已经远走高飞了,却远远没有走出来。
  我那走失在路上的半条命啊,我总是在想,我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五年前的那个自己呢?
  
  我亲爱的高三的孩子们啊,你们不要被幻觉蒙蔽了双眼,人生正在不怀好意地看着你们呢。

 5 ) 有人拍《大学》吗?

突然间我很期待,能有哪位导演拍一部《大学》,里面的主人公还是武平一中05届高三(7)班出来的那些学生,我知道这个难度和时间跨度会很大,只是我非常迫切的想知道,在辛苦了这一年后,接下来他们认为会非常幸福的100年,仅仅是这开头的4年(恰好今年夏天他们即将毕业),是否如他们所愿?

当然这可能只是我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感,我想要亲眼再次目睹,曾经那么纯洁的梦想,是如何被现实一一撕破的。特别是片中成绩越发不理想的尖子生佳燕和那位“大话西游”的同学今日的生活,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真的很好奇,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会有多大。

或许我们都是一样。曾经以为上了大学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切,今后的日子也将一帆风顺。可是在高中时,竟然没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们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差距,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大学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一回事。

这么几年下来,我们在大学里被渐渐磨平了棱角,大学变成了“大概学学”,大学里就开始勾心斗角,开始尔虞我诈,充满势利和政治。更可怕的是我们依旧学着比高中更为枯燥的课程,坐在比高中更为阴冷的板凳上,听老师完全陶醉于自我的讲说。班级也远没有高中时来的有凝聚力和活力,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前程,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无暇他顾。原来我们原先渴望的生活是如此遥不可及,终于我们迷茫了,我们退却了,我们沦陷了,全然没有了高中时的憧憬和激情。

虽然苦和累,却有些怀念高三时的生活,片中的许多场景是如此真实,瞬间我仿佛成为了片中的主角们。在《那些花儿》的歌声中,回忆历历在目,令我泪雨滂沱。我也有位苦口婆心的班主任,严厉却善良,会不时过来巡查我们的自习情况,搞的人心惶惶;还有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偷尝恋爱味道的情侣们,选择夜晚宁静的小湖畔缠绵细语;有拥挤而忙碌的食堂,大家吃饭都是争分夺秒;下午一放学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浴室抢得洗澡席位;熄灯后成了宿舍最热闹也最刺激的时刻,我们夜谈,偷吃零食,听歌,照手电看书,抑或是到阳台晒晒月亮安静思考。而衣履阑珊的父母来看我时,他们总是难以抑制自己的喜悦之情,尽管大多数时间我只能体会到痛苦,也正是这种我从未诉及的痛苦,让我不愿在过一次高三生活。这些痛苦却又美好的日子,看似漫长,实则又如此短暂,顷刻间就这么结束了,就像一个时代,轰轰烈烈却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

我的高三以失败告终,却又赢来了另一个不美好的开始,但是又正如片中的班主任所说的那样,不管是否值得,你又是否真的被高三生活所蒙蔽所欺骗,这是一条你必须踏上的路,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像热爱生命那样去接受它热爱它,因为现实总是有太多无奈,但能改善我们生活的方式,绝不包括逃避。所以不管高三的生活是否是对我们的洗脑、奴役又或者是摧残,它所传达给每个学生的精神却是非常宝贵的,借用我们高三班主任一直鼓励我们的话,那就是: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被打败的人!

高三的意义也就不再那么狭隘了,高考只是个槛,只是有人只需轻轻走过去,而有人却要爬过去。但成功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三最大的意义就是要教会我们永挫不败、愈挫愈勇的“铁人”意志,这才是人生路上无价而又永恒的财富,它能指引我们直到成功。

所以如今我也不再抱怨大学的生活,大家谁也不比谁优越,我们都是一样的从地平线出发。这条路或许注定坎坷而孤独,那又何必再让自己困住自己,“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所有的这些痛苦、悲伤都是自己的,唯有勇敢直面,永不放弃,才无愧于心。即使最后没有达到心中的期望和目标,那我也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就像俞敏洪说的那样,“如果实在不行(指他再努力也无法超越别人),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
热爱生命---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6 ) 一生一次的高三

http://www.blogcn.com/u2/71/45/susanmilan/blog/61447282.html

大概真的是老了 最近看片子 总是感慨
今天的这部纪录片"高三" 依旧看得我泪眼婆娑
也许有些人一生会经历几次高考 但是高三真的是一生一次的一年啊

片子中班主任在动员会上说了王国维的那个"3境界"
早晨校园里会想起"时代在召(第四声)唤"的广播体操音乐
无数次的模拟考 小练习
还有班主任的苦口婆心的教导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伴随着小姑娘清唱着"那些花儿" 泪啊~

似乎一辈子都不会再有那么努力那么专心那么目标明确的日子了
现在的我 徘徊迷茫
可是在高三 只觉得 要做题目要认真听讲要好好准备高考 然后就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就像片中
一位女同学说的"闭上眼睛 拼命往前"
班主任说了2次这样一首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那一年 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只要奋不顾身往前就好
现在 需要考虑的太多
即便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得是什么 客观条件也未必允许
看似摆在面前有很多条路 随便怎么走都可以走出一个未来 但是需要权衡的因素实在太多

这部片子 看得我很心疼 真的
我突然想到几天前看黑砖窑事件时候 自己也是非常的心疼
真的觉得 那些自己似乎一辈子都不会涉足的偏远地区 才是反映中国真实面貌的地方
我和他们经历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青春
正月初五 外边还在放着焰火 他们就已经坐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自习
还有一个叫罗燕的小姑娘 在踏出高考考场后 就抱住同学哭了 说感觉考的不好
真的是非常心疼 拿着餐巾纸穷摸泪

高三的日子 真的是苦中作乐绝望中找希望的日子
也是一生一次永远铭记的黄金岁月
那些花儿成为回忆 于是便有了那句"没有不感动的回忆"

 短评

真正的中国青春不是小时代也不是左耳

8分钟前
  • 十方
  • 力荐

天下的高三都一样,天下高三的学生都一样。被梦想和青春挤阅得痛并快乐着……

12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这是我亲爱的母校,我有过的青春。

17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推向了那倒独木桥,泥沙俱下,不能自已,以至于我们都没空问一下这一切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哪。没办法,这就是中国,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22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力荐

因为片中主角就是我们校的林佳燕,跟我一样也是文传,只是低3届。中午听说协会那边的人还找到了她,看这样一个纪录片就更有感触了……啦啦啦啦去吧,他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2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不知道中国孩子的青春里什么时候能多一点颜色。

26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泪流满面

29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就像是我曾经的故事记录了下来。一样的学校大门,一样的师资层次和教学物质条件。一样的老师风格。当最后出现学生们的归宿,有流泪的冲动。四年之前,我文科,我恋爱,我想走出那个山城,去遥望远方。

30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有一种沉默的力量在推我们压抑的前进

34分钟前
  • SpringCameras
  • 还行

本以为看片子时会罕见的痛哭流涕,不过没发生,因为导演的功力实在不到家。不过有些“哭点”还是很有印象的,比如那次班会和北方的狼,那个女孩和那些花儿。最容易勾引眼泪的还是王老师的一些话语,不愧是教语文的。看这片子很容易勾起些相同或相似的回忆,回忆是最容易伤感的。王老师确实让我很喜欢!

36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仍旧还是觉得那一年,决不能重复,很庆幸,我走出来了,头也不回,然,可能是真的老了么?想要回去高中看看了,那个已经废弃的教室,上面是不是还有我曾经刻下的名字……

40分钟前
  • 苏小安。
  • 力荐

在某些的时候某些片看了和吸毒一样。【高三】这片让王锦春老师赢得了超高口碑,他相貌不出众,语音不标准,像痞子一样抖腿,像流氓一样吐脏,可他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都循循善诱,一个吐槽汪国真又引用汪国真的负责班主任,他们说:嫁人当嫁王锦春。

42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入党积极分子的那一段....

45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能将一年的内容装入一个半小时是一种本事,况且选择的素材都很恰当。正在经历高三,所以看着比较感慨。

50分钟前
  • mOco
  • 还行

“铁打的高考,流水的学生”

5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谁不是自那白惨惨的青春里踉跄而来

5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片子里晨读时候朗读的那些文综屁话(尤其政治)让我感慨万千还有放英语听力时候的"丁冬"

1小时前
  • Pirouette
  • 力荐

作为文艺作品它粗糙又略显混乱,不过很多高分应该是打给那难以忽视的真诚和观众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国情”两字有时候真能解释很多,当看到片尾那一串大学名称和“复读”字样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不只是扼腕叹息。影片的后半段一直在止不住地淌泪,5年了,不知那群孩子身在何方,是否安好?

1小时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忘记一些什么,想起一些什么,那是十六年前,如今我依然没有长大。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班主任人还真不错

1小时前
  • 七 仔
  • 推荐